第9课国民革命运动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 格式:doc
- 大小:728.00 KB
- 文档页数:2
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第一课两次鸦片战争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扩大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原料,把中国作为主要侵略目标。
2.鸦片危害:①白银外流,造成清朝财政危机,也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②人们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威胁。
③官吏更加腐败,削弱军队战斗力。
3.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直接原因(导火线):虎门销烟4.虎门硝烟意义:是中国禁烟运动的重大胜利,它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
表现了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的决心和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5.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胜利的原因答:1.人民群众支持 2.皇帝和一些官员支持 3.林则徐的正确领导6.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维护了我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因而是我们中华民族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第一次鸦片战争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借口:保护通商2.1840年6月,英国舰队封锁珠江口,鸦片战争爆发3.1841年,英军强占香港岛。
道光帝感到有损尊严,决定对英宣战。
4.鸦片战争英雄人物:关天培等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8月,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
1.南京条约性质: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2.南京条约主要内容:①割地:香港岛;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通商口岸: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④中英协定关税3.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危害: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林则徐: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编译《四洲志》第二次鸦片战争1.原因:想要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1856年,英、法发动侵华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
俄、美以“调停”为名,从中渔利。
3.火烧圆明园对中国影响:不仅给中国文化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也是对世界文明的践踏和破坏4.1860年10月,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
西方列强迫使清政府先后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外国公使常驻北京。
增开11处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外国人可入内地传教、经商;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给英、法巨额罚款等。
专题9:国民革命运动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一、学习目标:1、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2、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二、学习流程:自主突破一:第一次国共合作 一、“中共三大”的召开:1、召开时间:2、召开地点:3、主要内容: 参加国“民党一大“的中共党员中,有一位还参加了“中共一大”,是一大代表,你知道这个人是谁吗?“中共三大”与“国民党一大”为什么都将会议的地点选在广州呢?变式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的标志是( )A 、中共“一大”召开B 、国民党“一大”召开C 、黄埔军校建立D 、北伐战争开始 2、中共“三大”的主要任务是( )A 、制定党纲B 、决定与中国国民党合作C 、决定进行北伐战争D 、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自主突破二:黄埔军校2、列举在黄埔军校中担任重要职务的共产党员的名字。
(三位即可)3、黄埔军校的成立具有怎样的历史作用?变式练习二1、黄埔军校的第一任校长是( )A 、孙中山B 、将介石C 、毛泽东D 、周恩来 2、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批:“革命者来”,体现 了某学校的办学宗旨。
这一学校是( )A 、黄埔军校B 、京师大学堂C 、京师同文馆D 、清华大学 (高密市2005——2006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题) 自主突破三:北伐战争1、北伐战争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哪三个军阀?3、北伐战争于哪一年开始?主要在哪三个战场进行?其中主战场是哪一个?4、在北伐战争中,被称为“铁军”的是哪一支部队?5、北伐战争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作用)北伐军胜利进军的主要原因有哪些?A 、工农群众的支持;B 、战略部署得当;C 、共产党员先锋模范的作用;D 、官兵英勇善战;E 、统一战线合作的优势;变式练习三1、北伐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A 、把国民革命从广东推向全国B 、抢夺地盘和政权C 、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D 、推翻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统治 2、国民革命军进行北伐的主要对象是( )A 、清政府B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C 、日本侵略军D 、冯玉祥的军队自主突破四: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1、 (时间)孙中山逝世。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历史]教案示例(一)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教学设计示例(一)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教学设计示例(一)本课重点: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和东北易帜。
本课难点:认清南京国民政府的反动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1、复习提问同学们好!我们又开始了新的学期。
在上个学期,我们学完了《中国历史》第三册,讲到了北伐战争和国民革命的失败。
我提两个问题。
请同学们思考以后,简要回答:①广州国民政府北伐的结局怎样?②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是怎样失败的?2.导入新课北伐战争打垮了孙传芳和吴佩孚的军队,但奉系军阀张作霖还控制着北方。
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不久之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中国革命的形势急转直下。
这些是我们已经知道的内容。
那么,接下来事态如何发展,中国又经历了一段怎样的历史呢?这就是本学期我们将要讲述的内容。
请同学们拿出课本:《中国历史》第四册。
今天我们讲第l课。
二.讲授新课(一)、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1.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四·一二”政变以后,蒋介石加紧了夺权活动。
4月16日,他在南京召集国民党中央的部分执、监委员举行联席会议,决定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否认武汉国民政府。
4月18日,南京国民政府正式建立。
随着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在中国的土地上,就出现了南京、武汉、北京三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三个政权矛盾激烈,剑拔弩张。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南京和武汉之间的矛盾是如何演变的。
2.宁汉合流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在南京和武汉叛变革命,彻底暴露了他们的右派真面目,也体现了他们之间存在着同流合污的一面。
(阅读材料)“本总理遗志,建立中央党部及国民政府于南京。
此宁汉两方中央党部与国民政府对立之原因,亦全起于容共与反共意见上之不同者也。
未见,武汉诸忠实同志,发现共派消灭本党之阴谋,认为与总理容共政策根本上不能相容,遂于7月15日,在鄂湘赣三省,厉行清党。
于是,吾中国国民党一致取反共政策,别无何等不问之意见。
当然,无复有同等机关对立之必要。
2019长沙中考:中国近代史知识点-国民革命运动初中历史备考中国近代史知识点-国民革命运动
一、国民革命运动
1.社会背景:国民痛苦。
2.各党反应:(1)共产党:中共二大,制定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2)国民党:国民党一大,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3.背景:1924年,国民党召开一大,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国民大革命)。
4.目的:反帝反封建。
二、黄埔军校与北伐战争
1.黄埔军校的建立:
(1)地点:广州黄埔;时间:1924年5月;
(2)人物:孙中山是创建者和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3)特点:政治教育与军事训练并重;
4)作用: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2.北伐战争(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
(1)时间:1926年-1927年;主体:广东国民政府领导下的国民革命军;
(2)目的:为了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3)讨伐对象及顺序: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4)主要战场:湖南、湖北;先锋:第四军叶挺独立团;主要战役:汀泗桥、贺胜桥战役;
(5)胜利进军的成果:①吴佩孚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后,又消灭了孙传芳的主力;
②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
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6)胜利的根本原因:国共第一次合作。
三、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1.建立: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
后来,南京政府统治全国。
2.性质:代表大地主资产阶级的利益。
3.政策: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运动。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2课《国民革命运动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2课《国民革命运动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本课主要内容是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以及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主要史实。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国民革命运动的过程及其失败的原因,掌握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时间、过程和性质,认识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主要史实。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但对于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和统治时期的主要史实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观看视频等途径,深入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过程和性质,以及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主要史实。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掌握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时间、过程和性质,认识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主要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教材、观看视频等途径,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国民革命运动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历史认识,增强学生对国家历史的了解和认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时间、过程和性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主要史实。
2.教学难点: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过程和性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主要史实。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播放相关历史视频、图片等,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历史导学案姓名:
第9课国民革命运动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学习目标】
(1)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2)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自主学习】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
1、中共三大:①时间、地点:年月,。
②内容:决定与孙中山领导的党合作,建立战线。
③方针:共产党可以以身份加入国民党,同时共产党在______上、
上、__________上保持性。
2、国民党“一大”:①时间、地点:年月,。
②内容:大会接受共产党的________的主张,确定“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三大政策,并重新解释三民主义。
③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与中共的政治纲领基本一
致,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④标志: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以为基础的战线
正式建立。
此后,中国进入运动时期。
二、黄埔军校
1、时间:年月。
2、创办人:。
3、主要领导:孙中山任,蒋介石任,廖仲恺任,任政治
部主任。
4、特点:黄埔军校把教育和训练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注重培
养学生的思想和精神。
5、性质:黄埔军校是一所合作的军事学校,
6、作用:为________培养了大批______________骨干。
三、北伐战争
1、时间:1926-1927。
2、目的:打倒列强(反),铲除军阀(反)。
3、总司令___________。
4、主要对象:、、。
5、北伐军兵分三路:一路指向江西,一路指向福建,一路指向湖南、湖北(主战场)。
6、事迹:独立团为国民革命军第军赢得“”美誉。
7、结果: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便从流域打到流域,威震全国,沉
重打击了的统治。
(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四、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1、孙中山逝世: .3.12 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公开破坏国共合作。
2、“四一二”政变:1927.4.12蒋介石借口“”,在大
肆屠杀_______和________,制造了“四一二”政变。
3、南京国民政府建立:1927.4.18 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
南京国民政府
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4、“七一五”政变:1927.7.15 _______在____________ 制造了“七一五”政变,
至此,第一次国共合作,国民革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5、“宁汉合流”:武汉国民政府迁到南京,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
南京国民政府
的建立与“宁汉合流”,标志国民党统治建立。
到1949年,统治中国共__ 年。
6、东北易帜:1928年,张作霖被日本炸死后,张作霖的儿子就任东北三省
保安总司令,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
”史称“东北易
帜”。
东北易帜标志南京国民政府在上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八年级历史导学案姓名:
合作探究(生生互助,师生互动,点拨释疑,共同提高)
1、讨论:北伐战争取得了胜利,但为什么说国民革命失败了?
学法指导:①蒋介石、汪精卫等叛变革命,成立了反共反人民的政府。
②以蒋介石为代表的新军阀取代了旧军阀。
③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两半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
2、阅读材料:上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
下联:“贪生怕死勿入斯门”。
横批:“革命者来”。
请回答:
(1)材料中的“斯”指什么?他的全称是什么?创办于何时何地?
(2)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它创办的宗旨是什么?
提示:体现了办学宗旨:要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新一代军人。
(3)它的创办在历史上起到怎样的作用?
达标测评(我达标,我快乐)
1、对1926——1927年的北伐战争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国共合作的产物
B、主要战场在湖南湖北
C、得到了工农群众的支持
D、彻底消灭了封建军阀
2、下列不属于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的是()
A、国际帝国主义支持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
B、由于中共处在幼年时期,缺乏斗争经验
C、领导人陈独秀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D、四大家族控制了全国的金融
3、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了,这里所说的失败,主要是指()
A.没有推翻张作霖的军阀统治
B.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遭到屠杀
C、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D、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4、胡锦涛说:“中国共产党人……从来就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坚定支持者、合作者、继承者。
”下面史实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①武昌起义②黄埔军校的创办③北伐战争胜利进军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学(教)后记】(记下自己成长的足迹,学到的知识、方法,愉悦的情感,也包括走过的弯路的反思!)
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