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统计学》必做作业(离线)完整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59.50 KB
- 文档页数:4
管理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统计学基础1. 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的区别是什么?- 描述统计关注的是对数据集的描述和总结,如均值、中位数、众数、方差等;而推断统计则使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2. 什么是正态分布?- 正态分布是一种连续概率分布,其形状呈钟形曲线,具有对称性,其数学表达式为 \( N(\mu, \sigma^2) \),其中 \( \mu \) 为均值,\( \sigma^2 \) 为方差。
第二章:数据收集与处理1. 抽样误差和非抽样误差的区别是什么?- 抽样误差是由于样本不能完全代表总体而产生的误差;非抽样误差则来源于数据收集和处理过程中的其他问题,如测量误差、数据录入错误等。
2. 描述数据清洗的步骤。
- 数据清洗通常包括:识别和处理缺失值、异常值检测与处理、数据标准化和归一化、数据整合等步骤。
第三章:描述性统计分析1. 计算给定数据集的均值和标准差。
- 均值是数据集中所有数值的总和除以数据点的数量。
标准差是衡量数据点偏离均值的程度,计算公式为 \( \sigma =\sqrt{\frac{1}{N}\sum_{i=1}^{N}(x_i - \mu)^2} \)。
2. 解释箱型图(Boxplot)的作用。
- 箱型图是一种图形表示方法,用于展示数据的分布情况,包括中位数、四分位数、异常值等,有助于快速识别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
第四章:概率分布1. 什么是二项分布?- 二项分布是一种离散概率分布,用于描述在固定次数 \( n \) 的独立实验中,每次实验成功的概率为 \( p \) 时,成功次数的概率分布。
2. 正态分布的数学性质有哪些?- 正态分布具有许多重要性质,如对称性、均值等于中位数、68-95-99.7规则等。
第五章:参数估计1. 解释点估计和区间估计的区别。
- 点估计是用样本统计量来估计总体参数的单个值;区间估计是在一定置信水平下,给出总体参数可能落在的区间范围。
管理统计学离线作业1第一章导言1-1统计的涵义是什么?答:人类对事物数量的理解所形成的定义。
在中文中,“统计”指的是收集和汇总。
统计学有三层含义:(1)统计工作。
是指收集、整理、分析客观事物整体定量数据的工作过程,是统计的基础。
(2)统计数字。
统计工作中获得的各种数字数据和相关书面数据,一般反映在统计表格、统计图表、统计手册、统计年鉴、统计数据汇编和统计分析报告中。
(3)统计科学。
学习如何收集、整理和分析统计数据的理论和方法。
统计工作、统计数据和统计科学之间的关系是,统计工作的结果是统计数据,统计数据和统计科学的基础是统计工作。
统计科学不仅是统计工作经验的理论概括,也是指导统计工作的原则、原则和方法。
1-2统计学历史上曾有哪些重要的学派?代表人物是谁?他们对统计学发展各有什么贡献?答:(1)统计学的创立时期a、国家权力学院:主要代表是赫尔曼·康林和阿亨沃尔·B,正直算术学院:创始人是威廉·佩蒂(1623-1687),代表是约翰·格伦特(1620-1674)(2)统计学的发展时期a、数理统计学院:其创始人是比利时的阿道夫·凯特勒(1796-1874)。
B.社会统计学院:其创始人是肯尼斯(1821-1889)。
主要代表人物是恩格尔(1821-1896)和梅尔(1841-1925)1-3说明描述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有什么不同?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答:描述性统计:研究如何获取反映客观现象的数据,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整理,并以统计图表等形式展示,然后综合、总结和分析客观现象的规律性定量特征。
推断统计学:是研究如而后根据样本数据去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方法,它是在对样本数据描述的基础上,对统计总体未知的数量特征做出以概率论为基础的推断和估计。
两者之间的关系有:a、描述统计与推理统计的划分不仅是统计方法发展过程的反应,而且反映了统计方法的发展过程应用统计方法研究客观事物数量规律性的不同过程;b、描述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是现代统计学的两个组成部门。
1.某班学生数学考试成绩分别为65分、71分、80分和87分,那末,这四个数字是:A 指标;B 标志;C 变量;D 标志值2.在方差分析中,反映样本数据与其组平均值差异的是:A 总体离差平方和;B 组间误差;C 抽样误差;D 组内误差3.某产品规定的标准寿命为1300小时,甲厂称其产品超过此规定。
随机选取甲厂100件产品,测得均值为1345小时,已知标准差为300小时,计算得到样本均值大于等于1345的概率是0.067,则在:μ=1300,:μ>1300的情况下,下列各式中成立的是:A 若=0.05,则接受;B 若=0.05,则接受;C 若=0.10,则接受;D 若=0.10,则拒绝4.抽样允许误差越大,抽样估计的精确度就:A 越高;B 越低;C 无法确定;D 两者之间没有关系5.用于描述样本特征的概括性数字称为:A 参数;B 统计量;C 变量;D 变量值6.在组距式数列中,对组限值的处理原则是:A 上组限不在内,下组限在内;B 下组限不在内,上组限在内;C 上下组限均不在内;D 上下组限均在内7.在方差分析中,若不同水平对结果没有影响,则:A 组间方差接近于组内方差;B 组间方差大于组内方差;C 组间方差小于组内方差; D 不具有可比性8.以下属于数量综合指数的是:A 产量综合指数;B 价格综合指数;C 销售额综合指数;D 成本综合9.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所采用的同度量因素是:A 质量指标;B 数量指标;C 综合指标;D 相对指标10.某商场2009年空调销售量为6500台,库存年末比年初减少100台,这两个总量指标:A 时期指标;B 时点指标;C 前者是时期指标,后者是时点指标;11.在组距式数列中,用组中值来代表组内的一般水平的假定条件:A 各个组的次数相等;B 各个组的组距相等;C 组内变量值相等;D 组内变量值呈均匀分布12.以下属于定距尺度的数据资料是:A 温度;B 受教育年限;C 职业技能等级;D ISBN号(书号)13.一个管理统计总体:A 只能有一个标志;B 只能有一个指标;C 可以有多个标志;D 可以有多个指标14.统计总体的基本特征是:A 同质性,数量性,变异性;B 大量性,变异性,同质性;C 数量性,具体性,综合性;D 总体性,社会性,大量性15.定基发展速度与环比发展速度之间的关系表现为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各环比发展速度:A 的连乘积;B 的连乘积再减去100%;C 之和;D 之和再减去100%16.某商品价格发生变化,现在的100元只值原来的90元,则价格指数为:A 10%;B 90%;C 110%;D 111%17.抽样分布是指:A 一个样本各观察值的分布;B 总体中各观察值的分布;C 样本统计量的分布;D 样本数量的分布18.对50名职工的工资收入情况进行调查,则总体单位是:A 50名职工;B 50名职工的工资总额;C 每一名职工;D 每一名职工的工资19.平均差(A.D)的取值范围是:A A.D=0;B A.D<=0;C A.D>=0;D 0<=A.D<=120.某市工业总产值增长了10%,同期价格水平提高了3%,则该市工业生产指数为:A 107%;B 13%;C 106.8%;D 10%21.自变量为X的一元回归直线方程中,X的系数的取值:A 只能取正值;B 只能取负值;C 既可能取正值,也可能取负值;D 只能是022.在以下几个指标中,最不受极端值影响的平均数是:A 众数;B 均值;C 中位数;D 标准差23.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500以上。
《管理统计学》作业集习题集及答案第一章导论*1-1 对50名职工的工资收入情况进行调查,则总体单位是(单选)( 3 )(1)50名职工(2)50名职工的工资总额(3)每一名职工(4)每一名职工的工资*1-2 一个统计总体(单选)( 4 )(1)只能有一个标志(2)只能有一个指标(3)可以有多个标志(4)可以有多个指标*1-3 某班学生数学考试成绩分别为65分、71分、80分和87分,这四个数字是(单选)( 4 ) (1)指标(2)标志(3)变量(4)标志值第二章统计数据的调查与收集*2-1 非全面调查包括(多项选择题)(12 4 )(1)重点调查(2)抽样调查(3)快速普查(4)典型调查(5)统计年报*2-2 统计调查按搜集资料的方法不同,可以分为(多项选择题)( 12 3 ) (1)采访法(2)抽样调查法(3)直接观察法(4)典型调查法(5)报告法*2-3 某市进行工业企业生产设备状况普查,要求在7月1日至7月5日全部调查完毕。
则规定的这一时间是(单项选择题)(2)(1) 调查时间(2) 调查期限(3) 标准时间(4) 登记期限*2-4 某城市拟对占全市储蓄额五分之四的几个大储蓄所进行调查,以了解全市储蓄的一般情况,则这种调查方式是(单项选择题)(4)(1) 普查(2) 典型调查(3) 抽样调查(4) 重点调查*2-5 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有(多项选择题)(23 4 )(1)重点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既可用于经常性调查,也可用于一次性调查;(2)抽样调查是非全面调查中最科学的方法,因此它适用于完成任何调查任务;(3)在非全面调查中,抽样调查最重要,重点调查次之,典型调查最不重要;(4)如果典型调查的目的是为了近似地估计总体的数值,则可以选择若干中等的典型单位进行调查;(5)普查是取得全面统计资料的主要调查方法。
*2-6 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单项选择题)( 2 )(1)工人年龄(2)工人性别(3)工人体重(4)工人工资*2-7 下列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有(多项选择题)(3)(1)性别(2)工种(3)工资(4)民族(5)年龄*2-8 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有(多项选择题)(13 4 )(1)劳动生产率(2)废品量(3)单位产品成本(1)资金利润率(5)上缴税利额第三章统计数据的整理*3-1 区分下列几组基本概念:(1)频数和频率;答:A、频数:在一组依大小顺序排列的测量值中,当按一定的组距将其分组时出现在各组内的测量值的数目。
《管理统计学》作业参考答案统计推断(P147—148)5.解:设7.6:7.6:10>↔≤μμH H 11.3200/5.27.625.7/0=-=-=nS x U μ当α=0.01时,,所以拒绝原假设,即当α=0.01时,现今每个家33.201.0=>u U 庭每天看电视的平均时间较10年前显著增大。
6.解:设211210::μμμμ>↔≤H H 233.250140165.278224823801121=+-=+-=n n S yx t T当α=0.05时,,拒绝,故在置信水平为95%时可以认为第一分)88(05.0t t >0H 店的营业额高于第二分店的营业额。
当α=0.01时,,接受,故在置信水平为99%时还没有充分的把)88(05.0t t <0H 握说明第一分店的营业额高于第二分店的营业额。
9.解:这是一个成对比较问题设且,0:0:10>↔≤d d H H μμ3486.0,375.0==d d s x ()83311.19t 0.05=402.310/3486.0375.0/*===dd dn S x t 当α=0.05时,,拒绝原假设,即显著性水平为5%时可以判断人的)9(05.0*t t >情感更显著地表现在左脸上。
非参数检验1.(P 168)解:设消费额与分店位置无关,:0H 消费额与分店位置有关:1H 根据题意可以计算理论频数得列联表如下:由于,而()()84146.3)1(,111,2,2205.0==--==χb a b a 接受,即有95%的把握说明消费额与分店位置无关。
0H 84146.3)1(07788.2)(205.022=<=-=∑χχEE O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P136)1.解:图中数据如下:xy nx bnyx b y a S S b y x n y x y y x x S y n y y y S x n x x x S n y x y x y xiixxxyii i i i n i i xy i i n i i yy i i n i i xx i i i i i i0535.49491.243势势9491.243103270535.4103765,0535.41.4505.1824势5.182437653271011249401))((5.900237651011426525)(1)(1.45032710111143)(1)(10,1426525,11143,124940,3765,3271222212222122+==⨯-=-=-=====⨯⨯-=-=--==⨯-=-=-==⨯-=-=-=======∧∧∧∧∧===∑∑∑∑∑∑∑∑∑∑∑∑∑∑∑∑∑直线回归方程为:(1)相关系数906375.05.90021.4505.1824 =⨯==yyxx xyS S S r (2)当广告费为30万元时,该周销售额的区间估计为:()()()()()()0817.400,0265.3311.4507.32301011306.21722.14300535.49491.243)(11)2(1722.148/81.1606210/7.32,81.16065.9002906375.011,306.22102202/0222/05.0=-++⨯⨯±⨯+=⎪⎪⎭⎫ ⎝⎛-++-±+∈==-===⨯-=-==-∧∧xx yy S x x n n st x b a y RSS s x S r RSS t α(3)当广告费为42万时周平均销售额的95%置信区间为:()()8607.431,5315.3961.4507.3242101306.21722.14420535.49491.243)(1)2(2202/0=-+⨯⨯±⨯+= ⎝⎛⎪⎪⎭⎫-+-±+∈+∧∧xx S x x n n st x b a bx a α时间序列(P219)解:题中数据可整理如下:(1)、因此有:ty nt b ny t b y a t t n y t ty n S Sb n t ty y t tt t tttytt835.0595.94势势势595.9414105835.0141412835.01102510151414121051078014)(14,1015,10780,1412,105222+==⨯-=-=-==-⨯⨯-⨯=--=======∧∧∧∧∧∑∑∑∑∑∑∑∑∑∑∑方程为:直线(2)、对于加法模型,有S=y-T ,根据实际数据和直线趋势方程,得下表:把同一季节的因子作一平均,得季度平均值,如下表所示:因5.310+(-6.025)+(-9.440)+10.392=0.237,故修正因子,每05925.04237.0==L 个季节因子减去L 得修正后季节因子为:5.251,-6.084,-9.499,10.333。
《管理统计学》作业集习题集及答案第一章导论*1-1 对50名职工的工资收入情况进行调查,则总体单位是(单选)( 3 )(1)50名职工(2)50名职工的工资总额(3)每一名职工(4)每一名职工的工资*1-2 一个统计总体(单选)( 4 )(1)只能有一个标志(2)只能有一个指标(3)可以有多个标志(4)可以有多个指标*1-3 某班学生数学考试成绩分别为65分、71分、80分和87分,这四个数字是(单选)( 4 ) (1)指标(2)标志(3)变量(4)标志值第二章统计数据的调查与收集*2-1 非全面调查包括(多项选择题)(12 4 )(1)重点调查(2)抽样调查(3)快速普查(4)典型调查(5)统计年报*2-2 统计调查按搜集资料的方法不同,可以分为(多项选择题)( 12 3 ) (1)采访法(2)抽样调查法(3)直接观察法(4)典型调查法(5)报告法*2-3 某市进行工业企业生产设备状况普查,要求在7月1日至7月5日全部调查完毕。
则规定的这一时间是(单项选择题)(2)(1) 调查时间(2) 调查期限(3) 标准时间(4) 登记期限*2-4 某城市拟对占全市储蓄额五分之四的几个大储蓄所进行调查,以了解全市储蓄的一般情况,则这种调查方式是(单项选择题)(4)(1) 普查(2) 典型调查(3) 抽样调查(4) 重点调查*2-5 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有(多项选择题)(23 4 )(1)重点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既可用于经常性调查,也可用于一次性调查;(2)抽样调查是非全面调查中最科学的方法,因此它适用于完成任何调查任务;(3)在非全面调查中,抽样调查最重要,重点调查次之,典型调查最不重要;(4)如果典型调查的目的是为了近似地估计总体的数值,则可以选择若干中等的典型单位进行调查;(5)普查是取得全面统计资料的主要调查方法。
*2-6 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单项选择题)( 2 )(1)工人年龄(2)工人性别(3)工人体重(4)工人工资*2-7 下列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有(多项选择题)(3)(1)性别(2)工种(3)工资(4)民族(5)年龄*2-8 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有(多项选择题)(13 4 )(1)劳动生产率(2)废品量(3)单位产品成本(1)资金利润率(5)上缴税利额第三章统计数据的整理*3-1 区分下列几组基本概念:(1)频数和频率;答:A、频数:在一组依大小顺序排列的测量值中,当按一定的组距将其分组时出现在各组内的测量值的数目。
《管理统计学》必做作业(离线)1.区分下列几组基本概念:(1)频数和频率;以绝对数形式表现的次数,亦可称为频数,用fi表示。
以相对数形式表现的次数,即各组次数占全部次数的比重,称为比率、频率或相对次数,用人fi/Σfi人表示。
(2)组距、组中值和全距;组距,即各组上限与下限之差,通常以i表示。
组中值,即各组上限与下限的中点值。
全距是各组组距之和。
(3)以上累计与以下累计;以上累计是将各组次数和频率由变量值低的组向变量值高的组逐组累计。
在组距数列中,说明各组上限以下总共包含的总体单位次数和比率有多少。
以下累计是将各组次数和频率由变量值高的组向变量值高的组逐组累计。
在组距数列中,说明各组上限以下总共包含的总体单位次数和比率有多少。
(4)单项式变量数列与组距式变量数列;单项式分组的变量数列,简称单项数列。
它是指数列中每一组的变量值都只有一个,即一个变量值就代表一组。
组距式分组的变量数列,简称组距数列。
即数列中每一组的值是由两个变量值所确定的一个数值范围来表示。
(5)以上开口组和以下开口组;以上开口组是指有上限而缺下限或者有下限而缺上限的组。
以下开口组是指上限和下限都齐全的组。
(6)等距数列与异距数列。
各组组距都相等的组距数列,称作等距数列。
各组组距不相等的组距数列,称作异距数列。
2.某地从1995年到2000年各年的7月1日零时统计的人口资料如下表所示。
则该地区3.已知某商店上半年每月的商品库存额如下表:如已知上年末的商品库存额24万元,试计算上半年该商品每月平均商品库存额。
答:30.17万元4.某企业1月1日至1月12日的工人人数为210人,1月13日至1月20日为220人,1月21日至1月31日为230人。
计算该企业1月份的平均工人人数。
答:该企业1月份的平均工人人数约220人。
5.已知某企业1992年比1991年职工人数增加了2%,工业总产值增加了17.3%,试计算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程度。
浙⼤远程教育-管理统计学在线作业及答案您的本次作业分数为:95分单选题1.⽅差分析中组内⽅差是:A 包括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B 只包括随机误差,不包括系统误差;C 只包括系统误差,不包括随机误差;D 既不包括随机误差,也不包括系统误差单选题2.间隔相等的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应当采⽤:A ⼏何平均法;B 加权算术平均法;C 简单算术平均法;D ⾸末折半法单选题3.某百货公司今年与去年相⽐商品零售价格平均下降了6%,商品零售量平均增长6%,则商品零售额:A 保持不变;B 平均下降0.36%;C 平均上升0.36%;D 平均下降0.64%单选题4.抽样平均误差反映了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A 实际误差;B 调查误差;C 可能误差范围;D 平均误差程度单选题5.统计总体的基本特征是:A 同质性,数量性,变异性;B ⼤量性,变异性,同质性;C 数量性,具体性,综合性;D 总体性,社会性,⼤量性单选题6.某商场2009年空调销售量为6500台,库存年末⽐年初减少100台,这两个总量指标:A 时期指标;B 时点指标;C 前者是时期指标,后者是时点指标;D 前者是时点指标,后者是时期指标单选题7.以下属于定距尺度的数据资料是:A 温度;B 受教育年限;C 职业技能等级;D ISBN号(书号)单选题8.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A ⼯⼈年龄;B ⼯⼈性别;C ⼯⼈体重;D ⼯⼈⼯资单选题9.统计分组的结果,应当是:A 组内具有同质性,组间具有差异性;B 组内具有差异性,组间具有同质性;C 组内具有差异性,组间具有差异性;D 组内具有同质性,组间具有同质性单选题10.按调查的范围不同。
统计调查可以分为:A 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B 全⾯调查和⾮全⾯调查;C 经常性调查和⼀次性调查;D 普查和抽样调查单选题11.下列指标属于⽐例相对指标的是:A ⼯⼈出勤率;B 农轻重的⽐例关系;C 每百元产值利税额;D 净产值占总产值的⽐重单选题12.⽤“⽔平法”检查长期计划的执⾏情况使⽤于:A 规定计划期初应达到⽔平;B 规定计划期内某⼀期应达到⽔平;C 规定计划期末应达到⽔平;D 规定整个计划期累计应达到⽔平单选题13.相关系数r的取值范围是:A 在0到1之间;B 在-1到0之间;C 在-1到1之间;D ⽆限制单选题14.⼀种零件的标准直径是15cm,质量检测员对所⽣产的零件是否符合标准要求进⾏检验时,应该采取的假设形式为:A 原假设⼤于等于15cm,⽽备择假设⼩于15cm;B 原假设⼩于等于15cm,⽽备择假设⼤于15cm;C 原假设等于15cm,⽽备择假设不等于15cm;D 原假设等于15cm,⽽备择假设⼤于等于15cm单选题15.抽样调查中的抽样误差是:A 随机误差;B 系统性误差;C 代表性误差;D 登记性误差单选题16.单位成本与产品产量的相关关系,以及单位成本与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量的相关关系,表述正确的是:A 前者是正相关,后者是负相关;B 前者是负相关,后者是正相关;C 两者都是正相关;D 两者都是负相关单选题17.某产品规定的标准寿命为1300⼩时,甲⼚称其产品超过此规定。
管理统计学在线作业答案1.【第01章】经济管理统计的职能是:正确答案:ABDA 信息职能;B 咨询职能;C 决策职能;D 监督职能;E 预测职能2.【第01章】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的区别在于前者简单,后者复杂。
正确答案: 错3.【第01章】经济管理统计的基本内容,包括:正确答案:ACEA 描述统计;B 设计统计;C 推断统计;D 预测统计;E 统计分析4.【第01章】西方统计学界常把概率论引入到统计学研究方法的凯特勒称为“近代统计学之父”。
正确答案: 对5.【第01章】国势学派代表人物是阿亨瓦尔,他代表了统计学中的“有实无名”学派。
正确答案: 错6.【第01章】任何统计数据都可以归结为绝对数、相对数和平均数中的一种。
正确答案: 对7.【第01章】某班学生数学考试成绩分别为65分、71分、80分和87分,那末,这四个数字是:正确答案:D A 指标; B 标志; C 变量;D 标志值8.【第01章】一个管理统计总体:正确答案:D A.只能有一个标志 B.只能有一个指标 C.可以有多个标志 D.可以有多个指标9.【第01章】对50名职工的工资收入情况进行调查,则总体单位是:正确答案:CA 50名职工;B 50名职工的工资总额;C 每一名职工;D 每一名职工的工资10.【第01章】统计总体的基本特征是:正确答案:BA 同质性,数量性,变异性;B 大量性,变异性,同质性;C 数量性,具体性,综合性;D 总体性,社会性,大量性11.【第01章】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正确答案:B A 工人年龄; B 工人性别; C 工人体重; D 工人工资12.【第01章】品质标志表示事物的质的特征,数量标志表示事物的量的特征,所以:正确答案:ADA 数量标志可以用数值表示;B 品质标志可以用数值表示;C 数量标志不可以用数值表示;D 品质标志不可以用数值表示13.【第01章】在全市科技人员调查中:正确答案:ABCA.全市所有的科技人员是总体B.每一位科技人员是总体单位C.具有高级职称的人数是数量指标D.具有高级职称的人数是质量指标14.【第01章】下列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有:正确答案:CE A 性别; B 工种; C 工资; D 民族;E 年龄15.【第01章】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有:正确答案:ACDA 劳动生产率;B 废品量;C 单位产品成本;D 资金利润率;E 上缴税利额16.【第01章】变量的具体表现称为变量值,只能用数值来表示。
管理统计学离线作业(选)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管理统计学》课程作业(选做)姓名:年级:温军虹学号:学习中心:―――――――――――――――――――――――――――――第一章导论1-1 统计的涵义是什么?1-2 统计学历史上曾有哪些重要的学派?代表人物是谁?他们对统计学发展各有什么贡献?1-3 说明描述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有什么不同?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1-4 什么是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为什么说它们是相对的?试举例说明。
1-5 什么是标志?什么是指标?说明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1-6 统计总体的基本特征是(单项选择题)(1)同质性、数量性、变异性(2)大量性、变异性、同质性(3)数量性、具体性、综合性(4)总体性、社会性、大量性 1-7 经济管理统计的职能是(多项选择题)(1)信息职能(2)咨询职能(3)决策职能(4)监督职能(5)预测职能1-8 经济管理统计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多项选择题)(1)实验法(2)大量观察法(3)综合指标法(4)归纳推理法(5)分析估计法 1-9 在全市科技人员调查中(多项选择题)(1)全市所有的科技人员是总体;(2)每一位科技人员是总体单位;(3)具有高级职称的人数是数量指标;(4)具有高级职称的人数是质量指标。
1-10下列总体中属于有限总体的是(多项选择题)(1)全国人口总体(2)一杯水构成的总体(3)连续生产的产品总体(4)职工人数总体第二章统计数据的调查与收集2-1 数据的计量尺度有哪几种?不同的计量尺度各有什么特点? 2-2 统计数据有哪几种类型?不同类型的数据各有什么特点? 2-3 说明数据和变量之间的关系。
2-4 说明调查时间和调查时限之间的区别?为什么普查中要规定统一的调查时间和调查时限?2-5 说明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各自适用于什么情况?2-6 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的主要区别有(多项选择题)(1)抽选调查单位的多少不同(2)抽选调查单位的方式方法的不同(3)取得资料的方法不同(4)原始资料的来源不同(5)在对调查资料使用时,所发挥的作用不同 2-7 指出下列总体中的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各有哪些?(1)大学生(2)工人(3)电视机 2-8 由()计量形成的数据称为定性数据。
《管理统计学》必做作业
1.区分下列几组基本概念:
(1)频数和频率;
以绝对数形式表现的次数,亦可称为频数,用fi表示。
以相对数形式表现的次数,即各组次数占全部次数的比重,称为比率、频率或相对次数,用人fi/Σfi人表示。
(2)组距、组中值和全距;
组距,即各组上限与下限之差,通常以i表示。
组中值,即各组上限与下限的中点值。
全距是各组组距之和。
(3)以上累计与以下累计;
以上累计是将各组次数和频率由变量值低的组向变量值高的组逐组累计。
在组距数列中,说明各组上限以下总共包含的总体单位次数和比率有多少。
以下累计是将各组次数和频率由变量值高的组向变量值高的组逐组累计。
在组距数列中,说明各组上限以下总共包含的总体单位次数和比率有多少。
(4)单项式变量数列与组距式变量数列;
单项式分组的变量数列,简称单项数列。
它是指数列中每一组的变量值都只有一个,即一个变量值就代表一组。
组距式分组的变量数列,简称组距数列。
即数列中每一组的值是由两个变量值所确定的一个数值范围来表示。
(5)以上开口组和以下开口组;
以上开口组是指有上限而缺下限或者有下限而缺上限的组。
以下开口组是指上限和下限都齐全的组。
(6)等距数列与异距数列。
各组组距都相等的组距数列,称作等距数列。
各组组距不相等的组距数列,称作异距数列。
2.某地从1995年到2000年各年的7月1日零时统计的人口资料如下表所示。
则该地区
3.已知某商店上半年每月的商品库存额如下表:
如已知上年末的商品库存额24万元,试计算上半年该商品每月平均商品库存额。
答:30.17万元
4.某企业1月1日至1月12日的工人人数为210人,1月13日至1月20日为220人,1月21日至1月31日为230人。
计算该企业1月份的平均工人人数。
答:该企业1月份的平均工人人数约220人。
5.已知某企业1992年比1991年职工人数增加了2%,工业总产值增加了17.3%,试计算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程度。
答:117.3%=102%*X
X=115%
劳动生产率提高了15%
6.已知某市1990年社会商品零售额为8600万元,1991年增加至12890万元,零售价指数上涨了11.5%,试推算该市商品零售总额变动中零售量和零售价格两因素的变动的影响程度和影响绝对额。
答:12890÷8600=149.9%
149.9=115.5%*X X=134.4%
再设
Y q
p =∑0
1
则Y/8600=115% Y=9589
则12890/9589=111.5% 由于价格上涨引起零售额增加9589-8600=989
因12890/9589=134.4% 由于销售量增加引起零售额增加12890-9589=3301 两个因素综合引起销售额增加值为12890-8600=4290 两个因素综合引起销售额增加的程度为134.4%-1=34.4%
7.某产品生产费用1991年为12.9万元,比1990年多9000元,单位产品成本比1990年降低了3%,试确定生产费用总指数,产品物量指数和由于成本降低而节约的绝对额。
答:90年总生产费用为12万元。
生产费用总指数:12.9/12=107.5% 总增加0.9万元 总费用指数:12.9/12=107.5% 单位成本指数为97% 产品物量指数为107.5%÷97%=111%
12.9÷X=1.11 X=11.62 12.9÷11.6=111% 11.6÷12=97% 因此,由于单位成本的减低而节省的绝对值为12-11.6=0.4(万元)
8.某县报告期和基期三种农产品收购资料如下,试分析收购价格变动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答:首先计算出物量指标。
首先从收购额可以分别计算出报告期和基期的收购量。
计算收购价格的变动影响可以采用拉氏和帕氏两种指数的方式。
拉氏物价指数:
∑∑0
01q
p q p =92.6%
由于价格降低引起农民收入减少 65000-60187.5=4812.5 帕氏物价指数:
∑∑1
011q
p q p =92.5%
由于价格降低引起农民收入减少 87563.8-81000.15=6563.65
9.某企业基期和报告期的产量和销售单价分别如下表。
计算:(1)两种产品的综合产值指数;
(2)拉氏物价指数和帕氏物量指数;
(3)利用指数体系之间的关系,从绝对数和相对数两方面分析产量和价格的变动对产值的影响。
解:(1)两种产品的综合产值指数=2360000/1675000=140.90%; (2)两种分厂的拉氏物价指数=2027500/1675000=121.04% 帕氏物量指数=2360000/2027500=116.40%
从相对数分析:121.04%×116.40%=140.90%。
与基期相比,报告期的总产值增加了约40%,其中因物量的因素增加了约16%,因物价的因素增加了约21%。
从绝对数方面分析:产量因素使总产值增加33.25万,而价格因素使总产值增加35.25万。
总产值增加了68.5万。
10.什么是原假设?什么是备择假设?
原假设又称零假设,用H 0表示,是指研究者想收集证据予以反对的假设。
备择假设用H 1或H 0表示,是指研究者想收集证据予以支持的假设,它与原假设陈述的内容相反。
11.某次多元回归得到一张不完全的方差分析表如下。
1
2)说明回归方程中自变量的个数和观察值的组数;
3)说明回归方程在α=005
.的条件下是否有效。
解:
1) SSE=692 K=4 MSTR=141.75 MSE=53.23 F=2.66
查表得到F*=3.15
2) 回归方程中自变量为4个。
观察值的组数为18组。
3)在显著性水平为0.05的条件下拒绝原假设,即回归方程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