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调研报告
- 格式:docx
- 大小:37.01 KB
- 文档页数:16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农业生产的提高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1. 农田基础设施:目前大部分地区的农田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灌溉设施不完善,农田整理和水利设施建设亟待加强,导致农田利用率低下和干旱等自然灾害的风险增加。
2. 农产品储运设施:农产品储运设施的建设滞后,农产品易受天气、温湿度等条件的影响,导致产销不畅和农产品价值损失。
3. 农村交通设施:部分农村地区交通不便,公路、桥梁等交通设施不完善,影响农产品运输和农村产业发展。
4. 农业生产设施:农业生产设施的现代化水平较低,农机具和农艺设备更新滞后,影响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1. 投资不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相对较少,无法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
2. 建设标准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标准不高,导致设施质量不过关,使用寿命较短。
3. 管理和维护不善: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维护机制,导致农业基础设施的使用效果和寿命下降。
4. 区域不均衡: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在不同地区存在差异,一些农村地区缺乏基础设施支持。
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1. 加大投资力度:增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提升设施质量和建设标准。
2. 健全管理和维护机制:建立健全农业基础设施的管理和维护机制,加强对设施的维护和保养。
3. 加强科技支持:引进先进的科技手段,推广应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中,提高设施的效率和质量。
4. 优化布局:根据各地的农业特点和需求,调整农业基础设施的布局,解决区域不均衡的问题。
5. 加强人才培养: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教育,培养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专业人才。
结语通过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调研分析,我们认为加大投资力度、健全管理和维护机制、加强科技支持、优化布局和加强人才培养是推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
只有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才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怎么写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怎么写5篇改善人居环境,要以“民风淳朴、村庄整洁、风貌秀美”为目标,首先要加强村民教育,完善村规民约,及时调解矛盾纠纷,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怎么写,供大家参考。
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怎么写篇120__年2月,我作为新农村指导员在县委的统一部署下,来到ah镇xmt村委会。
经过一年来的深入调查和走访,我亲身感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人心思上、人心思富、人心思进的迫切心情,见证了农民群众建设美好家园并为之投工投劳的热闹场面。
结合自己的学习和思考,形成了xmt村委会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一、xmt村的基本情况和新农村建设的成效xmt村位于云县城东南部,距县城18公里,祥临二级路由此穿村通过,全村国土面积15平方公里,东北与cpl村相接,西与nh村毗邻,南与hmt村接壤,境内最高海拔1860米,最低海拔1200米,大部分村民居住在海拔1500米以下区域,属山区、半山区农村。
全村辖8个自然村,531户2131人,村民以粮食、核桃、茶叶、畜牧业、劳务输出为主要经济来源。
20_年有耕地面积15042亩,森林7868亩;水泥硬板路3条4.5千米;有学校一所,文化活动室一个,卫生室1个,兽医点1个,沼气305口。
20_年全村经济总收入72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75元。
(一)抓产业建设,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加根据省委、省政府“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工作思路要求,该村近年来按照“产业强村、林畜富民、统筹社会事业、构建和谐新农村”的发展思路,突出产业、生态、交通、水利四个重点,实施“林-草-畜-沼”一体化循环发展模式,从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循环发展的角度出发,在林间、树下、地块周围种植饲草或薯类、豆类作物,发展提升畜牧产业;加大沼气推广建设力度,畜粪入池、沼液作肥,建立起循环利用、循环发展的产业链,着力打造“林草畜沼”冷凉山区循环经济圈。
一是生态化、规模化发展林产业。
关于地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地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是推动农村发展的重要支撑。
为了了解当前地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我们团队进行了一次调研。
二、调研目的1.了解地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包括交通、水电、通信等方面的建设状况。
2.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比如基础设施的不完善、老化以及农村设施的薄弱等情况。
3.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制定可行的解决方案,优化地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三、调研方法1.实地调研:我们选择了地区农村发展相对较为落后的几个县进行实地调研,深入了解当地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
2.问卷调查:我们设计了一份涵盖交通、水电、通信等方面的问卷,收集农民对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和需求的意见。
3.数据分析:通过收集的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总结出问题和存在的困难。
四、调研结果1.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部分地区的道路状况较差,农民交通不畅,影响农产品的流通和产销一体化。
此外,部分偏远地区缺乏公共交通和服务设施。
2.水电基础设施建设:部分农村地区缺乏饮用水源和供水设施,农民生活水平较低。
同时,有些地区缺乏电力供应,影响农民的生产生活。
3.通信基础设施建设:虽然部分地区已经具备了通信网络,但是仍有部分地区的通信设施老化,导致通信质量不佳,影响农民的信息获取和交流。
五、问题分析1.资金不足:地方财政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不足,导致建设进度缓慢。
2.设计规划不合理:部分基础设施建设的设计规划不科学,导致建设效果不佳。
3.管理不到位:对于已经建设的基础设施,管理不到位,导致设施老化和质量下降较快。
六、解决方案1.增加资金投入:地方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和质量。
2.加强规划设计:对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确保建设效果符合实际需求。
3.加强设施管理:地方政府要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日常管理,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
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调研报告尊敬的领导:经过对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的广泛调查和研究,我荣幸向您呈交这份调研报告。
本报告旨在提供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现状的客观和全面的评估,同时提出一些建议和措施,以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
一、问题的现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情况不太理想,尤其是在交通、通信和水利方面。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 交通不便:由于交通条件较差,农村地区与城市之间的交通较少,很难进行有效的交流和商业活动。
2. 通讯不畅:缺少适当的通讯设施,如网络、电话和邮政,这也妨碍了农村地区和城市之间的交流和发展。
3. 缺乏自来水供应:在许多农村地区,居民仍然需要从河流或水井获得家庭供水,这不仅质量不高,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变得不安全。
二、主要原因许多问题都可以追溯到农村地区的发展缺乏适当的资源。
然而,还有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根源在于政策和管理制度。
一些关键原因如下:1. 资金短缺:由于政府预算有限,投入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较少,而且不贯彻到位,这部分资金很难有效地执行。
2. 管理体系不完善:缺乏适当的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导致不透明的资源配置、低效的使用和恶性竞争。
3.缺少人才:确保乡村基础设施的发展,需要专业的人才,但是在乡村地区,人才稀缺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导致缺乏足够的劳动力支持发展。
三、解决措施要改变当前的局面,政府需要采取更多的措施:1. 提高基础设施投资:加大对乡村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保证足够的资金,确保基础设施建设开展顺利和有效推进。
2. 完善管理制度:由于管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必须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通过规范的管理机制加强对基础设施投资的管控,以保证资源的充分利用和高效运营。
3. 增加人才需求:招聘及保留适当的人才,这对保证乡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建设和运营至关重要。
四、结论在研究调查之后,我认为,要保持农村基础设施的发展,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来增加资金、完善管理、提高人才素质等,通过积极有效的措施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确保乡村更好的发展和更好的生活质量。
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近年来,中国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广泛关注和重视。
然而,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本次调研对一些农村地区进行了实地调研。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我们设计了一套问题较为全面的问卷,通过向农民群众发放并收集问卷来了解他们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满意度和需求情况。
其次,我们还对农村地区的各种公共基础设施进行了实地访谈,了解其建设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三、调研结果1.农村公共交通绝大部分农民表示对农村公共交通的需求较大,但目前的公共交通设施严重不足。
部分农村地区缺乏公交车站和班车,农民出行不便。
2.农村水利设施大部分农村地区存在水源不足、供水质量差的问题。
农民普遍表示对饮水安全和农田灌溉的需求,希望政府加大水利设施的建设力度。
3.农村教育设施农村教育设施建设整体上存在一定的滞后。
农村学校教学条件差,师资不足,学生上学难度大。
4.农村医疗卫生设施部分农村地区医疗设施薄弱,医疗资源不足。
农民普遍表示就医难、就医贵的问题仍然存在。
5.农村文化娱乐设施农村地区文化娱乐设施建设的滞后使得农民业余生活缺乏娱乐活动的渠道。
农民希望能够建设更多的文化娱乐设施,提升生活质量。
四、问题分析根据调研结果,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存在以下问题:1.投资不足农村地区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缺乏足够的投资,导致建设速度慢、质量低。
2.规划不科学目前部分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不合理,缺乏整体规划和统筹考虑,导致资源浪费和设施不足。
3.维护和管理不到位已经建设好的公共基础设施缺乏维护和管理,导致大量设施损坏、荒废。
五、建议和措施为了改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和措施:1.增加投资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确保项目能够有序推进。
2.完善规划对于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应该进行科学规划,充分考虑农民的需求和实际情况,确保建设的设施能够真正满足农民的需求。
关于加强我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几点建议_调研报告关于加强我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几点建议_调研报告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报告,通常情况下,报告的内容含量大、篇幅较长。
你所见过的报告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加强我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几点建议_调研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近年来,在各级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了较快发展,但按照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标准要求,与先进的外市地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问题:一、农村规划建设工作欠账较多乡镇村屯规划相对滞后。
一些乡镇、村屯没有建设规划,有的作出规划也没有很好实施,造成农村建房缺乏规范,标准低,随意性大,畜禽圈舍与住宅混杂,农民居住分散,不仅占地多,也给基础设施建设带来较大困难。
农村生产企业布局散乱。
一些乡村为招商引资、增加财政收入,不顾设施配套条件,到处办企业、上项目,缺乏统一规划布局。
许多大的养殖场都建在村里、住宅院内,既影响了环境,又难以实现规模发展。
政府建设资金投入不足,投向不合理。
近两年,我市在村镇建设方面投入每年只有300万元,而且这些钱大多集中投向个别村镇。
经济实力差的县乡两级财政投入较少,大多数村没有财力,致使目前我市少数示范村基础设施相对完备,广大农村基础设施仍十分薄弱,人居环境落后。
二、满足农民基本生存条件的设施十分缺乏农民吃水难问题仍很突出。
目前,大部分农民靠自己打井,吃浅层地表水,氟、铁、锰等有害物质超标严重,危害身体健康。
在我们调研的15个村中,只有5个村上了自来水,其他村普遍吃水困难。
有的村民得到几里路外挑水吃。
就连地处近郊的千山区农村,也有很多地方吃水困难。
据了解,目前我市农村饮用水不安全比率为34,还有62的农民吃不上干净的自来水。
___市农村饮用水安全及自来水普及率全市农村海城台安岫岩千山自来水普及率xx自来水受益人口xxx(万人)饮用水安全和基本安全占农村人口比例xx很多偏远地方农民出行存在很大困难。
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是提高农村文化素质、促进农村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载体。
为了了解当前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现状和发展趋势,本调研报告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深入了解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实际情况,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调研结果1.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情况(1)农村文化设施类型齐全,但建设相对薄弱调研发现,农村文化设施类型齐全,如图书馆、文化广场、文化室、博物馆等,但建设相对薄弱,存在设施老化、管理混乱等问题。
(2)农村文艺活动丰富,但活动缺乏规范农村文艺活动如影视展播、群众音乐舞蹈、书画等丰富多样,但机构管理和活动规范化存在缺失。
(3)农村文化人才培养开展缓慢农村文化人才培养仍处于萌芽阶段,缺乏规范的培训和认证体系。
此外,人才的流失现象也不容小觑。
2.存在的问题(1)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当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重点仍在于基础建设,而农村文化设施的投入比例较低,为形成留人用人的环境带来了不小挑战。
(2)管理和运营模式缺失农村文化设施的管理和运营模式缺失,导致设施的使用率低,设施老化等问题。
(3)文化人才储备不足文化人才的培养极度依赖城市资源,农村地区缺乏专业的文化教育课程和教学人员。
三、建议和措施(1)重塑农村文化生态政府应加强对农村文化生态的建设,注重农村文化市场的培育,明确农村文化发展的功能定位,统筹解决农村文化发展与其他社会建设的协调和结合问题。
(2)文化设施建设政府应大力拓展农村文化设施投资渠道,鼓励有关企业机构和社会组织,特别是符合国家文化发展政策的机构和社会组织,增加投资,扩大资源,并加大对农村文化设施的补贴与扶持。
(3)加强运营与管理政府应主持编制和完善文化设施的管理和运营规定和体系,落实农村文化设施的信息化化、专业管理和规范化运营,提高设施的使用率和效益。
(4)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政府应结合当地文化产业和农村经济产业的实际情况,推动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加强与高校、文化机构、企事业单位等的合作,建立农村文化教育与人才培养机制。
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近年来,我国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然存在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的问题。
为了进一步了解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和问题,本次调研旨在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全面了解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完善农村文化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二、调研方法和过程本次调研采用了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和相关资料收集的方式。
首先,组织调研小组成员,明确调研目标和任务。
然后,通过走访农村地区,实地察看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并与当地政府负责人和居民进行交流。
同时,发放问卷进行调查,了解居民对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和评价。
最后,收集相关资料,整理整个调研过程的数据和结果。
三、调研结果和问题分析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得出以下几点结果和问题分析:1.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在农村地区,文化设施的建设还相对滞后。
很多地方缺乏图书馆、文化活动场所、艺术表演场所等基础设施,无法满足居民对文化生活的需求。
2.农村文化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农村地区的文化服务水平相对较低。
由于基础设施的不完善,文化服务的种类和质量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居民无法享受到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和服务。
3.农村文化传承面临困境:农村地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面临困境。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传统文化的衰退已经成为一种现象。
农村地区缺乏传统文化的传承机构和场所,导致传统文化面临丧失和遗忘的问题。
四、建设意见和建议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设意见和建议:1.增加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投入:加大对农村地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包括图书馆、文化活动场所和艺术表演场所建设。
政府可以通过引导社会资本的参与,加大文化设施的建设力度。
2.提高农村文化服务水平:加强对农村文化服务的培训和指导,提高服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同时,可以通过举办文化节、艺术表演等活动,增加农村文化服务的品质和数量。
3.加强农村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在农村地区加强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建立传统文化传承机构和场所,传授传统文化知识和技能。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调查报告一、引言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也迅速推进。
为了解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本次调查以省农村为对象,通过实地走访与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二、调查方法1.实地走访:选择省典型的几个农村进行实地走访,了解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包括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设施情况。
2.问卷调查:通过设计一份针对农村居民的问卷来了解他们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满意度和需求程度。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1.道路建设通过实地走访,我们发现农村道路建设的情况并不理想。
许多农村的道路状况很差,尤其是次干道和支路,存在路面坑洼、泥泞,甚至严重影响行车和乡村旅游发展。
这对当地经济和居民的出行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农村道路建设亟待加强。
2.供水建设农村供水设施在过去几年中有了显著的改善,但仍存在不足之处。
部分农村仍然存在缺水问题,水质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此外,供水管网的老化和漏水问题比较普遍。
有必要进一步加大对供水基础设施的投入,以满足农村居民对水资源的需求。
3.供电建设农村供电设施的改善相对较好。
通过实地走访发现,绝大部分农村已经实现电网接入,并且供电稳定。
然而,仍有部分农村存在电力不足和线路老化等问题。
由于农村电力需求的快速增长,供电设施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4.通讯建设四、存在的问题与建议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展不平衡。
道路建设滞后于水、电、通讯等设施,影响了基础设施的连通性。
建议加大农村道路建设的力度,提高农村道路的质量和连接性。
2.供水设施存在问题。
缺水和水质安全隐患是当前农村供水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建议加大对农村供水设施的投资,提高供水能力和水质安全性。
3.供电设施建设需要加强。
虽然绝大部分农村已实现电网接入,但针对电力需求的快速增长,供电设施的优化与扩充仍然亟待加强。
4.农村通讯设施建设应进一步推进。
虽然通讯设施在农村得到普及,但仍有部分农村通讯设施建设滞后。
农村建设调查报告范文4篇本文是关于农村建设调查报告范文4篇,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二、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努力改变村容村貌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村按照村庄规划,近年路渠东西两边都建起了两层小楼,已经形成了一个初具规模的街道式村落。
但因历史上的原因和经济条件的限制,这个村千亩农田耕作田间没有通道,田间灌排不畅,村级活动场所狭小,村容村貌急需整治,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急需得到改善。
找准存在问题和制约发展的因素,就找到了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和突破口。
一年来,村支部和村委会紧紧抓住农综开发建设这个难得的历史机遇,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动员全村人民群众苦干实干,扎实抓了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的各项工程建设和村容村貌集中整治,采取群众投资投劳,政府投资,项目带动的办法搞建设,共投资198万元(其中争取项目资金166万元,群众集资、筹劳抵资32万元),在五个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一是农综开发建设项目全面实施。
修成田间机耕路五条2600米,新修u型渠6500米,新建抽水站一座,水系建筑物6处,保证了农业生产中旱能灌、涝能排。
二是对长岭堰进行综合整治。
硬化干渠1150米,对渠道边农户门前渠坎统一用灰烧砖砌成仿古护栏,对干渠两边进行绿化、美化。
三是对桂濂公路××段进行了集中整治。
在本村820米公路两边的119户、420间房屋立面统一进行装饰,对人行道及院场1700平方米做硬化处理,统一种植香彰桂花等名贵树木6000余株,路边渠坎统一种植花草美化、绿化。
四是高标准建设村级活动场所。
在邻公路的集中地段调整土地2.85亩,建起办公场所10间460平方米,按照规范化的要求,硬化院场1600平方米,建铁艺院墙300余米,篮球场、乒乓球台及简易健身器材一应俱全,办公室、会议室、党员活动室、卫生室及计生服务室集中设置。
五是实施“一建三改”。
农户新建沼气池100口,同步进行改厨、改圈、改厕,对村内环境卫生进行彻底整治。
关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调研报告农村基础设施,是提升农村生产力、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全面改善农村面貌、建设现代化农村的重要物质基础。
当前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已成为农村发展最为突出的制约因素。
根据中共**县委办公室 **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XX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课题调研的通知》文要求,我局牵头组织了交通局、水利局、农业局、畜牧局、扶贫办等相关部门人员组成调研组,于XX年3月12日开始,对我县XX 年末的有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开展了调查研究。
具体做法一是由职能部门综合分析提供XX年末我县相关基础设施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思路,二是由各乡镇在本乡镇的范围内开展调查研究,根据实际情况形成本乡镇的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材料提供给我局参考,三是调研组深入有关部门和乡镇去实地查看、召开座谈会,听取有关情况及建议。
在此基础上,调研组综合总结了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和我县所面临的形势,讨论提出了部分关于加强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对策建议,现将情况报告如下:一、XX年末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现状1、交通方面。
全县通车里程达到1867公里,公路网密度为0.85公里/万平方公里,按人口总数统计为61公里/万人。
其中一级公路7公里占0.36 %,二级公路36公里2%,三级公路34公里占1.8%,四级公路587公里占31.45%,等外级公路1293 公里占69.25%。
其中有油路140公里,水泥路48公里,弹石路579公里,实现60%的乡镇通油路,98%的行政村通弹石路,93%的自然村通公路,100%的乡镇和65%的村民委员会开通公交车。
全县境内“三横三纵”的公路主骨架和“连县、连乡、连村、连景”的公路交通网络已经形成。
2、农田水利方面。
全县现有中型水库2座,小型水库4座,小型水库64座,小库塘2316件,水窖3.6万个,抽水站141座,机井155眼;“三面光”沟渠640多公里,占全县引水沟渠总长的35%,整修加固河堤146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62.7平方公里。
全县可控水量达1.07亿立方米,水利化程度达54.9%。
完成农村人畜饮水工程60件,共解决全县11.15万人的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建成稳产农田25万亩,拥有大中型拖拉机87台,小型拖拉机313台,农用排灌动力机械602台工,农业机械总动力达9002万瓦特,机械耕耙面积达7.1万亩。
3、能源方面。
已建成110KV变电站1座和35KV变电站4座,第一、二期农网改造和完善西部地区农网改造项目后,新建35KV线路12.5公里,新建和改造10KV线路522公里、400/220V线路1316公里,更换高耗能配电变压器476台,改造户表56237户,实现了全县所有自然村通电。
建成节能灶58452户,沼气池10546口,太阳能12700平方米,微型水力发电机3500瓦。
4、林业方面。
完成退耕还林12.4万亩,其中退耕地还林5.5 万亩,荒山荒地造林6.9万亩;实施天保工程管护森林215.9万亩;完成人工造林27万亩(其中华山松18万亩),核桃种植面积达44.54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0.7%。
全县共有6个国有林场和10个乡镇林业站,54个天保站点,建成林木种苗基地2个,成立森林防火队2个。
5、畜牧方面。
畜牧兽医综合服务网络上建成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9个,乡镇服务站所场16个;牛冻精改良服务网络上建成冻精改良站点45个;动物防疫体系上建成县级兽医防治站1个,乡镇畜牧兽医站点14个;改造和新建标准卫生牛厩10.1万平方米,羊舍2.5万平方米,猪舍3924平方米,禽舍7260平方米;饲草料加工贮备设施配套农户铡草机239台,建青贮氨化窖3.33万立方米;建成牲畜交易市场17个,交易棚600平方米。
6、信息化方面。
建成450兆基站4个,建成移动基站、联通基站70座,架设光缆770公里,固定电话普及率达每百人8.4部,移动电话用户达6.8万户,互联网用户3076户,全县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90.5%和96.1%。
7、教育方面。
建成普通高中2所,职业高中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初级中学15所,小学83所,教学点216个,幼儿园66所(其中社会力量办园64所),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0所。
全县校舍建筑中还有危房面积71614平方米,占校舍总面积的28℅,其中中学C级危房425平方米,D级危房21617平方米,小学C级危房100平方米,D级危房49472平方米。
8、卫生方面。
完成县人民医院的整体搬迁工程,完成青华、五印、紫金、庙街、巍宝山、牛街、大仓7个乡镇卫生院国债建设项目,完成县疾控中心检验大楼、县血防站、保健院业务楼建设项目;完成75个村级卫生室改造建设项目。
全县已基本形成了以县为中心,乡镇为纽带、村为网底的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
9、文体方面。
实施“两馆一站”项目工程后,建成县文化馆和县图书馆;建成南诏、巍宝山、大仓、永建、牛街、庙街、五印、紫金8个乡镇文化站;建成农民体育活动场地309个;完成县体育活动中心建设项目的总体规划。
二、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主要困难及问题1、乡村公路等级差。
虽然我县的公路通达率很高,但存在公路等级低,县与乡、乡与村之间的公路路面窄,路况差,村组公路多数为等外级公路,抗灾能力低,缺桥少涵的问题比较普遍,晴通雨阻现象非常突出。
落后的交通基础设施仍然是我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瓶颈,为新农村建设,产业结构调整、人流、物流发展等带来了较大的不利因素。
2、农田水利设施薄弱。
一是我县水利工程大部分是五、六十年代修建的,主体工程设计标准低,病险水库较多,现有的大部分已超过规定使用年限,抗灾减灾能力低。
二是全县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低,特别是山区因蓄水能力弱和排灌设施建设不完善,农业很大程度上仍然处于靠天吃饭的状态,极大地影响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
三是因水利设施滞后,我县的稳产农田不多,农业旱涝保收不稳定,产业结构调整难,农民经济增收困难。
四是全县还有近10万农村人口存在饮水不安全和饮水困难问题。
3、能源建设工作任务艰巨。
一是我县电力骨架网布局不理想,5个110KV、35KV变电站主要集中在县城东部,西部山区无高压输电线路和35KV变电站。
二是一、二期农网改造时由于投资限制,规划设计不完善,加之全县还有近2万多农户未进行农网改造,甚至还有少部分“无电人口”存在,供电需求矛盾非常突出。
三是现在实施的沼气池建设项目因补助资金少,农户自筹能力弱的因素,致使建设进度慢,全县在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推广上难度比较大。
四是我县目前所计划的水电站和风电站建设因各方面的因素制约,前期工作进度缓慢。
4、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任务重。
文体上:一是全县还有6个乡镇文化站需要进一步新建和完善;二是农村文化设施、公益事业建设少,很多村没有图书室、文化室等;三是全县81个村委会中仅有24个村委会有体育活动场地34块,远远满足不了广大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需求。
教育上:一是中小学现有校舍建筑中危房面积还占总面积的28℅,“危改”工作任务仍然艰巨;二是学生和教师的住房使用面积远远满足不了目前需求,现有的大部分已是危房;三是随着一些小学分校点的撤并,许多学生集中到村中心校,中心校的教室和宿舍满足不了撤并后的需要。
卫生计生上:一是大部分农村卫生机构房屋因建筑面积小不达标,并有部分危房需要改造;二是县计生服务站搬迁新建难度大,且9个乡镇计生服务所有7个需要改扩建,2个需要新建;三是90%以上的农村卫生计生机构缺乏基本医疗设备,难以开展好服务工作。
5、其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一是农业服务站所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尤其是村级条件更差,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无法满足新农村的建设和农业发展需要;二是还有部分自然村没有通广播电视,致使党和政府的政策宣传存在盲区;三是由于农民收入较低,农村通讯设施入户率和网络化程度极低,对市场了解和信息的掌握不及时;四是多数农村村庄无消防基础设施,无污水垃圾处理设施,抗御火灾事故的能力十分薄弱,村庄生活环境差;五是好多公益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存在重建轻养现象,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由于养护责任不落实,缺乏后续投入和维护管理,难于发挥其效益。
6、农村项目规划缺乏前瞻性,前期工作严重滞后。
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一是由于缺乏统一科学的规划以及强有力的措施保证,规划时往往只考虑到目前的状况,没有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超前意识不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致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满足不了发展需要,与农村的发展和农业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二是在项目前期工作上,虽然近年来各级各部门对前期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逐步加深,但由于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原因,高质量完成农村基础设施前期工作的项目不多,未形成项目的良性滚动递补格局,特别是国家扩大内须,加大投资力度以来,由于我县多数基础设施项目前期工作的深度不够,严重影响了项目的争取和固定资产投资的持续增长。
7、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结构不合理。
一是近几年来,财政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增加很多,但对农村交通、水利、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来说,资金的投入量远远满足不了建设的发展需要。
二是项目建设资金实行国家、省、州和县的分级配套政策,但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除国家补助的资金外,省、州配套资金少,县财政无力配套,形成投入结构上的不合理,严重影响了项目的顺利实施,致使建设进度慢,工程质量相对较差。
8、项目建设在施工过程中存在多种制约因素。
一是土地和林地目前都已承包到户,在农村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占用土地和林地的协调难度大;二是由于上级专款下达滞后,延误了项目建设施工的黄金期,致使工程质量难保障和建设资金的增加;三是我县山区面积大,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又点多面广,原材料运输距离远,成本高,管理难度大;四是我县农村人口多且文化素质偏低,对项目的实施认识浅,支持力度弱。
由于这些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加大了项目建设资金的投入和实施难度,甚至使一些工程不能顺利实施或无法实施。
三、加强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全县各级各部门要抓住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机遇,认真做好项目前期工作,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建设资金,在现有建设基础上继续加大投资力度,扩大实施规模,切实改变我县农村基础设施滞后的状况。
一是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
尽早实现全县县乡公路油路化,所有行政村通油路、水泥路或弹石路,所有自然村通公路并实现弹石化;二是加大以小型水利设施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建设力度。
争取扩大中央和省级小型农田水利补助专项资金规模,进一步完善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机制;三是加大农村能源建设力度。
努力增加农村沼气建设投资规模,积极推广沼气、秸杆气化等清洁能源,带动农村改圈改厕改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