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与人生》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4
教师资格面试:高中音乐《音乐与人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不同音乐作品,初步认识到对音乐的感悟,建立学习音乐鉴赏的兴趣与自信。
2.通过对不同作品的赏析、聆听,初步认识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
3.聆听三首不同作品,感受音乐形式要素。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音乐的基本要素以及音乐形式要素。
【难点】认识音乐形式要素对艺术作品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通过谈话式导入并提问:音乐与人生有什么关系?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追求高质量生活的人,应该用音乐来美化自己的人生。
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人的修养从学诗歌开始;自立从学礼仪开始;完美人生从音乐开始。
今天跟随老师一起来鉴赏音乐,学会聆听音乐。
(二)整体感知1.教师播放三首不同音乐作品,并提问三首不同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草原放牧》音乐情绪是活泼天真地;《第六(悲怆)交响曲》音乐情绪是悲观的;《长江之歌》情绪是亲切、热烈地。
2.教师再一次播放三首作品,并提问音乐的表现形式是怎样的?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草原放牧》属于琵琶独奏;《第六(悲怆》交响曲》属于西洋器乐;《长江之歌》属于合唱。
(三)探究学习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教材第八页并且一起回顾之前音乐知识。
教师总结:①音乐的基本要素是指:构成音乐的各种元素,包括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和音色。
②音乐的形式要素:节奏、旋律、和声、音色、力度、速度、调式、曲式、织体等。
③音乐语言是凭借音乐的形式要素来表现人类情感的艺术手段。
2.教师出示节奏、力度、速度不同符号,并提问特点是怎样的?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节奏是指音乐运动中音的长短和强弱;力度是音乐中音量的强弱程度;速度是音乐进行中节拍的快慢程度。
3.教师分别播放《草原放牧》与《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第一主题,并提问学生两首作品的第一主题旋律特点有什么不同?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草原放牧》作品旋律明朗欢快;《第六(悲怆)交响曲》旋律沉郁、凄凉。
音乐与人生教案【教案】音乐与人生一、教学目标1. 理解音乐与人生的紧密联系,懂得音乐对人生的影响。
2. 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
3. 启发学生思考音乐如何塑造人的个性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二、教学重点1. 音乐与人生的关系。
2. 音乐对人生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 音乐如何塑造人的个性和情感。
2. 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培养。
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教学设备。
2. 音乐视频片段、音乐欣赏材料。
五、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10分钟)1. 通过放一段美妙的音乐,引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情感。
2. 引导学生分享对音乐的感受,了解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认识。
3. 引导学生思考:你觉得音乐与人生有什么关系?Step 2 分析音乐与人生的关系(20分钟)1. 引导学生观看音乐视频片段,让学生通过图像和声音感受音乐的力量和情感表达。
2. 分组讨论,学生分享自己对音乐与人生关系的理解和感受。
鼓励学生举例说明。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音乐是人生的一部分,人生也是音乐的一部分,它们是如何相互影响的?Step 3 音乐对人生的影响(30分钟)1. 教师播放不同类型的音乐,比如快乐、悲伤、舒缓、激昂等,引导学生感受音乐对人的情绪和情感的影响。
并让学生表达他们的感受和体验。
2. 让学生想象自己在不同的场景下听到不同类型的音乐时会有什么样的情绪和情感体验,鼓励学生展示他们的想象和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思考:音乐如何通过情感表达和情绪引导,影响人的心灵和行为?Step 4 音乐对人生的塑造(30分钟)1. 引导学生观看一些音乐人的纪录片或演唱会片段,了解音乐人是如何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个性和情感。
2.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分享自己对音乐人个性塑造和情感宣泄的理解和感受。
3. 学生展示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解释为什么这首音乐对他们有如此的吸引力,他们如何感受到音乐人的个性和情感表达。
Step 5 总结与展望(10分钟)1. 教师总结音乐与人生的关系,强调音乐对人生的影响。
第一单元、学会聆听第一节、音乐与人生一、教学内容:1、《音乐与人生》导言。
2、《草原放牧》。
3、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
4、《长江之歌》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识目标,学习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及其艺术作用;怎样鉴赏音乐;音乐与人生的关系。
技能目标,掌握音乐要素、形式要素的意义作用,领会音乐鉴赏的基础性与指导性的意义,形成音乐鉴赏的一般技能,培养学生根据具体音乐作品的感性认识,理性的去启迪人生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导言引入新课,运用电子乐谱聆听音乐《草原放牧》、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长江之歌》。
讲解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及其艺术作用,引导学生在音乐中想象、即兴创作、表演,结合PPT课件、微课、电子乐谱,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理解音乐的人文艺术及人文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抓住音乐鉴赏的重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理解音乐与历史文化之间的关系,形成深层的、心理上的理性认识,突破音乐鉴赏的难点。
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去热爱音乐,学习音乐,理解音乐与人生的关系。
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3、情感与价值:通过学习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及其艺术作用;怎样鉴赏音乐;音乐与人生的关系。
引导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音乐生美观,形成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用音乐来提高生活质量、陶冶情操的价值观。
善于运用音乐思维去感知、体验、理解、表现、鉴赏音乐,从而形成科学正确的人生观。
三、教学重点1、基本知识:认识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及其艺术作用;分析《草原放牧》、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长江之歌》作品基本结构,了解作者基本信息与时代背景,鉴赏音乐。
理解音乐鉴赏的层次概念,结合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理解作者的音乐思想,感情抒发,艺术风格的体现。
2、基本技能:分析音乐作品《草原放牧》、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长江之歌》的音乐要素,认识音乐的主题,通过聆听,学习音乐的主题的发展、变化、升华。
进一步体会音乐作品的基本思想,结合实际挖掘音乐作品思想感情。
人音版高中音乐《音乐与人生》说课稿人音版高中音乐《音乐与人生》说课稿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音版高中音乐《音乐与人生》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全一册)第一单元《学会聆听》第一节《音乐与人生》。
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琵琶曲《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以及讲授音乐的基本要素。
①《草原放牧》选自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由吴祖强、王燕樵、刘德海作曲。
《第六悲怆交响曲》是俄国作曲家柴科夫斯基创作的,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两点)2.教学目标:①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草原放牧》、《第六悲怆交响曲》思想情绪,感受音乐的形式要素,培养学生音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
②初步学习和认识音乐的基本要素和形式要素,有效地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为了更好的`完成以上目标,我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3.教学重点、难点:①通过欣赏作品和对音乐的理解,学生能够认识部分音乐形式要素是怎样发挥艺术作用的。
二、说教法说学法高中的学生,知识结构完整、有一定的艺术修养。
我选用的教法是参与互动式教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达到视觉听觉的高度结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将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下面说一下我的教学过程)三、说教学过程①导入部分:首先播放腾格尔《天堂》的音频,配合草原风光图片导入,营造氛围,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兴趣。
②之后我将提问学生“从他的歌声中感受到了什么”学生回答,最后我来总结“腾格尔把大草原,他的家乡比喻成天堂,可见他对大草原的热爱,接下来我们再听一个发生在大草原上的故事,这个故事很特别,是用琵琶来讲述的”③完整聆听《草原放牧》之后,问学生音乐情绪是怎样的?(富有生机和朝气、天真、活泼)联想和想象到了什么?(联想到美丽的草原和放牧的生活情景)。
音乐与人生教案范文第一章:音乐与人生的关系1.1 音乐与人情感的联系1.2 音乐对人心灵的影响1.3 音乐与个人成长的故事分享1.4 音乐在不同人生阶段的作用1.5 总结本章内容,预告下一章主题第二章:音乐与心理健康2.1 音乐对情绪调节的作用2.2 音乐疗法的介绍与应用2.3 音乐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探讨2.4 案例分析:音乐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2.5 课后练习:创作一首鼓舞自己的歌曲第三章:音乐与社会文化3.1 音乐与民族文化的交融3.2 音乐在不同国家的传播与影响3.3 音乐与社会价值观的传递3.4 音乐活动:了解不同文化的音乐特色3.5 总结本章内容,预告下一章主题第四章:音乐与创造力发展4.1 音乐对创造力的激发4.2 音乐创作的基本技巧介绍4.3 音乐与跨学科创新的案例分析4.4 实践活动:创作一首具有创新元素的歌曲4.5 总结本章内容,预告下一章主题第五章:音乐与职业规划5.1 音乐专业职业前景分析5.2 音乐相关行业的工作机会5.3 音乐人的成功案例分享5.4 音乐职业技能的提升与培训5.5 课后实践:为自己制定一个音乐职业规划第六章:音乐与社交技巧6.1 音乐在社交场合的应用6.2 音乐团队协作的重要性6.3 音乐活动:提升社交技巧的实际操作6.4 音乐与跨文化交流的社交技巧6.5 课后实践:组织一场小型音乐会,增进同学间的交流第七章:音乐与情感表达7.1 音乐在情感表达中的优势7.2 不同音乐风格的情感表达特点7.3 音乐创作:用音乐讲述自己的故事7.4 音乐欣赏:解读经典音乐作品中的情感7.5 课后实践:为自己或他人创作一首生日歌曲第八章:音乐与审美教育8.1 音乐审美教育的重要性8.2 音乐作品欣赏与分析8.3 音乐创作:培养审美能力的实际操作8.4 音乐与视觉艺术的结合:跨界合作的案例分析8.5 课后实践:参观音乐会或艺术展览,提高审美能力第九章:音乐与自我认知9.1 音乐在自我认知中的作用9.2 音乐与自我价值观的塑造9.3 音乐疗法:通过音乐认识自己9.4 音乐活动:探索自我,发现内心的声音9.5 课后实践:记录自己的音乐成长经历第十章:音乐与未来展望10.1 音乐产业的发展趋势10.2 音乐技术的发展与应用10.3 音乐教育的创新与变革10.4 音乐与可持续发展:环保意识的融入10.5 课后实践:展望自己的音乐未来,制定长期目标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音乐与人情感的联系补充和说明: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需要深入理解音乐如何触动人的情感,以及如何通过音乐表达和调节情感。
《音乐与人生》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音乐的基本观点和分类方式。
2. 理解音乐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3. 掌握欣赏音乐的方法和技巧。
4. 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欣赏方法,理解音乐在人生中的意义。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音乐中体验人生,培养音乐情感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括音乐基础知识、分类方式、欣赏方法和人生与音乐的干系等内容。
2. 准备相关音乐CD,供学生欣赏。
3. 安排教室讨论和互动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4. 准备评判表,用于课后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猜一猜这是什么类型的音乐,然后通过课件展示该音乐所属类型的图片或视频。
通过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学习欲望。
设计意图:将学生带入音乐世界,产生学习动机,调动学习兴趣。
2. 教师简单介绍音乐类型及其特点,引导学生了解音乐的不同类型和风格,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二)新课教学1. 音乐与人生干系介绍(1)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了解音乐在人生中的重要作用。
(2)教师结合自身经历,引导学生认识到音乐对人生的积极影响。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音乐观念,明确音乐在人生中的重要性。
(3)教室互动:学生分享自身与音乐的故事,增强情感交流。
2. 不同音乐类型的特点及表现形式(1)播放不同类型音乐的代表作品,让学生初步感受不同音乐的特点。
(2)结合课件展示,教师介绍不同类型音乐的风格、表现形式等基本知识。
(3)教室互动:学生讨论不同类型音乐的优缺点,增强对音乐类型的认知。
3. 教学方法与技巧介绍(1)教师结合自身经验,介绍学习不同类型音乐的方法与技巧。
(2)教室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增强师生互动交流。
4. 实践操作:播放一首歌曲,学生尝试分析该歌曲所属类型的特点及表现形式。
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
《音乐与人生》教案《音乐与人生》教案教学理念:1、本课选择以“命运”为主题,以“音乐的表现价值” 为主线,以“听觉体验与情感体验”为手段,采取类似谈话类电视节目的教学组织形式的课堂教学,将音乐与命运,音乐与相关文化,音乐与人文精神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以唤起学生对音乐,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高年级学生对经典作品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健康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本课的教学构想是对“新课标”的尝试和实践。
2、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试图突破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以音乐聊天的方式与学生共同欣赏音乐作品,拓展了音乐课堂的教学形式,师生在平等、融洽的环境中学习、探讨、表现、创造音乐,创设了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3、采用集欣赏、歌唱、表演、创编为一体的综合的音乐实践活动,注重音乐体裁的多样化,既选编了交响乐、歌剧、芭蕾舞等高雅艺术形式,还包含了流行歌曲、影视音乐等与学生生活较接近的通俗音乐,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音乐。
教学目标:1、欣赏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第一乐章,歌剧《白毛女》选曲《我要活》等音乐作品。
能对音乐主题留有印象,感受并体验音乐表现的价值,了解音乐中旋律,力度、音色等对音乐形象刻画及音乐情绪烘托的作用。
2、能够从以“生命”为主题的音乐作品中感受、体验生命的意义,树立敢于面对挫折,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信念。
3、大胆地学习和尝试运用音乐艺术的手段表现自己的情感,围绕音乐与命运这一主题,有创造性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感受并体验音乐表现的价值,了解其在刻画音乐形象与烘托音乐情绪中的作用。
2、难点:小学生生活经验的缺乏及社会阅历的浅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对经典音乐博大精深的艺术内涵的理解。
教学步骤:教学过程学生活动媒体运用设计意图一、情境创设谈话:各位同学,下午好,本期音乐与人生节目又和你如约而至。
我是主持人,下面请允许我介绍一下参加今天节目的来宾,他们是小学班的全体同学,欢迎大家的到来,坐在前排的是学生代表,同样也欢迎你们的到来。
音乐与人生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音乐对人生的影响,认识到音乐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情,提高音乐素养。
3. 引导学生通过音乐来抒发情感,提升精神境界。
二、教学内容1. 音乐与情感:探讨音乐如何触动人心,影响情绪。
2. 音乐与生活:分析音乐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的应用。
3. 音乐与心灵:讲解音乐对心理健康、心灵成长的积极作用。
4. 音乐与审美:引导学生欣赏优秀音乐作品,提升审美能力。
5. 音乐与社交:探讨音乐在社交场合的作用,以及如何运用音乐建立人际关系。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音乐与人生各个方面的关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音乐作品对人生的影响。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音乐与人生的话题进行讨论。
4. 实践法:让学生亲身体验音乐带来的改变。
四、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音乐与情感2. 第二课时:音乐与生活3. 第三课时:音乐与心灵4. 第四课时:音乐与审美5. 第五课时:音乐与社交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音乐与人生关系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如识谱能力、演奏技巧等。
4. 学生通过音乐抒发情感、建立人际关系的实际效果。
六、教学内容6. 音乐与创造力:探讨音乐如何激发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7. 音乐与教育:分析音乐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包括音乐教育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8. 音乐与社会:了解音乐如何反映社会现象,以及它在社会中的角色和功能。
9. 音乐与职业:探讨音乐如何成为一种职业,以及音乐家如何通过音乐实现自我价值。
10. 音乐与未来:展望音乐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学生如何为音乐行业的未来做出贡献。
七、教学方法1. 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分组讨论音乐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2. 项目式学习法:让学生通过音乐项目实践,体验音乐与人生的结合。
3. 研究法:指导学生查阅音乐与人生相关的资料,进行深入研究。
4. 展示法:鼓励学生通过表演、制作展板等形式展示音乐与人生的知识。
《音乐与人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初步感受音乐,学会专注聆听音乐、鉴赏音乐。
2、指导学生了解音乐的基本要素和“形式要素”,及它们在作品中的艺术作用。
3、如何运用音乐的基本要素和“形式要素”指导学生鉴赏音乐。
二、教学内容:1、简要介绍形象的介绍音乐的基本要素和“形式要素”。
2、聆听音乐《草原放牧》、《第六悲怆交响曲》、《长江之歌》。
3、比较欣赏学习音乐中的情绪、节奏、旋律、和声、力度、速度、音色等。
4、学会用音乐的思维鉴赏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三、教学重点:1、通过对比欣赏,使学生更清楚、更方便地认识音乐的形式要素在表达音乐情感时发挥的重要作用。
2、自觉地、独立的运用音乐的基本要素和“形式要素”欣赏作品,从中加强音乐技能和音乐知识的掌握能力。
四、教学难点:分析、探究音乐的形式要素在不同的作品中体现出的不同的特点。
五、教学用具:计算机、幻灯片、课件等。
六、教学方法:聆听法、欣赏法、对比法、提问法、表述法。
七、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略)2、导课:师:请学生唱P9①③歌曲的旋律,再请学生总结这两段旋律是有哪些要素构成的。
从而引出音乐基本要素。
由教师举例子启发的方式引出节奏、旋律、速度、力度、和声、调式、曲式、织体、音色。
常用形式要素的体会和运用:师:明代律学家朱载育曾说“八音者以节奏为至要”,节奏是事物固有的属性。
天地万物,草木星辰皆有节奏。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也是人们生活的节奏。
小孩子一天天的长大也是一种生命的特殊节奏。
好了,让我们来感受音乐的节奏。
请看两段不同速度的节奏,看看有什么区别好吗?3、出示二组不同的节拍与速度的节奏A:小快板x x x x x | x x x x x | x x x x x | x x x o||B:行板x x x | x x x | x x x | x x x ||教师阐述:不同的节奏表达不同的情绪。
学画旋律线:感受音乐的旋律走向,体会旋律的走向特点。
4、回过头来看P9①③对比法: A乐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B听了音乐后能让你联想到些什么?提问:这两段节奏有什么地方不同?教师提示:从速度、节拍、情绪等音乐的形式要素上来理解。
音乐与人生教案教案标题:音乐与人生教案目标:1. 通过音乐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音乐与人生的关系,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对人生的思考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水平。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音乐合奏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教学重点:1. 了解音乐与人生的关系,探讨音乐对人生的影响。
2.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 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水平。
教学准备:1. 音乐播放设备。
2. 音乐作品的录音或视频。
3. 乐器(可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与音乐有关的经历。
2. 提出问题:你认为音乐与人生有什么关系?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向学生介绍音乐与人生的关系,如音乐对情绪的调节作用,音乐对人们的激励和启发等。
2. 分享一些音乐作品,让学生通过欣赏音乐来感受音乐对人生的影响。
三、讨论与思考(20分钟)1. 分组讨论:请学生分组讨论音乐对人生的影响,并展示自己的观点。
2. 引导学生思考:你认为音乐如何影响你的情绪和生活态度?四、音乐表达与创造(25分钟)1. 学生自由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通过歌唱、舞蹈、乐器演奏等方式进行表达。
2. 学生分组合作,创作一段音乐作品,表达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
五、合奏与分享(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合奏活动,展示他们的音乐创作成果。
2. 学生分享自己的音乐表达和对人生的思考。
六、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活动,学生进行总结。
2. 学生进行反思:你通过本节课学到了什么?你对音乐与人生的关系有了怎样的认识?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音乐与人生的关系,通过写作、绘画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思考。
2. 组织音乐欣赏会或音乐分享会,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音乐才华和对人生的理解。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讨论和表达环节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音乐与人生说课稿5篇音乐与人生说课稿1一.说大纲根据大纲要求,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认识以下三个问题.即: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及艺术作用;怎样鉴赏音乐;音乐与人生的关系.这三个问题,不仅对学生学习音乐鉴赏具有基础性,指导性的意义,而且对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音乐审美观,形成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用音乐来提高生活质量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说教材教材分析;本课教材是高中音乐鉴赏第一单元《学会聆听》的第一节《音乐与人生》.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这一课的导言和琵琶曲《草原放牧》以及交响乐《第六悲怆交响曲》和《长江之歌》,还有的就是要讲授音乐的基本要素.因为内容比较多,我用两个课时来完成教学.由于学生普遍对理论知识兴趣不浓,我在分析基本要素的时候会结合音乐作品来分析.这两节课我都会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手段,贯彻思考,体验,表现的原则,使学生充分体验和感受音乐.三,说教法根据教材特点和配合学生的特点,应用多媒体手段创设生动的'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和谐而愉快的情感氛围,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和教师的指导作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和感受音乐.四.说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在讲授音乐理论知识的时候,我会尽量的结合作品,而不是生搬硬套的讲授.两节课我会充分做好跟学生的互动,在第一课时的导入中,我用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引起讨论,最后总结,从而达成与学生的互动.总之,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我会让学生感到学习音乐的乐趣,也能从乐趣中学习到一些音乐知识.五,说重难点本单元的重点是在音乐作品中体会音乐要素的形式以及作用,难点是能对比聆听出在不同的饿音乐作品中音乐要素所发挥的作用.六,说教学过程本单元主要是通过几首音乐作品来说明音乐要素的形式和作用,下面我主要讲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在这一课中我主要采用对比聆听法,讲授法,谈话法,练习法等.1)导入:谈话导入:音乐与人生有什么关系?设计意图是引起学生的思考,在这有环节中我用的是谈话法.2)认识音乐鉴赏的相关知识,这一部分总共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是学习导言,格言和散文.通过集体读导言来开始这一部分,下面请语言课代表来解释:"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最后教师做总结,这里应用了课堂提问法.接下来请全班同学来朗诵散文,并提出一个问题:怎样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能听懂音乐的人,这里也应用了课堂提问法.整个部分的设计意图是激发学习音乐鉴赏的兴趣,提高学习鉴赏音乐的能力.学完导言之后便是初步学习音乐要素及音乐语言.首先请学生来朗读所要学的知识,并先提问学生让学生回忆已学过的音乐知识,并从学生的饿回答中总结出知识,最后把节奏,速度,力度这三个最常见的音乐要素作重点讲解.这部分应用的是课堂提问法.这部分的饿设计意图是为今后学习鉴赏打好基础.3)鉴赏《草原牧歌》.这一环节也分为两个部分,先完整聆听,再对比聆听.第一部分由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进行讨论开始,问题是在这首音乐作品中有哪些音乐要素在发生作用,这里应用的是谈话法,接下来就是完整聆听.这一部分应用的都是谈话法,下面的提问:独奏乐器是什么?由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着重讲琵琶协奏曲是什么等等.接下来的提问分别是从音乐中你联想到什么场景和音乐要素各发挥了什么作用,又学生回答后教师做总结.这一部分的设计意图是指导学生参与鉴赏实践活动.第二部分是对比聆听这首曲子.教师分别打出两个不同主题的饿节奏,并请学生配上不同音高的乐音,并让学生体验哪位同学的配音最美.然后对比听,唱两个主题音乐.最后是最能引起学生兴趣的部分,介绍几个蒙古族舞蹈动作,播放《草原放牧》第一主题,请学生在音乐的配合下跳舞.这部分应用的主要的教学方法是练习法,设计意图是加深音乐记忆,培养和激发持久兴趣.4)拓展.再次完整聆听《草原放牧》,完成拓展与探究第一,二,五题.完整播放音乐后,学生思考后提问回答,教师做补充.这部分主要应用的是谈话法,设计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做题,认识到自己的饿进步,从而提高学习音乐鉴赏的兴趣.七,总结总的来说,这是一堂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的一堂课,教师主要通过课堂提问法与练习法来加深学生的学习内容,从而让学生对音乐鉴赏产生兴趣.音乐与人生说课稿2一说理念音乐是听觉的艺术。
《音乐与人生》教学方案设计一、教材分析音乐与人生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高中音乐鉴赏》中的第一单元第一节,是本书的第一篇内容,也是培养高中生对音乐欣赏与鉴赏的一个起点,本节选取了三首感情风格各异的乐曲供同学们学习与欣赏:《草原放牧》、《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与《长江之歌》,并在本节的结尾提供了音乐要素与音乐语言供同学们学习二、学情分析高中生经过9年义务教育的音乐普及后对于歌曲学习与演唱已较为熟练,但对于音乐的审美与音乐好坏的鉴赏能力还尚不全面,因此本学期将重点培养高中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与对于音乐的理解能力,同时对高中生渗透较为基本的乐理知识,为之后的音乐学习与鉴赏夯实基础。
三、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草原英雄小姐妹》《第六(悲怆)交响曲》的聆听与鉴赏帮助学生认识音乐与人生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草原英雄小姐妹》、《第六(悲怆)交响曲》与《长江之歌》帮助学生初步认识音乐的基本要素的内容和艺术的作用。
3.知识与技能:通过鉴赏课本中的三首音乐作品帮助学生学习并认识音乐的基本要素,并让学生认识到音乐与人生的关系。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聆听《草原放牧》第一主题与《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的第一主题的曲调,让学生体会两首音乐中所表达的不同的情感,并说出其中的异同。
教学难点:对于音乐要素的认识与学习;通过聆听第一节选取的三首乐曲并理解音乐是如何通过音乐要素来表达情感的。
五、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音乐与人生》课件六、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播放《三国演义》空城计片段,观看过片段后向同学提问,诸葛亮是依靠的什么使司马懿退兵的?同学回答后教师做简要总结,引出课题《音乐与人生》2.展开教师简要向同学们介绍《草原英雄小姐妹》的创作背景与大致的故事情节,并在播放音乐前提出问题,什么是主奏乐器,为什么要使用这种乐器表现小姐妹的形象,这种乐器是否可以更换成其他的乐器?同学作答后再次播放音乐,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幻想自己所在草原上所见到的景色。
音乐与人生教案课题:音乐与人生教学目标:1. 了解音乐对人生的重要性和影响。
2. 探索音乐在个人成长、情感表达和社交交流中的作用。
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音乐的定义和分类2. 音乐对个人成长的影响3. 音乐对情感表达的作用4. 音乐在社交交流中的重要性5. 音乐的欣赏和创造教学过程:1. 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分享自己喜爱的音乐作品或音乐家,引发学生的共鸣和讨论。
- 听取学生对音乐的看法和观点,开展小组讨论。
2. 探索音乐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音乐如何帮助他们发展自己的个性、培养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 分享一些音乐家的成功故事,让学生了解音乐对个人成长的积极影响。
3. 探讨音乐对情感表达的作用- 分享不同类型音乐的情感表达方式,让学生体验音乐对情感的共鸣和宣泄作用。
-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因音乐而产生的情感体验,组织小组讨论。
4. 强调音乐在社交交流中的重要性- 分析音乐在社交场合中的作用,如聚会、庆祝活动和团队合作。
- 分享一些团队合作中需要音乐的案例,鼓励学生思考音乐如何促进团队凝聚力和沟通能力。
5. 培养音乐的欣赏和创造能力- 聆听并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了解音乐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 鼓励学生参与音乐创作活动,如创作歌词、编曲或演奏乐器。
评估方法:1. 小组讨论和分享:评估学生对音乐与人生关系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2. 创作作品展示:评估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和表达能力。
3. 个人反思: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音乐与人生的反思文章,评估学生对课程的总结和理解。
教学资源:- 音乐播放设备- 音乐作品和视频资源- 音乐乐器- 学生音乐作品展示平台延伸活动:- 参观音乐会或音乐表演- 邀请音乐人来校分享经验和技巧- 组织学生参与校内外音乐比赛或演出备注:本教案适用于中学音乐课程,可以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进行灵活调整。
音乐与人生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音乐对人生的影响,认识到音乐与人生的密切关系。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提高音乐素养。
3. 引导学生通过音乐体验,提升情感,陶冶情操。
二、教学内容1. 音乐与人脑:介绍音乐对大脑发育的影响,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认识。
2. 音乐与情感:探讨音乐对情感的调节作用,让学生体验音乐带来的情感变化。
3. 音乐与心理健康:分析音乐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引导学生运用音乐调节情绪。
4. 音乐与社交:探讨音乐在社交场合的作用,提高学生音乐交际能力。
5. 音乐与审美:讲解音乐审美观念,培养学生正确的音乐审美观。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音乐与人生的相关理论知识。
2. 实践法:让学生亲身体验音乐带来的情感变化,提高音乐实践能力。
3. 案例分析法:分析音乐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与人生的关系。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音乐对人生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音乐与人生教程。
2. 音响设备:CD机、音响、麦克风等。
3. 乐器:钢琴、吉他等。
4. 教学课件:音乐与人生相关图片、视频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了解学生对音乐与人生的认识。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音乐实践作业,检验学生对音乐与人生知识的掌握。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音乐与人生的理解深度。
4. 期末考试:设置音乐与人生相关题目,全面考核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30课时,每周2课时,共计15周。
2. 教学计划:按照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每个章节的授课时间,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七、教学活动设计1. 音乐欣赏:让学生聆听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感受音乐带来的情感变化。
2. 音乐讨论:组织学生就音乐与人生的相关话题展开讨论,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感悟。
3. 音乐实践:组织学生进行音乐创作、演奏等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音乐与人生教学设计音乐与人生教学设计1[课时]第一课时[基本思路]本单元的学习,既是学生学习音乐鉴赏的出发点,也是他们最终提高音乐审美能力的归宿点,是音乐鉴赏教学活动的“纲”。
这个时代的学生们,可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或歌星,或演唱组合,一开始就发自内心地喜欢听教材内容的人不多。
虽然第一节内容较多,但由于师生是第一次见面,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所以这些内容又上必要的。
为此第一节我们计划用两课时完成。
[课题]:学会聆听第一节音乐与人生第一课时[教学年级]:高中一年级[教学内容]:一、学习导言、格言、散文。
二、认识音乐基本要素、音乐形式要素。
三、鉴赏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第一部分《草原牧歌》。
[教学目标]:一、通过《草原小姐妹》小散文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的能力。
高质量的人生,应该用音乐美化自己人生的道理,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音乐鉴赏的兴趣和信心。
二、初步认识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
三、聆听《草原放牧》,感受形式要素。
[教学重点]:一、认识音乐要素、音乐形式要素的基本内容。
二、通过鉴赏作品《草原牧歌》认识部分音乐形式要素是怎样发挥作用的?[教学难点]:认识音乐形式要素节奏、力度、速度、旋律的艺术作用。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师生活动设计意图一、组织教学相互认识1、教师告诉自己姓名2、要求学生每次上课要带书、带笔。
3、进教室后不要高声喧哗。
不能在课桌上写画。
4、鼓励学生多参与。
培养上课习惯和欣赏音乐的习惯。
二、导入谈话导入问:音乐与人生有什么关系?引起注意和思考三、认识音乐鉴赏的相关知识(一)学习导言、格言和散文1、集体读导言2、语言科代表解释孔子格言:“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教师补充。
“兴于诗”,人的修养从学诗歌开始;“立于礼”,自立从学礼仪开始;“成于乐”,完美人生从音乐开始。
4、音乐科代表朗诵散文。
师:追求高质量生活情趣的`人,应该用音乐来美化自己的人生。
音乐《音乐与人生》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对两部音乐作品《草原小姐妹》(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的欣赏,帮助学生初步认识: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和艺术作用;怎样鉴赏音乐;音乐与人生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1、《草原小姐妹》(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
2、音乐要素及音乐语言。
三、重点和难点《草原放牧》第一主题、《第四乐章》第一主题的曲调,体验不同的情感,理解音乐是如何通过要素来表达情感的。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教师演示本课课件,出示课题,聆听背景音乐,营造课堂气氛。
2、问题探究(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四页散文,让学生思考:从这段散文的阅读中,你怎样看待音乐与人生的关系?(2)分组讨论:音乐与人生的关系。
(3)请1-2名学生作重点发言。
(4)教师评价与点评。
①音乐是人类认知的基本方式之一,也是人类了解自己、了解世界、改造世界的基本途径之一。
因此,作为一个人应该学会用音乐的认知方式了解自己、了解世界、改造世界。
②音乐智能和语言智能、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一样,都是人们不可缺少的、重要的基本素质。
作为21世纪的一带新人,应该具有必要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必需的音乐文化水平。
③高质量的人生,应该具有高质量的生活,应该充满丰富多彩的生活情趣。
追求高质量生活的人,应该热爱音乐,对音乐完全倾倒,用音乐丰富自己的生活,用音乐来美化自己的人生。
3、作品鉴赏(一)《草原小姐妹》之《草原放牧》1、作品介绍教师: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作于1972年春,创作这部作品的目的是:尝试使用我国传统的民族乐器琵琶作为主奏乐器与西洋管弦乐队结合,来表现社会主义革命的现实题材。
但是,当时正当“四人帮”横行之时。
针对这部作品,“四人帮”的亲信制造种种借口,对其进行刁难和诋毁,以致这部作品被搁置五年。
“四人帮”粉碎后,这部优秀的作品终于在1977年初春公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