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洗手方法规范
- 格式:docx
- 大小:53.26 KB
- 文档页数:1
徐州矿山医院等级医院复审应知应会(之十一)
医务人员洗手的方法
一、采用流动水洗手,使双手充分浸湿;
二、取适量洗手液,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
三、认真揉搓双手至少30秒钟,应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清洗指背、指尖和指缝。
四、在流动水下彻底冲净双手,擦干,取适量护手液护肤。
五、手卫生搓揉步骤及搓揉时间分6步;每步至少做5次,整个搓揉时间大于30秒,具体揉搓步骤为:(内、外、夹、弓、大、立、腕)
1.内: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2.外: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
3.夹: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
4.弓: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5.大: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6.立:将五个手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7.腕:必要时增加对手腕的清洗。
二〇一四年十月十四日。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是为了防止传播病原体和防止交叉感染而制定的标准操作程序。
以下是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要点:
1. 戴手套:医务人员应在接触患者体液、污染物或伤口等情况下戴手套。
2. 洗手:医务人员应频繁洗手,特别是在下列情况下:接触患者前后、接触受污染物
品后、从污染环境到清洁环境之间、先后接触不同患者时以及完成特定程序(如手术、操作过程)之前后。
3. 使用洗手剂:医务人员应使用合适的洗手剂,如含有消毒成分的洗手液或含有溶剂
的皂液,进行彻底的双手洗涤。
4. 揉搓手部:医务人员应将洗手剂涂抹于整个手部和前臂,以及指甲和指缝等难以清
洁的区域。
同时,应进行揉搓至少20秒钟,确保彻底清洁。
5. 干燥双手:医务人员应使用一次性纸巾或空气干燥器将双手彻底干燥。
6. 避免手部污染:医务人员在洗手后应按照正确的手部卫生方法,避免手部重新被污染。
7. 使用消毒剂:医务人员应按照规定使用消毒剂对手部进行消毒,特别是在无法进行
洗手的情况下。
8. 常规替换手套:医务人员在接触不同患者或进行不同操作前应替换手套,防止交叉
感染。
9. 进行例行培训:医务人员应定期接受关于手卫生的例行培训,以更新手卫生规范和
操作。
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手卫生规范,确保双手清洁,减少传播病原体和交叉感染的风险。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是指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应遵守的关于手部卫生的标准和措施。
医务人员的手部卫生是预防感染和传播疾病的重要步骤,对患者和自身健康都至关重要。
下面是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内容:1. 洗手:医务人员应养成经常洗手的习惯,特别是接触了患者、体液、分泌物或病原体后,应及时用肥皂和流水彻底洗手。
洗手时间应控制在20秒以上,包括手腕、指间、指尖以及手背。
2. 消毒:在无法使用肥皂和水洗手的情况下,医务人员可以使用酒精洗手液进行消毒。
酒精洗手液应涂满双手,按摩至干燥,整个过程约需20秒。
3. 戴手套:医务人员在进行与体液接触的操作时,应佩戴适当的手套。
手套应在进入患者隔离室或直接接触患者之前戴好,并在接触完患者后立即脱下,并按照正确的方法处理。
4. 专用手套:特定工作场所和操作需要使用特殊功能的手套,如抗菌手套、耐化学手套等。
医务人员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专用手套,确保安全和卫生。
5. 避免做面部接触: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和体液时,应尽量避免用手触摸自己的脸部,以防止疾病传播。
如有必要,应先洗手或消毒后再接触自己的面部。
6. 常规手卫生:医务人员在每次接触患者前后都应进行常规手卫生,包括洗手或使用酒精洗手液消毒双手。
特别是接触到患者的体液、分泌物或病原体后要立即进行手卫生。
7. 隔离手卫生:医务人员在接触隔离患者时,应严格遵守手卫生规范。
进入患者隔离室前要正确佩戴手套、口罩、护目镜等个人防护装备,并在接触完患者后立即脱下,进行彻底的手卫生。
8. 保持手部皮肤完整:医务人员应保持双手皮肤的完整性,避免伤口、破损和皮肤病变。
如有皮肤问题,应及时处理和报告,以免对患者和自身造成交叉感染。
9. 定期修剪指甲:医务人员应定期修剪指甲,确保指甲干净整齐,以防止病原体滋生和传播。
10. 培养良好的手卫生习惯:医务人员应积极培养良好的手卫生习惯,时刻保持双手干净卫生。
可以通过开展培训、定期检查和评估等措施来促进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习惯。
手卫生制度医务人员手卫生制度
医务人员手卫生制度是指医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的手卫生规范。
手是传播病原体的重要途径,不良的手卫生习惯会增加医务人员感染和传播感染的风险,因此,建立科学的手卫生制度对于医务人员的职业健康至关重要。
医务人员手卫生制度包括以下内容:
1. 洗手要求:医务人员应经常洗手,尤其是在接触患者前后、处理污染物品后、接触病原体和患者体液后,或者手上有明显的污垢时。
洗手应使用肥皂和流动的水,按照正确的手洗方法进行。
2. 手消毒要求:在无法使用肥皂和水洗手的情况下,医务人员应使用含酒精的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
手消毒需要涂抹足够数量的消毒剂,全面涂抹双手和手腕,按照正确的手消毒方法进行。
手消毒应在接触患者前后、接触病原体和患者体液后,或者手上有明显的污垢时进行。
3. 穿戴手套:医务人员在进行接触患者体液、处理污染物品等高风险操作时应穿戴适当的手套,并在操作完成后立即脱除手套。
脱除手套时要避免污染双手。
4. 手部伤口处理:医务人员应及时处理手部伤口,避免伤口污染及感染。
5. 良好的手卫生宣教:医务人员应定期接受手卫生培训,提高对手卫生的认识,并积极宣传和教育公众正确的手卫生知识和方法。
通过建立和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医务人员能够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保护自身和患者的健康安全。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医务人员手卫生是指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对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的操作,旨在预防病原微生物在医务人员手部传播,保障医疗安全。
手卫生是医疗机构重要的基础性措施之一,正确的手卫生操作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对于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卫生至关重要。
下面将列举出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具体操作步骤。
1.着装规范:医务人员应穿着整洁、合适的工作服,头发应保持整洁,长发应盘起或扎起。
戴手表、首饰等物品可能滋生病菌和传播感染的应物理隔离或摘除。
2.洗手规范:医务人员在按手卫生前应先摘除手表、戒指、手镯等物品,用流水湿润双手,取适量的洗手液,擦洗20~30秒,使指同时被洗液充分接触,不漏洗任何指。
对手指还可互拇指交叉转搓5~10次,揉搓指夹部位。
洗手时中途不触碰污染物,指尖要向下。
清洗时最好选择一种含有双氧水或氯贝他洗手液。
3.漱口规范:医务人员完成患者处理后应及时漱口,可用含氯己定0.05%~0.2%漱口液,或者含有氟化物的洗手液,进行口腔清洁。
4.肥皂规范:医务人员不宜使用契尔氏皂制品洗手。
因为契尔氏皂非无菌产品,其中包含细菌的含量大于洗手液,容易污染手部皮肤。
5.消毒规范:医务人员应定期消毒双手,将双手伸入氯己定溶液中,确保液体温度适中,浸泡时间3~5分钟。
消毒完之后,要轻轻拍干,并迅速带上无菌手套。
6.无菌手套规范: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分泌物、体液、黏膜溅射等时,应穿戴无菌手套。
先洗手再戴手套,脱手套时应从手套被反弯的边缘部位将手套剥离,以防传染物沾染到自己的手上。
7.手术手消规范:手术手消应根据手术的性质、手术部位及医师的准备时间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
常用的消毒方法有:正己烷消毒法、手消毒剂清洗法、紫外线消毒法、电石碱加强洗手法等。
8.手部保湿规范:医务人员要定期涂抹保湿剂进行护理,以防止皮肤干燥裂伤。
保湿剂要选择无菌且符合洗手指导原则的产品。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对于保障患者健康和医务人员个人健康都非常重要。
医务人员手卫生标准
医务人员手卫生是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关
键环节。
正确的手卫生操作可以有效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
因此,医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手卫生标准,做好手卫生工作。
首先,医务人员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前,必须洗净双手。
洗手时,应使用流动水
和肥皂,彻底搓洗双手,包括手背、指缝、指甲缝等部位,持续搓洗时间不少于
20秒。
在洗手过程中,应尽量避免用手直接触摸水龙头,而应使用手肘或纸巾等
方式开关水龙头,以免重新污染双手。
其次,医务人员在进行无菌操作前后,必须进行手消毒。
手消毒时,应选择含
酒精的免洗手消毒液,取适量涂抹于双手表面,揉搓至手部干燥。
手消毒的时间不少于15秒,确保双手每个部位都被充分消毒。
在手消毒过程中,应避免用手直接
触摸其他物品,以免造成双手再次被污染。
另外,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物品后,也需要进行手卫生。
在这种情况下,应先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然后再进行手消毒。
这样可以有效清除双手上的污染物,保护医务人员自身健康。
此外,医务人员还应定期接受手卫生操作规范培训,提高手卫生操作技能。
只
有掌握了正确的手卫生操作方法,才能做到规范操作,确保手部卫生达标。
总之,医务人员手卫生标准是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对医务人员的
健康安全和患者的生命安全都至关重要。
医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手卫生标准,做好手卫生工作,确保双手清洁,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只有如此,才能为患者提供安全、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为医院营造良好的医疗环境。
医务人员洗手方法
一、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下应洗手:
(一)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
(二)可能接触艰难梭菌、肠道病毒等对速干手消毒剂不敏感的病原微生物时。
(三)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手消毒剂进行卫生手消毒。
二、洗手方法
(一)打湿:流动水打湿双手。
(二)涂抹:适量洗手液均匀涂抹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
(三)揉搓: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 秒钟,应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尤其应注意洗指背、指尖和指缝。
(步骤不分先后)。
第一步: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第二步: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
第三步: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
第四步: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第五步: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第六步: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必要时对手腕进行清洗。
(四)冲洗、干燥:流动水下彻底冲洗双手,一次性干手纸巾擦干手。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WS/T313-2019《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1
2。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要求医务人员手卫生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医务人员的手是最容易接触到各种细菌、病毒和其他病原体的部位,因此不注意手卫生容易成为传播感染的重要途径。
为了规范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行为,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医务人员的健康,以下是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要求的内容:1.洗手频率和时机:医务人员应按照工作需要和接触污染物的情况,合理选择洗手的时机和频率。
一般来说,在接触病人之前、之后,接触污染物后,包扎伤口前后,用厕所后,经过手术室后,接触食物前等情况下,医务人员都应该进行洗手。
2.洗手步骤:医务人员应按照正确的洗手步骤进行操作。
首先,湿润双手,取适量洗手液。
然后,搓揉双手的掌心,使洗手液充分起泡。
接着,交叉搓揉双手的掌背。
再次,以双手的指缝互相搓揉。
然后,对手指进行旋转揉搓。
最后,清洗双手,将洗手液冲洗干净。
3.洗手液的选择:医务人员应选择符合卫生标准的洗手液进行洗手。
洗手液应具有杀菌、去污、洁净双手的功能,并且不会给皮肤带来损害。
4.戴手套的使用:在一些特殊的操作中,医务人员应戴手套,但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在戴手套前和摘除手套后,医务人员仍然需要按照正确的洗手步骤对双手进行清洁。
5.指甲的处理:医务人员的指甲应保持短、整齐和干净。
长而且不整齐的指甲容易滋生细菌和其他病原体,不利于洗手。
6.避免污染:在进行手卫生时,医务人员应避免手部再次污染。
例如,应使用纸巾控制水流,避免直接用手关上水龙头。
在病人的处理过程中,避免将自己的手接触到患者的开放性伤口、分泌物等。
7.医务人员的教育:医疗机构应定期开展相关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意识和技能。
同时,医务人员应按照规范要求,管理好个人手卫生,自觉保护自己和病人的健康。
总之,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要求非常重要,对于医疗工作的安全和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医务人员应时刻牢记手卫生的重要性,按照规范要求,正确执行手卫生措施,为病人提供安全、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医护人员手卫生规范医护人员手卫生规范是指在医疗工作中,医护人员必须要遵守的手卫生规定。
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关键环节,正确的手卫生可以有效地防止病原体的传播,保障患者的安全与健康。
下面是医护人员手卫生规范的内容:一、手卫生的时机:1. 接触患者前后必须进行手卫生;2. 患者之间的转移或接触前后也要进行手卫生;3. 在进行清洁或无菌操作前后需要进行手卫生;4. 非直接接触患者的物品或环境后,也要进行手卫生。
二、手卫生的方法:1. 必须使用洗手液或洗手露,不得使用水或香皂进行手卫生;2. 手卫生的时间至少需要20秒;3. 手卫生应包括手掌、掌背、手指、指缝、指甲及手腕等部位;4. 使用洗手液或洗手露时,应将适量的洗手液或洗手露倒在手心,搓揉双手并顺序洗净各个部位;5. 及时清洁双手上的脏物或分泌物。
三、戴手套的注意事项:1. 对于无菌操作,必须佩戴无菌手套,并在戴手套之前进行手卫生;2. 手套的选择要根据需要选择合适规格和材料的手套;3. 手套使用后应及时更换,不得重复使用;4. 在脱去手套之前,应先进行手卫生,以减少传染风险;5. 如果在手套使用过程中触摸到污染物或常规物品,应及时更换新手套。
四、随身携带个人物品的处理:1. 医护人员的个人物品应放置在工作服上的袋子或者专门的柜子中,避免与患者物品接触;2. 手机、钱包、钥匙等个人物品不得放在手套盒、感染废物桶等易受污染的地方;3. 患者护理过程中,个人物品不得带入患者房间,以免交叉感染。
五、长指甲与饰品的处理:1. 医护人员必须保持短、干净且无指甲油的指甲;2. 不得佩戴手环、戒指、手表等饰品,尤其是在直接接触患者时。
六、常规手卫生:1. 每8小时进行一次常规手卫生;2. 常规手卫生要求脱去手表、手环等饰品,并进行正确的手卫生方法;3. 手卫生后应用纸巾或者干燥器擦干双手。
七、手卫生教育:1. 医院应该对医护人员进行手卫生规范的教育培训,使其掌握正确的手卫生知识和方法;2. 医护人员应对患者进行手卫生常识的宣教,让患者正确理解和重视手卫生的重要性。
医务人员洗手方法
医务人员洗手的正确方法如下:
1. 打开水龙头,用温水湿润双手。
2. 打开肥皂盒,取适量肥皂涂抹在双手上。
3. 掌心相互摩擦,揉搓手指缝和指尖。
4. 用右手的指腹揉搓左手的背部,交替进行。
5. 将左手的指腹放在右手背部,以旋转方式揉搓。
6. 交替握住右手大拇指并旋转揉搓,再换手重复动作。
7. 用指尖在掌心旋转揉搓,反复进行。
8. 用手指缝交叉搓洗另一只手的指背,并换手重复操作。
9. 用手指缝相互交叉搓洗指尖。
10. 用右手握住左腕部旋转揉搓,再换手用同样的方式洗右腕部。
11. 用大拇指和掌心旋转揉搓右手小臂,再换手重复操作。
12. 用右手掌心揉搓左手大臂,换手重复操作。
13. 将双手靠近水龙头,用流水将肥皂冲洗干净。
14. 关闭水龙头时使用纸巾或肘部避免手部再次接触盛放细菌的水龙头。
15. 用干净的纸巾或空气干燥双手,避免使用毛巾。
以上方法是根据卫生组织的指导进行的,可以有效清洁双手,预防传染病的扩散。
请医务人员在每次洗手前、接触患者前后、接触感染物后、使用卫生设备前都要按照上述方法进行洗手。
医务人员洗手注意事项洗手是医务人员日常工作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正确的洗手步骤和注意事项能够有效预防交叉感染,保障患者的安全。
下面将介绍医务人员洗手的注意事项,希望能够对医务人员提供帮助。
一、洗手前的准备在洗手前,首先需要摘下手上的戒指、手表、手镯等饰物,以免影响洗手的效果。
然后,将袖子卷起至肘部,以避免水花溅到衣物上。
接着,打开水龙头,调节水温至适宜的温度,一般为温水。
最后,取适量的洗手液或肥皂。
二、正确的洗手步骤1.将双手伸入流水下,用温水湿润双手,避免水温过高或过低,以免造成皮肤损伤。
2.取适量的洗手液或肥皂,双手相互揉搓,使洗手液充分起泡。
3.用手心握住另一只手的手腕,旋转揉搓至少10秒钟,确保洗手液覆盖到手腕部位。
4.交叉握住手指,使洗手液充分进入手指间隙,用力搓揉至少10秒钟。
5.双手相互揉搓,注意确保洗手液充分润湿双手的每个部位,包括指尖、指关节、指甲和指背等。
6.用流动的水冲洗双手,确保洗手液完全冲洗干净。
冲洗时,要注意从手腕部位开始冲洗,沿着手指的方向将洗手液冲洗至指尖。
7.用干净的纸巾或吹风机将双手擦干,避免用手擦拭,以免再次污染双手。
8.用干净的纸巾或肘部关闭水龙头,避免用双手触摸水龙头。
三、洗手的注意事项1.洗手时间:医务人员在进入手术室、接触患者或进行无菌操作前,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洗手步骤和时间进行洗手。
洗手时间一般为20秒以上,以确保洗手液充分起到杀菌作用。
2.洗手频率:医务人员需根据工作需要和接触对象的特点,合理安排洗手频率。
通常情况下,每次接触不同患者前后都需要洗手,以防交叉感染的发生。
3.洗手液选择:医务人员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洗手液或肥皂,避免使用不合格或伪劣产品。
洗手液应具有杀菌效果,能够有效去除手部污垢。
4.洗手液使用方法:医务人员在使用洗手液时,应注意按照说明书的要求正确使用。
一般来说,需将适量的洗手液涂抹于双手,充分揉搓至起泡,确保洗手液覆盖到每个部位。
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措施1.常规手卫生:医务人员应该经常洗手,特别是在接触患者之前、之后,以及处理污染物品之后。
洗手应使用流动水和洗手液,并按照正确的洗手顺序和手势进行洗手。
洗手液应具有杀菌作用,如含有酒精或其他有效的抗菌成分。
在洗手液不可用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含酒精的手消毒剂代替。
2.穿戴手套: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或处理患者体液时应佩戴手套。
手套应符合标准规范,并且在使用前进行检查,确保没有破损或穿透。
手套使用后应立即将其丢弃,然后进行洗手。
3.正确脱除手套:医务人员在脱除手套时应采取正确的方法,避免接触到污染的表面。
正确的方法是将手套从手腕向手掌一侧轻轻滚动,然后用另一只手从手套内侧抓住手套的外侧,从手指向手腕一侧撤除。
脱除手套后,应立即进行手卫生。
4.避免戴手表、戒指等首饰:医务人员应避免戴手表、戒指等首饰,这些物品容易藏污纳垢,并且难以有效清洁。
5.避免触摸面部: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或处理污染物品后,应避免触摸自己的面部,以防止污染传播到眼睛、鼻子或口腔。
6.正确使用口罩:在特定情况下,医务人员应佩戴口罩,以减少呼吸道飞沫的传播。
佩戴口罩时,应确保口罩覆盖鼻子和嘴巴,并且贴紧面部,避免接触外部表面。
使用过的口罩应立即处理,并进行手卫生。
7.限制指甲的长度和涂饰:医务人员的指甲应保持适当的长度,并且不应涂饰指甲油或其他涂饰物。
指甲的长度和涂饰物容易藏污纳垢,并且难以有效清洁。
8.避免受伤和暴露:医务人员应避免受伤和暴露,特别是在处理尖锐或锋利的器械或处理感染性物质时。
如果受伤或暴露,应立即进行伤口处理,并根据相关规定进行报告。
9.进行定期的职业健康检查:医务人员应定期接受职业健康检查,以确保身体健康,并对潜在的职业病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
10.进行相关培训和教育:医务人员应接受相关的培训和教育,以了解和掌握正确的手卫生措施,并定期更新知识和技能。
总结起来,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措施非常重要,它可以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一、目的为了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医务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医技人员、行政管理人员等。
三、洗手要求1. 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操作无菌物品前后、离开污染区前后、进食前后等情况下,必须进行洗手。
2. 洗手时应使用流动水,并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湿手,取适量洗手液或肥皂。
(2)揉搓双手,包括掌心、指缝、指背、指尖、手指关节等部位。
(3)冲洗双手,直至手部无泡沫。
(4)用干手纸或干手机擦干双手。
3. 特殊情况下的洗手:(1)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物品后,应立即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
(2)接触患者皮肤或黏膜后,应立即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
(3)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应立即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
四、手卫生设施1. 医院应配备足够的洗手池、肥皂或洗手液、干手纸或干手机等手卫生设施。
2. 洗手池应保持清洁,无污垢、积水,每日进行清洁消毒。
3. 特殊科室(如手术室、感染性疾病科等)应配备非手触式水龙头、一次性手套等。
五、手卫生培训与考核1. 医院应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知识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意识。
2. 医院应每月对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操作进行考核,包括手卫生设施完好率、手卫生依从率、手卫生正确率等。
3. 考核结果应作为医务人员评优评先、晋升晋级的重要依据。
六、奖惩措施1. 对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手卫生操作规范的医务人员,给予表扬和奖励。
2. 对违反手卫生制度、手卫生操作规范的医务人员,给予批评教育,并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罚。
七、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有未尽事宜,由医院感染管理科提出修订意见,经医院领导批准后实施。
WS/T 313—2009
医务人员洗手方法规范
A. 1在流动水下,使双手充分淋湿。
A.2取适量肥皂(皂液),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
A. 3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钟,应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包括指背、指尖和指缝,具体揉搓步骤为。
A. 3. 1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见图A. 1。
A. 3. 2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见图A. 2。
A. 3. 3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见图A. 3。
A. 3. 4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见图A. 4。
A. 3.5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见图A. 5。
A. 3.6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见图A. 6。
A.4在流动水下彻底冲净双手,擦干,取适量护手液护肤。
图A.1掌心相对揉搓图A.2手指交叉,掌心对手背揉搓图A.3手指交叉,掌心相对揉搓
图A.4弯曲手指关节在掌心揉搓图A.5拇指在掌中揉搓图A.6指尖在掌心中揉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