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技术操作规范
- 格式:docx
- 大小:50.29 KB
- 文档页数:5
推拿类疗法技术操作规程1、运动关节推拿技术对关节作被动性活动,使其在生理活动范围内进行屈伸、旋转、内收或外展等运动的一类手法称为运动类手法。
该类手法具有活利关节、整复错缝等作用,是正骨推拿、骨伤推拿的重要手法。
其共同特点:手法动作节奏明快,操作时间短,技术要求更高,疗效显著。
本法包括摇法、背法、扳法、拔伸法。
【定义】沿关节运动轴的方向,在起始至最大病理位或至功能位的运动区位(即摇动区位)之间,所进行的使四肢关节前后屈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脊柱俯仰、侧屈、左右旋转以及环转等被动运动的一类手法称关节摇动类手法,称摇法。
【动作要领】用一手握住或按住患者某一关节近端的肢体,另一手握住关节远端的肢体,作缓和回旋转动。
动作要和缓,手力宜适度,不可用力过猛,活动范围的大小须在各关节生理功能许可的范围内进行。
逐渐加大旋转范围,由小到大,由轻到重,自慢而快。
颈椎摇法:【定义】沿颈椎各运动轴方向,在摇动区位之间摇动颈椎的手法,称颈椎摇法。
【要领】1、摇动的幅度宜小,由小渐大,速度要慢,就尽量避免摇动到极限位置。
2、摇颈时,应嘱患者睁开眼睛,以免产生头晕。
【操作】1、俯仰摇颈法:患者正坐,术者站在其身后,双手捧握住其头的两侧,沿颈椎额状轴方向,从其起始位至病理位或到功能位之间,用力使头颈做往返前俯、后仰运动,在矢状面内反复摇动颈椎。
2、侧屈摇颈法:体位与双手握法同前,沿颈椎矢状轴方向从其起始位至病理位、或到功能位之间,用力使头颈做往返的左、右侧屈运动,在额状面内反复摇动颈椎。
3、旋转摇颈法:患者正坐,术者立于其侧后方,一手握住颏部,另一手握住枕部或顶骨上方,沿颈椎垂直轴方向,从起始位至病理位或到功能位之间,用力使头颈做往返的左右旋转运动,在水平面内摇动颈椎。
4、环转摇颈法:体位与术手握法同前,术者双手反相用力引导其头颈做由左向右的反复环转,或由右向左的反复环转运动。
【应用】主要用于恢复颈椎各方向的运动功能,可整复颈椎椎间关节,牵伸与舒展颈部的软组织。
小儿推拿技术操作规程小儿推拿疗法,亦称“小儿按摩术”,是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种专门用于防治小儿疾病的自成体系的推拿治疗方法。
【操作方法】1、开天门:医者用两手大拇指指腹自眉心交互推至前发际,推24次,常作为每次推拿的第一个步骤。
有发汗解表、开窍醒神等作用。
可以治疗感冒、发热、头痛、惊风、神疲乏力等症。
2、推坎宫:用两手大拇指指腹沿眉毛上缘向两侧分推至眉梢,一般分推24次,常用作每次推拿的第二个步骤。
有发汗解表、开窍醒神等作用。
可治疗感冒、发热、头痛、目赤痛等症。
3、运太阳:用两手大拇指指腹分别按在两侧颍部太阳穴上,作轻柔缓慢的环形移动,向眼方向运为补,向耳方向运为泻。
一般运24次,每运3次后轻轻按一下,常用作每次推拿治疗的第三个步骤。
有发汗、止汗、明目醒神等作用。
4、掐总筋:用大拇指轻轻按掐腕横纹中点,另一手握住患儿手指轻轻摇其腕关节,常用作每次推拿的第四个步骤。
有清心火、止惊搐、畅四肢等作用,也可用于口舌生疮、潮热、感冒鼻塞、四肢抽掣等症。
5、分推大横纹:用大拇指指腹自总筋向两侧分推,常用作每次推拿的第五个步骤。
有调和气血、止泻痢、除寒热、去腹胀、通二便等作用。
可治疗惊风、痫症、昏迷、抽搐、泄泻、痢疾、黄疸、咳嗽、痰喘等症。
6、拿肩井:一手捏拿小儿的肩井穴,另一手握住小儿食指和无名指,将上肢伸摇数次。
不论何种病症进行推拿治疗,都以本法作为结束手法,所以又名“总收法”(收诊法)。
拿肩井有畅通一身气血等作用。
7、推五经:五经指脾经、肝经、心经、肺经、肾经五个穴位,分别位于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远端指节的指腹上,在这些穴位上运用推法治疗,可以调整各脏功能,并治疗相关的疾病。
诸如:(1)消化不良、呕吐、腹泻、食谷不化、痢疾、便秘、疳积等多属脾经病变,治疗时推牌经,以旋推为补,直推为泻,一般多采用补法。
(2)惊风、抽搐、烦躁、气逆、胁痛、目赤等多属肝经病变,治疗时推肝经,以旋推为补,直推为泻(清)。
中医养生保健技术操作规范(II) 推拿按摩目的:本文档旨在制定中医养生保健技术操作规范,专注于推拿按摩的实施。
推拿按摩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通过手法按压、推拿、揉捏等手段,调节人体经络、血脉,促进气血流通,达到舒筋活络、疏通经络、健身保健的效果。
本文档将详细说明推拿按摩的操作规范,以确保技术的正确实施和安全性。
操作规范:1. 操作环境:- 推拿按摩应在安静、舒适、温暖的环境下进行。
- 操作室应保持整洁,并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
- 操作室应配备必要的推拿按摩工具和设备,并保持其清洁和消毒。
2. 操作前准备:- 推拿按摩从业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包括洗手、穿戴整齐干净的工作服。
- 在操作前,应与接受推拿按摩的人员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了解,了解其身体状况、健康问题、病史等信息,并根据其特殊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处理。
3. 操作技术:- 推拿按摩从业人员应具备专业的技术知识和操作技巧。
- 在进行推拿按摩时,应结合中医理论,根据个体差异和需要,选择适当的手法和力度。
- 操作过程中应注重沟通和反馈,及时了解受推拿按摩人员的感受和反应,并根据其反馈进行调整。
4. 注意事项:- 在进行推拿按摩前,应对受推拿按摩的人员进行询问和体检,了解其身体状况和禁忌症,以避免对其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 对于孕妇、老年人、儿童和特殊人群,应特别慎重对待,并根据其身体特点和需求采取适当的手法和力度。
- 操作过程中,严禁使用强力挤压、推拿搓揉等过度刺激的手法,避免对人体造成伤害。
5. 安全措施:- 在操作过程中,推拿按摩从业人员应保持专注和谨慎,避免发生意外。
- 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力度的控制,避免用力过大导致受推拿按摩的人员疼痛或不适。
- 如发现受推拿按摩的人员出现异常反应或有不适感,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及时寻求协助或转诊至相关医疗机构。
6. 操作记录:- 推拿按摩从业人员应建立完善的操作记录系统,详细记录每次操作的时间、手法、部位、反应等信息,为后续评估和调整提供参考。
中医推拿技术操作规程→中医理疗技术操作规程中医推拿技术操作规程,是指对于中医推拿理疗技术的操作程序和规范。
推拿是中医传统疗法之一,通过按摩、揉捏、拍打、推拿等手法刺激人体穴位和经络,调整和恢复人体的生理功能,起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作用。
为了确保推拿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制定推拿技术操作规程至关重要。
一、前期准备1.确定治疗目的:在开始推拿治疗前,医师需要明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目的,对于患者的症状和病情进行全面的了解。
2.患者评估:医师需要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评估,了解患者的健康状态、体质特点、病史等。
3.确定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评估结果,医师制定治疗方案,包括选用适合的推拿手法、穴位选择和按摩技巧等。
4.环境准备:确保推拿的治疗环境安静、整洁、温暖,以提供一个良好的治疗氛围。
二、操作流程1.患者交流:医师需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了解患者的主诉和病情,并向患者解释推拿治疗的原理和作用,以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和治疗效果。
2.穴位选择:根据治疗方案,医师选择适合的穴位进行治疗。
穴位的选择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症状来确定,以达到针对性治疗效果。
3.推拿手法: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穴位选择,医师采用适当的推拿手法进行治疗。
推拿手法包括按摩、揉捏、拍打、推拿等,根据病情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
4.持续观察:在推拿治疗过程中,医师需要持续观察患者的反应和治疗效果,根据患者的反馈进行调整,以确保治疗效果的实现。
5.技巧运用:医师需要掌握推拿技巧和运用,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操作。
技巧包括轻重适度、形式多样、节奏有序等,要注重手法的灵活性和针对性。
三、注意事项1.安全性:推拿操作过程中,医师需要严格掌握技巧,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患者出现意外伤害。
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避免过度推拿和强力按摩,以免造成肌肉拉伤或疼痛。
2.卫生规范:医师在推拿操作前,应先洗手,并戴上干净的推拿手套,以保证操作的卫生和安全。
3.患者隐私保护:在推拿治疗过程中,医师需要保护患者的隐私,确保治疗过程的私密性和尊重患者的个人权益。
中医推拿技术操作规范1. 引言本文档旨在为中医推拿技术的操作提供规范和指导,以确保操作的安全、有效和合法。
推拿师在进行中医推拿技术时应遵循以下操作规范。
2. 操作准备- 推拿师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包括干净的手部和整洁的服装。
- 推拿师应对推拿区域进行全面的清洁和消毒,以确保术后感染的风险最小化。
- 推拿师应保持仪容整洁和良好的职业素养,与患者进行友善和尊重的沟通。
3. 推拿操作- 推拿师应事先了解患者的身体情况和病历,特别是有关禁忌症的信息。
- 推拿师应根据患者的症状和需要制定个性化的推拿方案,并与患者进行详细沟通。
- 推拿师应遵循正确的推拿手法和技术,在进行操作时注意力集中,避免使用过度力量或施加过大压力。
- 推拿师应定期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感受和效果,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 注意力集中,不使用未经证实的技术或疗法,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身体健康。
4. 安全措施和风险管理- 推拿师应定期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推拿师应使用干净、无刺激性的推拿用品,如推拿油和推拿巾。
- 在操作过程中,推拿师应密切关注患者的身体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做出相应处理。
- 如果患者有任何不适或并发症,推拿师应及时与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进行联络和沟通。
- 推拿师应定期对操作流程和设备进行检查,确保其正常运作,避免潜在的安全风险。
5. 法律和伦理要求- 推拿师应遵守国家和地方相关的法律法规,并遵循中医推拿的伦理准则。
- 推拿师应尊重患者的隐私和自主权,不泄露患者的个人信息和病历。
- 推拿师应获得必要的资质和许可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从事中医推拿技术操作。
6. 结论本文档提供了中医推拿技术操作的规范和指导,希望能够帮助推拿师进行安全、有效和合法的操作。
推拿师在实践中应始终遵循本文档的要求,并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患者提供优质的中医推拿服务。
> 注意:本文档旨在提供操作规范的指导,使用时需结合具体情况进行解读和实践。
第五章推拿技术一、(扌衮)法【操作方法】1.侧(扌衮)法用手背近小指侧着力于治疗部位,肘关节微屈,靠前臂的旋转及腕关节的屈伸,使产生的力持续地作用在治疗部位上。
2.立(扌衮)法用小指、无名指、中指背侧及其掌指关节着力于治疗部位,肘关节伸直,靠前臂的旋转及腕关节的屈伸,使产生的力持续地作用在治疗部位上。
【操作要点】1.侧(扌衮)法在操作时要求肘关节微屈;立(扌衮)法在操作时要求肘关节伸直。
2.着力部位应似球形或瓶状。
3.着力部位应吸附于治疗部位上,避免往返拖动。
4.侧(扌衮)法的(扌衮)动幅度在120°左右,即腕关节屈曲时,向外(扌衮)动80°;腕关节伸直时向内(扌衮)动40°。
立(扌衮)法(扌衮)动幅度在60°左右,即腕关节中立位至背伸60°范围内进行操作。
5.前臂的旋转及腕关节的屈伸要协调一致。
6.往返持续用力。
一、(扌衮)法【操作方法】1.侧(扌衮)法用手背近小指侧着力于治疗部位,肘关节微屈,靠前臂的旋转及腕关节的屈伸,使产生的力持续地作用在治疗部位上。
2.立(扌衮)法用小指、无名指、中指背侧及其掌指关节着力于治疗部位,肘关节伸直,靠前臂的旋转及腕关节的屈伸,使产生的力持续地作用在治疗部位上。
【操作要点】1.侧(扌衮)法在操作时要求肘关节微屈;立(扌衮)法在操作时要求肘关节伸直。
2.着力部位应似球形或瓶状。
3.着力部位应吸附于治疗部位上,避免往返拖动。
4.侧(扌衮)法的(扌衮)动幅度在120°左右,即腕关节屈曲时,向外(扌衮)动80°;腕关节伸直时向内(扌衮)动40°。
立(扌衮)法(扌衮)动幅度在60°左右,即腕关节中立位至背伸60°范围内进行操作。
5.前臂的旋转及腕关节的屈伸要协调一致。
6.往返持续用力。
三、揉法【操作方法】1.指揉法用指端着力于治疗部位,做轻柔缓和的环旋活动。
2.掌揉法用掌着力于治疗部位,做轻柔缓和的环旋活动。
经穴推拿技术操作规范1.滚法:滚法是以小指掌指关节被侧附着在人体一定部位,以肘部为支点,前臂作主动摆动,带动腕部作屈伸和前臂旋转的复合运动。
肩关节放松下垂,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主动旋转摆动,带动腕关节做旋转和屈伸运动,通过小鱼际掌背侧或掌指关节突起部来回扌衮动,使产生的力持续作用于受术部位上。
腕关节屈伸幅度应在120°左右,即向外扌衮约80°,向内扌衮约40°,使小鱼际与手背1/2面积依次接触。
2.揉法:以中指或拇指指端,或掌根,或鱼际,吸定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揉动,称为揉法。
操作时压力轻柔均匀,不要在皮肤上摩擦,频率每分钟250次左右,是小儿推拿的常用手法之一。
3.按法:指按法、指间关节按法宜悬腕,以腕关节为支点,掌按法、肘按法以肩关节为支点,借用身体的重量。
按法应垂直向下,力量由轻到重,逐渐增加,不可用蛮力或暴力猛压。
用力要沉稳着实,不可偏移。
当按压力达到所需力量后,应先停留片刻,再松劲撤力。
4.摩法:肩臂部放松,肘关节适当屈曲。
指摩时腕关节要保持一定紧张度,掌摩时腕部要放松。
摩动的速度、压力宜均匀、适中。
一般指摩稍轻快,掌摩稍重缓。
5.推法:用肢体某一部位如指、掌、肘等着力于受术部位或穴位上,做单方向的直线或弧形推动的手法,称为推法。
可分为指推法、掌推法和肘推法等。
着力点要紧贴体表,沿经络循行路线或肌纤维走行方向推进。
推进的速度宜缓慢、均匀,压力要平稳适中。
6.拿法:用拇指和其他手指相对用力,捏住受术部位的肌肤,腕关节适度放松,以拇指同其余手指的对合用力进行轻重交替、连续不断地提捏揉动。
操作时用巧劲提拿受术部位的深层筋肉,协调连贯,用力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不可突然用力或间断用力,不可用指端内抠。
7.擦法:用掌、鱼际等部位贴附于受术部位,做较快速的直线往返摩擦,使局部产生热感的手法,称为擦法。
可分为掌擦法、鱼际擦法和小鱼际擦法。
用力稳,不可歪斜,压力要适中。
第一节推法一、平推法定义:术者用指、掌或肘部着力于受术部位,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或孤形移动的方法,称为推法。
分为平推法、直推法、分推法、合推法等。
一、平推法平推法是推法中着力较重的一种手法。
1.手法操作(1)拇指平推法术者以一手或两手拇指指腹着力于施术部位,沿经络循行或沿肌肉纤维走行方向推进,可于穴位处配合缓和的按揉动作,反复操作数次(如图4?1)。
(2)掌平推法术者以全掌着力于施术部位,以掌根为重点,向一定方向推进,可用双手重叠增大力度做缓慢的推进(如图4?2)。
(3)拳平推法术者以一手握拳,以第二、三、四、五指指间关节部着力,沿肌肉纤维方向缓慢推动,此法是平推法中刺激较强的手法(如图4?3)。
(4)肘平推法术者屈肘,以鹰嘴突着力于施术部位,做与肌肉纤维方向平行的缓慢推移,是平推法中刺激最强的一种(如图4?4)。
2.手法要领施术手要紧贴于体表,带动皮下组织一起推动。
平推法用力较重,着力要均匀,平稳着实。
推进速度宜缓慢。
平推法必须直线推动,不可偏斜和跳跃。
术前施术部位宜涂抹少量油性递质,以保持皮肤滑润,避免损伤皮肤。
3.作用疏通经络,理筋活血,消瘀散结,消食导滞,解痉止痛。
注:平推法与擦法有相似之处,都是直线运动,但平推是单向运动,对体表压力较大,速度亦较慢,不要求皮肤出现潮红和温热。
二、直推法术者用指或掌按压在体表受术部位上,进行直线推移,叫直推法。
1.手法操作(1)拇指直推法以一手或两手拇指指腹着力于受术部位,沿经络方向或肌肉纤维平行方向,保持一定压力的单方向推动,是按摩起始和结束的手法(如图4?5)。
(2)全掌直推法术者以全手掌着力于施术部位,五指微分开,腕部挺直,以单掌、双掌或双掌重叠加力做单方向推动的手法。
(3)掌根直推法术者手腕上跷,适度背屈,五指伸直,用单手或双手掌根着力于施术部位直推的方法。
如需加力可双掌重叠(如图4?6)。
(4)鱼际直推法术者五指并拢,手腕伸直,以大鱼际小鱼际为中心,肘部灵活屈伸,以鱼际着力向前推动。
推拿技术操作规范
推拿疗法又称按摩疗法。
术者运用各种手法于病人体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以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
具有扶正祛邪、散寒止痛、健脾和胃、导滯消积、疏通经络、滑利关节、强筋壮骨等作用;更具有保健强身,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效果。
一适应症:
1 骨伤科疾病:如颈椎病,落枕,肩关节周围炎,颈肩综合征,前斜角肌综合征,胸胁迸伤,胸肋软骨炎,急性腰扭伤等。
各种常见关节脱位,如下颌关节脱位,肩关节脱位,肘关节脱位,髋关节脱位等。
四肢关节扭伤,如肩关节扭伤,腕关节扭伤等,踝关节扭伤等。
2 内科疾病:如胃脘痛,胃下垂,胆绞痛,便秘,腹泻,肺气肿,哮喘,高血压,冠心病等。
3 妇科疾病:如急性乳腺炎,产后缺乳,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痛经,闭经,月经不调。
4 五官科疾病:近视,视神经萎缩,慢性鼻炎,慢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耳鸣,耳聋等。
5 儿科疾病:脑性瘫痪,咳嗽,发热,顿咳,泄泻,呕吐,疳积,佝偻病,肌性斜颈。
二禁忌症:
1 各种急性传染病。
2 各种恶性肿瘤的局部。
3 各种溃疡性皮肤病。
4 烧伤,烫伤。
5 各种感染性化脓性疾病和结核性关节炎。
6 严重心脏病,肝病。
7 严重的(不能合作,不能安静)精神病。
三操作流程:
(一)操作程序
1. 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 取适宜体位,协助松开衣着,暴露治疗部位,注意保暖。
3. 在治疗部位上铺治疗巾,腰、腹部进行按摩时,先嘱病人排尿。
4. 按确定的手法进行操作,操作时要做到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深透。
(二)常用操作方法有:
4.1 一指禅推法:用拇指指腹或指端着力于推拿部位,腕部放松,沉肩、垂肘、悬腕,以肘部为支点,前臂做主动摆动,带动腕部摆动和拇指关节做屈伸活动。
手法频率每分钟120~160 次,压力、频率、摆动幅度要均匀,动作要灵活,操作时要求达到患者有透热感。
常用于头面、胸腹及四肢等处。
具有舒筋活络、调和营卫、健脾和胃、祛瘀消积的功能。
4.2 揉法:用手掌大鱼际、掌根或拇指指腹着力,腕关节或掌指做轻柔缓和的摆动。
操作时压力要轻柔,动作要协调而有节律,一般速度每分钟
120~160 次。
适用于全身各部位。
具有宽胸理气、消积
导滯、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作用
4.3 摩法:用手掌掌面或手指指腹附着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以腕关节
连同前臂作节律性的环旋运动。
此法操作时肘关节自然弯曲,腕部放松,
指掌自然伸直,动作要缓和而协调,频率每分钟120次左右。
此法刺激轻柔,常用于胸腹、胁肋部位。
具有理气和中、消食导滯、调节肠胃蠕动等作用。
4.4 擦法(平推法):用手掌大鱼际、掌根或小鱼际附着在一定部位,进行直线来回摩擦。
操作时手指自然伸开,整个指掌要贴在患者体表治疗部位,以肩关节为支点,上臂主动带动手掌做前后或上下往返移动。
动作要均匀连续,推动幅度要大,呼吸自然,不可屏气,频率每分钟100~120 次。
此法用于胸腹、肩背、腰臀及四肢。
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健脾和胃等作用。
4.5 抹法:用单手或双手指指腹紧贴皮肤,做上下或左右往返移动。
操作时用力要轻而不浮,重而不滯。
本法适用于头面及颈项部。
具有开窍镇静、醒脑明目等作用。
4.6 按法:用拇指端、指腹、单掌或双掌(双掌重叠)按压体表,并稍留片刻。
操作时着力部位要紧贴体表,不可移动,用力要由轻而重,不可用暴力猛然按压。
指按法适用于全身各部穴位;掌按法适用于腰背及腹部。
具有放松肌肉、活血止痛的作用。
4.7 捏法:用拇指与食、中两指或拇指与其余四指将患处皮肤、肌肉、肌腱捏起,相对用力挤压。
操作时要连续向前提捏推行,均匀而有节律。
此
法适用于头部、颈项部、肩背及四肢。
具有舒筋活络、
行气活血作用
4.8 拿法:捏而提起谓之拿,即用拇指与食、中两指或拇指与其余四指
相对用力,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进行节律性地提捏。
操作时用力要由轻而
重,不可突然用力,动作要和缓而有连贯性。
临床常配合其他手法使用于颈项、肩部及四肢等部位。
具有祛风散寒、舒筋通络等作用。
4.9 弹法:用一手指指腹紧压住另一手指指甲,受压手指端用力弹出,连续弹击治疗部位。
操作时弹击力要均匀,频率为每分钟120~160次。
此法可用于全身各部,尤以头面、颈项部最为常用。
具有舒筋活络、祛风散寒的作用。
5. 操作过程中随时观察病人对手法治疗的反应,若有不适,应及时调整手法或停止操作,以防发生意外。
6. 操作手法轻重快慢适宜,用力需均匀,禁用暴力。
每次推拿时间,一般15~30 分钟。
7. 操作完毕后,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四注意事项
1. 操作者在治疗前须修剪指甲,以免伤及病人皮肤。
2.孕妇的腰骶部与腹部、妇女经期均忌用。
3. 年老体衰、久病体虚、或极度疲劳、剧烈运动后、过饥过饱、醉酒均不宜或慎用推拿。
4. 严重心脏病、各种出血性疾病、结核病、肿瘤、脓毒血症、骨折早期
(包括颈椎骨折损伤)、截瘫初期、烫伤、皮肤破损部位及
溃疡性皮炎的局部禁推拿。
五、管理制度
1 、医师应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向病员详细了解病情,掌握适
应症和禁忌症。
2 、患者如需配合其他治疗(如理疗等),通知相关项目主管,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