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打嗝伴随胸痛当心是中风
- 格式:docx
- 大小:15.92 KB
- 文档页数:2
打嗝传递6种疾病信号9个技巧教你止嗝打嗝是一种常见的生理现象,通常是由于胸、腹腔之间的膈肌受刺激后收缩引起的。
健康人出现打嗝现象多与饮食有关,特别是饮食过快、过饱,摄入过热、过冷的食物,喝碳酸饮料、啤酒等。
另外,外界温度变化和过度吸烟亦可引起打嗝。
美国达拉斯胃肠病学家肯尼斯?布朗博士表示,持续打嗝超过12个小时,就应该去看医生,如果还有其他症状,就更应该引起重视,因为这很有可能是以下6种疾病的发病信号。
肠胃病布朗表示,肠胃胀气会刺激膈肌,这是导致顽固性打嗝的一个主要原因。
如果肠胃病治好了,打嗝也会随之消失。
神经损伤膈肌痉挛很有可能与迷走神经损伤存在关联,如肿瘤或外伤造成的迷走神经损伤。
任何因素导致颈、喉、胸、腹等部位的迷走神经无法正常发挥作用,烦人的顽固性打嗝就可能发生。
中风打嗝可能是身体发出的中风预警信号。
如果打嗝的同时,还伴有身体麻木、胸痛、视力模糊等症状,中风的可能性更大,应及时到医院诊治。
肾功能变差如果肾功能变差,肾脏就无法将体内的有害废物及时排出。
有害废物越积越多,膈肌和迷走神经就会出问题,导致频繁打嗝。
贲门癌贲门位于食管和胃的连接处,进食时开放,吃完后关闭,以保证胃内食物不会反流到食管。
患上贲门癌后,本来已经很狭窄的贲门变得更狭窄,因此,由贲门癌引起的打嗝,同时还伴有进食不畅、剑突下疼痛等症状。
脑瘤这种情况比较少见,有一名患者花了4年时间,四处求医都无法治愈打嗝,后来,他身体越来越虚弱,最终被诊断出脑干上长了脑瘤,而脑干是迷走神经起始端的“大本营”。
据统计,每人平均每年要打3~5次嗝,打嗝虽然不是病,但有时止不住却令人十分烦恼。
美国医学专家给出了阻止打嗝的两个原则:对引起打嗝的迷走神经,要用另一种感觉去干涉它的活动;用干扰呼吸的方法,提高血液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根据医学专家的建议,列出以下9个止嗝小技巧,相信总有一个适合你。
食糖法:中医认为,打嗝主要是因为饮食不节,胃气上逆,膈肌痉挛引起的。
打嗝不止可能是脑中风前兆健康小常识系列(62)
民间说“继续打嗝三天会死亡”或“连续打嗝一百次会死亡”,这两者均无医学根据。
打嗝会发生在各种状态之下,但最常见的是发生在饭后。
大部分打嗝不会伤害身体,无须注意,但偶尔也有注意的情形。
尤其是老人的打嗝有时亦可视为脑中风的前兆,此时除了打嗝之外,大多会伴随着呕吐、步伐蹒跚、语音模糊等症状,因此须注意观察是否有此症状。
此外,胃扩张、胃痛、胆结石、肝病、阑尾炎、大动脉瘤、自然气胸以及消化道肿瘤等疾病也会引起打嗝。
不过,基本上这些疾病大都除了打嗝之外,也会伴随疼痛等其他症状。
抑制打嗝的方法:
(1)分散注意力,消除紧张情绪及不良刺激。
(2)身体往前倾喝开水,喝一大口,分次咽下。
(3)用力压迫舌根附近。
若无压舌棒,可用汤匙柄代替,但应注意,以免误食。
(4)从眼睑上压迫双眼。
(5)嚼服生姜片。
(6)将生韭菜洗净,榨出菜汁后口服。
(7)柿蒂(指新鲜柿子或柿饼的蒂)每次20枚,煎水成100毫升,分两次口服,一次50毫升。
家和堂中医馆提醒
一般打嗝是因太急、太快吞咽食物,或食用刺激性食物,以及胃蠕动迟缓,吃太多食物而引起,会自然消失。
但如果连续打嗝且时间较长,要尽快到正规医院检查,特别是老年人。
龙源期刊网 三招治打嗝/疾病“晴雨表”:牙龈出血/突然半身无汗常为中风先兆
作者:
来源:《养生保健指南》2011年第10期
三招治打嗝
文/赵博文
打嗝,是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但是在一些特殊场合,突如其来的打嗝不仅会让我们十分难受,还会尴尬不已。
有没有什么方法能快速有效的制止打嗝呢?几位专家共同支招,帮我们赶走这恼人的打嗝。
小道具:自制面罩
北京朝阳医院消化科杨立新:打嗝是横膈膜痉挛收缩引起的生理现象,横膈膜每次平稳收缩,肺部便吸入一口气。
打嗝时横膈肌不由自主收缩,空气被迅速吸进肺内,两条声带中的裂隙骤然收窄,就发出奇怪声响。
教大家个方法,打嗝时用报纸卷成个锥形筒,或找个不漏气的塑料袋当做面罩,罩在口鼻处,然后往里呼气吸气,这样隔断了与外界空气的正常交换,二氧化碳浓度迅速升高,对膈肌有镇定作用,连续做几次就能缓解。
不求人:揉攒竹穴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按摩推拿科主任刘长信:中医认为,打嗝的病位主要在中焦,是由于胃气上逆,动膈而成。
打嗝时,按压攒竹穴有促进和维持神经系统功能的作用,能增强我们的机体免疫力,调节肠胃功能,从而缓解打嗝。
攒竹穴很好找,位于眉毛内侧边缘的凹陷处,打嗝时,最好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然后用拇指或食指的指腹点按双侧攒竹穴5-10秒,放松片刻继续按压,这样几次后打嗝便会减轻。
帮帮忙:拍拍后背。
中风有先兆十个信号别马虎中风是患有脑血管疾病的病人由于某种因素导致脑动脉狭窄,堵塞或破裂的一种突发的脑血液循环障碍,也叫脑血管意外,科学上称为卒中,也叫脑中风。
在生活中这类疾病并不少见,下面来为大家介绍下。
一什么是中风中风分为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
出血性中风又分为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是中风中最严重,死亡率最高,后遗症也比较严重,是指脑血管破裂,血液流出,常见于四十岁以上且患有高血压或有动脉硬化的人身上,发病急,头痛感强烈,呕吐频繁,随后说话不清楚,意识模糊甚至昏迷,肢体不灵活或不能动,严重的鼾声大,呼吸声大,大小便不知等。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脑血管破裂后血流进蛛网膜下腔,多见于青壮年,由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引起,症状有头痛感强烈,恶心呕吐等。
缺血性中风包括脑血栓、脑栓塞、腔隙性脑梗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血栓是指脑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堵塞,从而使脑细胞缺血坏死,也称脑梗死,主要是由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导致的血管堵塞,通常一侧肢体麻木、无力、口眼歪斜、言语不清楚、意义模糊、头晕、记忆下降等,还会影响呼吸道和消化道功能,多见于50岁以上人群,脑血栓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
脑栓塞是指血液凝块、脂肪或气体等随血液进入脑血管内,导致大脑供血异常,它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症状为突然头晕头昏,失语,一侧肢体运动障碍,吞咽功能异常等。
腔隙性脑梗塞是指大脑的小动脉的血管壁发生病变,使管腔闭塞,形成小的梗死灶,高龄人群和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是发病的主要因素,一般的临床表现为舌头僵硬、语速慢、轻度面瘫、头晕头痛、肢体麻木、反应迟钝等。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指短暂的神经功能障碍表现,又称小卒中,症状持续时间短,能在24小时内完全恢复,发作后有可能会反复发作,也可能会发展为脑梗塞,或者不再发作。
中风不只是发生在成年人和老年人之间,十二岁以下的儿童也会发生中风,大多数是由于脑动脉炎引起的缺血性中风,还有先天性血管疾病引起的中风,有些研究表明水痘也会引起儿童中风。
“4+1疗法”治疗糖尿病性耳聋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可引起全身多部位的并发症。
糖尿病性耳聋就是其中的一种,其发病率占糖尿病患者的35~50%之间。
糖尿病耳聋有以下几个特点:①糖尿病病人的耳聋多为两侧对称性感音神经性聋,可为耳蜗性聋,也可为蜗后性聋,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②耳聋往往以高频听力下降为主。
③听力下降可以是缓慢进行性的,也可以是以突聋的形式出现。
④可伴有眩晕和前庭功能减退。
⑤据报告糖尿病性耳聋多出现于老年人,其听力随着年龄的增高而下降,即所谓听力早老现象。
⑥伴有周围和中枢其他神经病变者,听力障碍的发生率较高;伴有视网膜病变的病人,其听敏度明显下降。
河北以岭医院耳鼻喉科魏林江主任,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该病,效果显著。
首先要积极治疗糖尿病,其次采用4+1疗法治疗耳聋,即针、吸、注、药、穴五种方法综合治疗。
针,即“体针”、“头针”。
吸,即定时定量吸入碳合气(含氧气和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除起兴奋呼吸中枢的作用外,还有扩张血管和调节微循环的作用。
氧气可在血管扩展的基础上为内耳毛细胞提供足够的氧气;注,即通过肌肉、血管将所必需的药物注入人体,以达到疏通经气、营养神经、扩张血管、调节微循环、降低血黏度的作用。
药,即辨证施治,或疏风泻热、解毒通窍,或疏肝解郁、顺气降逆,或行气活血、疏经通络,或滋阴补肾、益气通窍。
穴,即穴位注射。
4+1疗法综合运用,从根本上解决了治疗耳聋给药与刺激难达病所的问题,促使听力尽快恢复。
网址: 第 1 页,共 1 页。
打隔是正常反应还是疾病信号
打嗝是人类自然的生理反应,通常是我们深呼吸时,气体在食道、喉部和胃之间快速流动时产生的。
一次打嗝通常不会引起太大的麻烦,但如果持续或频繁出现,就可能会成为疾病的信号。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打嗝的正常反应和疾病信号。
正常反应
打嗝通常是由于过度进食、过度饮酒、快速进食或饮水、喝太多碳酸饮料、吞咽过多空气、情绪激动、疲劳等造成的,这些都是正常的生理反应。
打嗝通常可以自行消除,不需要特殊治疗。
如果您经常打嗝,您可以尝试以下方法来帮助消除打嗝:
1. 喝温水
喝一些温水会帮助放松食道和胃肌肉,减少碳酸气体的产生,从而减少打嗝的发生。
2. 扣压喉咙
轻轻按下喉咙的两侧,刺激迷走神经,有助于减少打嗝。
3. 呼吸深呼吸
通过深呼吸来放松身体和呼吸系统,减少打嗝。
疾病信号
如果打嗝持续时间过长或频繁发生,这可能是某些疾病的信号。
1. 脑损伤或中风
打嗝是一种反复发生的连续性打嗝,这可能是由于脑损伤或中风引起的。
2. 腹腔疾病
腹部器官的任何问题都可能导致持续或频繁性打嗝。
例如,胃食管逆流病、食道癌、胃溃疡等病理问题都可能引起打嗝。
3. 神经系统疾病
某些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症等,也可能引起打嗝。
4. 药物副作用
某些药物的副作用,如麻醉药、阿片类药物等,也可能引起打嗝。
结论。
连续打嗝或是疾病信号作者:来源:《文萃报·周二版》2019年第48期打嗝,医學上又称呃逆,是一种很常见的生理现象。
主要是由隔肌不自主地间歇性收缩运动引起,继而空气突然吸入呼吸道,声门迅急关闭,所产生的“呃、呃”的声音。
一般情况下,健康的人在快速吃东西、饮水时,大笑、饮酒、姿势体位改变时,都有可能会打嗝。
在临床上,打嗝主要分为以下2种情况。
暂时性呃逆:单发性或一过性,持续时间在数分钟至48小时以内。
这种暂时性的呃逆,一般都会在短时间内通过人为控制或自然消退。
顽固性呃逆:持续时间超过48小时的呃逆,被称为顽固性或持续性呃逆。
当长时间持续打嗝、反复打嗝,就一定要警惕了。
因为,顽固性呃逆通常出现在身体存在器质性病变的患者身上。
老打嗝5种疾病“预警信号”如果长时间打嗝的话,需当心是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
胃胀、胃炎:当患有胃部疾病时,也会引起打嗝,同时还可能会伴有轻微的腹部不适,需及时就诊。
神经损伤:膈肌痉挛很可能与同迷走神经损伤存在着关联,比如肿瘤或外伤造成的神经损伤就会引起长时间打嗝。
中风:打嗝甚至可能是身体发出的中风预警信号。
发生在后脑部位的中风,很容易引起顽固性打嗝。
如果打嗝的同时,患者还常常伴有身体麻木、胸痛、视力模糊等症状,就要怀疑是不是中风的预警了,应该及时到医院诊治。
肾功能变差:肾脏刚开始出问题时,人体通常没有什么感觉。
但是随着体内有害废物越积越多,会让膈肌和迷走神经不舒适,就会导致频繁的地打嗝。
癌症:持续、反复打嗝,就要当心癌症侵袭。
因为肝脏肿瘤刺激到膈肌,引起膈肌反应,会造成连续打嗝。
此外,食道癌、贲门癌、胃癌患者也有可能会出现连续打嗝的症状。
(摘自《贵阳晚报》)。
52快乐养生 2015.11打嗝或是胃部报警信号⊙金小晶吃完饭打个饱嗝,会给人带来酒足饭饱的“幸福感”。
一般来说,打嗝没有什么现实功能,只是一种生理反应,但是经常打嗝可能提示你的胃不好,而有高血压的老年人打嗝不止,就更要注意,这可能是脑中风的先兆。
人为什么会打嗝打嗝其实是人类进化的产物。
停止打嗝非常困难,原因之一是这个过程由我们大脑的一部分控制,而这个部分早在我们产生意识之前就进化出来了,所以无论你怎么努力,都不能靠意志力把嗝打发走。
打嗝也是身体的保护反应。
在胸腔和腹腔之间,有一个像帽子似的厚厚的肌肉膜,称为膈肌,它将胸腔和腹腔分隔开。
和身体其他器官一样,膈肌也有神经分布和血液供应。
一旦刺激膈肌,神经就会把刺激传导给大脑,大脑就会发出指令,使膈肌出现阵发性和痉挛性收缩,于是就出现打嗝。
这种刺激大多来自胃部胀大的压力,因此生活中人们常常因为吃饭急或吃饭时说话吞入了较多的空气,而出现打嗝的现象。
受到寒冷刺激、吃进干硬或辛辣食物后,也可能出现暂时性的打嗝现象。
频繁打嗝是胃部炎症“预警”大部分的打嗝都是偶发事件,如果经常打嗝,则有可能是某些疾病引起的。
比如,经常出现嗳气、打嗝的现象,甚至不吃饭都会不自觉地打嗝,就有可能是胃部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后引起胃炎,多数患者可能会出现上腹部隐痛、胃痛、食后饱胀、食欲不振及嗳气等表现,症状时轻时重,可能反复发作或长期存在。
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患者,建议其家人也做一次幽门螺旋杆菌测试,以防交叉感染。
持续性打嗝叫做“呃逆症”持续性的打嗝不止,可能是一种病,叫做呃逆症。
呃逆频繁或持续24小时以上,称为难治性呃逆。
曾有一位患者,由于一次投资失败,承担了很大的压力。
就从那时候开始,他出现了呃逆的症状,严重时,除了躺着外其余时间一直打嗝。
各项指标显示,患者没有器质性病变。
治疗上,医生选择了中药配合针灸,并配合一些抑制胃酸的西药,后来患者打嗝情况有所减轻。
>>链接3个止嗝小方法1.深吸一口气然后憋住:挺起胸膛,尽全力吸足一口气,然后憋住,不要呼气,直到实在憋不住了再呼出来,反复3~5次即可有效缓解打嗝。
不停打嗝是什么征兆有时候受凉或者是吃多的时候,我们总是会出现打嗝的现象。
那么总是打嗝是因为患上疾病还是正常现象呢?生活中,很多人都有打嗝的现象,有时候喝点水就会好点,那么总是打嗝是怎么回事呢?下面三九养生堂的就为大家讲解一下。
前天家住武昌水果湖的王大爷吃过午饭后不停打嗝,吞饭、喝水、吸气,想尽了办法还是止不住。
午睡醒来,王大爷突然半边身体动弹不得,话也说不利索了。
家人慌了神,赶紧拨打了急救电话。
送到医院检查发现,王大爷大面积脑梗塞。
专家介绍,发生中风后,会影响自主神经功能,导致膈肌不断收缩,就会不停地打嗝。
如果老人持续打嗝,并伴有手脚不受控制,说话不利索,要尽早到医院就诊。
中风经常是突然发生的,让人猝不及防。
不过,它也有"预警信号":一过性的脑缺血,说通俗点就是如果走在街上突然找不到方向,忘了家在哪,感觉肢体不受控制或是麻木,眼睛突然发黑,但是很快就会恢复正常等,都在提醒你"要中风了",得赶紧上医院。
人为什么会打嗝说白了,无非就是你的膈肌受到了刺激,譬如,寒冷的刺激、饱餐、吃饭过快、吃进干硬或酸、辣、冷的食物后,都会引起打嗝,且一般持续时间短,其刺激也大多来自胃部。
这也便不难解释,寡人最近常常听到的隔声了:夏末秋初,天气变凉,冷空气的刺激会很容易引起打嗝这一种反射运动的产生。
一般来说,这种偶发的、短暂的打嗝属于正常的生理反应,即使不予理会也会一会儿自行停止,或者喝点热水也能帮助缓解。
当然,也存在某些打嗝是由疾病引起的,这又得另当别论。
打嗝按摩7个穴位止嗝1、按少商穴少商穴在大拇指侧距指甲一分处。
在打嗝发作时,用拇指按压少商穴,使酸痛感持续半分钟,打嗝即可停止。
这个方法真的很有效果,打嗝的时候一按这个穴位就止嗝了。
2、掐按中指分别用自己的左右手指,用力掐住中指顶部,大约过1~2分钟以后,打嗝即可被制止。
3、掐按内关穴用手指掐“内关穴”,此穴位于手腕内侧6~7厘米处,即第一横纹下约2横指的距离,其止打嗝的效果也比校好。
打嗝传递的疾病信号作者:李伟来源:《中老年健康》2016年第03期打嗝是一种常见的生理现象,通常是由于胸、腹腔之间的膈肌受刺激后收缩引起的。
健康人出现打嗝现象多与饮食有关,特别是饮食过快、过饱,摄入过热或冷的食物、饮料,饮酒等,外界温度变化和过度吸烟亦可引起。
打嗝本不值得大惊小怪,不过如果其很顽固或持续时间长,则可能是某些疾病的预警征兆,值得我们引起重视。
美国达拉斯胃肠病学家肯尼斯·布朗博士表示,持续打嗝超12个小时,就应该去看医生。
如果还有其他症状,如发烧、疼痛以及气短等,打嗝实际上可能传递了一些疾病信号。
1.胃酸反流专家表示,肠胃胀气和烧心会刺激膈肌,这是导致顽固性打嗝的一个主要原因。
好消息是治愈这些肠胃毛病,打嗝也会随之消失。
因此,如果打嗝无法自行停止,同时还伴有标志性的胃部、胸部或咽喉灼痛感,那就应该去找医生进行诊治。
2.神经损伤膈肌痉挛很可能同迷走神经损伤存在关联,不管是暂时性的或是永久性的,比如肿瘤或外伤造成的神经损伤。
任何因素导致颈、喉、胸以及腹部等部位迷走神经无法正常发挥作用,烦人的顽固性打嗝就可能发生。
3.中风打嗝甚至可能是身体发出的中风预警信号。
专家尚未完全弄清其中的内在联系,不过一种特定类型的脑卒中同打嗝紧密相关。
发生在后脑部位的中风,容易引起顽固性打嗝,而且在女性中更常见。
打嗝的同时,还常常伴有胸痛、麻木、视力模糊等症状,但糟糕的是,患者本人甚至注意不到除打嗝外的其他症状。
4.肾功能变差如果一个人的肾功能缓慢变差,肾脏无法及时将体内有害的废物排出,会导致有害物质在体内累积。
但专家表示,肾脏刚开始出问题时人体通常没有什么感觉,但随着体内有害废物越积越多,会令膈肌和迷走神经不舒适,导致频繁打嗝,这也是肾功能变差的征兆之一。
如果同时伴有肌肉抽搐、极度口渴、皮肤日渐苍白,则情况更糟。
这就可以解释为何一些肾衰患者在开始透析前打嗝很频繁,但肾透析后这种情况就逐渐消失了。
5.早孕专家表示,尽管没有研究证实打嗝和怀孕的关系,但临床上,有些女性称她们知道自己怀孕的最初信号就是打嗝变得频繁起来。
有种打嗝要重点关注
作者:王萌
来源:《祝您健康·文摘版》2019年第01期
美国《读者文摘》杂志网站近日盘点了打嗝能反映出的八种健康问题。
胃食管反流胃食管反流的明显症状包括烧心、苦味酸反流和恶心。
持续不减弱的打嗝也是胃食管反流疾病的一个症状。
如果打嗝持续不消退,就需要咨询医生,检查是否患有胃食管反流疾病。
压力大打嗝可能是在提醒你,要为保持健康而抽出些时间来解压放松。
美国梅奥诊所的医学专家将情绪压力列为导致打嗝的众多原因之一。
因此,如果你注意到伴随着压力升高的打嗝,可以考虑采取措施恢复内心的平静,比如冥想、锻炼,或者干脆彻底休假。
肺炎的线索根据《默克诊疗手册》,长时间的打嗝可能是肺炎的迹象。
虽然你可能会经历其他肺炎症状,如胸痛、寒战、发烧,或者呼吸急促,但打嗝也被记录为肺部感染的一个可能迹象。
医生可能会给你做胸部X线检查,以确定你是否真的患有肺炎。
可能是中风早期症状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韦克斯纳医疗中心的研究者在全美范围内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大多数女性不知道打嗝可能是中风的征兆。
在1000名受访女性中,只有10%的人知道,除了典型的中风症状外,打嗝加上不典型的胸痛是女性中风的早期预警信号。
事实上,美国国立卒中学会将打嗝、恶心、意识模糊和全身虚弱列为女性可能遇到的一些独特的中风症状。
肾功能恶化如果你之前患有慢性肾脏疾病,并且近期开始经常打嗝,这可能是你的肾脏功能进一步恶化的迹象。
打嗝,加上骨痛、口气异味和肌肉抽搐等症状,都是肾功能恶化的迹象;它们超越了慢性肾脏疾病的早期症状,比如头痛、疲勞和食欲不振。
冬季,脑中风高发,出现6个异常,及时检查,预防做好“四控”展开全文每年的冬季,都是脑中风的高发时节。
数据表明,气温每降低1℃,收缩压升高1.3mmHg,舒张压升高0.6mmHg。
较大温差,还会引起血压波动增加,对于高血压者来说,更易发生脑中风。
导致脑中风的诱因,难逃这三点:1、高血压在诱发脑中风的因素中,高血压,占全部危险因素的34.5%以上。
而近年来,高血者的人越来越多,发病率46.4%,严重威胁国人健康。
2、不良习惯一些不良习惯,也增加了脑中风的发生几率。
如,吸烟喝酒。
大量喝酒,会大大增加脑中风的几率。
酒精的摄入量,和出血性中风,存在直接的剂量相关性联系。
抽烟,会加速动脉粥硬化的进程,让心跳加快,让收缩压和舒张压增高,增加脑中风几率。
3、饮食不忌口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也越来越丰富,但是饮食过于油腻、肥甘反而会增加血管堵塞的机会,加速脑卒中发生。
身体出现6个异常,警惕是中风“前兆”,及时检查1、哈欠不断,一般在中风前1周,容易出现频繁打哈气的情况。
2、突然视力模糊,看不清或重影,1/4中风者,发病时会丧失视觉功能。
3、手臂发麻,甚至无力抬起,拿在手里的东西忽然落地。
4、顽固性打嗝,女性中风更常见,一般还伴有胸痛、麻木、视力模糊等。
5、舌根僵硬,舌头胀大,吐字不清,一定要注意中风。
6、突然剧烈头痛,临床上80%~90%中风者,以头痛为首发症状。
自测:2个小动作,判断患中风的几率1、手指夹白纸一张白纸,用左手食指和中指,用力夹紧白纸一端,右手拽住另一端,并往外拉。
如果,无需用多大力,就能轻易拉出白纸,说明手部力量有问题。
动作二:手背托白纸有问题的人,要再做一个测试:双臂前伸、平举,与肩同宽,与地面平行,五指合拢,掌心向下。
另一个人,将白纸,放在一只手上。
如10秒内,白纸掉落,或小拇指外伸,说明手臂力量有问题,存在中风风险。
用上述两个方法测试另一只手。
不想脑中风,坚持这样做:1、控血压,常饮茶高血压,是中风危险因素。
提醒:打嗝伴随胸痛当心是中风
*导读:中风是一种常见疾病,但发作时又急又猛,让患者朋友们防不胜防,而且对见于女性。
专家提醒,打嗝时伴随胸痛要当心,或是中风的前……
中风是一种常见疾病,但发作时又急又猛,让患者朋友们防不胜防,而且对见于女性。
专家提醒,打嗝时伴随胸痛要当心,或是中风的前兆。
研究人员对1000名妇女调查发现,只有1/10被调查者意识到,打嗝同时伴有不寻常的胸痛是女性中风发生的早期预警信号。
研究人员解释称,虽然一些中风危险因素是男性和女性共有的,如吸烟、久坐和高血压等,但接受调查的女性中,只有11%的人知道怀孕、狼疮、偏头痛、避孕药和激素替代疗法会增加她们中风的风险。
研究人员称有一些中风症状是女性特有的,包括与普通眩晕无关的头晕、头痛、整个身体麻木且某一侧更严重等。
应该及时采取措施,对女性中风和其独特的风险因素进行健康教育,让女性更加意识到自己中风的风险,如打嗝伴有胸痛应进行心脏疾病或消化不良诊断;怀孕也会增加中风的风险,尤其是在怀孕最后几个月。
发现危险信号后,应及时和医生沟通,
以便及早预防和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如若出现打嗝且伴有胸痛的状况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以免引发中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