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外加剂
- 格式:doc
- 大小:91.50 KB
- 文档页数:12
标准c25混凝土外加剂
标准 C25 混凝土外加剂是一种用于改善混凝土性能的化学添
加剂。
它通常由水减少剂、增塑剂、减水剂和其他辅助剂混合而成。
C25 混凝土外加剂的主要作用是改善混凝土的可塑性、流动性和耐久性。
它可以减少混凝土的水胶比,降低水泥用量,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抗裂性能。
此外,它还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抗渗性和耐久性,延长混凝土的使用寿命。
标准C25 混凝土外加剂适用于各种建筑工程和结构,如房屋、桥梁、道路和地下设施等。
使用这种外加剂可以提高混凝土施工的效率和质量,减少工程成本和材料浪费。
要正确使用标准 C25 混凝土外加剂,需要根据具体的施工要
求和混凝土性能目标进行调整和配比。
在使用前,建议进行试验和验证,确保外加剂的性能和效果符合预期。
总之,标准 C25 混凝土外加剂是一种用于优化混凝土性能的
化学添加剂,在建筑工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常见混凝土外加剂1.早强剂早强剂是指能加速混凝土早期强度发展的外加剂。
早强剂可促进水泥的水化和硬化进程,加快施工进度,提高模板周转率,特别适用于冬季施工或紧急抢修工程。
目前广泛使用的混凝土早强剂有3类,即氯盐类(如CaCl2、NaCI 等)、硫酸盐类(如Na2So等)和有机胺类,但更多的是使用以它们为基材的复合早强剂。
其中氯化物对钢筋有锈蚀作用,常与阻锈剂(NaNO2)复合使用。
2.缓凝剂缓凝剂是指能延缓混凝土凝结时间,并对混凝土后期强度发展无不利影响的外加剂。
缓凝剂主要有4类:①糖类,如糖蜜;②木质素磺酸类,如木钙、木钠;③羟基羧酸及其盐类,如柠檬酸、酒石酸;④无机盐类,如锌盐、硼酸盐等。
常用的缓凝剂是木钙和糖蜜,其中糖蜜的缓凝效果最好。
糖蜜缓凝剂是制糖下脚料经石灰处理而成,也是表面活性剂,将其掺入混凝土拌和物中,能吸附在水泥颗粒表面,形成同种电荷的亲水膜,使水泥颗粒相互排斥,并阻碍水泥水化产物凝聚,从而起缓凝作用。
糖蜜的适宜掺量为0.1%~0.3%,混凝土凝结时间可延长(2~4)h,掺量过大会使混凝土长期不硬,强度严重下降。
缓凝剂具有缓凝、降低水化热及减水增强等多种功能,对钢筋也无锈蚀作用。
主要适用于大体积混凝土、炎热气候下施工的混凝土,以及需长时间停放或长距离运输的混凝土。
缓凝剂不宜用于在日最低气温5℃以下施工的混凝土,也不宜单独用于有早强要求的混凝土或蒸养混凝土。
3.防冻剂防冻剂是指在规定温度下,能显著降低混凝土的冰点,使混凝土液相不冻结或仅部分冻结,以保证水泥的水化作用,并在一定的时间内获得预期强度的外加剂。
常用的防冻剂有氯盐类(氯化钙、氯化钠),氯盐阻锈类(以氯盐与亚硝酸钠阻锈剂复合而成)和无氯盐类(以硝酸盐、亚硝酸盐、碳酸铁、乙酸钠或尿素复合而成)。
氯盐类防冻剂适用于无筋混凝土,氯盐阻锈类防冻剂适用于钢筋混凝土;无氯盐类防冻剂可用于钢筋混凝土工程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工程。
硝酸盐、亚硝酸盐、碳酸盐易引起钢筋的腐蚀,故不适用于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以及与镀锌钢材或与铝铁相接触部位的钢筋混凝土结构。
混凝土外加剂名词解释
混凝土外加剂是指在混凝土配合中添加的一些化学物质,能够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和工作性质。
以下是主要混凝土外加剂的解释:
1. 塑化剂:塑化剂是一种高效的混凝土外加剂,能够改善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工作性质。
常用的塑化剂有萘系塑化剂、脂肪族塑化剂和螯合型塑化剂等。
2. 减水剂:减水剂是一种能够减少混凝土水泥用量的外加剂,可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和裂缝,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常用的减水剂有磺酸盐减水剂、聚羧酸减水剂等。
3. 减缩剂:减缩剂是一种能够减少混凝土收缩率的外加剂,可以降低混凝土的龟裂和变形。
常用的减缩剂有高分子减缩剂、无机减缩剂等。
4. 加气剂:加气剂是一种能够在混凝土中产生气泡的外加剂,可以减轻混凝土的重量和提高保温性能。
常用的加气剂有金属粉末加气剂、有机加气剂等。
5. 强化剂:强化剂是一种能够提高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外加剂,能够改善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
常用的强化剂有矿物掺合剂、高效混凝土增强剂等。
6. 防水剂:防水剂是一种能够提高混凝土的防水性能的外加剂,能够降低混凝土的渗透性和提高防水性能。
常用的防水剂有聚氨酯防水剂、硅酸盐防水剂等。
7. 色浆:色浆是一种能够改变混凝土颜色的外加剂,常用于混
凝土装饰和景观工程中。
常用的色浆有无机颜料色浆、有机颜料色浆等。
混凝土外加剂作用及种类
1.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混凝土外加剂可以显著提高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抗渗透性和抗裂性等性能,使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
2.调节混凝土的工艺性:混凝土外加剂可以改变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可泵送性,提高施工的效率和质量。
3.降低混凝土的成本:混凝土外加剂可以降低混凝土材料的用量和施工成本,同时减少混凝土制备过程中的能耗和环境污染。
1.减水剂:减水剂是一种常用的混凝土外加剂,它可以显著降低混凝土的黏性和表面张力,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可泵送性,使其在保持强度的同时,减小水灰比,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2.失水剂:失水剂是一种通过阻碍混凝土中的水分散而起到减少混凝土收缩的作用的外加剂。
失水剂可以有效地减少混凝土的收缩量,防止混凝土开裂,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3.塑化剂:塑化剂是一种能够改善混凝土流动性和工作性的外加剂,它可以显著降低混凝土的黏性和表面张力,使混凝土具有较好的可塑性和均匀性,提高施工的效率和质量。
4.枯燥加剂:枯燥剂是一种通过吸附混凝土中的水分子来加速混凝土凝结和硬化的外加剂。
枯燥剂可以使混凝土快速凝固、硬化和成型,提高施工的速度和质量。
5.改良剂:改良剂是一种通过改变混凝土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来提高混凝土性能的外加剂。
改良剂可以使混凝土具有较好的抗渗透性、抗裂性和耐久性,适用于特殊工程要求或特殊材料的混凝土制备。
以上所列举的外加剂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的混凝土外加剂也在不断涌现,以满足不同工程要求和环境条件下混凝土的需求。
按(GB8075—87)分类,混凝土外加剂按其主要功能可分为四类:1.改善混凝土拌合物流变性能的外加剂:包括各种减水刘、引气剂和泵送剂等。
2.调节混凝土凝结时间,硬化性能的外加剂:包括缓凝剂、早强剂、速凝剂等。
3.改善混凝土耐久性的外加剂:包括引气剂、防水剂、和阻锈剂等。
4.改善混凝土其它性能外加剂:包括引气剂、膨胀剂、防冻剂、着色剂、防水剂和泵送剂等。
按(GB8075—87)外加剂的命名和定义,外加剂可分为16个名称,其各自定义如下:1.普通减水剂:在混凝土塌落度基本相同条件下,能减少拌合用水量的外加剂;2.早强剂:加速混凝土早期强度发展的外加剂;3.缓凝剂:延长混凝土凝结时间的外加剂;4.引气剂:在搅拌混凝土过程能引入大量均匀分布,稳定而封闭的的微小气泡的外加剂;5.高效减水剂:在混凝土塌落基本相同条件下,能大幅度减少拌合物用水量的外加剂;6.早强减水剂:兼有早强和减水功能的减水剂;7.缓凝减水剂:兼有缓凝和减水功能的减水剂;8.引气减水剂:兼有引气和减水功能的外加剂;9.防水剂:能降低混凝土在静水压力下的透水性的外加剂;10.阻锈剂:能抑制或减轻混凝土中钢筋或其它预埋金属锈蚀的外加剂;11.加气剂:混凝土制备过程中因发生化学反应放出气体,能使混凝土形成大量气孔的外加剂;12.膨胀剂:能使混凝土体积产生一定膨胀的外加剂;13.防冻剂:能使混凝土在负温下硬化,并在规定时间内达到足够防冻强度的外加剂;14.着色剂:能制备具有稳定色彩混凝土的外加剂;15.速凝剂:能使混凝土迅速硬化的外加剂;16.泵送剂:能改善混凝土拌合物泵送性能的外加剂混凝土外加剂混凝土 - 普通混凝土:1.组成材料与结构普通混凝土是由水泥、粗骨料(碎石或卵石)、细骨料(砂)和水拌合,经硬化而成的一种人造石材。
砂、石在混凝土中起骨架作用,并抑制水泥的收缩;水泥和水形成水泥浆,包裹在粗细骨料表面并填充骨料间的空隙。
水泥浆体在硬化前起润滑作用,使混凝土拌合物具有良好工作性能,硬化后将骨料胶结在一起,形成坚强的整体。
混凝土外加剂及其各自的作用
一、减水剂:是指在混凝土塌落度相同的条件下,能显著减少拌合用水量,增大混凝土的流动性,改善和易性的外加剂。
二、早强剂:能加速混凝土早起的强度发展,降低水泥用量,缩短养护时间,并对后期强度无影响的外加剂。
三、抗冻剂:能降低混凝土的冻结温度,使混凝土在零度以下硬化,并在规定的养护时间下达到与其性能能的外加剂。
四、速凝剂:加速混凝土的水化反应,醋是混凝土的凝结和硬化的外加剂。
五、缓凝剂:能延缓混凝土的凝结时间,降低水化热,并对混凝土后期强度发展无不利影响的外加剂。
六、引气剂:是指在混凝土的搅拌过程中,能引入大量分布均匀的微小气泡,以减少混凝土搅拌和物的沁水、离析,改善和易性,并能显著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耐久性的外加剂。
七、消泡剂:是指可抑制或消除过多的有害气泡的外加剂。
八、膨胀剂:是指混凝土樱花过程中因化学作用使混凝土产生一定体积膨胀补偿混凝土的收缩,并在限制的条件下出现适宜的自应力的外加剂。
九、防水剂:能提高水泥砂浆、混凝土在净水压力下抗渗性能,增加混凝土的密实性,对混个凝土有一定的促凝作用且提高强度的外加剂。
十、密实剂:可在混凝土中形成胶状的悬浮颗粒,阻塞混凝土内的毛细通道,提高密实性的外加剂。
混凝土的外加剂有那些上好物安全可靠的外加剂1:外加剂是指将一些化学物质添加到混凝土中,以改变混凝土的性能和特性的材料。
它们在混凝土中起着调整和改善配伍、提高混凝土性能、增加混凝土的耐久性等作用。
一:常用的外加剂类型1. 减水剂:减水剂是通过在水泥浆或混凝土中引入有机或无机材料来减少水泥颗粒间相互排斥的作用,从而降低浆体的黏性,提高流动性和减少水胶比。
2. 加温剂:加温剂可以在低温环境下促进水泥水化反应,增加混凝土的早期强度。
3. 耐磨剂:耐磨剂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磨损性能,适用于需要较高耐磨性能的场合。
4. 防水剂:防水剂可以降低混凝土的渗透性,提高混凝土的防水性能。
5. 防冻剂:防冻剂可以降低混凝土的冻融胀缩性能,提高混凝土在寒冷地区的使用寿命。
二:上好物安全可靠的外加剂推荐1. XXX减水剂:该减水剂具有良好的减水效果,能够显著降低水泥用量,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2. XXX加温剂:该加温剂可以在低温环境下加速水泥的水化反应,有效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
3. XXX耐磨剂:该耐磨剂具有优异的耐磨性能,适用于需要高耐磨性能的混凝土工程。
4. XXX防水剂:该防水剂可以显著提高混凝土的防水性能,有效防止渗水问题。
5. XXX防冻剂:该防冻剂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冻融性能,适用于寒冷地区的混凝土工程。
三: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如下:1. XXX减水剂技术规范书2. XXX加温剂安全数据表3. XXX耐磨剂试验报告4. XXX防水剂使用说明书5. XXX防冻剂性能测试结果四:法律名词及注释1. 减水剂:指将荧光分散剂、吸附剂、保持剂或其他较高效含水剂加在混凝土中,并能在不增加水泥或其他粘合剂的标准下,显著改善混凝土作业性能或耐久性能的物质。
2. 加温剂:指将化学物质加入水泥浆或混凝土中,以在低温下促进水泥水化反应并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的物质。
3. 耐磨剂:指一种材料,它添加到混凝土中,可以提高混凝土的耐磨性能。
国内外各种混凝土外加剂种类以及各种外加剂特性适用范围混凝土外加剂是指在混凝土中加入一定数量的化学药剂或物理材料,可以改变混凝土的性能、加工性和使用性能。
常用的混凝土外加剂包括增塑剂、减水剂、缓凝剂、早强剂、防水剂、防冻剂等。
1.增塑剂:增塑剂是一种能增加混凝土的可塑性和流动性的外加剂。
常用的增塑剂有可塑剂、水泥活性剂和减水剂复合增塑剂等。
增塑剂能使混凝土的工作性更好,有利于施工,适用于各种性能要求较高的混凝土工程。
2.减水剂:减水剂是一种能减少混凝土水灰比的外加剂。
减水剂可以降低混凝土的水灰比,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减水剂可以分为普通减水剂、高效减水剂和超高效减水剂等。
减水剂广泛应用于各种工程建筑混凝土中。
3.缓凝剂:缓凝剂是一种能延缓混凝土凝结时间的外加剂。
常用的缓凝剂有磷酸盐缓凝剂、脲缓凝剂和有机酸缓凝剂等。
缓凝剂广泛应用于需延迟凝结和开展长长度施工的工程项目中。
4.早强剂:早强剂是一种能使混凝土提前获得较高强度的外加剂。
早强剂可以促进混凝土的早期硬化,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
常用的早强剂有氯化物早强剂、硝酸盐早强剂和硅酸盐早强剂等。
早强剂广泛应用于需要快速硬化和使用的工程项目中。
5.防水剂:防水剂是一种能使混凝土具备防水性能的外加剂。
常用的防水剂有有机防水剂和无机防水剂等。
防水剂能形成一层保护膜,防止水分渗透混凝土,提高混凝土的耐水性能。
防水剂广泛应用于水池、水坝和隧道等混凝土结构中。
6.防冻剂:防冻剂是一种能保护混凝土在低温下不受冻害的外加剂。
常用的防冻剂有有机防冻剂和无机防冻剂等。
防冻剂可以降低混凝土的冰点,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能。
防冻剂广泛应用于低温气候区的混凝土结构中。
总之,混凝土外加剂的种类多样,各种外加剂具有不同的特性和适用范围。
根据工程的需求和条件,合理选择合适的混凝土外加剂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提高施工效果和工程质量。
混凝土外加剂混凝土外加剂是指为改善和调节混凝土的性能而掺加的物质。
混凝土外加剂在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外加剂的添加对改善混凝土的性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外加剂的选用、添加方法及适应性将严重影响其发展。
改善混凝土性能中文名混凝土外加剂作用外加剂使用方法在拌制混凝土的过程中掺入简称目录1.定义2.引言3.分类4.性能作用4.1减水剂 4.2早强剂 4.3缓凝剂4.4引气剂 4.5防水剂 4.6阻锈剂4.7加气剂 4.8膨胀剂 4.9防冻剂4.10着色剂 4.11速凝剂 4.12泵送剂5.混凝土降粘剂6.放氨限量6.1范围 6.2规范性引用6.3实验方法 6.4实验规则7.污染1.定义混凝土外加剂(英文:concrete admixtures)简称外加剂,是指在拌制混凝土拌合前或拌合过程中掺入用以改善混凝土性能的物质。
混凝土外加剂的掺量一般不大于水泥质量的5%。
混凝土外加剂产品的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 8076-2008)的规定。
2.引言2.1本标准适用于水泥混凝土外加剂的分类与命名,并对每一种被命名的外加剂给以定义。
凡符合本标准第2、3章混凝土外加剂定义的每一种产品都应归属于本标准的某一类,并给予名称。
本标准也适用于水泥净浆或砂浆用外加剂。
2.2每种外加剂按其具有的一种或多种功能给出定义,并根据其主要功能命名。
复合外加剂具有一种以上的主要功能,按其一种以上功能命名。
2.3混凝土外加剂是在拌制混凝土过程中掺入,用以改善混凝土性能的物质。
掺量不大于水泥质量的5%(特殊情况除外)。
2.4本标准参照采用国际标准草案ISO/DIS 7690。
3.分类混凝土外加剂按其主要功能分为四类:3.1改善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能的外加剂。
包括各种减水剂、引气剂和泵送剂等。
3.2调节混凝土凝结时间、硬化性能的外加剂。
包括缓凝剂、早强剂和速凝剂等。
3.3 改善混凝土耐久性的外加剂。
包括引气剂、防水剂和阻锈剂等。
混凝土外加剂混凝土外加剂是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化学物质,用于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或属性,从而使混凝土达到所需的强度、坚固度、耐久性和其他性能要求。
外加剂是通过控制混凝土内部的化学反应过程来实现这一目标的,可以提高混凝土的质量,同时降低混凝土的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混凝土外加剂可以分类为以下几种:1.水泥外加剂水泥外加剂主要用于改善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工作性能。
它们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可塑性和延展性,使混凝土与钢筋粘合更好,从而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2.减水剂减水剂是混凝土外加剂中最常用的一种。
减水剂可以使混凝土的水灰比减少,从而使混凝土具有更好的可塑性和流动性。
使用减水剂还可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和龟裂,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3.增稠剂增稠剂主要用于改善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工作性能,从而使混凝土更容易施工。
增稠剂还可以在低温和高湿度环境下提高混凝土的性能和抗冻性。
4.延迟剂延迟剂可以延长混凝土的凝固时间,使混凝土更容易施工。
使用延迟剂还可以减少混凝土的龟裂,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5.早强剂早强剂主要用于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使混凝土能够更快地达到所需的强度。
使用早强剂还可以在低温环境下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6.防水剂防水剂可以防止水分渗透进混凝土内部,从而保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使用防水剂还可以降低混凝土的渗透率和提高混凝土的韧性。
混凝土外加剂的应用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性能和质量,从而使混凝土更适合各种施工项目。
但是,使用外加剂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适当的外加剂在选择外加剂时,需要根据混凝土的性质和用途来选择适当的外加剂。
不同的外加剂可以用于不同的混凝土工程。
2.正确使用外加剂外加剂需要按照说明书的要求正确使用,不得滥用或过量使用外加剂。
过量使用外加剂会导致混凝土的性能下降,影响混凝土的质量。
3.合理掌握配合比在使用外加剂时,需要根据所需的混凝土性能和用途,合理掌握配合比,以达到最好的混合效果。
混凝土外加剂原理与应用一、混凝土外加剂的定义和分类混凝土外加剂是指添加到混凝土中的一种化学物质,能够改善混凝土性能、提高混凝土耐久性和可加工性的材料。
混凝土外加剂按照作用分类,可以分为塑化剂、减水剂、缓凝剂、加速剂、防水剂、防冻剂等。
二、混凝土外加剂原理1. 塑化剂原理塑化剂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可以使混凝土在水泥水化反应过程中,形成均匀、细腻、柔软的胶状体,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可塑性。
塑化剂的作用机理是通过改变水泥粒子表面电荷状态,使分散状态下的水泥颗粒带有相同的电荷,从而排斥彼此之间的力,使水泥颗粒间的摩擦力减小,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
2. 减水剂原理减水剂是一种表面活性剂,能够减少混凝土中水泥颗粒的表面张力,从而在保持一定水泥浆流动性的同时,能够降低混凝土的水灰比,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减水剂的作用机理是通过吸附在水泥颗粒表面上,形成一层分子膜,使水泥颗粒之间的排斥力减小,从而使水泥颗粒间的摩擦力减小,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
3. 缓凝剂原理缓凝剂是一种含硅酸盐的化合物,能够延缓混凝土的凝固和硬化过程,从而使混凝土的可塑性和流动性得到保持。
缓凝剂的作用机理是通过与水泥反应,形成硅酸钙,从而降低水泥的活性,使水泥颗粒之间的反应速率减慢,从而延缓混凝土的凝固和硬化过程。
4. 加速剂原理加速剂是一种能够促进混凝土早期强度发展的化学物质,能够缩短混凝土的凝固和硬化时间,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
加速剂的作用机理是通过加速水泥颗粒的水化反应速率,使水泥颗粒之间的反应速率加快,从而缩短混凝土的凝固和硬化时间,并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
5. 防水剂原理防水剂是一种能够降低混凝土渗透率的化学物质,能够阻止水分渗透到混凝土内部,从而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和防水性能。
防水剂的作用机理是通过与水泥反应,形成水泥基体的孔隙结构,从而阻止水分渗透到混凝土内部,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和防水性能。
6. 防冻剂原理防冻剂是一种能够降低混凝土凝结温度的化学物质,能够防止混凝土在低温环境下的冻胀破坏。
混凝土外加剂合成技术复配技术的工程应用在众多高性能减水剂中,具有梳形分子结构的聚羧酸系减水剂由于其具有减水率高,混凝土坍落度经时损失小,掺量低。
等优点,已成为国内外外加剂研究与开发的热点[1~3]。
本文在总结现有聚羧酸系减水剂合成方法的基础上,采用了一种新的合成途径,试验合成了一代号为NKY的聚羧酸系减水剂。
1 现有的合成方法根据现在公开报道的文献,可以把聚羧酸减水剂的合成方法简单地归结为两类:一是先缩合后共聚;二是先共聚后缩合。
1.1 先缩合后共聚所谓先缩合后聚合就是先将脂肪族羧酸单体,通常是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单体,与聚乙二醇醚进行缩合反应,在聚醚上引入活性双键,缩合成分子量在200至3000之间的活性大单体,然后由该大单体与各种羧酸单体共聚而得。
T.Hirate等人网采用不同链长的甲氧基聚乙二醇醚与甲墓丙烯酸缩合,再由该大单体与甲基丙烯酸共聚而得一混凝土坍落度保持性很好的外加剂。
M.Ki-noshitam等人先合成了甲基封端的聚氧乙烯丙烯酸酯,然后与丙烯酸钠、烯丙基磺酸钠在水溶液中共聚,制得水溶性共聚物,作为混凝土外加剂使用时,只需添加0.01%—0.2%,便可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提高了混凝土的强度。
清华大学的李崇智[3]则用过量的丙烯酸与不同分子量的聚乙二醇部分酯化,得到系列的聚乙二醇单丙烯酸酯,再与(甲基)丙烯酸及(甲基)丙烯磺酸钠共聚,所合成减水剂的水泥净浆流动度1h基本无变化。
华东理工大学包志军等的[6]合成方法如下:第一步在四口烧瓶中依次按配比加入聚乙二醇单甲醚、对苯二酚、对甲苯磺酸和甲基丙烯酸,加热搅拌,并升温至110~C,反应5h,得到大分子单体(MAMPEC);第二步同时滴加MAMPEG、丙烯酸和过硫酸铵水溶液经共聚反应后得成品,该产品在0.8%掺量,时的减水率达25.1%。
国内的研究者大多采用此种方法。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各官能团的摩尔比率可任意调节,分子设计多样性。
但缺点也是很多的,其一是功能性大分子单体的合成难度大,未形成商品化生产,如何保证双羟基的聚乙二醇只有一个羟基与丙烯酸发生酯化反应比较困难,工艺复杂,控制不好则会交联成网状高分子而失去流动性。
其二(甲基)丙烯酸活性较大,极易发生聚合,所以在缩合反应时,必然要加入阻聚剂。
此时,若阻聚剂含量过小,则聚合在第一步就会发生,使得一部分单体酯化不完全,产物分子量、侧链都会相对减少,这必然会影响到流动性;若阻聚剂量过大,在第一步中虽然能充分起到阻聚作用,但过量的阻聚会影响之后的聚合,使得产物的转化率和分子量都会降低,从而减小流动度。
另外,该方法中间产物需经分离提纯后转入第二个反应釜进行共聚合反应,工艺比较复杂,操作不方便,成本较高,影响了该成果转化为工业化生产。
1,2先共聚后缩合先共聚后缩合是指第一步将一种或几种羧酸类单体在溶液中均聚或共聚成高聚物,分子量由几千至几万不等,第二步由该高聚物与单甲氧基聚乙二醇醚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缩合反应,在高分子主链上引入聚醚侧链。
Grace公司用烷氧基胺作反应物与聚羧酸接枝,由于聚羧酸在烷氧基胺中是可溶的,酰亚胺化比较彻底,反应时,胺反应物加量一般为-COOH摩尔数的10%-20%,反应分两步进行,先将反应混合物加热到高于150℃,反应1.5~3h,然后降温到100~130℃,加催化剂反应1.5~3h即可得所需产品[7]。
国内的研究者采用此种方法的不多,文献中只见有同济大学的王国建[8]等采用该途径,具体步骤如下:在带有搅拌器和冷凝管的三颈瓶中,加入配方量的丙烯酸、苯乙烯和丙烯酸丁酯,以醋酸乙酯为溶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加热回流反应6h,得到黄色共聚产物。
在共聚产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端羟基聚氧乙烯基醚及适量催化剂进行酯化反应,反应过程中常压蒸馏出醋酸乙酯和水的共沸物反应4.6h,得到棕黄色接枝产物。
在接枝产物中加入适量的醋酸乙酯,并在常温下滴加浓硫酸进行磺化反应,滴加结束后反应2h,得到深棕色磺化产物。
再加入一定量的Na0H 溶液快速搅拌直至磺化产物完全溶解,得到最终产品。
该合成方法的优点是工艺简单,所有反应在一个反应釜中完成,且操作方便,成本低。
但也存在很多问题,最大的难题是难于找到一种合适的溶剂作为聚合反应的介质。
如以水为溶剂,则难于保证所有单体都溶于水,另外水也是活性较大的链转移剂,而且由于缩合反应是一可逆平衡反应,反应本身要生成水,大量水的存在不利于反应进行。
采用有机溶剂尽管能解决上述问题,但同时也抹杀了该方法的最大优点——成本低,同时,对环境会造成不可避免的污染,也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这也是该方法没有被国内众多研究者采纳的主要原因,但是我们应当看到,如果我们能够解决上述问题,该合成方法的前景是非常广阔的,由该方法合成的减水剂较之萘系减水剂的竞争力会大大提高。
2 聚羧酸减水剂NKY的合成途径本文在第二类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原材料本身作为聚合合成反应的介质,不添加任何有机溶剂,经试验合成了代号为NKY的聚羧酸减水剂,其合成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所合成的减水剂集高性能化以及经济性和环保性于一体。
2.1 实验用主要原材料甲基丙烯酸:化学纯,上海五联化工厂;单官能团聚醚:自制;甲基丙烯磺酸钠:工业品;引发剂:分析纯,上海久意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催化剂:化学纯,上海五联化工厂;链转移剂:化学纯,上海凌峰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水泥:海螺普硅42.5级,比重3.15;砂:南京产河砂,比重2.63,细度模数2.75;石子:南京产碎石,比重2.72,粒径5-20mm。
2.2合成方法在四口瓶中加入单官能团聚醚、引发剂、链转移剂,在氮气保护下滴加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磺酸钠,滴加完毕在50~90℃反应1~4h,升温至105~150℃,加入催化剂进行缩合反应5-8h,此过程不断除去缩合而成的水分,用碱调节pH 值至中性,即得代号为NKY的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
3 NKY混凝土性能试验3.1 减水率与掺量的关系图1为NKY、日本同类产品及萘系高效减水剂三者的减水率随掺量而变化的情况,图2则是在同一减水率下三种产品的掺量比较。
由图1可见,NKY与日本产品性能接近,相同掺量下减水率略低于日本产品。
掺量为9.1%时,减水率为10%;饱和掺量为0.3%,此时减水率为30%;最佳掺量为0.2%-0.3%,减水率为20%~30%。
而奈系产品掺量在1.7%时达到饱和,最大减水率为26%。
由图2可见,要达到相同减水率,NKY的掺量略大于日本产品,两者均远低于奈系产品的掺量。
减水率在10%时,NKY与奈系掺量之比为1:(3~4);减水率在18%时,掺量之比为1:6;减水率在26%时,掺量之比为1:(7—8)。
这说明了在高减水率的要求下,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应用成本将会低于奈系减水剂成本。
图1 不同掺量下的混凝土减水率处图2 同一减水率的掺量3.2抗压强度比按照GBJ81-85规定的方法进行混凝土强度试验。
混凝土配合比及拌合物部分性能见表1。
各龄期下掺不同减剂混凝土的强度比较见图3。
表1 混凝土试验配合比及性能与空白组相比,达到相同坍落度时,掺减水剂组由于降低了水的用量,混凝土强度均明显增加,强度增加幅度与水胶比的减小幅度接近线性关系。
4#与1#相比,3d强度增加59%,7d强度增加42.9%,28d强度增加34.2%,说明NKY的加入并没有延缓混凝土早期强度的发展。
掺FDN(20)和掺NKY(3#)相比,减水率同为20%,坍落度都为90mm时,强度却有较大的差别,掺FDN混凝土28d强度为38.5MPa,而掺NKY混凝土28d 强度为43.4MPa.图3 不同试验编号的混凝土抗压强度4 结论(1)用原材料本身作为共聚反应的介质,不添加任何有机溶剂进行聚羧酸减水剂的合成,其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可实现高性能化与经济性和环保性的统一。
(2)本文所述方法合成的减水剂性能接近国外同类产品的性能,对混凝土后期强度有所提高,但不影响混凝土早期强度的发展。
商品混凝土、工程混凝土、预制件混凝土等,现已大量使用外加剂。
怎样经济、高效的使用外加剂,不单是节能、低成本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技术问题。
同时是我国外加剂今后发展的导向问题。
因我国外加剂市场资源相对充沛,买方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外加剂的性能受买方技术要求的支配。
外加剂的技术发展必然会受到影响,怎样科学、合理的使用外加剂,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现对外加剂生产——工程应用,作一些浅析。
一、外加剂应用现状,按市场使用目的来分1、以满足商砼运输、泵送为目的的外加剂。
这类外加剂主要表现为掺量低掺量在1%一1.5%左右。
其特点是相对减水率较低,但缓凝保塑效果较好。
购方使用这样的外加剂一股给的水灰比都较大,或所用水泥蓄水量较低。
其购价也较低。
水泥用量及混凝土集料成本较高。
与不掺外加剂的空白混凝土相比增强不大。
2、以满足商砼要求,有减水要求的外加剂。
这类外加剂掺量一般在2—2.5%,购方所使用的水泥蓄水量较大,或品种较多。
商砼集料价位适中,可选用一部分质差价低的材料。
商砼强度与空白相比有所增强。
3、以满足市场需求,供应高强混凝土和特种混凝土为使用目的的外加剂。
这类外加剂掺量一般为2.5~3%,这类外加剂水灰比较低,购方对沙、石含泥量、细度、粒径、石粉含量、吸水等都有要求。
同时对外加剂的减水率和易性、泌水率、增强性、保塑性、商混外观等有一定要求。
这类外加剂具备了同强度要求下,调整、改变配合比,选择集料的可行性。
4、以满足特种工程需要的外加剂。
这类外加剂一般为多品种复合的外加剂或聚羧酸类减水剂,这类减水剂各项技术指标均能满足设计施工需要,可生产高质、耐久高强的混凝土。
综上所述,外加剂是按市场需求分类,在实际中,外加剂供应商不可能按照自己的标准来生产外加剂。
满足市场,按照市场需求生产、研究外加剂技术性能是外加剂厂的主导发展方向。
二、外加剂生产——应用中的几个模式1、复配型外加剂复配厂从合成减水剂厂及其它所需材料厂家购进原材料,进行功能性的叠加复合,加入载体后,供应给商砼站、工程使用单位。
这类厂投资少、见效快,有一定的利润空间。
在外加剂行业中占60%以上。
这类厂的技术差异较大,究其原因是复配组方技术、检验检测方法、商砼知识、原料采购方面的差异。
2、合成复配型国内部分减水剂主料合成厂拥有自己的复配技术,可把自己的产品进行调整、复合,然后直供商砼站或]:程中使用。
这类厂在行业中占有30%左右。
技术上的差异在于合成工艺、配方、原料及所掌握的同类产品中先进程度的工艺配方。
单一产品的厂家和多品种产品厂家也有一定的差异。
3、复配使用型这类企业大多属于商混站自建外加剂复配厂,白配白用,可节省部分外加剂使用资金,以增强企业商砼的竞争力。
经济效益较好。
也有施工单位自建外加剂厂的,目的为了节约资金和保证工程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