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来历故事简短
- 格式:doc
- 大小:15.40 KB
- 文档页数:3
重阳节简短故事
重阳节是我国传统的一个重要节日,它源于古代的故事,传承至今。
下面将为大家讲述几个关于重阳节的简短故事。
故事一:楚国重阳
在公元前306年,楚国有一位叫做屈原的贤士,他在受到宫廷和朝野中人的排挤之后,在重阳节这一天选择投江自尽。
后来,百姓们发现他的死讯后,不禁感到非常悲痛。
百姓们在江边散发糯米饭、黍子饭、鸡蛋等食品,以纪念他过世的日子。
这就是重阳节祭祀的起源。
故事二:九九登高
在古代汉族社会中,人们习惯于在重阳节这一天登高远眺,以表示祈愿健康长寿的美好祝福。
其中,九九登高的习俗尤为流行。
据说,传统上的九九登高是指在农历的重阳节当日的九时九分时刻,登高庆祝。
这个时辰被认为是阳气最旺盛的时候,因此可以吸足自然万物之气。
故事三:扫墓祭祖
重阳节也是一个重要的祭祀节日,有的地方会在这一天扫墓祭祖。
祭拜过程中,人们会烧香上供,表达对祖先的感激之情,并祈求祖先保佑家人平安健康,事业顺利。
总之,重阳节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节日,它不仅是人
们祭祖扫墓的时刻,更体现了人们向往长寿、健康、活力的美好愿望。
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在这个节日里体味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拥有健康、愉快的生活。
重阳节的传说故事重阳节,又被称为重九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
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民间习俗,庆祝时间在农历九月初九,因此得名重阳节。
在这一天,人们会登高远足,品尝菊花酒和菊花糕。
此外,重阳节还有一些与之相关的传说故事,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传说一:佳节消烦愁相传,在一个古代的时代,有一个村庄的人一直因为恶运缠身而痛苦不堪。
他听说了重阳节这个吉祥日子,决定登上山顶祭拜,并了结自己的尘缘,希望能获得好运。
他爬上陡峭的山路,历尽艰辛。
终于,当他到达山顶,望见了美丽的风景,他感到心神宁静,愁绪顿时烟消云散。
从那以后,每逢重阳节,村民们都会登山祭拜,希望能摆脱烦恼,获得好运。
传说二:躲避瘟疫另一个与重阳节相关的传说与瘟疫有关。
相传,在很久以前,中国一个村庄的人们突然遭受到了一次瘟疫的侵袭,许多人生病甚至死亡。
村民们十分绝望,不知道如何才能摆脱这场灾难。
就在人们快要放弃希望之际,一位智者走进村庄,告诉他们,在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他们应该采摘菊花,挂在门口,登山远离村庄。
村民们按照智者的指示行事,结果神奇地,他们幸免于瘟疫的侵扰。
从那时起,人们每年重阳节都庆祝这个重要的日子,以纪念他们逃离瘟疫的成功。
传说三:英雄赴难救母还有一个重阳节的传说与一个勇敢的英雄有关。
相传,在古代,有一个年轻人的母亲病倒了,他非常急切地想要找到治愈母亲的药物。
然而,他没有足够的金钱来买药。
于是,他决定在重阳这一天登上山顶,寻找名贵的菊花,为母亲熬制出疗效卓越的药物。
他爬上陡峭的山路,克服了许多困难,最终到达山顶。
他成功地采摘到了菊花并赶回家,为母亲煎制了药物。
神奇的是,母亲奇迹般地康复了。
这个故事激励了人们,让他们相信重阳节这一天登山祭拜是能够带来好运和幸福的。
重阳节传说的故事,反映了古人对瘟疫和灾难的恐惧,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渴望。
通过庆祝这个节日,人们寄托了对幸福和好运的希望,并且珍惜亲人的重要性。
在今天的重阳节,我们仍然可以感受到古代习俗的魅力,以及源远流长的传统的力量。
重阳节的传说简单概括重阳节,又称“九九”,汉族传统节日。
古代历法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都是阳数,因此称重阳。
重阳节来源于道教的一个神仙故事:东汉时,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小伙子,他所住的村庄突然发生大瘟疫,桓景的父母也因此病死,所以他便带着妻子和儿女逃到山中躲避。
桓景的妻子李氏独自在家,却发现一只大蜈蚣钻进了伏箱,于是她就把家里的布匹等物统统焚烧,又在屋顶上熏烟,用秽物驱赶蜈蚣。
几天之后,瘟疫消失了。
桓景和家人回来后,发现这些措施竟然有效。
从此他们就每年九月九日登高采菊、饮菊花酒,以防疫灾祛邪气。
并且传给了后人。
唐代文人王维写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样描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诗题虽然不是《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但意思差不多也是重阳节思念亲人。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杜甫的《九月十日即事》:“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都写重阳节赏菊和喝菊花酒。
重阳节习俗,主要有赏菊、登高、饮菊花酒、佩茱萸、吃重阳糕、晒秋、饮寒霜酒等。
重阳节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最初是一个隆重的祭祀活动。
据史书记载,在春秋末年,鲁国大夫介子推不慕荣利禄位,隐居山中,与母亲相互奉养,坚持自给自足的生活,直到晋文公重耳当上国君以后,才出山辅佐执政。
晋文公把介子推及其母封于绵上,作为永远的纪念。
古代臣子节日朝见皇帝称之为“上朝”,男女有别,女子是不允许参与的,而九月九日恰好是妇女休息的时间,于是就有女子在九月九日此日采花酿蜜以为祝福母亲的风俗。
重阳节的传说也很多。
其一:魏晋时期,著名的医学家陶弘景告老还乡时,路过彭泽县城,看到县城里的人都非常忧愁,但是却没有病人,因为此时正是九月九日,百姓都认为九九重阳是瘟神出没的日子,只有单方采取措施才能避免瘟神降临。
但是陶弘景却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老百姓们家家都在户门前挂上了一束茱萸枝。
于是便向当地的老者询问原因。
九九重阳节的来历简介50字(精选3篇)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
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下面壶知道为您精心整理了3篇《九九重阳节的来历简介50字》,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九九重阳节的来历简介篇一原来,我国古代把九叫做“阳数”,农历九月九日,两九相重,都是阳数,因此称为“重阳”。
重阳节来源于道教的一个神仙故事:东汉时,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农村小伙子,父母双全,妻子儿女一大家。
日子虽然不算好,半菜半粮也能过得去。
谁知不幸的事儿来了。
汝河两岸害起了瘟疫,家家户户都病倒了,尸首遍地没人埋。
这一年,桓景的父母也都病死了。
桓景小时候听大人们说:“汝河里住有一个瘟魔,每年都要出来到人间走走。
它走到哪里就把瘟疫带到哪里。
桓景决心访师求友学本领,战瘟魔,为民除害。
听说东南山中住着一个名叫费长房的大仙,他就收拾行装,起程进山拜师学艺。
桓景回到家乡,召集乡亲。
把大仙的话给大伙儿说了。
九月九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
把茱萸叶子每人分了一片,说这样随身带上,瘟魔不敢近身。
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啄了一口,说喝了菊花酒,不染瘟疫之疾。
他把乡亲们安排好,就带着他的降妖青龙剑回到家里,独坐屋内,单等瘟魔来时交战降妖。
不大一会儿,只听汝河怒吼,怪风旋起。
瘟魔出水走上岸来,穿过村庄,走千家串万户也不见一个人,忽然抬头见人们都在高高的山上欢聚。
它窜到山下,只觉得酒气刺鼻,茱萸冲肺,不敢近前登山,就又回身向村里走去。
只见一个人正在屋中端坐。
就吼叫一声向前扑去。
桓景一见瘟魔扑来,急忙舞剑迎战。
斗了几个回合,瘟魔战他不过,拔腿就跑,桓景“嗖”的一声把降妖青龙剑抛出,只见宝剑闪着寒光向瘟魔追去,穿心透肺把瘟魔扎倒在地。
此后,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
人们把九月九登高避祸、桓景剑刺瘟魔的事,父传子,子传孙,一直传到现在。
重阳节的来历小故事
重阳节的起源和节日的习俗有很多种不同的版本,以下是一种常见的关于重阳节来历的传说: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户户就会有人病倒,甚至有人丧命。
当地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折磨。
当时有个叫恒景的年轻人,他的父母和妻子都被瘟魔夺去了生命。
恒景立志要除掉瘟魔,为家人报仇。
他带着干粮和琴书离开家乡,四处访师寻道。
在经过多番打探后,他得知在东南方的山中有一位叫费长房的仙人,能降妖除魔。
于是,他决定前去拜师学艺。
经过千辛万苦,恒景终于找到了费长房的仙居。
在这里,他向费长房拜师求艺,并苦学本领。
一天,费长房告诉恒景:“九月初九是瘟魔又来的日子,你赶紧回去,为民除害。
”并给了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瓶菊花酒,让他带回去使用。
恒景回到家乡后,将茱萸叶分给乡亲们每人一片,让瘟魔不敢靠近。
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喝了一口,避免因瘟魔入侵而病倒。
恒景把剩余的茱萸叶和菊花酒放在床头,准备等瘟魔来时将其消灭。
到了晚上,瘟魔闻到茱萸和菊花的香气,冲进恒景家。
恒景手持宝剑
与瘟魔搏斗,最终将瘟魔赶走。
此后,人们为了纪念恒景的英勇事迹,就把九月初九定为重阳节。
在这一天,人们会登高、佩戴茱萸、喝菊花酒等来庆祝这个节日。
这个传统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这个传说只是重阳节起源故事的一种版本,不同的地区和民族可能有着自己独特的传说和习俗。
重阳节的传说故事范本5份重阳节的传说故事 1传说东汉时,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人,他所住的地方突然发生大瘟疫,桓景的父母也因此病死,所以他到东南山拜师学艺,仙人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
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勤学苦练。
一日,费长房说:“九月九日,瘟魔又要来,你可以回去除害。
”并且给了他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他家乡父老登高避祸。
于是他便离开回到家乡,九月九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乡亲父老登上了附*的一座山。
把茱萸叶分给大家样随身带上,瘟魔则不敢*身。
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喝了一口,避免染瘟疫。
他和瘟魔搏斗,最后杀死了瘟魔。
为了纪念除魔的日子,每到九月初九,人们就把茱萸插到高处,洒上菊花酒,慢慢的,这个风俗也就流传了下来。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金秋黄花格外香。
又是一年重阳节,在这个传统的节日里,别忘了陪伴家人,登高望远,吃糕赏菊,把酒话桑麻。
重阳节的传说故事 2重阳节的传说故事一:桓景登高据南朝梁吴均的《续齐谐记》记载,重阳登高始于汉代的桓景。
“汝南桓景随费长房(东汉的方士,有异术)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
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
’景如言,齐家登山。
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
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
’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
”在这一传说中重阳节登高被认为具有消灾避祸的作用。
重阳节的传说故事二:妈祖升天日九月初九是妈祖升天日,传说这一天妈祖在湄洲岛升天。
妈祖又称天妃、天后、天上圣母、娘妈,是中国的海上保护神。
在古代,船舶启航之前都要先祭天妃娘娘,在船舶上还供奉天妃娘娘神位。
相传妈祖俗姓林讳默娘,诞生于宋建隆元年(960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
宋太宗雍熙四年九月初九,二十八岁的妈祖在湄洲岛湄峰山升天成为神明。
妈祖是中国航海的保护神,她扶危济困,在惊涛骇浪中拯救无数船只;她立志不嫁,专以行善济世为已任。
根据史料记载,宋、元、明、清等朝代都对妈祖多次褒封,封号从“夫人”、“天妃”、“天后”到“天上圣母”,并列入国家祀典。
九九重阳节的来历简介30字优秀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九九重阳节的来历简介30字优秀3篇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
重阳节的故事传说重阳节,又称为“踏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阳气渐收,正值秋高气爽的时节。
在这一天,人们会登高望远,祭祖祈福,互赠菊花和饼干,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敬意。
重阳节源于中国古代的祭祖和避邪的习俗,积淀了许多动人的故事传说。
传说一:屈原渡江相传在远古时代,楚国伟大的诗人屈原因失宠而被贬谪到了河边。
一天,他闻到了一股浓烈的风味,原来是江中漂荡着一块巨大的石头。
屈原看到这块石头上面刻着一个个人的名字,原来这是为了祈求福运和驱除邪气而丢入河中的。
屈原十分爱国,他希望自己的国家不受邪恶的气息侵害,于是他毅然决定跳入江中,以身体力行抵御邪气。
后来,人们纷纷效仿屈原,到处抛石巧渡河流,通过重阳节祛除厄运,保佑平安。
传说二:女儿节化蝶古时候,有一个叫杨贵妃的皇后非常喜欢蝴蝶。
每到重阳节,她都会召集宫女们一起去山间赏菊,并且亲自制作各式各样的蝴蝶玩具。
然而,有段时间连年不雨,干旱的草地上寸草难生,花朵也逐渐凋谢。
杨贵妃非常心疼,她听说有一只神奇的金蝴蝶每年重阳节都会出现,于是她决定寻找金蝴蝶并向它许愿。
在重阳节这一天,杨贵妃来到一片花海中,她诚心祈祷并扔出了许愿牌。
突然,一只金色的蝴蝶从天空中飞来,闪烁着美丽的光芒,飞到了杨贵妃身边。
杨贵妃高兴得合不拢嘴,她把许愿牌系在金蝴蝶的身上,并祈祷着幸福与安康。
杨贵妃的祈愿得到了回应,随着金蝴蝶的翅膀一扇,雨水从天空中倾泻而下。
从此以后,每年的重阳节,金蝴蝶都会回来,给人们带来好运和幸福。
传说三:华山掌门的智慧古时候,华山的掌门人常海仙人非常聪明,他得知每年重阳节都会出现一种灰狐,它会引诱人们迷失方向,让人们无法下山。
这引起了常海仙人的警觉,他决定破解这个问题。
一年的重阳节,常海仙人召集弟子们前来,告诉他们要用智慧击败灰狐。
掌门人要求每个人带上一只狗,狗会因为具备灵敏的嗅觉而可以追踪到灰狐的气味。
弟子们按照掌门人的指示行动,他们留下一只狗在山下,然后由一群人一起登山。
重阳节的来历及传说故事重阳节,又称菊花节、祭祖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之一,日期在农历9月初九。
相传,重阳节的源起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
下面将介绍重阳节的来历及相关传说故事。
一、重阳节的来历重阳节的来历有两个主要的传说。
第一个传说与《荀子》的故事有关。
据传,春秋时期,荀子是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和政治家。
一年的9月9日,荀子的母亲告诉他,每年这一天,有一种恶鬼会来找他麻烦。
荀子心生忧愁,于是上山避难,带了一些菊花,以避免那只恶鬼找到自己。
从此以后,人们纪念荀子,并在每年的9月初九重阳节时,佩戴菊花来避邪。
另一个传说跟《史记》有关,故事发生在汉朝时期。
相传,汉朝時有一位老人在梅山上得到一个梦境中的咒語,告诉他只有在重阳节这一天,才能预防到寒气,保佑自己的安全。
于是,人们开始每年在9月初九这一天登高、饮酒、佩戴茱萸、插剪纸、赏菊花等来庆祝节日。
二、重阳节的传说故事1. 菊花精的故事相传,在古代有一位美丽聪慧的姑娘,她嫁给了一个爱她的人。
然而,她的婆婆对她心生嫉妒,虐待她。
一次,姑娘受尽了婆婆的虐待后,化作一只小鸟逃离了家门。
她雀跃着,飞入了一座菊花园。
在那里,她变成了一株美丽的菊花,芳香四溢。
人们在重阳节时,佩戴菊花来缅怀她的美丽与坚强。
2. 五个仙人的故事另一个重阳节的传说与五个仙人有关。
相传,在明朝时,有五位仙人曾乘白云飞来,象征着五个福气。
这五位仙人登上一座山,历尽艰辛后,找到了一座村庄。
在那里,人们热情好客,并为他们提供住宿和食物。
感激这种盛情款待,五位仙人赐福给了这个村庄,保佑他们平安和幸福。
从此以后,人们每年的重阳节都纪念这五位仙人,并饮酒、登高、插茱萸等,以庆祝节日。
以上是关于重阳节的来历及传说故事。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凝聚着人们向往幸福和美好的心愿,更寄托着对祖先的怀念和敬意。
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人们欢聚一堂,品尝着重阳糕和菊花酒,共同庆祝这一传统节日,以迎接秋季的美好。
重阳节的古代典故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九月初九。
在这一天,人们会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庆祝这个节日。
重阳节有着悠久的历史,而其中的典故更是丰富多彩,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个古代重阳节的典故。
一、屈原登高关于重阳节的起源,传说最早源自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
屈原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他曾担任楚国宰相,在政治上积极为国家做出贡献。
但是,在官场上受到诸多的陷害,屈原最终被贬职,并遭到流放。
屈原知道自己的才华被束缚,对未来充满了无奈与失望。
在这种情况下,屈原决定在重阳这一天登上高山,表达对国家的思念和对当时境况的愤懑。
他在登高过程中,抒发了自己的不屈精神,并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这就是重阳节登高的典故起源。
二、插茱萸重阳节时,人们还有一个习俗就是插茱萸。
这个习俗的起源与另一个重阳节的古代典故有关。
相传在汉代时期,华佗是一位有着盛名的医者。
他精通医术,治疗了许多不治之症的病人。
在重阳节的那一天,华佗听说很多人都在忙着采摘菊花和登高,于是他在家里弄起了九种草药,并将它们挂在门前。
一位有病求医的老妇听说了华佗的行为,便慢慢走到了他住处,为自己的疾病求治。
华佗认为这位老妇的病因是因风寒所致,于是他将九种草药中的茱萸煮熬成汁,倒入老妇的鼻孔中,老妇顿时痊愈。
此后,人们就开始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以避邪瘟,并祈求平安健康。
三、饮菊花酒在重阳节这一天,除了登高和插茱萸之外,人们还有一个重要的习俗就是饮菊花酒。
这个习俗也有一个古代的典故。
相传在唐朝时期,有一位名叫杨贵妃的美女,她聪明美丽,深受唐玄宗的宠爱。
然而,由于她的生日就在每年的重阳节,而在唐朝时,为了祭祀神明,人们禁止举办任何庆生活动。
杨贵妃深感无奈,但她仍希望自己的生日能够得到纪念。
于是,她命人将花瓣摘下,用酒浸泡,制成了一款酒菜,并命人端给宫廷里的官员和士兵一起庆祝她的生日。
从此以后,人们在重阳节这一天都以饮菊花酒来纪念杨贵妃的生日。
总结重阳节是一个富有典故的古老节日,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重阳节的来历故事简短
在我国的传统节日中,有一个节日叫做重阳节,它不仅历史悠久,并且还流传着许多的习俗活动,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重阳节的来历,欢迎大家阅读!
重阳节的来历
重阳节的源头,早在《吕氏春秋》中就有记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
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
”、“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
”由此可见,在当时,就已经有了以庆祝丰收为名的祭祀天地神灵、祖宗的活动,用来感谢天地、祖先的馈赠。
到了汉朝,《西京杂记》中就有记载,在重阳节这天佩戴茱萸、饮菊花酒,以求长寿的习俗。
与此同时,还有各种大型的宴会,这都是先秦时期庆祝丰收的祭祀活动演变发展而来的,这便是早期的重阳节的雏形。
纵观整个重阳节的发展历史,庆祝重阳节的活动最开始只是宫廷或者是官方的庆祝活动。
直到唐朝,重阳节被定为正式的节日之后,宫廷和民间开始一同庆祝,在节日期间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
宋朝的重阳节最为热闹,《武林旧事》一书中详细记载南宋宫廷“于八日作重九排当”,以便第二天隆重玩乐一番。
明清时
期则是沿袭了传统,并且从农历九月初一就开始吃花糕庆祝,九月九日重阳节当天,帝王还要登高揽胜。
重阳节是什么节
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在每年农历的九月九日,是汉族的传统节日,因《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此外还有茱萸节、菊花节等说法。
人们在庆祝重阳节时一般会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插茱萸、还要吃糕。
另外,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崇孝活动。
重阳节是干什么的
重阳节被正式定为节日,则始于唐代。
此后的宋元明清,每逢九月初九,宫廷、民间都会一起庆祝重阳节,并且在节日期间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唐代的许多大诗人如王勃、孟浩然、李白、王维、杜甫等,都留下过关于重阳节的诗篇。
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一些地方把夏历九月初九日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
1989年,中国政府将农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敬老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