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辅机课程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74.50 KB
- 文档页数:11
《船舶辅机》教学大纲学时:64适用专业: 高职教育类船舶轮机工程技术专业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课程性质:专业课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能完成船舶辅机安装、调试工作。
针对船舶轮机安装和维修岗位的要求,本课程的教学任务定位为正确地选择、安装及测试各种船舶辅助机械,能根据船舶辅机的安装、调试过程,确定各种船舶辅机的类型、适用场合、性能特点,正确判断各类辅机的应用的合理性,并对调试中的故障进行分析和处理。
通过辅机拆装、掌握辅机设备的基本结构和基本工作原理、正确选择各类设备的型式。
前导课程:《工程制图与识图》、《船舶概论》、《机修钳工实训》、《轮机英语》平行课程:《船舶动力装置安装与调试》、《轮机维修与管理》《船舶管系放样与生产》、《轮机自动化》后续课程:《船舶修造规范》、《船舶生产管理》、《船舶经营》二、课程基本要求1.能根据各类泵的工作特点确定使用场合,正确安装各类泵,了解泵的结构、工作特性并能进行系统调试2.能对正确安装空气压缩机及系统,了解其工作原理、结构、功用及性能;在压缩空气系统中,正确操纵空气压缩机的启动、运行和停车等工作步骤;3.能正确安装各类液压甲板机械,了解其型式和功用,能根据其工作原理进行调试,正确安装和使用各类液压阀件。
4.能正确布置和安装制冷与空调设备,掌握在船舶中布置和特定的冷却方式,了解制冷压缩机的工作特点和工作原理,能进行制冷与空调系统的调试;5.能对碟式油分离机正确安装,掌握其与燃油系统的关联,掌握分离机在系统中的调试,正确配备与分离机相配合的辅助系统,掌握其操作管理要点,正确使用的分离机,6.能正确安装各类油污水处理装置,了解防污装置国际防污染条约对这些设备的要求;掌握其操作调试方法7.掌握海水制淡装置的安装特点,掌握其工作要求8.能正确安装船舶辅助锅炉,掌握安装过程中的技术要求,正确调试船舶辅助锅炉及操作要点。
三、教学条件1.船舶机舱模拟仿真实训室2.校外实训基地3.船舶辅机实训室4.多媒体教室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五、实训项目六、考核方式学习效果的检验以学生实训过程为主要评分标准,以安装调试的结果为依据,占总成绩的70%。
船舶辅机课程设计课程设计目的本次课程设计是为了帮助学生了解船舶辅机的基本构成、原理和维护保养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课程设计,学生将会:•掌握船舶辅机的基本构成和原理;•了解船舶辅机的使用和维护保养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课程设计内容第一部分船舶辅机的基本构成和原理(理论课环节)1.1 船用起重机的构成和原理•船用起重机的构成及主要组成部分介绍;•船用起重机的原理及工作原理说明;•船用起重机的工作过程和注意事项。
1.2 船用发电机的构成和原理•船用发电机的构成及主要组成部分介绍;•船用发电机的原理及工作原理说明;•船用发电机的工作过程和注意事项。
1.3 船用空气压缩机的构成和原理•船用空气压缩机的构成及主要组成部分介绍;•船用空气压缩机的原理及工作原理说明;•船用空气压缩机的工作过程和注意事项。
第二部分船舶辅机的使用和维护保养方法(实践课环节)2.1 船用起重机的使用和维护保养方法•船用起重机的使用方法介绍;•船用起重机的维护保养方法说明;•实操操作演练。
2.2 船用发电机的使用和维护保养方法•船用发电机的使用方法介绍;•船用发电机的维护保养方法说明;•实操操作演练。
2.3 船用空气压缩机的使用和维护保养方法•船用空气压缩机的使用方法介绍;•船用空气压缩机的维护保养方法说明;•实操操作演练。
课程设计要求为了使本次课程设计的效果最大化,要求学生:-认真听讲,并在课后结合资料进行深入探究;-按照教师指导,认真准备实验,并确保安全操作;-通过实操操作,学生要认真总结、记录操作要点,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课程设计评估课程设计的评估重点在于对学生实操操作能力的实际考察。
评估方式包括理论测试和实操考核两个部分:•理论测试(占30%):考核学生对船舶辅机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实操考核(占70%):考核学生对船舶辅机的实操操作能力。
评估标准根据操作要点、操作流程、操作操作规范等来进行评分,总分为100分,分数达到60分即为合格。
《船舶辅机》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基本要求《船舶辅机》是轮机管理/商贸英语专业的重要专业课之一。
《船舶辅机》的任务是阐述为船舶动力装置和船舶正常营运以及船员生活服务的各种辅机机械,包括船用泵和其它机舱辅机(空气压缩机、海水淡化装置以及辅助锅炉等),甲板机械、制冷装置、空气调节装置、防污染设备等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性质等基本理论;介绍正确使用和管理它们的基本知识,并通过拆装实习、航行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训练学生操纵、管理、保养、维修这些机械设备的基本技能。
学完本课程后,要求学生牢固掌握柴油机推进的一般海洋运输船舶主要机舱辅机、液压甲板机械、制冷装置、空调装置、防止海洋污染装置等主要型式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它们的使用管理;判断工况和分析故障的基本方法;经过拆装实习、设备操作训练和航行实习后,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主要有:熟练操纵主要常用辅机的起停,进行日常运行的当班检查和养护,能拆装常用船用泵、空压机、检查测量和更换备件,会调整各装置或系统的运行参数,判断工况是否正常并能排除一般故障。
二、课时分配本课程教学总时数为140课时,具体分配可参照下表:序号课题名称教学时数小计讲课实验现场教学机动1 绪论船用泵概述2 22 往复泵8 83 回转泵8 84 离心泵与旋涡泵、喷射泵16 14 25 辅锅炉与废气锅炉18 16 26 液压甲板机械30 26 2 27 制冷装置22 20 28 空气调节装置10 109 空气压缩机8 810 海水淡化装置8 811 防止海洋污染设备10 10总计140 130 6 2 2三、课程内容(一)绪论:船用泵概述《船舶辅机》课程的任务、特点和学习方法;船用泵的功用分类;泵的性质参数;排量、压头(全压力)、转速、效率、功率、允许吸上真空度。
(二)往复泵往复泵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排量及其不均匀性;性能的特点和特征曲线;空气室,结构要点和管理要点。
重点:弄清容积式泵的一般性能特点和往复泵由于活塞不等速运动引起的特殊性能。
《船舶辅机》课程标准课程代码:课程类型:理实一体课课程性质:必修课适用专业:轮机工程技术专业总学时:140学时一、课程性质与作用《船舶辅机》是海洋船舶轮机工程技术〈轮机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海船船员三管轮适任考试课程之一,是从事船舶机械设备运行、维护、安装、调试,航运部门机务管理必备的课程。
二、课程目标1、课程总体目标:通过任务引导的项目活动,掌握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STCW公约)关于船舶辅助机械的理论知识;掌握船舶辅机设备的工作原理、工作性能、管、用、养、修技能,具有一定的船舶辅机设备故障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满足国家海事局对海船三管轮适任标准的要求和航运企业对操作级轮机员的技能要求。
2、课程具体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各种船舶辅机设备及系统的典型实例;了解船用泵、空气压缩机、制冷装置、空调装置、液压起货机、船用辅助锅炉、海水淡化装置等设备的基本结构、典型实例及工作原理;能够识别典型的船舶通用管路系统、伙食制冷系统、空调系统、海水淡化系统;辨别各种液压元件图形符号等。
(2)掌握主要船舶辅机设备的性能特点并对其工况分析,尤其是3000KW及以上船舶二、三管轮的主管设备。
能够对各种船用泵,活塞式空气压缩机理论工况与实际工况、各种型式船用辅助锅炉、开式和闭式液压系统等各种辅机设备的性能进行分析比较;辨别各种液压元件图形符号的能力等。
2)能力目标(1)掌握3000KW及以上船舶二、三管轮的主管设备各种辅机设备的常见故障,具有分析、解决常见故障的能力。
(2)掌握各种辅机设备的拆装、零部件检查与测量及保养的能力。
(3)掌握各种辅机设备的启动、运行管理及停用的能力。
熟练启动、管理和停用国家海事局2012年3月颁布实施高级船员最新考纲评估要求中的辅机设备。
包括离心泵、空气压缩机、船用辅锅炉、海水淡化装置、船舶压载水系统、液压甲板机械、船舶舱底水系统、制冷及空调装置等。
(4)具有对离心泵、制冷装置、空调装置、船用辅锅炉、海水淡化装置工况进行分析及调整的能力。
《船舶辅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1、中文名称:船舶辅机2、英文名称:Marine Auxiliary Machinery3、课程号:12100131/12100132二、学时总学时120 学时其中:授课108 学时实验12 学时三、考核方式考试四、适用专业轮机工程专业五、课程简介《船舶辅机》是轮机工程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之一,课程介绍了除主机、电气、发电原动机之外的所有船舶辅助机械。
主要内容有船用泵、甲板机械、制冷与空调装置、船舶辅助锅炉与废气锅炉、海水淡化装置和空压机等。
六、本门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本课程作为轮机工程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系统、深入和全面的掌握远洋柴油机客、货船各种船舶辅助机械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典型系统运行要求和常见故障分析处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实际管理技能。
为今后胜任远洋船舶轮机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七、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内容:(内容包括章节内容和学时分配)第一章船用泵(课堂讲学22学时,实验2学时)1.1船用泵分类和基本参数,往复泵原理、结构、特性、管理和常见故障分析(4学时)1.2齿轮泵原理(内、外啮合式)性能、管理要求、故障分析(4学时)1.3螺杆泵原理、性能与管理要求(2学时)1.4离心泵原理与基本理论(4学时)1.5离心泵结构、汽蚀、引水离心泵工况调节、常见故障分析(4学时)1.6旋涡泵原理、性能、管理要求(2学时,实验2学时)1.7喷射泵原理、性能、管理要求,水环泵原理、性能与管理要求(2学时)第二章船舶辅助管系(课堂讲学4学时)2.1船舶辅助管系的基本知识,舱底水、压载水、消防和日用海淡水系统(2学时)2.2船用风机分类、原理和特点,机舱通风系统组成和管理(2学时)第三章液压甲板机械(课堂讲学34学时,实验4学时)3.1液压甲板机械简介,液压传动装置组成与原理(1学时)3.2液压控制阀(压力、方向、流量控制阀)原理、性能、应用、管理要求、故障分析(4学时)3.3液压泵(叶片泵、轴向柱塞泵)结构、原理、特点和管理,辅助液压元件(4学时)3.4液压马达基本参数,活塞连杆式、内曲线式和叶片式液压马达原理、性能、管理要求、常见故障分析(4学时,实验2学时)3.5船舶转向原理与舵机基本参数,海船规范要求,液压舵机的基本组成(2学时)3.6推舵机构、操舵系统与反馈机构,舵机液压系统(泵控与阀控)(4学时)3.7液压舵机的管理与常见故障分析(1学时,实验2学时)3.8船舶起货机的种类、组成与要求,起货机的液压系统类型(开式、闭式),典型起货机(4学时)3.9系泊设备(锚机、自动绞缆机)的原理、特点,管理要求(2学时)3.10液压甲板机械的管理要求、液压油的使用技术(2学时)第四章船舶制冷与空调(课堂讲学30学时,实验4学时)4.1船舶制冷技术应用、冷藏条件、蒸汽压缩式制冷装置原理(2学时)4.2制冷循环、工况分析、制冷剂、载冷剂和冷冻机油(6学时)4.3制冷压缩机(活塞式、螺杆式)、冷凝器、蒸发器介绍(3学时,实验2学时)4.3制冷装置的自动控制元件功用、结构、原理及调试(5学时)4.4辅助设备、船舶伙食冷库组成(2学时)4.5船舶制冷装置试验、基本操作、管理、故障分析(4学时,实验2学时)4.6船舶空调要求与湿空气、船舶空调系统类型、船舶空调装置的组成和设备(4学时)4.7船舶空调装置的自动控制、日常维护与常见故障分析(4学时)第五章船舶辅助锅炉(课堂讲学10学时,实验1学时)5.1船舶辅助锅炉简介、种类、性能,废气锅炉种类与辅助锅炉的联系、调节(3学时)5.2辅助锅炉燃油设备及系统、汽水系统(4学时)5.3船舶辅助锅炉水处理、管理、故障处理与检验(3学时,实验1学时)第六章船舶海水淡化装置(课堂讲学5学时,实验1学时)6.1船舶海水淡化装置的应用、种类、原理、特点(4学时)6.2船舶海水淡化装置管理、常见故障分析(1学时,实验1学时)第七章船舶空气压缩机(课堂讲学4学时)7.1船舶空气压缩机的应用、原理、结构、管理要求、常见故障分析(4学时)要求:船用泵:熟悉流量、扬程、功率、效率、允许吸上真空度、气蚀余量等参数;掌握各种所列泵的工作和结构特点;掌握叶轮式泵比转数的意义和特性曲线的应用;能对船用泵的性能进行对比;掌握工况调节与串、并联使用,船用泵日常管理与维修技术;能分析船用泵不能输送液体或流量不足、发生气蚀、异响、过载等故障的原因与处理方法。
《船舶辅机》主编:王雅涛编写单位:轮机工程系辅机教研室教学时数:114学时适用范围:轮机工程技术专业考核方式:考试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类别:职业技术课课程类型:(理论+实践)课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轮机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课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较全面和系统地了解现代远洋运输船舶辅助机械的工作原理,典型结构和系统、性能特点、管理维护要点和常见故障分析处理方法以及有关的理论知识。
满足STCW78/95公约的有关要求,适应培养“能胜任现代船舶机电管理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1、与“机械制图”课程的关系要求学生在“机械制图”中掌握阅读机械零、部件图纸的能力,以及基本的测绘技能。
以期在以后的船舶工作当中能够了解船舶机械设备的内部构造以及工作原理。
2、与“工程力学与热工基础”课程的关系要求学生掌握“热力学”中焓、熵以及传热的方式。
为“船舶辅机”中的空压机、制冷装置、海水淡化装置等设备的讲解打下坚实的基础。
3、与“轮机金属材料”的关系要求学生在“轮机金属材料”中了解金属材料的内部组织和性能之间关系以及碳钢热处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工艺。
为“船舶辅机”课程当中的机械设备疲劳破损故障分析打下基础。
4、与“船舶电器设备及系统”课程的关系要求学生在“船舶电器设备及系统”中了解船舶的电器设备的远程控制、自动保护程序以及一些连锁保护等。
为“船舶辅机”课程当中的机械设备的自动化控制打下基础。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为“船机故障修复”、“轮机英语”等,为其提供必要的机械设备的工作原理及必要的专业知识。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1.授课授课是学生提前预习的基础上进行的,授课应做到条理清晰、重点、难点突出,循循善诱、对课程内容进行归纳总结,而授课应以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为依据,教师可根据学员的具体情况灵活掌握2.平时作业平时作业是消化、巩固和提高学生学习成果的手段,要求学生必须独立完成所规定的作业任务并及时请教主课教师,平时作业作为平时考核成绩的依据。
《船舶辅机》教学大纲Marine Auxiliary Machinery课程性质:方向选修课课程类型:专业课课程总学时:56学分:3.5教学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轮机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较系统地了解各种船舶辅机的工作原理、典型结构和系统、性能特点、管理维护要点,常见故障分析处理方法,以及相关的理论知识。
初步培养学生管理、使用、安装、维修各种船舶辅机的能力,实现“从事轮机操纵、维修和船舶监造工作,并基本具备同类船舶管轮任职资格的高级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船舶辅机涉及内容广泛,大纲要求包括船舶用泵、空气压缩机、舵机、起货机、锚机、系缆机、船舶制冷与空调装置、辅锅炉、海水淡化装置、净油机、船舶防污装置的原理、结构、使用及维修知识。
其中,船舶制冷与空调装置可单独开设,加强教学,本课程只就有关常见故障及维护做以重点介绍。
三、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1.本课程要求学生在修完基础课和《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液压传动》、《电工与电子技术》等专业基础课后进行,并与《船舶电气设备与系统》、《制冷与空调技术》、《轮机自动化》等专业课同步,保证学生具备相关知识。
2.锅炉自动控制由《轮机自动化》课程讲述,故障维修技术的更详细的理论知识由《船机维修技术》课程讲述。
四、新大纲的改革说明本大纲在贯彻原大纲教学要求的基础上,为加强教学效果,适当减少课堂理论教学时数,增加现场教学,增开实验课并专设一周的船舶辅机拆装实习。
本课程前进行的认识实习制定详细的教学大纲,与本课程密切联系。
教学大纲一、理论教学部分1.各章节要点、难点第一篇船用泵空气压缩机重点讲述各种泵的工作原理、结构、性能特点、管理要点及故障分析;空气压缩机的结构、自动控制、管理要点。
船用泵总述泵在船上的功用;泵按工作原理分类;泵的性能参数。
(1学时)第一章往复泵重点是泵的正常吸排条件,往复泵的空气室,往复泵的性能特点。
《船舶辅机》教学大纲(轮机工程技术专业适用)一、课程的性质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和任务和任务《船舶辅机》是船舶动力装置技术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各种船舶辅机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典型结构、使用和维护管理要点,以及常见故障的分析和处理方法。
二、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各种船舶辅机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典型结构,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从事船舶辅机安装、使用、维护、管理的技能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
经过学习、实验、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后具备船舶辅机维修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船舶管系、船舶动力装置安装工艺学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1.熟练掌握船用泵的性能参数、各种船用泵的工作原理及结构。
2.熟悉各种船用泵的常见故障和维修管理要点。
3.理解液压甲板机械的主要组成及维护管理知识。
4.掌握蒸气压缩式制冷的基本理论、各种制冷元件的工作原理及结构特点。
5. 掌握船舶锅炉性能参数、锅炉的各个系统的工作原理、运行管理等知识。
6.了解沸腾式海水淡化装置的工作原理及结构特点、运行管理要点。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教学内容和要求 基 础础 模模 块块(一)船用泵及活塞式空气压缩机 1 1..往复泵往复泵(1)往复泵的工作原理和特点(2)往复泵的正常工作条件 (3)往复泵的结构(4)电动往复泵及其管理 2 2..回转泵回转泵 (1)齿轮泵(2)叶片泵 (3)螺杆泵 (4)水环泵 3 3..叶轮式泵与喷射泵叶轮式泵与喷射泵(1)离心泵的工作原理和特点(2)离心泵的一般构造 (3)离心泵的管理 (4)旋涡泵 (5)喷射泵4 4..船用船用活塞式空压机活塞式空压机活塞式空压机 (1)活塞式空压机的工作原理 (2)活塞式空压机的结构及其实例 (3)空压机的自动控制及管理(二)液压甲板机械 5.液压传动基础液压传动基础(1)液压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组成 (2)液压泵 (3)液压油马达 (4)液压控制阀(5)液压甲板机械常见的基本回路 6.电动液压操舵装置电动液压操舵装置(1)电动液压操舵装置的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 (2)转舵机构 (3)舵机操纵系统 (4)舵机液压系统实例 (6)液压舵机的管理7.液压液压起货机起货机起货机、、锚机锚机、、系缆机及舱口盖启闭装置系缆机及舱口盖启闭装置 (1)船舶液压起货机(2)舱口盖液压启闭装置 (3)液压锚机 (4)液压系缆机(5)液压油和液压装置的管理(三)船舶制冷和空气调节装置 8.船舶制冷装置船舶制冷装置(1)压缩式制冷装置的工作原理和工况(2)制冷剂和冷冻机油 (3)制冷压缩机(4)压缩制冷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5)船舶制冷装置的自动控制与调节 (6)制冷装置的管理 99.船舶空气调节装置船舶空气调节装置 (1)概述(2)船舶空气调节装置 (3)船舶空调系统的自动调节 (4)船舶空调装置的管理 ((四)机舱其他辅机机舱其他辅机 10.10.船舶海水淡化装置船舶海水淡化装置船舶海水淡化装置(1)船用海水淡化装置的工作原理 (2)船用海水淡化装置实例 (3)船用海水淡化装置的管理 11.船舶辅锅炉船舶辅锅炉与废气锅炉与废气锅炉与废气锅炉 (1)燃油辅助锅炉结构及工作原理(2)辅助锅炉汽水系统及其附件 (3)辅助锅炉的燃烧装置和燃油系统 (4)锅炉水处理(5)辅助锅炉的自动控制与安全保护 (6)辅助锅炉的管理 (7)废气锅炉实 践 性 教 学 模 块基本实践基本实践1 1..离心泵离心泵定速性能的测定定速性能的测定定速性能的测定(1)了解和巩固离心泵的定速特性知识和如何运用这些性能曲线(2)掌握有关离心泵的运行知识及相关仪器的工作原理 (3)掌握离心泵定速特性曲线的测定方法 2.液压舵机实验液压舵机实验(1)伺服油缸舵机控制系统的调试 (2)操舵实验 (3)安全阀的整定 3.制冷装置实验制冷装置实验(1)压缩式制冷装置的基本操作 (2)自动化元件的调试(3)制冷装置各主要状态点的参数检测 (4)蒸发、冷凝现象演示 4.空调装置操作实验(1)集中式空调装置在降温工况(或取暖工况)的操纵 5. 海水淡化装置操作实验(1)了解蒸馏式海水淡化装置的工作原理(2)掌握影响蒸馏式海水淡化产水量和含盐量的因素四、说 明明1.大纲的应用范围和使用方法(1)本大纲适用于船舶动力装置技术专业。
《船舶辅机》课程标准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126一、课程性质《船舶辅机》是轮机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依据《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过渡规定实施办法》11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适任考试与评估大纲》及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业务规格而设置的专业必修课。
本课程系统地介绍了各种常用船舶辅助机械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典型结构和系统、使用和管理要点以及常见的故障分析和处理方法。
前导课程是机械制图、机构与机械传动、工程热力学、轮机工程材料等。
后续课程是“轮机自动化”、“动力设备拆装”、“动力设备操作”、“顶岗实习”。
前导后续课程衔接得当。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1)使学员获得船舶辅助机械的实用知识;(2)掌握各种船用泵的基本结构、性能特点;(3)掌握船舶辅助管系的性能特点;(4)掌握船用活塞式空压机的基本结构和原理;(5)了解各种液压甲板机械的基本组成和原理;(6)熟悉船用制冷和空调装置的基本组成和原理;(7)熟悉船用锅炉的结构;(8)掌握海水淡化装置的基本结构和原理。
2.能力目标:(1)掌握各种船用泵的操作、维修及故障处理;(2)掌握船舶辅助管系的操作与维修;(3)掌握船用活塞式空压机的操作、维修及故障处理;(4)了解各种液压甲板机械的操作、维修及故障处理,熟悉液压油的管理;(5)熟悉船用制冷和空调装置的操作、维修及故障处理;(6)熟悉船用锅炉的操作、维修及故障处理;(7)掌握海水淡化装置的操作、维修及故障处理。
3.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独立思考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管理船舶辅助机械设备与处理其常见的故障;(2)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良好的敬业精神、崇高的职业道德;(3)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4)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社会责任心。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四、实施要求1、教学要求采用现代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课程内理论环节与实训环节同步安排,由任课教师现场讲解,然后分组实训的组织形式。
船舶辅机第三版教学设计1. 引言船舶辅机是指船舶主机以外发电、空调、压缩空气等设备装置,伴随着海洋经济的发展,船舶辅机的使用越来越广泛。
作为航海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船舶辅机的教学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基于船舶辅机第三版,设计一套完整的船舶辅机教学方案。
2. 教学内容与目标船舶辅机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船舶辅机的分类、原理、结构、工作过程以及故障诊断与排除等方面。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达到以下目标:1.掌握船舶辅机的基本原理和结构;2.熟练掌握船舶辅机的调试、检修和维护技能;3.具备一定的故障诊断与排除能力;4.能够使用相关工具和技术,安全、高效地操作船舶辅机。
3. 教学方法和实践活动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3.1 理论授课理论授课是教学的基础和核心环节,我们将通过讲授基本原理、结构和工作过程等知识,让学生对船舶辅机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具体的教学内容包括:•船舶辅机的概念和分类;•船舶辅机的运行原理;•常见船舶辅机的结构及其功能;•船舶辅机故障诊断和排除方法。
3.2 实验操作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船舶辅机的实际应用,我们将在教学中设置实验操作环节。
在实验中,学生将具体操作船舶辅机装置,进一步了解其工作原理并体验船舶操作员的工作流程。
具体的实验操作包括:•船舶辅机装置的操作与调试;•船舶辅机装置的检修与维护;•船舶辅机故障诊断与排除。
3.3 订制实际案例为了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结合起来,我们将针对实际案例进行讲解。
通过案例分析,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船舶辅机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故障诊断与排除方法。
具体的案例包括:•船舶辅机的常见故障与排除方法;•船舶辅机在海上应急情况下的处理方法;•船舶辅机修理与调试经验分享。
4. 教学评估为了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和效果,我们将定期进行教学评估。
具体的教学评估方法包括:1.学生成绩考核,评估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和实际操作技能;2.课堂提问环节,评估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掌握程度;3.调查问卷,评估学生对教学的反馈和建议。
《船舶辅机》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船舶辅机/Marine Auxiliary Machinery学时/学分:88/5.5 (其中含实验10学时)先修课程:工程材料,机械原理及机械零件,液压技术基础适用专业:轮机工程开课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轮机工程系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船舶辅机为轮机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之后,应该系统掌握船舶辅机的工作原理,主要性能、具体结构和典型实例,掌握一定的使用管理知识与操作技能,满足国家海事局的全国船员统一考试。
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现场(包括校实习船)教学为辅, 互相协调进行,力求配合紧密。
为了加强实践环节,除充分利用多媒体软件和学校实验室设备以外,还应该到学校实习船学习或组织学生参观营运中的船舶。
为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和适应今后的英语工作环境,本课程应采用双语教学。
鉴于国家海事局目前还采用中文考试,在《船舶辅机》课程上全部采用双语教学难以保证轮机学生的考试一次性通过率。
因此,在辅机部分内容上采用双语教学。
本课程采用双语教学的主要方法是用英文教材,老师英语授课,英语测试。
本课程必讲双语内容有:往复泵6学时,回转泵6学时,离心泵8学时,舵机8学时,共28学时。
其它内容任课老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酌情采取不同的讲课方式和选择中文/英文教案。
为保证教学效果,并且使学生熟悉海事局统考形式,提高全国统考一次通过率,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多讲习题。
本课程还安排有“辅机考证强化”的习题讲授内容(42学时)。
为强化双语教学,本课程还有《Marine Oily Handling Devices and Pollution Prevention》配套双语子课程(36学时)。
该两门课的学习内容和学时不包括在本课程中。
(一)教学内容1.船用泵(双语内容)船用泵性能参数;电动往复泵,齿轮泵(外、内啮合式)、叶片泵(单、双作用式)、螺杆泵(单、三螺杆式)、水环泵、离心泵、旋涡泵、喷射泵的工作原理、典型结构、性能特点和管理维修要点;泵的正常工作条件和常见故障的分析与处理。
《船舶辅机Ⅰ》教学大纲课程英文名称:Marine Auxiliary MachineryⅠ课程编号:F34120学时、学分:56/4、3.5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轮机工程教学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与任务本课程是轮机工程专业学生参加全国海船船员适任证书考试必修的专业课程之一。
本课程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熟悉现代船舶辅助机械的工作原理、典型结构及系统,其性能特点、管理维护要点、常见故障分析及处理方法等。
满足STCW公约的有关要求,达到国家海事局对操作级轮机员船舶辅机方面的适任要求。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本大纲是根据交通部海事局“海船船员适任和评估大纲”对二、三管轮船舶辅机方面的知识要求而制订的,《船舶辅机I》主要介绍船用泵、船舶辅助管系、活塞式空气压缩机、船舶制冷装置、船舶空气调节装置。
要求学生掌握各类辅机的功用、结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和各种辅机的保养、运行管理和故障维修等。
采用多媒体教学,辅以课堂板书教学和现场教学的授课方式,以海船船员适任考试的船舶辅机题库为学生的习题和作业。
三、课程教学对学生知识和能力培养的要求1.知识要求:(1)掌握船舶辅机的核心知识;(2)掌握船用泵、辅助管系、空压机、制冷装置和空调装置的特色知识;(3)熟悉船用辅助机械的原理;(4)掌握船用辅助机械管理维护的专业实践知识和技能。
2.能力要求:(1)具有一定的船舶与海洋工程科学领域的研究能力;(2)具有分析船用辅助机械系统及关系的能力;(3)具有运用轮机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轮机综合能力;(4)具有一定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5)掌握获取与处理辅机系统信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具有不断获取新知识的态度和适应轮机工程职业发展的基本能力。
四、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1.本课程要求学生在修读《工程热力学》、《轮机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等学科基础课后进行,与《船舶电气设备与系统》、《船机柴油机》等专业必修课同步。
船舶辅机教学设计1. 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是介绍船舶辅机的相关知识和技术,包括船用发电机、船用压缩机、船用空压机等。
本课程旨在通过讲授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全面了解船舶辅机的工作原理和维护方法,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2. 教学目标1.了解船舶辅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结构。
2.掌握船用发电机、船用压缩机、船用空压机的维护方法和操作技巧。
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教学内容第一节:船用发电机1.船舶电气系统的组成和基本原理。
2.船用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和分类。
3.船用发电机的维护方法和操作技巧。
第二节:船用压缩机1.船用压缩机的分类和工作原理。
2.船舶空气系统的组成和基本原理。
3.船用压缩机的维护方法和操作技巧。
第三节:船用空压机1.船用空压机的分类和工作原理。
2.船用空气系统的组成和基本原理。
3.船用空压机的维护方法和操作技巧。
4. 教学方法本课程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采用讲授和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1.通过讲授和讨论,介绍船舶辅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分类。
2.强调重点难点知识的讲解和掌握。
3.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展示知识。
实践教学1.在实验室进行船舶辅机的实际操作。
2.学生分组操作,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安全意识。
5. 实验设备1.船用发电机2.船用压缩机3.船用空压机6. 测评方式使用成绩分为主要测评方式,包括理论考试和实践操作考试。
还将采取教学反馈和讨论等方式得到学生对课程教学的反馈,对教学方法进行不断改进和完善。
7. 总结船舶辅机课程作为船舶专业必修课程,是学生了解和熟悉船舶辅机工作的基础。
本课程着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工作能力和竞争力,有利于学生成长和就业。
《船舶辅机》课程实验教学大纲一、实验教学的目的:1. 通过“船舶辅机”课程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掌握主要船舶辅助设备的启停操作,学会检测性能参数,能够分析主要特性与工况,能进行运行参数调节,掌握运行管理的方法;2. 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验证设备工作原理与特性,并初步学会主要辅机故障分析、判断与排除方法。
二、实验教学的任务:离心泵性能实验;液压控制阀性能实验;油马达容积调速及油马达性能实验。
三、具体实验项目名称和学时分配、适用专业及实验性质(设计性、综合性、验证性)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学时适用专业实验性质必开/选开备注1离心泵性能实验1轮机工程综合性必开2液压控制阀性能实验2轮机工程综合性必开3油马达容积调速及油马达性能实验2轮机工程综合性必开4压缩式制冷装置操作调试和性能实验6轮机工程综合性必开在综合实验课程里进行5油水分离器操作和性能实验2轮机工程综合性必开在综合实验课程里进行6舵机操作与管理3轮机工程综合性必开在综合实验课程里进行7船舶辅锅炉运行管理3轮机工程综合性必开在综合实验课程里进行四、单项实验的内容、要求:1. 离心泵性能实验实验内容:测绘离心泵定速特性和变速特性曲线;节流调节、回流调节和变速调节的性能比较。
实验要求:使学生掌握离心泵的启停操作方法;验证离心泵的定速特性和变速特性;了解离心泵节流调节、回流调节和变速调节的特点。
2. 液压控制阀性能实验实验内容:溢流阀静态特性实验和卸荷实验;溢流阀动态特性实验;节流阀和调速阀的调速性能实验。
实验要求:通过实验学习识读液压系统原理图,熟悉电磁换向阀、溢流阀、节流阀、调速阀,掌握有关阀的调节方法;通过溢流阀静态特性实验和动态特性实验,加深对溢流阀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的认识;了解溢流阀作卸荷阀使用的方法及其卸荷性能;通过节流阀及调速阀的调速实验,比较负载变化时二者调速性能的差异。
3. 油马达容积调速及油马达性能实验实验内容:变量泵一定量油马达容积调速实验;定量泵一变量油马达容积调速实验;油马达性能实验:性能曲线测绘和最低稳定转速测定。
大学船舶辅机教案大学船舶辅机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船舶辅机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维护保养方法,学习掌握以下内容:1. 了解船舶辅机的定义和分类2. 熟悉船舶辅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3. 掌握船舶辅机的维护保养方法4. 能够分析和解决船舶辅机工作中的常见故障二、教学内容1. 船舶辅机的定义和分类船舶辅机是指船舶上辅助主机运行的机器设备,包括发电机,压缩机,液压泵等多种设备。
根据船舶运营需求和工作环境,船舶辅机可分为动力辅机、电气辅机、通信辅机、导航辅机、救生设备等几类。
2. 船舶辅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船舶辅机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发电机、压缩机、液压泵和清洁设备。
其中发电机的作用是为船舶提供电力,压缩机主要负责船舶上的动力系统,液压泵则用于控制船舶上的海洋工程设备。
船舶辅机的工作原理是将船舶的动力系统通过驱动力传达到辅助设备,从而实现船舶的辅助功能。
例如,发电机将主机的动力系统驱动发电机旋转,使发电机产生电力,维持船舶的电力供应。
3. 船舶辅机的维护保养方法船舶辅机不仅承担着保证船舶异常工作的任务,还负责保障船员的安全。
对于船舶辅机的维护保养,我们需要:①定期清洗设备,并对润滑油、机油等进行更换;②定期对控制面板、螺纹、水管等设备部件进行检查和更换;③做好设备密封,避免水泄漏;④定期检查设备的散热情况,保证设备在良好的工作状态下。
4. 船舶辅机常见故障分析和解决方法船舶辅机工作中的常见故障有:发电机损坏、液压泵不工作、压缩机异常、清洗设备故障等。
发生故障时,我们首先要停止辅机的工作,检查设备是否存在异常。
如果存在异常,需要立刻对设备进行分析和排除故障。
在排除故障后,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修。
三、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与实践操作相结合2. 课堂讲解、互动交流3. 视频演示和现场演示4. 作业和练习四、教学手段1. 多媒体课件2. 实验室设备和器材3. 模拟辅助工作场景4. PPT演示五、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2. 作业测验3. 实验操作4. 学生反馈六、总结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全面掌握船舶辅机设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进行设备的维护保养和问题排除,提高对船舶辅机设备的应用和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