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hjt战略管理-使命愿景价值观
- 格式:ppt
- 大小:3.71 MB
- 文档页数:25
愿景、使命、战略、⽬标、价值观⼀、描述:愿景就是河的对岸,使命是为什么过河,战略就是过河的策略,⽬标是到达河对岸.价值观是⼀个企业最基本和持久的信仰⼆、理解1、愿景是我们可以想象出来的画⾯,是可以实现的.2、使命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3、战略是⼀种遵守⾃然规律的思维和⾏动,创造以下结果:客户价值最⼤化,员⼯的⽀持,合作伙伴的配合来达成有序经营并健全发展.4、⽬标是我们暂时可能是实现不了的,可能要⼏个世纪.5、价值观在我们追寻使命过程中的⽣活⽅式三、解读(⼀)愿景:1、愿景就是河的对岸,2、远景:未来所创造的图画。
回答“组织将成为什么”,远景是实实在在的⽬标。
3、愿景:未来组织所能达到的⼀种状态的蓝图,如世界500强企业GE提出的永远做世界第⼀。
愿景阐述的是企业存在的最终⽬的,⽐如“致⼒⼈⽂科技,驱动现代⽣活”(福⽥汽车愿景),是指组织长期的发展⽅向、⽬标、⽬的、⾃我设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明确界定公司在未来社会范围⾥是什么样⼦。
愿景确⽴的是组织的主体、本源,使命确⽴的是主体的⽬标。
其逻辑是:组织先要有⾃⼰的理想,然后借助于“组织”这个平台来实现。
很多组织在描述使命的时候,有时候把使命与愿景合⼆为⼀,这表明该组织把组织的主体与⽬标合⼀。
这种情况下,组织所提出的使命⼤多是“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结合体,是⼀种基于愿景的使命。
4、公司愿景 公司的长期愿望及未来状况,组织发展的蓝图,体现组织永恒的追求。
公司愿景需要解决三个问题:1、我们要到哪⾥去?2、我们未来是什么样的?3、⽬标是什么? 确⽴公司愿景需要考虑五个⽅⾯的因素:⾏业特点、市场环境、核⼼能⼒、资质及利益相关者(特别是最重要的利益相关⽅)。
5、企业愿景是企业战略家对企业的远景和发展⽅向⼀个⾼度概括的描述,这种描述在情感上能激起员⼯的热情。
愿景则是企业全体员⼯长期努⼒追求的理想。
6、愿景是解决“企业是什么”,告诉⼈们企业将做成什么样⼦,是对企业未来发展的⼀种期看和描述。
企业使命的内容企业使命愿景价值观(通用)企业战略管理的内容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战略的制定;第二、战略的实施,也就是战略的贯彻和执行;第三、战略控制,也就是对战略的执行效果进行有效性评估和反馈,并相应调整原定战略。
这三大部分是一个整体,缺一不可。
显然,战略制定是三部分的重中之重,它是战略实施和战略控制的基础和依归。
企业战略管理可以在五个层面上来做。
第一、公司战略,也即整个公司的生存战略和发展战略;第二、业务战略,也即公司所从事的各个业务模块(或事业部等)的经营战略;第三、职能范围战略,也即各职能部门的具体战略,如产品战略、人力资源战略、营销战略、财务战略等等;第四、战略项目的战略管理,也即一项具体的、有战略意义的投资、开发项目的战略管理;第五、针对一个业务专题的战略管理,例如,针对上市为目标的战略管理;针对兼并为目标的资本运作战略管理;针对其中一(组)竞争对手而做的竞争战略管理。
显然,公司战略位居最上层,地位最重要,它是其它层面战略的基础和依据。
所以,如何制定公司战略就成为房地产企业战略管理中最最基本、最最重要的课题。
二、愿景愿景,是英文vision的意译词。
交叉参考中文“愿景”和英文“vision”的词义,有助于较好理解和把握这个词。
“愿景”是最新版《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的一个新词,词义是“所向往的前景”。
而在权威的英汉词典中vision相关的词义有“远见”、“想象力”、“景象”和“幻想”等。
综合这些词意,我们认为,愿景(vision)一词在企业战略管理中有三层含意:第一,愿景是主体(个人或组织)的一种主观愿望;第二,愿景是主体想象出的未来景象,或叫眼界、远见第三,愿景是主体的一种雄心壮志,宏图大略让我们看看所熟悉的企业的“愿景”吧:福特汽车公司的愿景:“成为世界领先的汽车产品和服务的公司”◇microsofts vision is to enable people and businesses throughout the world to realize their full potential.微软公司的愿景:使全球的人们和企业能够充分实现其潜能。
企业愿景、使命、核心价值观详解在选择了某一市场后,选择为谁服务,为其解决什么样的问题,是企业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在企业管理中,这就是企业使命。
在使命驱动下,企业要发展成为什么样子,未来目标是什么,这就是企业愿景。
为了不偏移目标,不背离使命,企业所有人员必须遵循一定的行为准则,在行为准则的规范下朝着目标迈进,这个行为准则就是企业核心价值观。
愿景、使命、核心价值观构成企业文化的大头,任何一家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首先由这三个部分支撑。
通过企业管理学习可知,企业愿景通常会用一句话,阐明企业的核心业务在时间或空间上希望达到的程度。
比如迪士尼的企业愿景是“成为全球的超级娱乐公司”,阿里巴巴的企业愿景是“成为一家持续发展102年的公司,成为全球最大电子商务服务提供商,成为全球最佳雇主公司”,万科的企业愿景是“成为中国房地产行业的领者”。
无论是“全球的”还是“中国的”,“持续发展102年”还是“200年”,愿景确定后企业需要持之以恒的去努力达成。
企业愿景决定了企业事业的发展空间,当然,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愿景可能会有所调整,不过根本性内容一般不变。
企业使命决定了企业存在的意义。
企业使命的本质是利他,是为他人、为社会的价值创造,迪士尼的使命是“让人们快乐”,阿里巴巴的使命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万科的使命是“建筑无限生活”。
这些描述的都是企业的核心价值创造,是企业的使命所在。
通过企业管理学习可知,企业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了解决某一方面的社会问题,企业使命为谁解决哪些问题,决定的就是企业的存在意义。
核心价值观的目的规范员工行为。
来自不同教育背景、拥有不同价值观念的员工,需要统一核心价值观的约束,明白企业在行为上倡导什么,反对什么,才能在同一方向上形成最大合力。
从企业经营管理角度看,文化只有落实到员工行为上才有价值,因此核心价值观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
企业文化落地的关键,就是对核心价值观考核机制的设计,阿里“六脉神剑”考核机制,将核心价值观考核纳入绩效考核当中,有效确保了企业文化落地。
精心整理企业愿景又译企业远景,简称愿景(Vision),或译做远景、远见,在90年代盛行一时。
所谓愿景,由组织内部的成员所制订,借由团队讨论,获得组织一致的共识,形成大家愿意全力以赴的未来方向。
所谓愿景管理,就是结合个人价值观与组织目的,透过开发愿景、瞄准愿景、落实愿景的三部曲,建立团队,迈向组织成功,促使组织力量极大化发挥。
企业愿景是企业战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愿景顾名思义是指:根据企业现有阶段经营与管理发展的需要,对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的一种期望、一种预测、一种定位。
并通过市场的效应,及时有效的整合企业内外信息渠道和资源渠道,以此来规划和制定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企业的核心价值、企业的原则、企业的精神、企业的信条等抽象的观念或姿态;和企业的使命、存在意义、经营方针、事业领域、核心竞争力、行为方针、执行力度等细微性的工作。
从而让企业的全体员工及时有效地通晓企业愿景赋予的使命和责任,使企业在计划---实行---评价---反馈的循环过程中,不断地增强自身解决问题的力度和强度。
愿景是企业更高层次的追求,介于信仰与追求之间,是企业的中期追求,类似(追“为何追寻”指的是企业的使命或终极目的,是企业存在的宗旨,它强调企业对社会的价值体现。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赢利不应是一个目光远大企业的使命或终极目的。
诚然,利润是企业存在和取得更大成就的必要条件,但它不是企业存在的真正原因。
利润是企业在完成其使命过程中的重要成果。
很多成功的企业都印证了或正在印证着这一点。
摩托罗拉公司以“光荣地为社会服务,以公平的价格向我们的顾客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为使命,在使企业增长获得足够利润的同时,还为雇员和股东提供机遇,满足他们合理的个人要求。
“如何追寻”道出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在完成使命、达成愿景的过程中,核心价司以的合力,提高企业智商,保证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摩托罗拉公司从一个毫不起眼的修理电池企业发展成为一个生产集成电路和移动通讯系统的大公司,波音公司取代麦道公司成为世界上杰出的商用飞机公司,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在企业初创时或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明确的使命、愿景和核心价值观。
企业战略与使命、愿景和核心价值观的关系一个企业要发展,必须制定战略,要制定战略,必须要明确自己企业的使命、愿景和核心价值观。
愿景、使命与核心价值观都是企业经营管理最核心的理念部分,是企业经营管理遵循的方向或基本原则,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著名管理学者德鲁克认为企业要思考三个问题:1、我们的企业是什么?2、我们的企业将是什么?3、我们的企业应该是什么?这是思考企业文化的三个原点。
这三个问题集中起来体现了一个企业的愿景。
愿景回答了“企业的发展方向什么”的问题,指明了未来前进的方向。
愿景是指企业渴望实现的未来景象,是企业对未来长远发展方向的谋划,它回答的是“企业在未来将成为什么样的企业?”愿景反映企业对长远未来发展的一种期望,一般考虑10年以上,或者20年左右的时间。
愿景反映了企业对长远未来的追求与理想,愿景表达了企业对于未来的梦想、憧憬和渴望,对企业发展起着重大的指引作用。
愿景正如企业前行的灯塔,企业在扑朔迷离、变化莫测的市场大海中航行,需要灯塔的才不会迷路,才会即使处境凶险,仍然信念不灭、信心不减,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走得更远。
愿景是员工们渴望共同创造的未来企业景象。
进一步说,愿景就是企业的梦想和信仰,它强调企业内在的一种追求,指导所有人朝着这个远景方向奋斗。
只有清晰地描述企业的远景,员工、社会、投资者和合作伙伴才能对企业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一个美好的远景能够激发人们发自内心的感召力量,激发人们强大的凝聚力和对企业的向心力。
建立企业远景之后,就要回答下一个问题:企业的使命是什么?使命回答了“企业为何要发展”的问题。
它是指企业存在的宗旨,强调企业对社会的价值体现。
使命是在企业远景的基础之上,具体地定义企业在全社会经济领域中所有经营的活动范围和层次,具体地表述企业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身份或角色。
它包含企业的经营哲学、企业的宗旨和企业的形象。
制定企业使命必须要回答五个问题:1、企业要为消费者(或客户)提供什么?2、企业要创造什么?3、企业要为合作伙伴带来什么?4、企业为员工带来什么?5、企业为股东带来什么?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赢利不应是一个目光远大企业的使命或终极目的。
使命管理、愿景管理与价值观管理雀巢的创始人亨利·雀巢本来是一个药剂师,他非常喜欢小孩,但是结婚后一直不能生育,于是这种对孩子的爱升华为一种伟大的爱。
在十九世纪中叶,亨利·雀巢所居住的瑞士沃韦地区的婴儿死亡率居高不下,根据研究,营养不良是小宝宝不能存活的主要原因。
1860年,亨利·雀巢开始研究可以减少婴儿死亡率的奶制品,直到1867年,他终于成功发明了第一罐婴儿麦粉,这样的人工奶制品可以供城市无奶母亲的婴儿食用,也就是这一年,雀巢公司正式成立,而亨利·雀巢将他一生的精力都投入在这个领域。
就像是母体中孕育的胎儿,在企业成型之前,他已经有了他的体貌、性格,这一切是他的父母——企业创建者所赋予他的。
随着一代代管理者思想的融入,优秀基因得以保存的同时,新的文化元素在不断生长,企业的性格逐渐变得多元而生动,由文化所主导的管理思想保障了企业的稳定发展,继而形成独具个性的品牌文化。
企业的文化氛围是品牌的先天基因,而大多数中国企业依然存在重品牌轻文化的思想,导致一些经过艰苦努力已经确立市场地位的品牌接二连三跌倒,事实上,这种情形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美国已经发生过。
1980年7月,重视技术与品牌形象的美国产品屡屡败给日本,连让美国人自豪的以高技术含量著称的IBM也被日本抢占了亚洲的大片领土。
NBC发表评论:If Japan can, why can not we?美国人震惊,派出以经济学家、政治学家、心理学家等组成的考察团先后两次专程到日本考察得出结论:帕斯卡和阿索斯在《The art of Japanese management》中提出:“企业管理的现实并不是独立的,它是由社会文化决定的。
”Peter Drucker提出“管理不仅仅是一门学科,还应是一种文化。
于是美国人提出“向日本学习,拯救美国”的Z理论,即:A (美国)+ J(日本)=Z (交融)。
Z理论触及了“管理哲学”,日本第一的当头棒喝,打开了“美国管理”的思想层面,使他们了解到日本的高级主管往往会写一本书,以表达其公司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