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火焰传播和火焰稳定性
- 格式:ppt
- 大小:2.31 MB
- 文档页数:79
火焰自动轨迹和稳定性曲线理论推演方法【引言】火焰自动轨迹和稳定性曲线理论推演方法是一项在火焰研究和工程设计中广泛应用的技术。
通过对火焰燃烧过程的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可以提供有关火焰自动轨迹和稳定性的关键信息。
本文将介绍火焰自动轨迹和稳定性曲线理论推演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主体】1. 火焰自动轨迹理论推演方法火焰自动轨迹是指火焰的运动路径,对于工程设计和火焰控制至关重要。
通过理论推演方法,可以预测和分析火焰燃烧过程中的运动路径,为火焰控制提供指导。
以下是火焰自动轨迹理论推演方法的基本原理:(1)流体动力学模拟:利用流体动力学的基本方程,如Navier-Stokes方程和连续方程,对燃料流动进行数值模拟。
通过对燃料流动的理论分析,可以得到火焰燃烧过程中的速度分布和流动行为。
(2)燃气特性分析:通过对燃料燃烧特性的研究,如燃烧速率、温度和浓度分布等,可以进一步分析火焰燃烧过程中的物理和化学过程。
这些特性是推演火焰自动轨迹的重要参数。
(3)数学建模:将流体动力学模拟和燃气特性分析的结果进行数学建模,建立火焰自动轨迹的数学模型。
例如,可以利用偏微分方程描述火焰的运动路径,并通过求解这些方程得到火焰自动轨迹。
2. 火焰稳定性曲线理论推演方法火焰稳定性是指火焰在不受外界干扰的情况下,能否保持稳定燃烧的能力。
火焰稳定性曲线是用于衡量和预测火焰稳定性的重要工具。
以下是火焰稳定性曲线理论推演方法的基本原理:(1)火焰传热机制研究:通过研究火焰传热机制,如火焰辐射传热、对流传热和传导传热等,可以确定火焰在不同条件下的传热效率。
传热效率是火焰稳定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2)火焰燃烧动力学分析:对火焰燃烧动力学进行分析,如燃料与氧气的反应速率、火焰的扩散速度等。
这些分析可以提供关于火焰稳定性的动力学特性,并进一步推演火焰稳定性曲线。
(3)稳定性指标定义:根据火焰传热机制和燃烧动力学分析的结果,定义火焰的稳定性指标。
例如,可以以火焰传热速度与火焰消耗速度的比值作为火焰稳定性的指标。
第五章预混合气体火焰5.1 概述讨论预混合气体火焰问题就是要研究着火前燃料与氧化剂已经均匀混合成可燃混合气中的火焰传播机理。
在预混合火焰的传播过程中化学反应速度、传热、流动、扩散等都起着各自的重要的作用。
例如,汽油机中的燃烧是预混合火焰,火焰能在极短时间内传遍整个燃烧室,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发动机在高速运动时气缸内有足够的气流及湍流强度,使燃烧能力大大增强。
在低温时化学反应速度慢,与扩散及传热相比,它在燃烧过程中所需的时间长。
因此,化学反应动力学(即反应速度)对火焰的传播起控制作用(即对燃烧过程起主要作用)。
在高温时则化学反应速度极快,而扩散与传热却相对是速度慢的环节。
因而,扩散与传热对火焰的传播起着控制作用。
预混合气体的火焰锋面将燃料混合气体与燃烧产物分开。
火焰锋面及其前后成分、温度、密度、速度、压力等的分布情况如图5-5(b)所示。
由于燃烧过程是复杂的化学反应过程,通常它是由许多个中间反应过程所组成。
因而,在火焰锋面处有许多复杂的、不稳定的、极为活泼的中间产物。
所有上述变量随火焰锋面厚度方向的变化情况称之为火焰的结构。
5.2 燃烧分类 (爆燃与缓燃)在燃烧现象中,火焰的传播速度与气流的流动状态及速度有关。
当火焰的传播速度大到有激波出现并同时伴随着燃烧时,在火焰锋面两侧有很大的压力突变,称之为爆燃(爆震波、爆轰,取决于所在学科,见下表),此时火焰锋面随同爆震波一起前进,燃烧速度(即火焰传播速度)极快。
当载气流的流速较低时燃烧速度较慢。
火焰锋面前后的压差较小,称之为缓燃,一般的工业及生活中的燃烧均属此类。
表5-4所示为一些预混合气的爆震速度。
下面讨论上述两种燃烧现象与载气流速度及燃烧前后压力变化的关系。
图5-2所示为一水平安置的内部充满可燃混合物的等截面圆管,火焰面从管的左端向管内传播。
图5-2 在可燃混和气的水平管内的反应锋面的传播设燃烧波以稳定的速度沿管向右传播。
如取运动着的波面为坐标,取该处为x=0,则可将该波面看作静止的,可燃混合气以恒速(即燃烧速度)流向反应波处,并认为波前方的反应物及波后面的产物各自为均匀的、无粘性并不导热的,下标s 及f 分别代表反应物及产物,由一维的质量守恒、动量守恒及能量守恒方程对介质从s 状态到f 状态的流动有:s s f f u u ρρ= (连续方程) (5.1)22s s s f f fu p u p ρρ+=+ (Bernolli 动量方程) (5.2) 2222f s s f u u h h +=+ (能量方程)(5.3)在这里,焓的定义中还包括化学生成焓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