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笔记】发展心理学笔记林崇德

【笔记】发展心理学笔记林崇德

【笔记】发展心理学笔记林崇德
【笔记】发展心理学笔记林崇德

“发展心理学”笔记

第一章

概念

1. 二因素理论p10

2. 复演说p18-p19+p187

3. 比率智商p19

4. 发展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普莱尔”-《儿童心理》

简答、论述

1. 心理发展的内涵是什么?P2-P4

2. 什么是“遗传与环境之争”应如何看待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作用?P9-P11 02年论述。

3. 如何看待心理发展的阶段论?P12两个观点说一下,P12-P13

4. 什么是白板说?对此应如何评价?P15-P16

5. 什么是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对此应如何评价?P16-P17

第二章

1. 格式P23

2. 同化和顺应P23 同化是01年名词

3. 平衡过程P26

4. 客体永存P30

5. 守恒P32 02年名词

6. 心理社会危机P40 01年名词

7. 同一性P217

8. 观察学习P43

9. 内化P44-P45

10. 最近发展区P46

简答、论述

1. 比较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和行为主义理论关于心理发展的观点?P24

2. 在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思维发展的四个阶段的特点是什么?P27-P34

3. 为什么说儿童认知发展是一个去自我中心的过程?02年简答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发展是一个去自我中心的过程,试分析他的观点?01年论述

4. 在维果斯基理论中,工具意味着什么?如何理解内化过程?P44-P45

5. 比较经典精神分析和新精神分析理论异同?P37-P41

6. 比较几种行为主义发展理论在观点上的异同?P41-P43

第三章

1. 组群效应P49 02名词

2. 序列研究P51 01名词

3. ABAB设计P57

4. 跨文化研究P52

5. 文化公平测验P56-P53

简答论述

1. 说明横向研究的优缺点P48

2. 说明纵向研究的优缺点P50

3. 双生子研究的优缺点P54

4. 说明试验法和相关法的异同P56-P58

5. 介绍几种主要的智力测验?P56

第四章

1. 同nuan双生子P64

2. 异nuan双生子P64

3. 伴性遗传P62

4. 低体重儿P65

简答论述

1. 产前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对个体发展的影响?P63-P65

2. 产前发展存在哪些致畸因素?它们的作用方式?P65第一段概括

第五章婴儿期(出生-1岁)

1. 髓鞘化P70

2. 无条件定向发射P71

3. 视崖实验P88

4. 前语言思维P92 02年名

5. 依恋P95

6. 陌生情景P98

7. A非B错误P93

8. 抓握放射P72

9. 双向性原则P100

10. 婴儿的几种情绪表现?依恋、分离焦虑、陌生人焦虑P95

简答论述

1. 婴儿语言发展的特点是什么?试举例说明遗传和环境因素在言语发展中的作用?P83-84 P85举例

2. 什么是依恋?儿童的依恋是怎么样发展起来的?01年论述P96-98

儿童的依恋是怎样发展起来的?依恋对儿童心理发展具有什么意义?02年论述pp

3. 简述婴儿动作发展的规律和顺序?01年简78

4. 什么是双向性原则?这在心理发展中有何意义?P100

5. 什么是气质?婴儿的气质有几种基本类型?气质对儿童心理发展有何影响?P100-P101

6. 格赛尔双生子爬梯实验P81

第六章幼儿期(1-3岁)

1. 第二信号系统P105

2. 模仿性游戏P108

3. 单词句P110

4. 直觉性行动思维P117

5. 前幼儿期儿童的三个特征

A得独立行走的能力B开始正式获得本民族语言C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和发展

简答论述

1. 第二信号系统是怎样发展起来的?第二信号系统的发展对儿童的心理发展的影响是什么?P105-P106

2. 儿童游戏发展的前提条件有哪些?前幼儿期儿童游戏的特点是什么?P108

儿童游戏发展的特点是什么?从中反映出何种心理发展规律?01年简答P132-P133

3. 前幼儿期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是什么?P116

4. 前幼儿期儿童言语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简要说明言语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促进作用?01简答P112

5. 试分析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P122-P123

6. 儿童的自我意识是怎样发展起来的?综合所有的阶段回答

第七章幼儿期(3-6.7岁)

1. 平行游戏P133

2. 积极词汇P139

3. 消极词汇P139

4. 自我中心言语P141

5. 内部言语P140 01、02名

6. LAD P146

7. 他律道德02年名词P161

8. 自律道德P161

简答论述

1. 幼儿游戏的发展的特点是什么?它所反映的心理发展规律是什么?

儿童游戏发展的特点是什么?从中反映出何种心理发展规律?01年简答P132-P133

2. 分析有关游戏的几种理论P134-P135

3. 试分析比较皮亚杰和维果斯基关于自我中心言语的观点?P141-P143

4. 试分析说明有关言语获得的几种理论?主要是“维果斯基”和‘行为主义’P142、P143

5. 试举例说明儿童道德意识发展的特点是什么?P162

第八章童年期(6-12岁)

1. 中介缺失P173

2. α波多是皮质成熟的标志P165

3. θ波是皮质不成熟的标志

4. 节律同化是皮质细胞可塑性的一个重要的指标01选P166

5. 失同步是神经系统成熟的一个重要指标。

6. 科尔伯格道德判断三个水平、六个阶段P180 前习俗、习俗、后习俗

简答论述

1. 说明语言在记忆中中介作用的发展特点?02年简答P172

2. 试举例童年期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P176 可举例

3. 童年期儿童道德意识发展的特点?02年简答P179

第九章青少年

1. 青春期01年名词P184

2. 元认知P228

3. 自我概念P212

4. 自尊感P215

5. 自我同一性P217

6. 马西亚认为青少年同一性发展分为四个类型,分别是什么?P218

简答论述

1. 如何理解青少年期的内涵?P184

2. 比较几种有关青少年发展的理论观点的异同?P186-P189

3. 身体变化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具有怎样的影响?P194-P195

简要说明生理发展和性成熟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01 年简答

4. **青少年在思维方面发生怎样的变化?P200-P204

5. 青少年情绪、情感发展的主要变化有哪些?P207-P209

6. 简述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一般趋势?P210-P212

7. 青少年自我认识P212-P214

自我体验P215 >主要发展特点?

自我控制P216

8. 艾里克森有关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基本观点是什么?02简P217-P218

9. 同伴关系对青少年心理发展具有哪些影响?P221-P222

第十章成年早期

1. 二元论阶段P254

2. 相对论阶段P254

3. 一般人的身体在20-25岁达到生理和感知能力最佳水平。

4. 影响中年人智力活动的主要因素01选社会生活条件、职业、身体健康状况

5. 引起成年期智力改变:生物性机能的衰退是引起流体智力衰退的主要原因。P250

6. 影响中年期身体健康的因素P244

7. 罗文格尔自我发展分为10个阶段,7个主要阶段,3个转换期P236

8. 哈维赫斯特的发展任务理论P233

9. 皮里的认知和道德发展理论P239 知道三个阶段的名称

10. 周期论的代表人物――利文森哈维赫斯特

11. 阶段论代表人物――艾里克森罗文格尔皮里

12. 利文森成年期发展的四个时期包括三个方面P231

简答论述

1. 成年期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P253-255

第十一章老年期

1. 自我完善P294

2. 老年期人格变化主要表现在P292

a性别作用逆转b性格内倾性增强c处事方式消极

3. 退休生活适应要经历4个阶段P297

a 期待期

b 退休期

c 适应期

d 稳定期

简答论述

1.简述老年人记忆方面的主要变化?P282-284

2.简述艾里克森有关老年期仍发展的主要观点?P293-294

3.老年期的心理准备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P295-296

【关键字】笔记

此文档是由网络收集并进行重新排版整理.word可编辑版本!

儿童发展心理学(刘金花)-笔记

第一篇总论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概述 一、儿童发展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的关系 从狭义上说,发展心理学就是个体发展心理学,是指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从广义上说,发展心理学包括动物心理学或比较心理学——比较动物演进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代表性心理,研究动物种系心理发展的图景与规律;比较处于人类不同历史时期的各民族的心理,研究人类种系心理发展的历史轮廓和规律,以及研究人类一生心理发展规律的个体发展心理学。 现在的发展心理学已逐步分化出各个以专门年龄阶段为研究对象的分支学科。它主要包括婴儿心理学、幼儿心理学、儿童心理学、青年心理学、成年心理学、中年心理学和老年心理学。 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儿童发展心理学所研究的儿童有一个科学的年龄范围,不同于常识所称的“儿童”,一般是指从出生到青年前期,即从出生到17、18岁左右。 二、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描述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模式从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 行为模式是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现实的心理发展水平,它既包括外显的行为特质,也包含内隐的心理特征。 2、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 对心理发展原因和机制的揭示,不仅有助于我们构建有关心理发展的理论体系,更好地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也使我们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培养与干预具有了科学的依据。3、解释和测量个别差异

尽管心理发展遵循相同的模式,必须注意到发展的个体差异是巨大的:不仅发展的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各不相同,各种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也不相同。 4、探究不同环境对发展的影响 遗传的作用在孩子出生时就已经充分体现了,环境则在儿童成长过程中不断地施加影响。儿童生活的环境各种各样,这些环境因素也被视为儿童行为的生态圈。在这些生态环境中,儿童接触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几个因素分别是家庭、学校和社区。 就家庭而言,父母的养育方式、文化水平与职业状况、父母个性、亲子关系的质量、家庭类型(完整家庭还是单亲家庭)、家庭的物质生活条件等是对儿童发展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 学校中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班级凝聚力、教师的教学与管理方式等,对不同的儿童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在社区环境方面,邻里关系、社区文化娱乐设施、社区社会支持体系等是较为重要的环境变量。 5、提出帮助和指导儿童发展的具体方法 描述儿童心理发展的模式,测量和解释发展的个别差异,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探究不同的外在环境对心理发展的影响,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帮助儿童顺利地度过每个发展阶段,帮助儿童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或暂时的障碍。 例如,通过对儿童早期依恋现象的探讨,提出有助于儿童形成安全依恋的有效方法。 通过对学龄初期儿童认知与行为特点的探讨,可以提出培养儿童注意力集中、行为自我控制的有效手段,从而减少儿童的多动行为三、儿童心理学研究课题的来源 (1)对儿童发展过程本身的探究和描述。 (2)对基本理论假设的检验。 (3)儿童的社会实际问题。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复习笔记(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圣才出品】

3.1 复习笔记 一、发展心理学研究概述 (一)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功能 1.主要功能 (1)描述 描述研究对象的特点和状况是发展心理研究最基本的目的。在进行深入研究之前,正确地描述研究对象的现状是必要的。 (2)解释 解释是对发展心理现象的活动过程与特点的形成原因、发展变化以及相互关系等做出说明。描述是解决“是什么”,解释是说明“为什么”。 (3)预测 预测是根据研究建立的某一科学理论,通过一系列的逻辑推理,对研究对象以后的发展变化和在特定情境中的反应做出推断。 (4)控制 控制是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最高目标。控制是指根据科学理论操纵研究对象某些变量的决定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境,使研究对象产生理论预期的改变或发展。 2.四种功能的关系 这四个功能是层次递进的关系,正确的描述是合理解释变量间关系的基础,只有合理的

解释才能产生准确的预测,根据正确的解释和预测才能进行有效而符合预期目的的控制。 (二)发展心理学研究的特殊性 发展心理学是专门研究个体心理如何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而发展变化的,这就决定了其研究具有特殊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年龄是一个特殊的自变量 在发展心理学研究中,年龄通常被视为一个特殊的自变量(即独立变量),但它是一个不可以进行人为操纵的变量,因而只有通过相关方法加以改变、操作。正由于此,发展研究在得出结论时,不能将因变量的变化完全归于年龄。即使对年龄变量本身,也要作全面分析。因为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年龄变量有历法年龄(实际年龄)、生理年龄、心理年龄和被试自己或他人知觉的年龄等多种变量。 2.研究对象的年龄跨度大 发展心理学研究的特殊性还表现在它的研究对象的年龄跨度很大,从新生儿到老年,都是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由于年龄的差距,在研究方法学上和具体研究方法的选择上需要考虑不同方法的年龄适应性。 (三)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 坚持客观的标准,就是对每个被试的心理与行为表现,对每个数据和个案事实,都要实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复习笔记(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圣才出品】

8.1 复习笔记 一、青少年身心的发展 青少年期从11、12岁开始到17、18岁结束,历时6年。 11、12岁到14、15岁称为青春期、少年期,个体正处于初中阶段,是个体身体发展的一个加速期。青春期个体身体的各个方面都在迅速发育并逐渐达到成熟,其心理的各个方面也在发展,较生理发育速度来说相对平稳,因此青春期个体的身心发展出现种种特殊矛盾,使他们面临一系列的心理危机。 14、15岁到17、18岁也可称为青年早期,个体正处于高中阶段。经过前几个阶段的连续发展,青年早期的个体在生理发育上已达到成熟,在智力发展上也已接近成人水平,在个性及其他心理品质上表现出更加丰富和稳定的特征。 (一)青少年身体发展的一般特点 青春期是个体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在这一时期,青少年的身体和生理机能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身体外形的变化、体内机能的增强及性的发育和成熟三个方面。 1.身体外形的变化 青春期的少年身体发育很快,身高、体重及面部等变化使他们在外形上逐渐接近成人。 (1)身高的增长 青春期的个体外形变化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身高的迅速增长。人身高的增长有两个高峰期,第一次在1岁左右;第二次出现于青春期。

青少年身高增长速度和时间存在个体差异。这种差异不仅存在于男女生之间,也存在于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甚至同班级中的同龄人之间。 (2)体重的增长 体重的增长反映出身体内脏的增大、肌肉的发达以及骨骼的增长和变粗,也反映出营养及健康情况等,所以体重也是身体发育的一个重要标志。 男孩在12~14岁这段时间,体重增加最快,平均每年增长5.0千克,13岁是增长高峰,15岁以后增长速度迅速下降。女孩在11~13岁时体重增加最快,平均每年增长4.5千克,11~12岁是增长高峰,13岁后增长速度迅速下降。 (3)第二性征的出现 第二性征是性发育的外部表现,是青少年身体外形变化的重要标志。随着第二性征的出现,青少年开始从童年的中性状态进入到两性分化的状态。具体表现为: ①在男性身上 第二性征主要表现为喉结突出、嗓音低沉、体格高大、肌肉发达、唇部出现胡须、周身出现多而密的汗毛、出现了腋毛、阴毛等。 ②在女性身上 第二性征则表现为嗓音细润、乳房隆起、骨盆宽大、皮下脂肪较多、臀部变大、体态丰满、出现了腋毛和阴毛等。 (4)头面部的变化 在青少年期,童年期较低的额部发际逐渐向头顶部及两鬓后移,嘴巴变宽,较为单薄的嘴唇开始丰满。个体身体其他部分骨骼迅速增长,头部骨骼的增长速度却显著减慢,童年期头大身小的特征逐渐被头身比例协调所取代。

发展心理学 林崇德版 (考研必备,一起分享)

发展心理学林崇德版(考研必备,一起分享) 一、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个体发展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中的一个核心的部分。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的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发展心理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发展心理学包括比较心理学、民族心理学和个体发展心理学。狭义的发展心理学就是个体发展心理学。 个体心理发展是指人的个体从出生到衰亡的整个过程中的心理发展。人的一生经过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少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各个阶段;个体的心理在不同阶段之间和各个阶段之内都不断地发展变化。个体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人的个体心理发展规律。本章内容是狭义的个体发展心理学。 二、发展心理学的发展 发展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历程。 (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和演变 20世纪中期以前,个体发展心理学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被称为儿童心理学。科学的儿童心理学的诞生也经过一个准备和形成的过程。’ 1.儿童心理学诞生前的准备阶段 在中世纪时期儿童并未被作为个体发展的重要阶段来对待,只被视为“小大人”。文艺复兴以后人本主义思想家和教育家们以自然主义的教育思想为指导,提出了解儿童、尊重儿童的基本教育观念,认为儿童教育中要以“儿童的天性”为依据,应遵循“自然的法则”的教育思想。这些教育观念和思想直接推动了对儿童发展和儿童心理特点的研究。随后,福禄贝尔(P.Forebel)、达尔文等不仅继承了上述思想,还采用观察法、传记法等进行了实际研究,写出了儿童心理学早期的研究成果(达尔文:《一个婴儿的传略》,1876)。这些思想和研究都为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2.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是普莱尔(W.Preyer)。普莱尔是德国的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他用观察法,跟踪研究自己的孩子从出生到3岁,并于1882年发表了他的《儿童心理》一书。这是第一本较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被公认为是一部科学的儿童心理学著作。 3.儿童心理学的演变与发展 儿童心理学的问世和演变是与自然科学和社会历史的发展紧密相关的,在科学的儿童心理学诞生之后,西方儿童心理学又经历着一个演变和发展的历程。 (1)儿童心理学的建立和发展 从1882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西方对儿童心理学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心理学家有霍尔(G.S.Hdl)的问卷法、比内(A.Binet)的测验法、格塞尔(久Ce8eU)的发育常模、杜威(J.Dewey)的机能主义和儿童中心说以及施太伦(W.Sum)的人格主义等。他们的成就为儿童心理学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2)儿童心理学的分化和发展 20世纪以来由于自然科学的发展,社会历史的变化以及教育的要求,儿童心理学研究的理论、内容和方法方面都有明显的发展,研究的成果和著作在量和质的方面都获得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相继出现了各种心理学流派和学说,如精神分析、行为主义、“格式塔”学派、信息加工心理学派等,以及这些学派的演变都表明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在众说纷纭、百家争鸣的局面下不断增新、不断拓展着。随着儿童心理学研究的进展,更广泛地探讨个体一生全程的心理发展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并将发展心理学提高到研究个体毕生心理发展的水平。

[全]发展心理学-林崇德-考研真题详解[下载全]

发展心理学-林崇德-考研真题详解 1不同年龄儿童认识能力的差异主要是由加工容量、加工策略等方面的差异造成的。持此观点的学派是()。[统考2019年研] A.皮亚杰学派 B.新皮亚杰学派 C.社会文化历史学派 D.精神分析学派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A项,皮亚杰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皮亚杰。他以儿童心智发展为基础,进而研究人类认识的发生和变化,创立了发生认识论。B项,新皮亚杰理论学派是对皮亚杰学派的修正和发展。皮亚杰之后的发展心理学家认为应该通过将皮亚杰理论与信息加工理论结合起来,从而研究儿童智力的发展。如果能用信息加工理论来建立一个不同年龄阶段儿童智力发展的程序模式,就可以对儿童的智力发展设计出比较确切的模式。C项,社会文化历史学派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在与周围人的交往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受人类的文化历史所制约。D项,精神分析学派由弗洛伊德开创。弗洛伊德主要着重于精神分析和治疗,并由此提出了人的心理和人格的新的独特的解释。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最大特点,就是强调

人的本能的、情欲的、自然性的一面,它首次阐述了无意识的作用,肯定了非理性因素在行为中的作用,开辟了潜意识研究的新领域;它重视人格的研究与心理的应用。 2在孕期的个体发展中,致畸因素最容易造成潜在危害的时期是()。[统考2019年研] A.胚囊期 B.胎儿期 C.胚胎期 D.受精卵期 【答案】C查看答案 【解析】胚胎期是胎儿器官分化、生长的关键期。如果某一器官或生理系统在这一阶段没能形成,那么胎儿出生后将形成永久性的残疾。这一时期同时也是胎儿发育的最敏感期,放射性、药物、感染等各种因素都有可能导致胎儿畸形,甚至是早产、流产。 3给6个月的婴儿反复呈现一个红色的气球开始时婴儿会一直盯着看,后来婴儿的注视时间减少。这时换一个黄色的气球呈现给婴儿,婴儿的注视时间又会增加。这一过程称为()。[统考2019年研] A.同化与顺应

儿童心理学读书笔记

儿童心理学读书笔记 第一篇:《儿童心理学》读书笔记《儿童心理学》读书笔记 对于“儿童”一词的明白,在曩昔是没有的,儿童是以成人为中心到以儿童为中央发展的。古代,儿童被看着成人的缩影,没有自己特有的要求和特性,也很少有人认为儿童需要被掩护和特别看待。即便在本日,天下列国的差别文化,也使得大家对儿童的明白不一样,使得在与儿童交谈、游戏和拥抱儿童的方式和举动也很不雷同。有人强调儿童自身潜力的影响,还有人强调成年人扶养和教诲的作用。 儿童的发展受到基因和情况的配合影响。在早期,许多情况都是基因天禀的影响,越往后的发育,受情况的影响更多。在儿童出生前,分为胚芽期、胚胎期和胎儿期,每个事情都有特定的发育开始,同时也受到差别的危害的威胁。 儿童出生后,视觉发育上,会先鉴别表面,在发展到细节部位;同时,婴儿的可视最佳距离为30cm左右,即妈妈和孩子相视的间隔,而且他们最感兴趣的是人脸。听觉的发育具有延续性,即出生前后的连续,婴儿在孕期7个月时,听觉体系开始发育,出生后对在子宫生活时听到的声音有特别偏好,出生后婴儿的声音鉴别本领已经很强,尤其偏好出生前经常听到的声音(音色、旋律) 幼儿生理发展历程中,干系的创建非常关键。他们的 第一次关系通常是产生在家里,幼儿与怙恃的干系是双向的,怙恃能够影响幼儿,幼儿同样可以影响家庭(父母)。幼

儿的 第一个关系(通常是母亲),对他们的康健更关键,它显示了保护、爱和安全,并影响到儿童所有的生理和生理本领。约翰鲍尔比的依恋理论可以知道研究儿童亲密关系的形成。依恋是对特定的人的长期的干系。依恋的形成分为4个阶段,一般在3个月-4岁形成,分为安全依恋、回避型不安全依恋、 矛盾型不安全留恋和杂乱型留恋。幼儿的 第二个干系是伙伴关系,是一种程度的干系,与和怙恃的垂直型差别,伙伴关系更难维持,同时也同样意义特殊,尤其是社会性和智力的发展,社会性就是儿童本身找到一种认同感,回答“我是谁”,而儿童间的协作和探索,让儿童的智力得到大发展,而且比怙恃的传输,智力提拔更大。在搭档中的职位地方,主要有受欢迎的、被纰漏的和被排挤的,被排斥的儿童尤其有以后出现生理题目的大概。 儿童通过各种干系情境中学习感情,它不只是起到粉碎作用,还具有积极的功效。1岁半开始,能用高兴、伤心、愤怒 和害怕来指称内涵的感情,在 第二年和 第三年,儿童出现内疚、骄傲、羞愧和难过,情绪的发展和认知的发展是相互 联系的。儿童的情绪表现规则分为最小化、最大化、面具规矩和替换规矩,2岁左右可以掌握最大化的规矩,比如为了 得到怜悯而浮夸的哭,而只有到了6岁,才华明白替换规矩。和智力本领一样,儿童的感情本领也差别,调节和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是一个特殊关键的部门,情绪能力的发展由看护人的外在控制转移为孩子的自我控制,并连续整个儿童期。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是研究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就是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一章至第三章【圣才出品】

第1章绪论 1.1复习笔记 一、发展心理学的界说 (一)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1.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的一门科学。 (1)心理活动与心理现象 ①心理活动 人的心理活动,或称心理,是指人在实践活动和生活活动中,与周围的环境发生交互作用,必然产生的主观活动和行为表现。 ②心理现象 人的心理现象是指人的心理过程和人格。 a.人的心理过程 第一,认知过程: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等心理活动。 第二,情感过程:人的喜、怒、哀、乐、爱、恶、惧等对周围环境的态度体验。 第三,意志过程:根据既定目的,克服困难,做出努力,并通过行为去处理和变革客观的现实。 b.人格

人格(personality),又称个性,是指对待某个事件,不同的人在能力、气质、性格、兴趣、动机和价值观等方面会表现出差异,这种差异既与个人的先天素质有关,也与后天的经验和学习有关。 (2)心理科学的特殊性 心理现象与物理现象不同,它不具形体,不能直接观察得到。心理活动通过人的外部行为,主要是动作和言语表现出来。 ①人的行为受到心理活动的支配和调节。外部行为是人的心理活动的直接表现,心理过程和人格对行为有很大影响。 ②人是有意识的高等动物,人的心理非常复杂,人们可以有意识地掩盖自己的某些心理活动。因此根据直接观察到的行为分析某种心理活动时,必须非常谨慎。 ③人心理的复杂性、外部行为的多变性,并不意味着无法研究人的心理活动。通过较长的时间、全面系统地观察或借助于仪器分析,可以对一个人的心理有所了解。 2.发展心理学 发展,一般泛指某种事物的增长、变化和进步。人的发展指的是人类身心的生长和变化,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有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其中,人的心理发展是人类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包括种系心理发展和个体心理发展。 (1)发展心理学的定义 发展心理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①广义 发展心理学是研究种系和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的科学。种系心理发展是指从动物到人类的心理演变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两部分:

(完整版)发展心理学林崇德

1 1. 二因素理论 p10 2. 复演说 p18 - p19 + p187 3. 比率智商 p19 4. 发展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 普莱尔 ” -《儿童心理》 1. 心理发展的内涵是什么? P2 - P4 2. 什么是 “ 遗传与环境之争 ” 应如何看待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作用? P9 - P11 02 年论述。 3. 如何看待心理发展的阶段论? P12 两个观点说一下, P12 - P13 4. 什么是白板说?对此应如何评价? P15 - P16 5. 什么是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对此应如何评价? P16 - P17 1. 格式 P23 2. 同化和顺应 P23 同化是 01 年名词 3. 平衡过程 P26 4. 客体永存 P30 5. 守恒 P32 02 年名词 6. 心理社会危机 P40 01 年名词 7. 同一性 P217 8. 观察学习 P43 9. 内化 P44 - P45 10. 最近发展区 P46 1. 比较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和行为主义理论关于心理发展的观点? P24 2. 在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思维发展的四个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P27 - P34 3. 为什么说儿童认知发展是一个去自我中心的过程? 02 年简答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发展是一个去自我中心的过程,试分析他的观点? 01 年论述 4. 在维果斯基理论中,工具意味着什么?如何理解内化过程? P44 - P45 5. 比较经典精神分析和新精神分析理论异同? P37 - P41 6. 比较几种行为主义发展理论在观点上的异同? P41 - P43 1. 髓鞘化 P70 2. 无条件定向发射 P71 3. 视崖实验 P88 4. 前语言思维 P92 02 年名 5. 依恋 P95 6. 陌生情景 P98 7. A 非 B 错误 P93 8. 抓握放射 P72 9. 双向性原则 P100 10. 婴儿的几种情绪表现?依恋、分离焦虑、陌生人焦虑 P95 1. 婴儿语言发展的特点是什么?试举例说明遗传和环境因素在言语发展中的作用? P83 - 84 P85 举例 2. 什么是依恋?儿童的依恋是怎么样发展起来的? 01 年论述 P96 - 98 儿童的依恋是怎样发展起来的?依恋对儿童心理发展具有什么意义? 02 年论述 pp 3. 简述婴儿动作发展的规律和顺序? 01 年简 78 4. 什么是双向性原则?这在心理发展中有何意义? P100 5. 什么是气质?婴儿的气质有几种基本类型?气质对儿童心理发展有何影响? P100 - P101 6. 格赛尔双生子爬梯实验 P81 1. 第二信号系统 P105 2. 模仿性游戏 P108 3. 单词句 P110 4. 直觉性行动思维 P117 5. 前幼儿期儿童的三个特征 A 得独立行走的能力 B 开始正式获得本民族语言 C 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和发展 1. 第二信号系统是怎样发展起来的?第二信号系统的发展对儿童的心理发展的影响是什么? P105 - P106 2. 儿童游戏发展的前提条件有哪些?前幼儿期儿童游戏的特点是什么? P108 儿童游戏发展的特点是什么?从中反映出何种心理发展规律? 01 年简答 P132 - P133 3. 前幼儿期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P116 4. 前幼儿期儿童言语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 简要说明言语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促进作用? 01 简答 P112 5. 试分析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P122 - P123 6. 儿童的自我意识是怎样发展起来的?综合所有的阶段回答 1. 平行游戏 P133 2. 积极词汇 P139 3. 消极词汇 P139 4. 自我中心言语 P141 5. 内部言语 P140 01 、 02 名 6. LAD P146 7. 他律道德 02 年名词 P161

《发展心理学》读书笔记

《发展心理学》读书笔记 《发展心理学》主要是介绍儿童成长过程中各方面的发展,下面《发展心理学》读书笔记是为大家带来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作者:【美】DavidR.Shaffer&KatherineKipp 翻译:邹泓等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第十章:语言和沟通技能的发展 本章探讨儿童语言的发展。内容包括:语言的五个成分,语言发展理论,在习得语言之前:前语言时期,一次一个单词:单词句时期,从单词句到简单句:电报句时期,学前期的语言学习,童年中期和青少年时期的语言学习,双语:学习两种语言的挑战和结果。 一、语言的五个成分。为了能和他人进行有效沟通,儿童必须习得语言的五个方面:语音,语言声音系统的知识;词法,说明单词怎样由语音构成的规则;语义,对黏着词素、自由词素(或单词)以及句子意思的理解;句法,说明怎样组合单词以制造句子的规则;语用,说明在不同的社交情境中怎样使用语言的规则。 二、语言发展理论。在语言习得上有三个主要的理论观点:学习理论家认为:儿童通过模仿他人言语而习得语言,语法正确的言语会得到强化,不过这一观点没有得到研究的支持。成人用儿童指向言语对年幼儿童讲话,并且要扩充和修正重塑儿童的原始句子;只要儿童有与之交谈的对象,即使没有这些环境支持,他们也会习得语言。

先天论者认为:人类天生具有语言处理能力,它在青春期前运行最有效。这表明为了学会听到的语言,儿童可能除了接触言语之外什么都不需要。先天论者认同语言普遍性,并且观察到,语言功能是受大脑的布洛卡区和威尔尼克区控制的。父母听力正常的耳聋儿童和接触不合语法的混杂语的儿童都可以创造他们自己的语言。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的学习似乎都在青春期之前的敏感期内进行得比较顺利。先天论者承认,他们不是很清楚儿童怎样过滤言语输入,也没有得到有关促进语言能力的重要发展。 交互论者认为:儿童从生理上准备好要习得语言。与生俱来的不是任何专门化的语言处理器,而是一个逐渐成熟并使儿童在大致相同的年龄发展出相似想法的神经系统。生理成熟影响认知发展,反过来,认知发展又影响语言发展。环境在语言学习中发挥关键作用,因为同伴在与儿童的交谈中不断引入新规则和概念。 三、在习得语言之前:前语言时期。婴儿准备好要进行语言学习:在前语言阶段,他们很容易区分像言语一样的声音,并且与成人相比,能对更多种音素表现出敏感性。他们从一出生就对语调线索敏感。到7-10个月的时候,婴儿已经开始把他人的言语分割成短语和像单词一样的单位。到2个月的时候,婴儿开始发出咕咕声,到4-6个月的时候,开始发出咿呀声。之后,婴儿将自己咿呀声的语调和听到的语言的音调特性匹配起来,可以说出有音无义词。不到1岁的婴儿已经知道,人们在说话的时候要交替进行,手势可以用于沟通和与

林崇德版发展心理学笔记(免分分享)

发展心理学要点笔记林崇德

第一章
概念
1. 二因素理论p10
2. 复演说p18 -p19 +p187
3. 比率智商p19
4. 发展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普莱尔”-《儿童心理》

简答、论述
1. 心理发展的内涵是什么?P2 -P4
2. 什么是“遗传与环境之争”应如何看待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作用?P9 -P11 02 年论述。
3. 如何看待心理发展的阶段论?P12 两个观点说一下,P12 -P13
4. 什么是白板说?对此应如何评价?P15 -P16
5. 什么是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对此应如何评价?P16 -P17

第二章
1. 格式P23
2. 同化和顺应P23 同化是01 年名词
3. 平衡过程P26
4. 客体永存P30
5. 守恒P32 02 年名词
6. 心理社会危机P40 01 年名词
7. 同一性P217
8. 观察学习P43
9. 内化P44 -P45
10. 最近发展区P46

简答、论述
1. 比较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和行为主义理论关于心理发展的观点?P24
2. 在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思维发展的四个阶段的特点是什么?P27 -P34
3. 为什么说儿童认知发展是一个去自我中心的过程?02 年简答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发展是一个去自我中心的过程,试分析他的观点?01 年论述
4. 在维果斯基理论中,工具意味着什么?如何理解内化过程?P44 -P45
5. 比较经典精神分析和新精神分析理论异同?P37 -P41
6. 比较几种行为主义发展理论在观点上的异同?P41 -P43

第三章
1. 组群效应P49 02 名词
2. 序列研究P51 01 名词
3. ABAB 设计P57
4. 跨文化研究P52
5. 文化公平测验P56 -P53

《儿童心理学》读书笔记感悟1500字

《儿童心理学》读书笔记感悟1500字 导读:读书笔记《儿童心理学》读书笔记感悟1500字,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儿童心理学》读书笔记感悟1500字: 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儿童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的学科。(为人父为人母我们是不考证的,没有上岗证就诞生了一个幼小的生命,我们亦步亦趋,从马虎大意,一个孩子的身份转化成有母爱,有父爱的人,一个敢于承担责任的人,也是走向成熟的历程。 教育是终身的事,也预示着,当我们老去,还是有不懂的教育问题,吾生有涯而知无涯,用有限的生命探索无尽的宇宙奥秘,那就要抱着一颗平常心,不求穷尽,只求日醒。) 人的儿童时期(包括少年期和青年初期,一般为0-18岁) (原来总以为儿童仅仅是13岁以前的,青春期也是儿童的升级版,孩子还是个孩子,不当做完全的成人要求,也不当做绝对的孩子教育。随着个性化发展,自由的渴望,读懂他们的心,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决定沟通的钥匙。) 1882年德国心理学家和心理学家普莱尔的《儿童心理》一书的出版算起,因为这是心理学史上第一部用观察和实验方法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比较有系统的科学的著作。 (德国哲学家辈出,康德、马克思、尼采、黑格尔、叔本华、莱

布尼茨、海德格尔、哈贝马斯、谢林,真是个值得花费精力的国家。)弗洛伊德核心是情欲说,超我包括两部分:良心和自我理想。 (在龙岗书院王阳明要求学生务必做到:立志、勤学、改过、责善,不立志不可能勤学,不勤学志也无法完成。为人处世,不可能无过,但应有过必改。同理,一个孩子具有善念、自我约束力、正的目标,学习就有东西,自然形成自推的力量,这股力量是多少家长梦寐以求的。 我们常说别人家的孩子,别人家的孩子再好,我们孩子最爱自己的孩子,那何必过多关注别人家的孩子,总是自毁自家的呢。要是更看重激发内推力,是不是轻松很多呢?) 主动感对内疚感(4-7岁),勤奋感对自卑感(7-16岁) (主动与内疚是希望父母高兴吧,这个时候只是想做听话的孩子,得到父母的表扬。到了入学年龄后,孩子通过集体生活,真正具有了荣辱观,无论是一起嬉戏还是竞争,学知识,都造成孩子会跟同伴比较,抓住机会促进他们趋于勤奋、坚强、乐观的品质,逃离享乐、攀比、懒惰的价值观。) 4-7岁培养靠自己的良心控制自己的行为,主动性 (这个时候表现出来的更多是天性使然,顺其自然,因材施教,不要做过多的干涉。) 7-16岁学习,帮助儿童勤奋学习,掌握基本的文化知识,正确对待竞争,勤奋品质。 (当孩子刚入学要帮助他们适应,在前期多花精力,后期就轻松

发展心理学 重点笔记

第一章绪论 一、发展心理学的内涵和外延(广义定义和狭义定义) ·广义的发展心理学:考察种系演化发展,比如比较心理学和民族心理学 ·狭义的发展心理学:考察个体从受精成胎到生命终结的心理发展变化,包括婴幼儿心理学、儿重心理学、少年心理学、青年心理学、中年心理学和老年心理学等。 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描述、解释、揭示、探究、帮助) A描述儿童发展的普通行为模式; B解释和测量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 C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 D探究不同的外部环境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E提出帮助与指导儿童的具体方法 三、科学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产生 ·两个推动因素:a自然主义教育(夸美纽斯·洛克); b生物进化论(拉马克和达尔文)·儿童观的演化——现代的儿童观: 1、拥有基本人权 2、不等同于成人 3、应当享有童年 4、具有主体性 5、拥有发展潜力 6、发展存在递减法则(应当早开发) 7、本质是积极的 8、全面发展才能成分发展9、学习形式多种多样 ·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普莱尔出版《儿童心理》——标志了科学儿童心理学的产生 四、几个主要理论流派: A成熟实力说:格塞尔——双生子爬楼梯实验 B精神分析理论:佛洛伊德/诶里克森/马勒; C行为主义观:华生——S-R、害怕实验;斯金纳——操作性强化,迷信的鸽子;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D相互作用论:皮亚杰 ·影响发展的四因素:成熟、自然、社会经验、平衡化 ·思维的本质是适应,包括格式、同化、顺应和平衡化四个过程 ·认知发展四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6岁);具体运算阶段(7-11 岁);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后)- E社会文化历史理论: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ZDP) 五、研究方法 ·观察法;调查法(访谈、问卷);测验法;实验法(实验室实验、现场实验);临床法(观察、谈话、实物操作) ·横向设计:不足:世代效应 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被试进行观察、测量和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规律或特点·纵向设计(追踪研究):不足:练习效应、成本高 较长时间内,对同一群被试进行定期观察………………………………………………… ·时序设计:将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融合在一起……………………………………………

发展心理学笔记林崇德

“发展心理学”笔记 第一章 概念 1. 二因素理论p10 2. 复演说p18-p19+p187 3. 比率智商p19 4. 发展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普莱尔”-《儿童心理》 简答、论述 1. 心理发展的内涵是什么?P2-P4 2. 什么是“遗传与环境之争”应如何看待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作用?P9-P11 02年论述。 3. 如何看待心理发展的阶段论?P12两个观点说一下,P12-P13 4. 什么是白板说?对此应如何评价?P15-P16 5. 什么是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对此应如何评价?P16-P17 第二章 1. 格式P23 2. 同化和顺应P23 同化是01年名词 3. 平衡过程P26 4. 客体永存P30 5. 守恒P32 02年名词 6. 心理社会危机P40 01年名词 7. 同一性P217 8. 观察学习P43 9. 内化P44-P45 10. 最近发展区P46 简答、论述 1. 比较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和行为主义理论关于心理发展的观点?P24 2. 在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思维发展的四个阶段的特点是什么?P27-P34 3. 为什么说儿童认知发展是一个去自我中心的过程?02年简答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发展是一个去自我中心的过程,试分析他的观点?01年述 4. 在维果斯基理论中,工具意味着什么?如何理解内化过程?P44-P45 5. 比较经典精神分析和新精神分析理论异同?P37-P41 6. 比较几种行为主义发展理论在观点上的异同?P41-P43 第三章 1. 组群效应P49 02名词 2. 序列研究P51 01名词 3. ABAB设计P57 4. 跨文化研究P52 5. 文化公平测验P56-P53 简答论述 1. 说明横向研究的优缺点P48 2. 说明纵向研究的优缺点P50 3. 双生子研究的优缺点P54 4. 说明试验法和相关法的异同P56-P58 5. 介绍几种主要的智力测验?P56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七章至第八章【圣才出品】

第7章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 【本章重点】 1.学生学习的一般特点及其作用; 2.学习障碍的特点、症状、原因; 3.小学儿童的思维发展特点; 4.儿童概念的发展; 5.儿童推理能力的发展; 6.儿童思维品质的发展特点; 7.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8.儿童的社会性认知; 9.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 10.小学儿童品德发展的基本特点。 7.1复习笔记 一、小学儿童的学习 6、7岁到12、13岁是儿童开始进入小学学习的时期。这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被称之为前青春发育期。在教育的影响下,小学儿童的认知能力、个性特点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其发展过程表现出明显的协调性和过渡性的特点。 儿童进入学校以后,学习活动逐步取代游戏活动而成为儿童主要的活动形式。

(一)小学儿童的学习及其作用 学习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习,是指动物和人的经验的获得及行为变化的过程,人类的广义学习是在生活中进行的;狭义的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这是一种社会义务。 1.学生学习的一般特点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认识或认知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世界,丰富自己,发展自己。学习有下列几个基本特点: (1)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或认识活动要越过直接经验的阶段。 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越过直接经验,较迅速而直接地把最基本的东西学到手。这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区别于人类一般认识活动或认识过程的特殊本质。 (2)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或认识活动。 学生的学习是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的。教与学是一种双边活动,教是为了学,学则需要教,二者互为条件,互相依存。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或认识活动受教师教授活动的制约。 (3)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运用学习策略的活动。 学生最主要的学习是学会学习,最有效的知识是自我控制的知识。要学会学习,就有学习策略的问题。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活动中,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而学会学习的规则、方法和技巧,是一种在学习活动中思考问题的操作过程,是认识(或认知)策略在学生学习中的一种表现形式。 ①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因此学习策略受制于学生本人,它干预学习环节,提高认识技能,调控学习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主体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 ②学生的学习策略是学会学习的前提,学习策略是造成其学习个别差异的重要原因。

发展心理学林崇德

发展心理学: 内容简介: 本书是发展心理学课程的教材,其主要任务是从生命全程的角度阐述个体心理发生发展的规律及毕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从而使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个体心理发展的遗传与环境、普遍性与特殊性等基本理论问题.树立起关于生命全程的辩证发展观。 在结构上,本书首先论述了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发展历史、主要理论、研究方法等基本问题,然后分别阐述了胎儿、婴儿、幼儿、小学儿童、青少年、成年早期个体、成年中期个体、成年晚期个体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 在内容上,本书既反映了世界当代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新进展、新趋势,又反映了我国心理学工作者在发展心理学领域的研究成果。 编辑推荐: 心理发展贯穿于生命全程,心理发展是连续性和阶段的统一,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主要涉及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和年龄特征,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特点和规律的一门学科。 人类的心理一方面是不断发展的,另一方面又是有阶段性的。应该将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统一起来,将相对主义的开放和理想化的终点统一起来,这样才能既科学地解释生命全程的心理持续发展趋势,又探讨不同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特征。 作者简介:

林崇德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担任26所大学的兼职教授或客座教授及20余种社会兼职。主要从事发展心理学研究。在国际理论心理学杂志Thery&Psychology上发表的Multiple Intelligence and the Structure of Thinking一文,跻身该杂志自创刊至2006年17年来所有600余篇论文“被阅读次数最多的50篇文章”排行榜中,位居第六位。教育理念是“创造出超越自己、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曾先后获得“全国劳模”、“全国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是2004年中宣部和教育部表彰的5位“师德模范教师”之一,也是2006年教师节期间教育部表彰的10位优秀教师之一。

学前儿童心理学笔记

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从出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学前儿童心理学与成人心理学的共同之处——①都是脑的机能;②都是客观现实的反映;③都有能动性。 客观现实——指人周围存在的一切自然的或社会的事物,也包括人自身内部的生理状态。 能动性——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积极的,主动的,有选择的反映,并作用于现实。 发展——儿童心理机能的变化,是随年龄的增长而发生积极的有次序的变化。 心理发展的特点:①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②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③发展具有不平衡性;④发展具有个别差异。 关键期——也称敏感期、临界期,是指形成某种反应和学习某种行为的大好时机。—岁时口语的发展的关键期,岁时图形只觉得关键期,外语的学习最好不超过岁。 危险期——是指在发展的某些年龄时期,儿童的心理常常发生紊乱,表现出各种否定和抗拒行为。 出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征::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即方向性和顺序性;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和年龄特征;③学前儿童心理的个别差异;④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各种因素及其起作用的规律。 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学前儿童的各个年龄阶段有规律的出现各自特有的质的特征。与其他年龄阶段不同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发展性、教育性 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常用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测验法、调查法、谈话和作品分析法。 观察法——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中的表现,包括言语、表情行为,可以分析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征。观察法是研究学前儿童心理活动的最基本的方法,因为幼小儿童的心里活动有突出的外显性,通过观察其外部行为,可以了解他们的心 理活动。 新生儿期心理产生的条件:①生 存环境的巨大变化;②新生儿的生理 特征(软弱、娇嫩),生长发育非常 迅速(、身体特点:体型特殊,头大, 身长四肢短,骨骼非常软弱,弹性强, 硬度不足,不易折断,易弯曲;、神 经系统特点:新生儿大脑重克相当于 成人的—)。 无条件反射——是遗传得来的, 不学而能的,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最低 级部位的反射。 新生儿无条件反射的分类:无条 件食物反射;无条件防御反射;无条 件定向反射;抓握反射;巴宾斯基反 射;惊跳反射;强直性颈反射;行走 反射;游泳反射。 条件反射——是指有机体在生 活事件中学会的发射。条件反射的出 现标志着儿童心理的发展。 出生后的第一年,是儿童生长发 育最迅速的时期,也是心理发展最迅 速的时期。这个时期儿童的进步是非 常明显的。 婴儿神经纤维开始髓鞘化是 脑内部结构成熟的重要标志,它保证 神经冲动沿着一定的通道迅速而准 确地传导。 条件反射建立的方式:婴儿期 的条件反射,主要是在无条件食物反 射和无条件防御反射的基础上建立 起来的。定向反射强化的方式;模仿 的方式;动觉强化的方式,言语强化 的方式。 儿童动作发展包括躯体和四 肢动作的发展。思维产生于动作,动 作促进思维的发展。 婴儿动作发展的规律:①从整 体动作到分化动作。②从上部动作到 下部动作。③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 动作。④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 婴儿手的协调动作的发展:手 的抓握、眼手协调、手的动作逐渐灵 活,成为认识活动的器官。 母子交往在婴儿心理发展中 的作用(意义):①婴儿失去与母亲 的交往,也就失去了爱与被爱的权 利。②母亲是婴儿与客观世界的“中 间人”;③缺少与成人的交往,婴儿 的环境就变成了没有应答性的死环 境。 针对婴儿心理发展的特点,父 母及婴儿的照料者应注意以下几个 方面:①善于辨别婴儿发出的各种信 号,及时满足他们的需要。②多与孩 子交往;③鼓励和训练婴儿的动作; ④培养婴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先学前期儿童最突出的是“独 立性的需要”。—岁称为先学前期。 —岁,特别是岁以后,孩子会自如的 走、跑、跳,开始会说话,会思考, 爱提问,爱模仿,爱游戏。 先学前儿童的身体发展,先学 前儿童的身体发育也是十分迅速的。 身高年平均增长—,岁时达约,岁可 以达到,比出生时增加了近一倍,体 重增长速度更可观,岁约为出生时的 倍,中左右。先学前儿童的内脏器官 也有了一定的发展,正常心率在每分 钟次以上。岁时降到每分钟次。 先学前儿童神经系统的发展: 岁的儿童,脑重约,先学前期,儿童 神经系统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皮质抑 郁机能和第二信号系统的发展上。① 皮质抑郁(内抑郁)机能的发展;② 第二信号系统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信号系统:是以现实事物 作为条件刺激物儿形成的暂时神经 联系系统。婴儿期,儿童所建立的条 件反射基本上都是由具体刺激物作 为信号物的。由于第一信号系统是以 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物的,因而是 以感觉、知觉、表象等直观形式来直 接反映现实的。 第二信号系统:是以词条作为 条件刺激物而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 系统。 先学前儿童动作的发展:—岁 的儿童和岁前相比,最明显的特点是 动作增多,熟练和复杂化。—岁的孩 子学会自己走路,岁以后能跑、爬高、 越过小障碍。与此同时,手的精细动 作也发展起来,爱做事,初步学会使 用工具和做游戏。—岁的儿童渐渐能 根据物体的特点和功用,比较灵活、 准确、熟练地运用物体。 先学前儿童容易摔跤的原因: 孩子刚学会走路时,还走不稳,步子 显得很僵硬,头向前,前脚掌着地, 走的特别快,常常摔跤,造成这种情 况的原因有三个:①身体各部位的比 例同成人不同,头重脚轻,导致走路 时难以保持平衡。②骨骼肌肉比较嫩 弱,骨组织不坚硬,肌肉力量较差, 还不能有力的支撑身体直立行走的 姿势。③全身动作不能协调一致。刚 开始走路的的孩子常把两臂张开,有 时甚至横着走,以保持身体平衡。 先学前期,儿童与成人之间的 直接交往,逐渐为一种间接的交往方 式所代替。这种间接交往是通过一种 中介性活动——成人指导儿童或与 儿童共同从事实物活动而实现的。 实物活动:指的是操作实际物 体(包括工具)的活动。它是由一系 列操作动作组成的。 实物活动活动在先学前儿童 心理发展中的意义:①实物活动是一 种对象性活动。组成活动的动作都是 以某种实际物体为对象的。②实物活 动不仅使儿童获得了对客观事物的 深刻认识,而且也获得了深刻认识事 物的心理机能——思维。实物活动是 儿童思维的真正源泉。 先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①言语的真正形成;②思维能力的出 现;③自我意识的萌芽,先学前儿童 自我意识突出表现为“闹独立”“爱 做事”。 “好动、爱做事”怎么办:儿 童学会独立行走和用手拿东西之后, 变得非常好动,从早到晚,总是不知 疲倦的进行活动。还喜欢模仿成人做 事。这时,成人不应该责备他们,更 不应该禁止他们。在先学前期儿童看 来,世界是个大迷宫,充满了神奇奥 秘,他们用自己的双手敲开迷宫之 门。如果一味打击他们的探索活动, 那他们的求知欲就会泯灭,并且会怀 疑自己的力量,扼杀正在萌芽的自信 心。这正是将来学习活动中的最大障 碍。我们对孩子的这种情况的方法是 珍惜孩子的积极性,抓住时机,加以 引导。有意的分配孩子一些简单的任 务,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保持环境 清洁等。 “闹独立”怎么办:闹独立, 是先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突出 表现。这个时期既是人生的第一个转 折期,也是第一个危机期。帮孩子度 过人生第一个转折期,教育是关键。 对孩子的独立性需要,不能一味的满 足,也不能过多的限制。一味满足, 容易造成孩子任性和执拗,过多限 制,则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从而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