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分子的空间构型》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115.27 KB
  • 文档页数: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二节分子的空间构型(第1课时)

一、教学分析

1.教材内容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第40页:

2.3 分子的空间结构

结合实例了解共价分子具有特定的空间结构,并可运用相关理论和模型进行解释和预测。知道分子的结构可以通过波谱、晶体X射线衍射等技术进行测定。

本课时学习的的内容有三部分:分子结构的测定、多样的分子空间结构和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对应课标中的:结合实例了解共价分子具有特定的空间结构,并可运用相关模型进行预测。知道分子的结构可以通过波谱等技术进行测定。新课标中要求的可以解释分子空间结构的杂化轨道理论和测定分子空间结构的晶体X射线衍射技术会在后面的章节介绍。

教材中首先介绍的是分子结构的测定方法,虽然内容难度比较大,高中的学生难以接受,但要求比较低,只要了解即可。第二部分多样的分子空间结构难度相对较小,涉及到的分子也大都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在教学过程中我做了一下调整,将第二部分移至前面。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

1.从学生熟悉的物质开始介入学习,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心理上有一个缓存时间,循序渐进,慢慢提高难度,对于后面的内容比较容易接受。

2.确定一个分子的空间结构有两个渠道:实验测定和理论预测。将这两个方法并列介绍,利于学生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化学的研究方法有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第三部分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难度最大,也是本节课的重点。

教材首先开门见山,介绍了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的基本内容及其应用,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掌握,不仅设置了例题,详细阐述孤电子对数的计算,而且还设计了两个“思考与讨论”栏目,并引入了离子的空间结构的预测。

与老教材的不同之处是,增加了两个内容:一是孤电子对与σ键电子对的斥力大小比较,二是非常客观的指明了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的短板——不能用于预测以过渡金属为中心原子的分子。

2.学生分析

淄博市有8大市属高中,市里制定的中考招生政策是:考生可同时报考市属学校和区属学校。市属学校优先录取,不能被市属学校录取的学生,再由区属学校录取。这样做的结果是:成绩优秀的学生都去了市属学校,而我们区属学校的学生质量就不太理想。

鉴于此种情况,我们在教学时就要把起点放低,同时还有注意知识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尽最大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心,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学习知识。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了解测定分子结构的常用方法——红外光谱法和质谱法;

2.以CO

2、H

2

O、CH

2

O、NH

3

、CH

4

为例,使学生知道分子结构的多样性;

3.帮助学生理解并运用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预测简单分子的空间结构;

4.通过学习确定分子结构的两类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在化学研究过程中,实验与理论并重,两者相辅相成;

5.通过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的学习,帮助学生学会解题模型的构建和应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的理解及应用

难点:中心原子孤电子对数的计算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一:二.多样的分子空间结构

首先让学生利用手中的橡皮泥和计数棒,尽可能多的制作三原子分子、四原子分子和五原子分子可能的空间结构。然后再阅读课本“多样的分子空间结构”部分,了解CO 2、H 2O 、CH 2O 、NH 3、CH 4的空间结构。

教学环节二:一.分子结构的测定

通过教师展示与讲解,让学生简单了解一下测定分子结构的两个方法——红外光谱法和质谱法。

教学环节三:三.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

学生通过制作模型、小组同学间的互动、阅读、思考,再结合老师的讲解、展示,学会利用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预测简单微粒的空间结构。

教学环节四:课堂总结

通过总结本节课所学主干知识,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化预测分子空间结构的解题模型,并能应用该模型。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认识化学研究中,理论与实验的辩证关系。

五、教学评价

设计的比较好的环节有:

1.模型的制作:学生在制作过程中,能真实的体验到多原子分子空间结构的多样性、价层电子对互斥的结果——夹角最大化。同时,模型的制作也给这节纯理论课带来了一点生动,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价层电子对数的确定:并没有直接介绍价层电子对包括哪些电子对,而是

让学生通过分析CO

2、H

2

O、NH

3

、CH

4

分子的空间结构与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之间

的关系,从而获知价层电子对数的计算。通过事实得出结论,比直接告诉学生的教学效果要好很多。

3.孤电子对数的计算:利用课本中的计算公式,把原理理解透彻,然后推而广之到非ABx型微粒。注重对原理性知识的剖析。

4.利用VSEPR模型预测微粒空间结构的解题模型:建模用模是学习的重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体会模型的建立过程,并在模型建成后立即投入使用,在强化对模型理解的同时也能更熟练的运用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不足之处:

1.模型制作的时间比较长,学生很大一部分时间都在用橡皮泥搓球。如果改成可以随意插孔的小球,时间就可以大大缩短。

2.书写电子式时学生遇到困难,有的学生已经遗忘了电子式知识,尤其是二氧化碳的电子式。

3.整堂课的容量比较大,从课本中的教学内容看,一节课完成该部分的教学应该是轻松的。但我在教学过程中,感觉时间比较紧张,应该是前面在介绍红外光谱法和质谱法时过于繁琐。

六、教学反思

1.将课本中的一、二、三部分的教学顺序调整为二、一、三,依然是采用了老教材的教学顺序。我这么调整的目的是想将确定分子空间结构的实验法和理论法并列介绍。没有理解好新教材修改的意图。

2.价层电子对数的计算教学过程非常长,渗透极慢,这样做的目的是想让学生们能慢慢理解,增强知识的内化效果。但造成了教学过程过于繁长,在实施教学时应该是可以再精炼一下的。

七、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