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内注射法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 格式:ppt
- 大小:20.00 KB
- 文档页数:6
皮内注射法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流程(一)疼痛1、注重心理护理,向病人说明注射的目的,取得病人合作。
2、原则上选用无菌生理盐水作为溶媒。
准确配制药液,避免药液浓度过高对机体的刺激。
3、可选用神经末梢分布较少的部位进行注射。
如选取前臂掌侧中断做皮试,亦能减轻疼痛。
4、熟练掌握注射技术,与皮肤呈5°角刺入皮内,准确注入药量(通常是0.1ml)。
5、注射待消毒剂干燥后进行。
(二)局部组织反应1、避免使用对组织刺激性较强的药物。
2、正确配制药液,推注药液剂量准确,避免因剂量过大而增加局部组织反应。
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4、让病人了解皮内注射的目的,注射后禁止搔抓或揉搓局部皮丘,以避免因揉搓局部皮肤导致血管扩张而增加局部组织反应。
5、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避免使用可引发机体过敏的药物。
6、对已发生局部组织反应者,对症处理,预防感染。
局部皮肤瘙痒者,嘱病人勿抓、挠,用0.5%碘伏溶液外涂;局部皮肤有水疱者,先用0.5%碘伏溶液消毒,再用无菌注射器将水疱内的液体抽出;注射部位出现溃烂、破损,外科换药处理。
(三)虚脱1、注射前应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使病人消除紧张心理。
2、询问病人饮食情况,避免在饥饿状态下进行治疗。
3、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避免在硬结、瘢痕等部位注射,并且根据注射药物的浓度、剂量,选择适合的注射器,做到二快一慢。
4、对以往晕针或情绪紧张的病人,注射时宜采取卧位。
5、注射过程中随时观察病人情况。
如有不适,立即停止注射,正确判断是药物过敏还是虚脱。
如发生虚脱现象,将病人平卧,保暖,针刺人中、合谷等穴位,必要时静脉推注50%葡萄糖等措施,症状可逐渐缓解。
(四)、过敏性休克1、皮试注射前必须仔细询问病人有无药物过敏史,如有过敏史者则停止该项试验。
有其他药物过敏史或变态反应疾病史者应慎用。
2、在皮试观察期间,嘱咐病人不可随意离开。
注意观察病人有无异常不适反应,正确判断皮试结果,结果为阳性者不可使用(破伤风抗毒素除外,可采用脱敏注射)。
皮内注射法操作并发症与预防及应急处理一、疼痛(一)发生原因1.注射前病人精神高度紧张、恐惧。
2.传统进针法,进针与皮纹垂直,皮内张力高,阻力大,推注药物时使皮纹发生机械断裂而产生撕裂样疼痛。
3.配制的药物浓度过高,药物推注速度过快或推药速度不均匀,使皮肤游离神经末梢(感受器)受到药物刺激,引起局部定位特征的痛觉。
4.注射针头过粗、欠锐利或有倒钩,或操作者操作手法欠熟练。
5注射时消毒剂随针头进入皮内,消毒剂刺激引起疼痛。
(二)临床表现注射部位疼痛感尖锐,推注药物时加重。
有时伴全身疼痛反应,如肌肉收缩、呼吸加快、出汗、血压下降,严重者出现晕针、虚脱。
疼痛程度在完成注射后逐渐减轻。
(三)预防及处理1.注重心理护理,向病人说明注射的目的,取得病人配合。
2.原则上选用无菌生理盐水作为溶媒对药物进行溶解。
准备配制药液,避免药液浓度过高对机体的刺激。
3.改进皮内注射方法:(1)在皮内注射部位的上方,嘱病人用一手环形握住另一前臂,离针刺的上方约2cm处用拇指加力按压(儿童病人让其家属按上述方法配合),同时按皮内注射法持针刺入皮内,待药液注入,直至局部直径约0.5cm 的皮丘形成,拔出针头后,方将按压之手松开,能有效减轻皮内注射疼痛的发生。
(2)采用横刺进针法(其注射方向与前臂垂直)亦能减轻疼痛。
4.可选用神经末梢分布较少的部位进行注射。
如选取前臂掌侧中段做皮试,不仅疼痛轻微,更具有敏感性。
5.熟练掌握注射技术,准确注入药量(通常是0.1ml)6.选用口径较小、锋利无倒钩的针头进行注射。
7.注射在皮肤消毒剂干燥后进行。
8.疼痛剧烈者,予以止痛剂对症处理;发生晕针或虚脱者,按晕针或虚脱处理。
二、局部组织反应(一)发生原因1.药物本身对机体的刺激,导致局部组织发生的炎症反应(如疫苗注射)。
2.药液浓度过高、推注药量过多。
3.违反无菌操作原则,使用已污染的注射器、针头。
4.皮内注射后,病人搔抓或揉按局部皮丘。
5.机体对药物敏感性高,局部发生变态反应。
皮内注射技术并发症预防及处理(一)疼痛预防:(1)注重心理护理,向病入说明注射的目的,取得病人配合。
(2)一般选用无菌生理盐水作为溶媒对药物进行溶解。
准确配制药液,避免药液浓度过高对机体的刺激。
(3)熟练掌握无痛注射技术,准确注入药液(通常是0.1ml)。
(4)用口径较小、锋利无倒钩的针头进行注射。
(5)注射在皮肤消毒剂干燥后进行。
(二)局部组织反应预防:(1)避免使用对组织刺激性较强的药物;(2)正确制药液、推注药液量准确,避免因剂量过大面增加局部组织反应;(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4)做好解释工作,不可随意播抓或揉按局部皮丘,如有异常不适可随时告知医护人员;(5)详细询间药物过敏史,避免使用可引起机体过敏反应的药物。
处理:(1)局部瘙痒者,勿挠抓;(2)局部水疱者,先消毒,再用无菌注射器将水疱内液体抽出;(3)注射部位溃烂、破损,按外科换药;(4)局部组织反应者,对症处理,预防感染。
(三)虚脱预防:(1)注射前向忠者做好解释工作,态度热情,有耐心,使思者消除紧张心理,从而配合治疗;询间病人饮食情况,避免在饥饿状态下进行治疗(2)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避免在硬结疤痕等部位注射,做到二快一慢。
(3)对以往有绿针史及体质衰弱、饥饿、情绪紧张的病人,注射时宜采用卧位。
(4)注射过程中随时观察病人情况。
如有不适,及时停止注射,立即做出正确判断,区别是药物过放还是虚脱如病人发生虛脱现象,护理人员首先镇静,给病人及家属以安全感;将病人取平卧位,保暖,给予口服糖水等,数分钟后即可恢复正常,少数病人通过给氧或呼吸新年空气,症状可逐渐解。
(四)过敏性休克预防及处理:(1)皮内注射前必须仔细询问病人有无药物过散史,尤其是青霉素等易引起过敏的药物,如有过敏者则停止该项试验。
有其他药物过敏史或变态反应疾病史者应慎用。
(2)皮试观察期间病人不可随意开,注观察病人有无异常不适反应,正确判断皮试结果,阴性者可使用该药,若为阳性结果则不可使用(破伤风抗毒素除外,可采用脱敏注射),注射盘内备抢救盒。
皮内注射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一、疼痛预防及处理1、注重心理护理,向病人说明注射的目的,取得病人配合。
2、原则上选用无菌生理盐水作为溶媒对药物进行溶解。
准确配置药液,避免药液浓度过高对机体的刺激。
3、改进皮内注射方法:1在皮内注射部位上方,嘱病人用一手环形握住另一前臂,离针刺的上方约2cm处用拇指加力按压,同时按皮内注射法注射后,将按压之手松开,能有效减轻疼痛的发生。
2采用横刺进针法(其注射方向与前臂垂直)亦能减轻疼痛。
4、可选用神经末梢分布较少的部位进行注射。
如选取前臂掌侧中段做皮试,不仅疼痛轻微,更具有敏感性。
5、熟练掌握注射技术,准确注入药量(0.1ml)。
6、选用口径较小,锋利无倒钩的针头进行注射。
7、注射在皮肤消毒剂干燥后进行。
8、疼痛剧烈者,予以止痛剂对症处理;发生晕针或虚脱者,按晕针或虚脱处理。
二、局部组织反应预防及处理1、避免使用对组织刺激性较强的药物。
2、正确配置药液,推注药液计量准确,避免因剂量过大而增加局部组织反映。
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4、让病人了解皮内注射的目的,不可随意搔抓或揉按局部皮丘,如有异常不适可随时告知医护人员。
5、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避免使用可引发机体过敏反应的药物。
6、对已发生局部组织反应者,进行对症处理,预防感染。
出现局部皮肤瘙痒者,告诫病人勿抓、挠,用5%碘伏溶液外涂;局部皮肤有水疱者,先用5%碘伏溶液消毒,再用无菌注射器将水疱内液体抽出;注射部位出现溃烂、破损,则进行外科换药处理。
三、注射失败预防及处理1、认真做好解释工作,尽量取得病人配合。
2、对不合作者,肢体要充分约束和固定。
3、充分暴露注射部位(婴幼儿可用前额皮肤上进行皮内注射)。
4、提高注射操作技能,掌握注射的角度与力度。
5、对无皮丘或皮丘过小等注射失败者,可重新选择部位进行注射。
四、虚脱预防及处理1、注射前应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并且态度热情,有耐心,使患者消除紧张心理,从而配合治疗;询问病人饮食情况,避免在饥饿状态下进行治疗。
皮内注射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一、疼痛预防及处理1、注重心理护理,向病人说明注射的目的,取得病人配合。
2、原则上选用无菌生理盐水作为溶媒对药物进行溶解。
准确配置药液,避免药液浓度过高对机体的刺激。
3、改进皮内注射方法:1在皮内注射部位上方,嘱病人用一手环形握住另一前臂,离针刺的上方约2cm处用拇指加力按压,同时按皮内注射法注射后,将按压之手松开,能有效减轻疼痛的发生。
2采用横刺进针法(其注射方向与前臂垂直)亦能减轻疼痛。
4、可选用神经末梢分布较少的部位进行注射。
如选取前臂掌侧中段做皮试,不仅疼痛轻微,更具有敏感性。
5、熟练掌握注射技术,准确注入药量(0.1ml)。
6、选用口径较小,锋利无倒钩的针头进行注射。
7、注射在皮肤消毒剂干燥后进行。
8、疼痛剧烈者,予以止痛剂对症处理;发生晕针或虚脱者,按晕针或虚脱处理。
二、局部组织反应预防及处理1、避免使用对组织刺激性较强的药物。
2、正确配置药液,推注药液计量准确,避免因剂量过大而增加局部组织反映。
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4、让病人了解皮内注射的目的,不可随意搔抓或揉按局部皮丘,如有异常不适可随时告知医护人员。
5、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避免使用可引发机体过敏反应的药物。
6、对已发生局部组织反应者,进行对症处理,预防感染。
出现局部皮肤瘙痒者,告诫病人勿抓、挠,用5%碘伏溶液外涂;局部皮肤有水疱者,先用5%碘伏溶液消毒,再用无菌注射器将水疱内液体抽出;注射部位出现溃烂、破损,则进行外科换药处理。
三、注射失败预防及处理1、认真做好解释工作,尽量取得病人配合。
2、对不合作者,肢体要充分约束和固定。
3、充分暴露注射部位(婴幼儿可用前额皮肤上进行皮内注射)。
4、提高注射操作技能,掌握注射的角度与力度。
5、对无皮丘或皮丘过小等注射失败者,可重新选择部位进行注射。
四、虚脱预防及处理1、注射前应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并且态度热情,有耐心,使患者消除紧张心理,从而配合治疗;询问病人饮食情况,避免在饥饿状态下进行治疗。
皮内注射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一、疼痛预防及处理1、注重心理护理,向病人说明注射的目的,取得病人配合。
2、原则上选用无菌生理盐水作为溶媒对药物进行溶解。
准确配置药液,避免药液浓度过高对机体的刺激。
3、改进皮内注射方法:1在皮内注射部位上方,嘱病人用一手环形握住另一前臂,离针刺的上方约2cm处用拇指加力按压,同时按皮内注射法注射后,将按压之手松开,能有效减轻疼痛的发生。
2采用横刺进针法(其注射方向与前臂垂直)亦能减轻疼痛。
4、可选用神经末梢分布较少的部位进行注射。
如选取前臂掌侧中段做皮试,不仅疼痛轻微,更具有敏感性。
5、熟练掌握注射技术,准确注入药量()。
6、选用口径较小,锋利无倒钩的针头进行注射。
7、注射在皮肤消毒剂干燥后进行。
8、疼痛剧烈者,予以止痛剂对症处理;发生晕针或虚脱者,按晕针或虚脱处理。
二、局部组织反应预防及处理1、避免使用对组织刺激性较强的药物。
2、正确配置药液,推注药液计量准确,避免因剂量过大而增加局部组织反映。
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4、让病人了解皮内注射的目的,不可随意搔抓或揉按局部皮丘,如有异常不适可随时告知医护人员。
5、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避免使用可引发机体过敏反应的药物。
6、对已发生局部组织反应者,进行对症处理,预防感染。
出现局部皮肤瘙痒者,告诫病人勿抓、挠,用5%碘伏溶液外涂;局部皮肤有水疱者,先用5%碘伏溶液消毒,再用无菌注射器将水疱内液体抽出;注射部位出现溃烂、破损,则进行外科换药处理。
三、注射失败预防及处理1、认真做好解释工作,尽量取得病人配合。
2、对不合作者,肢体要充分约束和固定。
3、充分暴露注射部位(婴幼儿可用前额皮肤上进行皮内注射)。
4、提高注射操作技能,掌握注射的角度与力度。
5、对无皮丘或皮丘过小等注射失败者,可重新选择部位进行注射。
四、虚脱预防及处理1、注射前应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并且态度热情,有耐心,使患者消除紧张心理,从而配合治疗;询问病人饮食情况,避免在饥饿状态下进行治疗。
皮内注射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一)虚脱预防:1、注射前应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使病人消除紧张心理,询问病人进食情况,避免在饥饿状态下进行治疗。
2、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避免在硬结、瘢痕等部位注射,并且根据药物的浓度、剂量,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做到二快一慢。
3、对以往晕针、情绪紧张的病人,注射时宜采用卧位。
4、注射过程中随时观察病人情况。
处理:1、如有不适,立即停止注射,正确判断是药物过敏还是虚脱。
2、如发生虚脱现象,将病人平卧,保暖,针刺人中、合谷等穴位,必要时静脉推注50%葡萄糖等措施,症状可逐渐缓解。
(二)过敏性休克预防:1、皮内注射前询问病人有无药物过敏史,如有过敏史者则停止该项试验。
有其他药物过敏史或变态反应疾病史者应慎用。
2、在皮试观察期间,瞩病人不可随意离开,注意观察病人有无异常不适反应,正确判断皮试结果,结果为阳性者不可使用(破伤风抗毒素除外,可采用脱敏注射)。
3、注射盘内备有0.1%盐酸肾上腺素、尼可刹米、洛贝林注射液等急救药品,另备氧气、吸痰器等。
处理:1、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立即停药,通知医生,协助病人平卧。
2、立即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1ml。
3、给予氧气吸入,呼吸受抑制时,立即进行人工辅助呼吸,按医嘱给予呼吸兴奋剂。
喉头水肿引起窒息时,应尽快施行气管切开。
4、按医嘱将地塞米松5-10mg等药物,应用抗组胺类药物,如肌内注射盐酸异丙嗪25-50mg。
5、扩充血容量。
6、若心跳骤停,则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抢救。
7、密切观察病情,记录病人呼吸、脉搏、血压、神志和尿量等变化。
皮内注射操纵并发症预防及处理之樊仲川亿创作一、疼痛预防及处理1、注重心理护理,向病人说明注射的目的,取得病人配合。
2、原则上选用无菌生理盐水作为溶媒对药物进行溶解。
准确配置药液,防止药液浓度过高对机体的刺激。
3、改进皮内注射方法:1在皮内注射部位上方,嘱病人用一手环形握住另一前臂,离针刺的上方约2cm处用拇指加力按压,同时按皮内注射法注射后,将按压之手松开,能有效减轻疼痛的发生。
2采取横刺进针法(其注射方向与前臂垂直)亦能减轻疼痛。
4、可选用神经末梢分布较少的部位进行注射。
如选取前臂掌侧中段做皮试,不但疼痛轻微,更具有敏感性。
5、熟练掌握注射技术,准确注入药量(0.1ml)。
6、选用口径较小,锋利无倒钩的针头进行注射。
7、注射在皮肤消毒剂干燥后进行。
8、疼痛剧烈者,予以止痛剂对症处理;发生晕针或虚脱者,按晕针或虚脱处理。
二、局部组织反应预防及处理1、防止使用对组织刺激性较强的药物。
2、正确配置药液,推注药液计量准确,防止因剂量过大而增加局部组织反映。
3、严格执行无菌操纵。
4、让病人了解皮内注射的目的,不成随意搔抓或揉按局部皮丘,如有异常不适可随时告知医护人员。
5、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防止使用可引发机体过敏反应的药物。
6、对已发生局部组织反应者,进行对症处理,预防感染。
出现局部皮肤瘙痒者,告诫病人勿抓、挠,用5%碘伏溶液外涂;局部皮肤有水疱者,先用5%碘伏溶液消毒,再用无菌注射器将水疱内液体抽出;注射部位出现溃烂、破损,则进行外科换药处理。
三、注射失败预防及处理1、认真做好解释工作,尽量取得病人配合。
2、对分歧作者,肢体要充分约束和固定。
3、充分流露注射部位(婴幼儿可用前额皮肤上进行皮内注射)。
4、提高注射操纵技能,掌握注射的角度与力度。
5、对无皮丘或皮丘过小等注射失败者,可重新选择部位进行注射。
四、虚脱预防及处理1、注射前应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而且态度热情,有耐心,使患者消除紧张心理,从而配合治疗;询问病人饮食情况,防止在饥饿状态下进行治疗。
注射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一、皮内注射法操作并发症【一】疼痛1.原因(1)病人精神紧张、恐惧。
(2)进针与皮纹垂直,皮内张力高,阻力大,推注药物时使皮纹发生机械断裂而产生疼痛。
(3)药物浓度过高,药物推注速度过快或推药速度不均匀,使皮肤游离神经末梢(感受器)受到药物刺激,引起局部定位特征的痛觉。
(4)注射针头过粗、欠锐利或有鲐钩,或操作者操作手法欠熟练。
(5)注射时消毒剂随针头进入皮内,消毒剂刺激引起疼痛。
2.临床表现注射部位疼痛感尖锐,推注药物时加重。
有时伴全身疼痛反应,如肌肉收缩、呼吸加快、出汗、血压下降,严重者出现晕针、虚脱。
疼痛程度在完成注射后逐渐减轻。
3.预防及处理(1)注重心理护理,向病人说明注射的目的,取得病人配合。
(2)原则上选用无菌生理盐水作为溶媒。
准确配制药液,避免药液浓度过高对机体的刺激。
(3)改进皮内注射方法:在皮内注射部位的上方,嘱病人用一手环形握住另一前臂,离针刺的上方约2cm处用拇指按压(儿童病人请其家属按上述方法配合),按皮内注射法持针刺入皮内,待药液注入,至局部直径约O.5cm 的皮丘形成,拔出针头后,方将按压之手松开,能有效减轻皮内注射疼痛。
(4)可选用神经末梢分布较少的部位进行注射。
如选取前臂掌侧中段做皮试,不仅疼痛轻微,更具有敏感性。
(5)熟练掌握注射技术,准确注入药量(通常是O.1ml)。
(6)选用口径较小、锋利无倒钩的针头进行注射。
(7)注射在皮肤消毒剂干燥后进行。
(8)疼痛剧烈者,给予止痛剂对症处理;发生晕针或虚脱者,按晕针或虚脱处理。
【二】局部组织反应1.原因(1)药物本身对机体的刺激,导致局部组织发生炎症反应(如疫苗注射)。
(2)药液浓度过高、推注药量过大。
(3)违反无菌操作原则,使用已污染的注射器、针头。
(4)皮内注射后,病人搔抓或揉按局部皮丘。
(5)机体对药物敏感性高,局部发生变态反应。
2.临床表现注射部位有红肿、疼痛、瘙痒、水疱、溃烂、破损及色素沉着。
皮内注射操纵并发症预防及处理之邯郸勺丸创作一、疼痛预防及处理1、注重心理护理,向病人说明注射的目的,取得病人配合.2、原则上选用无菌生理盐水作为溶媒对药物进行溶解.准确配置药液,避免药液浓度过高对机体的刺激.3、改良皮内注射办法:1在皮内注射部位上方,嘱病人用一手环形握住另一前臂,离针刺的上方约2cm处用拇指加力按压,同时按皮内注射法注射后,将按压之手松开,能有效减轻疼痛的产生. 2采取横刺进针法(其注射标的目的与前臂垂直)亦能减轻疼痛.4、可选用神经末梢散布较少的部位进行注射.如选取前臂掌侧中段做皮试,不但疼痛轻微,更具有敏理性.5、熟练掌握注射技术,准确注入药量(0.1ml).6、选用口径较小,尖利无倒钩的针头进行注射.7、注射在皮肤消毒剂枯燥后进行.8、疼痛剧烈者,予以止痛剂对症处理;产生晕针或虚脱者,按晕针或虚脱处理.二、局部组织反响预防及处理1、避免使用对组织刺激性较强的药物.2、正确配置药液,推注药液计量准确,避免因剂量过大而增加局部组织反应.3、严格执行无菌操纵.4、让病人了解皮内注射的目的,不成随意搔抓或揉按局部皮丘,如有异常不适可随时奉告医护人员.5、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避免使用可引发机体过敏反响的药物.6、对已产生局部组织反响者,进行对症处理,预防传染.出现局部皮肤瘙痒者,警告病人勿抓、挠,用5%碘伏溶液外涂;局部皮肤有水疱者,先用5%碘伏溶液消毒,再用无菌注射器将水疱内液体抽出;注射部位出现溃烂、破损,则进行外科换药处理.三、注射失败预防及处理1、认真做好解释任务,尽量取得病人配合.2、对不合作者,肢体要充分约束和固定.3、充分流露注射部位(婴幼儿可用前额皮肤上进行皮内注射).4、提高注射操纵技能,掌握注射的角度与力度.5、对无皮丘或皮丘过小等注射失败者,可重新选择部位进行注射.四、虚脱预防及处理1、注射前应向患者做好解释任务,并且态度热情,有耐心,使患者消除紧张心理,从而配合治疗;询问病人饮食情况,避免在饥饿状态下进行治疗.2、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避免在硬结疤痕等部位注射,并且按照注射药物的浓度、计量,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做到二快一慢.3、对以往有晕针史及体质衰弱、饥饿、情绪紧张的病人,注射时宜采取卧位.4、注射过程中随时不雅察病人情况.如有不适,及时停止注射,立即作出正确判断,区别是药物过敏还是虚脱.如病人产生虚脱现象,护理人员首先要镇静,给病人及家属以平安感,将病人取平卧位,保暖,针刺人中、合谷得穴位,病人清醒后赐与口服糖水等,数分钟后即可恢复正常.少数病人通过给养或呼吸新鲜空气,需要时静推5%葡萄糖等措施,症状可逐渐缓解.五、过敏性休克预防及处理1、皮内注射前必须仔细询问病人有无药物过敏史,尤其是青霉素、链霉素等易引起过敏的药物,如有过敏使者则停止该项实验.有其他药物过敏史或变态反响疾病史者应慎用.2、皮试不雅察期间,嘱病人不成随意离开.注意不雅察病人有无异常不适反响,正确判断皮试结果.3、注射盘内备有0.1%肾上腺素、尼可刹米、洛贝林等急救药品,另备氧气、吸痰机等.4、一旦产生立即抢救:1)立即停药,使病人平卧.2)立即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1ml,小儿剂量酌减.症状不缓解,可每隔半小时皮下或静脉注射肾上腺素0.5nl,直至脱离危险期.3)赐与吸氧,改良缺氧症状.呼吸受抑制时,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并肌内注射尼可刹米等呼吸兴奋剂.有条件可行气管插管帮助呼吸.喉头水肿引起窒息时,应尽快施行气管切开.4)按照医嘱静脉注射地米5-10mg或酸钠氢化可的松200-400加入5%-10%葡萄糖溶液500内静脉滴注;应用抗组织胺类药物,如肌内注射异丙嗪25-50mg.5)静脉滴注10%葡萄糖溶液或平衡溶液扩充血容量.如血压仍不回升,可按医嘱加入多巴胺或去甲肾上腺素静脉滴注.如为链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可同时应用钙剂,以10%葡萄糖酸钙或稀释一倍的5%氯化钙溶液静脉推注,使链霉素与钙离子结合,从而减轻或消除链霉素的毒性症状.6)若心跳骤停,则立即进行苏醒抢救.7)密切不雅察病情,记录病人呼吸、脉搏、血压、神志和尿量等变更;不竭评价治疗与护理的效果,为进一步处置提供依据.六、疾病传播预防及处理1、严格执行一人一针一管,不成共用注射器、注射液和针头.操纵过程中,严格遵循无菌技术操纵原则及消毒隔离要求.2、使用活疫苗时,避免污染环境.用过的注射器、针头及用剩的疫苗要及时燃烧.3、操纵者为一个病人完成注射后,陈述医生,对症治疗.如有传染者,及时抽血化验检查并及时隔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