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与气象学实习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664.50 KB
- 文档页数:10
气象与气候学实习报告〔共3篇〕第1篇:气象气候学见习报告气象学与气候学见习报告一见习目的1对一定范围内气象状况及其变化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观察和测定,为天气预报、气象情报、气候分析和气象设备有所了解。
2加强对课本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培养用目测手段对风云变化测量和估计的能力,培养对气候与气象数据资料收集和整理的思维方法,加强对时间概念在气象与气候的数据收集的有效性的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
3培养良好的学习、观测,研究的科学态度和良好个人素质,激发对气候与气象学的兴趣。
二实习概况本次实习为期一天,2022年11月27日上午在李小刚老师和汤佩玉导员的带着下到了商洛市气象局近距离观看了主要的气象设备,听取了气象站工作人员介绍的工作流程,考前须知,商洛主要的气候灾害和央视天气预报的播报知识,气象学今后开展的主要方向等一系列的知识。
下午在李小刚老师和汤佩玉导员的带着下我们来到了东龙山气象站进行地面气候要素的综合观测和对气象数据的输入与输出的了解学习。
三见习内容、过程及完成的任务上午:商洛市气象局参观内容:了解短期天气预报〔天气图法〕、短时预报〔测雨雷达〕和气象预警系统、卫星通讯、网络系统、天气预报影视制作和他们当年的手绘地图。
1:商洛市气象局简介商洛市气象局位于商洛市城区中心,主要承当商洛市各地气象站传输来的数据汇总与分析,负责发布气象天气预报和灾害的预警报告,为人民和政府效劳。
2:根本内容气象网络中心天气预报的形成和发布:这里有全区最好的大型气象计算机,是全区的气象数据库,全区各县市的观测数据都会聚在这里,多个显示终端分别显示着当前时刻的雷达气象回波图、卫星云图和等压线、等温线等图各要素的数据、符号,并且现在在金凤山上还建立了一个气象塔。
一进去我们就看到工作人员正通过气象站的内部数据网查看着昨晚到今天的天气图,观察着一张一张的卫星云图、雷达图,一圈又一圈的等压线,五颜六色的温度分布图、降水分布图,一撇又一捺的高压低压槽中,一堆又一堆填充着“F〞的风向图,并结合所有的图和数据分析和探讨着未来的天气状况。
一、实习目的:这一次综合实习是在平时课堂实习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检验理论知识是否掌握扎实到位的方法。
通过实习,使我们能够比较熟练地掌握相关气象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能。
培养和提高我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实现从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
而通过参观见习,能让我们能够掌握全面了解天气预报的基本流程,同时对广西气候基本概况及气候分析的基本方法得到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拓宽课外知识。
二、实习概况:1、校园气象观测场地面气象要素观测(观测三次);2、参观见习广西气象台、南宁市高空探测站、南宁城区地面气象观测站。
三、实习过程:(一)校园气象观测场地面气象要素观测(1)时间:2010年12月13日分三个时间段观测:早上8:00和10:20、中午14:30。
(2)地点:学校的气象观测园、气压观测室、风观测室、地理楼一楼(3)仪器:百叶箱通风干湿表、最高温度表、最低温度表;湿度计、温度计;地面温度表、地面最高和最低两只温度表、曲管温度表;量雨器、雨量杯、小型蒸发器、暗筒式日照计;动槽式水银气压表、气压计;电接风向风速仪。
(4)内容:百叶箱干湿球温度和最高、最低温度;地面0cm温度和最高、最低地温;地中5cm、10cm、15cm、20cm温度;降水量、蒸发量、日照;风向、风速、动槽式水银气压表气压读数和附属温度、气压计气压;云、天气现象观测。
(4)观测所得数据:(5)数据分析:I气温日变化①变化特点:(看日记温度计用自记纸)气温变化波动幅度不是很大,但整体还是有一个波状变化 ,从12月12日17:40到19:15气温从19°缓慢下降到最低气温18°,然后这个温度一直持续不变到次日的5:00,此后又开始逐步回升,5:00-10:10这个时间段上升幅度很小,而在10:15到10:45这半个小时内气温上升幅度变大,在10:45气温达到日最高21°,这个温度一直稳定了一个多小时后又开始平缓下降,至14:00下降幅度变大。
2024年气象学的实习报告例文____年气象学实习报告一、实习概况____年,我在某国家气象中心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气象学实习。
通过此次实习,我深入了解了气象学的理论知识并应用于实际气象观测和预报工作。
在实习过程中,我积极参与了气象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应用,同时也了解了现代气象仪器的使用和维护。
二、实习目标1. 掌握基本的气象观测技术和数据处理方法;2. 学习运用气象模型进行天气预报;3. 深入了解气象仪器的使用和维护。
三、实习内容1. 气象观测技术和数据处理通过参与气象观测工作,我学习了常用的气象观测仪器的使用方法,包括温度计、湿度计、气压计等。
我参与了气象站的日常观测工作,并负责录入观测数据。
随后,我学习了气象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方法,掌握了使用统计学方法对大气数据进行分析的基本技能。
2. 气象预报技术在实习期间,我学习了气象模型的基本原理和运行方式。
通过参与气象预报小组的工作,我了解了气象模型的数据输入和运行流程。
我还学习了常用的数值天气预报方法,包括均衡预报和动力预报等。
在实习的最后阶段,我还参与了一次实际气象预报的工作,对所学知识进行了实际应用。
3. 气象仪器的使用和维护在实习期间,我还学习了气象仪器的使用和维护知识。
包括对气象雷达、气象卫星等现代气象观测装置的了解。
我参与了气象仪器的校准工作,学习了仪器校准的方法和要点。
我还了解了常见的仪器故障排除方法,并进行了一些简单的仪器维护工作。
四、实习成果1. 通过实习,我对气象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掌握了常用的气象观测技术和数据处理方法,并能够独立进行气象观测和数据分析工作。
2. 我学习了气象预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参与了一次实际的气象预报工作。
通过实践,我进一步巩固了气象预报的理论知识,并提高了预报准确率。
3. 我学习了现代气象仪器的使用和维护知识,包括校准方法和仪器故障排除。
掌握了这些知识后,我能够对仪器进行维护和操作,提高了仪器使用的效率和准确性。
2019气象实习报告4篇本次实习是对一定范围内气象状况及其变化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观察和测定,为的是对天气预报、气象情报、气候分析有所了解,加强对课本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气象站统计实习报告奉上,愿实用!一.实习目的培养对气候与气象数据资料收集和整理的思维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观测和研究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对气候与气象学的兴趣。
二.实习概况5月7日上午9时,在信阳师范学院城环学院副院长刘明华副教授的带领下,级地理科学1班的学生前往信阳气象观测站进行地面气候要素的综合观测,并且近距离观看了测量仪器,与气象站的有关工作人员进行了一对一的交流。
三.实习内容、过程及完成的任务。
1.信阳气象观测站简介信阳气象观测站位于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东北方向(北纬32°08",东经114°08"),海拔高度114.5米,建立于1951年1月,为信阳市两个国家基本气象站之一,担负着区域和国家气象信息交换任务,是我国天气气候网中的主体组成部分。
2.地面观测场实习在地面观测场进行观测,实时观测并发布即时气象信息,提供进行天气预报必须的气象要素数据。
气象站实习报告总结。
气象观测站的主要测量项目包括云量测量、温度测量、湿度测量、蒸发量测量、降水量测量和风向风速测量。
这里的观测场设备齐全,自动化和人工化一同发展,由各种传感器将各种收集到的数据经处理后送往终端。
自动气象观测系统是一种能自动地观测和存储气象观测数据的设备,主要由传感器、采集器、通讯接口、系统电源等组成,随着气象要素值的变化,各传感器的感应元件输出的电量产生变化,这种变化量被cpu实时控制的数据采集器所采集,经过线性化和定量化处理,实现工程量到要素量的转换,再对数据进行筛选,得出各个气象要素值。
经过处理的气象要素数据按规定的格式编排,经资料发送装置用有线或无线方式传回数据中心,有的是存贮在临时的介质上,由工作人电定期回收。
气象站的自动观测项目包括风速和气温,数据采集频率较高,每分钟采集并存储一组观测数据。
篇一:气象学实习报告小气候综合实习报告班级:姓名:学号:第五小组小组成员:2014年12月2日摘要本组选择的下垫面为干裸地。
通过一天对小气候的观察与测量,影响小气候的因素主要有云量,温度,湿度,风,周围植被情况及建筑物情况。
选择了下垫面和周围环境的不同测点进行了对比分析。
太阳直接辐射根据太阳高度角、大气质量数和大气透明系数的变化而变化;散射辐射随云量增多而增加;反射辐射取决于总辐射以及土壤湿度;反射率大小主要与下垫面的的颜色、湿度、粗糙程度及太阳高度角等因素有关.随着深度增加,土温日较差减小,位相也逐渐落后;不同高度气温一天中出现了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最高值出现在午后两点钟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清晨日出前后;水气压与相对湿度在一天中变化皆较大且变化趋势相反;从风的特性上讲,越近地面风速越小,在风速和风向两方面都有阵性,近地面层风速白天最大,早晚变小。
关键词:小气候辐射湿度气压日变化对比一、前言1.1 小气候的相关知识因下垫面性质不同,或人类和生物的活动所造成的小范围内的气候。
在一个地区的每一块地方(如农田、温室、仓库、车间、庭院等)都要受到该地区气候条件的影响,同时因下垫面性质不同、热状况各异,又有人的活动等,就会形成小范围特有的气候状况,与大范围气候相比较,小气候有五大特点:⑴。
范围小,铅直方向大概在100米以内,主要在2米以下,水平方向可以从几毫米到几十公里。
⑵.差别大,无论铅直方向或水平方向气象要素的差异都很大,例如:在靠近地面的贴地层内,温度在铅直方向递减率往往比上层大2~3个量级.⑶。
变化快,在小气候范围内,温度、湿度或风速随时间的变化都比大气候快,具有脉动性。
⑷。
日变化剧烈,越接近下垫面,温度、湿度、风速的日变化越大,例如:夏日地表温度日变化可达40℃,而2米高处只有10℃.⑸.小气候规律较稳定.只要形成小气候的下垫面物理性质不变,它的小气候差异也就不变。
因此,可从短期考察了解某种小气候特点。
气象学实习报告(最新6篇)2022气象学实习报告篇一姓名:学号:专业年级:指导教师:实习成绩:年月一、实习目的该实习是本课程教学的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以便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巩固和深化课堂教学知识。
通过对不同下垫面性质所引起的小气候变化进行观测,了解人类的生产活动,特别是农林业生产活动受到气候的极大影响;了解人类的生产活动反过来也引起的局部小气候的变化,人类活动主要包括: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性质对小气候的影响,如砍伐森林、城市建设等;人类活动改变了大气成分(如城市大气成分的变化),对城市小气候产生的影响;人类活动释放热量对小气候的影响等,掌握各种小气候形成的机制和规律及可能对农林业和城市生活的影响。
要求掌握常规气象仪器仪表的操作和使用技能,了解气象观测基本环节和原理,理解本课程理论知识,为将来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打好基础,也为其它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实习,主要达到以下几个教学目的:1.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巩固新的知识;2.使学生了解如何进行实习方案的设计,并初步掌握气象学实习研究方法和基本测试技术;3.通过实习数据的整理使学生初步掌握数据分析处理技术。
(1)通过观测各种气象要素,了解和掌握各种气象仪器的构造原理,安装规范,观测方法和观测数据的整理,数据整理表的制作以及各种要素的时空分布和变化特点;(2)气象观测要求:观测记录必须具有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3)要求正确读数,规范做记录,要制作适当的数据处理图表,然后分析和比较观测数据,并将分析结果与要素原来特有的时空分布规律和变化特点进行比较;(4)了解并掌握不同森林类型所形成的的小气候特点,比较产生差异的原因;(5)了解掌握地形在水热资源分配中的作用,比较不同地形产生不同小气候的原因。
(6)了解下垫面性质的不同,对小范围内形成的小气候的影响,产生冷热差异的原因;(7) 了解现代气象台站设施与气象观测;(8) 了解小气候观测方法,掌握不同立地条件所形成的的小气候特点,使学生能独立掌握比较分析产生的差异及其原因的方法(9)做好实习报告,并对所测数据进行具体分析。
气象与气候学实习报告气象与气候学是一门研究大气现象和气候规律的学科。
通过实习,我有幸深入了解了气象与气候学的基本概念、实践应用和发展趋势。
以下是我在实习期间的经历和感悟。
一、实习背景与目的我所在的公司是一家国家级气象台,为了更好地了解气象与气候学的相关知识并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我选择了在该公司进行实习。
我希望通过实习,深入了解气象观测、数据分析、预测模型等方面的实际操作,同时学习与专业人士交流,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二、实习内容1. 气象观测在实习的第一周,我跟随导师学习了气象观测的基本操作和实验室设备的使用方法。
我学会了使用各种仪器,如温度计、湿度计、气压计等,进行气象要素的观测和记录。
2. 数据分析在实习的第二周,我开始进行气象数据的分析工作。
通过掌握常用的数据处理软件和编程语言,我能够有效地提取和分析气象数据,并制作相关的数据可视化图表。
这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了各种气象要素之间的关系和规律。
3. 气象预测模型在实习的第三周,我参与了气象预测模型的研究与开发工作。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了解了常用的气象预测模型以及其原理和方法。
我还学会了使用计算机模拟大气环流和气候系统,从而对未来气候变化做出预测。
三、实习收获1. 理论知识的丰富通过实习,我对气象与气候学的理论知识有了更加深入和全面的了解。
我学会了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实际操作,提高了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能力。
2. 实践技能的提升在实习期间,我有机会亲自操作各类气象仪器和数据处理软件,掌握了许多实用的技能。
这些技能的提升使我更加熟练地进行气象观测、数据分析和模型应用。
3. 交流与合作能力的增强在实习过程中,我与导师和其他实习同学们进行了深入交流和合作。
这锻炼了我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让我更好地适应了实际工作环境。
四、展望与感想通过这次实习,我对气象与气候学的学科发展和研究方向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我深刻体会到气象与气候学在国家经济、农业、交通、环保等领域的重要性。
气象学实习报告小气候综合实习报告
气象学实习报告。
实习时间,2022年6月1日-2022年6月30日。
实习地点,中国气象局气象观测站。
实习内容:
在中国气象局气象观测站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气象学实习。
在实习期间,我主要参与了气象观测和数据分析工作,同时也学习了气象预报和气候变化的相关知识。
在气象观测方面,我参与了气温、湿度、风速、降水量等指标的实时观测工作。
通过实际操作,我了解了气象观测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掌握了气象数据的收集和记录技巧。
在数据分析方面,我学习了如何利用气象数据进行气候特征分析和趋势预测,掌握了一些常用的气象数据处理方法和软件工具。
此外,我还参与了气象预报的实习工作。
通过观察天气图、气
象雷达和卫星图像,我学习了如何进行天气预报和气象灾害预警。
在实际预报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气象预报对社会生产、生活和安全的重要性,也意识到了气象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
在小气候综合实习中,我还参与了气象观测站周边环境的调查和分析工作。
通过实地考察和数据收集,我了解了小气候的形成原因和特点,掌握了小气候调查和评估的方法和技巧。
同时,我也学习了如何利用小气候信息进行城市规划和气象灾害防治,为未来的气象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结:
通过一个月的气象学实习,我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理论知识,还掌握了实际操作技能。
在实习中,我深刻感受到了气象工作的重要性和挑战性,也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规划。
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为我国的气象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气象学小气候实习报告气象学是研究地球大气系统的科学,通过对气候、天气、大气物理、大气化学等方面的研究,可以提供对天气变化和气候趋势的预测。
在我进行的小气候实习中,我对气象学的实际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一、实习目的与立意本次实习的目的是通过对一个特定地点的小气候进行观测和分析,掌握小气候的形成机制和变化规律。
小气候是指在一个相对较小范围内,由地形、植被、土壤等因素所引起的气象要素的短期变化。
通过实地观测和数据分析,可以进一步掌握气象学的理论知识,并了解气候对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实习过程1. 实地观测在实习开始前,我们选择了一个研究对象,这是一处位于城市郊区的公园,该公园具备丰富的植被和地形条件,适合研究小气候变化。
我们设立了多个观测点,包括阳光照射、湿度、风速、温度等气象要素的观测仪器。
2. 数据收集与分析在观测过程中,我们定时记录了各个观测点的数据,并将其整理成表格和图表进行分析。
通过对数据的对比和趋势观察,我们得出了一些初步的结论。
例如,公园中的树木遮荫影响了阳光的照射,使得某些区域的温度较低;湖泊的存在增加了空气湿度,形成了一定的湿润气候。
三、实习成果与体会通过这次小气候实习,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知识。
首先,我学会了如何进行气象观测和数据记录,对各类气象仪器的使用也更加熟练。
其次,我深刻认识到地形和植被的重要性,它们对于小气候的形成和变化起着关键作用。
最后,通过对实地观测数据的分析,我理解了气候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认识到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作为一名气象学实习生,我深刻意识到气象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只有通过实地观察和数据分析,才能更好地理解气候现象的本质。
未来,我将继续努力学习,提高自己在气象学领域的专业能力,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为社会提供准确的气象预测和服务。
总结起来,这次气象学小气候实习给予了我宝贵的实践经验和深入的理论学习。
通过实地观察和数据分析,我深入掌握了小气候的形成机制和变化规律,加深了对气象学科学的认识。
气象与气候的野外实习报告一、引言在气象学与气候学的学习中,理论知识的掌握是重要的一部分,但实践经验同样不可或缺。
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气象与气候的相关知识,我参加了一次野外实习活动。
在此次实习中,我亲身体验了气象观测、天气预报、气候分析、气候变化等方面的工作,收获颇多。
以下是我对这次野外实习的详细记录。
二、气象观测1. 观测环境与设备在实习的第一天,我们被带到一个位于山区的气象观测站。
观测站所在的地区气候多变,由于地形复杂,天气也相对较难预测。
观测站设备齐全,包括气温计、湿度计、气压计、风速仪等,以及现代化的自动气象观测设备。
2. 实际操作与体验我有幸亲自参与了气象观测的操作。
首先,我练习了准确读取各种仪器的指示,并记录下来。
随后,我学会了使用气象仪器进行气温、湿度、气压和风速的观测。
由于对气象成分的准确观测对于天气预报和气候分析至关重要,我对观测操作进行了反复实践,直至能够熟练操作。
三、天气预报1. 数据分析与处理根据观测得到的数据,我们进行了用于天气预报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首先,我们使用计算机软件对观测数据进行测算,得到各项指标的变化趋势。
然后,我们将这些数据与历史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可能出现的天气变化。
最后,我们通过气象图表和相关模型对未来一段时间的天气进行预测。
2. 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发现天气预报的准确性与我们对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分析方法的合理性密切相关。
通过不断学习与实践,我逐渐提高了对天气系统的理解和对不同天气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把握,进而提高了我的天气预报准确性。
四、气候分析1. 气候数据收集与整理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收集与整理大量的气候数据,以用于后续的气候分析工作。
这些数据包括不同时间点的温度、降水、风向和湿度等方面的记录。
我们通过访问气象资料库和相关文献的阅读来获取这些数据。
2. 气候变化的研究通过对收集到的气候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开始研究气候变化。
我们使用统计学方法和气候模型来分析气候系统的长期变化趋势。
精选气象实习报告三篇气象实习报告篇1实习目的与任务:1、巩固和验证课堂上所学的理论,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2、认识东北地区常见植物、昆虫及其所属科目、主要特征并且制作标本;3、了解当地气候环境,学习气象观测站的组成及其各部分的使用方法;4、了解大豆、玉米等常见作物的耕作制度。
实习内容:由孙阎老师带领大家进行植物学的认识实习,孙老师给大家讲解了将近110多种植物。
由李北齐老师和倪洪涛老师分别带领大家进行耕作学和气象学实习。
李北齐老师带领大家在田间了解了有关大豆玉米等的耕作知识,讲到中国的粮食问题、土地问题以及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倪洪涛老师带领大家参观了野外气象站并进行了小气候的观测。
孙元老师带领大家进行昆虫学实习,采集并制作昆虫标本,张义老师带领大家复习了植物学实习的相关植物。
最后分别对在老山林场的实习情况进行了考查。
实习心得:在帽儿山老林场的实习不仅巩固并验证了大家在课堂上所学的专业知识,同时也让大家学到不少新的知识,四天的实习为大家营造了相互交流的机会,增进了同学们之间的友谊。
实习时间:20__年6月25日上午实习地点:哈尔滨市国家基本气象站实习目的与任务:了解地面气象站观测天气以及天气预报的预报和制作过程。
了解探空器测量各种气象要素的原理以及其软件使用方法。
学习气象站的建立以及风向、风速、温度、湿度和大气压等气象要素的观测仪器和观测方法。
学会各种气象仪器如:通风干湿计、最高温度计、最低温度计、浅层地温表和深层地温表等的使用以及其读数方法。
实习内容观测天空30000米到40000米处各项气象因素如; 风向、风速、温度、湿度和大气压等。
老师把白色橡皮气球充满氢气后系在绳上和一个小的仪器盒(探空器)系在一起,在7点15分时有电脑控制让气球飞起来。
气球是用来测得空中气象因素的,探空器分别有温度、湿度、大气压等的感应器,并且用地面上的雷达来定位和传输所测得的数据。
而像风俗和风向都是用气球的偏离位置以及偏离距离来经过计算得到的。
气象学小气候实习报告一、引言在气象学的学习中,我们经常接触到大气的宏观变化,如气候带、季风等。
但是,在更小的尺度上,也存在着各种微小的气候环境,即小气候。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小气候的特点和形成原因,我们进行了一次小气候实习。
二、实习目的通过对小气候实习的观测和分析,我们的目的是探究小气候形成的机制,了解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以及可能带来的问题。
同时,实习也旨在让我们熟悉气象观测和数据处理的方法。
三、实习地点和时间本次实习我们选择了某市的一个公园作为观测地点,实习时间为2021年5月1日至5月7日。
四、实习过程及结果分析1. 观测设备的设置为了准确地测量和记录小气候信息,我们设置了多个观测设备。
包括气温计、湿度计、风速风向仪等常用仪器以及多个感温器、湿度传感器等微气象观测设备。
2. 观测数据的记录和整理在实习期间,我们每小时记录一次各项气象数据,并及时整理进电脑中进行存储和分析。
通过观测数据的比对和统计,我们获得了关于温度、湿度、风向等多个方面的数据。
3. 小气候特征的分析根据观测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在该公园的不同位置存在明显的小气候差异。
例如,公园内的人工湖周围气温较低,湿度较高,而公园中央的开阔地带则较为炎热。
这些差异很可能是由于人工湖的水体蒸发和湿度调节以及植被的影响所引起的。
4. 小气候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小气候不仅对人的生活带来影响,还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生态环境。
在该公园的观测中,我们发现风向的变化影响了植被的分布,也可能对花粉的传播产生影响。
此外,小气候中的高温和干燥可能会导致植物水分蒸发过快,对植被生长产生一定的制约。
5. 实习中的困难及解决方法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
例如,天气的突变可能导致数据的不准确,但我们通过及时更新仪器校准和数据修正的方法尽量保证观测的准确性。
此外,设备的设置和数据的记录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经验,我们通过老师的指导和自己的探索逐渐掌握了相关技能。
六、实习心得通过这次小气候实习,我们不仅对小气候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学到了很多关于气象观测和数据处理的知识和技巧。
实习报告(气象)
实习单位,中国气象局。
实习时间,2021年7月1日-2021年8月31日。
实习内容:
在中国气象局的实习期间,我主要参与了气象数据的收集、分析和预测工作。
在实习的第一周,我接受了相关的培训,学习了气象数据的收集方法和分析技巧。
随后,我开始参与实际的气象数据收集工作,包括气温、湿度、风速等数据的采集和整理。
在实习的过程中,我还参与了气象预测的工作。
通过分析历史气象数据和使用气象预测模型,我学会了如何进行气象预测,并在实际工作中进行了实践。
在实习的最后一周,我还参与了一次气象预警的发布工作,学习了如何根据气象数据发布预警信息,以及如何与相关部门协作应对气象灾害。
实习收获:
通过这次实习,我对气象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学会了气象
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方法,以及气象预测和预警的流程。
在实习的过
程中,我还学会了与团队成员合作,提高了沟通和协作能力。
同时,我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气象工作的重要性,以及气象对社会生活和
生产的影响。
总结:
这次实习让我对气象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在实践中
学到了很多知识和技能。
我将会把这次实习的收获应用到未来的学
习和工作中,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为气象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感谢中国气象局给我这次宝贵的实习机会,也感谢所有在实习
期间给予我指导和帮助的老师和同事们。
气象学小气候实习报告在气象学课程中,了解气象变化的原因和规律非常重要。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气象学的知识,我参加了一次小气候实习。
在这次实习中,我通过观察和记录气象因素,研究了小气候的形成和变化。
本文将详细介绍我在实习中的观察结果和分析。
一、实习地点与时间本次实习地点为某城市公园,实习时间为9月1日至9月7日。
该地为城市中的绿地,有浓密的树林和多个花坛,也有一些开放空地。
二、观察要点1. 温度变化2. 相对湿度变化3. 风向和风速变化4. 降水变化三、温度变化观察在实习期间,我每天上午10点、下午2点和晚上6点分别进行了温度观测。
观测结果显示,尽管这些时间段内的温度变化不大,但上午10点和下午2点之间的温差最小,晚上6点的温度相对较低。
通过观察发现,树荫下的温度较开放空地的温度低,这表明树木能提供遮阳作用。
四、相对湿度变化观察在实习期间,我同样在上午10点、下午2点和晚上6点进行了相对湿度观测。
观测结果显示,相对湿度在不同时间段内有所波动,但整体趋势是上午10点相对湿度最高,下午2点相对湿度相对较低。
这可能与水分蒸发和植被的作用有关。
五、风向和风速变化观察为了观测风向和风速的变化,我在公园不同的位置设置了风向标并使用了风速仪。
观测结果显示,风向在不同时间段内有所变化,但总体来说,风向以东南风最为常见。
风速较大的时段多集中在下午2点至晚上6点之间,这可能与日间阳光辐射较强、空气温度升高导致较强对流气流的出现有关。
六、降水变化观察在实习期间,发生了一次降雨天气,我利用雨量计测量了降雨量。
观测结果显示,降雨量较小且持续时间较短,这可能是由于城市热岛效应和城市建筑物的阻隔导致的。
七、小气候形成与变化原因分析通过对观测结果的分析,我认为小气候的形成和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
例如,树荫下的温度较低是因为树木提供了遮阳作用,使得光线辐射减少。
相对湿度变化可能与水分蒸发和植被的作用有关。
不同时间段内风向和风速的变化可能与地表辐射不均匀、地形起伏以及季节变化等因素有关。
气象实习报告(精选11篇)气象实习报告 1一、实习目的:通过本次的实习,达到进一步巩固、扩大和加深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获得气象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熟悉基本气象仪器的操作使用和维护,掌握地面、高空观测的基本方法的目的。
二、实习内容及过程实习当天,黄石市气象局的相关工作人员给我们介绍了该气象局的有关情况,向我们提出了实习的相关要求,并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给我们介绍了各种设施与技术以及他们的日常工作流程,给我们每个人以深刻的印象。
1、地面观测地面观测是整个气象预报的基础。
需要定时观测数据,观测项目包含云量观测、温度观测(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地表温度、地下温度、草面温度)、湿度观测、蒸发量观测、辐射度观测、日照观测、气压观测、风向风速观测以及雨量观测。
现在地面观测已基本上实现了全自动化,由各种传感器将各种数据自动采集,经处理系统后送至显示终端,由计算机自动处理显示,并按时将数据上传至国家局。
但为了历史数据的保存完整性,该站保留了人工站,每隔一个小时,我们都要去观测场读取一次数据。
回来后将读取的数据录入系统并与自动站数据相比较。
2、高空探测高空站主要负责本地区高空气象要素探测。
主要利用无线电高空探测仪,无线电高空探测仪为一次性产品,悬挂在气象气球上升空(或由定高气球、飞机、火箭上下投),能测定各个高度上的风向、风速、温度、湿度和气压,每天早晨七点和晚上七点释放一次,汛期凌晨一点钟要加放一次。
无线探空仪在使用前要对各项数据进行严格的检测,当探空仪升入空中后,L波段雷达会进行自动跟踪。
无线电探空仪由感应元件、转换电路、编码装置、无线电发射机和电源组成。
可以连续不断地发送气球上升(或降落)过程中所测各高度上的气象要素值。
地面接收设备则进行信号接收、解码和资料处理工作,由计算机终端直观显示出来。
3、雷达站黄石市的雷达是全国雷达布网中重要的一员。
该雷达主要用于探测降水。
实习过程中我们参观了雷达室。
雷达室在不同的角度都装了摄像头,以便随时观察雷达的运行情况,值班老师还给我们讲解了各个部分的工作原理以及雷达日常维护的方法。
气象学与气候学实习报告气候是地球上大气状态的集成表现,通过对气候进行研究和观测,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预测未来的气候变化。
为了加深对气象学和气候学的理解,我参加了一次实习,以下是我的实习报告。
一、实习概述在实习期间,我主要参与了气象数据的收集、数据分析以及气候预测模型的建立。
通过实际操作和与导师的探讨,我逐渐熟悉了气象学的基本原理和实践应用。
二、气候数据的收集与分析1. 数据收集在实习的第一阶段,我学习了如何获取气象数据。
我们使用了各种仪器和传感器,包括气象站、气压计、温度计等,对不同层次的气象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采集。
通过这些设备,我们获得了一系列数据,包括温度、湿度、风速、降水量等,并将其记录在数据表格中以备进一步分析。
2. 数据分析基于收集到的数据,我学习了如何进行数据分析。
我们使用了统计学和数据挖掘技术,对气象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并绘制了不同参数的气候图表。
通过对这些图表的观察和比较,我能够更好地理解不同气象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掌握了如何从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
三、气候预测模型的建立为了更准确地预测气候变化,我们采用了气候预测模型。
在实习的第二阶段,我学习了模型的建立原理和方法,并参与了模型的训练和验证工作。
1. 模型建立原理我们采用了机器学习的方法来建立气候预测模型。
机器学习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学习和分析,可以建立起模型,从而对未来气候进行预测。
在模型建立过程中,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特征和算法,以及对模型进行评估和优化。
2. 模型训练与验证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模型的训练和验证工作。
首先,我们收集了历史气象数据,并将其划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
然后,我们使用训练集对模型进行训练,并通过验证集来评估模型的预测准确度。
通过不断地调优和验证,我们最终建立了一个可靠的气候预测模型。
四、实习成果与体会通过这次实习,我深入了解了气象学和气候学的理论知识,并亲身参与了气象数据的收集、分析和预测模型的建立。
在实习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培养了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气候学实习总结气候学实习总结范文气候学实习总结范文【1】一、实习目的:1. 通过对空气湿度、温度、土壤温度、降水、风、日照、蒸发量等气象要素的观测分析,熟悉仪器的使用,了解这些气象要素的日变化规律;2. 通过对一定范围内的气象状况及其变化,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观察和测定,加强对课本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培养用目测手段对风、云变化测量和估计的能力熟悉室外数据采集过程和对有效数据的整理过程,培养对气象与气候数据资料收集和整理的思维方法;3. 培养对气象与气候数据资料收集和整理的思维方法,加强时间概念在气象与气候的数据收集的有效性的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个人素质。
激发对气象学与气候学的兴趣。
二、实习概况:本次实习为期四天,5月3号到达赵苑气象观测站,工作人员开始给我们讲解关于自动气象站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有关观测项目,然后让我们进入观测园,对降雨量进行测量。
5月4号工作人员向我们介绍了百叶箱测量空气温度与湿度和在地温场对地温进行测量的一些操作规范和基本原理。
5月6号我们工作人员给我们讲解了风向标、日照计等其他仪器的使用原理。
5月7号我们走过计算机处理中心,看到在工作室里工作人员坐在个人计算机前分析已经整理出来的资料。
三、实习内容:1. 自动气象站的介绍及降雨量的测量5月3号,经工作人员介绍我们了解到地面气象观测站按承担的观测任务和作用分为国家基准气候站、国家基本气象站、国家一般气象站三类,可根据需要设置无人值守气象站。
承担气象辐射观测任务的站,按观测项目的多少分为一级站、二级站和三级站。
地面气象观测分为人工观测和自动观测两种方式,其中人工观测又包括人工目测和人工器测。
为积累气候资料按规定的时次进行定时气象观测。
自动观测项目每天进行24次定时观测;人工观测项目,昼夜守班站每天进行02、08、14、20时四次定时观测,白天守班站每天进行08、14、20时三次定时观测。
基准站使用自动气象站后以自动观测记录进行编发报,但仍然保留二十四次按表1.2的规定进行人工定时观测。
2014年4月17号气候与气象学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1. 通过对空气湿度、温度、土壤温度、降水、风、日照、蒸发量等气象要素的观测分析,熟悉仪器的使用,了解这些气象要素的日变化规律;2. 通过对一定范围内的气象状况及其变化,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观察和测定,加强对课本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培养用目测手段对风、云变化测量和估计的能力熟悉室外数据采集过程和对有效资料的整理过程,培养对气象与气候数据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思维方法;3. 培养对气象与气候数据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思维方法,加强时间概念在气象与气候的数据收集的有效性的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个人素质。
激发对气象学与气候学的兴趣。
二、实习概况....:这是我们本学期第一次的实习,周四上午我们到达中国邯郸气象观测站。
有秩序进入观测站后,工作站老师先给我们讲解了邯郸观测站的一些基本情况,然后给我们讲解了观测站的设施,使我们大致了解各设施的作用与使用方法。
而后,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进入园内参观学习。
工作人员边讲授边操作使我们清楚地了解各设施情况。
三、实习内...容.:1. 百叶箱测量空气温度与湿度和在地温场对地温进行测量(1)、百叶箱测量空气温度与湿度我们先观测了百叶箱,百叶箱中虽然设备不多但是有很多讲究与说法。
首先是读数,先读干球再读湿球,然后读最高、最低温度表。
最读数时先读干球的小数部分,再读整数部分。
因为在打开百叶箱箱门的时候,温度表感应很快,外界条件会影响温度表。
其它温度表也一样,且动作要迅速。
观测记录好后要百叶箱的箱门关上,以避免往后时间的数据的错误。
观测完这些就去观测自记温度继和自记湿度计。
自记计可以记录下每个时间的温度和湿度,河南天气。
看自记纸上的曲线可以很清楚地了解一天的温度和湿度的变化,还可以和人工观测的数据进行对比,可以检测出人为记录的错误。
(2)、地温场对地温进行测量地面气象观测场应为东西、南北向,大小为25m*25m。
观测场应平整,场内应保持整洁。
场内应尽量保持自然下垫面,草高不得超过20cm,避免养护草层对观测场内的温、湿度环境造成影响。
太站应尽量在观测场处设置独立避雷针,使观测场仪器设备在直击雷防护区内。
地温场得面积为4m*4m。
地面和浅层地温场四周应保持自然状态,不应有各种建筑。
当有些同学发现远处楼房清晰存在疑问,此处测量资料是否受影响。
老师告诉大家建筑物是有一定高度要求和距离比例的,此处测量准确有效。
场内平整无草、松软。
地温表:①地面三支温度表水平地平行安放在地面上,从北向南依次为地面普通、地面最低和地面最高,相互间隔5cm,温度表感应球部朝东,球部和表身一半埋入土中,一半漏出地面。
②曲管地温表的安装:在地面最低温度表的西边约20cm处,按5、10、15、20cm 深顺序由东向西排列,感应部分朝北,表间相隔10cm,表身与地面成45度的夹角。
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自动测温每十秒温度记录一次,每天还需人工记录,进行对比,和误差分析。
我们问她数据会有出错的时候吗,他说也有,比如就在最近的一天的某几个时间段出现了差错,她说可以让我们到室内看一下数据,同学都非常期待。
③深层地温和冻土的测量自动观测的深层观测地温传感器安置在人工观测直管地温表的南边,相距约为50cm。
冻土器安置在直管地温表的西侧,与直管地温表相距50 cm。
分别测量地下40cm、80cm,160cm、320cm的温度。
工作人员还拔出一个直管温度计,让我们读数,告诉我们读数要快还问我们温度表下边的铜鞘有什么作用。
有同学答是传导。
她告诉我们是为了缓解温度骤的。
2. 自动气象站的介绍及降雨量的测量当天,经工作人员介绍我们了解到地面气象观测站按承担的观测任务和作用分为国家基准气候站、国家基本气象站、国家一般气象站三类,可根据需要设置无人值守气象站。
承担气象辐射观测任务的站,按观测专案的多少分为一级站、二级站和三级站。
地面气象观测分为人工观测和自动观测两种方式,其中人工观测又包括人工目测和人工器测。
为积累气候数据按规定的时次进行定时气象观测。
自动观测项目每天进行24次定时观测;人工观测项目,昼夜守班站每天进行02、08、14、20时四次定时观测,白天守班站每天进行08、14、20时三次定时观测。
基准站使用自动气象站后以自动观测记录进行编发报,但仍然保留二十四次按表1.2的规定进行人工定时观测。
各台站均须观测的专案:云、能见度、天气现象、气压、空气的温度和湿度、风向和风速,降水、日照、蒸发、地面温度(含草温)、雪深。
自动气象站是一种无人操作,能自动定时观测、发报或记录的地面气象观测站。
自动气象站有多种类型,其结构基本相同,主要由传感器、采集器、系统电源、通信接口及外围设备(计算机、打印机)等组成。
具有实时监测风速、风向、雨量、温度、湿度、气压、太阳辐射、土壤温度、土壤湿度等九要素气象参数的功能。
微电脑气象数据采集仪具有气象数据采集、实时时钟、定时存储、参数设定、参数和气象历史数据掉电保护等功能。
并介绍赵苑的气象站是2002年第一批自动站。
气象上研究的天气现象有34种,如雨、云、风、闪电、雷等常见的天气现象和霾、霭等不常见的天气现象。
还有一些民间谚语及对应的天气现象。
比如:“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是一种卷积云,预示着雨的降临;“瓦块云,晒死人”、“天上鲤鱼斑,明天晒谷不用翻”说的是透光高积云或透光层积云,预示着天气晴好少变;“鱼鳞天,不雨也疯癫”说的是大片层状云,预示着风雨来临。
老师还分析了当天的云为透光高积云。
之后我们进入气象观测场,工作人员给我们介绍了自动雨量计包括多种,常见的有虹吸式自动雨量计、翻斗式自动雨量计等。
虹吸式自动雨量计能自动连续地把降雨过程记录下来。
内部结构如图。
其工作原理:与水从承水器流入容器内,期内的浮子随着水面上升,由连杆带动自记笔在附于时钟的记录纸上画出曲线。
当容器内的水面升到虹吸管的喉部时,容器内的水就通过虹吸引管排至储水瓶,与此同时,自记笔亦下落回原点,以后再随着降雨量的增加而上升。
从虹吸式自记雨量计记录纸上,可以确定出降雨的起讫时间、雨量大小、降雨强度等的变化过程,是推求降雨强度和确定暴雨公式的重要数据。
工作人员然我们看了记录纸上线,因为这几天都是晴天,我们看到的是几条直线。
3. 风向标、日照计等其它仪器的使用原理稍后,我们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认识了其它一些仪器的使用原理,及操作方法。
(1)风向标风向、风速。
风速、风向的观测仪器是电接风向风速仪。
它包括感应器、指示器和记录器三部分组成的有线遥测仪器。
感应器安装在气象观测场的杆子上,指示器和记录器安装室内,所以我们就在室内观测。
通过指示器观测瞬时风速瞬时风向。
记录器的自记纸整理后可以得出任意10分的平均风速和风向。
(2)日照计赵苑的气象观测站的纬度为36度37分、经度为114度28分,海拔为66、6m。
根据这一点日照计设置在正南北的方向上,所以每个地区的日照计放置是不一样的。
日照计中间是隔光板,上下午的进光点不同。
每天20点人工读取数据。
(3)蒸发器每日八时观测一次蒸发器(当日八时至次日八时)的蒸发水深。
(4)闪电定位仪可以确定闪电的位置、强度等各要素。
我们还看了其它仪器的构造及使用方法和用途。
4. 走过计算机处理中心我们分组在管理人员的带领下,参观气象台电脑网络系统。
了解了一些气象常识,气象从古代就有观测,经过长时间积累的经验才有今天高水平的观测技术,和现在高科技的观测仪器。
气象观测的项目包括云、能见度、温度、气压、湿度、风、降水、蒸发、日照、辐射热强度。
专业气象观测可以分为城市气象观测、船舶气象观测、农业气象观测、林业气象观测、航空气象观测。
气象观测的特点是:观测记录必须具有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
同时,气象要素是随时间不断变化的,它的变化只有通过对大气连续观测,并进行天气学分析才能了解。
因此气象观测必须保持连续性,不能中断或短缺。
连续观测记录的年代越长,对预报业务和科研工作价值越大。
因为计算机收集的数据量是很大的,所以要这些运算速度快的大型计算机。
我们看到在工作室里工作人员坐在个人计算机前分析已经整理出来的数据。
现在科技进步了再也不需要以前做什么要人工,人们需要什么数据计算机都有相应的软件来处理,计算器制作好后,工作人员就可以分析现成的数据了。
我们看了以前工作人员观测的数据以及我们一起观测的数据和他们的数据没有什么出入,感到很欣慰。
工作人员还让我们看了一些资料,并给我们分析了原因。
还给我们介绍了气象观测规范,并介绍了观测程序:自动观测方式观测程⑴每日日出后和日落前巡视观测场和仪器设备,具体时间,各站自定,但站内必须统一;⑵正点前约10分钟查看显示的自动观测实时数据是否正常;⑶00分,进行正点数据采样;⑷00-01分,完成自动观测项目的观测,并显示正点定时观测资料,发现有缺测或异常时及时按第二十三章的规定处理;⑸01-03分向微机内录入人工观测资料;⑹按照各类气象报告的时效要求完成各种定时天气报告和观测数据文件的发送。
人工观测方式观测程序:⑴一般应在正点前30分钟左右巡视观测场和仪器设备,尤其注意湿球温度表球部的湿润状况,做好湿球溶冰等准备工作;⑵45-60分观测云、能见度、空气温度和湿度、降水、风向和风速、气压、地温、雪深等发报项目,连续观测天气现象;⑶雪压、冻土、蒸发、地面状态等项目的观测可在40分至正点后10分钟内进行;⑷日照在日落后换纸,换其它自记纸的时间由省级气象主管机构自定;⑸电线积冰观测时间不固定,以能测得一次过程的最大值为原则;⑹观测程序的具体安排,台站可根据观测项目的多少和观测仪器的布设状况确定,但气压观测时间应尽量接近正点,全站的观测程序必须统一,并且尽量少变动。
四、实习总结....:短短的实习结束了,但我从中领会到了许多东西:实习前应有充分的准备。
气象学的实习内容多,而且多个项目是连起来进行观测的,尽管如果自己不明白跟着别人的思路去走,完全也能做出这些记录和实验,但毕竟不知道一二三。
在看似简单的一些观测和数据中,后面是一些坚实的理论基础在支撑。
在这次实习中,我深深的感觉自己课本知识学习的不扎实,导致实习过程中的被动,无法理清楚其中的思路。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自己一定要养成成事前准备的习惯。
对仪器和误差思想的进一步认识。
严谨的态度从何而来,我觉得首先从对待误差的态度而来。
我们学习过的所有学科中,从没有一门学科像气象学这样强调误差的重要性。
几乎每一个数据都需要校正。
这些练习更加让我理解到培养起误差正确认识的重要性。
学习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
实习看似枯燥,但却有一种责任在里面,无论对什么,都应本着一种负责的态度去做事。
2014年04月22号武治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