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基础工程实体质量控制
- 格式:docx
- 大小:16.77 KB
- 文档页数:3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之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要求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是保证建筑物结构安全和稳定的重要环节。
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是为了确保地基基础工程满足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保证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安全可靠,并且减少后期维修和修缮的成本。
一、施工前的质量控制要求在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开始之前,需要进行各项准备工作,以确保施工的质量和顺利进行。
具体的质量控制要求如下:1. 地基基础施工前应进行充分的地质勘探,了解地下冲刷、软弱带、承载层等地质情况,并根据勘探结果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
2. 确保施工现场的平整与排水,清除杂物和残渣,保证施工环境整洁。
3. 按照设计要求和相关规范,选择适宜的施工设备和工艺,保证施工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4. 施工前需要进行试验和成块度检验,以保证混凝土强度和均匀性,进一步确保地基基础的质量。
二、施工中的质量控制要求在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施工方案和规范要求进行操作,以保证施工的质量和稳定性。
具体的质量控制要求如下:1. 按照设计要求和规范对地基基础进行开挖,控制开挖的深度和坡度,保证地基基础的稳定和安全性。
2. 严格按照地基基础的施工方案和工艺要求进行土方填筑,保证填筑层的均匀性和密实度。
3. 当地基基础需采用桩基施工时,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进行桩基的打桩和灌注,保证桩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4. 地基基础施工过程中需进行随时检验和控制进度,定期检测和记录相关参数,及时发现施工质量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三、施工后的质量控制要求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完成后,还需要进行相关的质量验收工作,以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
具体的质量控制要求如下:1. 针对地基基础施工的各项技术要求进行综合验收,包括地基基础开挖、土方填筑、桩基施工等,确保施工质量和稳定性。
2. 对地基基础的尺寸大小、平整度、变形和裂缝等进行检测和评估,以确保施工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基础工程施工注意事项与质量控制引言:基础工程是建筑工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关系着整个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为了保证基础工程的质量,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关键事项和质量控制措施。
一、勘察与设计在进行基础工程前,必须进行详细的土壤勘察和结构设计。
通过对土壤的性质和地下水位的调查,可以了解到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基础设计要求。
而结构设计则需要确保基础的稳定性和强度满足建筑要求。
二、地基处理地基处理是保证基础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
在选择地基处理方法时,需根据地质条件和建筑要求,采取合适的措施。
常见的地基处理方法包括加固、加宽、压实和提升等。
同时,对于软土地区,还需进行预压处理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
三、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浇筑是基础工程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到基础的质量和稳定性。
首先,要对混凝土原材料进行严格的检测和筛选,确保其质量达标。
其次,施工中要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浇筑工艺,避免过水、控制分层和振捣均匀等问题。
四、钢筋的安装钢筋是保证基础工程强度和稳定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安装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保证钢筋的布设密度和位置准确无误。
同时还需注意钢筋的锚固连接,确保其与混凝土的结合牢固。
五、基础周边的防水基础工程周边的防水工作是保证建筑安全的重要环节。
在施工前应进行地下水位的调查,并采取防水措施,如设置防水层和防水排水系统,避免地下水对基础产生不利影响。
六、基础工程质量控制基础工程的质量控制是确保施工质量的关键之一。
应该建立质量检测体系,并由专业人员进行监督和检测。
同时,施工过程中还应加强材料和工序的把控,及时修正问题,确保工程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七、施工安全基础工程施工中,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施工前要进行详细的安全计划和培训,确保施工人员了解相关安全事项和措施。
同时,要定期检查工地的安全状况,加强现场管理,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八、质量监督与验收基础工程竣工后,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监督和验收。
在验收过程中,应进行深入的检查和测试,以确定基础工程的质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质量控制要点关键信息项:1、地基处理方法及验收标准2、基础类型及设计要求3、施工材料质量检验要求4、施工工艺及流程规范5、质量检测项目及频率6、验收程序及参与人员7、质量问题处理措施及责任界定11 地基处理111 应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和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地基处理方法,如换填垫层法、强夯法、预压法、水泥土搅拌法等。
112 地基处理施工前,应编制施工方案,并经审批通过。
113 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处理深度、范围和处理后的地基承载力。
114 处理后的地基应进行承载力检验,检验数量和方法应符合相关标准。
12 基础类型121 明确基础的类型,如条形基础、独立基础、筏板基础、桩基础等。
122 基础的设计应符合建筑结构的要求,包括承载能力、稳定性和变形控制。
123 基础的尺寸、标高和位置应准确无误,偏差应在允许范围内。
13 施工材料131 用于地基与基础工程的原材料,如水泥、钢材、砂石、砖等,应具有质量合格证明文件,并按规定进行进场检验。
132 钢筋的品种、规格、级别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力学性能和化学成分应符合国家标准。
133 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根据设计要求和原材料性能通过试验确定,施工中应严格控制水灰比和坍落度。
134 防水材料的质量应符合相关标准,其性能应满足防水设计要求。
14 施工工艺141 土方开挖应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方案进行,遵循分层分段开挖的原则,防止超挖和扰动基底土。
142 桩基础施工应严格控制桩位、桩径、桩长和桩身质量,确保单桩承载力符合设计要求。
143 混凝土基础的浇筑应连续进行,振捣密实,防止出现蜂窝、麻面、孔洞等质量缺陷。
144 基础的防水层施工应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进行,保证防水层的完整性和密封性。
15 质量检测151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过程中,应进行各项质量检测,包括地基承载力检测、桩身完整性检测、混凝土强度检测等。
152 检测项目、检测数量和检测方法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地基基础工程质量控制点有哪些模板一:地基基础工程质量控制点1. 地基基础工程概述1.1 工程目的1.2 工程范围1.3 工程条件2. 工程前期准备2.1 地质勘察2.2 载荷试验2.3 设计方案3. 现场地基基础施工3.1 地面平整工程3.2 土方开挖与回填3.3 基坑开挖与支护3.4 地基处理3.5 基础浇筑与养护3.6 检测与验收4. 监控措施4.1 监测点设置4.2 监测阈值4.3 监测方法4.4 监测频率5. 质量验收标准5.1 地基基础平整度验收标准5.2 地基处理质量验收标准5.3 基础浇筑质量验收标准附件:1. 工程设计图纸2. 地质勘察报告3. 载荷试验数据4. 施工合同和规范5. 监测记录表附:法律名词及注释1. 土地使用权:指土地使用者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以合法形式占有、使用土地的权利。
2. 基坑支护:指在基础施工过程中采取的各种技术措施,以避免基坑塌方、断层或变形,保证施工安全的工程措施。
3. 土方开挖:指对地下土壤进行开挖工程,以适应建筑物基础施工需要。
4. 基础浇筑:指在基坑内进行混凝土浇筑、加固基坑内土层,形成基础的工程过程。
模板二:地基基础工程质量控制点1. 工程地质勘察1.1 地质资料收集1.2 岩土工程调查1.3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2. 地基基础设计2.1 地基处理方案2.2 基础类型选择2.3 基础设计参数3. 施工准备阶段3.1 地面平整与测量3.2 地下管线迁移保护3.3 基坑开挖与支护准备4. 地基处理施工4.1 人工挖土4.2 土石方回填4.3 压实与加固4.4 土的改良与加固5. 基础浇筑施工5.1 模板安装与验收5.2 钢筋绑扎与安装5.3 混凝土浇筑5.4 养护措施及监测6. 质量验收与控制6.1 地基平整度验收6.2 基础尺寸及标高验收6.3 混凝土强度试验6.4 监测数据采集与分析附件:1. 地质勘查报告2. 设计施工图纸3. 施工合同与规范4. 检测数据记录表5. 监测报告附:法律名词及注释1. 地质勘察:指对工程地区所存在的岩土、地质、水文地质等进行系统调查、研究,以提供设计、施工、使用等各阶段所需的地质资料和地质参数。
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一、一般规定(1)施工单位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资质,并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检验制度。
(2)施工过程中应采取减少基底土扰动的保护措施,机械挖土时,基底以上200-300mm厚土层应采用人工配合挖除。
(3)地基施工结束,宜在一个间歇期后,进行质量验收,间歇期由设计确定。
(4)采用换填垫层法加固地基时,垫层的施工方法、分层铺填厚度、每层压实遍数等宜通过试验确定。
换填垫层的施工质量检验必须分层进行,应在每层压实系数符合设计要求后铺填上土层。
(5)灌注桩成孔的控制深度应符合下列要求:1)摩擦型桩:摩擦桩应以设计桩长控制成孔深度;端承摩擦桩必须保证设计桩长及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
当采用锤击沉管法成孔时,桩管进入土深度控制应以高程控制为主,以贯入度控制为辅。
2)端承型桩:当采用钻(冲)、人工挖掘成孔时,必须保证桩端进入持力层的设计深度;当采用锤击沉管法成孔时,桩管入土深度控制应以贯入度为主,以高程控制为辅。
二、地基工程1.灰土地基施工质量要点(1)±料应采用就地挖出的黏性土及塑性指数大于4的粉质黏±,土内不得含有松软杂质和腐殖土;土料应过筛,最大粒径不应大于15mmo(2)石灰:用m级以上新鲜的块灰,使用前l~2d消解并过筛,粒径不得大于5mm,且不能夹有未熟化的生石灰块粒和其他杂质。
(3)铺设灰土前,必须进行验槽合格,基槽内不得有积水。
(4)灰土的配比符合设计要求。
(5)灰土施工时,灰土应拌合均匀。
应控制其含水量,以用手紧握成团、轻捏能碎为宜。
(6)灰土应分层夯实,每层虚铺厚度:人力或轻型夯机夯实时控制在200~250mm,双轮压路机夯实时控制在200~300mm0(7)分段施工时,不得在墙角、柱墩及承重窗间墙下接缝。
上下两层的搭接长度不得小于50cm o2.砂和砂石地基施工质量要点(1)砂宜选用颗粒级配良好、质地坚硬的中砂或粗砂,当选用细砂或粉砂时应加粒径25~35m11]的碎石,分布要均匀。
基础工程质量控制技术方案一、前言基础工程是指建筑物的地基和基础部分,对建筑物的支撑和承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基础工程质量控制技术方案的制定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针对基础工程质量控制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以期提高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工程安全水平。
二、基础工程质量控制技术方案的目的和意义基础工程质量控制技术方案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基础工程的质量,确保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和安全。
同时,通过不断改进和创新,提高基础工程施工的效率和质量,降低工程施工成本,减少事故隐患,保障施工安全。
三、基础工程质量控制技术方案的主要内容1、地质勘察和设计阶段地质勘察和设计是基础工程建设的前期工作,对于基础工程的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
在这一阶段,需要对工程地质条件进行详细的勘察和分析,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工程地质条件,合理选择基础形式和技术方案,并提供质量保证措施。
如在地质勘察和设计过程中,需对地下水位、土质条件和地震作用等进行详细的分析,确定适合的基础形式和材料;对于特殊地质条件和边坡稳定性的问题,需采取专门的技术和措施来保证基础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2、基础工程施工阶段在基础工程施工阶段,应根据设计要求和地质条件,严格按照技术规范和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并且加强质量监督和管理。
具体措施包括:(1)土方工程的质量控制针对土质工程的施工,需要进行地基夯实和垫层处理的质量控制。
在地基夯实工作中,需严格控制夯实层的厚度和夯实质量,确保土质的均匀性和密实度;对于垫层处理,也需要做好材料的选用和夯实质量的控制。
另外,对于土石方的施工工序,需控制坡度和坡面保护,保证土方的坚实和安全。
(2)钢筋混凝土基础工程的质量控制对于钢筋混凝土基础面的施工,需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确保基础面的几何尺寸和平整度,对于基础面的钢筋工程,需控制钢筋的安装质量和混凝土的浇筑质量,防止钢筋的错位和混凝土的裂缝现象。
(3)基础工程质量监督和管理在基础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强质量监督和管理,建立专门的质量验收人员和质量监督组织,确保施工的质量和安全,对基础工程的每个施工环节进行监督和检查,对发现的质量问题及时处理和整改。
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是建筑物的重要支撑部分,地基基础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地基基础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从地基基础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地基基础施工技术1. 地基勘察工作在进行地基基础施工前,必须进行地基勘察工作。
地基勘察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地下地质情况,包括土壤的性质、地下水位等情况。
根据地基勘察结果,可以确定地基基础的承载力和变形性能,从而为后续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2. 地基处理工艺地基处理是指将地下土体进行加固或改良,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常见的地基处理工艺包括灌注桩、搅拌桩、桩基础、搅拌桩等。
这些地基处理工艺可以有效改善地下土体的力学性能,提高地基承载能力,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
3. 基础施工工艺基础施工工艺主要包括基坑开挖、基础浇筑和基础验收等环节。
在基坑开挖阶段,要根据设计要求和地基勘察结果进行合理的开挖,确保基坑的尺寸和土体的承载能力。
在基础浇筑阶段,要选择优质的混凝土材料,并严格控制浇筑质量,保证基础的强度和稳定性。
在基础验收阶段,要进行基础的质量检验和验收工作,确保基础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
1. 施工技术管理在地基基础施工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相关技术标准和施工规范,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和安全措施,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生产。
要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和监督,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考核,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责任意识。
2. 施工质量控制施工质量控制是地基基础施工的关键环节,包括材料质量控制、工艺质量控制和验收质量控制等方面。
在材料质量控制方面,要选择优质的建筑材料,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进行材料检验和使用。
在工艺质量控制方面,要严格按照施工方案和工艺流程进行施工,确保施工工艺的合理性和操作规范。
在验收质量控制方面,要对地基基础施工质量进行全面检查和验收,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
地基基础工程实体质量控制
3.1.1 按照设计和规范要求进行基槽验收。
1. 天然地基、地基处理工程、桩基工程应进行基槽验收,应由勘察、设计、监理、施工、建设等各方相关技术人员共同参加。
2. 验槽时,现场应具备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轻型动力触探记录(可不进行轻型动力触探的情况除外)、地基基础设计文件、地基处理或深基础施工质量检测报告等。
3. 验槽应在基坑或基槽开挖至设计标高后进行,对留置保护土层时其厚度不应超过100mm,槽底应为无扰动的原状土。
3.1.2 按照设计和规范要求进行轻型动力触探。
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不进行轻型动力触探
(1)承压水头可能高于基坑底面标高,触探可造成冒水涌砂时;
(2)基础持力层为砾石层或卵石层,且基底以下砾石层或卵石层厚度大于1m时;
(3)基础持力层为均匀、密实砂层,且基底以下厚度大于1.5m时。
3.1.3 地基强度或承载力检验结果符合设计要求。
素土和灰土地基、砂和砂石地基、土工合成材料地基、粉煤灰地基、强夯地基、注浆地基、预压地基等承载力检验,应达到设计要求,检验数量每300㎡不应少于1点,超过3000㎡部分每500㎡不应少于1点,每单位工程不应少于
3点。
3.1.4 复合地基的承载力检验结果符合设计要求。
砂石桩、高压喷射注浆桩、水泥土搅拌桩、土和灰土挤密桩、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夯实水泥土桩等复合地基承载力应达到设计要求,复合地基承载检验数量不少于总桩数的0.5%,且不应少于3处。
有单桩承载力或桩深强度检验要求时,检验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0.5%,且不应少于3根。
3.1.5 桩基础承载力检验结果符合设计要求。
1. 工程桩应进行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检验。
设计等级为甲级或地质条件复杂时,应采用静载试验的方法对桩基承载力进行检验,检验桩数不应少于总桩数的1%,且不应少于3根,当总桩数少于50根时,不应少于2根。
在有经验和对比资料的地区,设计等级为乙级、丙级的桩基可采用高应变法对桩基进行竖向抗压承载力检测,检测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5%,且不应少于10根。
2. 工程桩的桩身完整性的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20%,且不应少于10根。
每根柱子承台下的桩抽检数量不应少于1根。
3.1.6 对于不满足设计要求的地基,应有经设计单位确认的地基处理方案,并有处理记录。
当地基不满足设计要求时,经设计单位确认地基处理方案后,应由施工单位编制地基处理技术方案经设计、建设、监理单位批准后方可进行地基处理,并形成处理记录。
3.1.7 填方工程的施工应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1. 施工前应检查基底的垃圾、树根等杂物清除情况,测量基底标高、边坡坡率,检查验收基础外墙防水层和保护层等。
回填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确定回填料含水量控制范围、铺土厚度、压实遍数等施工参数。
2. 施工中应检查排水系统,每层填筑厚度、辗迹重叠程度、含水量控制、回填土有机质含量、压实系数等,填实厚度及压实遍数根据图纸压实系数及压实机具确定。
3.施工结束后,应进行标高及压实系数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