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数学期中测试卷
- 格式:doc
- 大小:150.50 KB
- 文档页数:3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中测试卷【及参考答案】 班级: 姓名: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1.-2019的相反数是( )A .2019B .-2019C .12019D .12019- 2.(-9)2的平方根是x ,64的立方根是y ,则x+y 的值为( )A .3B .7C .3或7D .1或73.按如图所示的运算程序,能使输出y 值为1的是( )A .11m n ==,B .10m n ==,C .12m n ==,D .21m n ==,4.下列说法:①实数和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②无理数是开方开不尽的数;③负数没有立方根;④16的平方根是±416±4;⑤某数的绝对值,相反数,算术平方根都是它本身,则这个数是0,其中错误的是( )A .0个B .1个C .2个D .3个5.下列方程中,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是( )A .ax 2+bx+c =0(a ,b ,c 为常数)B .x 2﹣x ﹣2=0C .211x x +﹣2=0D .x 2+2x =x 2﹣16.菱形不具备的性质是( )A .四条边都相等B .对角线一定相等C .是轴对称图形D .是中心对称图形7.如图,在△ABC 中,AB=3,AC=4,BC=5,P 为边 BC 上一动点,PE ⊥AB 于 E ,PF ⊥AC 于 F ,M 为 EF 中点,则 AM 的最小值为( )A .1B .1.3C .1.2D .1.58.如图是甲、乙两车在某时段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 .乙前4秒行驶的路程为48米B .在0到8秒内甲的速度每秒增加4米/秒C .两车到第3秒时行驶的路程相等D .在4至8秒内甲的速度都大于乙的速度9.如图将直尺与含30°角的三角尺摆放在一起,若120∠=︒,则2∠的度数是( )A .30B .40︒C .50︒D .60︒10.如图是由4个相同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图,其中∠1+∠2等于( )A .150°B .180°C .210°D .225°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关于x 的分式方程12122a x x-+=--的解为正数,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 2.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长分别为5、12,则斜边上的高的长度为__________.3.若2|1|0a b -++=,则2020()a b +=_________.4.如图,正方形ABCD 中,点E 、F 分别是BC 、AB 边上的点,且AE ⊥DF ,垂足为点O ,△AOD 的面积为7,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___.5.如图,将△AOB 绕点O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45°后得到△COD ,若∠AOB=15°,则∠AOD=________度.6.如图,ABCD 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 ,且AD ≠CD ,过点O 作OM ⊥AC ,交AD 于点M .如果CDM 的周长为8,那么ABCD 的周长是_____.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2分)1.解方程23111x x x -=--.2.先化简,再求值:213(2)211a a a a a +-÷+-+-,其中a =2.3.已知方程组713x y m x y m+=--⎧⎨-=+⎩的解满足x 为非正数, y 为负数. (1)求m 的取值范围;(2)化简:||32m m --+;(3)在m 的取值范围内,当m 为何整数时,不等式221mx x m +<+的解为1x >.4.如图,在菱形ABCD 中,对角线AC 与BD 交于点O .过点C 作BD 的平行线,过点D 作AC 的平行线,两直线相交于点E .(1)求证:四边形OCED 是矩形;(2)若CE=1,DE=2,ABCD 的面积是 .5.如图,▱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点E 、F 在AC 上,且AF=CE . 求证:BE=DF .6.某商场计划销售A ,B 两种型号的商品,经调查,用1500元采购A 型商品的件数是用600元采购B 型商品的件数的2倍,一件A 型商品的进价比一件B 型商品的进价多30元.(1)求一件A ,B 型商品的进价分别为多少元?(2)若该商场购进A ,B 型商品共100件进行试销,其中A 型商品的件数不大于B 型的件数,已知A 型商品的售价为200元/件,B 型商品的售价为180元/件,且全部能售出,求该商品能获得的利润最小是多少?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1、A2、D3、D4、D5、B6、B7、C8、C9、C10、B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5a <且3a ≠2、60133、145、30°6、16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2分)1、2x =2、11a -,1.3、(1)23m -<≤;(2)12m -;(3)1m =-4、(1)略;(2)4.5、略.6、(1) B 型商品的进价为120元, A 型商品的进价为150元;(2) 5500元.。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期中测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三角形的三条中线必交于三角形内一点B.三角形的三条高均在三角形内部C.三角形的外角可能等于与它不相邻的内角D.四边形具有稳定性【答案】A【解析】【解答】解:A、三角形的三条中线必交于三角形内一点,符合题意;B、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有两条在三角形外部,故不符合题意;C、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故不符合题意;D、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2.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等于5,另一边长等于3,则它的周长等于().A.10B.11C.13D.11或13【答案】D【解析】【解答】根据题意,需分两种情况讨论:当两腰为5,底边为3时,周长等于13;当两腰为3,底边为5时,周长等于11.且两种情况均符合三角形三边之间关系定理,所以周长为11或13,故答案为:D.3.如图,在△ABC中,AB=5,BC=8,∠B=60°,将△ABC沿射线BC的方向平移,得到△A′B′C′,再将△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一定角度后,点B′恰好与点C重合,则平移的距离为()A.2B.3C.4D.5【答案】B【解析】【解答】解:∵在△ABC中,AB=5,BC=8,∠B=60°,将△ABC沿射线BC的方向平移,得到△A′B′C′,∴A′B′=AB=5,∠A′B′C=∠B=60°∵将△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一定角度后,点B′恰好与点C重合,∴A′B′=A′C=5∴△A′B′C为等边三角形∴B′C=A′B′=A′C=5∴平移的距离BB′=BC−B′C=3故答案为:B.4.如图,直线l外有不重合的两点A,B.在直线l上求一点C,使得AC+BC的长度最短,作法为:①作点B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B'.②连接AB'交直线l于点C,则点C即为所求.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没有用到的知识点是()A.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性质B.两点之间线段最短C.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D.角平分线的性质【答案】D【解析】【解答】解:∵点B和点B′关于直线l对称,且点C在l上,∴CB=CB′.∵AB′交l于C,且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CB′+CA=AB′,即CA+CB=AB′.任取直线l上一点C′,与点C不重合,则C′B′+C′A>AB′,即AB′是CA+CB的最小值. 本题在解答过程中利用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体现了转化思想,验证时利用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没有用到的知识点是:角平分线的性质,故答案为:D.5.如图,CA=CB,AD=BD,M、N分别为CA、CB的中点,∠ADN=80°,∠BDN=30°,则∠CDN的度数为()A.40°B.15°C.25°D.30°【答案】C【解析】【解答】解:在∠CAD和∠CBD中,{CA=CB AD=BD CD=CD,∴∠CAD∠∠CBD(SSS),∴∠CDA=∠CDB,∠A=∠B,又∵AC=CB,M,N分别为CA,CB的中点,∴AM=BN,又AD=BD,∴∠ADM∠∠BDN(SAS),∴∠ADM=∠BDN=30°,∵∠ADN=80°,∴∠ADM+2∠CDN=80°,∴∠CDN=25°,故答案为:C.6.如图,在Rt∠ABC中,∠BAC=90°,AB=AC,AD∠BC,垂足为D、E,F分别是CD,AD上的点,且CE=AF。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中》测试卷及答案【一套】 班级: 姓名: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1.估计101+的值在( )A .2和3之间B .3和4之间C .4和5之间D .5和6之间2.若点1(),6A x -,2(),2B x -,32(),C x 在反比例函数12y x =的图像上,则1x ,2x ,3x 的大小关系是( )A .123x x x <<B .213x x x <<C .231x x x <<D .321x x x <<3.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A .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B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C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D .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正方形4.把函数y x =向上平移3个单位,下列在该平移后的直线上的点是( )A .()2,2B .()2,3C .()2,4D .(2,5)5.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k -1)x 2+4x +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k 的取值范围是( )A .k<5B .k<5,且k ≠1C .k ≤5,且k ≠1D .k>56.已知点(224)P m m +,﹣在x 轴上,则点P 的坐标是( ) A .(40), B .(0)4, C .40)(-, D .(0,4)-7.在以下绿色食品、回收、节能、节水四个标志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8.如图,直线AB∥CD,∠C=44°,∠E为直角,则∠1等于()A.132°B.134°C.136°D.138°9.往直径为52cm的圆柱形容器内装入一些水以后,截面如图所示,若水面宽48AB cm=,则水的最大深度为()A.8cm B.10cm C.16cm D.20cm10.如图,边长为6的大正方形中有两个小正方形,若两个小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S1,S2,则S1+S2的值为()A.16 B.17C.18 D.19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已知a、b为两个连续的整数,且11a b<<,则a b+=__________.2.已知2x+3y-5=0,则9x•27y的值为__________.3.使x2-有意义的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4.如图为6个边长相等的正方形的组合图形,则∠1+∠2+∠3=_________5.如图所示,把一张长方形纸片沿EF 折叠后,点D C ,分别落在点D C '',的位置.若65EFB ︒∠=,则AED '∠等于________.6.如图所示,在△ABC 中,∠BAC=106°,EF 、MN 分别是AB 、AC 的垂直平分线,点E 、N 在BC 上,则∠EAN=________.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2分)1.解方程组:25342x y x y -=⎧⎨+=⎩2.先化简,再从﹣1、2、3、4中选一个合适的数作为x 的值代入求值.2222444424x x x x x x x ⎛⎫---÷ ⎪-+--⎝⎭.3.已知关于x ,y 的方程组325x y a x y a-=+⎧⎨+=⎩. (1)若x ,y 为非负数,求a 的取值范围;(2)若x y >,且20x y +<,求x 的取值范围.4.我市某中学有一块四边形的空地ABCD ,如图所示,为了绿化环境,学校计划在空地上种植草皮,经测量∠A=90°,AB=3m ,DA=4m ,BC=12m ,CD=13m .(1)求出空地ABCD 的面积.(2)若每种植1平方米草皮需要200元,问总共需投入多少元?5.如图所示,在△ABC中,D是BC边上一点,∠1=∠2,∠3=∠4,∠BAC=63°,求∠DAC的度数.6.商场某种商品平均每天可销售30件,每件盈利50元,为了尽快减少库存,商场决定采取适当的降价措施.经调查发现,每件商品每降价1元,商场平均每天可多售出2件.(1)若某天该商品每件降价3元,当天可获利多少元?(2)设每件商品降价x元,则商场日销售量增加____件,每件商品,盈利______元(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3)在上述销售正常情况下,每件商品降价多少元时,商场日盈利可达到2000元?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1、C2、B3、C4、D5、B6、A7、D8、B9、C10、B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72、2433、x2≥4、135°5、50°6、32°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2分)1、21 xy=⎧⎨=-⎩2、x+2;当1x=-时,原式=1.3、(1)a≥2;(2)-5<x<14、(1)36;(2)7200元.5、24°.6、(1)若某天该商品每件降价3元,当天可获利1692元;(2)2x;50﹣x.(3)每件商品降价25元时,商场日盈利可达到2000元.。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卷(附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2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的一项)1.下列四个实数中,最小的是( )A. −√ 3B. −2C. 2D. 32.下列各数中,无理数是( )A. √ 9B. √−83C. π2D. 533.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的是( )A. 有理数B. 无理数C. 整数D. 实数4.估计√ 7+1的值在( )A. 2和3之间B. 3和4之间C. 4和5之间D. 5和6之间5.√ 16的算术平方根是( )A. 4B. 2C. ±4D. ±26.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 x 3÷x 2=xB. x 3⋅x 2=x 6C. x 3−x 2=xD. x 3+x 2=x 5 7.若(y +3)(y −2)=y 2+my +n ,则m 、n 的值分别为( )A. 5;6B. 5;−6C. 1;6D. 1;−68.已知a =255,b =344,c =433则a 、b 、c 的大小关系是( )A. b >c >aB. a >b >cC. c >a >bD. a <b <c第II 卷(非选择题)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8.0分)9.计算:−√ 36= ______ ,√−273= ______ ,√ 16= ______ .10.已知|a +2|+√ b −6=0,则a +b = ______ .11.√ 2−1的相反数是______ ,|√ 2−√ 3|= ______ ,√(−8)33= ______ .12.已知2n =a ,3n =b 则6n = ______ .13.已知x 2−y 2=8,且x +y =4,则x −y =______.14.已知x 2−(m −1)x +16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m 的值等于______.三、解答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78.0分。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期中测试题-带参考答案(本试卷满分12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交通标志图案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 B C D2.(2022年金华)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 cm和8 cm,则第三边的长可以是()A. 2 cmB. 3 cmC. 6 cmD. 13 cm3. 如图1,已知△ABC≌△DEC,点E在AB边上,∠B=70°,则∠BCE的度数为()A. 30°B. 40°C. 45°D. 50°图14.若一个正多边形的各个内角都是140°,则这个正多边形是()A.正六边形B.正七边形C.正八边形D.正九边形5. 根据图2中给定的条件,全等的三角形是()A.①和②B.②和③C.①和④D.②和④①②③④图26.若点A(a-2,3)和点B(-1,b+5)关于y轴对称,则点C(a,b)在()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7. 如图3,在△ABC中,AB=AC,以点B为圆心,BC的长为半径画弧交AC于点C,E,再分别以点C,E为圆心,大于12CE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F,连接BF交AC于点D.若∠A=50°,则∠CBD的度数是()A. 25°B. 40°C. 50°D. 65°图3 图4 图5 图68.(2022年海南)如图4,直线m∥n,△ABC是等边三角形,顶点B在直线n上,直线m交AB于点E,交AC于点F,若∠1=140°,则∠2的度数是()A. 80°B. 100°C. 120°D. 140°9. 如图5,在2×2的方格纸中有一个以格点为顶点的△ABC,则与△ABC成轴对称且以格点为顶点的三角形共有()A. 3个B. 4个C. 5个D. 6个10.如图6,在△ABC中,P,Q分别是BC,AC上的点,作PR⊥AB,PS⊥AC,垂足分别是R,S.若AQ=PQ,PR=PS,有下列结论:①AS=AR;②QP∥AR;③△BRP≌△QSP;④AP垂直平分RS.其中正确的是()A.仅①②B.仅①②③C.仅①②④D.①②③④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1. 如图7是某一水塘边的警示牌,牌面是五边形,这个五边形的内角和是.图7 图8 图912. 如图8,已知BE=DC,请添加一个条件:,使得△ABE≌△ACD.13.如图9,AD是△ABC的中线,G是AD上的一点,且AG=2GD,连接BG.若S△ABC=6,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14. 如图10,把长方形纸片ABCD沿对角线折叠,若∠BDE =25°,那么∠BED =__________.图10 图11 图1215. 如图11,OP平分∠AOB,PM⊥OA于点M,点D在OB上,DH⊥OP于点H.若OD=4,OP=7,PM=3,则DH的长为.16. 如图12,点E在等边三角形ABC的边BC上,BE=12,DC⊥BC于点C,P是射线CD上一动点,F 是线段AB上一动点,当EP+PF的值最小时,BF=14,则AC的长为__________.三、解答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66分)17.(6分)如图1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形如英文字母“V”的图形三个端点的坐标分别是A(2,3),B(1,0),C(0,3).(1)画出字母“V”的图形关于x轴对称的图形;(2)所得图形与原图形结合起来,你能从中看出什么英文字母?图1318.(6分)如图14,在四边形ABCD中,∠A=100°,∠D=140°,∠BCD的平分线CE交AB于点E.(1)若∠B=∠BCD,则∠B= °;(2)若CE∥AD,求∠B的度数.图1419.(8分)如图15,点B,E,C,F在同一条直线上,AB=DE,AB∥DE.老师说:再添加一个条件就可以使△ABC≌△DEF.下面是课堂上三个同学的发言,甲说:添加AC=DF;乙说:添加AC∥DF;丙说:添加BE=CF.(1)甲、乙、丙三个同学说法正确的是 .(2)请你从正确的说法中选择一种,并给出证明.图1520.(10分)如图16,在△ABC中,∠A=90°,BC的垂直平分线DE交BC于点E,交AC于点D.(1)若∠C=35°,求∠DBA的度数;(2)若△ABD的周长为30,AC=18,求AB的长.图1621.(10分)如图17,已知AB⊥AC,AD⊥AE,AB=AC,AD=AE.求证:(1)△ADB≌△AEC;(2)DB⊥EC.图1722.(12分)如图18,BD为△ABC的角平分线,且BD=BC,E为BD延长线上的一点,BE=BA.(1)AD与CE相等吗?为什么;(2)若∠BCD=75°,求∠ACE的度数;(3)若∠BCE=α,∠ACE=β,则α,β之间满足一定的数量关系,试说明这个结论.图1823.(14分)如图19,在△ABC中,AB=AC=10 cm,BC=8 cm,D为AB的中点,点P在线段BC上以3 cm/s的速度由点B向点C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由点C向A点运动,并且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不相等,设点Q的运动时间是t s.(1)用含有t的式子表示PC=cm;(2)当△BPD与△CQP全等时,求点Q的运动速度;(3)若点Q以(2)中的运动速度从点C出发,点P以原来的运动速度从点B同时出发,都逆时针沿△ABC三边运动,求:经过多长时间点P与点Q第一次在△ABC的哪条边上相遇?图19参考答案一、1. A 2. C 3. B 4. D 5. C 6. D 7. A 8. B 9. C 10. C二、11. 540°12.∠B=∠C或∠AEB=∠ADC13.2 14. 130°15. 12 716. 20 解析:如图1,作点E关于直线CD的对称点G,过G作GF⊥AB于点F,交CD 于点P,此时EP+PF的值最小.因为△ABC是等边三角形,所以AC=BC,∠B=60°.又∠BFG=90°,所以∠G=30°.所以BG=2BF=28.因为BE=12,所以CE=12EG=12×(28-12)=8.所以AC=BC=BE+EC=12+8=20.三、17. 解:(1)如图所示.(2)字母x.18.解:(1)60(2)因为CE∥AD,所以∠DCE+∠D=180°.所以∠DCE=180°-∠D=180°-140°=40°.因为CE平分∠BCD,所以∠BCD=2∠DCE=80°.所以∠B=360°-(100°+140°+80°)=40°.19. 解:(1)乙、丙(2)选择乙(答案不唯一).证明如下:因为AB∥DE,AC∥DF,所以∠B=∠DEC,∠F=∠ACB.在△ABC和△DEF中,∠ACB=∠F,∠B=∠DEF,AB=DE所以△ABC≌△DEF(AAS).20.解:(1)因为DE是BC的垂直平分线,所以CD=BD.所以∠CBD=∠C=35°.因为∠A=90°,所以∠C+∠CBD+∠DBA=90°.所以∠DBA=90°-35°-35°=20°.(2)因为△ABD 的周长为30,所以AB+AD+BD=AB+AD+CD=AB+AC=30.因为AC=18,所以AB=30-18=12.21.证明:(1)因为AB⊥AC,AD⊥AE,所以∠BAC=∠DAE=90°.所以∠BAC+∠BAE=∠DAE+∠BAE,即∠BAD=∠CAE.在△BAD与△CAE中,AB=AC,∠BAD=∠CAE,AD=AE,所以△ADB≌△AEC(SAS).(2)设BD和CE交于点F.图1因为△ADB≌△AEC,所以∠ACE=∠ABD.所以∠BFC=∠BAC=90°.所以DB⊥EC.22.(1)证明:AD=CE.理由如下:因为BD为△ABC的角平分线,所以∠ABD=∠CBE.在△ABD和△EBC中,BA=BE,∠ABD=∠CBE,BD=BC,所以△ABD≌△EBC(SAS).所以AD=CE.(2)解:因为BD=BC,所以∠BDC=∠BCD=75°.所以∠ADB=180°-75°=105°.由(1)知∠BCE=∠ADB=105°.所以∠ACE=105°-75°=30°.(3)解:同(2)可得∠BDC=∠BCD=α-β.因为△ABD≌△EBC,所以∠BAD=∠BEC.所以∠EBC=∠ABD=∠ACE=β.因为∠DBC+∠BDC+∠BCD=180°,所以β+(α-β)+(α-β)=180°.所以2α-β=180°.23.解:(1)(8-3t)(2)因为D为AB的中点,所以BD=12AB=5.因为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不相等,所以BP≠CQ.又∠B=∠C,所以△BPD≌△CPQ.所以BP=PC=4 cm,CQ=BD=5 cm.所以3t=4,解得t=4 3 .所以点Q的运动速度为5÷43=154cm/s.(3)设经过x秒后点P与点Q第一次相遇.根据题意,得154x=3x+2×10.解得x=803.所以点P共运动了803×3=80 cm.△ABC周长为10+10+8=28 cm.因为80=28×2+8+10+6,所以点P,Q在AB边上相遇.所以经过803s点P与点Q第一次在AB边上相遇.。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期中测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边长分别是3和5,那么第三边长可能是( )A.1 B.2 C.4 D.82.在一些美术字中,有的汉字是轴对称图形,下面4个汉字中,可以看作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B.C.D.3.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50°,则它的顶角是( )A.50°B.50°或65°C.65°D.80°4.如图,BE=CF,AE⊥BC,DF⊥BC,要根据“HL”证明Rt△ABE≌Rt△DCF,则还需要添加一个条件是( )A.AE=DF B.∠A=∠D C.∠B=∠C D.AB=DC5.能将三角形面积平分的是三角形的( )A.角平分线B.高C.中线D.外角平分线6.在△ABC中,∠A:∠B:∠C=3:4:5,则∠C等于( )A.45°B.60°C.75°D.90°7.如图,甲、乙、丙三个三角形中和△ABC全等的图形是( )A.甲和乙B.乙和丙C.只有乙D.只有丙8.如图,一个等边三角形纸片,剪去一个角后得到一个四边形,则图中∠α+∠β的度数是( )A.180°B.220°C.240°D.300°9.已知∠AOB=30°,点P在∠AOB内部,P1与P关于OB对称,P2与P关于OA对称,则P1,O,P2三点所构成的三角形是( )A.直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C.等腰三角形D.等边三角形10.AD是△ABC的角平分线且交BC于D,过点D作DE⊥AB于E,DF⊥AC于F,则下列结论不一定正确的是( ) A.DE=DF B.BD=CD C.AE=AF D.∠ADE=∠ADF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1.一个等边三角形的对称轴有__________条.12.如图是一个活动的衣帽架,它应用了四边形的__________性.13.如图,若△ABC≌△ADE,且∠B=60°,∠C=30°,则∠DAE=__________.14.若点M(﹣3,b)与点N(a,2)关于x轴对称,则a+b=__________.15.如图,分别以五边形的各个顶点为圆心,1cm长为半径作圆,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_____cm2.16.如图,在△ABC中,AB=AC,BE=CD,BD=CF,则∠α与∠A之间的数量关系为__________.三、解答题(62分)17.完成下列证明过程:如图,∠CAE是△ABC的一个外角,∠1=∠2,AD∥BC,求证:AB=A C.证明:∵AD∥BC(已知)∴∠1=∠__________(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__________(__________)又∵∠1=∠2(已知)∴__________=__________(等量代换)∴AB=AC(__________).18.如图,在3×3的正方形网格中,有格点△ABC和△DEF,且△ABC和△DEF关于某条直线成轴对称,请在下面给出的图中,画出3个不同位置的△DEF及其对称轴MN.19.如图,AC=AE,AB=AD,∠1=∠2,求证:∠B=∠D.20.如图,CE是△ABC的外角∠ACD的平分线,且CE交BA的延长线于点E,∠B=40°,∠E=30°,求∠BAC的度数.21.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比四边形的外角和多540°,并且这个多边形的各内角都相等.这个多边形的每一个内角等于多少度?它是正几边形?22.如图,在△ABC中,AB=AC,D为BC中点,DE、DF分别是∠ADB、∠ADC的平分线,若DE=2,求DF的长.23.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D为BC边上一个动点(D与B、C均不重合),AD=AE,∠DAE=60°,连接CE.(1)求证:△ABD≌△ACE;(2)求证:CE平分∠ACF;(3)若AB=2,当四边形ADCE的周长取最小值时,求BD的长.24.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A(﹣3,0),B(2,0),C为y轴正半轴上一点,且BC=4.(1)求∠OBC的度数;(2)如图2,点P从点A出发,沿射线AB方向运动,同时点Q在边BC上从点B向点C运动,在运动过程中:①若点P的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长度,点Q的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运动时间为t秒,已知△PQB是直角三角形,求t的值;②若点P,Q的运动路程分别是a,b,已知△PQB是等腰三角形时,求a与b满足的数量关系.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边长分别是3和5,那么第三边长可能是( )A.1 B.2 C.4 D.8【考点】三角形三边关系.【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得5﹣3<x<5+3,解不等式,确定x的取值范围,然后可得答案.【解答】解:设第三边长为x,由题意得:5﹣3<x<5+3,即2<x<8,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要注意三角形形成的条件: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两边差小于第三边.2.在一些美术字中,有的汉字是轴对称图形,下面4个汉字中,可以看作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B.C.D.【考点】轴对称图形.【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解答】解:A、是轴对称图形;B、不是轴对称图形;C、不是轴对称图形;D、不是轴对称图形;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知识,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沿对称轴折叠后可重合.3.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50°,则它的顶角是( )A.50°B.50°或65° C.65°D.80°【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知两底角相等,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即可求出顶角的度数.【解答】解:∵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50°,∴它的顶角=180°﹣50°﹣50°=80°,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运用,解题的关键是熟记等腰三角形的各种性质并且能够灵活运用.4.如图,BE=CF,AE⊥BC,DF⊥BC,要根据“HL”证明Rt△ABE≌Rt△DCF,则还需要添加一个条件是( )A.AE=DF B.∠A=∠D C.∠B=∠C D.AB=DC【考点】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分析】根据垂直定义求出∠CFD=∠AEB=90°,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推出即可.【解答】解:条件是AB=CD,理由是:∵AE⊥BC,DF⊥BC,∴∠CFD=∠AEB=90°,在Rt△ABE和Rt△DCF中,,∴Rt△ABE≌Rt△DCF(HL),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应用,能灵活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进行推理是解此题的关键.5.能将三角形面积平分的是三角形的( )A.角平分线 B.高C.中线 D.外角平分线【考点】三角形的面积.【分析】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只要两个三角形具有等底等高,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根据三角形的中线的概念,故能将三角形面积平分的是三角形的中线.【解答】解:根据等底等高可得,能将三角形面积平分的是三角形的中线.故选C.【点评】注意:三角形的中线能将三角形的面积分成相等的两部分.6.在△ABC中,∠A:∠B:∠C=3:4:5,则∠C等于( )A.45°B.60°C.75°D.90°【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析】首先根据∠A:∠B:∠C=3:4:5,求出∠C的度数占三角形的内角和的几分之几;然后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用180°乘以∠C的度数占三角形的内角和的分率,求出∠C等于多少度即可.【解答】解:180°×==75°即∠C等于75°.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7.如图,甲、乙、丙三个三角形中和△ABC全等的图形是( )A.甲和乙B.乙和丙C.只有乙D.只有丙【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作出判断与选择.【解答】解:在△ABC中,∠B=50°.甲:只有一个对应边与一个对应角相等,故甲不符合条件;乙:由两个对应边与这两个边的夹角相等,符合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定理SAS;丙:由两个对应角与一条边对应相等,符合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定理AAS.故选B.【点评】本题重点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普通两个三角形全等共有四个定理,即AAS、ASA、SAS、SSS,直角三角形可用HL定理,但AAA、SSA,无法证明三角形全等,本题是一道较为简单的题目.8.如图,一个等边三角形纸片,剪去一个角后得到一个四边形,则图中∠α+∠β的度数是( )A.180°B.220°C.240°D.300°【考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多边形内角与外角.【专题】探究型.【分析】本题可先根据等边三角形顶角的度数求出两底角的度数和,然后在四边形中根据四边形的内角和为360°,求出∠α+∠β的度数.【解答】解:∵等边三角形的顶角为60°,∴两底角和=180°﹣60°=120°;∴∠α+∠β=360°﹣120°=240°;故选C.【点评】本题综合考查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等知识,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9.已知∠AOB=30°,点P在∠AOB内部,P1与P关于OB对称,P2与P关于OA对称,则P1,O,P2三点所构成的三角形是( )A.直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C.等腰三角形D.等边三角形【考点】等边三角形的判定;轴对称的性质.【专题】应用题.【分析】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可知:OP1=OP2=OP,∠P1OP2=60°,即可判断△P1OP2是等边三角形.【解答】解: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可知,OP1=OP2=OP,∠P1OP2=60°,∴△P1OP2是等边三角形.故选:D.【点评】主要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轴对称的性质.轴对称的性质:(1)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2)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10.AD是△ABC的角平分线且交BC于D,过点D作DE⊥AB于E,DF⊥AC于F,则下列结论不一定正确的是( ) A.DE=DF B.BD=CD C.AE=AF D.∠ADE=∠ADF【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证△AFD≌△AED,找到图中相等的关系即可.【解答】解:∵AD是∠BAC的平分线,∴DE=DF,DE⊥AB,DF⊥AC,∴△AFD≌△AED(HL),∴DE=DF,AE=AF,∠ADE=∠ADF.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角平分线的性质,由已知能够注意到△AFD≌△AED,是解决的关键.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1.一个等边三角形的对称轴有3条.【考点】轴对称的性质.【分析】根据对称轴:如果沿某条直线对折,对折的两部分是完全重合的,那么就称这样的图形为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这个图形的对称轴.对称轴绝对是一条点化线,可得答案.【解答】解:如图:一个等边三角形的对称轴有3条,故答案为:3.【点评】本题考查了轴对称的性质,如果沿某条直线对折,对折的两部分是完全重合的,那么就称这样的图形为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这个图形的对称轴.对称轴绝对是一条点化线.12.如图是一个活动的衣帽架,它应用了四边形的不稳定性.【考点】多边形;三角形的稳定性.【分析】根据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解答.【解答】解:一个活动的衣帽架,它应用了四边形的不稳定性,故答案为:不稳定.【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问题,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记四边形的不稳定性.13.如图,若△ABC≌△ADE,且∠B=60°,∠C=30°,则∠DAE=90°.【考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BAC,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出∠DAE=∠BAC,求出即可.【解答】解:∵在△ABC中,∠B=60°,∠C=30°,∴∠BAC=180°﹣∠B﹣∠C=90°,∵△ABC≌△ADE,∴∠DAE=∠BAC=90°,故答案为:90°.【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注意: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14.若点M(﹣3,b)与点N(a,2)关于x轴对称,则a+b=﹣5.【考点】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分析】直接利用关于x轴对称点的性质,得出a,b的值即可.【解答】解:∵点M(﹣3,b)与点N(a,2)关于x轴对称,∴a=﹣3,b=﹣2,则a+b=﹣3﹣2=﹣5.故答案为:﹣5.【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关于x轴对称点的性质,正确记忆横纵坐标关系是解题关键.15.如图,分别以五边形的各个顶点为圆心,1cm长为半径作圆,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πcm2.【考点】多边形内角与外角.【分析】根据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可得阴影部分的面积为半径为1的圆的面积,再利用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可得答案.【解答】解: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π×12=π.故答案为:π.【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多边形的外角,关键是掌握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16.如图,在△ABC中,AB=AC,BE=CD,BD=CF,则∠α与∠A之间的数量关系为2∠α+∠A=180°.【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根据SAS证明△BED与△CDF全等,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答即可.【解答】解:∵AB=AC,∴∠C=∠B,在△BED与△CDF中,,∴△BED≌△CDF(SAS),∴∠BED=∠FDC,∵∠α+∠FDC=∠B+∠BED,∴∠α=∠B,∵∠A+∠B+∠C=180°,∴2∠α+∠A=180°.故答案为:2∠α+∠A=180°.【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练掌握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62分)17.完成下列证明过程:如图,∠CAE是△ABC的一个外角,∠1=∠2,AD∥BC,求证:AB=A C.证明:∵AD∥BC(已知)∴∠1=∠B(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又∵∠1=∠2(已知)∴∠B=∠C(等量代换)∴AB=AC(等角对等边).【考点】平行线的性质.【专题】推理填空题.【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等角对等边的性质填空.【解答】证明:∵AD∥BC(已知)∴∠1=∠B(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又∵∠1=∠2(已知)∴∠B=∠C(等量代换)∴AB=AC(等角对等边).【点评】本题主要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和等角对等边的性质,书写证明过程是本题练习的重点.18.如图,在3×3的正方形网格中,有格点△ABC和△DEF,且△ABC和△DEF关于某条直线成轴对称,请在下面给出的图中,画出3个不同位置的△DEF及其对称轴MN.【考点】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分析】本题要求思维严密,根据对称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找出不同的对称轴,画出不同的图形,对称轴可以随意确定,因为只要根据你确定的对称轴去画另一半对称图形,那这两个图形一定是轴对称图形.【解答】解:如图所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是解题的解题的关键.19.如图,AC=AE,AB=AD,∠1=∠2,求证:∠B=∠D.【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证明题.【分析】由SAS证明△BAC≌△DAE,得出对应角相等即可.【解答】证明:∵∠1=∠2,∴∠CAB=∠DAE,在△BAC和△DAE中,,∴△BAC≌△DAE(SAS),∴∠B=∠D.【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0.如图,CE是△ABC的外角∠ACD的平分线,且CE交BA的延长线于点E,∠B=40°,∠E=30°,求∠BAC的度数.【考点】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分析】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求出∠ECD,根据角平分线定义求出∠ACD,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求出即可.【解答】解:∵∠B=40°,∠E=30°,∴∠ECD=∠B+∠E=70°,∵CE是△ABC的外角∠ACD的平分线,∴∠ACD=2∠ECD=140°,∴∠BAC=∠ACD﹣∠B=140°﹣40°=100°.【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外角性质,角平分线定义的应用,能灵活运用定理进行推理是解此题的关键,注意: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1.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比四边形的外角和多540°,并且这个多边形的各内角都相等.这个多边形的每一个内角等于多少度?它是正几边形?【考点】多边形内角与外角.【分析】本题考查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方程的思想.关键是记住内角和的公式与外角和的特征,还需要懂得挖掘此题隐含着边数为正整数这个条件.本题可用整式方程求解.【解答】解:设边数为n,根据题意,得(n﹣2)×180°=360°+540°(n﹣2)×180°=900°n﹣2=5∴n=7.900÷7=.答:这个多边形的每一个内角等于度、它是正七边形.【点评】此题较难,考查比较新颖,涉及到整式方程.22.如图,在△ABC中,AB=AC,D为BC中点,DE、DF分别是∠ADB、∠ADC的平分线,若DE=2,求DF的长.【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证明△ADE≌△ADF即可,然后可得DF=DE=2.【解答】解:如图,∵AB=AC,D为BC中点,∴∠ADB=∠ADC=90°,∠1=∠2,∵DE、DF分别是∠ADB,∠ADC的平分线,∴∠ADE=∠ADB=45°,∠ADF=∠ADC=45°,∴∠ADE=∠ADF,在△ADE和△ADF中,,∴△ADE≌△ADF(ASA),∴DF=DE=2.【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比较基础.对于全等三角形的证明,差什么条件就去寻找什么条件,如果条件不是明显的,则先通过推导得出所需要的条件.23.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D为BC边上一个动点(D与B、C均不重合),AD=AE,∠DAE=60°,连接CE.(1)求证:△ABD≌△ACE;(2)求证:CE平分∠ACF;(3)若AB=2,当四边形ADCE的周长取最小值时,求BD的长.【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分析】(1)由于AB=AC,AD=AE,所以只需证∠BAD=∠CAE即可得结论;(2)证明∠ACE和∠ECF都等于60°即可;(3)将四边形ADCE的周长用AD表示,AD最小时就是四边形ADCE的周长最小,根据垂线段最短原理,当AD⊥BC 时,AD最小,此时BD就是BC的一半.【解答】(1)证明:∵△ABC是等边三角形,∴AB=AC,∠BAC=60°,∵∠DAE=60°,∴∠BAD+∠DAC=∠CAE+∠DAC,即∠BAD=∠CAE,在△ABD和△ACE中,,∴△ABD≌△ACE.(2)证明:∵△ABC是等边三角形,∴∠B=∠BCA=60°,∵△ABD≌△ACE,∴∠ACE=∠B=60°,∵△ABD≌△ACE,∴∠ACE=∠B=60°,∴∠ECF=180﹣∠ACE﹣∠BCA=60°,∴∠ACE=∠ECF,∴CE平分∠ACF.(3)解:∵△ABD≌△ACE,∴CE=BD,∵△ABC是等边三角形,∴AB=BC=AC=2,∴四边形ADCE的周长=CE+DC+AD+AE=BD+DC+2AD=2+AD,根据垂线段最短,当AD⊥BC时,AD值最小,四边形ADCE的周长取最小值,∵AB=AC,∴BD===1.【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定理以及垂线段最短原理,关键是找出能使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注意: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SAS,ASA,AAS,SSS,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24.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A(﹣3,0),B(2,0),C为y轴正半轴上一点,且BC=4.(1)求∠OBC的度数;(2)如图2,点P从点A出发,沿射线AB方向运动,同时点Q在边BC上从点B向点C运动,在运动过程中:①若点P的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长度,点Q的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运动时间为t秒,已知△PQB是直角三角形,求t的值;②若点P,Q的运动路程分别是a,b,已知△PQB是等腰三角形时,求a与b满足的数量关系.【考点】一次函数综合题.【分析】(1)在OA上取一点D,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解答即可;(2)①分∠PQB=90°时和∠QPB=90°时两种情况进行解答即可;②分a<5和a>5两种情况,利用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解答即可.【解答】解:(1)如图1:在OA上取一点D,使得OD=OB,连接CD,则BD=2OB=4,∵CO⊥BD,∴CD=CB=4,∴CD=CB=BD,∴△DBC是等边三角形,∴∠OBC=60°;(2)①由题意,得AP=2t,BQ=t,∵A(﹣3,0),B(2,0),∴AB=5,∴PB=5﹣2t,∵∠OBC=60°≠90°,∴下面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Ⅰ)如图2:当∠PQB=90°时,∵∠OBC=60°,∴∠BPQ=30°,∴BQ=,∴,解得:t=;Ⅱ)当∠QPB=90°时,如图3:∵∠OBC=60°,∴∠BQP=30°,∴PB=,∴,解得:t=2;②如图4:当a<5时,∵AP=a,BQ=b,∴BP=5﹣a,∵△PQB是等腰三角形,∠OBC=60°,∴△PQB是等边三角形,∴b=5﹣a,即a+b=5,如图5:当a>5时,∵AP=a,BQ=b,∴BP=a﹣5,∵△PQB是等腰三角形,∠QBP=120°,∴BP=BQ,∴a﹣5=b,即a﹣b=5.【点评】本题是一次函数的综合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应用等,根据题意作出图形是解题的关键.。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一)一、选择题(本题共30分,每小题3分,下列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1.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则∠α=()A.72°B.60°C.58°D.50°2.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是()A.三条边对应相等B.两边和其中一角对应相等C.两边和夹角对应相等D.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3.下列各式从左到右的变形中,是因式分解的为()A.x(a﹣b)=ax﹣bx B.x2﹣1+y2=(x﹣1)(x+1)+y2C.x2﹣1=(x+1)(x﹣1) D.ax+bx+c=x(a+b)+c4.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A.B.C. =D.5.若分式的值为0,则x应满足的条件是()A.x=﹣2 B.x=2 C.x≠﹣2 D.x=±26.下列各分式中,最简分式是()A.B.C.D.7.若x2﹣2(m﹣3)x+16是完全平方式,则m的值等于()A.﹣1 B.7 C.7或﹣7 D.7或﹣18.如图,P是∠BAC的平分线AD上一点,PE⊥AB于E,PF⊥AC于F,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PE=PF B.AE=AF C.△APE≌△APF D.AP=PE+PF9.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7,则第三边的中线长x的取值范围是()A.2<x<5 B.4<x<10 C.3<x<7 D.无法确定10.如图,在△ABC中,AD是它的角平分线,AB=8cm,AC=6cm,则S△ABD :S△ACD=()A.3:4 B.4:3 C.16:9 D.9:16二、填空题(本题共16分,每小题2分)11.计算:3﹣2= .12.若(x﹣2)0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13.分解因式:x2+x﹣2= .14.如图,亮亮书上的三角形被墨迹污染了一部分,他根据所学的知识很快就画出了一个与书上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那么亮亮画图的依据是.15.如图,AC、BD相交于点O,∠A=∠D,请你再补充一个条件,使得△AOB≌△DOC,你补充的条件是.16.在△ABC中,∠C=90°,BC=4cm,∠BAC的平分线交BC于D,且BD:DC=5:3,则D到AB的距离为 cm.17.若x2+4x+1=0,则x2+= .18.请同学们观察 22﹣2=2(2﹣1)=2,23﹣22=22(2﹣1)=22,24﹣23=23(2﹣1)=23…(1)写出表示一般规律的第n个等式;(2)根据所总结的规律计算210﹣29﹣28﹣…﹣22﹣2= .三、解答题(本题共54分)19.(5分)请你阅读下列计算过程,再回答所提出的问题:解:=(A)=(B)=x﹣3﹣3(x+1)(C)=﹣2x﹣6(D)(1)上述计算过程中,从哪一步开始出现错误:;(2)从B到C是否正确,若不正确,错误的原因是;(3)请你正确解答.20.(2分)尺规画图(不用写作法,要保留作图痕迹)如图1,在一次军事演习中,红方侦察员发现蓝方指挥部在A区内,到铁路与到公路的距离相等,且离铁路与公路交叉处B点400米,如果你是红方的指挥员,请你在图2所示的作战图上标出蓝方指挥部的位置点P.21.(6分)分解下列因式:(1)9a2﹣1(2)p3﹣16p2+64p.22.(7分)计算(1)﹣.(2)()﹣1+(﹣1)+(2﹣)0+|﹣3|.23.(5分)先化简,再求值:,其中x=5.24.(5分)解分式方程:.25.(4分)已知:如图,AB=AC,AD=AE,∠1=∠2.求证:△ABD≌△ACE.26.(4分)已知:如图,AB⊥BD,CD⊥BD,AD=BC.求证:(1)AB=DC.(2)AD∥BC.27.(4分)在△AFD和△BEC中,点A、E、F、C在同一直线上,有下面四个论断:(1)AD=CB;(2)AE=CF;(3)∠B=∠D;(4)AD∥BC.请用其中三个作为条件,余下一个作为结论,编一道数学问题,并写出证明过程.28.(4分)若x2+y2﹣4x+2y+5=0,求()2010+y2010的值.29.(4分)已知:正方形ABCD中,∠MAN=45°,∠MAN绕点A顺时针旋转,它的两边分别交CB、DC(或它们的延长线)于点M、N.(1)如图1,当∠MAN绕点A旋转到BM=DN时,有BM+DN=MN.当∠MAN绕点A 旋转到BM≠DN时,如图2,请问图1中的结论还是否成立?如果成立,请给予证明,如果不成立,请说明理由;(2)当∠MAN绕点A旋转到如图3的位置时,线段BM,DN和MN之间有怎样的等量关系?请写出你的猜想,并证明.30.(4分)已知:在△ABC中,∠ABC=100°,∠C的平分线交AB边于点E,在AC边上取点D,使得∠CBD=20°,连结DE.求∠CED的度数.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30分,每小题3分,下列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1.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则∠α=()A.72°B.60°C.58°D.50°【考点】KA: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解答即可.【解答】解:∵两个三角形全等,∴α=58°.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熟记性质并准确识图,确定出对应角是解题的关键.2.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是()A.三条边对应相等B.两边和其中一角对应相等C.两边和夹角对应相等D.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考点】KB: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逐个判断即可.【解答】解:A、符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SS,能推出两三角形全等,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不符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不能推出两三角形全等,故本选项符合题意;C、符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AS,能推出两三角形全等,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符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ASA,能推出两三角形全等,故本选项不符合;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能熟记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解此题的关键,注意: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SAS,ASA,AAS,SSS.3.下列各式从左到右的变形中,是因式分解的为()A.x(a﹣b)=ax﹣bx B.x2﹣1+y2=(x﹣1)(x+1)+y2C.x2﹣1=(x+1)(x﹣1) D.ax+bx+c=x(a+b)+c【考点】51:因式分解的意义.【分析】根据因式分解的定义作答.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也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解答】解:A、是整式的乘法运算,故选项错误;B、结果不是积的形式,故选项错误;C、x2﹣1=(x+1)(x﹣1),正确;D、结果不是积的形式,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熟练地掌握因式分解的定义,明确因式分解的结果应是整式的积的形式.4.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A.B.C. =D.【考点】65:分式的基本性质.【分析】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对各式进行化简即可.【解答】解:A、已经是最简分式,故本选项错误;B、,故本选项错误;C、=,故本选项错误;D、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在分式的分子与分母上同时乘以x+y即可得到,故本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式的基本性质,解题的关键是在进行分式的运算时要同时乘除.5.若分式的值为0,则x应满足的条件是()A.x=﹣2 B.x=2 C.x≠﹣2 D.x=±2【考点】63: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分析】根据分式值为0的条件可得x2﹣4=0且x+2≠0,再解出x的值即可.【解答】解:由题意得:x2﹣4=0且x+2≠0,解得:x=2.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分式值为零的条件是分子等于零且分母不等于零.6.下列各分式中,最简分式是()A.B.C.D.【考点】68:最简分式.【分析】最简分式是指分子和分母没有公因式.【解答】解:(A)原式=,故A不是最简分式;(B)原式==,故B不是最简分式;(C)原式=,故C是最简分式;(D)原式==,故D不是最简分式;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考查最简分式,要注意将分子分母先分解后,约去公因式.7.若x2﹣2(m﹣3)x+16是完全平方式,则m的值等于()A.﹣1 B.7 C.7或﹣7 D.7或﹣1【考点】4E:完全平方式.【分析】这里首末两项是x和4这两个数的平方,那么中间一项为加上或减去x 和4积的2倍.【解答】解:依题意,得m﹣3=±4,解得m=7或﹣1.故选D.【点评】本题是完全平方公式的应用;两数的平方和,再加上或减去它们积的2倍,就构成了一个完全平方式.注意积的2倍的符号,避免漏解.8.如图,P是∠BAC的平分线AD上一点,PE⊥AB于E,PF⊥AC于F,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PE=PF B.AE=AF C.△APE≌△APF D.AP=PE+PF【考点】KF:角平分线的性质.【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比较充分,满足了角平分线的性质要求的条件,可直接应用性质得到结论,与各选项进行比对,得出答案.【解答】解:∵P是∠BAC的平分线AD上一点,PE⊥AB于E,PF⊥AC于F,∴PE=PF,又有AD=AD∴△APE≌△APF(HL∴AE=AF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平分线的性质,由已知证明△APE≌△APF是解题的关键.9.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7,则第三边的中线长x的取值范围是()A.2<x<5 B.4<x<10 C.3<x<7 D.无法确定【考点】K6:三角形三边关系;K2: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倍长中线,构造一个新的三角形.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就可以求解.【解答】解:7﹣3<2x<7+3,即2<x<5.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注意此题构造了一条常见的辅助线:倍长中线.10.如图,在△ABC中,AD是它的角平分线,AB=8cm,AC=6cm,则S△ABD :S△ACD=()A.3:4 B.4:3 C.16:9 D.9:16【考点】K3:三角形的面积.【分析】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出△ABD的边AB上的高与△ACD的AC上的高相等,估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出△ABD与△ACD的面积之比等于对应边之比.【解答】解:∵AD是△ABC的角平分线,∴设△ABD的边AB上的高与△ACD的AC上的高分别为h1,h2,∴h1=h2,∴△ABD与△ACD的面积之比=AB:AC=8:6=4:3,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熟练掌握三角形角平分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本题共16分,每小题2分)11.计算:3﹣2= .【考点】6F:负整数指数幂.【分析】根据负整数指数为正整数指数的倒数计算.【解答】解:3﹣2=.故答案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负指数幂的运算,比较简单.12.若(x﹣2)0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x≠2 .【考点】6E:零指数幂.【分析】根据非零的零次幂等于1,可得答案.【解答】解:由题意,得x﹣2≠0,解得x≠2,故答案为:x≠2.【点评】本题考查了零指数幂,利用非零的零次幂等于1是解题关键.13.分解因式:x2+x﹣2= (x﹣1)(x+2).【考点】57:因式分解﹣十字相乘法等.【分析】因为(﹣1)×2=﹣2,2﹣1=1,所以利用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即可.【解答】解:∵(﹣1)×2=﹣2,2﹣1=1,∴x2+x﹣2=(x﹣1)(x+2).故答案为:(x﹣1)(x+2).【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运用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时,要注意观察,尝试,并体会它实质是二项式乘法的逆过程.14.如图,亮亮书上的三角形被墨迹污染了一部分,他根据所学的知识很快就画出了一个与书上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那么亮亮画图的依据是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考点】KE:全等三角形的应用.【分析】根据图象,三角形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是完整的,所以可以根据“角边角”画出即可.【解答】解:根据题意,三角形的两角和它们的夹边是完整的,所以可以利用“角边角”定理作出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故答案为: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的实际运用,熟练掌握判定定理:两角及其夹边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是解题的关键.15.如图,AC、BD相交于点O,∠A=∠D,请你再补充一个条件,使得△AOB≌△DOC,你补充的条件是AO=DO或AB=DC或BO=CO .【考点】KB: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分析】本题要判定△AOB≌△DOC,已知∠A=∠D,∠AOB=∠DOC,则可以添加AO=DO或AB=DC或BO=CO从而利用ASA或AAS判定其全等.【解答】解:添加AO=DO或AB=DC或BO=CO后可分别根据ASA、AAS、AAS判定△AOB≌△DOC.故填AO=DO或AB=DC或BO=CO.【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添加时注意:AAA、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16.在△ABC中,∠C=90°,BC=4cm,∠BAC的平分线交BC于D,且BD:DC=5:3,则D到AB的距离为 1.5 cm.【考点】KF:角平分线的性质.【分析】作出图形,过点D作DE⊥AB于E,先求出CD的长,再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可得DE=CD解答.【解答】解:如图,过点D作DE⊥AB于E,∵BC=4cm,BD:DC=5:3,∴CD=×4=1.5cm,∵AD是∠BAC的平分线,∴DE=CD=1.5cm.故答案为:1.5.【点评】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性质,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作出图形更形象直观.17.若x2+4x+1=0,则x2+= 14 .【考点】4C:完全平方公式.【分析】由x2+4x+1=0可得x≠0,两边除以x可得到x+=﹣4,再两边平方,根据完全平方公式展开即可得到x2+的值.【解答】解:∵x2+4x+1=0,∴x+4+=0,即x+=﹣4,∴(x+)2=(﹣4)2,∴x2+2+=16,∴x2+=14.故答案为14.【点评】本题考查了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也考查了代数式的变形能力.18.请同学们观察 22﹣2=2(2﹣1)=2,23﹣22=22(2﹣1)=22,24﹣23=23(2﹣1)=23…(1)写出表示一般规律的第n个等式2n+1﹣2n=2n;(2)根据所总结的规律计算210﹣29﹣28﹣…﹣22﹣2= 2 .【考点】37:规律型:数字的变化类.【分析】(1)根据等式的变化找出变化规律“第n个等式为2n+1﹣2n=2n”,此题得解;(2)根据2n=2n+1﹣2n将算式210﹣29﹣28﹣…﹣22﹣2进行拆项,合并同类项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1)观察,发现规律:22﹣2=2(2﹣1)=2,23﹣22=22(2﹣1)=22,24﹣23=23(2﹣1)=23,…,∴第n个等式为2n+1﹣2n=2n.故答案为:2n+1﹣2n=2n.(2)∵2n=2n+1﹣2n,∴210﹣29﹣28﹣…﹣22﹣2=210﹣210+29﹣29+28﹣28+27﹣…﹣23+22﹣2=22﹣2=2.故答案为:2.【点评】本题考查了规律型中数字的变化类,根据等式的变化找出变化规律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本题共54分)19.请你阅读下列计算过程,再回答所提出的问题:解:=(A)=(B)=x﹣3﹣3(x+1)(C)=﹣2x﹣6(D)(1)上述计算过程中,从哪一步开始出现错误: A ;(2)从B到C是否正确,若不正确,错误的原因是不能去分母;(3)请你正确解答.【考点】6B:分式的加减法.【分析】异分母分式相加减,先化为同分母分式,再加减.【解答】解:===,(1)故可知从A开始出现错误;(2)不正确,不能去分母;(3)===.【点评】本题考查异分母分式相加减.应先通分,化为同分母分式,再加减.本题需注意应先把能因式分解的分母因式分解,在计算过程中,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20.尺规画图(不用写作法,要保留作图痕迹)如图1,在一次军事演习中,红方侦察员发现蓝方指挥部在A区内,到铁路与到公路的距离相等,且离铁路与公路交叉处B点400米,如果你是红方的指挥员,请你在图2所示的作战图上标出蓝方指挥部的位置点P.【考点】N4:作图—应用与设计作图;KF:角平分线的性质.【分析】作出角平分线,进而截取PB=400进而得出答案.【解答】解:如图所示:P点即为所求.【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应用设计与作图,正确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是解题关键.21.分解下列因式:(1)9a2﹣1(2)p3﹣16p2+64p.【考点】55: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运用.【分析】(1)原式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即可;(2)原式提取公因式,再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即可.【解答】解:(1)原式=(3a+1)(3a﹣1);(2)原式=p(p2﹣16p+64)=p(p﹣8)2.【点评】此题考查了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运用,熟练掌握因式分解的方法是解本题的关键.22.计算(1)﹣.(2)()﹣1+(﹣1)+(2﹣)0+|﹣3|.【考点】6B:分式的加减法;2C:实数的运算;6E:零指数幂;6F:负整数指数幂.【分析】(1)直接利用分式加减运算法则化简求出答案;(2)直接利用负指数幂的性质以及零指数幂的性质以及绝对值的性质分别化简求出答案.【解答】解:(1)原式===;(2)原式=2﹣1+1+3=5.【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分式得加减运算以及实数运算,正确掌握运算法则是解题关键.23.先化简,再求值:,其中x=5.【考点】6D:分式的化简求值.【分析】把原式的第二项被除式分母及除式分母都分解因式,然后利用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把除法运算化为乘法运算,约分后,再与第一项通分,利用同分母分式的减法运算计算,可化为最简,最后把x的值代入化简的式子中即可求出值.【解答】解:==﹣=﹣===,(4分)当x=5时,原式==.(5分)【点评】此题考查了分式的化简求值,分式的化简求值时,加减的关键是通分,通分的关键是找出各分母的最简公分母,分式的乘除关键是约分,约分的关键是找出公因式,本题属于化简求值题,解答此类题要先将原式化为最简,再代值,同时注意有时计算后还能约分,比如本题倒数第二步约去公因式x+1.24.解分式方程:.【考点】B3:解分式方程;86:解一元一次方程.【分析】方程的两边都乘以5(x+1),把分式方程转化成整式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再代入方程进行检验即可.【解答】解:方程的两边都乘以5(x+1)、去分母得:5x=2x+5x+5,移项、合并同类项得:2x=﹣5,∴系数化成1得:x=﹣,经检验x=﹣是原方程的解,∴原方程的解是x=﹣.【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解法,关键是把分式方程转化成整式方程,注意一定要检验.25.已知:如图,AB=AC,AD=AE,∠1=∠2.求证:△ABD≌△ACE.【考点】KB: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分析】首先得出∠EAC=∠BAD,进而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SAS)得出即可.【解答】证明:∵∠1=∠2,∴∠EAC=∠BAD,在△DAB和△EAC中,∴△ABD≌△ACE(SAS)【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正确应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解题关键.26.已知:如图,AB⊥BD,CD⊥BD,AD=BC.求证:(1)AB=DC.(2)AD∥BC.【考点】KD: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1)易证△ABD≌△CDB,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知AB=DC;(2)因为△ABD≌△CDB,所以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ADB=∠CBD.然后由平行线的判定定理知AD∥BC.【解答】证明:(1)∵AB⊥BD,CD⊥BD,∴∠ABD=∠CDB=90°,∴在Rt△ABD和Rt△CDB中,,∴Rt△ABD≌Rt△CDB(HL),∴AB=DC(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2)∵Rt△ABD≌Rt△CDB[由(1)知],∴∠ADB=∠CBD(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AD∥B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以及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27.在△AFD和△BEC中,点A、E、F、C在同一直线上,有下面四个论断:(1)AD=CB;(2)AE=CF;(3)∠B=∠D;(4)AD∥BC.请用其中三个作为条件,余下一个作为结论,编一道数学问题,并写出证明过程.【考点】KD: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只要以其中三个作为条件,能够得出另一个结论正确即可,下边以(1)、(2)、(4)为条件,(3)为结论为例.【解答】解:以(1)、(2)、(4)为条件,(3)为结论.证明:∵AE=CF,∴AF=CE,∵AD∥BC,∴∠A=∠C,又AD=BC,∴△ADF≌△CBE(SAS),∴∠B=∠D.【点评】本题与命题联系在一起,归根到底主要还是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问题,应熟练掌握.28.若x2+y2﹣4x+2y+5=0,求()2010+y2010的值.【考点】AE:配方法的应用;1F:非负数的性质:偶次方.【分析】根据x2+y2﹣4x+2y+5=0,可以求得x、y的值,从而可以求得所求式子的值.【解答】解:∵x2+y2﹣4x+2y+5=0,∴x2﹣4x+4+y2+2y+1=0,∴(x﹣2)2+(y+1)2=0,∴x﹣2=0,y+1=0,解得,x=2,y=﹣1,∴()2010+y2010==1+1=2.【点评】本题考查配方法的应用、非负数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29.已知:正方形ABCD中,∠MAN=45°,∠MAN绕点A顺时针旋转,它的两边分别交CB、DC(或它们的延长线)于点M、N.(1)如图1,当∠MAN绕点A旋转到BM=DN时,有BM+DN=MN.当∠MAN绕点A旋转到BM≠DN时,如图2,请问图1中的结论还是否成立?如果成立,请给予证明,如果不成立,请说明理由;(2)当∠MAN绕点A旋转到如图3的位置时,线段BM,DN和MN之间有怎样的等量关系?请写出你的猜想,并证明.【考点】LE:正方形的性质;KD: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R2:旋转的性质.【分析】(1)在MB的延长线上截取BE=DN,连接AE,根据正方形性质得出AD=AB,∠D=∠DAB=∠ABC=∠ABE=90°,证△ABE≌△ADN推出AE=AN;∠EAB=∠NAD,求出∠EAM=∠MAN,根据SAS证△AEM≌△ANM,推出ME=MN即可;(2)在DN上截取DE=MB,连接AE,证△ABM≌△ADE,推出AM=AE;∠MAB=∠EAD,求出∠EAN=∠MAN,根据SAS证△AMN≌△AEN,推出MN=EN即可.【解答】解:(1)图1中的结论仍然成立,即BM+DN=MN,理由为:如图2,在MB的延长线上截取BE=DN,连接AE,∵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D=AB,∠D=∠DAB=∠ABC=∠ABE=90°,∵在△ABE和△ADN中,∴△ABE≌△ADN(SAS).∴AE=AN;∠EAB=∠NAD,∵∠DAB=90°,∠MAN=45°,∴∠DAN+∠BAM=45°,∴∠EAM=∠BAM+∠EAB=45°=∠MAN,∵在△AEM和△ANM中,∴△AEM≌△ANM(SAS),∴ME=MN,∴MN=ME=BE+BM=DN+BM,即DN+BM=MN;(2)猜想:线段BM,DN和MN之间的等量关系为:DN﹣BM=MN.证明:如图3,在DN上截取DE=MB,连接AE,∵由(1)知:AD=AB,∠D=∠ABM=90°,BM=DE,∴△ABM≌△ADE(SAS).∴AM=AE;∠MAB=∠EAD,∵∠MAN=45°=∠MAB+∠BAN,∴∠DAE+∠BAN=45°,∴∠EAN=90°﹣45°=45°=∠MAN,∵在△AMN和△AEN中,∴△AMN≌△AEN(SAS),∴MN=EN,∵DN﹣DE=EN,∴DN﹣BM=MN.【点评】本题考查了正方形性质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应用,题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是一道比较好的题目,证明过程类似,培养了学生的猜想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30.已知:在△ABC中,∠ABC=100°,∠C的平分线交AB边于点E,在AC边上取点D,使得∠CBD=20°,连结DE.求∠CED的度数.【考点】KD: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KF:角平分线的性质.【分析】分别作EF⊥CB的延长线于F,EH⊥AC于H,EG⊥BD于G.利用CE是角平分线,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得EF=EH,再证明∠ABD=∠EBF,同理可证:EF=EG,根据HL证明Rt△EDH≌Rt△EDG,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角的和差关系可求∠CED.【解答】解:分别作EF⊥CB的延长线于F,EH⊥AC于H,EG⊥BD于G.∵CE是角平分线,∴EF=EH.∠ABC=100°,∠DBC=20°,∴∠ABD=80°,又∵∠EBF=80°,∴∠ABD=∠EBF,∴EF=EG,∴EH=EG,在Rt△EDH与Rt△EDG中,,∴Rt△EDH≌Rt△EDG(HL),∴∠EDH=∠EDG,∴∠CED=∠EDH﹣∠ECD=(∠BDH﹣∠BCA)=×20°=10°.【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逆定理,本题的关键是作出辅助线,以及角的平分线性质定理的应用.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二)一、精心选一选(每小题3分,共30分)1.计算(﹣)﹣3的结果是()A.﹣B.﹣C.﹣343 D.﹣212.将,(﹣2)0,(﹣3)2这三个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正确的结果是()A.(﹣2)0<<(﹣3)2B.<(﹣2)0<(﹣3)2C.(﹣3)2<(﹣2)0<D.(﹣2)0<(﹣3)2<3.下列各式中,从左到右的变形是因式分解的是()A.a2﹣4ab+4b2=(a﹣2b)2 B.x2﹣xy2﹣1=xy(x﹣y)﹣1C.(x+2y)(x﹣2y)=x2﹣4y2D.ax+ay+a=a(x+y)4.如图所示,AB=AC,要说明△ADC≌△AEB,需添加的条件不能是()A.∠B=∠C B.AD=AE C.∠ADC=∠AEB D.DC=BE5.在下列图案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6.如图,若OP平分∠AOB,PC⊥OA,PD⊥OB,垂足分别是C、D,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A.PC=PD B.OC=PC C.∠CPO=∠DPO D.OC=OD7.下列等式成立的是()A.B.C.D.8.如图,△ABC≌△BAD,点A和点B,点C和点D是对应点,如果AB=6cm,BD=5cm,AD=4cm,那么BC的长是()A.4 B.5 C.6 D.无法确定9.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将一个足够大的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于点A处,该三角形板的两条直角边与CD交于点F,与CB延长线交于点E,四边形AECF的面积是()A.16 B.12 C.8 D.410.如图,将一张正方形纸片经两次对折,并剪出一个菱形小洞后展开铺平,得到的图形是()A.B.C.D.二.细心填一填(每小题2分,共20分)11.一种细菌的半径为0.000407m,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m.12.当x= 时,分式没有意义;当x= 时,分式的值为0.13.计算(﹣)3÷(﹣)2的结果是.14.计算+的结果是.15.若x2+mx+16是完全平方式,则m= .16.如图,在△ABC和△DEF 中,AB=DE,AC=DF.请再添加一个条件,使△ABC 和△DFE全等.添加的条件是(填写一个即可):,理由是.17.如图,把△ABC绕C点顺时针旋转30°,得到△A′B′C,A′B′交AC于点D,若∠A′DC=80°,则∠A=°.18.如图,在△ABC中,∠C=90°,AD平分∠CAB,BC=8cm,BD=5cm,那么点D 到线段AB的距离是cm.19.如图,△ABC中,AB=AC,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P点.(1)若∠A=35°,则∠BPC=;(2)若AB=5cm,BC=3cm,则△PBC的周长= .20.探究:观察下列各式,,,…请你根据以上式子的规律填写: = ;= .三.精心解一解:(21,22每小题2分,23,24,25每小题2分,共16分)21.因式分解:2mx2﹣4mx+2m= .22.因式分解:x2y﹣9y= .23.化简:﹣+.24.先化简,再求值:(1﹣)÷,其中x=2.25.解分式方程:四.耐心想一想:(本小题4分)26.四川5.12特大地震受灾地区急需大量赈灾帐篷,某帐篷生产企业接到生产任务后,加大生产投入,提高生产效率,实际每天生产帐篷比原计划多200顶,已知现在生产3000顶帐篷所用的时间与原计划生产2000顶的时间相同.现在该企业每天能生产多少顶帐篷?五.精确作一作:作图题(本小题4分)27.某地区要在区域S内(即∠COD内部)建一个超市M,如图所示,按照要求,超市M到两个新建的居民小区A,B的距离相等,到两条公路OC,OD的距离也相等.这个超市应该建在何处?(要求:尺规作图,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六.耐心看一看(每小题6分)28.如图,△ABC中A(﹣2,3),B(﹣31),C(﹣1,2).(1)画出△ABC关于x轴对称的△A1B1C1;并写出△A1B1C1三个顶点坐标:,,.(2)画出△ABC关于y轴对称的△A2B2C2;并写出△A2B2C2三个顶点坐标:,,.七.严密推一推(每小题4分,共20分)29.已知:如图,AB=DE,AC=DF,BE=CF.求证:∠A=∠D.30.如图,已知AB=AD,AC=AE,∠1=∠2,求证:BC=DE.31.已知:AC⊥BC,BD⊥AD,AC与BD交于O,AC=BD.求证:(1)BC=AD;(2)AO=BO.32.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E为CD的中点,连接AE、BE,BE⊥AE,延长AE交BC的延长线于点F.求证:(1)FC=AD;(2)AB=BC+AD.33.已知:如图,在△ABC中,∠ACB=90°,CD⊥AB于点D,点E在AC上,CE=BC,过E点作AC的垂线,交CD的延长线于点F.求证:AB=FC.八.挑战自我(选做本题4分)34.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平分∠BAD,AB>AD,试判断AB﹣AD 与CD﹣CB的大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解:结论:证明: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精心选一选(每小题3分,共30分)1.计算(﹣)﹣3的结果是()A.﹣B.﹣C.﹣343 D.﹣21【考点】负整数指数幂.【分析】根据负整数指数为正整数指数的倒数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原式=(﹣7)3=﹣343.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负整数指数幂、乘方,关键是掌握负整数指数为正整数指数的倒数.2.将,(﹣2)0,(﹣3)2这三个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正确的结果是()A.(﹣2)0<<(﹣3)2B.<(﹣2)0<(﹣3)2 C.(﹣3)2<(﹣2)0<D.(﹣2)0<(﹣3)2<【考点】负整数指数幂;有理数的乘方;零指数幂.【分析】分别根据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和平方的运法则进行计算,再比较大小即可.【解答】解:∵=6,(﹣2)0=1,(﹣3)2=9,又∵1<6<9,∴(﹣2)0<<(﹣3)2.故选A.【点评】主要考查了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和平方的运算.负整数指数幂为相应的正整数指数幂的倒数;任何非0数的0次幂等于1.3.下列各式中,从左到右的变形是因式分解的是()A.a2﹣4ab+4b2=(a﹣2b)2 B.x2﹣xy2﹣1=xy(x﹣y)﹣1C.(x+2y)(x﹣2y)=x2﹣4y2D.ax+ay+a=a(x+y)【考点】因式分解的意义.【分析】根据因式分解是把一个多项式转化成几个整式积的形式,可得答案.【解答】解:A、把一个多项式转化成几个整式积的形式,故A正确;B、每把一个多项式转化成几个整式积的形式,故B错误;C、是整式的乘法,故C错误;D、把一个多项式转化成几个整式积的形式,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因式分解的意义,利用了因式分解的意义.4.如图所示,AB=AC,要说明△ADC≌△AEB,需添加的条件不能是()A.∠B=∠C B.AD=AE C.∠ADC=∠AEB D.DC=BE【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分析】△ADC和△AEB中,已知的条件有AB=AC,∠A=∠A;要判定两三角形全等只需条件:一组对应角相等,或AD=AE即可.可据此进行判断,两边及一边的对角相等是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解答】解:A、当∠B=∠C时,符合ASA的判定条件,故A正确;B、当AD=AE时,符合SAS的判定条件,故B正确;C、当∠ADC=∠AEB时,符合AAS的判定条件,故C正确;D、当DC=BE时,给出的条件是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需注意的是SSA和AAA不能作为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依据.5.在下列图案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考点】轴对称图形.【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进行分析即可.【解答】解:A、B、C都是轴对称图形,D不是轴对称图形,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轴对称图形,关键是正确找出对称轴的位置.6.如图,若OP平分∠AOB,PC⊥OA,PD⊥OB,垂足分别是C、D,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A.PC=PD B.OC=PC C.∠CPO=∠DPO D.OC=OD【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期中数学考试试题
(时间:100分钟;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图案是轴对称图形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
)
A、 3 B
C
D、±3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25是0.5 的一个平方根
B、正数有两个平方根,且这两个平方根之和等于0
C、7 2的平方根是7
D、负数有一个平方根
4.如图,某同学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成了三块,现在要到
玻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办法是()
A、带①去
B、带②去
C、带③去
D、带①和②去
5.如图所示,△ABC≌△EFD,那么()
A、AB=DE,AC=EF,BC=DF
B、AB=DF,AC=DE,BC=EF
C、AB=EF,AC=DE,BC=DF
D、AB=EF,AC=DF,BC=DE
6.如图所示△ABC≌△CDA,并且AB=CD,那么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ACB=∠CAD
B、CA=AC
C、∠D=∠B
D、AC=BC
7.点P(2,—3)关于y轴的对称点的坐标是()
A、(2,3 )
B、(-2,—3)
C、(—2,3)
D、(—3,2)
8.如图所示,已知AB=A′B′,∠A=∠A′,若△ABC≌△A′B′C′,还可以补充①
②③④中的那些条件()
①、∠B=∠B′②、∠C=∠C′
③、AC= A′C′④BC=''
B C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
9.如图,∠C=90°,AM平分∠CAB,CM=20cm,
那么M到AB的距离是()
A、10cm
B、15cm
C、20cm
D、25cm
10.如下图,△ABC中,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D,
如果AC=5 cm,BC=4cm,那么△DBC的周长是()
A.6 cm B.7 cm
C.8 cm D.9 cm
二、填空题(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1.等边三角形是图形,它共有条对称轴;
12.
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
13.已知点M(x,3)与点N(-2,y)关于x轴对称,则3x+2y=
14.如图所示,AD平分∠BAC,点P在AD上,
B
若PE ⊥AB ,PF ⊥AC ,则PE PF(填“﹥”“﹦”“﹤”);
15. .在△ABC 中,AB=AC CAD= 16. 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等于40°,则另两个角为 ; 17.若一个数的平方根等于它的立方根,这个数是
18.如图 , AC ⊥BC 于 C , DE ⊥AC 于 E , AD ⊥AB 于 A , BC=AE .若AB=5 , 则AD=___________。
三、解答题(共66分)
19画出△ABC 关于x 轴对称的图形△A 1B 1C 1,并指出△A 1B 1C 1的顶点坐标.6分)
20.如图所示,已知AD=BC ,AB=CD ,试判断∠A 与∠B 的关系,下面是小颖同学的推导过程,你能说明小颖的每一步的理由吗?(共7分) 解:连结BD
在△ABD 与△CDB 中
AD=BC( ) AB=CD( ) BD=DB( ) ∴△ABD ≌△CDB( )
∴∠ADB=∠CBD( ) ∴AD ∥BC( )
∴∠A+∠ABC=180°( )。
21.求x 的值:
(1)4x ²=25(5分) (2) (x-0.7)³=0.027 (6分)
(3)计算: (- 2 (- )6分)
22、如图所示,∠1=∠2,∠3=∠4,求证:AC=AD (共7分)
23、如图所示,CD=CA ,∠1=∠2,EC=BC ,求证:△ABC ≌
1
2
△DEC (共7分)
24已知,如图,BC ⊥AC ,DE ⊥AC ,D 为 AB 的中点,∠A=30°,AB=8 求BC ,DE 的长(共6分)
25、如图所示,∠ABC 和∠ACB 的平分线相交于F ,过F 作DE//BC ,交AB 于D ,交AC 于E ,(共10分)
求证:(1)△BDF 是等腰三角形
(2)BD+EC=DE
26、如图所示,107国道OA 和320国道OB 在某巿相交于O 点,在∠AOB 的内部有工厂C 和D ,现要建一个货站P ,使P 到OA 和OB 的距离相等,且使PC=PD ,用尺规作出P 点的位置,(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写出结论)(共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