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初中七年级下册教案-7.3 西亚9
- 格式:docx
- 大小:21.37 KB
- 文档页数:7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了解地区第三节西亚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图了解西亚的地理位置及其位置的重要性。
(2)了解西亚石油在世界中的地位、分布及输出路线。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析图增强读图分析能力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西亚动荡不安的局势,培养学生珍爱和平,反对战争的情感。
【教学重点】(1)本来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
(2)西亚石油资源的地位、分布和输出路线。
【教学难点】西亚因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丰富的石油资源而成为世界热点地区。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播放图片: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美英联军轰炸伊拉克;伊拉克战争中受伤平民;战争使伊拉克平民背井离乡(学生观看图片)这是一个充满硝烟和血腥的地区,从古至今发生了多次战争,很多强国都想控制这个地区,以便从中获利。
你知道这是什么地区吗?这个地区为什么长期成为世界热点地区?过渡:这个地区是西亚地区。
今天,我们一起走近西亚地区,首先来学习该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资源分布。
相信学完本节课内容,同学们会对西亚有所了解。
二、新课学习(一)探索一:重要的地理位置(1)古代丝绸之路:西亚自古就是沟通亚洲和欧洲的陆地要冲,是古代著名的陆上贸易通道“丝绸之路”。
活动:1.找出阿富汗、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叙利亚、土耳其等国。
(学生读图找图)2.找出西亚所联结的大洲和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
(学生读图找图,加强读图能力的培养)明确:联结三大洲:亚洲、非洲和欧洲;联系五海: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里海。
3.填写下列海峡所沟通的海洋。
(2)五海三洲两洋之地:西亚地处亚、非、欧三洲的交界地带,介于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和里海之间,沟通了印度洋和大西洋。
阅读:霍尔木兹海峡波斯湾又称海湾,它的沿岸和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波斯湾海上的唯一出口是霍尔木兹海峡。
7.3 西亚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西亚的国家及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2.明确西亚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及西亚石油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3.了解西亚的自然环境以及农牧业的发展。
(二)能力目标1.学会运用地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2.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当今的热点问题;3.从西亚最具特色的节水农业中获取适宜发展我国农业的经验。
(三)情感目标1.联系当前西亚动荡不安的世界局势,进一步培养学生珍爱和平、反对战争、创造美好生活的情感;2.由我国的“丝绸之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努力建设祖国的热情。
教学重点1.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2.西亚丰富的石油资源及西亚石油对国际市场的影响。
教学难点1.西亚石油对国际市场的影响,西亚重要的石油运输线;2.西亚的主要农业区和畜牧业区及农牧业与自然条件的关系;3.西亚地区的动荡不安与本地区的位置、资源的关系。
教学准备(一)知识储备l.引导学生经常收听、收看新闻节目,了解当今的世界局势变化,收集有关西亚局势的资料;2.了解我国农业发展的状况,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开展调查农业生产中的用水问题;3.了解西亚石油对世界各国尤其对部分发达国家的经济影响状况。
(二)教学准备1.收集西亚地区的局势变化资料制成录象片段或办成壁报;2.收集有关西亚石油资源的资料;3.节水农业的影视图片和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由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美英联军轰炸伊拉克、美英联军进入巴格达、萨达姆铜象倒下及萨达姆被美军捕获的影视图片导入战争发生的区域:这是一个充满硝烟和血腥的地区,从古至今发生了多次战争,很多强国都想控制这个地区,以便从中获利。
你知道这是什么地区?他们为什么要想控制这个地区?控制了这个地区会获取哪些好处?(板书:西亚)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各抒己见。
学法指导:由影视图片激趣入题,转入讨论研究。
一孔之见:联系当前世界上的重大事件,从学生爱关注的战争问题入手,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注意力集中。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3《西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3《西亚》是关于西亚地区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资源、宗教、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拓展,也是对世界地理的一个组成部分的学习。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地图和文字,让学生了解西亚地区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地理有一定的认识。
但西亚地区作为一个特定的地理单元,它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资源、宗教、文化等方面对学生来说可能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图片,分析西亚地区的特点,从而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西亚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资源、宗教、文化等特点,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图片,分析西亚地区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西亚地区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资源、宗教、文化等特点。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图片,分析西亚地区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图片,了解西亚地区的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点。
2.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西亚地区的人文环境、资源、宗教、文化等特点。
3.讨论法: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对西亚地区的认识和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地图:准备西亚地区的地图,让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地区的位置和地形。
2.图片:准备西亚地区的图片,让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地区的人文环境、资源、宗教、文化等特点。
3.资料:收集相关的文字资料,以便在教学中进行参考和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西亚地区的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西亚地区的位置和地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西亚地区的地图和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西亚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如地形、气候等。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西亚》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了解地区第三节《西亚》,主要介绍了西亚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
学生通过学习,了解西亚地区的地理特点,以及该地区的文化、宗教和经济发展情况。
教材内容生动有趣,通过图片、地图和案例等多种形式呈现,有助于学生对西亚地区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西亚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
2.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地图等工具,准确标示出西亚地区的位置;能够描述西亚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不同地区的尊重和包容心态,增强他们的地理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西亚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能力,理解和描述西亚地区的复杂文化和宗教背景。
四、学情分析: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对西亚地区的了解程度有所差异。
部分学生可能对西亚地区的文化和宗教背景缺乏了解,需要引导他们进行深入学习和思考。
同时,学生对地图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也需要提升。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 使用幻灯片或展示板展示西亚地区的美丽景观图片,如约旦的佩特拉古城、以色列的死海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问:你们对西亚地区有了解吗?你们知道西亚地区有哪些国家吗?请举例说明。
第二环节:学习地理位置1. 展示西亚地区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找出西亚地区的位置。
可以使用互动白板或投影仪进行展示。
2. 引导学生使用地图上的经纬度坐标,标示出西亚地区的位置。
例如,让学生找出以色列、约旦、黎巴嫩等国家在地图上的位置,并进行标记。
第三环节:了解自然环境1. 介绍西亚地区的自然环境,包括气候、地形、水资源等方面的特点。
例如,西亚地区大部分地区属于沙漠气候,气温高,降水稀少,沙漠和荒漠地形较多,水资源匮乏。
2. 利用图片和案例,让学生感受西亚地区的自然环境。
第七单元《西亚》教学案
编号:012
A.混血人种B.黑色人种C.白色人种D.黄色人种
< 提高型>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沙特阿拉伯占据了整个阿拉伯半岛
B.伊朗和伊拉克扼守着波斯湾的唯一出口——霍尔木兹海峡
C.土耳其的领土全部位于欧洲境内
D.阿富汗与我国相邻
10.下列在西亚难以见到的景象是( )
A.沙漠广布,井架林立B.手捧《圣经》,去清真寺做礼拜C.挂美国、日本国旗的油轮进出港口D.吃椰枣、喝泉水、骑骆驼11.近年来,由于国际粮价高涨,西亚人口又飞速增长,许多国家在海外租用农田,其主要原因是( )
A.西亚地区水源和耕地极度缺乏
B.帮助较穷的发展中国家创造就业机会以及改善农业技术
C.国内缺乏足够的劳动力
D.便于本地区的粮食出口,赚收外汇
<综合型>
12.读“西亚图”。
回答问题。
(1)图中沟通①____海和②____海的海峡⑤是____海峡。
(2)图中④是_____运河,它是________两洲的分界线,此运河属____(国家)所有,该国著名的农产品是_____。
(3)图中③是____湾,此海湾周围盛产_____(矿产),⑦国所在半岛是____半岛,此半岛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是______。
(4)图中⑧是___海,它为世界上最大的____。
第三节西亚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运用地图说明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能在西亚填充图上准确填出西亚的主要国家,还有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苏伊士运河、霍尔木兹海峡、波斯湾、土耳其海峡。
2.了解西亚的自然环境特征。
自然条件与当地农牧业生产的关系以及当地发展节水农业所取得的成就。
教学重难点重点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难点干旱环境中的农牧业。
第一课时教学流程设计教师指导学生活动1.课件展示,导入新课。
1.思考课件所展示事件发生地点。
2.创设情境,给学生提供舞台。
2.各组展示所作课件,进行交流,用精练语言谈对西亚的印象。
3.引导分析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3.发散思维,从政治、军事、交通等方面思考、讨论,认识到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4.引导学生分析西亚农牧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节水意识。
4.通过阅读分析教材认识到人类对生活环境的适应性及主观能动性。
一、五海三洲之地二、干旱环境中的农牧业本课总结西亚是现代海、陆、空交通要冲,它处在联系亚、欧、非三大洲,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枢纽地位,被称为“五海三洲之地”,地理位置特别重要。
水资源在西亚非常匮乏,各国常因水资源而起争端,有人说“人类21世纪也将为水而战”,我们中国人均水资源也很缺乏,请大家从自身做起,注意节水。
板书设计第七章第三节西亚一、五海三洲之地交通枢纽:土耳其海峡、霍尔木兹海峡二、干旱环境中的农牧业1.传统经济部门:畜牧业2.灌溉农业和节水农业随堂练习设计1、2、西亚干旱环境中的农牧业①西亚大部分地区是什么气候类型?气候特点是②为什么阿拉伯半岛赏没有河流?③由于气候干旱,西亚发展了独具特色的业和业。
答案:1、(1).在图中填出A亚洲、B欧洲、C非洲(2).在图中填出海域①里海②黑海③地中海④红海⑤阿拉伯海(3)在图中填出海峡运河D土耳其海峡 E苏伊士运河 F霍尔木兹海峡2、①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旱②阿拉伯半岛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
气候炎热,蒸发强,降水稀少,很难形成河流③畜牧业灌溉农业第三节西亚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西亚的石油在世界上的地位,分布特点,主要产油国,出路线和地区。
西亚
【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地图,说明西亚重要的地理位置,并能熟练记忆(在
图中填注)五海、三洲的名称,海峡、运河名称和战略地位。
2、知道西亚干旱的自然环境特征及农牧业特点,分析自然条件
与当地农牧业生产的关系。
【重点难点】
重点: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难点:分析气候与农牧业生产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长期的热点地区
教师设问:“西亚为什么会战争不断?这个地区为什么会成为长期的热点地区呢?”──引入新课。
【讲授】五海三洲之地
1.向学生阐明“西亚”概念
2.指导学生完成课本P47页的活动题
3.引导学生指图说出“三洲五海之地”的含义和具体位置,并指出本区还有哪些重要的海域和咽喉要道。
教师应特别指出“里海”与其它四海的不同。
4.分析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从海陆空三个方面分析)
【讲授】干旱环境中的农牧业
1.在给出的气候类型图中,找出西亚的主要气候类型。
2.在给出的地图中,寻找阿拉伯半岛上的河流,并且分析河流稀少的原因。
3.提出思考:在干旱环境下,西亚如何发展农牧业?
答案:
1.西亚以热带沙漠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西亚气候炎热干燥,沙漠面积广大。
2.阿拉伯半岛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
气候炎热,蒸发强,降水稀少,很难形成河流。
3.以畜牧业为传统经济支柱,发展灌溉农业。
【课堂小结】
【练习】课堂练习。
《西亚》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西亚的国家及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2.明确西亚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及西亚石油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二)能力目标1.学会运用地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2.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当今的热点问题;(三)情感目标1.联系当前西亚动荡不安的世界局势,进一步培养学生珍爱和平、反对战争、创造美好生活的情感;2.由我国的“丝绸之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努力建设祖国的热情。
教学重点1.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2.西亚丰富的石油资源及西亚石油对国际市场的影响。
教学难点1.西亚石油对国际市场的影响,西亚重要的石油运输线;2.西亚地区的动荡不安与本地区的位置、资源的关系。
教学准备(一)知识储备l.引导学生经常收听、收看新闻节目,了解当今的世界局势变化,收集有关西亚局势的资料;3.了解西亚石油对世界各国尤其对部分发达国家的经济影响状况。
(二)教学准备1.收集西亚地区的局势变化资料制成录象片段或办成壁报;2.收集有关西亚石油资源的资料;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由影视图片激趣入题(板书:西亚)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各抒己见。
学法指导:由影视图片激趣入题,转入讨论研究。
一孔之见:联系当前世界上的重大事件,从学生爱关注的战争问题入手,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注意力集中。
二、讲授新课教师导入:重要的地理位置。
(板书:重要的地理位置)学生读图:《西亚的国家》,确认西亚的范围:1.西亚的纬度位置。
2.西亚的海陆位置。
3.本区主要的海峡。
4.丝绸之路、苏伊士航海线路图、土耳其海峡图。
归纳:西亚位置极其特殊,我们可以将其概括为“两洋、三洲、五海之地”,自古就是东西方贸易的交通要道,而今更成为海、陆、空运输的要道及中转站。
学法指导:读图分析,合作学习,巩固知识并解决问题。
这是本区的一个优势,也是本节的一个重难点。
在引导学生认真读图分析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西亚重要的战略地位,从而突破重难点。
教案:西亚【教学内容】本课时内容对应教材P47-P53。
主要包含“五海三州之地”、“干旱环境中的农牧业”、“世界石油宝库”、“阿拉伯国家”等内容。
【课程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准确指出西亚的地理位置,理解“五海三洲之地”的含义。
2.掌握西亚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特点,理解干旱环境对农牧业的影响。
3.了解西亚作为“世界石油宝库”的地位,认识石油对该地区经济的重要性。
4.认识西亚的主要国家及其文化特征,特别是阿拉伯国家的宗教信仰、语言和生活习俗。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分析,培养学生的空间认知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2.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引导学生利用多种资源(如教材、网络、图书等)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其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文化和宗教信仰的开放心态。
2.增强学生对全球资源分布不均和地区发展差异的认识,激发其关注国际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西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石油资源及其经济意义、阿拉伯国家的文化特征。
难点:理解干旱环境对农牧业的影响,以及石油资源对西亚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双重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世界地图,引导学生找出西亚的大致位置,并提问:“为什么西亚被称为‘五海三洲之地’?”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二、“五海三州之地”讲解:介绍西亚的地理位置,指出其位于亚洲西部,地跨亚、非、欧三大洲,同时濒临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等五海(里海为内陆湖,但传统上仍被称为海)。
活动:学生分组在地图上标出西亚的边界、五海和三洲,并讨论这一地理位置对西亚地区的重要性。
三、干旱环境中的农牧业讲解:介绍西亚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等),强调其干旱少雨的特点。
分析:探讨干旱环境对农牧业的影响,如灌溉农业的重要性、畜牧业的发展条件等。
案例:以以色列的节水农业为例,说明科技在克服干旱环境挑战中的作用。
§西亚(1)教课目的知识目标学会运用地图说明西亚地理地点的重要性。
认识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苏伊士运河、霍尔木兹海峡、波斯湾、土耳其海峡。
能在西亚的填补图上正确的填出西亚的主要国家及其国都,能力目标认识西亚居民以阿拉伯人为主,西亚地域的宗教特点以及与宗教有亲密关系的两个城市——麦加、耶路撒冷。
教育目标认识西亚也是人类古代文明中心之一,是犹太教、基督教的起源地。
要点、难点教课要点:1.学会运用地图说明西亚地理地点的重要性。
2.可以正确填图教课难点:1.学会运用地图说明西亚地理地点的重要性。
2.提升学生的读图、填图能力教课方法综合法、读图剖析法、对照剖析法、创建情境法、自学指导法教课器具教课挂图、板图、班班通教课过程:一、复习发问上节课主要内容。
二、导入新课由新闻直接指出硝烟洋溢的战场——伊拉克。
找学生指出伊拉克所在的地点,伊拉克的所属地区——西亚地域。
联系实质、重新闻出发吸引学生由此引出兴趣。
板书:第三节西亚三、讲解新课经过读图确认伊拉克的地点,认识西亚的范围读图找出亚洲欧洲、非洲,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里海、大西洋、印度洋㈠五海三洲之地经过读图掌握西亚的地理(海陆)地点:1.间接的交流着大西洋与印度洋2.位于亚洲的西南,地处亚、欧、非三大洲的交界地带3.位于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和阿拉伯海之间因此被称为两洋三洲五海之地㈡交通要道(古代、现代)找学生介绍历史上所学的古代丝绸之路的知识。
从古代起,西亚地域就是重要的交通要道,简单介绍现代铁路、公路、航空运输路过西亚的状况。
重申其重要性㈢主要国家、国都指导学生读世界地图以及图2-17西亚的国家图。
在图2-17中找出西亚的主要国家及其国都伊拉克—巴格达、阿富汗—喀布尔、土耳其—安卡拉、科威特—科威特、伊朗—德黑兰、沙特阿拉伯—利雅得、叙利亚—大马士革、阿拉伯结合酋长国—阿布扎比等国利用填补图册12页的题目进行练习。
填注两洋、三洲、五海、大洲分界限、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伊朗、伊拉克、沙特阿拉伯、巴勒斯坦、埃及、土耳其、科威特等名称的地点。
第三节西亚学习目标:1.能通过阅读材料,了解西亚是世界上阿拉伯人的主要居住区及阿拉伯人信奉的宗教。
2.能借助地图和资料,了解西亚石油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分布特点、主要产油国、石油输出路线。
学习过程一、快乐自学阅读教材P内容,要求:阅读文字及地图,注记要点,思考活动题,完成下列50-52问题:1.是世界上阿拉伯人的主要聚居地区之一。
2.西亚是教、教的发源地。
这三大教都把奉为圣城。
3.西亚地区的居民中,阿拉伯人占一半以上,他们属于人种,他们大都使用语,大都信奉教。
4.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为丰富、石油产量和输出量最多的地区。
5.西亚的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和伊拉克是世界重要产油国。
6.西亚石油主要输往、和。
7.西亚石油的输出线路、(1)波斯湾→→阿拉伯海→印度洋→→南海→→日本(2)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大西洋→西欧和美国(3)波斯湾→→阿拉伯海→印度洋→→大西洋→西欧和美国二、合作探究1.阅读教材材料,总结西亚石油资源和生产的特点。
2.西亚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战争不断,冲突频繁的地区,试探究这里冲突不断的原因和相关的地理因素。
三、课堂小结1.西亚的人口、宗教等人文地理特征2.西亚的石油达标训练1.阿拉伯国家的居民多信仰( )A.佛教 B.伊斯兰教 C.基督教 D.犹太教2.西亚最为丰富的矿产资源是( )A.黄金 B.煤炭 C.石油 D.铁矿3.西亚的石油主要分布于( )A.红海沿岸 B.地中海沿岸 C.黑海沿岸 D.波斯湾沿岸4.沙特阿拉伯为较富裕的国家,主要原因( )A.大量出口农副产品 B.出口淡水资源C.大量出口石油资源 D.大力发展加工工业5.西亚是战争的火药库,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该地区战争的原因的是( )A.“五海三洲之地” B.复杂的宗教背景C.世界石油宝库 D.人民生活贫穷落后6.一艘小型油轮从波斯湾启航,取捷径驶往欧洲西部,需经过( )A.苏伊士运河、马六甲海峡 8.苏伊士运河、直布罗陀海峡C.土耳其海峡、直布罗陀海峡 D.土耳其海峡、英吉利海峡7.读西亚石油海上运输线路图,回答问题。
案例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7.3《西亚》名称科目地理教学对象七年级课时第1课时一、课标分析本教学设计是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西亚》的第一课时,本节课要实现的课标为:1、在地图上找出西亚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指出某地区对当地获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一种或几种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初一学生好奇、热情、活泼,参与意识强。
但自制能力差,注意力不能够长时间集中,善于机械记忆和直觉思维,理性思维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
通过之前大洲和东南亚、南亚的学习,掌握一定学习区域的基本方法,对于要素之间的联系和正确的人地观念还缺乏一定的条理性和思维模式,在本课教学中设置1-2个活动内容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
通过指导读图和设置问题,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理解人地关系。
三、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根据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储备,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制定以下三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在西亚地图上找出西亚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
(2)运用地图说出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说出西亚地处三洲五海之地的地理位置。
(3)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西亚石油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说出西亚石油资源的分布、特点、主要产油国,根据地图,了解西亚石油输往西欧、美国和日本的路线,树立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观。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活动,学生学会赌徒,掌握地理事物的分布。
如西亚石油输往西欧、美国和日本的路线等。
在教室的引导下,分析地理事物的相互关系,如西亚的主要农业区和畜牧业区及农牧业和自然条件的关系;西亚地区的动荡不安与本地区的位置、资源的关系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具有关注事实和关心世界的意识,树立国际主义的观念。
(2)地理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分析,使学生对对立统一的关系有一初步的认识。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3 西亚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教学设7.3 西亚一、教学目标1.学会运用地图说明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了解西亚干旱的自然环境特征及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3.知道西亚石油资源的地位、分布、生产和出口情况,能分析石油开发对西亚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4.了解西亚民族和宗教特色。
二、教材分析西亚在世界上具有独特的地位:一是重要的战略位置;二是典型的干旱环境;三是石油经济。
为此,教材选取了能反映本地区环境特征的4个内容:五海三洲之地、干旱环境中的农牧业、世界石油宝库、阿拉伯国家。
其知识结构如下:本节教材在内容处理上主要对应的课程标准为“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指出某地区对当地或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一种或几种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
西亚丰富的石油资源对本区和世界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是说明本条“标准”最理想的一个案例。
西亚地区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仅海湾国家的石油储量就占世界的26%。
目前世界公认的20个特大油田中,海湾国家占11个。
西亚石油主要用于出口,出口目的地是西欧、北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
石油是西亚一些国家的经济支柱。
丰富的石油资源使西亚在世界经济中具有重要影响,同时也使西亚成为国际上的矛盾焦点地区。
关于西亚石油的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教材安排了西亚石油海上运输路线图和西亚部分国家石油储量(2009年)表,要求学生通过“活动”来达到本“标准”的要求。
西亚资源的一多(石油)一少(淡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西亚地区地处干旱地区,多数国家水资源第 1 页共 1 页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教学设奇缺,有些国家没有河流,或只有季节性河流。
人口增加,工农业的发展使本地区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所以对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水平直接影响到这些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水资源的分布不均又进一步加剧了本地区各国间的矛盾冲突。
为此,教材也选取了“干旱环境中的农牧业”这一能反映出区域特色的内容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