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污染的现状和危害及其治理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49.88 KB
- 文档页数:2
油田集输站噪声污染现状及综合治理方法研究油田集输站是石油开采过程中的重要设施,其运行产生的噪声污染对周边环境和居民健康造成了较大影响。
本文将对油田集输站噪声污染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综合治理方法,以减轻噪声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
一、油田集输站噪声污染现状1.1 噪声来源油田集输站的主要噪声源包括压缩机、泵浦、发动机、风扇、阀门等设备,这些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较大噪声。
1.2 噪声影响范围油田集输站噪声影响范围较广,不仅对站点周边的自然环境造成影响,同时也会对附近的居民生活和工作带来噪声干扰。
1.3 噪声影响长期接触高强度噪音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如引起听力损伤、失眠、头痛、焦虑等症状,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
2.1 声屏障的建设为减轻油田集输站噪声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的影响,可在站点周边建设声屏障,通过隔音材料和合理设计,有效隔离噪声的传播,减轻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2.2 设备静音改造对油田集输站的主要设备进行静音改造,采用低噪声设备或安装吸音材料等措施,减少设备运行时产生的噪音,从根本上降低噪声污染。
2.3 合理规划和布局在油田集输站的建设过程中,应合理规划和布局设备及场地,减少噪声污染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的影响,尽量远离居民区或采取隔音措施。
2.4 定期维护和管理对油田集输站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管理,及时发现并解决设备噪音产生的问题,保证设备运行时的安静和稳定。
2.5 加强监测和治理加强对油田集输站噪声污染的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保证站点运行时不会对周边环境和居民造成噪声污染。
2.6 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增强居民对于噪声污染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共同保护周边环境的安宁和健康。
三、结语油田集输站噪声污染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的影响严重,需要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减轻噪声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
通过采用声屏障建设、设备静音改造、合理规划和布局、定期维护管理、加强监测和治理以及宣传教育等方法,可以有效减轻油田集输站噪声污染带来的不利影响,保护周边环境和居民的健康。
噪音污染的危害及其治理方法噪音污染是指由于环境中存在过多的噪声而对人类健康和安宁造成的干扰和危害。
在现代社会,噪音污染已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它不仅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品质,还对我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
因此,对于噪音污染的治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噪音污染的危害以及一些常用的治理方法。
一、噪音污染的危害:1. 健康问题:长期暴露在噪音环境下会导致多种健康问题。
噪音刺激人的听觉系统,触发耳鸣、听力丧失等症状。
此外,噪音还能导致头痛、失眠、抑郁等心理问题。
大噪音还可能引起内分泌紊乱,损害免疫系统。
2. 社交困扰:噪音会干扰人们正常的社交交流。
当噪音超过人们的耐受极限时,谈话的质量和效果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噪音还会增加人们的应激反应,使人更容易出现烦躁和冲动。
3. 学习和工作受阻:在噪音污染下,学生在学习时难以集中注意力,而员工也难以高效工作。
长期处于噪音环境下,学生和员工的学业和职业发展可能受到严重影响。
4. 睡眠受干扰:夜间的噪音尤其容易打扰人们的睡眠。
噪音会使人难以入睡、易醒以及深睡眠不足,导致白天精神不振、疲倦乏力。
二、噪音污染的治理方法:1. 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政府应出台噪音污染治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加强执法力度。
这包括限制噪音源的排放,规定建筑物噪音防治标准,严格执行施工噪声管理等。
2. 建设噪音隔离设施: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应充分考虑噪音应对的问题,建设噪音隔离设施。
比如,在繁华的商业区周边设置隔音墙,或者在公共交通干线沿线安装隔音窗,以减少噪音对周围居民的干扰。
3. 提高公众的噪音意识:通过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噪音污染的认识和意识。
鼓励人们使用低噪音的家电电器,强调噪音污染的危害,以及影响噪音对身体和心理健康的方法。
4. 企事业单位的噪音控制:各类企事业单位应采取措施减少噪音污染。
比如,在工厂和建筑工地内使用降噪设备,合理安排作息时间规避噪音高峰,提醒员工戴上耳塞等。
噪声污染的危害及治理措施噪声污染是指环境中存在的干扰人类正常生活和工作的噪音,它来自于交通、工业、建筑施工、社会生活等多个方面,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噪声污染不仅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危害,而且还会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引发各种疾病。
今天,我们将从噪声污染的危害出发,谈谈对噪声污染的治理措施。
一、噪声污染的危害1. 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噪声污染对人体的危害是不可小觑的。
长时间处于噪音环境中,会导致人们的听力下降,甚至失聪。
噪声会引发人们的头痛、失眠、神经衰弱等症状,长期受到噪声的干扰还会加重人们的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
尤其是对儿童和老年人来说,他们更容易因为噪声污染而受到损害。
2. 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噪声污染还会对人们的心理健康产生危害。
长期处于嘈杂的环境中,人们会感到疲倦、易怒、精神紧张,甚至出现抑郁和焦虑等心理问题。
大量的研究表明,噪声对人们的心理健康会产生负面的影响,甚至在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人们的精神疾病。
3. 对社会稳定的影响噪声污染不仅会对个人产生影响,还会对社会产生影响。
噪音会扰乱人们的正常生活秩序,影响人们的工作、学习和休息;同时还会导致人们的情绪波动,引发社会矛盾和纠纷。
长期以来,一些城市的噪声问题已经成为困扰政府和社会的难题。
二、对噪声污染的治理措施1. 提高法律法规的意识要有效治理噪声污染,首先需要提高人们对噪声污染的认识和意识,推动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
政府需要出台更加严格的噪声污染管理条例,规范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制定专门的规章制度,明确责任部门和管理程序,建立监督和管理机制。
增强舆论宣传,使全社会都能认识到噪声污染对人们的危害,共同参与到噪声治理工作当中来。
2.强化监管和执法力度政府部门应当加大对噪声污染的监管力度,加强对相关行业的管理和监督,对于一些长期存在的、频繁发生的噪声污染问题,要采取有力的措施进行整改和治理。
要建立健全的噪声源动态监测体系,实现对噪声源实时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噪声污染问题。
城市环境噪声污染现状与控制对策城市环境噪声污染现状与控制对策摘要通过对城市环境中的各种噪音的数据收集分析,并且以此为基础介绍了城市中噪声污染的分类,在本文中重点介绍的是交通噪声、工厂噪声的噪声、建筑施工噪声、社会生活噪声,指出了以上几种类型的噪声污染对人体的各种危害,并且指出了与其对应的防治措施,最后提出了一些对于防治城市噪声的一些看法。
随着世界各地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噪声的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日益扩大,对市民的生活环境影响极大,噪声污染对城市居民正常生活、工作、学习、休息环境的干扰程度和范围也随之加剧和扩大,城市居民长期处在噪声污染的环境对其自身的健康产生很大的危害,并且产生深远的社会问题。
在长期对噪音污染的治理中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在多年的研究实验中发现了噪声的传播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噪声源、传播途径、接受者,因此在噪音污染防治中可以从这三点出发,对于治理噪声可以开发研究吸声材料.隔声材料.消声材料和隔振与阻尼减震材料,并且可以对城市布局进行合理的规划部城市中产生高频噪声的设施搬离人群密集地。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城市噪声已经成为全社会关心的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噪声控制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城市化和宁静的居住环境都是每一个向往美好生活的人所追求的目标。
关键词城市噪声污染噪声危害噪声分类防治对策引言最近几年,由于国家加强了城市工业污染源的综合整治,城市噪声成为了主要环境问题之一,进而严重影响着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和人身健康。
城市噪声主要是指交通噪声、工厂噪声的噪声、建筑施工噪声、社会生活噪声,其噪声的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日益扩大,对市民的生活环境影响极大。
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改善环境质量,让广大城市居民免受影响。
一、城市噪声污染的来源分类(一)交通噪声1.1 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的来源1)机动车辆。
机动车辆在道路上行驶,产生的噪声主要由动力噪声和轮胎噪声两部分组成。
非机动车辆。
2)非机动车的噪声主要来源于电动自行车在行驶过程中的刹车声,据监测,它使声值提高至少5dB(A)以上。
中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环境噪声污染,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
环境噪声污染是一种能量污染,与其他工业污染一样,是危害人类环境的公害。
噪声污染有其自身的特点:噪声是暂时性的,噪声源停止发声,噪声便消失;环境噪声源分布是分散性的,噪声影响的范围是局限性的。
一、全国城市声环境质量现状(一)功能区声环境质量1、2019年现状(1)全国城市2019年,全国共有31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报送了功能区声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各类功能区2820个点位共监测了22438点次,昼间、夜间各11219点次。
昼间共有10362监测点次达标,达标率为92.4%;夜间共有8342监测点次达标,达标率为74.4%。
总体来看,2019年度全国城市功能区声环境质量昼间点次达标率高于夜间。
其中,0类区昼间监测点次达标率为74.0%,夜间为55.0%;1类区昼间监测点次达标率为86.1%,夜间为71.4%;2类区昼间监测点次达标率为92.5%,夜间为83.8%;3类区昼间监测点次达标率为97.1%,夜间为88.8%;4a类区昼间监测点,次达标率为95.3%,夜间为51.8%;4b类区昼间监测点次达标率为95.8%,夜间为83.3%。
(2)直辖市和省会城市2019年,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各类功能区共监测3438点次,昼间、夜间各1719点次。
昼间共有1523个监测点次达标,达标率为88.6%;夜间共有1033个监测点次达标,达标率为60.1%。
总体来看,2019年度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功能区昼间点次达标率高于夜间。
其中,0类区昼间监测点次达标率为75.0%,夜间为16.7%;1类区昼间监测点次达标率为81.9%,夜间为57.5%;2类区昼间监测点次达标率为88.4%,夜间为75.4%;3类区昼间监测点次达标率为96.0%,夜间为78.7%;4a类区昼间监测点次达标率为89.0%,夜间为22.7%;4b类区昼间监测点次达标率为100.0%,夜间为75.0%。
噪声环境影响及治理对策研究第一章绪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交通、建筑、工业等人类活动增加,噪声污染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噪声不仅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也会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困扰。
因此,噪声环境影响及治理对策研究成为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第二章噪声环境影响2.1 噪声环境的形成原因噪声环境的主要形成原因是人类活动的增加。
交通噪声是城市噪声污染的主要来源,而生产噪声则是工业园区和厂区噪声污染的主要来源。
此外,建筑施工、室内娱乐和家庭生活噪声也是噪声环境的主要形成原因。
2.2 噪声对人类的影响噪声对人类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听觉损伤持续暴露在高强度噪声环境中,会导致听觉损伤,甚至失聪。
(2)心理影响噪声环境的存在会导致人的情绪不稳定、容易发脾气、焦虑等情绪问题。
(3)影响工作效率噪声环境的存在会对人的集中力和工作效率造成负面影响,严重时导致失职、失误等职业问题。
第三章噪声治理对策3.1 噪声治理的原则噪声治理的原则是以生态文明为导向,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综合采取控制、排放、减振等手段,对噪声环境进行治理。
3.2 噪声治理的技术手段噪声治理的技术手段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1)控制源头噪声通过减少机动车数量、规范施工行为、强制使用低噪声设备、完善产业布局等方式,控制源头噪声的产生。
(2)增加隔音屏障在城市街道、公共设施等地方设置隔音屏障,减少源头噪声的扩散和传播。
(3)采用隔声材料在建筑物内部、装修等过程中使用隔声材料,弱化噪声的传播和声压。
(4)使用噪声减振器在机器设备、电机等设备上安装噪声减振器,通过阻尼、反射和吸音等方式减少噪声的产生和传播。
第四章结论综上所述,噪声环境影响及治理对策研究对于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噪声治理、控制噪声污染源头、搭建噪声管理平台等一系列措施将会有效改善城市环境和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噪声污染防治现状与对策研究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的发展,噪声污染已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
噪声不仅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长期损害。
因此,对噪声污染防治现状进行深入研究,提出有效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噪声污染防治现状1.法规政策: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制定了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明确了噪声排放标准、管理要求以及处罚措施等。
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存在监管不到位、执法不严等问题。
2.技术手段:近年来,噪声污染防治技术取得了显著进展,如消声技术、隔声技术、吸声技术等。
然而,这些技术的应用范围和效果仍受到一定限制,尤其是在工业、交通等领域的噪声污染防治方面。
3.公众参与:噪声污染防治需要公众的广泛参与和支持。
然而,目前公众对噪声污染的认识程度仍然较低,缺乏主动参与噪声污染防治的积极性。
三、噪声污染防治对策1.加强法规政策制定与执行:进一步完善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确保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的有效实施。
2.推广先进技术手段:加大对噪声污染防治技术研发的投入力度,推动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
同时,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提高企业和个人在噪声污染防治方面的能力。
3.提高公众参与意识:加强噪声污染防治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公众对噪声污染的认识程度和参与意识。
鼓励公众积极举报噪声污染行为,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噪声污染防治的良好氛围。
4.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噪声污染防治涉及多个部门和领域,需要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实现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和协同管理。
通过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和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噪声污染防治工作。
四、结论噪声污染防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努力。
通过加强法规政策制定与执行、推广先进技术手段、提高公众参与意识以及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等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应对噪声污染问题,保护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环境。
浅谈噪声污染的现状危害及其治理摘要:世界卫生组织就全世界的噪声污染情况进行了分析调查,认为全球噪声污染已经成为影响人们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严重问题,呼吁世界各国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控制和减少。
本文介绍了噪声对人们正常工作、生活、身体健康的影响及目前长春市的噪声污染的现状,并提出了减少噪声污染的方法及建议。
关键词:噪声污染;危害;现状;治理方法一、噪声污染的现状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发展,城市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噪音,噪音污染日益严重,噪音对人们日常工作的影响成为了人们所关注的话题,噪音污染的影响成为我国仅次于空气污染的第二大“城市病”噪音污染的产生破坏了稳定的社会秩序和社会生活,造成的危害不能小看。
人们对噪音的认识程度不够,并不是声音越大就越是噪音,噪音和声音的大小没有直接的联系,在生活中不想听到的,对生产生活产生影响的声音都能够称之为噪音;不同的地方噪音的污染程度和噪音的评价标准是不同的,可以利用不同场景的噪音评价标准进行噪音的分析。
伴随经济社会的发展,噪音污染成为了一种必然的趋势,因此噪音污染的防治工作应该得到相应的治理,噪音污染和投诉污染的比例是不相匹配的,一些噪音是与公共利益相联系的,噪音污染的危害和范围程度广泛,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
二、噪声污染的所产生的危害受到噪声污染的影响大部分人会产生“不舒服”“不适应”的感觉,产生的噪音会造成打扰正常生活的影响,在严重一些的噪音污染影响下就会产生一种生活的压力。
噪音污染的影响逐渐增加,会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引起血压的升高,诱发相关的疾病。
噪音的影响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危害,严重的会造成心脏病等症状,导致死亡。
因此,噪音污染不只是环境上的污染,也是对人类健康的威胁,对人们健康造成的威胁是长久性的。
噪音污染对人们产生的影响也包括心理方面,这种噪声污染虽不能够直接达到身体上的损害,但是产生心理上的影响是巨大的,这种长久性的心理影响会对人的健康造成危害,减少人们的健康寿命。
有关噪音污染的调查研究报告伴随着本市城市规划建设的加快推动,城市规模及人口密度散布的不断扩大,大城市噪音污染针对群众的影响和伤害日益比较严重,已变成大城市的一大生态危机。
因此,大家专题讲座进行调查,以求能为噪音污染防治和整治给予一些产考的意见与建议。
一、噪音污染现况我国《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XX)》要求,医院门诊、疗养地等清静住宅小区大白天不可超出 50分贝,晚间不可超出 40分贝;住户、文教区大白天不可超出 55分贝,晚间不可超出 45分贝;住户、商业服务和工业生产混合区大白天不可超出 60分贝,晚间不可超出50分贝;工业园区大白天不可超出 65声贝,晚间不可超出 55分贝;路面两边大白天不可超出 70分贝,晚间不可超出 55分贝;晚间突发噪声,最高值不可超出指标值15声贝。
从参观考察和搜集把握的状况看来,市市区绝大部分地域不一样水平超标准,噪音污染状况令人担忧。
1、从噪音污染地区遍布上看。
三洲驿街道社区管辖地区,老城区总面积大,房子聚集年久、隔音降噪较弱,噪音污染多见日常生活噪音和环境噪声,在其中池河农贸市场、铺面音响、广场舞蹈、机动车辆声是关键噪音源;汪家桥街道社区地区很大,住宅区分散化,群体相对性疏落,噪音关键为环境噪声、日常生活噪音,突显的是广场舞音乐噪音;武汉街街道社区总体比较分散化,噪音具体表现为环境噪声,尤其是沿孟姜女大路环境噪声危害比较比较严重;工业生产聚集区位于城乡结合,相对来说日常生活噪音较弱,噪音源关键为工业生产噪音。
2、从噪音污染群众举报上看。
据市长热线办数据统计表明,XX年,全省审理各种举报1221起,在其中噪音扰民举报232起,占19%;XX年1-8月,审理各种举报786起,在其中噪音扰民举报221起,占28.1%,较XX年同期增长了近三分之一,而举报時间关键集中化在早上6:00-7:00、夜里19:00至21:00、11:00至次日零晨2:00等群众歇息、孩子学习的时间范围。
关于噪声污染的调查报告随着我市城市建设的加速推进,城市规模及人口密度的持续增大,城市噪声污染对于市民的干扰和危害日益严重,已成为城市的一大公害。
为此,我们专题展开调研,以期能为噪声污染防控和治理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意见和建议。
一、噪声污染现状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XX)》规定,医院、疗养地等安静住宅区白天不得超过 50分贝,夜间不得超过 40分贝;居民、文教区白天不得超过 55分贝,夜间不得超过 45分贝;居民、商业和工业混合区白天不得超过 60分贝,夜间不得超过50分贝;工业区白天不得超过 65分贝,夜间不得超过55分贝;道路两侧白天不得超过 70分贝,夜间不得超过 55分贝;夜间突发噪声,最大值不得超过标准值15分贝。
从实地考察和收集掌握的情况来看,市城区绝大多数地区不同程度超标,噪声污染情况不容乐观。
1、从噪声污染区域分布上看。
三洲驿街道所辖区域,旧城面积大,房屋密集老旧、隔音较差,噪声污染多为生活噪声和交通噪声,其中沿河菜市场、商铺音箱、广场舞、机动车声是主要噪声源;汪家桥街道地域较大,居民区分散,人群相对疏落,噪声主要为交通噪声、生活噪声,突出的是广场舞音乐噪声;襄阳街街道整体较为分散,噪声主要表现为交通噪声,尤其是沿孟姜女大道交通噪声影响较为严重;工业集中区地处城乡结合部,相对而言生活噪声偏弱,噪声源主要为工业噪声。
2、从噪声污染市民投诉上看。
据市长热线办统计数据显示,XX年,全市受理各类投诉1221起,其中噪声扰民投诉232起,占19%;XX年1-8月,受理各类投诉786起,其中噪声扰民投诉221起,占28.1%,较XX年同期增长了近三分之一,而投诉时间主要集中在早上6:00-7:00、晚上19:00至21:00、11:00至次日凌晨2:00等市民休息、学生学习的时间段。
同时,数据还显示,XX年三季度已受理噪声污染投诉92起,高于二季度的73起和一季度的56起,可以说今年第三季度比第一、二季度市区更加“吵闹”。
噪声污染防治现状与相关问题探讨摘要:本文对我国的噪声污染的来源和当前污染防治的现状进行分析,当前在噪声防治中还存在的立法滞后、监测手段不足、执法难、职责划分不清晰、体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噪声;污染源;噪声防治;生态环境1.噪声污染主要来源1.1工业噪声工业生产噪音主要是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干扰的噪音。
比如,冲压机,球磨机等大型机器,由于振动,摩擦,撞击等原因,会产生持久的噪音[1]。
1.2建筑施工噪声施工噪声是指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作业而对周围产生的噪音影响,例如在土木工程施工中所发出的高分贝噪声,具有较高的频率和一定的间断性。
1.3交通运输噪声交通运输噪声指的是在车辆在运输过程中和地面摩擦或者汽笛声而对周围居住环境造成的噪音影响,随着我国城市道路建设的不断完善,道路交通的日益增多,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占到了总噪声的75%左右。
1.4社会生活噪声社会生活噪声主要是指人类活动所引起的各种噪声,包括工业噪声,建筑噪声,交通噪声等。
随着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广场上的嘈杂声,娱乐场所的嘈杂声,早晚市的嘈杂声,临街商铺的吆喝声,都是嘈杂声的主要来源。
上述都是最大的噪音来源。
在某些情况下,这些噪声会引起居民和当地政府或者有关部门的冲突。
2.噪声的主要危害(1)影响听力。
如果超出了人类的正常听觉范围,就会破坏人类的耳朵细胞。
研究发现,85 dB (A)时,10个人中就有1个人会患上失聪,135 dB (A)时,则会对人耳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严重时还会引起耳出血等疾病。
(2)引起相应的病症。
研究发现,长时间处于噪音污染的工作和生活中,人们会产生情绪紧张,心跳加速,呼吸困难等症状,从而引起相关人群的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并诱发胃肠疾病。
(3)对睡眠有很大的影响。
通常,人一天要有八个小时的睡眠,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长时间处于噪音污染的环境中,会引起失眠,睡眠质量降低,出现心理失调,呼吸困难,心率加快等症状,上述症状都会对人的正常生活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必须要强化对噪音的管理和有效防治[2]。
环保执法人员关注城市噪音污染噪音污染是指超过环境的正常噪声水平,并对人类活动、健康和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的噪音。
城市噪音污染已成为当代社会面临的一大环保问题。
作为环保执法人员,我们对城市噪音污染的关注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城市噪音污染的现状、影响以及可行的解决方案。
第一节:城市噪音污染的现状城市噪音污染已成为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交通噪音、建筑施工噪音、工业生产噪音以及社会娱乐活动噪音都是城市噪音污染的主要来源。
据统计,全球约有7亿人口生活在噪音污染超标的城市中。
在许多大城市中,交通噪音是最主要的噪音污染源,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居住品质和生活健康。
第二节:城市噪音污染的影响城市噪音污染对人类的身心健康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
长期暴露在高噪音环境中会导致人们的听力受损,并引发各种健康问题,如失眠、耳鸣、心血管疾病等。
此外,噪音还会影响人们的注意力和专注力,降低工作和学习效率。
对于城市的生态系统而言,噪音对野生动物的生存和繁衍也带来了严重威胁。
第三节:解决方案为了有效解决城市噪音污染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制定严格的噪音污染控制标准,并加强对噪音污染源的监管。
各级政府部门应通过立法和执法行动,对违反噪音污染控制标准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处罚,形成有力的噪音管控机制。
其次,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的噪音防治工作。
在规划阶段,应合理布局道路、工业区和居住区,将噪音源远离人口密集区。
在建设过程中,应采取噪声隔离措施,减少施工噪音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此外,应加强对交通工具和机械设备噪音的控制,推广低噪音技术和设备的使用。
最后,增加对噪音污染的公众宣传和教育。
通过提高公众对噪音污染的认识和理解,促使人们自觉遵守噪音控制规定,共同减少城市噪音污染的发生。
结语城市噪音污染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和居住品质,需要环保执法人员的关注和努力来解决。
通过制定严格的噪音控制标准,加强监管和处罚,改善城市规划和建设工作,以及加强公众宣传和教育,我们有信心克服这一环保难题,创造更宜居、宜人的城市环境。
噪声污染报告(4篇)噪声污染报告(通用4篇)噪声污染报告篇1当前,一部分人们为了生计,搞了形式多样的营销和收购活动。
为了自己的利益、为了达到目的、不顾他人感受,那声音之大——唯恐外星人听不到,他们路过的学校、居民住所根本无法安宁。
调查时间:20__年1月至20__年6月。
调查方法:观察、听民众反映。
调查内容:沿路(街、学校)噪音。
调查对象:卖菜车噪音、卖餐饮车噪音、收废品车噪音、收家禽车噪音、广告车噪音。
调查结果分析:一部分人,为了自身利益,不顾他人感受,做起各种各样的买卖或广告,开着宣传车一样的车,走街串巷。
只要有路,无所不到,并把车上宣传音响开到最大限度,唯恐外星人听不到。
所经过之处,人们不得安宁,非常怨恨,但又无处申报,因为国家还没有立这类法律。
如,他们经过正在上课的学校周围,教师要停课等待他们走过才能正常上课;他们走过打电话办事的人的周围,也要等他们走过才能正常通话;他们走过正在协商大事的人们身边,也要赖心等他们过、人们正在午休,时常被那超大刺耳的声音惊醒……这类人,对于噪音污染,他们是知道的,但没有法律限制,他们就见缝插针,不顾一切,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牺牲别人的一切利益为代价,可恶之至!总结,希望该报告发出后,这类人物的这些操作得到有效控制。
噪声污染报告篇2随着我市城市建设的加速推进,城市规模及人口密度的持续增大,城市噪声污染对于市民的干扰和危害日益严重,已成为城市的一大公害。
为此,我们专题展开调研,以期能为噪声污染防控和治理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意见和建议。
一、噪声污染现状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规定,医院、疗养地等安静住宅区白天不得超过50分贝,夜间不得超过40分贝;居民、文教区白天不得超过55分贝,夜间不得超过45分贝;居民、商业和工业混合区白天不得超过60分贝,夜间不得超过50分贝;工业区白天不得超过65分贝,夜间不得超过55分贝;道路两侧白天不得超过70分贝,夜间不得超过55分贝;夜间突发噪声,最大值不得超过标准值15分贝。
噪声污染的现状和危害及其治理研究发表时间:2018-12-26T11:36:48.900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28期作者:周超[导读] 而后制定针对性的治理方案,营造良好的城市发展环境,提高民众的幸福感。
江苏海格环保工程科技有限公司江苏镇江 212000 摘要:最近几年来,我国城市化的发展步伐日渐加快,这一过程中普遍伴随着各类的噪声污染,严重影响城市内部居民的正常生活.因此,必须加强对于噪声污染的治理,而前提则是要明确噪声污染的现状及危害,而后制定针对性的治理方案,营造良好的城市发展环境,提高民众的幸福感。
关键词:噪声污染;现状;危害;治理措施现阶段,我国城市化建设步伐日渐加快,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类的噪声污染,污染问题逐年加重,同时也给人们的日常工作及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现阶段,噪声污染已经成为继空气污染后的第二大城市,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来讲无疑是巨大的阻碍。
噪声污染所带来的危害不容小觑,很多时候人们缺乏对于噪音的认识,实则噪声污染与声音的大小不具有直接联系,对人们生产生活造成直接影响的声音都可被称作噪音,若想妥善处理噪声污染,就要做好噪音评价标准的分析,明确其危害,最后制定妥善的处理方案。
一、噪声污染的治理现状当下,很多民众缺乏对噪音的认识,大多时候他们认为声音越大越是噪音,未能意识到其他噪音给自身生产生活所带来的严重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区域所产生的噪音污染程度与噪音评价标准均有所不同,那么可以对不同的场景的噪声污染进行评价,从而明确噪音的等级以及实际危害[1]。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噪声污染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阻碍,所以,必须做好噪音污染的防治工作,将其未来的项目之中,以确保城市居民生产生活的正常进行,避免受噪音污染的危害,削弱危害的范围及程度,并引起民众的重视。
二、噪声污染的危害人们的生产生活中长时间受噪声污染的影响,必然会导致身体产生不适的感受,从而打扰正常的作息规律。
城市噪音污染的危害及治理措施城市化进程加速,带来了许多便利与机遇,然而,与之相伴而来的城市噪音污染问题也日益凸显。
城市噪音污染给人们的身心健康以及社会和谐带来了危害。
为保障居民的安宁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一系列的治理措施,以减轻城市噪音污染的影响。
一、城市噪音污染的危害城市噪音污染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带来了许多困扰。
首先,城市噪音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
长期处于噪音环境中,人们易患失眠、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甚至引发高血压、心脏病等身体疾病。
其次,噪音也妨碍了人们的学习和工作效率。
学校、办公室等噪音过大的场所,让人难以集中注意力,从而影响学习和工作的质量。
此外,城市噪音还影响了人们的社交与交流。
噪音污染使得人们无法正常地享受休闲、与亲友交流,在长期噪音困扰下,人们的社交活动也会受到限制。
二、城市噪音污染的治理措施为了减轻城市噪音污染带来的危害,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治理措施。
以下是一些可行的治理措施:1. 源头治理:有效控制噪音源是解决城市噪音污染的重要手段。
政府应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依法对制造噪音的机动车、施工工地、工业企业等进行严格管理和监管。
通过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采用低噪音设备、加强环保标准等措施,降低噪音源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2. 隔离防护:对于特别嘈杂的场所,可以采取隔离与防护措施。
例如,在靠近机场或高速公路的居民区,可以建造隔音墙来阻挡噪音的传播。
在工业园区等噪音集中区域,也可以采用隔音设备和隔音材料来减少噪音的传递。
3. 规划建设: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噪音污染的防控。
合理规划离噪音源较远的居住区、工作区和娱乐区,减少噪音对居民生活的干扰。
同时,在建筑设计和施工中,应选用吸音材料和采用减振措施,降低建筑物本身产生的噪音。
4. 教育宣传:加强对公众的教育宣传,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和噪音污染防治的知识。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引导市民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自觉遵守交通和环境规则,共同参与城市噪音污染的治理工作。
解读噪声污染的现状、危害及其治理摘要:有关噪声污染,现已成为相较严重的环境污染类型之一。
噪声污染如果实现法制化、综合化治理,逐渐成为治理环境污染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
对此,本文立足噪声污染整体情况,简要分析噪声污染引发的危害并且提出具体的治理策略。
关键词:治理策略;危害;污染现状;噪声污染引言: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噪声污染变得愈发严重。
针对噪音而言,立足宏观角度分析,对日常生活与工作造成影响的声音均可以称之噪音;如果从微观层面分析,违反规定限制以及防治污染防治有关规定,并影响到日常生活、工作的声音均被称作噪音。
一、现状分析基于不断提速的城市化建设,当前在城市中产生种类各异的噪音,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噪声污染的严重程度,而且因为噪音污染引发的一系列影响,现已成为不容忽视的“城市病”,因为噪音污染所引发的社会生活及社会秩序危害较为明显。
当前,人民群众未能对噪声形成一个正确认识,并非越大的声音就越为噪音,实际上声音大小与噪音没有直接关系,不想在生活中听到,以及影响到生活、生产的声音均是噪音;地点不同,拥有不同的噪音的评价标准与污染程度,为此能通过不同情境下的评价标准科学分析噪音。
可以预见的是,噪声污染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会成为一种趋势,所以防治噪声污染必须获得高度重视,当前噪声污染与投诉比例并不匹配,很多噪声直接关乎公共利益,如果其污染带来的危害及波及范围广泛,必须得到应有的关注且要及时采取治理措施。
二、分析危害噪声污染会让人出现“不适应”或是“不舒服”的感觉,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如果噪音污染相对严重很容易形成巨大的生活压力。
伴随逐渐增加的噪声污染会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不仅会导致血压升高还可能诱发其他疾病。
若是影响持续提高并达到一定程度,会危害到身体健康甚至引发心脏病等症状。
由此可见,噪声污染并非仅污染环境,更会威胁到人类健康乃至于带来长久性威胁。
另外,噪声污染还会对人的心理带来影响,如果由于噪声污染带来长时间的心理影响有可能减少寿命。
环境噪声污染的危害与控制对策研究1噪声的来源噪声一般指由杂乱无章的非周期性振动产生的宽频谱声音。
从广义上讲,一切人们不需要的声音都可称之为噪声。
有学者将噪声定义为:“会损害或妨碍听觉,引起压力,影响注意力和工作效率或者导致意外发生的任何令人不安或有害的声音”[1]。
噪声的来源主要有生活噪声、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和建筑施工噪声。
(1)生活噪声生活噪声主要来自于人们日常生活的活动场所,如大型超市、商业广场、居民区等,是人们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噪声污染。
(2)交通噪声交通噪声主要来自于交通运输工具,如飞机、汽车等,70%的城市环境噪声来自于交通噪声。
(3)工业噪声工业噪声主要来自于生产车间,建筑工地等场所,它是诱发职业性耳聋的主要原因。
(4)建筑噪声虽然这种噪声具有暂时性,但其强度很大,在扰民纠纷中也占有一定比例。
据统计,在影响环境的各种噪声中,社会生活噪声占47%,交通噪声占30%,工业噪声占8%-10%,建筑施工噪声占5%左右[2]。
2噪声的危害噪声对人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与多种因素有关。
其影响既有生理方面的,也有心里方面的。
噪声烦恼度心理反应一直是环境噪声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不但与噪声级的大小有关,还与噪声的频率、脉动性以及噪声所发生的环境等一系列因素有关[3]。
2.1噪声对消化系统的影响在噪声的长期作用下,可引起胃肠功能紊乱,胃肠器官慢性变形,导致消化不良,十二指肠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4]。
噪声能使唾液、胃液分泌下降,消化腺分泌减少,胃肠道蠕动减弱,括约肌收缩,减慢胃肠蠕动的排空速度,出现消化系统症状[5]。
余慧珠等[6]发现接触噪声工人的某些消化道症状,胃病检出率,尿胃蛋白酶浓度和空腹基础胃酸排出量显著增高,胃电图不规则波形有显著增高和增多。
据统计,在噪声环境中工作的工人,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率比在安静环境下作业的高5-6倍。
2.2噪声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对于长期在噪声环境中工作的人来说,神经系统症状是主要症状。
噪声污染的现状和危害及其治理研究
发表时间:2018-12-26T11:36:48.900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28期作者:周超[导读] 而后制定针对性的治理方案,营造良好的城市发展环境,提高民众的幸福感。
江苏海格环保工程科技有限公司江苏镇江 212000 摘要:最近几年来,我国城市化的发展步伐日渐加快,这一过程中普遍伴随着各类的噪声污染,严重影响城市内部居民的正常生活.因此,必须加强对于噪声污染的治理,而前提则是要明确噪声污染的现状及危害,而后制定针对性的治理方案,营造良好的城市发展环境,提高民众的幸福感。
关键词:噪声污染;现状;危害;治理措施
现阶段,我国城市化建设步伐日渐加快,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类的噪声污染,污染问题逐年加重,同时也给人们的日常工作及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现阶段,噪声污染已经成为继空气污染后的第二大城市,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来讲无疑是巨大的阻碍。
噪声污染所带来的危害不容小觑,很多时候人们缺乏对于噪音的认识,实则噪声污染与声音的大小不具有直接联系,对人们生产生活造成直接影响的声音都可被称作噪音,若想妥善处理噪声污染,就要做好噪音评价标准的分析,明确其危害,最后制定妥善的处理方案。
一、噪声污染的治理现状
当下,很多民众缺乏对噪音的认识,大多时候他们认为声音越大越是噪音,未能意识到其他噪音给自身生产生活所带来的严重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区域所产生的噪音污染程度与噪音评价标准均有所不同,那么可以对不同的场景的噪声污染进行评价,从而明确噪音的等级以及实际危害[1]。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噪声污染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阻碍,所以,必须做好噪音污染的防治工作,将其未来的项目之中,以确保城市居民生产生活的正常进行,避免受噪音污染的危害,削弱危害的范围及程度,并引起民众的重视。
二、噪声污染的危害
人们的生产生活中长时间受噪声污染的影响,必然会导致身体产生不适的感受,从而打扰正常的作息规律。
情况严重的甚至会增加人们的生活压力,产生紧张感与紧迫感,形成焦虑或抑郁的情绪。
近几年来,噪声污染所带来的影响备受人们关注,民众已经意识到噪声污染对于自身健康的不利影响,不仅会升高血压,还会诱发其他疾病[2]。
如若长时间处于噪声污染的环境下,那么必将会给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甚至会诱发心脏疾病。
由此可知,噪声污染不仅仅是环境污染的重要组成,同时也给人类健康带来了诸多的威胁,它的危害是潜在的、长久性的,不仅包括心理上的影响,同时也会造成身体上的实质损害,甚至缩减人的寿命,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
三、噪声污染的治理方案
(一)正确认识造成污染噪声污染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虽说无法直接转化为疾病,但是却会给人们的健康带来潜在的威胁,人们长时间的处于噪音污染环境中,将会始终承受着巨大的心理负担,对其身心健康极其不利[3]。
所以,民众必须提高对于噪声污染的认识,要求相关的执法单位严谨参照社会发展的需求,做好相关的立法工作,以保证处理噪声污染相关事件的过程中具有完善的执行标准。
此外,也可加强噪声污染方面的宣传,结合相关的法制规范,提高民众的防范意识,并结合民众的切身需求,提高噪声污染防治服务水平,实现内外结合,在提高群众认知的前提下,为噪声污染事件处理提供法律保障,真正实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二)将噪声污染纳入到环境治理工作中现阶段,我国格外重视环境治理工作的开展,笔者建议,可将噪声污染治理纳入到环境治理工作范围,提高执行人员的治理意识,首先意识到噪声污染治理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加强对相关单位环境治理的重视程度,需要涉及水源及空气方面的治理,也包括噪音污染的治理,针对产生噪音污染的源头,查处违法行为,并将噪声污染扼杀在襁褓之中,同时提高监督及处理质量[4]。
(三)确定噪声污染治理部门的管辖权严谨参照《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的规定内容,结合噪声污染源的具体情况,赋予不同行政主体以执行权。
但是,这一过程中应当避免出现责任推诿的情况,尤其是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造成危险源范围也在不断拓展,在噪声污染处理过程中极易出现两个行政主体同时管理同一噪声污染源的情况,两者间的责任难以划分[5]。
所以,需要对《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进行完善,弥补其中的漏洞,以更加细致的内容规定各部门的职责,确定各个行政部门的管辖权,主动接受群众有关噪声污染的举报,并对噪声污染源进行分类,结合法律法规中的要求,实施案件转移,最后交由具体的部门有效处理,处理过程中需要有时间的限制,在规定期限内发回处理意见,并制定解决方案,公示给群众,让群众放心、安心,真正做到为人民群众服务[6]。
结束语综上所述,本文主要探讨了噪声污染的现状、危害与治理方案,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为相关研究人士提供借鉴,减少噪声污染,营造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同时也可保障群众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马立霞.对城市噪声污染的反思及防治策略探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13(9):146.
[2]熊积斌.浅谈噪声污染的现状、危害及其治理[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8,24(6):139.
[3]姜婷.浙江省城市噪声污染现状及对策研究[J].湖南农机,2014,15(7):119-120.
[4]张欢.建筑施工噪声污染防治对策探讨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4,39(7):61-63.
[5]王素娟.晋中市环境噪声污染现状及控制措施[J].中国化工贸易,2015,21(18):225-225.
[6]周伟忠,毛一峰,刘世藩等.温州城区内河运输船舶噪声污染成因及对策研究[C].//中国航海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4:340-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