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秒倒计时
- 格式:ppt
- 大小:238.50 KB
- 文档页数:182
30秒倒计时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时间的基本概念,掌握30秒的时间长度。
2. 学生能够运用基本的数学运算,计算出倒计时中各个阶段的时间间隔。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出符合实际需要的30秒倒计时程序。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创新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倒计时设计和展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珍惜时间的观念,认识到时间的重要性,养成守时的良好习惯。
2.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互相尊重、关心他人,培养团队精神。
3.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激发对科学技术的兴趣,提高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跨学科课程,结合数学、信息技术和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科,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目标。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小学高年级阶段,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和信息技术能力,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1. 时间概念:通过讲解时间的单位,如秒、分、时,帮助学生理解30秒的时间长度,并掌握时间的基本换算方法。
2. 数学运算:结合教材中的数学知识,引导学生运用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计算出倒计时中各个阶段的时间间隔。
3. 倒计时设计:结合信息技术课程,指导学生运用编程软件,设计出符合实际需要的30秒倒计时程序。
4.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践,共同完成倒计时设计任务,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导入时间概念,讲解时间单位换算,让学生感知30秒的时间长度。
第二课时:运用数学运算,计算出倒计时中各个阶段的时间间隔,并学会在实际问题中应用。
第三课时:介绍倒计时设计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生运用编程软件进行初步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