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4.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培训计划表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2
风险点登记台账—电梯
(记录受控号)单位:№:
填表人:日期:审核人:日期:
填表说明:
1、风险点名称:以“位置+电梯名称”形式填写;
2、种类、类别、品种,按《特种设备目录》要求填写。
1
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注:表格内容仅为示例,使用单位根据电梯使用环境等实际情况合理确定。
14
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
15
16
17
使用现场类隐患排查清单
使用单位可参照表F.1项目进行日常隐患排查。
表F.1使用现场类隐患日常排查清单
18
表F.1 使用现场类隐患日常排查清单(续)
19
表F.1 使用现场类隐患日常排查清单(续)
20
使用单位可参照表F.2格式进行专项排查。
表F.2使用现场类隐患专项排查清单-载人(货)电梯
注:1.控制措施应为自行专业检查或通过日常排查、定期维保、定期检验等方式发现安全隐患并采取措施;
2.专项检查中涉及到半月维保、季度维保、半年维保、年度维保的内容,应当由安全管理员对维保单位的工作情况进行确认,必要时进行抽查。
21
大隐患排查治理台账
单位:
22。
2024安全双控体系文件目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实施细则 (3)第一章总则 (3)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 (4)第三章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评估 (4)第四章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8)第五章安全隐患的排查与治理 (10)第五章持续改进 (12)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13)第一章总则 (13)第二章安全生产风险分级 (13)(一)生产工艺固有风险重点评估内容。
(14)(二)设备设施重点评估内容。
(14)第三章安全生产风险管控 (15)第四章管理责任 (17)第五章附则 (18)2024“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作业指导书 (19)一、“两个体系”建设实施步骤 (19)(一)文件准备与宣贯 (19)(二)“双体系建设”组织实施 (19)(三)总结完善 (21)二、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 (21)(一)风险辨识分级小组 (21)(二)风险辨识 (22)(三)风险评价 (25)(四)风险分级 (26)表D.1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判断准则 (27)(五)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 (29)(六)风险管控 (30)(七)风险辨识、分级和管控的反馈和评审 (31)三、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 (31)(一)四级隐患排查管理体系 (32)(二)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工作内容和要求 (32)(三)隐患治理 (33)(四)报送要求 (34)“xxx省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工作”的实施方案 (35)一、目标 (35)二、组织机构 (35)三、职责: (35)四、工作计划 (36)五、工作要求 (39)xxxx年xx月x日 (39)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有效遏制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依据国家安全生产方针及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集团公司《关于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理与隐患排查治理重预防机制指导意见》的精神,结合我公司实际,全面体现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思想,实现对风险的超前预控,持续排查和消除安全隐患,特制订本细则。
××××设备有限公司
[××]第××号
★
××年度“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培训计划
为提高公司职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全员参与安全生产风险辨识、分级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确保风险管控措施持续有效,根据有关要求,结合本公司实际,制定××年度“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培训计划。
一、培训内容:
1.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技术、职业卫生基本知识;
2.安全生产和职业病危害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相关法规与标准;
3.风险点辨识和隐患排查方法;
4.隐患台账的填写。
二、培训时间
每年至少1次:培训教育时间不少于8学时。
三、培训的对象与方式
每年定期培训:针对所有员工。
四、培训形式
首次培训由公司组织对中层以上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培训结束后各部门、车间负责人对本部门、车间人员进行集中培训。
其余类型培训由公司自行组织人员进行培训。
五、考核方式
每次培训结束后进行闭卷考试,考核结果记入培训档案。
六、奖惩措施
公司将按照《安全风险辨识与分级管控工作制度》、《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事故隐患举报奖励制度》进行考核。
七、培训计划表
××设备有限公司
××年9月1日。
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培训材料欢迎大家参加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培训,本次培训旨在提高大家对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认识和能力,以保障工作场所的安全和员工的健康。
一、风险分级管控1. 什么是风险分级管控?风险分级管控是指根据不同风险的严重程度,将风险进行分类,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管控,以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危害程度。
2. 风险分级的原则和方法- 风险分级原则:根据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来划分风险等级,一般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
- 风险分级方法:可以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历史事故数据和专家经验等进行综合分析,确定风险等级。
3. 风险分级管控的重要性- 有利于集中资源:将有限的资源更有针对性地应用在高风险领域,提高安全防范的效果。
- 有利于制定措施:针对不同等级的风险,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提高工作场所的安全水平。
- 有利于监控和追踪:通过对高风险区域和环节的密切监控,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风险。
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1. 什么是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是指通过系统性的方法和措施,对工作场所进行全面、系统地排查隐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治理和整改。
2. 隐患排查治理的步骤- 制定隐患排查计划:明确排查的内容、人员、时间和方法等,并建立排查档案。
- 进行隐患排查:按照计划,对工作场所进行全面、系统的隐患排查,记录发现的隐患。
- 隐患整改和治理:根据排查结果,制定整改措施和时间表,并跟进整改工作的进展和效果。
- 隐患追踪和关闭:对已整改的隐患进行追踪和验证,确保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 隐患报告和总结:向相关部门和人员报告排查结果和整改情况,并总结经验和教训。
3. 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重要性- 预防事故发生:通过排查隐患,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安全风险,避免事故的发生。
- 提升工作效率:减少隐患对工作流程和进度的影响,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 保障员工健康:消除或降低工作环境对人身安全和健康的威胁,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方案一、总体目标1.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降低安全生产事故风险。
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领导和员工的安全职责。
3.实现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对潜在隐患进行排查治理。
二、组织架构1.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负责对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协调和监督。
2.设立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具体实施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3.建立安全生产基层单元,确保安全生产措施落实到每个岗位和员工。
三、风险分级管控1.风险识别:对企业安全生产进行全面梳理,查找可能导致事故的各种因素。
2.风险评估: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等级。
3.风险分级:将风险分为高风险、中风险和低风险,分别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
4.风险控制:针对不同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确保安全生产。
5.风险监测:对风险控制措施实施情况进行监测,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四、隐患排查治理1.制定隐患排查计划: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年度、季度和月度隐患排查计划。
2.排查方式:采用现场检查、安全巡查、专项检查等多种方式,全面排查安全隐患。
3.隐患分类:将隐患分为一般隐患、重大隐患和特别重大隐患,分别采取相应措施。
4.隐患整改:对排查出的隐患进行整改,确保整改措施到位。
5.隐患验收:对整改完毕的隐患进行验收,确保整改效果。
五、培训与宣传1.开展安全生产培训:定期组织安全生产培训,提高员工安全生产意识和技能。
2.制作宣传资料:制作安全生产宣传海报、手册等,加强安全生产知识的普及。
3.开展安全生产活动:举办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周等活动,营造浓厚的安全生产氛围。
六、应急预案与事故处理1.制定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制定应急预案。
2.应急演练: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对事故的能力。
3.事故处理:发生事故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进行事故调查和处理。
七、监督与考核1.安全生产监督: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手册1.风险分级定级根据安全生产风险评估结果,将风险分为低风险、中风险和高风险三个级别。
2.风险管控措施根据风险等级的不同,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包括技术控制、管理控制和个人防护措施,以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3.风险管控责任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相关岗位的风险管控责任,建立风险管理责任体系,并对责任人进行培训和考核。
二、隐患排查治理1.隐患排查周期制定隐患排查周期表,对不同岗位、工序和设备进行定期排查,确保隐患及时发现和处理。
2.隐患发现报告建立隐患发现报告制度,明确隐患发现后的报告流程和责任人。
3.隐患治理措施对发现的隐患进行分类和定级,制定隐患治理措施,明确治理责任人和完成时间。
4.隐患整改验收隐患治理完成后,进行整改验收,并进行记录和归档。
5.隐患排查与治理考核建立隐患排查与治理考核制度,对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进行定期考核,对工作不力的部门或个人进行奖惩。
以上内容为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手册内容,通过严格执行相关制度和规定,可有效提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保障员工和企业的安全。
安全生产一直以来都是企业发展和员工健康的重要保障,对于安全生产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我们需要严格执行相关制度和规定,以实现安全生产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以下将继续探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相关内容。
三、风险分级管控1. 风险分级定级风险分级的定级需要结合具体的工作场所情况和可能发生的风险状况,根据风险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和定级。
对于高风险的工作环境、设备和工序,需要采取更为严格的管控措施,确保安全生产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2. 风险管控措施针对不同的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包括技术控制、管理控制和个人防护措施。
例如,在高风险的工作环境中,可能需要进行专门的设备改造或采用更为严格的操作流程。
在中低风险的工作环境中,则可以采取更加常规的安全措施。
3. 风险管控责任确定风险管控的责任人,并建立相应的责任体系,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相关岗位对于风险管控的具体责任。
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评估记录表
备: 1、本评估标准适用于对工贸行业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及运行情况进行阶段性评估,表中双重预防体系指安全生产双重预防体系及职业病危害双重预防体系,除特别注明外,表中风险均包含安全生产风险和职业病危害风险,隐患均包含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和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
2、总分共计1000分,累计得分/总分*100=实际得分,其中缺项部分按0分计入累计得分,相应的评估要点按0分计入总分。
每一评估要点的分值扣完为
止。
3、标杆企业得分80分合格,一般企业得分60分合格。
4、评估记录应根据评估标准逐项描述评估情况,并附带相关评估记录,严禁仅简单填写不符合。
5、以抽查形式进行询问或者检查的情况,应将总数、抽查数目、不符合情况等描述清楚。
6、本评估标准最终解释权在山东省安监局工商贸处。
12。
风险分级管控与事故隐患排查治理2024前言-双重预防机制首次写入新安法2021年9月1日生效的新安法,将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分级管控双重预防机制作为一项重点写入。
第四条 生产经营单位必须遵守本法和其他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加大对安全生产资金、物资、技术、人员的投入保障力度,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健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确保安全生产。
第二十一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有下列职责:(五)组织建立并落实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2第一部分风险及隐患对安全的影响1、安全管理基础工作1、安全管理基础工作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治理双重机制1、安全管理基础工作现代安全管理理念的安全管理辨识与评估风险系统控制风险监控并实施①辨识风险②评估风险③明确重点①制定措施②系统管理③整体落实①隐患排查②消除隐患③持续改进发现风险和有效控制风险是关键第二部分风险分级管控要素与方法1、风险管理2、风险辨识思路方法与工具强化过程定期更新2、风险辨识思路方法与工具2.1 风险分级管控两清单、一表、一库2、风险辨识思路方法与工具2.2 排查风险点风险点是指伴随风险的部位、设施、场所和区域,以及在特定部位、设施、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过程,或两者以上的组合①如危险化学品罐区、液氨站、煤气炉等是风险点②在罐区进行的清罐作业、防火区内进行动火作业等也是风险点排查风险点是风险管控的基础,对风险点内的不同危险源(与危险点相关的人、物、环境及管理)进行识别,风险评估以及根据评估结果采取不同控制措施是风险分级管控的核心。
2、风险辨识思路方法与工具2.2 排查风险点基于以上系统的划分,可明确到特定的部位、设施、场所和区域,以及在特定部位、设施、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过程,作为危险源辨识的基本单元,即为确定的风险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