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
- 格式:ppt
- 大小:1.00 MB
- 文档页数:34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古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种:热点1 人物形象(一)、人物形象的鉴赏技巧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了解诗人的有关资料是鉴赏诗歌形象的前提。
诗人的有关资料主要包括生平经历、代表作、所处时代特征、作者的政治主张、诗歌具体的创作背景等。
吟咏物象的诗更需关注诗人的生平经历。
如赏析陶渊明的诗歌,就必须了解他的一生,抓住“隐者”、喜爱菊花、向往自然、厌倦官场生活关键点。
2.聚焦关键词语,分析人物特点一般来说作者在塑造人物时往往综合运用一些描写手法,如语言、动作、细节描写等。
所以鉴赏形象时要结合作者对人物的描写,概括人物的特点。
而抓住描绘人物言行情态的关键词语,揣摩诗人心理,概括形象特点更是一条捷径。
如赏析《怀天经、智老,因访之》,抓住“诗卷”“纶巾鹤氅”等对人物的描写,就能概括出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
再如鉴赏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第三句的“问”含蓄而生动地刻画了诗人应试前向主考官打听情况时忐忑不安的心理。
3.区分人物形象,挖掘典型意义要区分诗中人物形象是抒情主人公还是诗人之外的形象。
如《怀天经、智老,因访之》中的人物形象就是诗人自己。
还要注意分析作者塑造人物的典型意义。
(二)、人物形象的鉴赏思路首先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形象(意象)的总体特征和意义;然后以此为“论点”,抓住形象的具体特点或个性特征,结合诗句进行分析论证。
【答题步骤】找到诗人描绘的形象的有关诗句;分析形象的基本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结合诗歌主旨分析诗人为什么要描绘这一形象;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
古代诗歌讲究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这是古代诗歌的一个最基本的特征,也是命题者关注的热点之一。
诗歌中的景物形象是为了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而精心选择的,一般包括景物描写、场面描写和色彩描写等。
这些景物承载着作者的主观感情。
如:热点2 景物形象【特别提醒】诗歌中的湖光山色、田园桑林、大漠孤城之类景物,因往往不再是纯自然界的景物,而是融合了诗人主观情思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所以它们常常寄托了诗人对社会生活的感悟和看法。
高考古诗鉴赏人物形象专题训练与答案古代诗歌鉴赏:形象鉴赏一、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一)如何分析人物形象1.结合背景,了解人物性格和思想情感。
2.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等细节描写。
3.注意景物、典故、修辞等对人物情感的丰富性。
二)诗词中常见的几种人物形象以人物自身分类:1.少女形象:或直率、大胆、泼辣,或娇羞、腼腆、怯弱,或可爱、天真、青纯,或机灵、聪慧、智巧。
情感:对爱情的执着追求、热切向往,对爱情出现时的惊喜、喜悦,羞怯、腼腆,迟疑、担心。
2.思妇形象:丈夫远游或出征,自己,正逢春花秋月之时,看到眼前之景,想到自己美好的青春年华,想到身在外地的丈夫,登楼凭栏,感慨诸多。
情感:对丈夫的思念、牵挂,嗔怪埋怨,自己的孤独寂寞,春光难留、青春易逝的伤感;战争对百姓的伤害,希望家人团聚,向往和平幸福。
3.客居者形象:宦游在外、贬谪他乡或远游异地者,春秋季节或传统节日,怀乡思远,对景伤情。
情感:对家乡及亲人的思念,旅途的艰辛凄苦,客居的孤独寂寞;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仕途坎坷的感叹;关注民生,担忧国事,心系朝廷;随遇而安,闲适淡然,旷达不拘。
4.军旅者形象:身处军营的将士或取道边塞的诗人,看到环境恶劣的险水高山,雄浑悲壮、凄凉肃杀的战场,或开赴前线的浩荡军队,心有所感者。
情感:身处边关者对家乡及亲人的思念,戍边生活的枯燥艰辛,战场的悲壮,战争的残酷;黩武恃强的不满,将军贪功无能,只知享乐,不知体恤的怨愤;盛赞高昂的士气,盛大的军容,勇猛无敌,杀敌报国,保卫国家,建功立业者。
5.隐居闲适者形象:多为谪居离职、悠游闲居、仕途无望或不屑为官者。
情感:喜爱自然山水、自然真趣,向往和平宁静、闲适自得的隐居生活;体现了遗世独立、乐观旷达、与世无争、潇洒飘逸的情怀;歌颂劳动生活,质朴勤劳的百姓及与百姓的深厚情谊;对腐朽现实的不满,黑暗腐败官场的厌恶;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深受排挤的苦闷愤恨。
以人物情感分类:1.忧国忧民、心系社稷的形象如杜甫《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写一片萧条的景象,而诗人感时落泪,展现了其忧国忧民、心怀社稷的形象。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中八种人物形象古典诗歌中的人物形象非常丰富,但比较常见的人物形象可以分为下面几种类型:1.英雄的形象:既可以描写客观的人物形象,又可以塑造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如卢纶的《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这首诗就描写了一位将军的形象。
诗中写将军夜猎,见林深处风吹草动,以为是虎,便弯弓猛射,天亮一看,箭竟然射进一块石头当中去了。
首句着一“惊”字,渲染了一种紧张异常的气氛,而且也突出了将军的高度警惕。
“夜引弓”的“引”字,让人想象和体味将军临险时是何等的镇定自若,从容不迫。
结尾写箭入石中,表现出将军之神勇、射术之超群。
2.美人的形象:除了指代相思恋人外,美人的形象一般被解释为比喻,或是比喻君王,或是自喻。
如屈原的《离骚》中“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的美人就是自喻之词。
3.羁人的形象:主要是写羁旅在外的乡思之情。
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旅居长安时所作。
在古代,重阳佳节是亲人团聚、登高饮酒的节日。
但诗人旅居在外,孤身独处,思念亲人之情不能自已,写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名作。
4.宫女的形象:主要是写宫女百无聊赖的生活和精神状态,突出宫人之“怨”。
如王昌龄的《长信秋词五首(其一)》:“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这首宫怨诗,运用深婉含蓄的笔触,采用以景托情的手法,写一个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中,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
前三句写景,后一句写人。
写景起渲染色彩、烘托气氛的作用。
全诗没有一个“怨”字,但诗中处处有怨情。
5.思妇的形象:主要描写思念丈夫的少妇形象。
这类诗歌中思妇思念的对象一是为博取功名而远游的游子。
如王昌龄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一、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
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上是固定的。
如果我们熟悉了这些意象,会给鉴赏诗歌带来很大帮助。
第一组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1)杨柳。
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
“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
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2)长亭。
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
在古诗词中,它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
如柳永《雨霖铃》中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3)南浦。
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
(4)酒。
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
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第二组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1)月亮。
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鸿雁。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
如李清照《一剪梅》中的“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3)双鲤。
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诗文中以鲤鱼代指书信。
如宋人晏几道《蝶恋花》词:“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
”(4)捣衣。
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
形象篇:探形求象悟神志形象是诗歌鉴赏的重要内容,鉴赏形象就是把握形象的特征,品味形象的典型意义,感受其在写的意蕴美,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
诗歌形象包括三大类,即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
在诗歌中,形象与意象是可以合二为一的,但从理论上看,二者还是有区别的。
意象是隶属诗歌形象的,诗歌形象所指范围广,既可是具体的,也可是抽象的情感或理趣;而意象只能是客观的、具体的。
诗歌形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情、理等,而意象通常只是自然景象、物象。
第一节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特点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是指诗歌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或诗歌中诗人自身的形象。
所谓诗歌塑造的人物形象,是指诗人之外的主人公形象。
如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斜风细雨不须归的从容自适的渔父形象。
所谓诗歌中诗人自身的形象,即诗人自己的形象,或称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在这首诗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漂泊在外、夜晚望月思家的诗人形象。
古代诗歌中人物形象是极其丰富的,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里傲视权贵的形象,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里忧国忧民的形象,孟浩然《过故人庄》的里钟情田园的形象,龚自珍《已亥杂诗》里爱贤惜才的形象,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里儿女情长的形象,王昌龄《从军行》里报效国家的战士形象,贾岛《寻隐者不遇》里归隐山林的隐士形象,等等。
附:古诗中八类人物形象及其特征①正直之士: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
②爱国之士:心忧天下、忧国忧民。
③山林隐士:寄情山水、归隐田园。
④失意之士: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⑤报国之士:矢志报国、慷慨愤世。
⑥客居游子:友人送别、思念故乡。
⑦疆场将士:献身边疆、反对征伐。
⑧痴情儿女:缠绵悱恻、爱恨情长。
【例题展示】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竹轩诗兴张镃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