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课文《空城计》全程导读《三国演义》概述
- 格式:ppt
- 大小:4.06 MB
- 文档页数:7
三国演义主要内容简短介绍范文三国演义主要内容简短介绍范文《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根据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解以及民间三国故事传说经过艺术加工创作而成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国演义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国演义主要内容简短介绍1名著《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成熟的长篇小说。
作品取材于东汉末年和魏、蜀、吴三国的历史,在民间传说、民间艺人创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工而成,其取向是现实主义的。
小说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东汉灵帝时,十常侍专权,朝败,张角发动黄巾起义。
刘备与关羽、张飞桃园结义,参与镇压黄巾军。
灵帝死,大将军何进扶立少帝,诏外兵入京,诛杀宦官。
宦官杀死何进,袁绍等尽灭宦官。
董卓趁机拥兵人京,废少帝,立献帝,把持朝政。
曹操谋刺董卓不成,逃到陈留,发矫诏联合诸侯共讨董卓。
关、张加人联军,关羽温酒斩华雄,三人又合力击败董卓骁将目布,董卓逼献帝迁都长安城,火焚洛阳,曹操率兵追击,中伏兵败,诸侯各怀异心,联军随之分散,彼此攻伐。
董卓在长安城愈益骄横暴虐,司徒王允巧设连环计,先将府中歌女貂蝉许嫁吕布,后又献与董卓,离间二人。
吕布与王允合谋杀死查卓,但被董卓余党李催、郭汜等击败;王光被杀,李、郭执掌大权。
曹操击破青州黄巾军,占据充州,招贤纳士,势力大增。
因徐州刺史陶谦部下杀死曹操之父曹嵩,曹操兴兵攻打徐州。
刘备救援掏谦,陶谦欲以徐州相让,刘备力辞,陶谦死。
刘备方领徐州牧。
吕布谋夺充州,被曹操打败,到徐州投奔刘备,屯驻小沛。
李健、郭汜自相残杀,李健劫持献帝,郭汜劫持百官,于是,长安城城中大乱。
扬奉、董承护驾还东都,遭到李、郭追杀,死伤惨重,好不容易回到洛阳,又逢灾荒,处境极为狼狈。
曹操采纳苟或之谋,率军迎奉献帝,移驾许都,自封为大将军,朝廷大权从此归其掌握。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述《三国演义》的第九十五回——空城计。
诸葛亮因错用马谡失街亭,司马懿乘势引十五万大军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
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和2500名士兵在城里。
众人听到司马懿带兵前来的消息都大惊失色。
诸葛亮则不慌不忙,安排一番便带着两个小书童到城楼上燃起香,悠闲地弹起琴来。
司马懿带领部队到达城下,见城门大开,诸葛亮端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弹琴。
城门内外,20多个百姓模样的人在低头扫街,旁若无人。
司马懿看后,沉思片刻,便令前军做后军,后军变前军撤退。
他的儿子司马昭说:“西城已是一座空城,父亲为何不进城活捉诸葛亮?”司马懿说:“诸葛亮生性谨慎,从不冒险。
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我军如果进去,正好中计。
还是快快撤退吧!”于是退兵走了。
诸葛亮望见魏兵走远,这才松了一口气。
1、桃园三结义: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再加上连年灾荒,人民生活非常困苦。
刘备有意拯救百姓,张飞、关羽又愿与刘备共同干一番事业。
三人情投意合,选定张飞庄后一桃园。
此时正值桃花盛开,景色美丽,张飞准备了青牛白马,作为祭品,焚香礼拜,宣誓完毕;三个人按年岁认了兄弟。
刘备年长做了大哥,关羽第二,张飞最小做了弟弟。
这便是《三国演义》中著名的“桃园三结义”。
(桃园三结义东汉末年,黄巾起义。
朝廷发榜文四处招兵买马以平乱。
刘备见了榜文长叹一声,刚好张飞听见,说“大丈夫不去为国出力,在这里长叹什么。
”刘备说力不从心,所以长叹。
张飞说他卖猪肉颇有积蓄,可招兵。
刘备非常高兴。
两人就去喝酒,刚好关羽也正要去应募,也进来喝酒。
三人志同道合,非常投机,于是结拜为兄弟,共图大事。
)2、七禽孟获三国中期,蜀国占据西蜀一带,这时南方孟获作乱。
诸葛亮出征南蛮孟获,为了收买人心,七次俘获孟获而又其次将其释放。
第七次释放孟获的时候,孟获终于归顺蜀国,诸葛亮平定了南方。
(七擒孟获:蜀丞相诸葛亮受昭烈帝刘备托孤遗诏,立志北伐,以重兴汉室。
就在这时,蜀南方之南蛮又来犯蜀,诸葛亮当即点兵南征。
到了南蛮之地,双方首战诸葛亮就大获全胜,擒住了南蛮的首领孟获。
但孟获却不服气,其间诸葛亮采用马谡攻心的计策,七擒孟获,孔明都放了他。
孟获起誓:以后将决不再谋反。
孔明见他已心悦诚服,觉得可以利用,于是便委派他掌管南蛮之地,孟获等听后不禁深受感动。
从此孔明便不再为南蛮担心而专心对付魏国去了。
)3、空城计三国中后期,诸葛亮出兵讨伐魏国,由于要地街亭失手,导致满盘皆输。
诸葛亮被迫撤兵,司马懿大军追至,这时孔明手下的将领士兵基本都分配军务调完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
于是他命令偃旗息鼓,大开城门,独自在城楼上弹琴。
司马懿疑心有伏兵。
调头就撤兵。
诸葛亮躲过一劫!(空城计:三国时期,魏国派司马懿挂帅进攻蜀国街亭,诸葛亮派马谡驻守失败。
司马懿率兵乘胜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迎敌,但沉着镇定,大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弹琴。
一、《三国演义》总体概述《三国演义》的思想内容:《三国演义》以各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为内容;以蜀和魏的矛盾为主要线索开展全书情节,塑造了一大批政治、军事、外交上的英雄人物。
其中主要的人物是诸葛亮、曹操和关羽。
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物,他是智慧的化身,在民间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有这样一句俗话“三个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足见他影响之深广。
自诸葛亮初出茅庐之始,便立刻成为蜀汉——刘备集团中的核心人物。
刘备曾说,得到诸葛亮“如鱼得水”,不仅对他言听计从,而且付以几乎全部的军中大事,在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实际上成为蜀国的最高决策人。
诸葛亮为报答刘备三顾茅庐之恩,也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在诸葛亮身上,集聚了许多政治家的美德和超人的智慧。
他的足智多谋更为人们津津乐道,像博望坡用兵,草船借箭。
不仅如此,他还能随机应变,如“空城计”的运用。
总之,诸葛亮是中国老百姓人人喜爱的人物。
全书通过错综复杂的斗争,提示了宫廷内部、集团与集团之间,同一集团的不同势力之间,以权术和机变为手段的政治斗争,以利欲和霸权为目标的军事争夺,再现了三国时期动荡不安的现实。
书中描写了数百次大大小小的战争,描写的特点是侧重于表现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战略战术的运用。
赤壁之战是该书描写得十分出色的一次战争。
在赤壁之战中,周瑜、诸葛亮等人正确地分析了敌我双方形势,通过反间计、连环计、苦肉计等一系列有步骤、有计划的行动,将己方的优势予以充分发挥,同时又巧妙而正确地运用火攻等战术,最终以弱胜强击败了强大的敌人。
反观曹操一方,自恃兵力雄厚,目空一切,骄傲自大,盲目轻敌,决策指挥一错再错,使自己的优势逐步丧失,最终遭致惨败。
《三国演义》还描写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不同集团和派别为达到一己私利,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使尽阴谋诡计,广泛地运用谋略权术,进行的激烈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
孙权为从刘备手中取回荆州,不惜以自己的亲妹妹为诱饵,使用“招亲”把戏,企图将刘备囚禁。
《三国演义-空城计》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三国演义-空城计》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导语】:在《三国演义》中,表现诸葛亮的绝顶智慧和奇谋妙计的精采片段如明珠贯连,层见迭出。
三国演义空城计简介一、背景介绍《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该小说以东汉末年末年为背景,描绘了三国时期乱世的政治、军事和人物的故事,其中包括了一系列精彩的战略谋略,其中之一就是“空城计”。
空城计是刘备在战争中所使用的一种独特的计策,通过虚张声势来迷惑敌人,以达到阻止敌军进攻、稳定军心的目的。
本文将重点介绍空城计的原理、过程以及取得的成果。
二、空城计的原理空城计是一种以虚假的军事形势来迷惑敌人的计谋,通过故意营造出一种敌军进攻将面临巨大困难和风险的假象,从而使敌军望而却步,停止进攻。
这一计谋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各种手段,让虚张声势的城市给人一种强大、凶险的印象,以便迷惑敌人,阻止其进攻。
三、空城计的过程1.准备阶段在空城计执行之前,首先要做好准备工作。
刘备要以自己的统帅身份,通过事前的准备,使得空城计可以圆满成功。
准备工作包括情报的搜集、城防的加固和士兵的训练等。
2.营造假象在空城计的执行过程中,关键是要营造出一个虚假的军事形势,以迷惑敌人。
刘备派人在城墙上兜鞋,制造出一种胆怯、被困的氛围,使得进攻城市的敌军觉得自己面临的是一个强敌。
3.谣言的散播接着,刘备安排人散布一些谣言,声称城中的士兵严阵以待,埋伏在各个角落,随时准备反击。
这样,敌军会更加害怕进攻,担心自己会陷入困境。
4.留下一位人质为了更加增加虚张声势,刘备派出一位重要的将领留在城中,以示坚守决心。
这位将领将化装成一个老百姓,深藏在城中的人群中,观察敌军的动向,同时可以在关键时刻起到示敌以弱的作用。
5.迷惑敌军在敌军开始进攻之后,刘备派出一支小部队,与敌军到达半路时展开迎战,但绝不采取主动进攻,而是采取防守为主的策略,进一步迷惑敌军,使其相信刘备军队实际上并非只有这么少人。
6.敌军退却在看到被围绕的城池时,敌军对于城中守军的实力产生了质疑和恐惧。
此时,刘备在城墙上发出号令,与假装的百姓一起高呼口号,进一步增强敌军的恐惧感。
孔明将人马分拨已定,先引五千兵去西城县搬运粮草。
忽然十余次飞马报到,说:“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时孔明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兵,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
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
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
孔明传令:“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备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声言语者,立斩!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
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
”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
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
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
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尘尾。
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
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
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
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
我军若进,中其计也。
汝辈岂知?宜速退。
”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
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
众官无不骇然,乃问孔明曰:“司马懿乃魏之名将,今统十五万精兵到此,见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
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
此人必引军投山北小路去也。
吾已令兴、苞二人在彼等候。
”众皆惊服曰:“丞相玄机,神鬼莫测。
若某等之见,必弃城而走矣。
”孔明曰:“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
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后人有诗赞曰:瑶琴三尺胜雄师,诸葛西城退敌时。
十五万人回马处,土人指点到今疑。
《三国演义》每回故事梗概-三国梗概
第一回《两个义和团》:
曹操与吕布在赤壁大战后签订和约,欢乐地回到家中,然而在外面却发生了一场惊天
动地的事件,在陶谦、许褚的带领下,来自不同势力的百姓组成了两个义和团,号召百姓
痛斥贪污腐败的政官,甚至痛骂各方领主,曹操对此非常愤怒,于是出动大军,把义和团
给解散,将义和团的头目陶谦等人抓起来,吓得全国和平。
第二回《空城计》:
曹操在赤壁之战中打败吕布后,称王称霸,为了讨伐蜀汉,率三十余万大军进入荆州,赶走向刘备的先锋军,再使用“空城计”,让刘备的大军痛苦挣扎,处境艰难。
然而刘备
深谙兵法,他故意让关羽在阵前发起一番愤慨的谴责,为此他将关羽令他离开连长,使曹
操以为是他的激昂演说感化了关羽,以致回到自己麾下。
而实际上,这是一个错综复杂的
空城计,造成曹操返回主公府,最终被刘备击败。
第三回《桃园三结义》:
曹操被刘备击败后,进而投效刘备,又让其弟弟曹丕负责为他管理荆州的行政事务。
刘备随后遇见了关羽、张飞、赵云三人,他们聊起家国大义,认为天下大乱,只有携手同心,才能夺取大局,于是结义成兄弟,号称“桃园结义”。
为了确保三国相安,他们更制
定了“和为贵”的政策,并且为此彼此互许诺言,展开惊天动地的变局,终于缔成了联盟,把曹操拖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