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 (2)
- 格式:ppt
- 大小:1.67 MB
- 文档页数:15
2023年《伯牙绝弦》读后感2023年《伯牙绝弦》读后感1感动《伯牙绝弦》我们几天前学习了感动《伯牙绝弦》这篇__,开始我对这篇文言文并没有任何感觉,可是当我在明白这篇__的意思,并反复读过后,我对这篇__有了浓厚的感想。
文中的第一句“伯牙鼓琴,钟子期善听。
”这一句开始并没有感觉到有什么作用,可是当我仔细思考后,我觉得这一句不可不有。
这句话不仅写了事情的原因,而且交待了本件事情的人物及他们的特长。
我迫不急待想知道这二人是怎么“善”鼓琴和“善”听的,所以继续往下读:“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在读过老师提供的资料后,我知道了钟子期居然只是一句名山野村夫,只不过喜好听别人奏乐而已,可是却能听懂边,连音乐家都难以真正理解的《高山流水》。
这说明了钟子期一定也是音乐奇才,也说明音乐这种奇妙的东西是人与人心灵的桥梁。
我的目光继续贪婪地在文字间穿行,读到了最后一句“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时,我感动得差点落下眼泪。
因为他有多种选择:他可以用他的第二生命――鼓琴,来祭奠他的知音,为钟子期创作出许多传世佳作;也可以再次踏上寻找第二个知音的路。
可是,他偏偏选择了最痛苦的一种:那就是在失去知音后,用自己的第二生命来悼念这位难得的知音。
或许这么做是由于极大的痛苦,只有用摔琴来发泄,用不弹琴来忘却。
《伯牙绝弦》让我又一次懂得了友情无价,知音难遇。
我小小的心中充满了感动与对未来的期待……老师感言:这多半是课堂之上的成就。
结尾是课下续写完成的,但从情感上来看,我没有感觉到生硬与牵强,秋天的心中满是对钟子期和俞伯牙的感动与崇拜。
这样的语文学习,对于他,这不只是学习一篇文言文,更是一次美丽的人生际遇,他在把自己当作文中的一个人物,他觉得事情的结局还有N个选择,但是伯牙的选择仍然是最具有震撼力的。
语文之于一个孩子的成长,真的是功德无量的呀!2023年《伯牙绝弦》读后感2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绝弦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5篇(《伯牙绝弦》教学设计)下面是我收集的伯牙绝弦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5篇(《伯牙绝弦》教学设计),供大家品鉴。
伯牙绝弦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1文言文是一种传承祖国灿烂文化的载体。
本设计借助文言文文本的特征,在教学中坚持自学为主,重点指导朗读和背诵,强化感悟、注重积累的策略,采用情景引领,以读为本,相机点拨,拓展积淀的方式,带领学生去读去思考去吸取,与古代文学大师对话,力图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古文的乐趣。
1.读通读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2.理解文章内容,感知文言文的特点,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3.创设情景,点拨感悟,理解故事对于我们的启示。
4.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感悟祖国的语言魅力,从而自觉地吸收祖国优秀的传统的的语言文化。
教师准备:《高山流水》录音或flash动画。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一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情趣1.师:我们来看一下下面一组成语:(展示)一琴一鹤人琴俱亡琴心剑胆琴挑文君琴瑟和好琴瑟不调琴棋书画焚琴煮鹤对牛弹琴请大家读一读,找出这些成语的共同点。
(成语中都含有一个琴字)2.师:谁能再说几个带琴字的词语。
(预设答案:琴瑟、琴曲、琴师、琴意、抚琴、钢琴、月琴、胡琴、口琴、竖琴、小提琴、电子琴……)师:平时如果有意识地积累一些词语,可以使我们知识视野更宽阔,对写作一定有帮助。
3.师:有一个故事千古传诵,流传至今,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文章《伯牙绝弦》,这是一篇文言文,也就是古文。
我们以往学的都是现代文,也就是白话文,今天第一次接触文言文,相信大家都能喜欢。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解释课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从小游戏入手,引发学生热爱语言文字的兴趣。
然后激情导入新课,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二、读通读顺,感知课文1.请同学说一说这篇课文和平时课文的有什么区别。
2.先让学生试着读一读,谈谈体会。
3.师:自由、大声读课文,至少读3遍,有生字的地方,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关于俞伯牙的故事-伯牙绝弦伯牙,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人,虽为楚人,却任职晋国上大夫,且精通琴艺。
那么你们喜欢关于伯牙的历史故事吗?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关于俞伯牙的历史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伯牙绝弦学习了三年,伯牙琴艺大长,成了当地有名气的琴师。
但是伯牙常常感到苦恼,因为在艺术上还达不到更高的境界。
伯牙的老师成连知道了他的心思后,便对他说,我已经把自己的全部技艺都教给了你,而且你学习得很好。
至于音乐的感受、悟性方面,我自己也没学好。
我的老师万子春是一代宗师,他琴艺高超,对音乐有独特的感受力。
他现住在东海的一个岛上,我带你去拜见他,跟他继续深造,你看好吗?俞伯牙闻听大喜,连声说好!他们准备了充足的食品,乘船往东海进发。
船行至东海的蓬莱山时,成连对伯牙说:“你先在蓬莱山稍候,我去接老师,马上就回来。
”说完,成连划船离开了。
过了许多天,成连没回来,伯牙很伤心。
他抬头望大海,大海波涛汹涌,回首望岛内,山林一片寂静,只有鸟儿在啼鸣,像在唱忧伤的歌。
伯牙不禁触景生情,有感而发,仰天长叹,即兴弹了一首曲子。
曲中充满了忧伤之情。
从这时起,俞伯牙的琴艺大长。
其实,成连老师是让俞伯牙独自在大自然中寻求一种感受。
伯牙身处孤岛,整日与海为伴,与树林飞鸟为伍,感情很自然地发生了变化,陶冶了心灵,真正体会到了艺术的本质,才能创作出真正的传世之作。
后来,俞伯牙成了一代杰出的琴师,但真心能听懂他的曲子的人却很少。
有一次,伯牙乘船沿江旅游。
船行到一座高山旁时,突然下起了大雨,船停在山边避雨。
伯牙耳听淅沥的雨声,眼望雨打江面的生动景象,琴兴大发。
伯牙正弹到兴头上,突然感到琴弦上有异样的颤抖,这是琴师的心灵感应,说明附近有人在听琴。
伯牙走出船外,果然看见岸上树林边坐着一个叫钟子期的打柴人。
伯牙把子期请到船上,两人互通了姓名,伯牙说:“我为你弹一首曲子听好吗?”子期立即表示洗耳恭听。
伯牙即兴弹了一曲《高山》,子期赞叹道:“多么巍峨的高山啊!”伯牙又弹了一曲《流水》子期称赞道:“多么浩荡的江水啊!”伯牙又佩服又激动,对子期说:“这个世界上只有你才懂得我的心声,你真是我的知音啊!”于是两个人结拜为生死之交。
《伯牙绝弦》原文及译文翻译《伯牙绝弦》是中国古代的一篇传奇故事,描写了一位音乐家为了纪念已故的乐伴而弹奏琴曲,掀起了内心深处的感动和哀思。
这篇文章是汉族民间文献中脍炙人口的作品之一,不仅能感受到中国传统音乐的韵味,还蕴含着深厚的人文情感和哲学思考。
本文将对《伯牙绝弦》原文及译文翻译进行详细解析,带领读者领略这篇经典之作的精髓。
一、原文《伯牙绝弦》原文如下:伯牙鼓琴,钟子期曰:“善哉。
得无人于此乎?”伯牙曰:“是何人也?”子期曰:“时越乐正也。
”伯牙曰:“是夫子与?”子期曰:“然。
”伯牙神而喜,起而谒之。
既见,乃拜赐之,曰:“先生乐吾妻子死无成音,今吾伐木而为呼,得成此音。
子何以至于斯?”时越曰:“昔者有人於吴,善鼓琴,而好听卫飞廉,飞廉卒,归葬於其门,彻其琴,而弦犹挂。
夜半之时,忽闻其门中有声,若黍离离,如有慨者,奋楫而前以窥之,见一人形若飞廉,垂白髪,若有所思。
已,上而复下,然后去之。
既而闻其门中有音酌之声,发其门而入,阆苑之内,皆有弦死者。
果于其门中得一琴师,长如之久方领其义焉。
故蒋子横死,子期得业焉。
今先生感于飞廉之绝调,长夜独坐,并弃约旧,乃能如此。
至于汝之问,乃夫子不暇之论;据知系罕有之音者。
”二、译文《伯牙绝弦》的译文如下:伯牙在弹琴,钟子期说:“不错,难道在这里没有别人吗?”伯牙问道:“那是谁?”子期说:“是时越的乐正。
”伯牙兴奋地说:“他是老师吧?”子期回答:“是的。
”伯牙灵光一闪,起身来拜访时越。
相见时,伯牙对时越拜礼,并送给他礼物,说:“老师,我为我的妻子弹琴已经很久没有像刚刚这样感到有所成就了。
今天我刚才砍柴时,无意中弹奏出了这段旋律。
老师,你为什么要成就于此?”时越这样回答:“从前在吴国有个人非常善于弹琴,最喜欢听许市卫飞廉的音乐,可惜卫飞廉去世了,葬在他的门前,当时门前有一把琴,依旧挂着它的琴弦。
半夜里,忽然听到门里发出哀婉动人的音乐,听起来非常像卫飞廉的音乐,还有细碎的,忧虑的声音。
《伯牙绝弦》精彩教学设计《伯牙绝弦》精彩教学设计(精选7篇)《伯牙绝弦》主要讲了春秋时期楚国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表达了朋友之间真知己的思想境界,成为千古佳话。
下面是由店铺为大家准备的《伯牙绝弦》精彩教学设计,喜欢的可以收藏一下!了解更多详情资讯,请关注店铺!《伯牙绝弦》精彩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课前播放《高山流水》一、导入:刚才听到的这首乐曲是什么?《高山流水》从这委婉动人的旋律里,我们似乎倾听到了一段委婉动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在这段音乐的引领下走进《伯牙绝弦》的故事。
板书《伯牙绝弦》指名读,齐读。
解题,质疑。
二、初读古文。
1.自由读古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检查)2.范读,出示画停顿的内容自己再读古文。
3.指名读,齐读。
三、学习课文几遍读下来我们知道了文章写了两个人?(伯牙,钟子期)1.(出示第一句)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说说你有何了解?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
(善:善于,擅长)请生读,“鼓”作何意?从哪里了解到?(下面注释)从文中的注释了解意思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
齐读,读出二人的特点来。
师:从哪里看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用笔画出。
指名回答。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2.细细读读第一句:你有何体会?当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此时钟子期心中浮现怎样的高山?(巍峨,高大)文中用一个词来形容是?(峨峨)请生读读出巍峨的气势来。
(过渡)孔子曾登泰山而小天下再读读,体会高山的巍峨。
再读子期的话,从哪个词体现钟子期善听?(善哉!)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好啊!读出它的味道来。
区别四个“善”的不同意思。
指名读,齐读。
从哉,兮两个语气词你又作何体会?再读。
3.用相同方法学习第二句。
男女生配合读。
4.既然说伯牙善鼓琴,那么他的琴声一定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他的琴声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场景呢?引导学生想象回答:皎皎明月、徐徐清风、袅袅炊烟、潇潇春雨……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拓展和运用:假如现在你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透过伯牙的琴声,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风了吗?于是你怎么赞叹?(“善哉,徐徐兮若清风!”)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透过伯牙的琴声,你看见那皎皎的明月了吗?于是你怎么赞叹?(“善哉,皎皎乎若明月!”)一起想象这样一幅画面:伯牙正在鼓琴,子期正在听琴。
伯牙绝弦
伯牙绝弦,是讲述知音难求的一个故事,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
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
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
后钟子期因病亡故,伯牙悲痛万分,认为这世上再也不会有知音了,天下再不会有人像钟子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意境。
所以就把自己最心爱的琴摔碎,挑断琴弦,终生不再弹琴。
《伯牙绝弦》写出了俞伯牙和钟子期之间情谊深厚、重情重义的情感和知音难觅的现象。
明代小说家冯梦龙根据这个传说创作了《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收在《警世通言》中。
课文资料袋
伯牙、钟子期相传为春秋时代人,关于他们二人成为知音的传说《列子》《吕氏春秋》等古书均有记载,也流传于民间。
我国古诗常有提及,如,“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弦绝已无声”“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明代小说家冯梦龙根据这个传说创作了《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收在《警世通言》中。
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做“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相关名曲
《高山流水》,为中国十大古曲之一。
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兮志在高山”和“洋洋兮志在流水”。
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
”
钟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高山流水》曾被带上太空,放在一张镀金唱片里。
第25课《伯牙绝弦》课后习题含答案一、语音标注(给下列汉字注音)弦()兮()哉()谓()二、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峨()弦()谓()泰()娥()眩()渭()秦()蛾()舷()猬()奏()三、各就各位(选择字义,填序号)。
善:①擅长,长于②好,表示赞同③言行、品质好④容易,易于⑤办好,弄好⑥熟悉1.伯牙善鼓琴。
()2.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3.这个叔叔很面善。
()4.心怀不善。
()5.他这个人狡猾善变。
()6.要想办法做好善后工作。
()四、字词解释(解释加点的词)。
1.洋洋兮若江河。
()2.峨峨兮若泰山。
()3.伯牙所念。
()4.乃破琴绝弦。
()5.伯牙谓世再无知音。
()6.志在高山。
()五、一一对应(古字与今义连线)。
曰好像绝再,重新鼓于是,就复断若弹乃说,道六、古句今译。
1.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择优录取(选出停顿正确的项,打“√”)。
1.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2.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3.峨峨兮∕若泰山!4.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八、佳句赏析。
1.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从上文我们可以感受到伯牙琴技__________,钟子期欣赏水平__________。
《伯牙绝弦》说课稿15篇《伯牙绝弦》说课稿1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等几个方面和各位考官分享一下我对《伯牙绝弦》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伯牙绝弦》是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组课文中的一篇文言文。
__的主人公是俞伯牙和钟子期,他们二人是知音。
当钟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黯然神伤,毅然决然地“破琴绝弦”。
__虽然短小简洁,却用寥寥数语写出了一个荡气回肠、耐人寻味的感人故事。
学习本篇课文,有利于培养学生认真对待朋友之间的真挚友情,从而感悟到要珍惜友谊的道理。
二、说学情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不仅要了解教材,更要深入学生,了解学情。
我所教授的对象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他们之前已经学习了很多首诗词,虽然这是学生第二次接触文言文,但文言文的学习方法与诗词基本相同,所以对于本课来说,学习方法的指导不是难点,只要对学习方法进行复习、对课文进行预习、并在课上适当点拨即可。
三、说教学目标因此,基于教材和学情,我从课程标准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设计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__大致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了解伯牙和子期成为知音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感受艺术的美好。
四、说教学重难点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我将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认识主人公的交往过程设置为本堂课的教学重点,而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设置为本堂课的教学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我采用通读感悟法、圈点勾画法、角色扮演。
那么接下来我将着重从教什么、怎么教和为什么这样教三个维度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伯牙绝弦教学点评2反思文章:本文章的要紧内容是关于伯牙绝弦教学点评2_课堂实录_反思,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一篇短小、深奥的文言文,经全国闻名特级教师阎学的真情演绎,拨响了在座的老师和学生们的心弦,让我们为之震动、惋惜、悲叹。
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擗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然而弦尽音未尽,那余音却久久萦绕我们的耳际,弹之不走,挥之不去。
这确实是阎学老师为我们弹奏的优美动人的乐曲!阎老师在课前告诉我们,这是她第一次尝试让小学生接触文言文。
她也是第一次上这篇课文。
拿到手中发下来的课文资料,我担忧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无法深入明白得文言文,但是,当我和学生一起走进阎老师的课堂,我早已深深沉醉了。
我看起来听到了伯牙优美的琴声,看到了伯牙因子期的离去喟然长叹、悲切伤感的表情。
也深深感受到知音难求的那种期望、失落的心境……阎老师的课,之因此给我们留下这么深的印象,我觉得不仅仅是教师对文本的挖掘领会得深入、透彻,更重要的是教师能够把自己的情感深深地融入到文本中,在不知不觉中传递给学生,真正实现学生、教师与文本的思想交流和心灵沐浴,它牵引着人们回到真实的生命状态,回到原先的精神家园,去体悟作者内心深处的人性的光辉。
一.读出味道,读出情意,读出神韵。
整堂课,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的遍数不下二十遍。
从刚开始接触课文时读三遍,要求读通顺,读流利,到读得有节奏,再到一句一句感悟读,引读,换词读,配乐读等。
每次的朗读并不是简单机械的重复,而是环环相扣,步步提升。
而如此多层次,多元化的朗读,都由一条“情感”主线紧紧地牵引,那确实是教师抓住文本的“情脉”——伯牙与子期的心心相通,花大力气地品味语言的情思,毫不保留地放开爱生的情怀,不遗余力地沟通互动的情意,在不经意间,学生的真情自然地流淌出来了。
二.品出意境,品出心境,品出德性。
整堂课,教师引领着学生如同畅饮着一杯醇香的酒,品味着一杯幽香的茶,在字里行间,去品读,去感悟。
如让学生找出“善”字一共显现了几次,每次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伯牙绝弦课堂反思范文与学生配合交流愈发成熟自然,是我在这堂课中的一个收获。
我能真正走进学生当中,课前与学生亲切、随意地交流,和学生共同进行古诗背诵竞赛,完全打消了学生因为临时抽班级而产生的陌生感,使得课上学生也能积极参与到“新”语文老师给他们上的课中。
学生们的素质也是很高的,课堂上他们都能积极参与到诵读、体验、对话、联想中,恰倒好处地配合着我,也给了我极大的信心。
但是认真总结这堂课的教学,还有着许多不足之处,需要我进一步努力提高:学生初识文言文,朗读不是很到位,我的范读起到了引领的作用,但是在范读之后,没有引导学生把朗读的节奏在书上划出来,在学生朗读的时候,个别不到位的断句也没有及时指出。
种.种原因,使得在后面的学习中仍出现了有朗读不准确的现象,如果做到了以上这些,就能很好地避免学生断句读错的现象了。
课堂调控的能力有待于加强。
当学生发言不是很充分的时候,我的过渡语言没有很好地激发起学生回答的欲望,随机应变能力不够,没有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热情,使得课堂上学生发言略显集中,关注了一部分学生,但也忽视了一些学生的学习效果。
伯牙绝弦课堂反思范文(2)《伯牙绝弦》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段动人的故事,讲述了两位音乐家伯牙和子期相遇并共同演奏琴音的故事。
他们在彼此的琴音中找到了灵魂的共鸣,但最终却因为战乱而分开。
这个故事虽然只是一个传说,却蕴含了深刻的道理和哲理。
它给我带来了对人生和艺术的思考和反思。
首先,故事告诉我们艺术的力量。
伯牙和子期通过琴音传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彼此间建立了一种深刻的默契。
他们的琴音不仅仅是音乐,更是心灵的交流和感知。
这种感知并非语言能够表达出来的,而是通过音乐的美妙和和弦的和谐来传递的。
艺术是一种超越语言的表达方式,它能够触动人的内心,激发人的思考和感受。
在故事中,伯牙和子期通过琴音达到了心灵的共鸣,这正是艺术的力量所在。
其次,故事中蕴含着对于人性的思考。
伯牙和子期在战乱中失散,这预示着人性的弱点和缺陷。
六年级语文《伯牙绝弦》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伯牙绝弦》。
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了解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理解“知音”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学会通过朗读、讨论和思考来理解课文。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伯牙和钟子期深厚的友谊,培养学生的友情观念。
体会音乐和友谊的美好,提高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引导学生学会珍惜朋友,懂得感恩。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伯牙绝弦》。
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知音”的含义,感受伯牙和钟子期深厚的友谊。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故事或播放音乐的方式,引起学生对《伯牙绝弦》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觉得什么才是真正的朋友?二、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向教师提问,解决生字词和句子的理解问题。
三、合作学习(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成员可以进行补充和评价。
四、探究学习(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知音”的含义是什么?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得出对“知音”的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思考如何珍惜朋友,懂得感恩。
五、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知音”的重要性。
学生表示本节课的收获,对《伯牙绝弦》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朗读、讨论和思考,评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通过学生的汇报和评价,了解学生对“知音”的理解和运用。
通过学生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友情观念和感恩意识。
六、教学活动设计活动一:朗读展示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内容进行朗读,展示自己对课文的掌握程度。
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进行点评,指导学生改进朗读技巧。
活动二: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进行扮演,可以是伯牙、钟子期或者其他角色。
25 伯牙绝弦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见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2.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教学准备:《高山流水》的乐曲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揭题导入师:我们来做一个文字游戏,老师说一个“杨柳依依”,你们也说几个这样的词。
引导学生说词。
老师再说几个这样的词。
课件出示:清风徐徐杨柳依依明月皎皎炊烟袅袅流水淙淙芳草萋萋霞光灼灼春雨绵绵这些词都是描写什么的?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这些都是美丽的自然景物。
师:平时假如有意识地积累这些词语,对写作一定有协助。
有一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吟诵至今,它记载了两个好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它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一篇文言文《伯牙绝弦》。
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
2.生再读课文,根据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顿恰当。
3.指名读,学生评议,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读好文言文的节奏。
4.师范读,齐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在读准确的基础上读流畅。
指导:峨峨兮/ 若/ 泰山洋洋兮/ 若/ 江河伯牙谓/ 世/ 再无知音三、读懂课文内容1.师:这是一个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主人公是俞伯牙和钟子期,课文记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学习文言文有哪些方法?(借助课后的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通过平时学习古诗知道学古文不能生搬硬套,要学会用自己的话读懂课文的意思)2.学生自学,弄懂课文的意思。
3.通过自学,你读懂了什么?(伯牙和钟子期互为知音)4.你从哪里看出伯牙和钟子期互为知音?(在生与生的交流中,教师作点拨、指导,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的意思,并继续强化、总结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学生感情朗读此句。
引导理解知己:好一个善听的子期,好一个善弹的伯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