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 气质共45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4.07 MB
- 文档页数:45
第十章气质第一节气质概述一、什么是气质气质(temperament)一词源于拉丁语temperamerturm,原意是掺合、混合,按比例把佐料调和到一起。
现代心理学所说的气质与我们平常所说的秉性、脾气等较为近似。
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人活泼好动,非常开朗;有的人安静稳重,反应缓慢,较为内向;有的人情绪表现大起大落,有的人情绪则显得细腻深刻。
人在这些方面存在的差异,往往是不同气质类型发生作用的结果。
现代心理学将气质界定为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方面的、稳定的个人特点。
这些特点不受个人活动的目的、动机、内容等的影响。
气质是个人最一般的心理特征,它影响到一个人的活动的所有方面。
首先,气质是个体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外部动力特点。
气质不是推动人们行为的心理原因,因此不是个性的内部动力因素,它不能决定一个人是否活动,也不决定一个人的活动的具体方向。
气质表现的是一个人的心理活动显露于外的动力特点,如心理活动的速度与强度、稳定性、指向性的特点。
这些特点分别在感知觉、情绪、性格等心理现象中表现出来,例如,知觉速度的快慢、情绪的起伏变化、性格的内向还是外向等。
由于气质是个体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特点,因此在个体心理活动的一切方面均有可能受到气质的影响。
巴甫洛夫说:“气质是每一个人最一般的特征,是他的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特征。
而这种特征在每一个人的一切活动上都打上了一定的烙印”。
其次,气质是个性心理特征中受先天的生物学因素影响较大的部分。
气质不同于性格和能力,它较多的受到神经系统的先天特性影响,因此具有较多的先天性。
一些研究发现,从我们一出生,我们就表现出较大的气质方面的差异。
托马斯(1970)通过测定婴幼儿对刺激的敏感度、对新事物的反应等,追踪研究了气质的早期表现。
结果表明:在儿童生命的最初几天内,气质就表现出明显的个别差异。
这些差异显然不是后天环境影响的结果,而是由于先天的神经系统和其他的先天特性影响的结果。
斯卡特(1969)的同卵双生子和异卵双生子的研究也发现,同卵双生子较异卵双生子的气质表现出更多的一致性。
第二讲:《普通心理学之——气质》教案设计第二讲:《普通心理学之——气质》教案设计一、气质的含义和特征(一)气质的含义气质是一个心理学的概念,它和我们平素所说的“脾气”、“禀性”的含意差不多。
从本质上讲,气质是人的心理特性之一,是个人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动力特征,它所表现的,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稳定性、灵活性和指向性等方面的差异。
比如说,一个人反应速度的快慢、情绪的强弱、注意集中时间的长短和转移的难易,以及心理活动倾向于外部世界还是内部世界等,固然和外界环境有一定的联系,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则与人的气质密切相关。
气质相同的人,往往会在不同内容的活动中,表现出性质相同的动力特征来。
举例来说,一个有活泼好动、反应灵敏气质的同学,不论是在学习、考试、劳动当中,还是在体育比赛、课外活动当中,都会非常明显地表现出来。
也就是说,气质并不受个人活动目的、动机和内容的影响。
气质是一个人最一般的特征,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稳定性、指向性等方面的动力特征。
使人的全部心理活动都染上独特的个人色彩。
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含义:1、气质是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2、气质具有天赋性,是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二)气质的特征心理学上讲的气质,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特征:第一,气质具有天赋性,气质是由生理机制决定的,一个人从呱呱坠地开始,就具有了与众不同的气质特点。
在日常生活中,只要留心,就可以发现,同样是婴儿,有的爱哭、爱闹、爱动,有的安静、平稳、怯生,这说明,先天的生理机制构成了个体气质的基础。
研究发现,同卵双胞胎儿要比异卵双胞胎儿在气质上相似许多,即使把他们分别放在不同的生活环境和教育条件下培养,也仍能保持他们原来的气质特点,这说明,气质是与生俱来的,是天赋的一部分。
第二,气质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一个人具有某一方面的气质特点,就会随时随地表现出来。
比如爱激动的同学,在老师上课时会急不可耐地举手发言,在考试前会心神不定,在赛跑时会抢跑等,像这样并不因活动内容、动机、目的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气质的现象,就是气质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