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光学基础练习汇总
- 格式:doc
- 大小:426.00 KB
- 文档页数:8
一、光的直线传播、光速练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D)A.光总是沿直线传播B.光在同一种介质中总是沿直线传播C.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总是沿直线传播D.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2.下列关于光线的说法正确的是(BD)A.光源能射出无数条光线B.光线实际上是不存在的C.光线就是很细的光束D.光线是用来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3.一工棚的油毡屋顶上有一个小孔,太阳光通过它后落在地面上形成一个圆形光斑,这一现象表明(BCD)A.小孔的形状一定是圆的B.太阳的形状是圆的C.地面上的光斑是太阳的像D.光是沿直线传播的4.如果一个小发光体发出两条光线,根据这两条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可以确定(B)A.发光体的体积B.发光体的位置C.发光体的大小D.发光体的面积5.无影灯是由多个大面积光源组合而成的,下列关于照明效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C)A.无影灯没有影子B.无影灯有本影C.无影灯没有本影D.无影灯没有半影不透明体遮住光源时,如果光源是比较大的发光体,所产生的影子就有两部分,完全暗的部分叫本影,半明半暗的部分叫半影6.太阳光垂直照射到一很小的正方形小孔上,则在地面上产生光点的形状是(A)A.圆形的B.正方形的C.不规则的D.成条形的7.下列关于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D)A.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B.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C.萤火虫不是光源D.以上说法均不对8.如图1为发生月食时,太阳照射光线的示意图,当月球进入图中的哪个区域时,在地球上处于夜晚地区的观察者可看到月食(AD)A.全部进入区域ⅠB.全部进入区域Ⅱ或ⅣC.全部进入区域ⅢD.部分进入区域Ⅰ二、填空题9.在射击时,瞄准的要领是“三点一线”,这是利用____的原理,光在____中传播的速度最大.排纵队时,如果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队就排直了,这可以用____来解释.10.身高1.6m的人以1m/s的速度沿直线向路灯下走去,在某一时刻,人影长1.8m,经2s,影长变为1.3m,这盏路灯的高度应是__8或2.63_m。
初二物理光学练习题及答案1. 题目: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光的性质?A. 折射B. 反射C. 吸收D. 发射答案:D. 发射2. 题目:光的传播速度在以下哪种介质中最快?A. 真空B. 水C. 空气D. 玻璃答案:A. 真空3. 题目:以下哪种材料具有最强的折射能力?A. 金属B. 木材C. 玻璃D. 塑料答案:C. 玻璃4. 题目:以下哪种现象是由光的反射引起的?A. 彩虹B. 折射C. 投影D. 色散答案:C. 投影5. 题目:以下哪种现象是由光的折射引起的?A. 眩光B. 绕射C. 反射D. 极化答案:B. 绕射6. 题目:光的颜色是由什么决定的?A. 光的频率B. 光的波长C. 光的幅度D. 光的速度答案:B. 光的波长7. 题目:以下哪个现象是光的干涉现象?A. 色散B. 极化C. 衍射D. 反射答案:C. 衍射8. 题目:以下哪个现象是光的偏振现象?A. 光的干涉B. 光的反射C. 光的折射D. 光的吸收答案:D. 光的吸收9. 题目:平面镜的特点是什么?A. 只有一面能反射光B. 反射光具有色散现象C. 反射光没有方向性D. 只有特定角度可以观察到镜中的物体答案:A. 只有一面能反射光10. 题目:以下哪个光学器件利用了光的折射原理?A. 凸透镜B. 凹透镜C. 平面镜D. 磨凸镜答案:A. 凸透镜总结:物理光学是初中物理课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学习光的性质、传播规律以及光学现象等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光的行为和光学器件的工作原理。
本文给出了一些初二物理光学的练习题及答案,希望能帮助同学们复习和巩固相关知识。
通过解答这些问题,同学们可以检验自己对物理光学的理解程度,加深对光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还可以通过查阅教科书和其他资料,对光学知识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拓展。
(完整版)初三物理光学基础题一、选择题1. 一束光从空气射入玻璃中,发现发生了折射。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光的速度在玻璃中会加快- B. 光线在射入玻璃前会发生反射- C. 光线在射入玻璃前会发生折射- D. 光线在射入玻璃前会发生吸收2. 关于凸透镜和凹透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凸透镜能够将光线汇聚到一个点上- B. 凸透镜的物距大于焦距时,像是实际存在的- C. 凹透镜的物点位于透镜前时,像总是放大的- D. 凹透镜只能形成虚像3. 某物体距离凸透镜20厘米的位置,物体高度为2厘米。
若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则像的高度为:- A. 4厘米- B. 1厘米- C. 2厘米- D. 0.5厘米二、填空题1. 缺少红色波长的一种颜色是______。
2. 光的传播速度在真空中约为______。
3. 当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______现象。
4. 具有和物体相同形状和放大缩小效果的像称为______。
5. 光的折射是由于______的改变。
三、解答题1. 什么是光的折射现象?简要解释折射定律。
2. 请说明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以及主要用途。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C2. C3. C二、填空题1. 绿色2. 3.0×10^8 m/s3. 折射4. 实像5. 光速度三、解答题1. 光的折射现象是指当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
折射定律表达了光线在两种介质之间传播时的规律,即入射角、折射角和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间满足的关系。
2. 凸透镜是中间较厚的部分使入射到镜子上的光线向外发散,能够将光线汇聚到一个点上,主要用途有放大物体、成像等。
凹透镜则是中间较薄的部分向镜子内弧度,能够使平行光线发散,主要用途有散焦光线、缩小物体等。
、填空题1. 某同学身高 1.7 米,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 1.5 米处,他的像高是 ______________ 米,他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 _____________ 米. 若此人向平面镜移动 1 米,则他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 _________ 米,他的像高为 ___________ 米 .2. 当光从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光线将 _______________ ,(选填靠近法线或偏离法线)这时折射角 __________ 于入射角.3. 当光线垂直与水面入射时,入射角大小为 _______________ ,反射角大小为 ___________ ,折射角大小为 _________ ,光射入水中,光速将 ____________ (选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4.如图 1 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路线, 其中 ___________ 是入射光线, ________是反射光线, _________ 是折射光线,反射角的大小为 _____________ ,折射角的大小为 ___________ 。
5.人在水面上方看到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变得向上 ______________ (选填上或下)弯折了,这是光从_________ 中射向 ________ 在界面发生折射的缘故。
6.古诗词中有许多描述光学现象的诗句,如“潭清疑水浅”说的就是光的 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池水映明月”说的就是光的 ____________ 现象.图27. 一些透镜的截面如图 2 所示,在这些透镜中: (1)属于凸透镜的是 ______________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 (2) 属于凹透镜的是 ______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 _____________ ______ .8. 凸透镜对光线有 ___________ 作用,所以又叫做 ___________ 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 ______________作用,所以又叫做 ____________ 透镜 .9. 小华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拿一张白纸在它的另一侧前后移动,直到纸上的光斑变得最 小、最亮,这个点叫做凸透镜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符号 ___________ 表示。
八年级物理光学基础练习题及答案第一题:一束光垂直入射到空气-玻璃界面上,入射角为45度,已知空气的折射率为1.00,玻璃的折射率为1.50。
求光线的折射角。
解答:根据折射定律,入射角i和折射角r满足关系:n1*sin(i) = n2*sin(r),其中n1为入射介质的折射率,n2为折射介质的折射率。
代入已知条件,得到:1.00*sin(45度) = 1.50*sin(r)。
解方程可得折射角r ≈ 29.1度。
第二题:一束光垂直入射到玻璃-水界面上,已知玻璃的折射率为1.50,水的折射率为1.33。
求光线由玻璃射入水中的折射角。
解答:仍然使用折射定律:n1*sin(i) = n2*sin(r)。
代入已知条件,得到:1.50*sin(90度) = 1.33*sin(r)。
解方程可得折射角r ≈ 68.1度。
第三题:一束光垂直入射到空气-水界面上,已知空气的折射率为1.00,水的折射率为1.33。
求光线由水射入空气中的折射角。
解答:同样利用折射定律:n1*sin(i) = n2*sin(r)。
代入已知条件,得到:1.33*sin(90度) = 1.00*sin(r)。
解方程可得折射角r ≈ 90度,即光线由水射入空气中没有折射。
第四题:一束光从空气射入折射率为1.50的玻璃杯中,入射角为30度。
求光线的折射角。
解答:应用折射定律:n1*sin(i) = n2*sin(r)。
代入已知条件,得到:1.00*sin(30度) = 1.50*sin(r)。
解方程可得折射角r ≈ 20.2度。
第五题:一束光从空气射入折射率为1.50的玻璃杯中,已知入射角为60度。
求光线的折射角。
解答:应用折射定律:n1*sin(i) = n2*sin(r)。
代入已知条件,得到:1.00*sin(60度) = 1.50*sin(r)。
解方程可得折射角r ≈ 40.8度。
通过以上练习题,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定律的应用。
图 1 图图光学练习题一、选择题1.如图1所示,对下列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2.小华的写字台上有一盏台灯。
晚上在灯前学习的时候,铺在台面上的玻璃“发出”刺眼的亮光,影响阅读。
在下面的解决方法中,最简单、效果最好的是 〔 〕A .把台灯换为吊灯B .把台灯放到正前方C .把台灯移到左臂外侧D .把台灯移到右臂外侧3.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射一种不可见光,叫做红外线,用它来传递信息,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
不把遥控器对准电视机的控制窗口,按一下按钮,有时也可以控制电视机,如图1所示,这是利用 〔 〕 A .光的直线传播 B .光的折射C .光的反射D .光路可逆性4.如图2所示,水平桌面上斜放着一个平面镜,桌面上有一个小球向镜面滚去。
要使平面镜中小球的像沿竖直方向下落,则镜面与桌面间的夹角 应为 〔 〕 A .30° B .45° C .60° D .90°6.小华在光具座上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
当光屏、透镜及烛焰的相对位置如图4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则他所用凸透镜的焦距 〔 〕A .一定大于20cmB .一定小于8cmC .一定在10cm 到16cm 之间D .一定在8cm 到10cm 之间 7.把发光体放在离凸透镜15 cm 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出现了该发光体倒立、放大的像,该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 .5 cmB .10 cmC .18 cmD .20 cm8.有一焦距为10 cm 的凸透镜,将物体从离凸透镜30 cm 处沿主光轴移到距透镜20 cm 处,这个过程中所成的像( )。
A .始终是正立、放大的实像B .始终是倒立、放大的实像C .离透镜越来越远,像变大D .离透镜越来越近,像变小9.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当烛焰离透镜12厘米时成的是放大的实像,当烛焰离透镜7厘米时成的是放大的虚像,则这个透镜的焦距不可能是下列的( )。
初二物理光学部分练习题一、选择题1. 光的传播速度是:A. 快于声音传播速度B. 慢于声音传播速度C. 与声音传播速度相同D. 不确定2. 视频中的光是:A. 真实物体发出的光B. 人工制造的光C. 可见光的一种D. 其他类型的光3. 在光的传播方向上,光线相对于光的传播速度的变化是:A. 加速B. 减速C. 不变D. 先减速后加速4. 像跟物体的大小、形状有关,光学成像中分为:A. 实物像与虚物像B. 实物像与光学仪器像C. 实物像与虚实像D. 实物像与实际像5. 光的反射定律可以表述为:A. 入射角等于反射角B. 入射角大于反射角C. 入射角小于反射角D. 入射角和反射角无关6. 光在媒质间传播时速度改变,会发生折射现象。
下列关于折射的说法正确的是:A. 入射角与折射角之间满足正弦定律B. 入射角与折射角之间满足余弦定律C. 光束从光密媒质进入光疏媒质时向法线偏转D. 光束从光疏媒质进入光密媒质时向法线偏转7. 光的散射现象指的是光线:A. 经过一面光滑的表面反射B. 经过一面不规则的透明介质后改变传播方向C. 经过透明介质后折射D. 不人为处理,自由传播8. 白色的光通过三棱镜会发生颜色分散现象,分散出的颜色依次为:A. 红、橙、黄、绿、青、蓝、紫B. 红、橙、黄、绿、蓝、青、紫C. 红、黄、绿、蓝、青、紫D. 红、黄、绿、青、蓝、紫9. 下列关于光的折射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 折射角大于入射角B. 折射角小于入射角C. 入射角等于折射角D. 入射角和折射角无关10. 光的干涉现象是指:A. 光的传播受到障碍时发生的现象B. 光通过材料发生衍射C. 光受到波长差异引起的干涉D. 光的偏振产生的现象二、简答题1. 什么是光的折射?写出光的折射定律。
答:光的折射是指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由于介质的密度不同,光的传播速度也不同,导致光线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光的折射定律表述了入射角、折射角和两种介质折射率之间的关系,即入射角的正弦值与折射角的正弦值成正比。
图 1 图图光学练习题一、选择题1.如图1所示,对下列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2.小华的写字台上有一盏台灯。
晚上在灯前学习的时候,铺在台面上的玻璃“发出”刺眼的亮光,影响阅读。
在下面的解决方法中,最简单、效果最好的是 〔 〕A .把台灯换为吊灯B .把台灯放到正前方C .把台灯移到左臂外侧D .把台灯移到右臂外侧3.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射一种不可见光,叫做红外线,用它来传递信息,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
不把遥控器对准电视机的控制窗口,按一下按钮,有时也可以控制电视机,如图1所示,这是利用 〔 〕 A .光的直线传播 B .光的折射C .光的反射D .光路可逆性4.如图2所示,水平桌面上斜放着一个平面镜,桌面上有一个小球向镜面滚去。
要使平面镜中小球的像沿竖直方向下落,则镜面与桌面间的夹角 应为 〔 〕 A .30° B .45° C .60° D .90°6.小华在光具座上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
当光屏、透镜及烛焰的相对位置如图4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则他所用凸透镜的焦距 〔 〕A .一定大于20cmB .一定小于8cmC .一定在10cm 到16cm 之间D .一定在8cm 到10cm 之间 7.把发光体放在离凸透镜15 cm 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出现了该发光体倒立、放大的像,该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 .5 cmB .10 cmC .18 cmD .20 cm8.有一焦距为10 cm 的凸透镜,将物体从离凸透镜30 cm 处沿主光轴移到距透镜20 cm 处,这个过程中所成的像( )。
A .始终是正立、放大的实像B .始终是倒立、放大的实像C .离透镜越来越远,像变大D .离透镜越来越近,像变小9.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当烛焰离透镜12厘米时成的是放大的实像,当烛焰离透镜7厘米时成的是放大的虚像,则这个透镜的焦距不可能是下列的( )。
A .8 cmB .10 cmC .11 cmD .14 cm10、一束光线斜射到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它与界面成20°角,反射光线跟折射光线的夹角恰好是90°,则入射角、折射角分别是( )A 、20°、70°B 、20°、20°C 、70°、20°D 、70°、70°A.“手影”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B.“海市蜃楼”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图1C.小女孩在平面镜中看到的是自己的虚像D.在漫反射中,不是每条光线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图12MC N AB O 30°30°60°C'M'12.一物体沿凸透镜的主光轴移动,当物距为30厘米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当物体移至物距为15厘米时,它的像一定是( )A .放大实像B .缩小的实像C .放大的虚像D .缩小的虚像13.下图5中的四幅图,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A .②①B .③①C .②④D .③④14.在湖边看平静湖水中的“鱼”和“云”,看到的是 ( )A .“鱼”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云”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B .“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云”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C .“鱼”和“云”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D .“鱼”和“云”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15.一个焦距是10cm 的凸透镜,当物体从离透镜20cm 处逐渐移向30cm 处的过程中 ( ).A .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小B .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大C .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大D .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小17.如图11所示,两块平面镜相交成60°角,一束光线AO 射到平面镜外,还常用 _________ 灯来灭菌。
另外,个别科研部门在与非典的斗争中研制出了多种快速(不超0.5s )测量体温的仪器,它们是利用 _________ 测温的。
2.一只小鸟在离湖面10米的上空飞行,若湖深为5米,则小鸟在湖里所成的像与它的距离是 _________ m ,它在湖里所成的像是 ______(填“实”或“虚”)像。
3.如图7,这是一个电子手表在平面镜成的像,则实际的时间是:___________。
4.古诗中有许多描述光学现象的诗句,如“潭清疑水浅”说的就是光的 现象;“池水映明月”说的就是光的 现象。
5.小华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3m 处,他在镜中的像距离平面镜为 m ;他若以0.5m/s 的速度离开平面镜,则像相对于人的速度为 m/s6、如图所示,光线斜射到两种透明物质的界面上发生的现象,那么图中界面是 ,法线 ,入射角是 ,反射角 ,折射角是 。
7、某凸透镜焦距离为10cm ,物体放在到凸透镜距离15cm 处,凸透镜成的像是 、 的 像。
如果将它移向离透镜30cm 处,在此过程中,它的像 ,像到透镜的距离 ,处物体通过透镜成的是 __9.图12中a 、b 、c 是从空气射向水中的三条光线,OA 是其中一条的折射光线。
则 是OA 的入射光线。
图15 图13 O 室内 墙 S ′玻璃 空气 11.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的像,如图13所示,则此时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所在的范围是 ;利用凸透镜的这一原理可制成 。
实验中,若在距凸透镜15cm 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与烛焰等大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应为 cm 。
12.某兴趣小组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记录并绘制了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u 跟实像到透镜的距离v 之间的关系(如图),则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
13.来自远方物体的光,经小华眼球折光系统折射后成像情况如图15所示,则他应配戴装有 镜的眼镜加以矫正。
近视眼镜的镜片是一个 透镜,它和眼球中相当于透镜的那部分的综合作用使得眼球这个“照相机”的“镜头”的焦距变 了。
三、作图1、如图7所示,平面镜前有一点光源S ,S 发出的一束光线被平面镜反射后经过A 点,请作出该光线的光路图。
2、如图8所示,一束光线斜射向一块玻璃砖的侧面。
请画出光线进入玻璃砖的折射光线和从玻璃砖的另一侧面射出时的折射光线。
3、将一平面镜斜放在装有水的水槽中,有一束光线垂直射向水面,如图9所示,请画出这束光线在水中行进最后射出水面的光路图。
4.(1))室内一盏电灯通过墙上的两个小洞,透过两条细小光束,如图所示。
请根据光束的方向确定室内电灯的位置S 。
(2)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AO 的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度数。
(3)如图所示的是一束从空气斜射向玻璃的光线,画出大致方向的折射光线。
(4)如图所示,S ′为发光点S 在平面镜MN 中的像,若S 发出的一条光线SO 经平面镜反射后过P点,请在图中找出发光点S 的位置,并完成光路。
(5))如图所示的是一条经水面反射后的光线,在图中画出其入射光线的准确方向及对应的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5、按照题目要求作图:(1)如图甲所示,一束光AO 从空气中入射到水面上,请画出反射光线,并用字母β表示反射角.(2)在图乙中,画出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路图.(3)一束光线经过某透镜前后的情况如图丙所示,请在图中虚线框内画出这个透镜.空水 45(4)在图丁中,应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成的像A'B'.6.下图是射到凹透镜上的两条光线,请在图上画出这两条光线的折射光线。
29.如图15,在图方框中填入适当的透镜,并完成光路。
7四实验探究题1、图甲,是小芳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___的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
(2)选取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3)该实验中,刻度尺的作用是:比较像与物关系;(4)移去蜡烛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个光屏,则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A 烛焰的像,这表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填“虚”或“实”);(5)如果使蜡烛A离玻璃板远一些,则它所成像的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6)实验时,小芳同学应在侧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选填“M”或“N”)2.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前,首先要观察并记下凸透镜的_______,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先调节好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跟烛焰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26.在“观察凸透镜所成的像”的实验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a、b、c、d和e 点,如图8所示,同时调整光屏的位置,那么(1)把烛焰放在______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小;(2)把烛焰放在______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大;(3)把烛焰放在______点,屏上不出现烛焰的像;(4)如果把烛焰从a点移到d点,像到凸透镜的距离______ 像的大小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下面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和“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1)如图18甲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此时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______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_____________(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2)如果保持光屏的位置不变,把蜡烛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时,要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该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放置一个焦距适当的_______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才能实现._______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就是利用这个原理进行矫正的.(3)如图18乙所示,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将凸透镜换成了薄玻璃板.此时调节光屏(未画出)的位置,光屏上__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烛焰的像,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4.小明同学用一个焦距未知的凸透镜、蜡烛、光屏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由图a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实验时,应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 _____;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像能成在.(2)如图b 所示,若在光屏上(光屏未画出)能得到清晰放大的烛焰实像,则蜡烛可能置于透镜左边a、b、c、d四点中的____ 点上,此成像特点可应用在__________上.(3)小明依次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如图c所示,按(1)的要求调整好三者中心的位置,但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始终都没能看到烛焰所成的像.原因可能是(写出一个原因即可)___________ __ .a第24题图b c图8(4)通过实验,小明发现蜡烛离透镜越远,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越 (填“大”或“小”) .当把蜡烛向凸透镜靠近时,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 凸透镜(填“靠近”或“远离”),此时在光屏上已成清晰的像是 的(填“倒立”或“正立”) .(5)实验中,屏上已成清晰的像,此时小明固定蜡烛和透镜,在光屏和透镜间放上自己所配戴的近视眼镜,若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需将屏向 (填“靠近”或 “远离”) 透镜的方向移动,此时所成的清晰像为 像(填“实”或“虚”) .5. 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中,如图所示,平面镜M平放在平板上,E 、F 是两个粘起来的硬纸板,可绕垂直于镜面的接缝ON 转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