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因素的实证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19.50 KB
- 文档页数:5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及解决方案在当今社会,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这种收入差距不仅影响了社会的公平性和稳定性,也影响了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原因分析1. 教育差距教育是改变命运的关键。
然而,由于教育资源在城市相对丰富,城乡教育差距逐渐扩大。
城市学校拥有更多的师资力量和先进的教育设施,而农村学校资源匮乏,师资不足。
这导致城市孩子更容易获得良好的教育,而农村孩子则面临着教育机会的不平等,从而影响了他们以后的就业和收入水平。
2. 就业机会差异城市作为经济发展的中心,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和投资。
相比之下,农村地区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少。
由于城乡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的差异,农民在寻找就业机会方面面临更多的困难。
他们往往只能从事农村的传统从业行业,这些行业的收入相对较低,无法与城市的薪资水平相提并论。
3. 市场经济改革不平衡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但也带来了社会问题的加剧。
在市场经济改革过渡的过程中,城乡发展不平衡逐渐形成,并加剧了收入差距。
城市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享受着改革带来的机遇和红利。
而农村地区的发展受到许多制度和政策的限制,发展速度相对较慢,导致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二、解决方案1. 教育公平为了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政府应该加大教育投入,并关注农村地区的学校建设和师资培养。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奖学金、补贴等方式来鼓励优秀的教师到农村地区任教,并提供先进的教育设施和教育资源。
此外,政府还可以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在农村地区设立学校或资助农村孩子接受优质教育。
2.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了缩小城乡就业机会差距,政府应该致力于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创业人群的扶持力度,提供创业培训和财政支持,鼓励农民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等新兴产业。
同时,还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地区的交通、通信和能源等方面的水平,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目前,中国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
据统计,中国城镇居民的平均收入比农村居民高出约三倍。
这种明显的城乡收入差距不仅影响到当地的居民生活水平,也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因此,深入探究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对于制定相关的政策和发展规划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分析城乡收入差距的产生机制及其影响因素,为了解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和制定相关的政策提供参考和借鉴。
三、研究内容
本研究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了解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探究其形成机制;
2.分析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包括个人因素、家庭因素、职业因素、教育因素、地理因素等方面的因素;
3.通过实证研究,检验各个方面因素是否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重要的影响,寻找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4.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降低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城乡发展和社会稳定。
四、研究方法
本研究方法包括文献调研、实证研究、数据分析等。
其中,实证研究将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城乡居民的相关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五、预期成果
本研究预期结果包括:
1.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机制的探究和解析;
2.对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关键因素的提炼和分析;
3.针对城乡收入差距所提出的相关政策建议。
总之,本研究将对中国城乡收入差距产生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究,为政府和学者提供相关的参考和借鉴,以促进城乡发展和社会稳定。
财税与舍融择全年一次性奖金不并人当年综合所 得计算的每一级距的奖金所负担的税 负(详见表3所示)。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采用预 扣预缴的计算方法,会使得税前月收 人大于8 000元的居民群体预扣的个税呈现出波动上涨的趋势。
企业薪酬 管理人员可以选择将奖金在全年的第 一个季度发放,并分月发放,使得考虑 奖金之后缴纳的个税合计金额在全年 分布更加合理。
居民个人可结合自身 当年可以扣除的基本减除费用、专项 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及其他扣除项目 金额,综合考虑是否将其纳入综合所得计算个人所得税。
另外,全年一次 性奖金政策过渡期间,纳税人应根据 自身情况进行评估,确定是否应将其 并人综合所得或是选择单独计算。
考 虑到扣缴义务人通常会在个税预扣缴申报期间将纳税人取得的全年一次 性奖金与其他工资薪金收入分开并单 独计税,纳税人如需要通过汇算清缴 选择将其并人综合所得计税的,应在 次年6月30日前完成汇算清缴申报,确 保及时取得退税。
总之,个税如何缴纳,需结合个人 所得额在•个年度内确定个税的计算 方法,加上目前我国大多数居民实行 由所在单位代扣代缴方式纳税,会计 人员应筹划好个人工资和奖金应缴纳 个税的方法,在法律范围内合理减少 税赋。
主要参考文献[1]闫华红,滕珍莲.新会计准则对 企业财务分析的影响及建议[J].财务与 会计,2020(10).35-38.作者单位:湖北省利川市人民医院(责任编辑:小轩)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但取得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经济社会问题,其中社会关注度最高的就是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
贫富分化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
党的十九大报告、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都明确指出,要缩小城乡收人分配差距。
可以看出,调节收人分配差距、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始终是国家的长远目标,也是改善民生的政策热点。
一、山西省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分析本文选取最常用的指标——城乡收人比进行现状分析,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城乡居民在收人水平方面存在的差距大小。
辽宁省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影响因素实证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实证研究辽宁省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影响因素,分析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探讨影响因素,并揭示辽宁省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特点。
在实证研究方法方面,采用了统计分析和调查问卷的方式,得出了具体的实证研究结果。
结论部分总结了研究成果,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减少城镇居民收入差距,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本研究在解决城镇居民收入差距问题上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有助于提高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关键词】城镇居民收入差距、辽宁省、影响因素、实证研究、现状、特点、方法、结果、结论、政策建议、研究背景、研究意义。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是一个长期存在且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也逐渐扩大,这不仅影响着社会的公平正义,还可能加剧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研究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成为了学术界以及政策制定者关注的焦点。
辽宁省作为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经济省份,其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情况备受关注。
在经济转型的背景下,辽宁省的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影响,如产业结构、教育水平、技能水平、职业选择等。
深入研究辽宁省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具体情况以及影响因素,对于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加强社会公平以及实现全面小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辽宁省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实证研究,探讨影响收入差距的因素,为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机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建议。
也有助于增进对城镇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的认识,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参考。
1.2 研究意义:城镇居民收入差距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其大小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的公平正义,也影响着整个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在当前经济转型的背景下,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已经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现象,也削弱了整个社会的凝聚力和稳定性。
深入研究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尤其是针对辽宁省这一地区的实证研究,可以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因素的实证分析作者:王夏晶来源:《财税月刊》2015年第12期摘要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重庆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化显著。
文章利用2001-2012年数据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实证研究了影响重庆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因素。
结果表明:工业化水平与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城镇化率的提高促进城县居民收入差距缩小。
关键词城乡居民收入;多元回归;重庆市;工业化;城镇化一、引言重庆市作为全国最年轻的直辖市,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截止2012年,重庆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409.6亿元,增幅13.96%,位居全国第二。
伴随经济的强劲增长,该市城镇化率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
相关数据表明,2012年重庆市城镇化率达到57%,高于52.57%的全国平均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968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383元。
2001年,重庆市城乡居民绝对收入差距是4601元,2012年则达到了15584元。
因此,研究重庆市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该市破解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统筹推进城乡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有关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城乡收入差距的历史进程,进行了合理的分析。
限于时代背景和城乡二元制的户籍制度,农民不能随意向外地区特别是城市流动,但从农村流出的巨额资金增强了城市居民的可支配收入,造成了城市居民收入的巨大差距(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课题组1994)。
改革开放后,各种资源进一步从农村流向了城市。
在经典的库兹涅茨(Kuznets)“倒U”假说中,经济发展过程中一国居民收入分配的具体变动趋势主要取决于城乡二元结构的转换,发展中国家的收入分配差距将随着城镇化与工业化水平的提高依次经历“快速提高,短暂平稳,逐步缩小”三个阶段。
Forbes( 2000)考虑了时间的因素,研究结论表明,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短期和中期效应为正。
Barro( 2000)考虑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区别,研究发现,发达国家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之间是正向关系;而对于发展中国家,两者之间是负向关系。
一些学者把城乡二元结构视为影响城乡差别的重要因素,认为这种城乡二元分割的体制大大限制了中国城乡间和地区间的劳动力流动,一方面不利于人力资本的外部效应的充分发挥(陈宗胜, 1991;蔡昉等, 2001)。
林毅夫等( 1998)认为发展中国家如果能推行基于劳动力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并坚持实行关注收入分配的社会政策,就可以避免“倒U”型结果。
李实( 1998; 1999)则认为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主要是制度转型所造成的,城乡二元结构的变动并没有推动居民收入差距“倒U”变动的效果;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城镇化率的快速提高,持续扩大的城乡收入差距与地方政府实施的带有城市化倾向的经济政策有关(陆铭,陈钊,2004)。
对于城镇化与收入差距关系的认识,万广华(2013)认为加速城镇化的步伐可以改善收入分配的状况,但控制城镇内部的不均等才能保持城镇化对贫富差距的积极作用。
尽管现阶段我国面临经济下行的严峻形势,考虑到经济增长速度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贡献(王小鲁,樊纲,2005),我们仍要保持经济的适度增长。
王培刚,周长城(2005)认为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全国劳动力人数的比重、失业率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拉大有着密切的相关关系。
中国的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增长具有抑制作用(温涛等,2005),直接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增大。
三、模型设定、变量选取与数据描述1.模型设定与变量选取(1)被解释变量:泰尔指数式中i=1,2表示重庆市城镇或农村地区;yi表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y表示重庆市居民人均收入;pi表示城镇或农村地区人口数p表示重庆市总人口数泰尔指数值越大,表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越大;泰尔指数越小,表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越小。
(2)解释变量:X1表示工业化水平。
工业化水平不仅能够反映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反映地区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
用工业生产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作为该地区的工业化水平指数。
X2表示第三产业发展水平。
第三产业的繁荣与发展能够增强市场活力,这对农村地区剩余劳动力转移,提高农民非农收入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用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地区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反映该地区的发展水平。
X3表示金融发展水平。
相关文献表明金融发展水平是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指标。
用存贷款额在地区生产总值所占的比例表示金融发展水平。
X4表示城镇化率。
长期来看,城镇化的发展进程确实能够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我们用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衡量地区的城镇化率。
X5表示经济增长水平。
我国拥有数量巨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这部分人群的非农收入可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
X6表示农林水事务支出。
近年来,国家不断增加“三农”投入,这将对抑制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形势产生积极作用。
X7表示地区对外开放程度。
改革开放以来,外商直接投资FDI主要投入了东部城市的相关产业,造成农村地区的相对资金不足,对城乡居民收入产生影响。
(3)建立模型考虑上述解释变量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式中Y表示被解释变量泰尔指数,xi表示上述各解释变量。
2. 数据来源本文所用数据来自重庆市统计年鉴(2001-2012年)整理计算得到,使用eviews软件进行模型的回归及相关检验。
四、实证分析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描述性分析重庆市城乡居民绝对收入差距呈现稳步增加趋势(表1),由2001年的4601.12元增加到2012年的15584.87元,年均增幅达到21%。
从相对收入差距来看,重庆市城乡居民相对收入差距表现为先增后降,但保持在3以上变动,在2006年达到最高值4,2001~2006年呈现缓慢增加趋势,2006~2012年呈现下降趋势。
以上分析表明,重庆市城乡居民收入仍然保持较大差距。
2 回归结果分析对X1,X2,X3,X4,X5,X6,X7与Y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得模型(1)Y=0.1312+0.1819X1+0.3964X2-0.0078X3+0.0056X4+0.0009X5+0.0944X6-0.1118X7t=(1.49)(1.30)(2.61)(-1.32)(-5.60)(0.09)(0.79)(-0.77),说明模型的拟合优度较好,F=296.7,回归模型明显显著,但是X1,X3,X5, X6,X7系数的t检验不显著,说明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
建立每个解释变量对其余解释变量的辅助回归模型,计算各解释变量的方差扩大因子(VIF)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
表(2)中解释变量X1,X2,X4,的VIF明显大于10,表明各解释变量之间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
采用逐步回归的办法消除多重共线性。
先分别建立Y对X1,X2,X3,X4,X5,X6,X7的一元回归模型,结果如表3所示。
含有变量X4的回归方程中调整的最大,以X4为基础,顺次加入其他变量进行逐步回归。
得到逐步回归结果表3。
模型的R2=0.9965,说明模型的拟合优度较好,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 F=757.1545> F0.05(3,8)=4.07,表明工业化水平、第三产业水平、城镇化率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共同影响是显著的。
DW=2.2713说明模型不存在自相关性。
修正多重共线性后的最终回归模型为:Y=0.1476+0.1819X1+0.3629X2-0.005X4表明重庆市工业化水平与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存在显著地正相关,城镇化率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负相关关系。
工业化水平提高1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将扩大0.1819%;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提高1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将扩大0.3629%;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将缩小0.0059%。
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相关性最强。
工业化水平与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联系的密切程度超过城镇化率。
工业化水平与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提高使得重庆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
2012年,重庆市第三产业从业人数为617.82万,占总从业人数的比例由2001年的28.3%增加到37.8%,第三产业总产值占全市总产值40%。
城镇化率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重庆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在城乡二元化社会,城市的高收入,优越的医疗和教育资源,相对完善的社会保障不断吸引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
劳动力的流动又通过劳动力市场供需变化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五、结论与建议本文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的方法研究了重庆市2001-2012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使用逐步回归的方法消除多重共线性的影响,得出影响重庆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
结果表明重庆市工业化水平与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存在显著地正相关,城镇化率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负相关关系。
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相关性最强。
工业化水平与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联系的密切程度超过城镇化率。
为了缩小重庆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考虑。
首先,加快推进“以人为本”城镇化进程。
伴随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将吸引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可以相应地增加农村人均耕地面积,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现代化进程加快,拓宽农民收入来源、增加非农收入,进而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其次,消除城乡二元社会格局,探索户籍管理制度的新模式。
城乡二元户籍制度限制了劳动力向生产率较高部门的自由流动,造成城乡居民在教育,社会保障方面的不平等。
减少城乡公共产品供给差异,改善农村教育设施、教学条件,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参考文献:[1]李实.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与收入增长和分配[J].中国社会科学, 1999 (2) .[2]陆铭,陈钊.城市化、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与城乡收入差距[J].经济研究,2004 (6).[3]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课题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研究[J].经济研究, 1994 (12) .[4]陆铭,陈钊,万广华.因患寡,而患不均——中国的收入差距、投资、教育和经济增长的相互作用[J].经济研究, 2005 ( 12) .[5]万广华,朱茵.中国沿海与内地贫困差异之解析:基于回归的分解方法[J].经济研究,2008 (12) .[6]万广华.城镇化与不平等:分析方法与中国案例[J] .经济研究, 2013作者简介:王夏晶,1989年6月,硕士研究生,产业经济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产业经济理论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