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剧艺术教学-配音模块
- 格式:docx
- 大小:222.35 KB
- 文档页数:8
Pia戏技巧三:配音技巧,普通话朗读。
一、朗诵的语速语速是指朗读时在一定的时间里,容纳一定数量的词语。
世间一切事物的运动状态和一切人在不同情境下的思想感情总是有千差万别的。
朗读各种文章时,要正确地表现各种不同的生活现象和人们各不同和思想感情,就必须采取与之相适应的不同的朗读速度。
二、决定语速不同的各种因素(一)不同的场面急剧变化发展的场面宜用快读;平静、严肃的场面宜用慢读。
(二)不同的心情紧张、焦急、慌乱、热烈、欢畅的心情宜用快读;沉重、悲痛、缅怀、悼念、失望的心情宜用慢读。
(三)不同的谈话方式辩论、争吵、急呼,宜用快读;闲谈、絮语,宜用慢读。
(四)不同的叙述方式作者的抨击、斥责、控诉、雄辩,宜用快读;一般的记叙、说明、追忆,宜用慢读。
(五)不同的人物性格年青、机警、泼辣的人物的言语、动作宜有快读;年老、稳重、迟钝的人物的言语、动作宜用慢读。
三、朗读速度的转换朗读任何一篇文章,都不能自始自终采用一成不变的速度。
朗读者要根据作者的感情的起伏和事物的发展变化随时调整自己的朗读速度。
这种在朗读过程中实现朗读速度的转换是取得朗读成功的重要一环。
四、注意问题读得快时,要特别注意吐字的清晰,不能为了读得快而含混不清,甚至“吃字”;读得慢时,要特别注意声音的明朗实在,不能因为读得慢而显得疲疲沓沓,松松垮垮。
总之,在掌握朗读的速度时要做到“快而不乱”“慢而不拖”。
停顿的技巧停顿是指朗读过程中声音的断和连。
我们在朗读时,既不能一字一停,断断续续地进行,也不能字字相连,一口气念到底,无论是朗读者还是听众,无论是生理要求,还是心理要求,朗读中的停顿都是必不可少的;它既是显示语法结构的需要,更是明晰表达语、传达感情的需要。
二、停顿与标点符号的关系(一)一致关系书面语中的标点符号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朗读的停顿必须服从标点符号,多数情况下,书面语中有点号的地方同朗读时的需要有停顿的地方是一致的。
一般地说,句号、问号、感叹号的停顿比分号长些;分号的停顿要比逗号长些;逗号的停顿比顿号长些;而冒号的停顿则有较大的伸缩性:它的停顿有时相当于句号,有时相当于分号,有时只相当于逗号。
广播剧的声音设计与配乐广播剧是一种通过声音来表达故事情节和氛围的艺术形式。
在广播剧中,声音设计和配乐是非常重要的元素,它们能够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故事的内容。
一、声音设计声音设计是指在广播剧中运用声音效果来表达场景、人物动作和细节等的过程。
通过合理使用声音效果,可以增强故事的真实感和代入感,营造出恰当的氛围,使听众更加沉浸其中。
1.1 环境音效环境音效是指模拟广播剧中所描绘场景的自然声音,如风吹树叶、鸟鸣声、交通噪音等。
通过添加适当的环境音效,可以让听众感受到真实的环境氛围,进一步增强剧情的真实感。
1.2 人物音效人物音效是指通过声音效果来表达人物动作、身份和特征等。
例如,通过不同的脚步声、呼吸声和身体碰撞声等,可以让听众更好地了解人物的行为和心理状态。
1.3 运动音效运动音效是指通过声音效果来表达运动或行为的声音,如开车、敲门、拔枪等。
适当运用运动音效可以使故事场景更加生动,让听众可以通过声音感受到剧情的发展和变化。
二、配乐配乐在广播剧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它能够通过音乐的旋律、节奏和情绪来增强剧情的张力和吸引力,使听众更加投入到故事中去。
2.1 背景音乐背景音乐是作为广播剧背景的音乐,通过选择合适的音乐来表达故事的情感和氛围。
例如,在紧张的场景中使用悬念的音乐,可以增强剧情的紧迫感和悬疑感。
2.2 过渡音乐过渡音乐是用来连接不同场景或情节的音乐,它可以帮助平滑剧情的转变,使听众更好地理解故事的脉络和逻辑。
2.3 主题音乐主题音乐是广播剧中特定人物、场景或情节的代表性音乐,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识别出故事的特点和风格。
通过运用不同的主题音乐,可以更好地给听众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和情感体验。
三、声音设计与配乐的影响声音设计和配乐在广播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们可以通过多种声音元素来传达剧情的细节和情感。
恰当的声音设计和配乐可以引导听众的情绪,增加故事的张力和吸引力。
3.1 增强观众代入感通过恰当的声音设计和配乐,广播剧可以让观众更好地代入故事情节中,使他们感受到角色的情感和经历。
影视配音艺术教案教案标题:影视配音艺术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影视配音艺术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声音表达能力、语言感知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通过学习与实践,学生将能够通过自己的声音为影视作品增色,使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影片中的角色和情节。
教案以提高学生的发音准确性、声音表现力和剧情理解能力为核心目标,为学生提供系统的教学指导和实践机会。
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准确的发音技巧,提升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语音感知能力和声音表现力,使其能够通过声音传达不同情感和角色的特点。
3. 培养学生对影视作品剧情和角色的理解能力,通过配音为角色赋予更加丰富的内涵。
4. 提高学生的听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增强其沟通和交流技巧。
5.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合作完成影视配音作品。
教学重点:1. 发音准确性的培养。
2. 语音感知和声音表现的训练。
3. 影视作品的剧情理解和角色分析。
4. 合作与团队配合。
教学难点:1. 声音情感表达的培养。
2. 同步配音的技巧训练。
3. 角色分析和塑造。
教学准备:1. 影视片段或动画片段,包含有不同类型的角色和情感场景。
2. 影视配音技巧的讲解和示范材料。
3. 配音录音设备和软件。
4. 分组的学生教材。
教学步骤:引入:1. 教师介绍影视配音的概念和重要性,引发学生对影视配音的兴趣。
2. 播放一个有声音的影视片段,让学生感受到声音在影视作品中的重要作用。
技巧讲解:1. 教师讲解发音准确性的重要性,并示范一些常见发音错误和纠正方法。
2. 教师讲解语音感知和声音表现的技巧,并示范如何通过声音表达不同情感和角色特点。
角色分析:1. 学生观看一个影视片段,并分别分析其中主要角色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
2. 学生小组讨论,共同分析并记录角色的声音特点和情感表现的方式。
配音练习:1. 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片段进行配音练习。
2. 学生根据之前的角色分析和所学的技巧,制定合适的配音方案。
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影视配音2. 课程编号:3. 英文名称:Film Dubbing4. 授课对象:影视表演、录音艺术等相关专业学生5. 开课学期:第1学期6. 学分/学时:2学分/32学时7. 先修课程:普通话基础、影视基础、录音基础等二、课程教学目标1. 理解影视配音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艺术特点。
2. 掌握影视配音的基本技巧,包括声音模仿、情绪控制、发音技巧等。
3. 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影视配音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安排1. 第一阶段:理论教学(8学时)- 影视配音概述- 影视配音的发展历程- 影视配音的艺术特点- 影视配音的声学基础2. 第二阶段:实践技能训练(24学时)- 声音模仿训练- 不同角色的声音模仿- 不同情境下的声音模仿- 情绪控制训练- 情绪的感知与表达- 情绪的转换与调控- 发音技巧训练- 声音的清晰度、准确度、节奏感- 语音的抑扬顿挫、强弱变化- 影视配音作品分析- 国内外优秀影视配音作品赏析- 作品中的配音技巧分析3. 第三阶段:影视配音实践(8学时)- 学生分组,选择影视片段进行配音实践- 指导教师现场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完成配音作品,并进行小组展示四、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1. 教学方法:- 讲授法:系统讲解影视配音的理论知识。
-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国内外优秀影视配音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实践能力。
-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声音模仿、情绪控制、发音技巧等实践训练。
- 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 考核方式:- 课堂表现(20%):包括课堂发言、参与讨论、实践操作等。
- 期末配音作品(60%):学生完成影视配音作品,进行小组展示。
- 平时作业(20%):包括配音练习、作业报告等。
五、教学资源与参考资料1. 教材:- 《影视配音艺术》- 《影视配音教程》2. 参考资料:- 国内外优秀影视配音作品- 影视配音相关学术论文- 影视配音相关网站和论坛六、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课程介绍,影视配音概述2. 第二周:影视配音的发展历程,声学基础3. 第三周:声音模仿训练4. 第四周:情绪控制训练5. 第五周:发音技巧训练6. 第六周:影视配音作品分析7. 第七周:影视配音实践(分组)8. 第八周:影视配音实践(分组)9. 第九周:影视配音实践(分组)10. 第十周:期末配音作品制作11. 第十一周:期末配音作品展示12. 第十二周:课程总结,布置作业。
1 可以合理的运用Adobe Audition、cool edit pro等录音软件。
2 普通话过关,发生位置掌握准确。
【要用气说话,不要用嗓子】3 有观察生活的能力,能够注意生活中人物的语言、行为和动作。
【生活中遇到的人,是最好的老师。
】4 有一套过得去的配音设备:电容麦、声卡、和一副“不漏音”的耳机。
5 热爱配音,喜欢配音,并且愿意为之付出努力。
第一节什么是广播剧。
广播剧不同于影视剧,也不同于舞台剧、话剧。
所以有过这方面经验的朋友们,千万不要把它们混为一谈。
广播剧是戏剧形式的一种,适应广播的特点,用对白、音乐、音响效果等艺术手段塑造听觉形象,展开剧情,刻画人物,有时穿插必要的解说词,帮助听众了解剧中情景的人物活动。
”这里要解释几个名词:1.对白:只剧中两人,或者两人以上的对话。
2.音乐,也就是目前剧本中出现的BGM,或者配乐。
3.音响效果:也就是大家所说的音效。
简称“效果”。
运用多种专用器具和技法,模拟或再现各种声响,如风声、雨声、枪炮声等,创造真实感,以烘托环境气氛,增强艺术感染力。
所以,有人称广播剧为听得剧。
在这里重点强调广播剧这种“塑造听觉形象”的艺术手段,由于这种艺术手段,导致它跟其他的戏剧模式对于人物的处理方法会有一些的不同,后面会讲到。
第二节广播剧的种类在这里要提前说一下,我这里提到的广播剧的种类,可能和大家平时接触到的不同,大家平时接触的分类,可能是这几种,耽美剧、BG剧、GL剧、灵异剧和全年龄等,我不知道这种分类是怎么形成的,不过既存在,那就是合理的吧!好的,废话不多说,说广播剧的种类从广播剧的长短和技术制作角度出发,可以将广播剧分为单本广播剧、连续广播剧、系列广播剧、微型广播剧和立体声广播剧。
这里要解释几个名词单本广播剧:应该就是大家所说的全一期。
连续广播剧:就跟连续剧的连续是一个意思,指的是好几期或者好几十期的广播剧系列广播剧:不知道大家是否喜欢看某一系列的小说,或者某一系列的电影,这里的系列应该跟系列小说和系列电影是一个意思。
广播剧的角色配音与声音特点分析广播剧是一种以声音为主要媒介,通过演员的配音表演来呈现故事情节和角色形象的艺术形式。
在广播剧中,角色的配音和声音特点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能够深入观众心灵,让人们产生共鸣和情感连接。
本文将就广播剧的角色配音与声音特点进行详细分析。
一、角色配音的重要性在广播剧中,角色配音是表现角色特点和个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演员的声音表演,观众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角色的情感、性格、年龄和气质等方面的特点。
一句简单的台词,如何表达出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需要演员用声音来塑造和传达。
因此,角色配音在广播剧中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二、角色配音的技巧与要求1. 表达情感:演员通过语调、音量、音调的变化来表达角色的情感。
情感高涨时,音量、音调可以适当增强;而当角色处于低落、沉重的情绪时,则可降低音量、调整语速。
通过语音的表达,使得角色的情感得以真实地传递给观众。
2. 塑造个性:每个角色都有其独特的个性特点,演员要通过声音的调节和表演技巧来展现出来。
例如,阳光开朗的角色可以用明亮的声音,而内向沉稳的角色则可以运用低沉的声音。
通过声音的灵活运用,使角色形象更加鲜活而立体。
3. 合理运用音效:广播剧中的音效能够进一步增强角色形象的表达效果。
演员可以与音效团队合作,利用背景音乐、音效等声音元素,达到更好的声音包装。
例如,在紧张刺激的场景中,可以通过适当的音效来营造紧迫感,增强角色形象的魅力。
三、角色声音特点的分析1. 音色:每个人的嗓音都有其独特的音色。
在广播剧中,演员的音色要与角色的形象相匹配,以达到角色定位的效果。
例如,男性配音角色可以拥有低沉、浑厚的音色,女性配音角色则可以偏向明亮、婉转的音色。
音色的选择与角色的性别、年龄、个性等因素密切相关。
2. 语速与语调:角色的语速与语调是影响角色形象的重要因素。
快速流畅的语速可以表现出角色的机智和灵活,而慢节奏的语速则更能突出角色内心的思考和深度。
语调上,可以适当调整声音的高低,通过音调的变化来突出角色的表达重点和情感变化。
广播剧的声音设计广播剧是一种通过声音来讲述故事的艺术形式。
声音设计在广播剧制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仅是为了增加观众的听觉享受,更是为了表达情感、营造氛围和构建故事的一部分。
本文将探讨广播剧的声音设计,包括录音技术、音效运用和声音传达情感的方式。
一、录音技术广播剧的录音技术是声音设计的基础。
录音设备的选择和录音环境的布置对声音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合适的录音设备能够保证声音的纯净度和清晰度,而专门设计的录音棚则能有效隔离噪音,提供理想的声音环境。
在录音过程中,还需要注意演员的声音表演。
演员的发声方式、音量控制和情绪表达都对广播剧的效果至关重要。
声音的质感和感染力都需要演员通过声音表演来展现。
因此,导演和声音设计师需要和演员密切合作,协同努力创造最佳的声音效果。
二、音效运用音效是广播剧声音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合理运用音效,可以增加听众的沉浸感,打造真实的场景和情境。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音效运用方式。
1. 环境音效:通过加入背景音乐、自然声音和环境声音,可以让听众感受到剧情所发生的真实环境。
例如,在描述森林场景时,加入鸟鸣声、虫鸣声以及风吹树叶的声音,可以帮助听众更好地融入故事情节。
2. 动作音效:动作音效可以丰富剧情表达,增加节奏感和紧张感。
例如,加入脚步声、门的开关声或枪声等,可以让听众更直观地感受到角色的行动和情绪。
3. 音乐配搭:音乐是广播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选择合适的音乐进行配搭,可以加强情感表达和氛围营造。
不同类型的音乐可以传达出不同的情绪,如悬疑、浪漫或悲伤等。
导演和声音设计师需要根据剧情需要选择合适的音乐来营造所需的氛围。
三、声音传达情感的方式广播剧是通过声音来讲述故事的,因此声音具有传达情感的重要性。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声音传达情感的方式。
1. 音色和音质:不同音色和音质的声音可以传达出不同的情感。
例如,明亮的音色可以传达出开心或愉悦的情感,而低沉的音色则可以传达出悲伤或紧张的情感。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配音技巧,如声音调节、气息控制、情感表达等。
- 学生能够根据不同角色、场景和情感需求,进行合适的配音。
- 学生能够使用专业的配音设备进行配音实践。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摩优秀影视配音作品,提高学生对配音艺术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 通过小组合作和角色扮演,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现力。
- 通过实际配音练习,提升学生的声音表现力和情感传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配音艺术的热爱和追求,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 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声音基础训练:包括声音的调节、气息的控制、共鸣的处理等。
2. 角色配音技巧:不同性别、年龄、性格、职业等角色的声音塑造。
3. 情感表达:如何通过声音传达角色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等情感。
4. 配音实践:选择合适的影视片段进行配音练习。
5. 配音设备使用:了解和使用专业配音设备。
三、教学过程1. 导入- 通过播放一段优秀的影视配音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配音的艺术特点。
2. 基础知识讲解- 讲解声音的基础知识,如音调、音色、音量等。
- 讲解配音的基本技巧,如声音调节、气息控制、情感表达等。
3. 角色配音技巧训练- 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不同角色的声音塑造。
- 引导学生分析角色的性格特点,寻找合适的配音方法。
4. 情感表达训练- 通过模拟不同场景,让学生体验角色的情感变化。
- 引导学生运用声音表达角色的喜怒哀乐等情感。
5. 配音实践- 选择合适的影视片段,让学生进行配音练习。
-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表达问题。
6. 总结与评价- 对学生的配音作品进行评价,总结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 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提高配音水平。
四、教学评价1. 学生配音作品的质量:包括声音的准确性、情感的传达、技巧的运用等方面。
江西省南昌市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江西师大附中使用)高三理科数学分析一、整体解读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
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
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
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二、亮点试题分析1.【试卷原题】11.已知,,A B C 是单位圆上互不相同的三点,且满足AB AC →→=,则AB AC →→⋅的最小值为( )A .14-B .12-C .34-D .1-【考查方向】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向量的数量积等知识,是向量与三角的典型综合题。
解法较多,属于较难题,得分率较低。
【易错点】1.不能正确用OA ,OB ,OC 表示其它向量。
2.找不出OB 与OA 的夹角和OB 与OC 的夹角的倍数关系。
【解题思路】1.把向量用OA ,OB ,OC 表示出来。
2.把求最值问题转化为三角函数的最值求解。
【解析】设单位圆的圆心为O ,由AB AC →→=得,22()()OB OA OC OA -=-,因为1OA OB OC ===,所以有,OB OA OC OA ⋅=⋅则()()AB AC OB OA OC OA ⋅=-⋅-2OB OC OB OA OA OC OA =⋅-⋅-⋅+ 21OB OC OB OA =⋅-⋅+设OB 与OA 的夹角为α,则OB 与OC 的夹角为2α所以,cos 22cos 1AB AC αα⋅=-+2112(cos )22α=--即,AB AC ⋅的最小值为12-,故选B 。
【举一反三】【相似较难试题】【2015高考天津,理14】在等腰梯形ABCD 中,已知//,2,1,60AB DC AB BC ABC ==∠= ,动点E 和F 分别在线段BC 和DC 上,且,1,,9BE BC DF DC λλ==则AE AF ⋅的最小值为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向量的几何运算、向量的数量积与基本不等式.运用向量的几何运算求,AE AF ,体现了数形结合的基本思想,再运用向量数量积的定义计算AE AF ⋅,体现了数学定义的运用,再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小值,体现了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是思维能力与计算能力的综合体现. 【答案】2918【解析】因为1,9DF DC λ=12DC AB =,119199918CF DF DC DC DC DC AB λλλλλ--=-=-==, AE AB BE AB BC λ=+=+,19191818AF AB BC CF AB BC AB AB BC λλλλ-+=++=++=+,()221919191181818AE AF AB BC AB BC AB BC AB BCλλλλλλλλλ+++⎛⎫⎛⎫⋅=+⋅+=+++⋅⋅ ⎪ ⎪⎝⎭⎝⎭19199421cos1201818λλλλ++=⨯++⨯⨯⨯︒2117172992181818λλ=++≥+= 当且仅当2192λλ=即23λ=时AE AF ⋅的最小值为2918. 2.【试卷原题】20. (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抛物线C 的焦点()1,0F ,其准线与x 轴的交点为K ,过点K 的直线l 与C 交于,A B 两点,点A 关于x 轴的对称点为D . (Ⅰ)证明:点F 在直线BD 上; (Ⅱ)设89FA FB →→⋅=,求BDK ∆内切圆M 的方程. 【考查方向】本题主要考查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和性质,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圆的标准方程,韦达定理,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等知识,考查了解析几何设而不求和化归与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是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属于较难题。
【易错点】1.设直线l 的方程为(1)y m x =+,致使解法不严密。
2.不能正确运用韦达定理,设而不求,使得运算繁琐,最后得不到正确答案。
【解题思路】1.设出点的坐标,列出方程。
2.利用韦达定理,设而不求,简化运算过程。
3.根据圆的性质,巧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求解。
【解析】(Ⅰ)由题可知()1,0K -,抛物线的方程为24y x =则可设直线l 的方程为1x my =-,()()()112211,,,,,A x y B x y D x y -,故214x my y x =-⎧⎨=⎩整理得2440y my -+=,故121244y y m y y +=⎧⎨=⎩则直线BD 的方程为()212221y y y y x x x x +-=--即2222144y y y x y y ⎛⎫-=- ⎪-⎝⎭令0y =,得1214y yx ==,所以()1,0F 在直线BD 上.(Ⅱ)由(Ⅰ)可知121244y y m y y +=⎧⎨=⎩,所以()()212121142x x my my m +=-+-=-,()()1211111x x my my =--= 又()111,FA x y →=-,()221,FB x y →=-故()()()21212121211584FA FB x x y y x x x x m →→⋅=--+=-++=-,则28484,93m m -=∴=±,故直线l 的方程为3430x y ++=或3430x y -+=213y y -===±,故直线BD 的方程330x -=或330x -=,又KF 为BKD ∠的平分线,故可设圆心()(),011M t t -<<,(),0M t 到直线l 及BD 的距离分别为3131,54t t +--------------10分 由313154t t +-=得19t =或9t =(舍去).故圆M 的半径为31253t r +== 所以圆M 的方程为221499x y ⎛⎫-+= ⎪⎝⎭【举一反三】【相似较难试题】【2014高考全国,22】 已知抛物线C :y 2=2px(p>0)的焦点为F ,直线y =4与y 轴的交点为P ,与C 的交点为Q ,且|QF|=54|PQ|.(1)求C 的方程;(2)过F 的直线l 与C 相交于A ,B 两点,若AB 的垂直平分线l′与C 相交于M ,N 两点,且A ,M ,B ,N 四点在同一圆上,求l 的方程.【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直线和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的应用,韦达定理,弦长公式的应用,解法及所涉及的知识和上题基本相同. 【答案】(1)y 2=4x. (2)x -y -1=0或x +y -1=0. 【解析】(1)设Q(x 0,4),代入y 2=2px ,得x 0=8p,所以|PQ|=8p ,|QF|=p 2+x 0=p 2+8p.由题设得p 2+8p =54×8p ,解得p =-2(舍去)或p =2,所以C 的方程为y 2=4x.(2)依题意知l 与坐标轴不垂直,故可设l 的方程为x =my +1(m≠0). 代入y 2=4x ,得y 2-4my -4=0. 设A(x 1,y 1),B(x 2,y 2), 则y 1+y 2=4m ,y 1y 2=-4.故线段的AB 的中点为D(2m 2+1,2m), |AB|=m 2+1|y 1-y 2|=4(m 2+1).又直线l ′的斜率为-m ,所以l ′的方程为x =-1m y +2m 2+3.将上式代入y 2=4x ,并整理得y 2+4m y -4(2m 2+3)=0.设M(x 3,y 3),N(x 4,y 4),则y 3+y 4=-4m,y 3y 4=-4(2m 2+3).故线段MN 的中点为E ⎝ ⎛⎭⎪⎫2m2+2m 2+3,-2m ,|MN|=1+1m 2|y 3-y 4|=4(m 2+1)2m 2+1m 2.由于线段MN 垂直平分线段AB ,故A ,M ,B ,N 四点在同一圆上等价于|AE|=|BE|=12|MN|,从而14|AB|2+|DE|2=14|MN|2,即 4(m 2+1)2+⎝ ⎛⎭⎪⎫2m +2m 2+⎝ ⎛⎭⎪⎫2m 2+22=4(m 2+1)2(2m 2+1)m 4,化简得m 2-1=0,解得m =1或m =-1, 故所求直线l 的方程为x -y -1=0或x +y -1=0.三、考卷比较本试卷新课标全国卷Ⅰ相比较,基本相似,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 对学生的考查要求上完全一致。
即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的原则,确立以能力立意命题的指导思想,将知识、能力和素质融为一体,全面检测考生的数学素养,既考查了考生对中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又考查了对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本质的理解水平,符合考试大纲所提倡的“高考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的原则. 2. 试题结构形式大体相同,即选择题12个,每题5分,填空题4 个,每题5分,解答题8个(必做题5个),其中第22,23,24题是三选一题。
题型分值完全一样。
选择题、填空题考查了复数、三角函数、简易逻辑、概率、解析几何、向量、框图、二项式定理、线性规划等知识点,大部分属于常规题型,是学生在平时训练中常见的类型.解答题中仍涵盖了数列,三角函数,立体何,解析几何,导数等重点内容。
3. 在考查范围上略有不同,如本试卷第3题,是一个积分题,尽管简单,但全国卷已经不考查了。
四、本考试卷考点分析表(考点/知识点,难易程度、分值、解题方式、易错点、是否区分度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