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缴费接入管理平台的数据架构设计与优化
- 格式:pdf
- 大小:59.38 KB
- 文档页数:3
基于不同渠道接入的支付系统架构设计与优化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基于不同渠道接入的支付系统架构设计与优化。
首先介绍了支付系统的概念和特点,分类,工作流程和运行原理。
然后分析了支付系统架构设计的基本要求、原则和方法流程。
接下来深入研究了渠道接入技术的类型、特点、优缺点比较、应用场景和案例分析。
同时,本文还提出了支付系统优化的目标和原则,探讨了支付系统性能优化方法和技巧,以及支付系统安全优化方法和措施。
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支付系统的设计和优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系统概述,架构设计,渠道接入技术,优化方法1.绪论1.1 研究背景随着电子商务和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支付系统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支付系统不仅仅是一种支付工具,更是一种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和金融安全。
同时,不同的支付渠道的出现也对支付系统的架构设计和优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因此,对于基于不同渠道接入的支付系统架构设计与优化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探讨基于不同渠道接入的支付系统架构设计和优化方法,以提高支付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性能和用户体验。
具体来说,本文的研究目标包括:(1)分析不同渠道接入技术的特点和优缺点,选择合适的渠道接入方案,优化支付系统的接入能力和灵活性。
(2)探讨支付系统架构设计的基本要求、原则和方法流程,提高支付系统的可扩展性、可维护性和可管理性。
(3)提出支付系统优化的目标和原则,研究支付系统性能优化方法和技巧,以及支付系统安全优化方法和措施,提高支付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
2.支付系统概述2.1 支付系统定义和特点支付系统是指通过各种方式(如现金、银行卡、移动支付等)进行货币交换的系统。
支付系统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交易金额较大。
支付系统中的交易一般涉及到大量的货币交换,因此需要保证支付过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交易速度较快。
支付系统的交易速度需要快速,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同时也需要保证交易的准确性。
一体化管理平台解决方案目录1. 一体化管理平台概述 (3)1.1 平台目标 (3)1.2 平台功能 (4)1.3 平台优势 (6)2. 系统架构设计 (7)2.1 技术选型 (9)2.2 模块划分 (11)2.3 接口设计 (12)2.4 数据流程设计 (13)3. 平台功能模块 (15)3.1 用户管理模块 (16)3.1.1 用户注册与登录 (18)3.1.2 用户权限管理 (19)3.1.3 用户信息维护 (20)3.2 业务管理模块 (21)3.2.1 业务分类与标签设置 (22)3.2.2 业务流程配置 (23)3.2.3 业务数据录入与查询 (25)3.3 数据分析模块 (26)3.3.1 数据汇总与展示 (27)3.3.2 数据分析与挖掘 (29)3.3.3 数据可视化 (30)3.4 通知与公告模块 (31)3.4.1 通知发布与管理 (32)3.4.2 公告发布与管理 (34)3.5 系统设置模块 (35)3.5.1 参数配置 (36)3.5.2 日志管理 (38)4. 平台实施与部署 (41)4.1 环境准备 (43)4.2 平台安装与配置 (45)4.3 数据库设计与创建 (45)4.4 系统测试与验收 (47)5. 平台运维与管理 (49)5.1 日常运维 (50)5.1.1 系统监控 (52)5.1.2 故障处理与优化 (53)5.2 安全管理 (53)5.2.1 访问控制 (54)5.2.2 数据安全保障 (56)5.3 系统升级与维护 (57)5.3.1 版本迭代 (58)6. 项目案例与实践 (60)6.1 成功案例介绍 (62)6.2 客户反馈与评价 (63)6.3 后续改进与发展建议 (64)1. 一体化管理平台概述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和数字化转型进程的加速,企业面临着数据分散、管理复杂、效率低下等痛点。
为了有效应对这些挑战,我们为用户推出一体化管理平台解决方案,旨在打破传统信息孤岛,实现对企业资源和业务的统一管理和控制。
医院统一支付平台的建设及应用作者:谢冬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19年第50期摘要:目的:为医院HIS、自助服务系统、“掌上医院”App、微信公众号、支付宝服务窗、智能POS等其他各类涉及预交金充值退款、门诊缴费退费的系统提供一体化的服务接口,解决各个系统间以传统的点对点接口方式带来的接口众多、数据标准不统一、对账及异常账处理麻烦等财务管理上的不便问题,设计统一支付平台。
方法:根据支付平台对安全性、稳定性、可扩展性的要求,对支付平台的建设内容和系统结构进行探讨。
结果及结论:支付平台提高医院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提升病人的就医环境、就医效率和就医满意度。
关键词:互联网+医疗;支付平台;银企对接1 引言长期以来,很多医院患者时常为了交一笔钱或退一笔钱在多个院区间来回奔波,重复往返,还要在窗口排队等候,浪费了大量的时间。
为解决这些问题,医院把信息化技术作为破解难题的“利剑”,通过与银行、互联网相关金融机构合作,成功研发支付平台。
该平台涵盖银行卡、微信、支付宝等多种支付渠道,将充值缴费服务前移至病区护士工作站以及患者床旁,真正实现了全方位多渠道多模式充值服务,并且门诊与住院实行缴款原路退回,真正实现全流程无现金化,从根本上攻破了医疗单位缴费点少、缴费速度慢的问题,打破了医疗缴退款困难的症结瓶颈问题,让数据“多跑路”,让病人“少跑腿”成为现实。
在医院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的同时,也极大地提升了病人的就医环境、就医效率和就医满意度。
2 建设要求支付平台的建设涉及患者支付相关业务办理,同时平台又实时连接多个充值缴费渠道及医院各信息系统,属于实时在线运行的核心业务系统,因此,在平台的建设过程中应重点考虑安全性、稳定性和可扩展性。
2.1 安全性原则平台涉及患者资金交易及个人隐私信息,这些数据的安全性至关重要,因此,系统遵循安全性的原则。
在平台的安全性建设方面充分考虑了平台对接系统服务器接入的安全、终端设备及用卡环境安全、数据加解密传输安全、实名认证退款、防信用卡套现等问题。
智能交通一体化管理与优化系统设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交通拥堵成为了人们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为了解决交通拥堵、提高交通效率,并确保道路安全,智能交通一体化管理与优化系统应运而生。
智能交通一体化管理与优化系统是一种基于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智能算法的交通管理系统,通过对交通流量、道路状态、车辆行驶情况等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准确的信息支持,以便更好的进行交通流量控制和交通资源的优化配置。
为了确保智能交通一体化管理与优化系统的设计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以下是系统设计的几个关键要素:1. 数据采集和传输:系统需要部署大量的传感器和监控设备,用于实时采集交通流量、车辆速度、车辆类型等数据。
这些数据将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到交通管理中心,并进行集中存储和处理。
2. 数据处理和分析:交通管理中心应具备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通过使用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等技术,对大量的车辆信息进行实时、准确的分析。
通过建立交通模型和预测算法,系统能够及时发现交通拥堵状况,并进行合理的交通管控决策。
3. 实时交通信息发布:通过在道路上设置电子显示屏、智能手机APP等方式,系统能够将实时的交通信息、拥堵情况和路线建议推送给驾驶员。
这样,驾驶员可以根据最新的交通情况,选择最佳的交通路线,避免拥堵和浪费时间。
4. 交通信号优化:智能交通一体化管理与优化系统需要与现有的交通信号灯系统进行无缝对接。
通过实时监测交通流量和车辆行驶速度,系统可以智能地优化交通信号的定时和时长,以最大化交通效率,减少车辆的停车等待时间。
5. 交通事件处理:智能交通一体化管理与优化系统应对交通事件做出智能预警和处理。
当出现事故、堵塞或者其他意外情况时,系统应能够通过实时监测和分析,提供准确的预警信息,并通过紧急通知系统通知相关部门和驾驶员,以便及时处理。
智能交通一体化管理与优化系统的设计目标是实现“智能化、高效化、安全化、人性化”,它不仅能够提高交通运行效率和交通资源的利用率,还能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并提升驾驶员出行的便利性和舒适度。
四川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总体框架设计方案1.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数字化转型的浪潮,政务服务的方式也在不断变化和更新。
为了提高政府服务的效率和便利性,四川省计划打造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整合各部门、各级政府的服务资源,为居民和企业提供便捷、全面的政务服务。
本文将对四川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的总体框架进行设计。
2.总体需求分析根据政务服务的业务需求和公众的期望,四川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需要实现以下功能:-提供个性化、定制化服务:平台应根据用户的需求和身份特征,提供个性化和定制化的服务内容,提高服务的准确性和便利性。
-提供多渠道接入:平台需要支持多种终端的接入,包括PC端、移动端、公共服务终端等,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3.技术架构设计基于上述需求分析,四川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的技术架构设计如下:- 前端界面:采用Web前端开发技术,包括HTML、CSS、JavaScript 等,以及响应式设计,使得界面能够适应不同终端的显示。
- 后端服务:采用Java技术开发后端服务,使用Spring Boot作为应用框架,并结合Spring Cloud实现服务的分布式部署和管理。
- 接口服务:使用RESTful接口进行服务间的通信,以及提供给第三方系统调用的接口。
-数据库管理:采用关系型数据库MySQL进行数据存储和管理,以及使用缓存技术提高系统性能。
- 安全与认证:采用OAuth2认证和授权机制,保证用户身份的安全性和权限的管理。
4.功能模块设计基于总体需求分析,四川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将包括以下功能模块:-用户管理模块:负责用户的注册、登录、密码找回等功能,在平台内对用户信息进行管理。
-政务服务模块:提供政务服务的目录和分类,包括各种证照办理、行政审批、公共服务等。
-在线办事模块:提供各类政务服务的在线办理功能,包括申请、提交材料、支付等。
-事项查询模块:提供政务服务事项的查询功能,包括办事指南、材料清单、办理进度等。
-通知公告模块:发布政府部门的通知公告,提供及时的信息更新。
互联网医院一站式统一支付平台的设计与实践摘要:旨在建立医疗支付管理平台,对涉及到的医疗服务供给方及患者及支付公司进行有效连接,当客户存在医疗需求如疾病、负伤、体检时,按照其指示提供账户支付管理服务,保证关键支付或资金安全。
通过医疗支付管理,可有效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疗效率,统一支付平台的建立可以缓解医疗费用居高不下的状况,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医疗的支付管理也会间接影响到医疗服务的质量、数量、成本等,是推动公立医院和初级医疗卫生保健等方面改革发展的重要工具。
关键字:一站式;统一支付;扫码支付;对账服务一、背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迭代,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衣食住行。
并且互联网也更好的满足了人们的生理需求、心理需求以及社会需求。
但支付方式的落后逐渐成为医疗行业的掣肘,虽然医疗机构缴费支付方式从最早的收费窗口现金支付,到银行卡刷卡付费,再升级至自助服务机缴费,支付服务体系在不断进步,但患者依靠这些传统的支付模式,就医过程中“三长一短”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大改善。
医院面对各种支付场景,财务管理极为困难。
二、需求分析1、增加支付方式,优化支付体验医疗机构传统的缴费模式不仅形式单一,且效率低下,随着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加强,急需引入新的支付环节,满足患者就诊过程中多样化的支付需求。
2、降低系统对接难度及成本传统模式下第三方支付机构以“一对一”的形式与医疗机构进行对接,接口规范和标准缺乏统一性,连接和运营管理成本昂贵。
3、减少对账压力医疗机构日常运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财务数据,传统的对账方式将消耗大量的人力成本,且失误率较高。
4、提升医院社会形象国家的政策及指导意见为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新的需求。
与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握手合作,在促进不同机构的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的同时,为群众提供便民惠民新服务,为医院增加服务新亮点,提升医院社会形象及品牌服务效应。
三、定位及目标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统筹规划的支付体系,建设一站式医疗支付平台。
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总体框架设计方案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是指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过建设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政府部门之间、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信息共享、协同办公和服务提供的一种综合性服务平台。
下面是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总体框架设计方案的详细介绍。
一、总体设计目标:1.实现政府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与协同办公,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2.提供全面、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满足企业和公民对政府服务的需求。
3.构建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接口,实现政务数据的互联互通和集成应用。
4.完善安全防护机制,保护政务数据的安全和隐私。
二、总体架构设计:1.硬件与网络层:在硬件层面,需要部署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等。
建设高可用、高性能的服务器集群,保证平台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搭建安全稳定的网络环境,保障数据的传输安全和网络的正常运行。
2.基础支撑层:基础支撑层包括操作系统平台、数据库、中间件、应用集成和安全监控等。
操作系统平台可选择稳定、安全的版本,如Linux等。
数据库可以采用关系型数据库(如Oracle、MySQL等)和非关系型数据库(如MongoDB、Redis等),存储政务数据和基础档案。
中间件主要用于实现各模块之间的数据传输和协同办公,可以选择消息中间件(如ActiveMQ、RabbitMQ等)和分布式计算中间件(如Dubbo、Spring Cloud等)。
应用集成主要负责将各类政务系统和第三方应用集成到平台中,实现数据的交互和共享。
安全监控则负责对平台的安全漏洞进行监控和预警,保障平台的安全性。
3.应用层:应用层主要包括政务系统、企业系统和公民系统。
政务系统包括行政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用于政府部门的日常管理和业务处理。
企业系统包括企业注册系统、税务系统、环保系统等,用于提供企业相关的政务服务。
公民系统包括公积金查询系统、就业服务系统、健康服务系统等,用于提供公民相关的政务服务。
4.前端展示层:前端展示层包括政务服务门户网站和移动端APP。
统一运维大数据分析平台建设方案一体化智能运维管理平台解决方案统一运维大数据分析平台建设方案:1. 架构设计:采用分布式架构,包括数据采集层、数据存储层、数据计算层和数据可视化层。
数据采集层负责采集各种运维数据,数据存储层负责存储数据,数据计算层负责计算数据,数据可视化层提供可视化展示和报表。
2. 数据采集:通过Agent或采集器将各种运维数据(如日志、监控指标、业务数据等)实时采集到数据采集层。
可以利用已有的监控系统、日志管理系统等集成采集器,也可以自行开发Agent进行数据采集。
3. 数据存储:采用分布式存储系统,如Hadoop、HBase、Elasticsearch等,将采集到的数据存储在数据存储层。
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高可用性。
4. 数据计算:采用分布式计算框架,如Spark、Flink等,对存储在数据存储层的数据进行实时或离线计算。
可以进行数据清洗、数据转换、数据聚合等操作,得到更有价值的运维指标和统计信息。
5. 数据可视化:利用数据可视化工具,如Kibana、Grafana等,对计算得到的数据进行可视化展示。
可以生成各种图表、仪表盘和报表,方便用户进行数据分析和决策。
一体化智能运维管理平台解决方案:1. 统一数据集成:将各种运维数据集成到一体化平台中,包括设备监控数据、系统日志、性能指标、用户行为数据等。
通过统一的数据接口和数据格式,实现数据的集中管理和统一分析。
2. 自动化任务调度:通过智能调度引擎,实现各种运维任务的自动化调度和执行。
可以根据实时的系统状态和用户配置的规则,自动触发任务,提高运维效率。
3. 异常监测与预警:通过实时监测系统状态和运维数据,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预警。
可以设置各种告警规则和动作,如发送短信、邮件、微信通知等,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用性。
4. 故障诊断与优化:通过分析运维数据和系统日志,找出系统故障的根本原因,并提供优化建议。
可以通过机器学习和技术,自动识别和解决常见问题,减少故障处理时间和成本。
2012.472一体化缴费接入管理平台的 数据架构设计与优化李志奎 丁立群 关英宇国网电科院北京科东电力控制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 100192摘要:本文讨论了数据架构基本设计原则,为了增强数据库的可扩展性,分析了系统平台集群结构,并考虑数据存储过程的实际特点,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面向企业的应用系统整合平台架构。
并对系统的数据进行了优化。
该架构提高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水平、数据的安全性,并构建了一个一体化的缴费接入管理平台。
关键词:数据库;数据架构;集群;性能优化;连接池0 引言随着信息化步伐的加快,企业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也建立了相应业务系统。
然而,不同的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存在着数据存储方式不统一的情况,使企业内部及企业之间的信息资源难以共享,形成了“信息孤岛”现象。
因此,构建整合管理平台,建立信息共享机制,通过数据中心整合数据资源,能够形成一个物理上集中管理、综合控制的环境。
1 一体化缴费接入管理平台的数据组成 1.1 一体化缴费接入管理平台一体化缴费管理平台全面支撑电力公司、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等多种渠道缴费,实现缴费管理、对账管理、渠道管理、终端管理、扩展业务等业务功能,随着相关行业的新增业务的开展,平台将同时支持更多的新型业务。
在数据部署上,一体化缴费管理平台采用了省集中部署模式,即在全省数据大集中的基础上,在省公司本部部署一套统一的涵盖缴费交易、渠道注册及变更管理、缴费渠道运营质量管理、渠道商管理、缴费终端设备资产管理、设备运行管理、扩展功能和系统支撑功能的所有功能应用,满足省公司本部、地市公司和基层单位不同职能层次的缴费业务应用要求,这一套业务应用集中部署在一组应用服务集群之上,同时,也采用统一的系统管理应用,实现全省统一的标准代码管理、参数配置管理、工作流管理、权限管理、日志管理、元数据管理和接口标准管理等管理维护。
1.2 数据组成概述数据架构设计的核心目标是建立一体化缴费管理平台规范统一的数据架构蓝图,以支持一体化缴费管理平台的建设目标。
提高应用系统运行性能,提升一体化缴费管理平台数据的分析利用价值。
其中,数据中心的组成包括以下四部分(如图1)。
客户端用户服务器图1 数据中心组成数据库服务器:数据中心的数据为多用户共享,数据中心是负责管理和存储数据的软件和硬件资源。
服务器:数据中心的直接服务对象,一般是一个总公司或组织总部。
利用客户端提供的数据资源在数据中心服务器端建立数据库,创建关系表、索引等,以及查询和更新数据库中的内容。
客户端:数据所有者的服务器。
负责元数据信息的存储,包括明密文关系属性的对应信息、用于加密数据、保存密钥信息等,以及构造密文索引的相关信息等;负责将用户的明文查询转换为密文查询;解密数据中心服务器端传送过来的加密数据;并能够对解密之后的明文进行二次过滤,并把最2012.473终正确的查询结果呈现给查询者。
用户:即是数据所有者,又是数据中心的间接服务对象。
通常是一个人或一个部门。
经所有者授权后通过浏览器向数据中心客户端提交查询请求,访问存储在数据中心服务器端的所有者数据。
数据统一存储的架构设计打破了企业信息孤岛,实现全公司范围内信息数据有效共享,实现数据的规范统一,进而充分发挥出数据的应用价值。
2 数据架构设计一体化缴费管理平台作为营销业务应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实现了新型缴费业务和传统缴费业务的优化整合,满足多种缴费渠道的数据接入,为营销业务应用提供了高质量的客户缴费数据,推动了营销业务的深化应用。
针对营销业务应用及其他相关系统的数据需求,共同决定了一体化缴费管理平台的数据模型设计。
数据架构基于数据模型进行设计,数据架构中数据技术分类和数据部署设计,分别解决每一方面的关键问题,同时又相互支撑,互为补充,形成一个统一、有机的整体数据架构。
数据技术分类和数据部署设计在数据模型的基础上展开,按照不同的数据分类,结合系统架构的要求进行数据部署设计。
数据架构基于数据模型从两个方面进行设计,分别是数据技术分类、数据部署设计,每个方面分别解决一个领域的关键问题,同时又相互支撑,互为补充,形成一个统一、有机的整体数据架构。
数据技术分类和数据部署设计在数据模型的基础上展开,按照不同的数据分类,结合系统架构的要求进行数据部署设计,实现省(直辖市)集中的数据部署设计。
一体化缴费管理平台采用省(直辖市)公司集中部署模式,各地市公司通过网络访问省公司一体化缴费管理平台开展缴费业务应用,省(直辖市)公司集中对一体化缴费管理平台业务进行存储和管理。
一体化缴费管理平台数据包括从营销业务应用系统同步过来的基本档案和应收发行数据,从电力营业厅、网上营业厅、自助缴费终端、电力POS 终端、金融机构代收和非金融机构代收等不同缴费渠道接收的缴费及对账数据,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接收的客户电量、电费数据等相关数据。
缴费数据经过一体化缴费管理平台分析、转换和处理后,为营销业务应用及其相关系统提供数据应用支撑。
3 分布式集群缓存技术一体化缴费管理平台作为业务支持软件系统随着业务需求的变化将处于不断的改进和变化中。
同时,系统采用的企业级数据库系统将建立多种接口,以满足相关应用系统的按照接口规范数据访问的要求,由于访问系统的方式多种多样,从而将产生不同的类型数据,这些数据也急需进一步优化。
虽然在应用服务器上采用缓存技术可实现上述要求,但是带来的缺点是牺牲了应用服务器的内存来换取数据库的频繁I/O 操作以提高整个系统的性能。
由多台虚拟机组成一个集群系统,每台虚拟机自身都有高速缓存,在集群中多个节点间采用分布式缓存技术交换信息,从而形成一个整体上的分布式缓存模型。
对外提供一个分布式队列请求接口,应用程序可以通过调用请求接口来访问集群服务器。
当一个远程应用程序访问集群服务时,应用程序首先访问本地的缓存,并将该请求加入到分布式请求队列,分布式缓存根据调度算法来响应分布式请求队列中的请求,当该请求得到响应时,集群系统通过查询处理接口将本地缓存的结果返回到分布式缓存队列,分布式缓存将集群中返回的结果以数据对象的形式返回给远程应用程序。
对集群外的访问者,集群内的所有缓存信息好像是一个整体,分布式缓存可以及时响应所有客户的请求。
一体化缴费管理平台中涉及到的业务字典表、计费汇总等实时访问的业务数据,通过分布式集权缓存,就可以非常简单地调用get 方法取得该对象,并且由于分布式集权缓存本身的冗余机制使得任何一个应用服务器节点的失败都不会影响到该对象的丢失。
这样既有原来各种应用服务器集群所具有的各种技术特点,而且又增加了原来各种应用服务器集群技术所没有的共享对象访问特性。
4 数据处理优化技术随着一体化缴费管理平台的管理业务的不断积累和发展,数据量也成几何倍数地增长,同时应用系统采用模块服务的模式,将导致数据库表的数据行数增多。
随着用户数量不断的增长和新业务不断出现以及企业管理流程的不断变更,应用系统的数据量也会出现进一步的增长。
以下为一体化缴费管理平台采用的数据优化技术。
4.1 数据库连接池在读写数据库中,资源开销最大的是建立数据库连接。
2012.474在每一个用户访问时,都重新建立连接。
这样不仅要长时间等待,而且系统可能会由此导致崩溃。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连接池技术。
连接池是系统在内存中建立的一个连接缓冲池,对于建立好的数据库连接在程序中的断开为逻辑断开,而实际物理连接被存储在连接池中并被加以维护。
当下一个连接建立时,直接从连接缓冲池中取得一个数据库连接,而不需重新建立。
因此,可以大大地提高数据库的响应速度,从而提高系统的性能。
4.2 优化查询语句以数据库为中心的应用系统,主要操作往往是查询操作,查询语句的优劣直接影响数据库访问的速度,而查询操作所使用的Select 语句在SQL 语言中代价最大,同一条查询语句,表达形式对查询效率往往影响极大。
索引可以快速定位表中的数据记录。
使用索引可以提高数据库的速度。
如果查询时不使用索引,查询语句将查询表中的所有字段。
如果使用索引进行查询,查询语句只查询索引字段,这样可以减少查询记录,提高查询输度。
4.3 优化数据库结构数据库设计规范化的目的是为了在表中消除冗余数据。
减少了数据库中的冗余数据,也就提高了数据库的查询性能。
在SQL Server 中,数据按页存放,每一页包含一个页头和若干数据行,数据行的大小是由行中所包含的字段数和数据类型确定,行的大小对数据库的性能影响较大。
如果数据行较小则每页可以存放较多的行,同时高速缓存中也就能存放更多的行,减少了数据读写时间。
在数据行包含有定长列和变长列两种,变长列的开销更大。
在SQL Server 中,数据库默认把为空值的列作为变长列处理,因此,把列设为非空会提高数据库的性能。
数据库对象以页为单位存储于磁盘上,页间通过指针构成链,表将页连成一串,对表分区是为了创建多个页链, 所以采用了表分区技术,对于插入操作, 分区为插入提供了多个插入点,减少了页的互锁竞争,加快了事务的执行速度。
根据需要在数据库基础上创建新表或视图,对于多表关联后再查询信息的可创建新表,对于单表查询的可创建视图,这样可充分发挥数据库的容量大、可扩充等特点,所有条件的判断、数值计算统计均可在数据库服务器后台统一处理后追加到临时表中,形成数据结果的过程可用数据库的过程或函数来实现。
利用数据库描述语言编写数据库的过程或函数,然后把过程或函数打成包在数据库后台统一运行包即可。
5 结论本文依据企业应用系统整合的现状和需求,提出了基于数据中心的企业应用系统整合平台的整体架构。
并探讨了数据处理优化技术,整合了企业资源,消除信息孤岛。
符合平台的发展方向。
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及设备的不断更新。
本设计架构将提供了一个更高效,更灵活,可扩展性更强信息管理平台。
参考文献[1]叶苏南,彭宏,覃姜维.基于MVC 架构的数据挖掘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0.[2]任庆东,宗喜军,常凌云.基于面向服务架构的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的设计[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7.[3]王柯柯,崔英志,黄贤英,黄丽丰.基于数据中心的企业应用系统整合平台架构的研究和设计[J].西南大学学报.2009.[4]王峰,顾明,李丽.基于J2EE 应用的数据库访问的性能优化[J].计算机工程.2003.[5]谷震离.SQL Server 数据库应用程序性能优化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6.[6]尹萍.SQL Server 数据库性能优化[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5.[7]陈军.基于WEB 的校园数据中心管理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6.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ata structure basic design principle,in order to strengthen reactive database Database;Database schemas;cluster;Performance optimization;connection p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