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辨析题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1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兼相爱”、“爱无差”,提出这一思想的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A、墨子B、孟子C、孔子2、1842年德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发表了《和谐与自由的保证》一书A、魏特林B、付立叶C、马克思3、社会要和谐,首先要()A、发展B、改革C、稳定4、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是()A、思想道德建设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C、坚持“双百方针”5、明确把社会更加和谐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在党的()A、十六大报告B、十三届四中全会C、十六届六中全会6、全面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和定位的是党的()A、十六届六中全会B、党的十六大C、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两者都属于建设()这个大范畴。
A、建设共产主义B、现代化社会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8、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认识的深化A、党的性质B、执政规律C、奋斗目标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是()A、民主法治B、公平正义C、诚信友爱D、安定有序10、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是()A、诚信友爱B、以人为本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D、社会主义荣辱观二、多项选择题:1、和谐社会是()A、是一种状态,是一个美好的蓝图B、不是社会形态C、不是单一、均质的状态,多元、差异是和谐社会的前提D、不是简单地等同于稳定的社会E、.和谐的社会必然是稳定的社会F、稳定的社会不一定和谐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历史的、综合的、动态的概念。
它包括()层面的内容:A、第一个层面是人与自然的和谐B、第二个层面是社会结构及各系统之间的和谐C、第三个层面是人自身的和谐D、第四个层面是人与动物的和谐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的内涵包括()A、民主法治、公平正义、B、国家富强、民族振兴C、诚信友爱、充满活力、D、生活富裕、生态良好E、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遵循的六条原则有()A、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B、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制;C、必须坚持生态文明; 必须坚持政治文明;D、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E、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举措有()A、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B、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C、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营造良好外部环境D、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E、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F、激发社会活力,增进社会团结和睦三、简答题1、如何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2、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是什么?3、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利条件有哪些?4、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5、为什么要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6、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哪些基本特征?四、论述题:1、试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单项选择题1.正式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概念是在()A.2002年十六大B.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C.2004年十六届四中全会D.2005年2月胡锦涛重要讲话2.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上,中共十六大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之一而提出的相关口号是()A.经济更加发展B.民主更加健全C.科教更加进步D.社会更加和谐3.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A.具体内容B.方针政策C.指导思想D.行动纲领4.19世纪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发表过《全世界和谐》一文,最早提出“和谐社会”的概念,马克思批判吸收了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中的有益思想,提出的未来和谐社会模式的具体设想是()A.自由平等的生产者联合体B.自由人联合体C.重建个人所有制D.共产主义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我们党的执政基础中突出强调的是()A.经济基础B.政治基础C.阶级基础D.社会基础6、《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A.根本任务 B.根本原则 C.本质属性 D.基本要求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 )A.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B.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C.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D.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8、党的十七大报告把“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纳入( )A.经济建设的内容 B.政治建设的内容C.文化建设的内容 D.社会建设的内容9、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是( )A.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B.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C.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D.到2020年完全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0、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是( )A.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B.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C.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D.到2020年完全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根本的保证是( )A.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B.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C.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一致D.马克思主义在全社会的指导地位1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的统一体,和谐社会建设对三个文明建设的作用是( )A.物质基础B.政治保证C.精神支撑 D.社会条件1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A.实现科学发展 B.坚持以人为本C.更好地坚持民主法制 D.推进改革开放1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推进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单项选择1.文明是文化现代化。
从以上这段话可以直接得出我国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特点是:(C)A.战略实现过程具有不平衡性B.既具有雄心壮志,又实事求是C.注重社会全面协调发展D.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出发点和归宿点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是 (D)A.以人为本B.以民为本C.社会公平D.公平和正义3.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其基本目标是(A )A. 保障人民基本生活B. 促进社会经济增长C. 实现充分就业D. 使更多的劳动者拥有财产性收入4.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理顺国家与企业的关系,核心问题就是(B)A.企业应拥有资产所有权B.企业应拥有法人财产权C.企业应拥有宏观调控权D.企业应拥有行业管理权5.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目标是 (A)A.保证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要B.使劳动者生活水平不断提高C.保证劳动者充分就业D.实现共同富裕6.“十一五”规划根本目的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C)A.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B.不断推进共同富裕C.不断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D.不断创造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二、多项选择1.所谓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就是社会的一切发展 (ABCD)A.既依赖人的发展,又为了人的发展B.人的全面发展是根本出发点和归宿C.把促进入的发展作为社会和人的发展的根本目标D.把促进人的发展作为一切发展的基础2.全面的发展观主要是指 (ABCD)A.人的全面发展B.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C.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全面协调D.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3.协调发展主要是指 (ABCD)A.人自身的全面协调发展B.人与入的全面协调发展C.人与社会及社会各阶层的协调发展D.人与自然的全面协调发展4.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单选题1.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问题上,党的十六大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之一而提出的相关口号是()。
A. 经济发展B. 民主建设C. 科教进步D. 社会和谐【正确答案是】:D2.十六届六中全会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着眼点是()。
A. 解决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问题B. 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C. 解决新世纪、新阶段的不和谐问题D. 解决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可持续问题【正确答案是】:B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我们党的执政基础中突出强调的是()。
A. 经济基础B. 政治基础C. 阶级基础D. 社会基础【正确答案是】:D4.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A. 具体内容B. 方针政策C. 指导思想D. 行动纲领【正确答案是】:C5.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和本质都是()。
A. 公平和正义B. 以人为本C. 协调发展D. 和谐【正确答案是】:B6.关于“和谐社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是人与人协调的一种形态B.社会没有差异C.对人类社会发展理想状态的一种描绘D.社会没有矛盾【正确答案是】:C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是()。
A.必须坚持以人为本B.必须坚持科学发展C.必须坚持改革开放D.必须坚持民主法治【正确答案是】:B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是()。
A.必须坚持以人为本B.必须坚持科学发展C.必须坚持改革D.必须坚持民主法治【正确答案是】:D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是()。
A.必须坚持以人为本B.必须坚持科学发展C.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D.必须坚持民主法治【正确答案是】:C1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是()。
A.必须坚持以人为本B.必须坚持科学发展C.必须坚持改革开放D.必须坚持民主法治【正确答案是】:C1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A.必须坚持以人为本B.必须坚持科学发展C.必须坚持改革开放D.必须坚持民主法治【正确答案是】:A1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的统一体,和谐社会建设对三个文明建设的作用是()。
第11章毛概课题练习题第一篇:第11章毛概课题练习题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选出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将其标号写在题后括号内)1、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
A、社会手段B、社会计划C、社会理想D、社会现实2、我国古代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过“大同”社会的理想,反映了对和谐社会的向往和追求,但这些设想根本无法实现,其根本原因是()。
A、人们的认识太肤浅B、思想还不成熟C、生产力水平太低D、存在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3、在西方,最早明确提出“和谐”概念的是()。
A、毕达哥拉斯学派B、米利都学派C、爱非斯学派D、爱利亚学派4、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们,曾提出过许多建立和谐社会的构想,但结果只能陷于空想,其根本原因是()。
A、他们对社会主义社会探索不够,没有认识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B、他们没有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也没有找到实现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C、他们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时代D、他们的构想是共产主义社会的,超越了社会主义社会阶段5、明确把“社会更加和谐”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党的()。
A、十三大B、十五大C、十六大D、十六届六中全会6、第一次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是党的()。
A、十五大B、十六大C、十六届四中全会D、十六届六中全会7、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是党的()。
A、十五大B、十六大C、十六届四中全会D、十六届六中全会7、胡锦涛同志明确提出和谐文化建设理论概念的是()。
A、2005年10月下旬 ,在朝鲜访问时的一次讲话B、2006年5月中旬,在云南考察工作时的一次讲话C、2006年5月下旬,在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上的讲话D、2006年6月,在庆祝建党8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A、本质属性B、表现形式C、政治体制D、经济体制9、关于“和谐社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单项选择:1.我国历史上曾经提出过“兼相爱〞、“爱无差〞的思想。
〔〕A.孔子B.孟子C.墨子D.老子2.我国古人曾经描绘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和谐社会状态的是〔〕A.孔子B.孟子C.墨子D.老子3.在?论十大关系?、等著作中,明确提出要学会用XX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
〔〕A.?论人民XX专政?B.?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C.?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4.2006年10月,党的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假设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深刻地说明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和定位,指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那么和重大部署的是〔〕A.十六届六中B.十六届五中C.十六届四中D.十六届三中5.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A.重要B.本质C.一般D.根本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A.以经济建立为中心B.开展C.以人为本D.建立7.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是〔〕。
A. 坚持科学开展B.坚持协调开展C.坚持全面开展D.坚持统筹开展8. 坚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是〔〕。
A.改革开放B.XX法治C.农村城市协调开展D.东部西部协调开展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是〔〕。
A.政策B.党C.制度D.干部10.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是〔〕A.坚持以马列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B.XX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C.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D.到2020年完全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1.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是〔〕A.坚持以马列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B.XX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C.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D.到2020年完全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A.坚持以马列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B.XX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C.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D.到2020年完全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A.教育B.就业C.住房D.党1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立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的统一体,和谐社会建立对三个文明建立的作用是〔〕A.物质根底B.政治保证C.精神支撑D.社会条件15.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最根本的〔〕。
毛概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辨析题1.稳定社会就是和谐社会[答案要点]此观点错误。
和谐社会并不等于稳定社会。
和谐社会必然是稳定社会,但稳定社会不一定是和谐社会。
在历史上,有的稳定是以牺牲活力为代价的。
和谐社会不是静态的完美,而是动态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间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答案要点]此观点错误。
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条件。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之后还要继续为更高水平的和谐社会长期奋斗。
3.科学的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4.和谐社会就是利益均衡的社会。
[答案要点]此观点正确。
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二者的关系既是前提与保证的关系,也是途径与目标的关系。
因为只有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只有不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保证科学发展观的真正落实和目标的真正实现。
所以二者是统一的。
它们都统一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中,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之中。
4.和谐社会就是利益均衡的社会。
[答案要点] 此说法是不准确的 . ( 1 )和谐社会从根本上是要做到利益均衡,这毋庸置疑。
由于分配不公、城乡及地区差距大、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等问题导致社会成员之间在利益上不均衡的情况确实需要及时调节。
但如果认为和谐社会仅仅是实现这个目标则是片面的。
( 2 )和谐社会除了调节利益关系之外,也包括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以及社会的全面进步。
只有在经济、政治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实现有序,整个社会体系都在制度个法律的轨道上运行,才符合和谐社会的主旨。
( 3 )和谐社会还有一层很重要的含义,就是人与自然的。
由于 dui 资源的过度开发以及对环境的肆意破坏,导致能源危机日益严重,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从而,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日益受到自然的威胁,这些问题,都应该是和谐社会必然要解决的。
毛概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辨析题
1.稳定社会就是和谐社会
[答案要点]此观点错误。
和谐社会并不等于稳定社会。
和谐社会必然是稳定社会,但稳定社会不一定是和谐社会。
在历史上,有的稳定是以牺牲活力为代价的。
和谐社会不是静态的完美,而是动态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间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答案要点]此观点错误。
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条件。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之后还要继续为更高水平的和谐社会长期奋斗。
3.科学的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4.和谐社会就是利益均衡的社会。
[答案要点]此观点正确。
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二者的关系既是前提与保证的关系,也是途径与目标的关系。
因为只有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只有不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保证科学发展观的真正落实和目标的真正实现。
所以二者是统一的。
它们都统一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中,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之中。
4.和谐社会就是利益均衡的社会。
[答案要点] 此说法是不准确的 . ( 1 )和谐社会从根本上是要做到利益均衡,这毋庸置疑。
由于分配不公、城乡及地区差距大、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等问题导致社会成员之间在利益上不均衡的情况确实需要及时调节。
但如果认为和谐社会仅仅是实现这个目标则是片面的。
( 2 )和谐社会除了调节利益关系之外,也包括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以及社会的全面进步。
只有在经济、政治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实现有序,整个社会体系都在制度个法律的轨道上运行,才符合和谐社会的主旨。
( 3 )和谐社会还有一层很重要的含义,就是人与自然的。
由于 dui 资源的过度开发以及对环境的肆意破坏,导致能源危机日益严重,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从而,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日益受到自然的威胁,这些问题,都应该是和谐社会必然要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