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概论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4
设计概论知识点笔记总结一、设计概念1. 设计的定义- 设计是指对事物的规划和构思,以达到某种目的或满足某种需求的活动。
- 设计是对生活中各种物质和非物质事物的外形结构、功能、品质进行规划和设计,所用的思维方式和手段。
2. 设计的特点- 对象性:设计的目标是对具体物体进行设计。
- 转换性:将抽象的理念和概念转化为具体的事物。
- 目的性:设计的行为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 前瞻性:设计必须具有未来的意义。
3. 设计的基本要素- 内容:设计的具体对象和任务。
- 方法:开发出用于描述和实现任务的技能和技术。
- 手段:设计所必须的实体资源和材料。
- 关系:与设计相关的人、事、物之间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关系。
二、设计原理1. 设计的基本原理- 经济性原则:在满足产品功能要求的前提下,设计应该尽可能节约资源。
- 可行性原则:设计应该在技术经济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开展和实施。
- 适用性原则:产品的设计应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使产品使用起来更加舒适方便。
- 美学原则:产品的设计应当追求美学效果,体现艺术特点和审美要求。
- 安全性原则:产品的设计应当保障用户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 可靠性原则:产品的设计应该具有良好的可靠性,能够长期稳定地运行。
- 符合需求原则:产品的设计应该满足用户实际的使用需求。
2. 设计的实用原则- 空间原理:在产品设计中要合理利用和组织空间。
- 结构原理:产品设计中要尽量简化结构,以降低成本,提高可靠性。
- 功能原理:产品设计中要明确产品的使用功能,确保产品功能完善和相互协调。
三、设计过程1. 设计流程- 明确设计目标:确定设计任务和目标,并且建立设计标准。
- 调研:调查市场、用户、材料和技术等相关信息和条件。
- 概念设计:根据需求和调研结果,进行构思和方案选择。
- 方案设计:根据概念设计进行详细的设计,包括结构设计、材料选择、外形设计等。
- 模型制造:制作设计模型进行检验和修改。
- 试制:进行试制和测试,确保产品性能和品质。
1.简述设计的目标设计就是设想、运筹、计划与预算,它是人类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
设计的终极目标永远是功能性与审美性。
2.简述设计学的划分我们一般将设计学划分为设计史、设计理论与设计批评三个分支。
通过学科方向的确定,以及对相关学科的认识,我们便能理解研究设计史必然要研究科技史与美术史,研究设计理论必然要研究相关的工程学、材料学和心理学,研究设计批评必然要研究美学、民俗学和伦理学的理论要求。
3.设计的基本特征是什么设计是一种产品生产,这种产品具有物理的属性,可批量生产,它满足商品的价值规律,反映着设计的市场性,映射着时代的科学技术的水平,是时代的必然结果,这是其它艺术不具有的特点。
设计是一种艺术创造,它体现着人类的精神文化价值,实现了设计师的精神对象化,设计师把自己的才能和精神对象化,设计师把自己的才能和精神人格趣味通过产品反映出来,产品表现着设计师的一切。
就设计生产来说,设计不仅仅是产品生产,而且生产了设计师的主体和欣赏感受艺术的大众这个主体。
它的大众化是远大于其它艺术所产生的影响。
所以在我们看来,设计美学所反映出来的审美价值是多元的整体1、设计是一种艺术活动,2、设计是一种经济行为,3、是一种高科技的创作活动,4、设计是一项社会工程4.什么是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和新艺术运动?这个运动以英国为中心,波及到了不少欧美国家,工艺美术运动对于设计改革的贡献是重要的,它首先提出了“美与技术结合”的原则,主张美术家从事设计,反对“纯艺术”。
另外,工艺美术运动的设计强调“师承自然”、忠实于材料和适应使用目的,从而创造出了一些朴素而适用的作品。
“新艺术”一词成为描绘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艺术运动、以及这一运动所产生的艺术风格的术语,它所涵盖的时间大约从1880年到1910年。
新艺术如采用自然的纹样作为装饰的主题,装饰适度。
新艺术运动成为连接现代设计运动的桥梁。
5.什么是装饰艺术运动?什么是后现代主义运动?简要说明二者的区别。
设计概论第一章导论一、设计的本质㈠工艺美术说——设计是工艺美术现实存在的一种手段和方式,也是工艺美术实现自身艺术造物目标的手段和方式。
设计创造活动在最终意义上是——一种人类活动的艺术方式的探索活动。
①发现不合理的生活方式。
②改进不合理的生活方式,使人与产品、人与环境更和谐。
③进而创造新的,更合理的,更美好的生活方式㈡工业设计说——认为广义的工业设计向我们展示了设计的关系本质。
设计是一种关系的表达与处理——人与物的关系人与机器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㈢文化说——设计无论是作为艺术、技术、艺术品还是商品,都是文化的产物,具有一种独特的文化品质。
1工艺美术说——手工艺设计,设计与制作不分开。
2工业设计说——大工业化,设计与制作分开。
3文化说——贯穿。
二、设计的再认识①工具设计——生存状态,最基本②工艺美术——生活状态,美化,装饰性③工业设计——增加生活内容的生产(科技水平,生产水平)④数字化(数码)设计——创造更美好生活(虚拟、相比)三、设计是改良+创新①改良——二合一。
改良不合理的生活方式,提高人们生活情趣。
②创新——材料、技术水平决定着创新型设计。
第二章设计学研究的范围一、设计史1.设计史——研究设计发生及发展的历史。
20世纪70年代英国设计史协会成立,标志设计史成为一门新的独立学科。
★2.《考工记》和《博物志》都视作设计学作为一门理论的最萌芽和起点。
3.作为一门新兴的科学,设计学的产生是20世纪以来的事件。
设计——物质文化行为。
设计学——既有自然科学特性,又有人文学科色彩。
★4.设计的终极目标:功能性与审美性。
5.研究设计史必然要研究科技与美术史。
(工艺美术、建筑史)二、设计理论设计理论——对设计活动进行理论归纳和研究。
18世纪50年代何加斯的《美的分析》是西方最早的设计理论专著。
三、设计批评1.设计批评——一独立的表达媒介来描述、阐述和评价具体的设计作品和现象,并作出价值判断。
2.20世纪初的形式主义批评开始现代设计批评的先河。
名词解释仿生设计学仿生设计学,亦可称之为设计仿生学,它是在仿生学和设计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
仿生物形态的设计是在对自然生物体,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人类等所具有的典型外部形态的认知基础上,寻求对产品形态的突破与创新,强调对生物外部形态特征与人类审美特征的统一。
环境设计环境设计是指对客观环境进行创造与整合的实用艺术,其运用自然光、人工照明、家居、装饰物的布置等设计语言,使建筑物以及室内外环境呈现出特有的审美风格。
环境设计主要包含展示设计、室内外设计、景观设计、小区规划、园林设计等。
平面设计平面设计是以上下左右二度空间为限定,以图形、标志、符号、摄影、插图、纹样等视觉表现方式来传达作品内容的设计。
国际上把影像媒体包括在内统称“视觉传达设计”。
在我国,书籍设计、包装设计、字体设计、标志设计、企业形象设计等是平面设计的重要领域。
工业产品设计工业产品设计是在现代工业批量生产的条件下,运用高科技与艺术形式相结合的方法,将材料、结构、工艺、审美等目的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优美的形式中实现具有较高品质的艺术产品设计。
广告设计广告是人类交流的产物,有“广而告之”之意。
现代广告设计具有四大功能:传达信息、塑造形象、诱导说明、刺激需求。
广告的主要类型包括报纸杂志广告、广播电视广告、户外广告等。
人体工程学人体工程学(Human Engineering or Ergonomic Design)是探讨人、物、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通过对人类自身生理和心理的认识来将相关的知识应用在设计当中,从而使物与环境适合人类的需求和行为习惯。
类比思维类比思维是根据两个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事物间的对比,从某一事物的某些已知特征去推测另一事物的相应特征的思维活动。
类比思维在两个特殊事物之间进行分析比较,将一个事物的特征运用在另一个事物之上。
《山海经》《山海经》是中国一部记述古代志怪的古籍,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
设计的发展设计作为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加工和制作活动分为三个阶段:设计萌芽阶段、手工艺阶段和现代设计阶段。
一、现代设计之前:萌芽与源泉1、萌芽:原始设计。
旧石器时期向新石器时期转变趋势表现:原始设计中石器作为代表性的设计具有:1、石器工具的种类从单一到多样化、专门化、和组合化。
2、制作技术由简单到复杂。
3、在造型上、形式上由粗陋到精致。
陶器的出现不仅增强了人类改造自然的信心,也开始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实现从游牧向定居方式的过渡,作为一个新开端,设计从此进入手工艺设计阶段。
2、源泉:手工艺设计。
手工制作的重要特点:1、在过程中,很少有基于生产的分工,因此设计与生产过程往往是统一的。
2、设计与生产密不可分,决定了设计者在身份上与生产者合一。
3、手工制作的方式决定了设计必然收到人类自然潜能的限制。
4、手工制作的方式局限还表现在材料的选择的有限性上。
手工艺设计阶段成果丰富,在设计材料和方法上进行了全面的探索,极大开拓了设计领域,充实了设计种类。
其作为原始设计向现代设计过渡的阶段,成为了现代设计发展的重要源泉(风格、方法、思想和观念)。
二、现代设计产生:酝酿与开端1、酝酿:18和19世纪的设计。
1756年瓦特发明蒸汽机标志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
①设计与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使生产方式发生变化,商品生产中的劳动分工。
引发设计从生产中独立出来的概念,大批量的重复生产致使设计工作从生产过程中分离出来。
机器生产重复与机械性要求生产之前的仔细规划,使设计工作更加受到重视。
由此因设计完全运用在生产之外,没有脱离手工艺设计中装饰的特性,当生产规模扩大日趋复杂时使设计的问题暴露出来。
②现代生产技术与现代设计。
现代设计之父莫里斯反对机器大生产,只有回到手工艺的制作方式才能避免因劳动分工导致的技术与艺术、使用价值与美学价值的割裂状态。
“工艺美术运动”强调要忠实与材料和使用目的,创造出使用和朴素的作品。
主张艺术要和技术结合,反对“纯艺术”。
名词解释1、玻璃的熔制:按照料方混合好的配合料,经过高温加热形成玻璃液的过程2、窑池:配合料熔化成玻璃液并进行澄清的地方,应能供给足够量的熔化完全的玻璃液。
3、前脸墙:正面投料时投料池的上部挡墙,即熔化部火焰空间的前部挡墙4、熔化率:窑池每平方米熔化面积每昼夜熔化的玻璃液5、料道着色法:在供料通道前加入浓缩的着色剂,竟搅拌、混合、均匀,制得颜色玻璃填空1、玻璃液均化主要依靠扩散和对流作用。
2、硅酸盐形成阶段结束时,配合料变成由硅酸盐和游离二氧化硅组成的不透明烧结物。
3、硅酸盐形成速度决定于配合料性质和加料方式。
4、玻璃液均化主要依靠扩散和对流作用。
高温是主要条件,搅拌是提高均匀性的有效办法5、按照构造,玻璃熔炉分为池炉和坩埚炉两大类6、马蹄焰有平行马蹄形,垂直马蹄形和双马蹄形。
7、玻璃窑炉通常采用火焰池窑8、火焰池窑构造分为玻璃熔制、热源供给、余热回收、排烟供气四部分。
9、玻璃熔制部分分为熔化部、冷却部、成形部三部分。
10、熔化部是进行配合料熔化、玻璃液澄清、均化的部分。
11、熔化部分为火焰空间和窑池两部分。
12、火焰空间有胸墙和大碹构成。
火焰空间作用:燃烧、传热。
13、大碹有平碹、拱碹两种。
14、拱碹有半圆碹、标准碹、倾斜碹、悬挂碹四种。
大碹多为倾斜碹。
15、大碹和胸墙之间的缝隙用上间隙砖填塞。
16、窑池由池壁和池底两部分构成。
17、投料机有三种:螺旋式投料机、垄式投料机、电磁振动投料机。
18、配合料有粉状、粒状、液态三种状态,目前多用粉状。
19、横焰窑用正面投料;纵焰窑用侧面投料;马蹄焰窑多用侧面投料,个别用正面投料。
20、投料口包括投料池和上部挡墙两部分。
21、冷却部机构上分为上部空间与窑池两部分。
22、分隔有完全分隔和部分分隔两类,平板玻璃池窑只用部分分隔,只用玻璃两种都用。
23、气体空间部分分隔装置有四种:花隔墙,矮碹,吊矮碹,吊墙。
24、平板玻璃用浅层分隔,有卡脖、冷却水管。
25、深层分隔有三种:流液洞、窑坎、浮筒。
26、窑坎常用挡墙式和斜坡式两种。
27、机械成型的供料方法有滴料法和吸料法两种。
普遍用滴料法。
28、玻璃池窑内的燃烧设备俗称小炉。
29、小炉中燃料种类:发生炉煤气、天然气和重油三种。
常用重油、天然气两种。
燃料使用燃烧器(烧嘴)30、余热回收设备包括:蓄热室、换热器、余热锅炉(余热汽包)。
常用蓄热室和换热器。
31、排烟供气部分包括:鼓风机、空气管道、交换器、烟道、烟囱等。
32、玻璃液的流动主要由温度差造成。
未熔化完全料层、未澄清好的玻璃液、澄清好的玻璃液之间存在密度差。
33、玻璃液在不同的高度进行着稳定的循环流动,即对流。
34、玻璃液流动的类型:形成原因分:成型流、热对流;按流动方向:纵流、横流、回旋流;按流动位置分:表面流、深层流。
35、火焰空间内热交换:火焰-玻璃液;火焰-窑体;窑体-玻璃液36、火焰空间传染方式:热辐射、热对流。
90%辐射,10%对流37、玻璃液内热交换,一般以辐射和传导为主。
增加鼓泡后,对流传热显著加强。
38、火焰受到浮力作用,产生向上浮升弯曲现象。
横焰、纵焰中,火焰一端进另一端出;马蹄焰,火焰进口和出口在一端。
39、池窑作业四稳:温度稳、压力稳、泡界线稳、液面稳。
40、液面波动一般±0.5mm。
41、生产玻璃制品,一般制品气泡要求20-200个/100克玻璃,一般玻璃密度为2.5,折合体积约为50-500个/100cm³。
42、加料口设计原始资料:料方、配合料水分、碎玻璃块度、加料时碎玻璃的比例43、冷却部的形状:半圆形、扇形、矩形、多边形。
常用扇形和半圆形。
44、平板池窑的分隔装置:矮碹45、流液洞池窑:全分隔:冷却部安装烧嘴;部分分隔:花隔墙,冷却部不安装烧嘴46、人工成形时冷却部与成形部合称为工作部。
47、流液洞池炉成形部:滴料成型的成形部称为供料通道,吸料时,成形部称为成型池。
48、搅拌作用:消除条纹,促进玻璃液的均化49、玻璃加热电极材料的种类:钼电极、氧化锡电极、铂金电极。
50、鼓泡的位置:熔化区与澄清区之间的玻璃液热点处较好。
51、鼓泡参数要求:泡频低,泡径大。
分为连续鼓泡和间隙鼓泡。
52、简答1、熔制过程的目的:获得均匀、纯净、透明,适合于成形的玻璃液2、玻璃熔制的五个阶段:硅酸盐形成阶段、玻璃液形成阶段、玻璃液澄清阶段、玻璃液均化阶段、玻璃液冷却阶段3、平板玻璃窑炉优点:作业制度稳定、玻璃质量较易控制、熔化面积大、玻璃产量大、玻璃液均匀性好4、马蹄焰优点:火焰行程长,燃烧完全;只需在窑前端设一对小炉,占地小,投资省,燃耗低,操作维护简便;火焰对成型部分有一定影响,可以调节成型部分温度5、马蹄焰缺点:窑长上难以建立热工制度;火焰覆盖面积小,在窑宽方向上温度分布不均匀;小炉限制窑宽,限制窑炉的规模;对墙有烧损作用。
6、换热式单碹池窑优点:占地小,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温度及气氛稳定,可以用煤;缺点:空气预热温度低,火焰温度低,熔化能力小,单位能耗较高,换热器易堵、易漏气7、火焰空间作用:充有来自热源供给部分的炽热的火焰气体,火焰气体将自身热量传给玻璃液、窑墙和窑顶。
要求:火焰空间应使燃料完全燃烧,保证供给熔化澄清所需的热量,并应尽量减少向外界散热。
火焰空间设计要求:燃料燃烧充分,空间对玻璃液的传热量多,散热少,火焰对池壁烧损少。
8、冷却部作用:熔化好的玻璃液进一步均化和冷却,将玻璃液分配给各供料通路。
要求:应供给纯净、透明、均匀且具有既定温度的玻璃液。
9、完全分隔的优点:免除熔化部向冷却部散热,熔化部的热量支出;减轻冷却部散热的负担,减少冷却部面积;完全分隔时,冷却部的温度只受玻璃液流动的影响,便于控制;成形部分可保持独立稳定的作业制度,保证制品质量。
缺点:成形部分必须另外加热,结构复杂10、玻璃液分隔装置:作用:使熔化澄清好的玻璃液迅速冷却,挡住液面上未熔化砂粒和浮渣以及调节玻璃液流。
种类:浅层分隔和深层分隔两种。
11、流液洞作用:降温,控制气泡数量,减少从冷却部向熔化部的回流量,提高窑炉的热效率,降低燃料消耗量12、窑坎作用:浅层澄清,大大加快澄清速度,改善玻璃液质量;延长玻璃液在熔化池内的停留时间,阻止池底脏料流往工作部13、浮筒:为一无底的或下半部开口的横口坩埚。
作用:放在成形池内,用于人工成形,选择玻璃液的质量,调节玻璃液成型温度,阻止未熔化生料的进入,改善成形场地的操作环境14、小炉要求:结构应保证火焰有一定长度,有足够大的覆盖面积,紧贴玻璃液面,火焰不发飘,不分层;满足窑内温度和气氛的要求15、影响玻璃液流动的因素:密度与温度的关系;池深;粘度;玻璃透热性;火焰气氛;窑炉散热状况等。
16、影响玻璃液内传热的因素:玻璃液的着色程度;玻璃液温度,温度高,导热系数大;火焰中的含碳量,含碳量多,透过玻璃液的热量多;玻璃液的对流;气泡在玻璃液的翻腾程度17、影响马蹄焰形的因素:火焰喷出速度,火焰出口内的负压,火焰进、出口的间距,火焰空间的形状大小等。
18、火焰空间对火焰的影响:火焰空间高,火焰浮升弯曲严重,垂直面上压差大,火焰附近的循环剧烈,压力分布不均匀。
19、窑压:要求液面处的平均压力为零压或者微正压。
窑压为负压,冷空气将进入窑内,窑内温度降低,燃耗增加,窑内温度分布不均匀;窑内正压过大,窑体烧损加剧,火焰外泄,燃耗增大,不利于澄清。
20、影响熔化率的因素:玻璃品种,料方,原料组成,熔化温度,燃料种类和质量,耐火材料品种和质量,窑炉的规模和结构,生产玻璃制品的质量要求以及是否采用鼓泡、电助熔、吹氧燃烧等技术措施。
21、池深的影响因素:玻璃颜色、粘度、熔化率、制品质量要求、燃料种类、池底砖质量和种类,是否用鼓泡、电助熔、吹氧燃烧等技术措施。
22、碹股的选择考虑的因素:碹股f越大,强度越高,散热表面积也越大;保温时,主要考虑强度,适当放大碹股;胸墙考度可以适当增高;火焰辐射与气层厚度成正比;双碹窑火焰空间小,因为只要是通过内碹对玻璃液进行传热23、加料口的作用:加料、预熔。
设计要求:保持液面稳定;保证加料顺利,不产生冻料现象,可以实现薄层加料;加料口最好有预熔作用,减少飞料现象;加料口易受粉料的侵蚀,必须确保加料口具有长的使用寿命。
24、加料口设计的内容:(51)位置:窑炉类型决定正面加料、侧面加料(2)加料池:长度由加料机的种类、预熔情况决定;宽度由加料机的尺寸决定(3)加料孔:较小,与加料机的宽度相结合(4)预熔作用:横焰窑,加料口较大;马蹄焰窑,不强调预熔作用。
25、窑体保温原因:池窑散热面积大,外表面温度高,散热量约为总支出热量的20-30%,个别可达50%。
保温后燃料消耗可降低15-20%,火焰温度可提高20-30℃。
保温原则:能保则保。
保温的注意事项:(1)玻璃液面下200-300mm之内的池壁不能保温,需加强冷却(2)为防止漏料,保温时一般应让出(3)池底保温时应严防飘砖和漏料(4)胸墙保温时应让出钢结构(5)大碹、胸墙保温一般要在烤窑到内表面温度大于700℃时进行。
26、冷却部设计作用:均化,冷却,分配。
要求:(1)均匀冷却(2)冷却部玻璃液流动平稳,不产生死角(3)尽量使玻璃液扩散均化(4)冷却与成型方式配合27、滴料法成形部:(1)料槽系统,包括料槽和上部空间料槽作用:玻璃液保温和进一步均化(2)加热系统,保证玻璃液的成型温度(3)滴料系统,作用:滴料、均匀,调节料形、料重,调节料温28、鼓泡的作用:(1)搅拌----加快玻璃液的熔化和澄清,提高玻璃液的温度(2)挡料----在提高玻璃液的出料量的情况下,保证玻璃液具有足够的熔化和澄清时间(3)散料作用(4)改善火焰与玻璃液间的换热(5)化学脱色作用29、烧嘴安装:小炉的下面、两侧、顶部、插入小炉口。
常用1、2种。
30、耐火材料(1)硅质耐火材料:硅砖(热稳定性能差,抗酸性渣性能良好,抗碱性渣性能差);白泡石(天然耐火材料);锆英石砖(耐酸性好,抗碱性能优于硅砖)(2)硅酸铝质耐火材料:粘土砖(抗酸性渣侵蚀,抗热冲击性能好)高铝砖(3)镁质耐火材料:镁砖、尖晶石砖、镁橄榄石砖(4)电熔耐火材料:电熔莫来石(铁砖);电熔锆刚玉砖;电熔刚玉砖;电熔铝铬砖;电熔石英砖(5)不定性耐火材料:耐火泥、耐火涂料、耐火混凝土(6)保温砖:轻质粘土砖、轻质高铝砖、轻质硅砖、轻质氧化铝砖(7)保温纤维:硅酸铝纤维、玻璃纤维、氧化铝纤维、莫来石纤维、氧化锆纤维(8)其他保温材料:氧化铝空心球、氧化锆空心球、硅钙板、硅藻土、膨胀蛭石31、陶瓷窑窑炉的种类:(1)隧道窑:窑车式隧道窑:明焰、隔焰、半隔焰隧道窑;非窑车式隧道窑:推板窑、辊道窑、输送带式窑、步进梁式窑、气垫窑(2)间歇窑:倒焰窑、梭式窑、钟罩窑32、电热元件种类:钼、钨、Ni-Cr合金、Fe-Cr-Al合金、SiC棒、MoSi2、石墨、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