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结构防腐蚀表面处理
- 格式:doc
- 大小:86.00 KB
- 文档页数:2
金属材料的热处理和表面处理金属材料在工业生产和制造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提高金属材料的性能和延长其使用寿命,热处理和表面处理成为必不可少的工艺。
本文将介绍金属材料的热处理和表面处理的基本概念、工艺和应用。
一、热处理热处理是通过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对金属材料进行加热、保温和冷却来改变其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工艺。
常见的热处理方法包括退火、淬火、回火和正火。
1. 退火退火是最常见的热处理方法之一,通过将金属材料加热至一定温度,然后缓慢冷却至室温,以改善金属的塑性、韧性和机械性能。
退火过程中,金属材料的晶粒会长大并且组织结构得到调整,从而消除内部应力和缺陷。
2. 淬火淬火是将金属材料迅速冷却至室温的热处理方法。
淬火能使金属材料获得高硬度和较高的强度,但会增加脆性。
因此,通常需要通过回火来降低脆性。
3. 回火回火是将淬火后的金属材料加热至一定温度,然后以适当速度冷却的过程。
回火旨在降低金属材料的硬度和脆性,提高其韧性和塑性,以适应不同的使用要求。
4. 正火正火是将金属材料加热至临界点以上,然后冷却至室温的热处理过程。
正火能改善金属材料的硬度、强度和韧性,并且能提高金属材料的耐磨性能。
二、表面处理表面处理是通过对金属材料表面进行物理、化学或电化学处理,以提高金属材料的耐腐蚀性、耐磨性、装饰性和功能性。
常见的表面处理方法包括电镀、喷涂、热喷涂和阳极氧化。
1. 电镀电镀是利用电解质溶液中的金属离子,通过电解沉积在金属材料表面,形成一层金属膜的过程。
电镀可以改善金属材料的外观,提高其耐腐蚀性和耐磨性,同时也可以增加金属材料的导电性和焊接性。
2. 喷涂喷涂是将涂料通过喷枪均匀地喷洒在金属材料表面的过程。
喷涂能够形成一层保护膜,提供金属材料防锈、防腐蚀和装饰的功能。
常见的喷涂涂料有涂胶、烤漆和粉末涂料等。
3. 热喷涂热喷涂是将金属粉末或陶瓷粉末加热至熔点,然后通过喷枪喷射在金属材料表面形成涂层的过程。
热喷涂能够提高金属材料的抗腐蚀性、耐磨性和耐高温性,常用于航空航天和化工等领域。
钢结构防腐施工方案钢结构防腐施工方案具体内容是什么,下面本店铺为大家解答。
方案一:钢结构防腐施工方案1.钢结构防腐蚀措施(1)耐候钢:耐腐蚀性能优于一般结构用钢的钢材称为耐候钢,一般含有磷、铜、镍、铬、钛等金属,使金属表面形成保护层,以提高耐腐蚀性。
其低温冲击韧性也比一般的结构用钢好。
标准为《焊接结构用耐候钢》(GB4172-84)。
(2)热浸锌:热浸锌是将除锈后的钢构件浸入600℃左右高温融化的锌液中,使钢构件表面附着锌层,锌层厚度对5mm以下薄板不得小于65μm,对厚板不小于86μm。
从而起到防腐蚀的目的。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耐久年限长,生产工业化程度高,质量稳定。
因而被大量用于受大气腐蚀较严重且不易维修的室外钢结构中。
如大量输电塔、通讯塔等。
近年来大量出现的轻钢结构体系中的压型钢板等。
也较多采用热浸锌防腐蚀。
热浸锌的首道工序是酸洗除锈,然后是清洗。
这两道工序不彻底均会给防腐蚀留下隐患。
所以必须处理彻底。
对于钢结构设计者,应该避免设计出具有相贴合面的构件,以免贴合面的缝隙中酸洗不彻底或酸液洗不净。
造成镀锌表面流黄水的现象。
热浸锌是在高温下进行的。
对于管形构件应该让其两端开敞。
若两端封闭会造成管内空气膨胀而使封头板爆裂,从而造成安全事故。
若一端封闭则锌液流通不畅,易在管内积存。
(3)热喷涂铝(锌)复合涂层:这是一种与热浸锌防腐蚀效果相当的长效防腐蚀方法。
具体做法是先对钢构件表面作喷砂除锈,使其表面露出金属光泽并打毛。
再用热喷涂设备的热源(乙炔—氧燃烧火焰、电弧、等离子弧等)将不断送出的铝(锌)丝融化,并用压缩空气吹附到钢构件表面,以形成蜂窝状的铝(锌)喷涂层(厚度约80μm~100μm)。
最后用环氧树脂或氯丁橡胶漆等涂料填充毛细孔,以形成复合涂层。
此法无法在管状构件的内壁施工,因而管状构件两端必须做气密性封闭,以使内壁不会腐蚀。
这种工艺的优点是对构件尺寸适应性强,构件形状尺寸几乎不受限制。
大到如葛洲坝的船闸也是用这种方法施工的。
建筑钢结构的腐蚀分析及防护探讨建筑钢结构在建筑工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建筑钢结构会面临腐蚀的问题,这将严重影响建筑的安全和稳定性。
本文将从腐蚀的原因、影响及防护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腐蚀的原因1. 大气腐蚀大气环境中的潮湿、盐分、酸雨等都会对建筑钢结构造成腐蚀。
特别是在海边或者工业区域,大气中的盐分和化学物质更容易导致钢结构的腐蚀。
2. 土壤腐蚀建筑钢结构在地下或者与土壤接触的地方也容易发生腐蚀。
土壤中的水分和化学物质,以及土壤的酸碱程度都会对钢结构的腐蚀产生影响。
3. 化学腐蚀在工业生产中,一些化学品的腐蚀性也会对钢结构产生影响,特别是一些腐蚀性强的酸碱类化学品。
二、腐蚀的影响1. 钢结构变薄腐蚀会使得钢结构表面的金属逐渐消耗,从而导致钢结构的壁厚变薄,这将严重影响其承载能力。
2. 减小材料的强度和刚性腐蚀会使得钢结构的强度和刚性下降,导致其承载能力下降,最终影响建筑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3. 减小连接部件的抗腐蚀能力腐蚀还会对钢结构的连接部件产生影响,使得连接部件的抗腐蚀能力下降,从而影响整个结构的稳定性。
三、防腐蚀措施1. 表面处理在钢结构制作完成后,可以采用一些表面处理方法来增加钢结构的抗腐蚀能力,比如喷涂防锈漆、镀锌等方法。
2. 使用抗腐蚀材料在一些腐蚀性条件较为严重的场所,可以采用一些抗腐蚀能力强的材料来替代普通的钢材,如不锈钢、耐蚀钢等。
3. 做好维护工作及时进行钢结构的检测和维护工作,及时清除腐蚀部位并进行防腐漆的补涂,可以延长钢结构的使用寿命。
4. 配合设计在设计阶段就要考虑到钢结构所处的环境条件,充分考虑腐蚀问题,从设计上做到合理避免腐蚀可能。
结语建筑钢结构的腐蚀问题对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都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因此需要引起重视。
在建筑钢结构的设计、制作、安装和日常维护中,都应该充分考虑腐蚀问题,做好防腐蚀工作,以保障建筑的安全和稳定。
科研人员也应该继续深入探讨钢结构腐蚀问题的成因及对策,为建筑行业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
金属腐蚀的防护方法金属腐蚀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对材料、设备、设施和结构产生重大影响。
为了防止和减轻金属腐蚀的危害,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金属腐蚀防护方法:1.涂层保护:涂层保护是一种常见的金属腐蚀防护方法。
通过在金属表面涂覆一层耐腐蚀的涂层,如油漆、涂料、塑料等,隔离金属与腐蚀介质,从而减缓或阻止金属腐蚀的进程。
2.改变金属结构:改变金属结构可以改变金属在腐蚀环境中的耐蚀性能。
例如,通过合金化添加耐腐蚀元素,提高金属表面的耐蚀性能。
此外,还可以采用耐腐蚀的合金材料,如不锈钢、钛合金等。
3.电化学保护:电化学保护是通过外部电流或牺牲阳极等方法改变金属表面的电化学状态,使金属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防止腐蚀介质与金属接触,从而达到防止腐蚀的目的。
4.表面处理:表面处理是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改变金属表面的形貌和结构,提高金属表面的耐蚀性能。
例如,表面抛光、喷砂处理、钝化处理等。
5.介质处理:介质处理是通过改变环境中的腐蚀介质来达到防止腐蚀的目的。
例如,去除环境中的腐蚀性气体或离子,控制湿度、温度等环境因素。
6.缓蚀剂:缓蚀剂是一种能够降低金属腐蚀速率的物质。
它们可以吸附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或改变金属表面的电化学状态,从而减缓或阻止金属腐蚀的进程。
7.温度控制:温度控制是通过控制环境中的温度来达到防止腐蚀的目的。
例如,通过加热、冷却、控制工作温度等方式,使金属表面保持干燥或维持适宜的温度范围。
8.维护保养:维护保养是通过定期检查、清洁、润滑、维修等方式来保持金属设备和设施的良好状态。
及时发现并修复腐蚀损伤,防止腐蚀进一步发展,是防止金属腐蚀的重要措施之一。
综上所述,以上这些方法可以单独或结合使用,以有效地防止和减轻金属腐蚀的危害。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钢材表面处理一、此章节参考的标准:《工业设备、管道防腐施工及验收规范》HGJ229-91本规范认真总结了冶金、石化、航天航空工业等部门的防腐蚀施工经验,适用于化工、石油化工、冶金、纺织等新建、扩建、改建的工程建设项目中,以钢、铸铁为基体的工业设备、管子及管件的防腐蚀衬里和防腐蚀涂料的施工及验收。
不适用于食品工业、核电工业。
二、表面处理前对基体的要求:(一)、设备、管道及配件表面处理前对基体的要求:1、钢制的设备、管子、管件的钢材表面,不得有伤痕、气孔、夹渣、重叠皮、严重腐蚀斑点;加工表面必须平整,表面局部凸凹不得超过2MM。
2、铸铁、铸钢类的设备、管子、管件,不应有空洞、多孔质基体.3、设备、管子、管件表面的锐角、棱角、毛边、铸造残留物,必须彻底打磨清理,表面应光滑平整,圆弧过渡。
4、设备接管不应伸出设备内表面。
设备盖、塔节、插入管应采用法兰连接。
5、铆接设备内的铆接缝应为平缝,铆钉应采用埋头铆钉,使设备内部无铆钉头突出。
6、在防腐蚀衬里的设备、管子、管件上,必要时应设置检漏孔,在适当位置上应设置排气孔.7、基体经表面预处理后,应全面检查合格,办理工序交接手续,经过签证后方可进行防腐蚀施工.8、表面处理前对基体焊缝的要求:9、设备壳体焊接宜采用双面对焊焊接,焊缝要平整、无气孔、焊瘤和夹渣,焊缝高度不得大于2MM,要彻底清除焊接飞溅物,焊缝宜磨平或磨成圆弧过渡。
如下图1:10、设备壳体焊缝必须采用连续焊,焊缝不得有裂缝或连续咬边情况,咬肉深度不应超过0。
5MM.11、设备转角和接管部位应保证焊接要求,焊缝应饱满,并应细致打磨成钝角,形成圆弧过渡,不得有毛刺和棱角。
12、角焊缝的圆角部位,焊角高应为H≥5MM,一般凸出角应为R≥3MM,内角应为R≥10MM。
如下图2、3、4。
13、在清理组对卡具时,严禁损伤基体母材。
施焊过程严禁在基体母材上引弧。
(二)、钢板、钢结构预制件表面处理前对基体的要求:1、在处理前,钢材表面必须清洁、干燥,对表面处理和涂层施工有一个合适的条件。
金属表面处理汇总金属表面处理一、预处理1、表面处理通常金属表面会附有尘埃、油污、氧化皮、锈蚀层、污染物、盐份或松脱的旧漆膜。
其中氧化皮是比较常见但最容易被忽略的部分。
氧化皮是在钢铁高温锻压成型时所产生的一层致密氧化层,通常附着比较牢固,但相比钢铁本身则较脆,并且其本身为阴极,会加速金属腐蚀。
如果不清除这些物质,直接涂装,势必会影响整个涂层的附着力及防腐能力。
金属表面预处理方法主要有人工、机械、喷射、化学方法。
据统计,大约有70%以上的油漆问题是由于不适当的表面处理所引起的。
因此,对于一个金属防腐涂装油漆系统的性能体现,合适的表面处理是至关重要的。
2、钢材锈蚀等级钢材表面的四个锈蚀等级分别以A、B、C和D表示。
A:全面地覆盖着氧化皮而几乎没有铁锈的钢材表面;B:已发生锈蚀,并且部分氧化皮已经剥落的钢材表面;C:氧化皮已因锈蚀而剥落,或者可以刮除,并且有少量点蚀的钢材表面;D:氧化皮已因锈蚀而全面剥离,并且已普遍发生点蚀的钢材表面。
3、清理等级也即清洁度国际标准代表性的有两种:一种是美国85年制订“SSPC-”,第二种是瑞典76年制订的“Sa-”,它分为四个等级分别为Sa1、Sa2、Sa2.5、Sa3,为国际惯常通用标准,详细介绍如下:Sa1级——相当于美国SSPC—SP7级。
采用一般简单的手工刷除、砂布打磨方法,这是四种清洁度中度最低的一级,对涂层的保护仅仅略好于未采用处理的工件。
Sa1级处理的技术标准:工件表面应不可见油污、油脂、残留氧化皮、锈斑、和残留油漆等污物。
Sa1级也叫做手工刷除清理级(或清扫级);Sa2级——相当于美国SSPC—SP6级。
采用喷砂清理办法,这是喷砂处置惩罚中最低的一级,即一般的要求,但对于涂层的保护要比手工刷除清理要提高很多。
Sa2级处置惩罚的技术标准:工件表面应不可见油腻、污垢、氧化皮、锈皮、油漆、氧化物、腐蚀物、和其它外来物质(疵点除外),但疵点限定为不超过每平方米表面的33%,可包孕稍微阴影;大批因疵点、锈蚀引起的稍微脱色;氧化皮及油漆疵点。
几种常见金属表面处理工艺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金属表面处理种类简介电镀金属或其他不溶性材料做,待镀的工件做阴极,镀层金属的阳离子在待镀工件表面被还原形成镀层。
为排除其它阳离子的干扰,且使镀层均匀、牢固,需用含镀层金属阳离子的溶液做电镀液,以保持镀层金属阳离子的不变。
电镀的目的是在基材上镀上金属镀层,改变基材表面性质或尺寸。
电镀能增强金属的抗腐蚀性(镀层金属多采用耐腐蚀的金属)、增加、防止磨耗、提高导电性、润滑性、耐热性、和表面美观。
电泳电泳是电泳涂料在阴阳两极,施加于电压作用下,带电荷涂料离子移动到阴极,并与阴极表面所产生之碱性作用形成不溶解物,沉积于工件表面。
电泳表面处理工艺的特点:电泳漆膜具有涂层丰满、均匀、平整、光滑的优点,电泳漆膜的硬度、附着力、耐腐、冲击性能、渗透性能明显优于其它涂装工艺。
电泳工艺优于其他涂装工艺。
镀锌镀锌是指在、或者其它材料的镀一层锌以起美观、等作用的表面处理技术。
现在主要采用的方法是热镀锌。
电镀与电泳的区别电镀就是利用电解原理在某些金属表面上镀上一薄层其它金属或合金的过程。
电泳:溶液中带电粒子(离子)在电场中移动的现象。
溶液中带电粒子()在中移动的现象。
利用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移动速度不同而达到分离的技术称为电泳技术。
电泳又名——电着 (着),泳漆,电沉积。
发黑钢制件的表面发黑处理,也有被称之为发蓝的。
其原理是将钢铁制品表面迅速氧化,使之形成致密的氧化膜保护层,提高钢件的防锈能力。
发黑处理现在常用的方法有传统的碱性加温发黑和出现较晚的常温发黑两种。
但常温发黑工艺对于低碳钢的效果不太好。
A3钢用碱性发黑好一些。
在高温下(约550℃)氧化成的四氧化三铁呈天蓝色,故称发蓝处理。
在低温下(约3 50℃)形成的四氧化三铁呈暗黑色,故称发黑处理。
在兵器制造中,常用的是发蓝处理;在工业生产中,常用的是发黑处理。
采用碱性氧化法或酸性氧化法;使金属表面形成一层氧化膜,以防止金属表面被腐蚀,此处理过程称为“发蓝”。
金属材料表面处理作用
金属材料表面处理的作用包括:
1. 防腐蚀:金属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受到氧化、腐蚀等影响,通过表面处理可以形成一层保护层,防止金属材料进一步受到腐蚀。
2. 增强表面硬度:金属材料表面处理可以通过改变金属晶体结构或形成硬度很高的化合物层,从而提高金属材料的表面硬度。
3. 改善表面性能:金属材料表面处理可以提高金属材料的耐磨性、耐热性、耐腐蚀性等性能,从而使金属材料在特定环境下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
4. 提高涂装附着力:金属材料表面处理可以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粗糙度适宜的结构,从而提高涂层与金属表面的附着力,使涂层不易脱落。
5. 改善外观效果:金属材料表面处理可以改变金属材料的表面光洁度、颜色等特性,从而使金属材料具有更好的外观效果。
总的来说,金属材料表面处理可以改善金属材料的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价值。
金属防腐涂层材料种类
金属表面的防腐方式有四种,分别是防腐涂料,表面镀层,表面钝化和油脂防腐。
防腐涂料:表面涂漆(氟碳漆、粉末漆、银粉漆、防锈漆等等)它用于户内外的一般防腐,由于涂料本身强度有限,所以一般用户无磕碰或少磕碰的场合,如建筑物外饰面、机箱或变速箱壳体等。
表面镀层:电镀锌、镍、铬等,或者热浸镀锌。
该方法多用于操作件表面的防腐处理,如手柄等,由于镀层金属本身具有一定的强度及硬度,所以一般对磕碰有要求的表面也多用这种方法,而且如镀铬、镀镍的镀层有较好的外饰面效果,所以也用来做一些仪表等人机界面的外饰处理。
表面钝化:如碳钢的表面黑色处理( 发黑或发蓝),铝的银色或黑色氧化。
表面钝化是对防腐要求不高的一种防腐方式,由于钝化层较薄,所以防腐效果一般,多与其他方法结合来防腐,如模具中多进行发黑后再用油脂进行防腐。
油脂防腐:最普通的防腐方法,多用于封闭腔或对表面无外饰要求的防腐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