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水害预防及重大事故案例分析 (1)
- 格式:ppt
- 大小:9.45 MB
- 文档页数:5
煤矿典型水害事故案例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煤矿水害事故概述•煤矿水害事故类型及案例分析•煤矿水害事故原因及预防措施•煤矿水害事故的应急处置措施•水害事故的启示与反思01煤矿水害事故概述煤矿水害事故是指矿井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因地下水或地面水进入矿井而引发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安全事故。
定义水害事故具有突发性强、危害范围广、损失严重等特点,特别是在一些高潜水位矿区和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发生水害事故的概率更高。
特点煤矿水害事故的定义与特点水害事故发生时,往往造成矿工伤亡,甚至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煤矿水害事故的危害性人员伤亡水害事故会对矿井设施、设备等造成损坏,导致财产损失。
财产损失水害事故发生后,矿井需要排水、修缮,生产中断,影响煤炭生产供应。
生产中断历史事故我国煤矿水害事故较多,如2018年山西大同煤业集团同生煤矿发生的重大水害事故,造成1人死亡、7人受伤。
现状分析目前,我国大部分矿井已经具备了较为完备的防水排水设施和队伍,但仍然需要加强水文地质勘探和防水治理工作,提高矿井安全水平。
煤矿水害事故的历史与现状02煤矿水害事故类型及案例分析事故总结顶板水害事故是由于矿井上部采空区积水、裂隙水、溶洞水等通过顶板涌入工作面,对生产造成影响的事故。
案例1某矿山西大平煤矿顶板水害事故。
该矿在开采过程中,上部采空区积水通过顶板涌入工作面,造成工作面被淹,12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3500万元。
案例2某矿山东济宁煤矿顶板水害事故。
该矿在开采过程中,上部采空区积水通过顶板涌入工作面,造成工作面被淹,10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2800万元。
顶板水害事故案例1某矿河北开滦煤矿底板水害事故。
该矿在开采过程中,底板受承压水影响破裂,造成工作面被淹,15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4200万元。
事故总结底板水害事故是由于底板受承压水影响,导致底板破裂、溃水,对生产造成影响的事故。
案例2某矿河南平顶山煤矿底板水害事故。
煤矿水害事故隐患及防治措施一、煤矿水害的基本知识一、煤矿水害的基本知识(一)煤矿水害凡影响生产、威胁采掘工作面或矿井安全的,增加吨煤成本使矿井局部或全部被淹没的水灾,都称为煤矿水害据统计,建国以来,在我国煤矿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重大事故,水害居第三;平均每次事故死亡7.06人,仅次于瓦斯和火灾事故。
对我市而言,水害是特别可能造成重特大事故的主要因素。
矿井水害的类型有以下几种:对症下药定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矿井漏水两来源,包括地下和地面;1、地表水水害:水源为大气降水、地表水体(江、河、湖、水库、沟渠、坑塘等)。
水源通过井口、采动冒落带、岩溶地面塌陷或熔洞、断层带及煤层顶底板封闭不良的旧钻孔充水和导水进入矿井。
例如:1998年闽北地区突发洪灾,地处河流附近的煤矿,因河水暴涨而被淹,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2、老空水水害水源是古井、水窑、废巷及采空区的积水。
当采掘工作面接近或沟通时,老空水进入巷道或工作面,造成事故。
这是我市煤矿水害的主要类型。
例如:1997年7月23日永定某矿上部小煤窑采空区透水,死亡3人。
3、孔隙水水害龙永煤田煤系地层岩层含水性属弱——中等,但受大气降水补给明显,受其影响,表现为季节性4-9月份涌水量明显增大。
4、岩溶水水害龙永煤田煤系地层中无灰岩,但受构造影响,直接与栖霞灰岩接口,由断裂沟通岩溶水进入矿井造成水害。
例如:龙岩某基建井受岩溶水的严重影响,不得不在投资1300多万元,被迫下马。
5、裂隙水水害水源为砂岩,砾岩等裂隙含水层的水,常受地表水或其它含水层补给,通过冒落带,断裂带,采掘巷道揭露顶板或底板砂岩水,或者封孔不良的老钻孔导水进入巷道或工作面。
二、《煤矿安全规程》对矿井防治水的主要规定1、煤矿企业应查明矿区和矿井的水文地质条件,编制中长期防治水规划和年度防治水计划,并组织实施。
煤矿企业必须定期收集、调查和核对相邻煤矿和废弃的老窑情况,并在井上、下工程对照图上标出其井田位置,开采年限、积水情况。
结合对矿井水害事故案例分析,谈谈如何进行矿井水害综合防治目前,我国煤炭企业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不容乐观,安全问题已成为制约煤炭工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之一。
矿井五大自然灾害之一的水害事故近几年频发,如何有效地在开采过程中加强对矿井水害的预防和预报工作,彻底把水害事故消灭掉,已成为严重制约矿井安全高效发展建设的重要因素。
案例:一、事故时间:2006年5月18日19时30分,事故单位:大同市左云县张家场乡新井煤矿,事故地点:新井煤矿14#层,事故类别:透水事故,事故性质:责任事故,伤亡情况:56人,事故损失,直接经济损失5312万元。
二、矿井简要概况新井煤矿为大同市左云县张家场乡乡办集体煤矿,个体私营企业,该矿始建于1999年,设计生产能力为9万吨/年,核定生产能力6万吨/年,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
三、事故发生原因1、直接原因新井煤矿在多条巷道透水征兆十分明显的情况下,未采取有效措施,仍违法在采空区附近组织生产,冒险作业,由于受放炮震动,水压及采掘活动带来矿山压力变化,破坏了采空区积水区有限的安全煤柱,导致事故发生。
2、主要原因:①违法违规开采,严重超能力生产,超强度和超能力、超定员生产,安全管理极其混乱,层层转包、以包代管,火工品管理混乱,井下使用大量非防爆设备,违章指挥,冒险蛮干。
②政府有关部门对新井监管不力:③地方“保护”严重上述案例充分说明,虽然水害是煤矿五大灾害之一,由于该事故的严重性和恶劣性排列第二危害,俗称之为“水老虎”。
在煤矿生产安全中,经常会遇到水威胁。
轻者会增加煤矿企业负担,影响经济效益,重者会直接危害职工生命安全和国家财产造成损失。
治本之策是坚定不移地贯彻(省委省政府12条指中)即“坚持有掘必探,有采必探、先探后掘、先探后采,严禁在水文地质资料不清和掘前、采前不探的情况下生产作业。
”坚持“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十六字原则和“防、堵、疏、排、截”五项综合治理措施。
四、浅述水害的原因多年来矿井水害事故原因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课题,涉及煤田的形成地质构造,地质作用,含水情况等有多种差异。
煤矿水害事故案例目录1. 煤矿水害事故概述 (2)1.1 事故定义及危害 (3)1.2 事故发生原因分析 (4)1.3 水害事故类型 (4)2. 典型煤矿水害事故案例 (5)2.1 案例一 (6)2.2 案例二 (8)2.3 案例三 (9)3. 事故案例分析 (10)3.1 案例一分析 (11)3.2 案例二分析 (12)3.3 案例三分析 (14)4. 煤矿水害预防措施 (15)4.1 加强地质勘探工作 (16)4.2 完善防水设施 (18)4.3 制定应急预案 (18)4.4 加强员工培训 (20)5. 案例分析之应对措施与教训 (21)5.1 应对流程与措施 (22)5.2 教训总结与反思 (24)5.3 改进措施与建议 (25)6. 煤矿水害事故调查与处理 (26)6.1 事故调查流程 (28)6.2 事故责任认定与处理 (29)6.3 事故报告与通报 (30)7. 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要求 (32)7.1 国家法律法规要求 (33)7.2 行业标准与规范 (34)7.3 地方政策要求 (35)1. 煤矿水害事故概述煤矿水害事故是由于煤矿工作环境中水的存在及其对安全生产构成的重大威胁而发生的。
在这些事故中,水能够以多种形式出现,例如地表水、地下水和矿井内的积水,这些水通过锈蚀、软化煤矿结构或形成冲击力强大的水流,对煤矿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降水量增加,特别是暴雨季节,地表径流汇入矿井,带来额外的水压负荷。
煤炭开采过程中的疏干排水参数不适应采动的影响,导致间隙性雨水渗透造成突水。
安全教育和应急演练不足,工作人员在水害事故发生时的应对能力欠缺。
矿产资源是支撑现代化工业发展的重要基础,然而煤矿水害事故的频发严重威胁到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矿井设施的连续运作以及环境安全。
对于煤矿企业而言,建立科学的水害防治体系、严格执行水害防治措施、进行全天候的水文地质监控和制定周密的应急预案均是必不可少的。
才能有效地减少煤矿水害事故的发生,创造一个更加安全的生产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