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语文优化方案 精品练习】3.9《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知能优化演练 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
- 格式:doc
- 大小:185.50 KB
- 文档页数:4
桂枝香-桂枝香·登临送目|王安石|注释|翻译|赏析|讲解【赏析】此词抒发金陵怀古人之情,为作者别创一格、非同凡响的杰作,大约写于作者再次罢相、出知江宁府之时。
词中流露出王安石失意无聊之时移情自然风光的情怀。
全词开门见山,写作者南朝古都金陵胜地,于一个深秋的傍晚,临江揽胜,凭高吊古。
他虽以登高望远为主题,却是以故国晚秋为眼目。
“正”、“初”、“肃”三个字逐步将其主旨点醒。
以下两句,借六朝谢家名句“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之意,点化如同已出。
即一个“似练”,一个“如簇”,形胜已赫然而出。
然后专写江色,纵目一望,只见斜阳映照之下,数不清的帆风樯影,交错于闪闪江波之上。
细看凝眸处,却又见西风紧处,那酒肆青旗高高挑起,因风飘拂。
帆樯为广景,酒旗为细景,而词人之意以风物为导引,而以人事为着落。
一个“背”字,一个“矗”字,用得极妙,把个江边景致写得栩栩如生,似有生命其中。
写景至此,全是白描,下面有所变化。
“彩舟”、“星河”两句一联,顿增明丽之色。
然而词拍已到上片歇处,故而笔亦就此敛住,以“画图难足”一句,抒赞美嗟赏之怀,颇有大家风范。
“彩舟云淡”,写日落之江天:“星河鹭起”,状夕夜之洲渚。
下片另换一幅笔墨,感叹六朝皆以荒淫而相继亡覆的史实。
写的是悲恨荣辱,空贻后人凭吊之资;往事无痕,唯见秋草凄碧,触目惊心而已。
“门外楼头”,用杜牧《台城曲》句加以点染,亦简净有力。
词至结语,更为奇妙,词人写道:时至今日,六朝已远,但其遗曲,往往犹似可闻。
此处用典。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此唐贤小杜于“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时所吟之名句,词人复加运用,便觉尺幅千里,饶有有余不尽之情致,而嗟叹之意,千古弥永。
【点评】1067年王安石的变法因保守派的反对受挫,皇帝老儿将他外放为南京市长。
据《古今词话》记载:王安石与朋友们在深秋游赏金陵山水,面对浩浩汤汤的长江,用《桂枝香》的词牌名填了30多首词,唯有他的词被称为绝唱。
五、古代诗歌阅读阅读诗歌,回答下列问题。
桂枝香·金陵怀古(宋·王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17.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写伤感情绪十足的晚秋,词人登临送目,看到一片萧瑟衰败之景,以哀景写哀情。
B.“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运用了比喻、动静结合写出了长江水的清澈、山的峭拔。
C.下片“念往昔”句作为过渡,紧扣上片的优美之景,词人回忆过往六朝统治者争相追逐奢侈豪华的生活。
D.“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一句化用杜牧诗句,透露了词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18.从“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一句中可见王安石与其它文人相比,对历史兴衰之感有不一样的的理解,请谈谈一般文人与王安石对历史兴衰之感的不同理解。
六、情景默写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弟子们各言志向,孔(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_________”为弟子们营造一个平等、轻松的环境。
17.A18.①文人骚客登临山川只知感叹朝代更迭,不能抛开荣辱,很难从六朝的相继覆灭中得出历史的教训,千百年来人们登高凭吊,不过都是空发兴亡感慨。
②词人通过对六朝相继覆灭的深刻历史教训的缅怀和批判,对当朝统治着提出了严正的警戒,空谈兴亡没有意义,奋起改革,有所作为,才可以避免重蹈覆辙。
【分析】1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
A.“看到一片萧瑟衰败之景,以哀景写哀情”错误,上阕写词人登临金陵故都之所见。
“澄江”“翠峰”“征帆”“斜阳”“酒旗”“西风”“云淡”“鹭起”,依次勾勒水、陆、空的雄浑壮丽的场面,并非“哀景”。
[基础巩固层次1.改正下列加点字中的错误注音。
【导学号:32672046】船棹.(nào)如簇.(cù)澄.江(chénɡ) 鹭.起(lù)旷.古(kuànɡ) 亘.古(ɡèng)委琐.(suǒ) 漫嗟.(jiē)栖.居(xī) 屹.然(yì)悲怆.(chuànɡ) 拜谒.(yè)凝.绿(nínɡ) 笨拙.(zhuó)惦.记(diàn) 埋.怨(mán)【答案】船棹(zhào),亘古(ɡèn),栖居(qī),笨拙(zhuō)。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翠峰如簇.簇:聚积B.千里澄江似练.练:绸缎C.但.寒烟衰草凝绿但:但是D.征帆去棹.棹:船桨【解析】C项,但:只有。
【答案】 C3.下列对《桂枝香·金陵怀古》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上片前三句,点出词人的立足点、地点、季节,为全词设置出悲凉的气氛。
B.上片末三句,以水中的彩舟,江洲中的白鹭,展现了金陵多姿多彩的美景。
C.下片起句,“念往昔繁华竞逐”,总结上片内容,并引起下文。
D.下片中“繁华竞逐”四字道出了六朝更替的根本原因。
【解析】C项,“总结上片内容”错误。
【答案】 C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始于唐,盛于宋。
因其由诗歌发展而来,故称诗余;因其先有曲调,后有文辞,又称曲子词;因句式长短不一,故又称长短句。
B.词,每首皆有调名,称词调(词牌)。
每调的片数、句数、字数、用韵、字的平仄,都有一定的格式,即“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C.按字数的多少,词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如《如梦令》;59~90字为中调,如《一剪梅》;91字以上为长调,如《雨霖铃》。
D.宋词习惯上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前者风格婉约清丽,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姜夔等;后者风格豪迈奔放,代表作家有李煜、苏轼、辛弃疾等。
《登临词二首》一、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2题。
桂枝香王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
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1.“背西风、酒旗斜矗”中“背”字和“矗”字具有怎样的表意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两字都是动词,描写“酒旗”的情态。
答案:“背”字和“矗”字,酒肆青旗高高地挑出,故曰“矗”;酒旗因风飘扬,自是旗在风后,故曰“背”。
这两个字形象地写出了秋风中的江边近景,将上文远景和江上之景融为一体,突出了金陵胜景。
2.“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化用了杜牧的诗,这样结尾,有什么好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首词表面上叹息歌女不知亡国之恨,仍唱亡国之音《玉树后庭花》,实际上是谴责那些沉醉于歌舞,过着豪华生活的南宋统治者。
答案:作者借用杜牧《泊秦淮》中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诗意,指出六朝亡国的教训已被人们忘记了。
结尾的三句借古讽今,寓意深刻。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3~4题。
念奴娇登多景楼陈亮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
北宋-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原文、译文及注释题记:《桂枝香·金陵怀古》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词作。
此词通过对金陵(今江苏南京)景物的赞美和历史兴亡的感喟,寄托了作者对当时朝政的担忧和对国家政治大事的关心。
上阕写登临金陵故都之所见。
“澄江”“翠峰”“征帆”“斜阳”“酒旗”“西风”“云淡”“鹭起”,依次勾勒水、陆、空的雄浑场面,境界苍凉。
下阕写在金陵之所想。
“念”字作转折,今昔对比,时空交错,虚实相生,对历史和现实,表达出深沉的抑郁和沉重的叹息。
全词情景交融,境界雄浑阔大,风格沉郁悲壮,把壮丽的景色和历史内容和谐地融合在一起,自成一格,堪称名篇。
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王安石第一次任江宁知府,写有不少咏史吊古之作,这首词可能作于当时。
还有一种说法是,此词大约作于王安石第二次被罢相、出知江宁府的时候,时间在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之后。
原文:桂枝香·金陵怀古北宋-王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翻译: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登上高楼凭栏极目,金陵的景象正是一派晚秋,天气刚刚开始索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千里奔流的长江澄澈得好像一条白练,青翠的山峰俊伟峭拔犹如一束束的箭簇。
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江上的小船张满了帆迅疾驶向夕阳里,岸旁迎着西风飘/拂的是抖擞的酒旗斜出直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彩色缤纷的画船出没在云烟稀淡,江中洲上的白鹭时而停歇时而飞起,这清丽的景色就是用最美的图画也难把它画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回想往昔,奢华淫逸的生活无休止地互相竞逐,感叹“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的亡国悲恨接连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
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全词鉴赏及译文答案《桂枝香·登临送目》这一首由王安石所写的宋词立意新颖,高瞻远瞩,表现出一个清醒的政治家的真知灼见。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这首《桂枝香·登临送目》词吧。
《桂枝香·登临送目》作者:王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桂枝香·登临送目》【作品简介】《桂枝香·登临送目》由王安石创作,也题作《桂枝香·金陵怀古》,被选入《宋词三百首》。
这首词是王安石罢相后所作。
“登临送目”,总启全章。
上阕写登临金陵故都之所见。
“澄江”、“翠峰”、“征帆”、“斜阳”、“酒旗”、“西风”、“云淡”、“鹭起”,依次勾勒水、陆、空的雄浑场面,境界苍凉。
下阕写在金陵之所想。
“蓬”字作转折,今昔对比,时空交错,虚实相生,对历史和现实,表达出深沉的抑郁和沉重的叹息。
“六朝旧事如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为一篇之眼。
全词情景交融,沉郁悲壮。
《桂枝香·登临送目》【翻译】登上高楼凭栏极目,金陵的景象正是一派晚秋,天气刚刚开始索肃。
千里奔流的长江澄沏得好象一条白链,青翠的山峰俊伟峭拔犹如一束束的箭簇。
江上的小船张满了帆迅疾驶向夕阳里,岸旁迎着西风飘/拂的是抖擞的酒旗斜出直矗。
彩色缤纷的画船出没在云烟稀淡,江中洲上的白鹭时而停歇时而飞起,这清丽的景色就是用最美的图画也难把它画足。
回想往昔,奢华淫逸的生活无休止地互相竞逐,感叹“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的亡国悲恨接连相续。
千古以来凭栏遥望,映入眼帘的景色就是如此,可不要感慨历史上的得失荣辱。
六朝的风云变化全都消逝随着流水,只有那郊外的寒冷烟雾和衰萎的野草还凝聚着一片苍绿。
【高中古诗词阅读】《桂枝香金陵怀古》阅读答案【高中古诗词阅读】《桂枝香?金陵怀古》阅读答案桂花枝香金陵怀旧① (宋朝)王安石登高送行。
那是深秋,天气很早。
千里澄江如练,翠峰如簇。
驶向夕阳,回到西风,酒旗斜升。
由于彩船上的白云和星河中苍鹭的崛起,很难画出一幅画。
读一读过去,让肉桂枝的芬芳倍增·金陵怀古①(宋朝)王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读着往事,熙熙攘攘的比赛,叹息着楼外②,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注]①此词大约写于作者再次罢相、出知江宁府之时。
②《楼外:陈水扁亡国悲剧指南》。
在杜牧的台城戏中: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
”韩启虎是隋朝的开国将领。
他带领军队来到金陵朱阙门南门。
陈太后仍然和他最爱的妃子张丽华在结七阁玩得很开心。
14王安石(1)分)十五.对本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钟)··········································()A..““千里澄江般的实践”的““实践”字,勾画出千里江面似匹白绢,波光闪亮。
““绿色的山峰像簇”的““集群”字又描绘出青翠的山峰犹如一束束的箭簇,峻峭挺拔。
B.上片围绕金陵秋色极尽渲染,以““很难画”句作结,道出金陵美景用画笔是难以完美地描绘出来的。
桂枝香金陵怀古阅读理解答案桂枝香金陵怀古阅读理解答案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
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注:①此词大约写于作者再次罢相、出知江宁府之时。
②门外楼头:指南朝陈亡国惨剧。
语出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
韩擒虎是隋朝开国大将,他已带兵来到金陵朱雀门(南门)外,陈后主尚与他的宠妃张丽华于结绮阁上寻欢作乐,演唱《玉树后庭花》。
星河鹭起,画图难足:长江白鹭飞起,再美的画也画不出。
相关试题及答案⑴请联系全词主旨阐述最后一句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的深刻含义。
⑵综合分析《桂枝香金陵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三首怀古词作,请简要概括怀古题材词的一般特点。
(不超过100字)3、试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句中的景色。
(2分)4、词的上片在写景上有何特点?(2分)5、作者在诗的末两句写到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有何用意?(2分)阅读答案⑴意在说明北宋一些人并未吸取南朝灭亡的教训,仍不思进取,安于现状,仍在粉饰太平,寻欢作乐。
⑵①怀古实为伤今②多将当时的国势身世写入③上阕多为写景起兴,下阕多为抒情议论④多用典,借历史人物事件讽喻当今⑤风格多为雄浑豪放悲壮⑥往往有英雄相惜之意。
3、千里奔流的长江澄沏得好象一条白链,青翠的山峰俊伟峭拔犹如一束束的箭簇。
4、似如二字运用比喻的手法,彩舟、星河,色彩对比鲜明;云淡、鹭起,动静相生。
全片由远而近,描绘了一幅肃爽的金陵晚秋图景。
5、作者借用杜牧《泊秦淮》中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诗意,指出六朝亡国的教训已被人们忘记了。
这结尾的三句借古讽今,寓意深刻。
阅读练习二:【注】谩嗟:空叹。
(1)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一句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3分)(2)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原文、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原文】: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
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注释】: 1:谩嗟:空叹。
2:此词大约写于作者再次罢相、出知江宁府之时。
②门外楼头:指南朝陈亡国惨剧。
语出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
”韩擒虎是隋朝开国大将,他已带兵来到金陵朱雀门(南门)外,陈后主尚与他的宠妃张丽华于结绮阁上寻欢作乐,演唱《玉树后庭花》。
“星河鹭起,画图难足”:长江白鹭飞起,再美的画也画不出。
【翻译】:我登山临水驰骋目力,正是建康晚秋的时候,天气刚刚变得肃杀萧索。
千里长江澄澈得像一条白练,青翠的山峰像箭头般尖利。
来往的船只在残阳中穿梭于江面上,酒旗背对着西风斜斜地插着。
五彩的画船仿佛出没在天边淡淡的云层里,白鹭在银河似的长江江面上飞起,就算是画图,也难以描绘得这般的清丽。
感念往昔,人们竞逐繁华。
可叹隋兵已经到了城门外面,然而陈后主和宠妃张丽华还在城楼头上寻欢作乐,亡国的悲恨还在不断地继续着。
千百年来凭高的人面对着这历史遗迹,徒然叹息荣辱兴废。
六朝旧事随着流水逝去不还,只有寒冷的烟雾和衰萎的野草还凝聚着一片苍绿。
直到如今,歌女还时时唱着《玉树后庭花》的曲子。
【赏析】:这首词是王安石晚年的作品,退居金陵时所写。
当时,宋王朝表面上太平盛世、歌舞升平。
其实在繁华的背后却是隐藏着种种的危机。
这首词正是在这种情形之下,作者登金陵有感而作的!这首词作于词人第二次被罢相、出知江宁府的时候,通过对金陵(即南京)景物的赞美和对历史兴亡的感喟,寄托了自己对当时朝政的担忧和对国家政治大事的关心。
上片侧重写景,写词人登高所见。
在一派飒爽的晚秋天气中,词人登高临远,大笔挥洒,描绘秋日晚暮江山如画的景色,视野开阔,气象壮观。
桂枝香·登临送目|王安石|注释|翻译|赏析|讲解【作品简介】《桂枝香;登临送目》由王安石创作,也题作《桂枝香;金陵怀古》,被选入《宋词三百首》。
这首词是王安石罢相后所作。
“登临送目”,总启全章。
上阕写登临金陵故都之所见。
“澄江”、“翠峰”、“征帆”、“斜阳”、“酒旗”、“西风”、“云淡”、“鹭起”,依次勾勒水、陆、空的雄浑场面,境界苍凉。
下阕写在金陵之所想。
“蓬”字作转折,今昔对比,时空交错,虚实相生,对历史和现实,表达出深沉的抑郁和沉重的叹息。
“六朝旧事如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为一篇之眼。
全词情景交融,沉郁悲壮。
【原文】《桂枝香;登临送目》作者:王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翻译】登上高楼凭栏极目,金陵的景象正是一派晚秋,天气刚刚开始索肃。
千里奔流的长江澄沏得好象一条白链,青翠的山峰俊伟峭拔犹如一束束的箭簇。
江上的小船张满了帆迅疾驶向夕阳里,岸旁迎着西风飘/拂的是抖擞的酒旗斜出直矗。
彩色缤纷的画船出没在云烟稀淡,江中洲上的白鹭时而停歇时而飞起,这清丽的景色就是用最美的图画也难把它画足。
回想往昔,奢华淫逸的生活无休止地互相竞逐,感叹“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的亡国悲恨接连相续。
千古以来凭栏遥望,映入眼帘的景色就是如此,可不要感慨历史上的得失荣辱。
六朝的风云变化全都消逝随着流水,只有那郊外的寒冷烟雾和衰萎的野草还凝聚着一片苍绿。
直到如今的商女,还不知亡国的悲恨,时时放声歌唱《后庭》遗曲。
【注释】(1)登临送目:登山临水,举目望远。
(2)故国:旧时的都城,指金陵。
(3)千里澄江似练:形容长江像一匹长长的白绢。
语出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一、语段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题。
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1.请赏析词句“千里澄江似练”中的“练”字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一个“练”字,描画出千里江面似白绢,波光闪亮的意境。
2.上片主要抓住哪些物象,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上片围绕金陵秋色,抓住澄江、翠峰、征帆、去棹、淡云、星河等一系列典型物象,点染出一幅壮丽的秋景图。
3.这首词主要采用了什么样的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首词主要采用借古讽今的手法,通过对六朝历史教训的认识,表达了他对北宋社会现实的不满,透露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4.简析这首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思想内容:该词上片写金陵空阔萧瑟的秋景,下片感怀六朝盛衰兴亡的旧事,立意高远,用字精审,格调苍凉悲壮,为怀古作品的优秀之作。
艺术特色:本着表达思想意趣的需要,王安石把词当作诗来写,尽情地描述,自由地抒发,不为传统的做法所拘束,丰富和提高了词的表现功能及艺术境界,为后来的苏、辛开了路。
二、语言运用5.请你用散文化的语言把“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一句所写之景描述出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夕阳西下,阳光洒满江面,远远望去,帆影点点,近处,酒店的青旗正迎着西风飘扬。
6.在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语句,使语段完整。
奥运会美不胜收:举重是拔山盖世之美,短跑是①________,花样游泳是芙蓉出水之美,跳远是②________,跳高是③________。
奥运会不正是一场美的盛会吗?解析:每句必须是比喻句,比喻要恰当;句式要整齐。
答案:(示例)①利箭离弦之美②龙腾虎跃之美③鱼跃龙门之美一、基础考查1.选出加点词语注音有误的一组()A.初肃.(sù)萧.瑟(xiāo)洞箫.(xiāo)B.如簇.(cù) 斜矗.(chù) 伫.立(zhù)C.去棹.(zhào) 焯.水(chāo) 绰.约(zhuó)D.澄.江(chénɡ) 澄.清事实(chénɡ) 澄.清浑水(dènɡ)解析:选C。
C项,“绰.约(zhuó)”应为“绰.约(chuò)”。
2.选出下列字形有误的一项()A.翠峰荟萃憔悴淬火B.漫嗟轻慢蔓草曼笔C.家族簇新箭镞蚕蔟D.遗曲馈赠派遣谴责解析:选B。
B项,“曼笔”应为“漫笔”。
3.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簇:聚积B.征帆去棹.残阳里棹:小舟C.对此漫.嗟荣辱漫:徒然D.但.寒烟衰草凝绿但:只有解析:选B。
B项,棹:船桨。
4.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B.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C.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D.但/寒烟衰草/凝绿解析:选C。
C项,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5.名句名篇默写。
(1)登临送目,________,天气初肃。
(2)________,________,画图难足。
(3)________,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4)千古凭高,________。
答案:(1)正故国晚秋(2)彩舟云淡星河鹭起(3)念往昔繁华竞逐(4)对此漫嗟荣辱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6~8题。
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6.“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一句中,哪两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应是“背”“矗”二字。
酒肆青旗高高地挑出,故曰“矗”;酒旗因风飘扬,自是风在旗后,故曰“背”。
这两个字形象地写出了秋风中的江边近景,与上文远景和江上之景融为一体,突出了金陵胜景。
7.“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揭示了怎样的道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揭示出六朝兴亡的因果关系——以骄奢始,以悲恨终。
8.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两首词都是怀古之作,都是借怀古以抒发自身的感情,但从人文精神、人生体验上着眼,二人又有所不同。
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只是悲叹自己华发早生,壮志未酬。
这是对于自我人生价值的关照,是道家个体精神的集中体现;而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却是对于国家命运、前途的担忧,是对社会的关照,这是儒家“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兼济天下精神的体现。
三、类文阅读(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9~10题。
菩萨蛮王安石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
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
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
9.开首“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二句透露了哪些信息?“闲”字有何妙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临水”“垂杨里”交代环境,“茅屋”“窄衫短帽”点明身份,“闲”体现心境。
答案:表明自己当前的生活环境与身份。
往昔的官宦居处换成了水边茅屋,此时窄衫短帽的闲人装束取代了过去的冠带蟒服。
作者从九重宸阙的丹墀前来到了水边桥畔的垂杨里。
一个“闲”字渲染出淡泊宁静的生活环境,也点出了作者摆脱宦海远离风尘的村野情趣。
10.“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两句是写景,更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参照唐人的原句“发从今日白,花是去年红”,不难觉得作者也包含着与前人相同的感慨:花事依旧,时光流逝,老之将至。
答案:一夕春风来,吹开万紫千红,风光正似去年。
但是,作为一个曾经锐意改革的政治家,他对花事依旧、人事已非的感慨,就不仅仅是时光流逝、老之将至的叹息,更包含着他壮志未酬的忧愁。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1~12题。
南乡子王安石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①浮。
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②。
绕水恣③行游,上尽层楼更④上楼。
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⑤。
【注】①佳气:指产生帝王的一种气,这是一种迷信的说法。
②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中的名句:“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把晋代与吴宫并举,明确地显示出后代诗人对晋朝的向往。
③恣:任意地、自由自在地。
④更:再,又,不止一次地。
⑤语出唐代诗人王勃的《滕王阁诗》中的名句:“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11.“绕水游”和“上尽层楼”两个动作,传达出作者怎样的内心情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作者独自一个人绕着江水边往山上走,然后登上高楼,表面闲适的动作体现出内心的焦虑。
答案:“绕水游”是排遣心中的愁绪或不平事的一种办法,在这里,作者借这种典型的动作来表现内心的无边愁绪。
“上尽层楼”这个动作含有“登高怀远”“登高而愁”之意,被赋予了思念故国之情。
12.结合作者当时的处境看,作者的“愁”都包含哪些内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此诗为王安石晚年谪居金陵,任江宁知府时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