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不同水稻新品种系在苏北沿海地区的示范效果
- 格式:doc
- 大小:834.00 KB
- 文档页数:4
园林园艺YUANLINYUANYI苏北沿海地区美国薄壳山核桃栽培技术沈树祥 蒋 琳 陆志坚美国薄壳山核桃又名薄壳山核桃或长山核桃,为胡桃科山核桃属落叶乔木。
大丰林场自2015年开始引种并推广种植美国薄壳山核桃近千亩,目前长势良好。
薄壳山核桃在国内规模栽培近几年才刚刚起步,标准化果园栽培管理规范还在探索中,本文以大丰林场标准化果园及技术体系建设剖析如下:1 引种地概况1.1 地理位置盐城市大丰区林场地处黄海之滨,位于北纬32°56′~33°36′,东经120°13′~120°56′的江苏苏北平原。
1.2 气候条件大丰区属于亚热带与暖湿带的过渡地带,四季分明,气温适中,雨量充沛,适宜喜湿作物的生长。
年平均气温14.1℃,无霜期213天,常年降水量1042.2毫米,日照2238.9小时。
平均风速3.5米/秒。
1.3 土壤状况土地为海势东迁形成,土壤是江淮、黄淮的冲积物在海中不断沉积而成,称之为滨海盐土。
建场后,经过综合改土措施,大部分土地的耕作层的含盐量已降至千分之一以下,基本脱盐,为林木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 播种育苗在大丰林场主要采用大棚营养钵育苗,培育优质大钵壮苗,提高移栽成活率和减短缓苗期。
2.1 品种选择在品种选择上根据本场气候情况并借鉴气候情况相仿的邻近地区经验,目前本场从南京林业大学及南京中山植物园引进优良品系有:波尼、威斯顿、马罕、金华、钟山二五、黄山同、干赖3号等9个品种,选择波尼、马罕、威斯顿、金华号四个主栽品种。
2.2 种子处理采用湿沙层积法:播种育苗前的种子则经水选后进行湿沙(湿度要求手握成团,松开即散)层积贮藏。
沙藏过程中经常检查,保持湿润通气,防止种子霉烂。
一般处理时间为60~90天。
沙藏时间从种子收获后的12月至翌年3月。
2.3 容器育苗营养钵容器育苗是本场当前林业育苗中最为常用方法之一。
2.3.1 容器选择:选用清洁卫生、底部透明的无纺布容器,保证树苗刚入地就会生根。
2015年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第一部分 170个主导品种水稻(30个)Ⅰ.长江中下游稻区(一)Y两优1号:适宜在海南、广西南部、广东中南及西南部、福建南部的稻瘟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早稻种植,以及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和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还适宜在云南、重庆(武陵山区除外)的中低海拔籼稻区、四川平坝丘陵稻区、陕西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二)新两优6号: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三)中浙优1号:适宜于在长江流域浙江省、湖南省和贵州省作单季稻种植。
(四)内5优8015: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五)珞优8号: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六)宜优673:适宜在福建省稻瘟病轻发区、广东省粤北以外稻作区作早晚稻种植,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七)丰两优四号: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八)连粳7号:适宜江苏淮北地区种植。
(九)秀水134:适宜在浙江省、上海市粳稻区作单季稻种植(十)深两优5814: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2014-2015年湖南省水稻主导品种。
(十一)中嘉早17: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早稻种植。
2015年第12期(下半月)[摘要]近年来,我国农业发展较为迅猛。
众多粮食品种不断被研发,而一些比较经典、受欢迎的粮食品种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
“淮稻5号”自推广以来,种植效果突出,其具有的抗倒能力强、灌浆速度快、产量高和米质优等优势一直使其占据江苏水稻品种市场的重要份额,本文通过分析“淮稻5号”的特征特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促进其应用推广。
[关键词]淮稻5号特征特性栽培技术[中图分类号]S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5)12-0221-01淮稻5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张崇智1谢鹏飞2(1.金湖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江苏金湖211600;2.江苏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金湖分校,江苏金湖211600)科研◎技术推广金湖县位于江苏省中部,属里下河农业区。
地势平坦,水资源丰富,县域的北、东、南,分别被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环绕,淮河入江水道自西向东横贯全境。
境内沟、塘、渠星罗棋布,河网纵横。
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年降雨量在1000mm 左右。
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为14.6℃,无霜期218天。
土壤肥沃,有机质2.52%。
县域总面积1348.78平方公里,其中水面420平方公里,低洼滩地4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3.49万亩,水稻种植面值55.59万亩,“淮稻5号”在其中占据了很大一部分种植份额。
“淮稻5号”是江苏特有的迟熟中粳稻新品种,系江苏省徐淮地区淮阴市农科所用复交材料7208/武育粳3号杂交选育而成,在2000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审定编号为苏种审字第358号。
该粳稻品种以其独有的优越性在粳稻市场中占有重要竞争份额;具有抗倒伏能力强、灌浆速度快且产量高等多种优点,深受广大农民的喜爱。
本文就其特征特性以及高产栽培技术对其进行详细的解析。
1“淮稻5号”品种的特征特性1.1产量高“淮稻5号”是江苏的特有品种,具有千粒重高产量高的优点。
其生产中分蘖性呈中上等,能达到每亩茎蘖数28万。
高产水稻新品种连粳22号徐 波 邢运高 孙志广 李景芳 杨 波 陈庭木刘 艳 迟 铭 卢百关 王宝祥 徐大勇(江苏省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江苏省现代作物生产协同创新中心,连云港222000)摘要:连粳22号是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采用系谱杂交育种法,通过异地生态抗逆性鉴定等手段选育而成的中熟中粳新品种。
该品种丰产稳产,食味品质佳,具有良好的抗病性和适应性。
2020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稻20200283),适宜在江苏淮北、河南沿黄及信阳地区、山东南部、安徽沿淮及淮北地区种植。
对该品种的选育过程、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介绍。
关键词:连粳22号;水稻育种;特征特性;栽培技术水稻新品种连粳22号是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于2008年以徐稻3号为母本、连96-1为父本,经人工有性杂交于当年获得杂交种F1,2009-2012年连续4年自交种植得到F7,并于2013年进入鉴定圃种植,2014年升入品种比较圃,2015-2016年进行2年多点比较试验,因其在产量、抗性等方面表现良好,于2017-2018年参加国家黄淮稻区金色农业中熟中粳联合体区域试验,2019年参加生产试验,于2020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稻20200283。
1 特征特性1.1 穗粒结构协调,丰产稳产 连粳22号全生育期152.7d,与对照徐稻3号相近。
叶色中绿,剑叶挺拔,受光姿态好,株高97.9cm,株型紧凑,抗倒伏能力强。
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穗型中等,穗层整齐,着粒密度中等,半弯穗型。
亩有效穗数21.6万穗,每穗总粒数141.3粒,结实率86.6%,千粒重25.9g。
1.2 综合抗性好 连粳22号经天津市植物保护研究所和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鉴定,2017年稻瘟病综合指数3.38,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为5级;白叶枯病最高级为7级,平均病级5.5级;条纹叶枯病最高级为5级,平均病级5级。
苏北沿海地区稻螟蛉发生特点与防治对策摘要近几年,稻螟蛉在苏北沿海地区重发频率明显提高,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水稻生产。
通过搜集整理系统监测资料,开展试验研究,形成了比较完善的防治技术体系。
关键词稻螟蛉;发生规律;防治对策;苏北沿海地区稻螟蛉是水稻上的一种偶发性害虫。
近几年,稻螟蛉在苏北沿海地区重发频率明显提高,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水稻生产。
东台市地处苏北沿海,是水稻生产大市,为摸清稻螟蛉发生规律,研究制定防治对策,笔者搜集整理了1990年以来该市有关稻螟蛉的系统监测资料;同时,开展试验研究,筛选对稻螟蛉具有较好防治效果的杀虫剂新配方,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防治技术体系。
1发生特点稻螟蛉在苏北沿海1年发生4代,本地越冬虫源,多数以蛹在田间稻桩丛中或稻桩内,或杂草上的叶苞内越冬,少数在稻草上的叶苞内越冬,成为下年水稻上的虫源。
每年5月下旬至6月中旬,越冬蛹羽化为1代成虫,成虫在水稻秧苗上产卵为害。
各代成虫发生盛期分别为:1代6月上中旬,2代7月上中旬,3代7月底至8月中旬,4代8月下旬至9月上旬。
稻螟蛉主要以幼虫为害水稻叶片,1~2龄幼虫啃食叶肉,留下叶脉和表皮,形成许多白色长条纹,3龄以后从叶片边缘咬食,形成缺刻,重发田块,秧苗叶片被吃成“平头”或“扫帚把”状。
一般发生年份,稻螟蛉对水稻生产影响不大,重发生年份可显著影响秧苗正常生长,受害叶片光合作用减弱,养分积累减少,植株生长缓慢,甚至对幼穗发育和抽穗都有明显影响。
近年来,稻螟蛉在我市的重发频率明显加大。
据统计,1990~2006年17年中,稻螟蛉大发生的年份有3年,中等发生3年,轻发生11年;其中,2000~2006年中等以上发生4年,重发频率达57.14%,是1990~1999年的2.86倍(分级标准见表1)。
2预测预报2.1系统调查2.1.1灯诱。
稻螟蛉成虫具有较强的趋光性,特别对黑光灯的趋性很强。
本站观察,“佳多”牌测报灯(40W黑光灯)对稻螟蛉成虫的诱集力是白炽灯(200W)的3.6倍。
1.品种特征特性1.1全生育期2015-2016年在睢宁县种植示范,徐稻9号成熟期均比对照的苏粳9910早熟1-3天,生育期在155天左右。
1.2产量表现2012-2013年参加国家黄淮粳稻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67.9公斤,比对照增产5.75%;2014年国家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29.2公斤,比对照增产7.25%。
2016年参加江苏水稻好品种试验,在白马湖试点理论产量750.54公斤/亩,位居15个中熟中粳稻品种第1位;2016年睢宁县官山镇210亩机插稻好品种展示方,经徐州市种子站和睢宁县农委实产验收,平均亩产806.1公斤。
1.3稻米品质米质主要指标为整精米率73.7%,垩白米率23%,垩白度2.6%,直链淀粉含量11.3%,胶稠度82毫米,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徐稻9号含半糯和香型基因,从表观上来看,稻米晶莹有光泽,白度较好。
蒸熟后有淡淡的香气,吃起来富有弹性,并且放冷之后米粒不硬。
1.4抗性水平抗病性鉴定结果为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4.7,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条纹叶枯病最高发病率10.71%;中感稻瘟病,中抗条纹叶枯病。
2.徐稻9号的栽培技术2.1种子处理水稻播种前需要对种子进行简单的处理工作,在提高发芽率和抗病能力等方面效果显著。
将准备好的徐稻9号种子,选择适宜的天气,在一处相对平整、开阔的地带,在地面上铺一层塑料薄膜,然后将水稻种子均匀摊开。
每隔一段时间,农户需要翻晒,保证晒匀。
连续晒2天,然后进行浸种。
浸种时间1天即可,目的是让种子充分吸水,可以加快萌芽。
清水浸种后,采用种子包衣药剂拌种,用62.5克/升精甲霜灵•咯菌腈悬浮种衣剂300毫升,或12%甲•嘧•甲霜灵悬浮种衣剂500-1500克,加水1-2升,搅拌包衣稻种100千克,可预防水稻恶苗病。
2.2播种徐稻9号的环境适应能力较强,播种期跨度较大,根据徐州地区的气候环境,正常年份5月中上旬,都可以进行播种。
一般以日平均气温高于15℃为宜。
粮食作物2021.4早熟优质食味中粳稻新品种连粳20号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卢百关邢运高杨波周振玲刘艳孙志广迟铭徐波王宝祥(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江苏省现代作物生产协同创新中心江苏连云港220000)摘要:连粳20号(原代号连粳15113)是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采用常规杂交育种法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相结合选育成的早熟优质中熟中粳稻新品种。
该品种全生育期141.7d,比对照苏秀867早熟1.2d;食味好,参加2019年江苏省区试品种稻米食味品尝品比,以武育粳3号为对照,食味综合评分为0.39,稍高于南粳9108遥2020年通过江苏省审定。
本文作者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高产优质栽培技术要点。
关键词:连粳20号;优质食味;选育;特征特性;栽培技术近年来,江苏淮北地区水稻生产面临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品种类型多乱杂,缺乏当家品种;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业生产与劳动力短缺的矛盾日益严重,机插直播等轻简化栽培方式具有省工节本等优势,深得老百姓喜爱,成为目 前江苏省主要的栽培方式袁但是当前生产品种生育期多数偏长,不利于水稻安全生产;由于生活习惯的差异,苏南人喜欢“软型”优质米,而苏北人则喜欢“偏硬型”优质食味大米,因此培育适合北方人口味的优质稻米,对提升水稻产业效益具有积极意义。
1选育经过为满足淮北地区水稻生产需求,2007年夏用圣稻519与武2330在连云港配组,2008年春在海南用(圣稻519/武2330)F1作母本与富614复合杂交,经海南、连云港连续10代定向选择,于2015年育成食味品质优、综合抗性好的偏早熟中熟中粳水稻新品种连粳15113(附图),2017-2018年参加江苏省中熟中粳早熟组区试,2019年参加江苏省生产试验, 2020年7月审定定名为连粳20号(审定编号:苏审稻2020012)。
2特征特性连粳20号为中熟中粳稻早熟品种,全生育期141.7d,比对照苏秀867短1.2d。
水稻新品种盐丰47在苏北沿海稻区水直播栽培技术摘要阐述了水稻新品种盐丰47的特征特性,介绍了其水直播栽培技术,包括种子处理、田块耕整、播种、田间管理等内容,以期促进该品种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盐丰47;水直播;特征特性;栽培技术;苏北沿海稻区盐丰47是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选育的高产优质多抗水稻新品种,2001年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6年通过国家审定,适合辽宁南部、新疆南部、北京、天津稻区种植。
2008年通过山东省区域试验,已报审。
江苏省也进行了麦茬稻多点试种,产量可观,引种试验正在进行中。
1特征特性苏北地区水直播种植全生育期126d左右,叶片数14片,株高95cm,穗长16.5cm,每穗总粒数121.3粒,结实率91.7%,千粒重28.3g,产量9.6t/hm2。
糙米率为83.4%,精米率75%,整精米率66.6%,粒长5.5mm,长宽比2.1,垩白率6%,垩白度0.6%,透明度1级,碱消值7.0,胶稠度80mm,直链淀粉含量15.65%,水分9.8%。
盐丰47对水稻主要病害如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等均有中等以上抗性,高抗条纹叶枯病。
2 水直播栽培技术2.1种子处理2.1.1晒种。
浸种前要晒种,晒种时要薄摊勤翻,防止弄破谷壳,一般晒2~3d。
晒种有利于增加种皮透性,有利于氧气、水分等迅速进入种子内部,加快种子吸水过程,提高酶的活性,使种子内含物迅速从凝胶转变成溶胶,促进种子内部新陈代谢,增强种子活力。
因此,晒过的种子比未晒的种子发芽率高,种子发芽势也强。
通过晒种,可杀死附着于种子外表的大部分病菌,从而可以减轻由于种子传播的某些病害的发生率;还可以消除种子间含水量的差异,使种子干燥均匀,吸水快慢一致,发芽整齐。
2.1.2选种。
精选种子是剔除病粒和不饱满的种子,方法为采用50kg清水加食盐10~12kg,充分搅拌溶解后用波美比重计测定比重,比重为1.12。
将种子放入配制好的食盐溶液中,每次放入种子量不超过溶液的1/2,然后充分搅拌稻种,使空稻粒和杂草籽漂浮在溶液上面,除去空稻粒和杂草籽,再将沉在下面的饱满种子捞出,用清水洗1~2遍,除去附在稻壳上的盐分,以免影响发芽。
2015年不同水稻新品种系在苏北沿海地区的示范效果
作者:陈锦珠钱进卢霞冯明辉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6年第05期
摘要选择14个水稻新品种(系)在苏北沿海地区进行示范种植,结果表明:较适合当地种植的品种有武运粳21、苏秀867、扬粳805、南粳9108、南粳52、南粳0212,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水稻;新品种(系);苏北沿海地区;2015年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5-0062-01
Abstract 14 new rice varieties(lines)were planted in the coastal area of north Jiangsu,results showed that,varieties suitable for planting in local were Wuyunjing 21,Suxiu 867,Yangjing 805,Nanjing 9108,Nanjing 52,Nanjing 0212,which could be extended and applied.
Key words rice;new varieties(lines);coastal area of north Jiangsu;2015
盐城市大丰区位于苏北沿海地区,水稻是该地区种植面积最大的农作物。
为了筛选出适宜在当地种植的水稻新品种(系),针对该地区的实际情况,选择了12个品种进行试验,以选出最佳品种(系),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安排在在大丰区刘庄镇民主村进行,土壤类型为黏土,土地肥力水平一致,地面平整,排灌条件良好。
试验地中养分含量:有机质22.2 g/kg,全盐1.50 g/kg,全氮1.33 g/kg,有效磷11.8 mg/kg,速效钾185 mg/kg,pH值7.7。
前茬作物为小麦,产量6~7 t/hm2,水平供试水稻品种(系)见表1。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12个处理,即每个品种为一个处理。
不设重复,随机区组排列。
小区面积3 333.3 m2,各个小区品种间设田埂或者留宽为0.5 m的走道。
1.3 试验方法
6月9日耕翻,淹水旋耕后验平,按照技术展示的方案进行施肥[1-3]。
5月23日基质育秧,6月18日机插。
病虫害防治:普通水稻6月25日用50%丁草胺1 500 g/hm2化除,7月29日用甲维·杀蜱、吡蚜酮、井冈戊唑醇防治大螟、稻纵卷叶螟及纹枯病;8月15日用三环唑、稻瘟酰胺、甲维·茚虫威防治稻瘟病、稻纵卷叶螟等;8月22日及8月29日用稻瘟酰胺、三环唑、甲维·苏云金防治稻瘟病、稻纵卷叶螟等;9月7日用稻瘟酰胺防治稻瘟病[4-6]。
2 结果与分析
2.1 气候条件对水稻生育的影响
试验期间的气候条件对水稻的影响总体为利大于弊,具体表现为温度较往年正常,但降水量较往年多、苗期和中期的日照时间较往年少,不利于水稻生长发育,积温整体多于往年。
苗期(秧田期5月中旬至6月中旬)气温和降水量较往年略偏高,日照时间较往年低、积温正常略多。
秧苗生育正常、秧田期病虫较轻。
水稻生长到移栽至拔节期间,温度不高,其中6月、7月、8月分别较历年低1.8、
1.2 ℃,高1.4 ℃,此阶段的降雨主要在6月下旬、7月中旬和8月上旬,分别较历年同期增加159.8、16.1、147.3 mm。
6月下旬至8月上旬累计日照18
2.6 h,比历年327.3 h少144.7 h。
穗期8月中旬至9月中旬,气温较历年同期低,8月中旬、8月下旬、9月上旬分别低0.8、1.3、0.7 ℃;此阶段内的阴雨天气虽然比历年同期多,但日照也比历年同期多,总体表现为气温和,光照正常,但短时间的大量降雨为历史同期少见,不利于水稻孕穗及穗期病害的防治。
灌浆至成熟期(9月下旬至10月下旬),温度较高(9月下旬、10月较历年同期分别高1.7、0.8 ℃),光照条件良好(9月下旬到10月下旬积累的日照时数为288.5 h,比历年同期多34.6 h),降水正常(9月下旬、10月分别较历年多
3.3 mm、少0.2 mm,对水稻生长十分有利。
2.2 生育期
2015年水稻拔节期正好发生暴雨台风,导致生育期普遍推后。
武运粳21全生育期最短,为135 d,淮香粳15全生育期最长,为157 d;其余品种(系)介于两者之间(表2)。
2.3 抗性
抽穗期遭逢大雨,利于稻瘟病的发生,其中南粳9108发生较重,南粳52发生轻微。
前期扬粳805恶苗病较重,其他品种抗病性较好(表2)。
2.4 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及产量
由表3可知,迁11-72、泗稻785的株高较高,苏秀867、武运粳21较矮。
泗稻785、迁11-72株型较散,南粳9108、扬粳805、盐粳13为紧凑,其余品种(系)较紧凑。
在产量性状中,有效穗数在316.5万~388.5万穗/hm2之间,成穗较高的是淮稻5号、南粳9108、南粳0212、盐粳13号、苏秀867、泗稻785、迁11-72和金粳004,其余成穗较低。
穗实粒数在108~155粒之间,淮稻5号和泗稻785最低,淮香粳15最高。
实际产量在7 695.0~11 670.0 kg/hm2之间,以金粳004最高,以泗稻785最低。
南粳0212产量为11 332.5 kg/hm2,列第二,南粳52产量为10 605.0 kg/hm2,列第三。
3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中熟中粳品种中武运粳21和苏秀867综合表现较好,武运粳21和苏秀867植株高度适中、株型较紧凑、适合机插,并且熟期较早。
迟熟中粳品种中,淮香粳15、南粳0212、扬粳805、W026、南粳9108、淮稻5号、盐粳13号、南粳9108、南粳52、迁11-72和金粳004综合表现较好。
南粳52产量高且稳产性、耐病性好,南粳9108产量稳且米质优、熟相好,南粳0212产量潜力大。
综上所述,较适合当地种植的品种有武运粳21、苏秀867、扬粳805、南粳9108、南粳52、南粳0212。
4 参考文献
[1] 李荣改,孟祥祯.不同类型的水稻组合(品种)干物质生产和光合特性与籽粒充实度的比较[J].华北农学报,1998,13(3):36-40.
[2] 周乐明,魏新林,李建新,等.早杂新组合不同生态点品比试验[J].江西农业学报,2006,18(4):45-47.
[3] 卢作保,何晓荣,熊云林,等.修水县2005年杂交稻新品种对比试验简报[J].江西农业学报,2006,18(3):35-36.
[4] 袁红,朱海鹏,林佩佩,等.泰州地区两系杂交水稻品种比较试验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5(3):51-52.
[5] 梁珍,陈景智,黄伟平.兴国县2006年水稻杂交组合品比试验简报[J].江西农业学报,2008,20(2):122-123.
[6] 侯彪,吴培谋,浦选昌.黔东南州杂交水稻品种比较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13(1):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