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说课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52.00 KB
- 文档页数:18
最后一课说课课件一、说教材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最后一课》是第二单元里的一篇外国作品,这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小弗朗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真实地反映了法国沦陷区的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解放和统一的坚定意志,集中地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所以,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让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和感染,从而去爱自己的母语——汉语,爱自己的祖国,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另外,小说形象生动地塑造了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这两个人物形象,学习时应让学生重点掌握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等各种描写方法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以及重点难点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再结合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本课的特点,我最终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品味语言,揣摩人物的心理,分析人物形象。
2、通过人物形象分析,领悟作品主旨。
3、感悟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他们对汉语的热爱之情。
这三个目标的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学习重点,并结合初一学生的学习实际,确定目标1、目标2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初一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生活阅历贫乏,再加上时代背景久远,因此,我把热爱祖国语言是一种爱国的理解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学生本文故事性强,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本文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强调课前预习,课堂上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感知形象,品味语言,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提高多方面的能力,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帮助学生完成重难点的突破。
三、说教法与手段一说教法1、这篇课文完全是从儿童的眼光、儿童的口吻和儿童的心理出发来写的,《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的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而课改特别强调语文教学应该重视学生积累、感悟、熏陶,重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