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美术下册教案-12. 动物唱歌的模样3-湘美版
- 格式:docx
- 大小:15.25 KB
- 文档页数:2
《动物唱歌的模样》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动物的特征和动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2. 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让学生能够创造出富有童趣的动物唱歌的模样,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观察和了解动物的特征和动态。
2. 教授绘画和手工制作的基本技巧,指导学生创作动物唱歌的模样。
3. 通过欣赏和讨论,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动物唱歌的模样带来的快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和了解动物的特征和动态,培养学生运用线条、色彩进行绘画和手工制作的基本技巧。
2. 难点:如何将动物的特征和动态生动地表现出来,创作出富有童趣的动物唱歌的模样。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课件、画纸、画笔、彩泥、剪刀、胶水等。
2. 学具:画纸、画笔、彩泥、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解动物的特征和动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教授:讲解动物的特征和动态,示范绘画和手工制作的基本技巧,指导学生创作动物唱歌的模样。
3. 学生创作: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运用线条、色彩进行绘画和手工制作,创作出富有童趣的动物唱歌的模样。
4. 作品展示: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引导学生互相欣赏、交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动物特征2. 动态表现3. 绘画与手工制作技巧4. 创作要求:富有童趣的动物唱歌模样七、作业设计1. 完成一幅动物唱歌的模样绘画作品。
2. 选择一种动物,制作一个唱歌的模样手工制品。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了解动物的特征和动态,教授绘画和手工制作的基本技巧,让学生创作出富有童趣的动物唱歌的模样。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关爱动物,热爱大自然,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一、导入(5分钟)动物的特征和动态。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动物唱歌样子的看法和感受,教师给予鼓励和引导。
湘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美术第12课《动物唱歌的模样》教案教学设计1. 教学背景与教育目标1.1 教学背景本次美术课程教学的内容为湘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美术第12课《动物唱歌的模样》。
1.2 教育目标通过本次美术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动物唱歌的模样与特点;•了解动物的形态与特征;•掌握简单色彩的运用。
2. 教学内容与学习重点2.1 教学内容本次美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聆听动物唱歌的声音;•观察动物唱歌的模样;•描绘动物的形态特征;•运用简单色彩进行填涂。
2.2 学习重点本次美术课程的学习重点主要包括:•能够准确的观察动物唱歌的模样;•能够描绘出动物的形态特征;•能够熟练运用简单色彩进行填涂。
3. 教学方法与策略本次美术课程的教学采用以下方法和策略:3.1 教学方法•情境化教学法:通过情境化的形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容易理解、记忆和接受。
•示范教学法:老师进行动物形态特征和绘画技巧等方面的示范,引导学生学习和模仿。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创意和经验,加深自己对于绘画的认识和理解。
3.2 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歌声、图画等形式,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自主探索和学习。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通过生动的形象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和想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提供多种参考资料和工具,以及不同的绘画方式和尝试,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学习。
4. 教学过程与方法4.1 师生互动•学生对课堂中出现的生活中常见的动物来展开描述,老师及时纠正和指导。
4.2 教师的示范和讲解•对课堂中涉及到的叶子、花、草等进行介绍,引起学生的好奇心;•通过讲解和视频展示,引导学生了解动物唱歌的模样和特点;•对颜色进行分类,说明颜色的搭配以及颜色中的暖色和冷色的区别。
4.3 学生操作与指导•对学生进行动物形态特征和绘画技巧等方面的操作和指导,引导学生学习和模仿;•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创意和经验,加深自己对于绘画的认识和理解。
动物唱歌的模样(教案)湘美版(2012)美术一年级下册整体设计思路本教案主要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为主要目的,让学生通过观察动物的表情、动作和唱歌的场景,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动物之间的联系。
同时通过模仿动物唱歌的模样,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美感,让学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动物唱歌的模样。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动物之间的联系。
2.掌握简单图形的画法和颜色搭配的基本知识,能够像模仿物体的表情和动作来表现物体。
3.了解并品出不同动物的声音和习性,尝试用声音和唱歌表现出动物之间的联系。
能力目标1.提高观察能力,能够仔细观察动物的表情、动作和唱歌的场景,并模仿表现出来。
2.提高动手能力,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用料和工具,创造出属于自己唱歌的动物模样。
3.倡导创新意识,让学生不断创造和尝试,发扬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把自己的作品做出来。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绘画兴趣和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快乐和成就感。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互相支持和帮助,共同完成任务。
教学过程1.引入老师首先播放一段有关动物唱歌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动物之间的联系,引出本课主题。
2.知识传授老师给学生介绍各种常见的动物,让学生了解并品出不同动物的声音和习性,并让学生模仿动物唱歌的模样。
同时,老师会让学生熟悉和掌握画动物的基本形状和颜色搭配的技能。
3.创作过程老师会带领学生进行实践教学,让学生根据自己所选的动物,选择不同的材料和工具,创造出属于自己唱歌的动物模样。
创作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准备老师会给学生准备纸板、颜料、画笔、韧性、剪刀等工具以及一些用于装饰的材料(如麻绳、毛绒、彩带等)。
(2)草图老师会让学生进行草图练习,让学生熟悉和掌握画动物的基本形状和颜色搭配的技能。
(3)彩绘学生根据自己所选的动物,在纸板上进行彩绘,活用已学的知识,表现出无依赖的造型,拓展创意。
湘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美术第12课《动物唱歌的模样》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背景和教学目标教学背景《动物唱歌的模样》是湘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材的第12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动物唱歌的模样,并让学生能够画出动物唱歌的模样。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到动物唱歌的表情和动作;•让学生学习如何用简单的线条和颜色画出动物唱歌的模样;•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教学内容1.带领学生了解动物唱歌的表情和动作;2.学习如何用简单的线条和颜色画出动物唱歌的模样;3.分组让学生合作画出动物唱歌的模样。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通过展示一些动物在唱歌时的照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并让学生感受到动物唱歌时的神态和感觉。
步骤二:教学和演示1.引导学生学习如何画出动物的基本线条,如动物的轮廓线、眼睛、鼻子、嘴巴等等。
2.教学如何画出动物的唱歌的表情和动作,如张开嘴巴、伸出舌头、歪头等等。
可以通过示范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3.教学如何用不同颜色和线条来表现动物唱歌时的气氛和感觉,如用红色表示动物的情绪激动、用蓝色表示背景的恬静等等。
步骤三:实践练习1.老师可以放一些唱歌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到音乐和画画的配合。
然后让学生按照步骤二所学练习画出动物唱歌的模样。
2.分组让学生合作画出动物唱歌的模样,通过合作来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创造力。
步骤四:展示和分享让学生把自己画的作品展示出来,并分享自己画画的技巧和心得。
评价方法1.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听讲、配合、自主学习等方面;2.学生的作品:包括画画的技巧和创意表达等方面。
参考资料1.湘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材;2.网络资源:唱歌动物的图片和视频。
湘美版美术一年级下册《12. 动物唱歌的模样》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湘美版美术一年级下册《12. 动物唱歌的模样》是一节绘画课程,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观察和描绘动物唱歌时的神态和动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绘画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多种动物的形象,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进行描绘。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他们对动物唱歌的场景充满兴趣。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绘画技巧,如线条、颜色和构图等,但仍需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观察动物唱歌时的神态和动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绘画表现动物唱歌的场景,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观察和描绘动物唱歌时的神态和动作。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绘画表现动物唱歌的场景,富有想象力。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动物唱歌的视频或图片,了解动物的神态和动作。
2.示范法:教师示范绘画动物唱歌的场景,引导学生模仿。
3.互动法: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评价,提高绘画技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动物唱歌的视频或图片。
2.准备绘画材料,如画纸、画笔、水彩等。
3.准备动物唱歌的音乐,营造氛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动物唱歌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的神态和动作,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绘画动物唱歌的场景,边展示边讲解,让学生了解绘画的步骤和技巧。
3.操练(10分钟)学生按照教师的示范,动手绘画动物唱歌的场景。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相互交流、评价彼此的画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绘画的要点。
5.拓展(5分钟)教师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动物唱歌的场景,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更具个性的作品。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观察能力和绘画能力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人或朋友唱歌的神态和动作,绘制一幅《家人唱歌的模样》画作。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十二课动物唱歌的模样︳湘美版教学目标
1.了解动物唱歌与人类唱歌的区别;
2.掌握简单的线条描绘和填充色彩的基本技能;
3.提升独立思考和创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能用简单的线条描绘出不同动物唱歌的场景。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将自己的想象和创意通过画画表达出来。
教学准备
白纸、颜料、画笔、画板。
教学内容
1. 集体备课(10分钟)
老师向同学们展示各种动物唱歌的图片,并让学生描述这些图片,从而引导学生关注动物唱歌的场景和形态。
2. 新知输入(10分钟)
通过示范画板,让学生了解如何用线条描绘动物,让学生自己画出几种动物形态,并增强他们对不同动物的形态和特征的认知。
3. 创意构思(10分钟)
老师出示自由创作题目:“画出你的动物唱歌的场景”,并让学生凭借自己的想象和创意来发挥。
4. 实践操作(30分钟)
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象和构思,用线条描绘出他们自己想象中的动物唱歌场景,并填充颜色和细节,最终组成自己的作品。
5. 作品展示(10分钟)
将学生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展示,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欣赏和品评,互相分享创作心得。
教学反思
本课着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能够勇于表达自我,尤其适合年级小的学生。
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发现和表达他们感兴趣的事物,从而在创作中增强他们对美的敏感和感知能力。
在实践操作阶段,老师要多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和鼓励,从而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和创作意愿,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美术创作习惯。
一年级下册美术说课稿-12《动物唱歌的模样》湘美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是一年级下册美术课本湘美版的第十二章节,题为《动物唱歌的模样》。
本节课讲述的是动物唱歌时面部表情和身体姿态的多样性,通过观察绘画作品和生活中的动物,让学生认识到动物也是有情感和表情的。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让学生认识到动物也有表情和情感;2.通过观察和绘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3.熟悉使用画笔,掌握涂色技巧;4.增加学生对于美术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认识到动物也有表情和情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教学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表达动物唱歌时的表情和情感,如何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涂色技巧。
三、教学策略本节课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通过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知识;采用“示范教学法”,让学生观察老师的绘画过程和技巧,学习正确的涂色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情境模拟和角色扮演,让学生感性理解和体验动物唱歌时的表情和情感。
四、教学内容和步骤1. 引入教师出示几幅描绘动物的画作,让学生观察并从中发现动物的表情和情感,自由发言分享。
2. 学习1.教师带领学生观察示范作品,并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和内容。
2.给学生展示各种动物唱歌时的图片,让学生看看它们的表情、动作,并描述其表现出的情感。
3.给学生发放绘画用具和纸张,让学生在素描本中练习画出动物唱歌时的表情和动作。
4.在画完素描之后,教师宣布一些颜色来模拟动物的身体颜色,带领学生进行涂色。
3. 小结1.教师带领学生展示他们的作品,并评价其作品。
2.教师让学生分享对动物表情和情感的新认识。
4. 拓展1.教师可以设置不同的情感和场景,让学生绘制不同的动物表情和情感。
2.老师可以播放一些有关动物的音乐,让学生跟着音乐表现动物的情感和动作。
五、教学评估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绘画作品和表述,评估其对于动物表情和情感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对于涂色技巧的掌握程度。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十二课动物唱歌的模样》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动物唱歌的模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2. 引导学生运用线条、颜色等绘画元素,表现动物唱歌时的动态和表情。
3.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介绍动物唱歌的模样,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的特点。
2. 指导学生运用线条、颜色等绘画元素,表现动物唱歌时的动态和表情。
3. 展示优秀作品,进行评价和交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的特点,运用绘画元素表现动物唱歌的模样。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绘画元素表现动物唱歌时的动态和表情。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动物唱歌的模样,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的特点。
2. 演示法:示范绘画技巧,指导学生运用绘画元素表现动物唱歌的模样。
3. 练习法:学生进行绘画练习,教师个别辅导。
4. 评价法:展示优秀作品,进行评价和交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动物唱歌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动物唱歌的模样。
2. 新课内容:讲解动物唱歌的模样,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的特点。
3. 绘画示范:示范绘画技巧,指导学生运用绘画元素表现动物唱歌的模样。
4. 学生练习:学生进行绘画练习,教师个别辅导。
5. 展示评价:展示优秀作品,进行评价和交流。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动物唱歌模样的绘画技巧。
六、作业布置1. 画一幅动物唱歌的画,要求运用所学的绘画元素,表现动物唱歌时的动态和表情。
2. 家长签字,下次课带来学校。
七、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绘画过程中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指导。
2. 在评价学生作品时,要注重鼓励和表扬,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3.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绘画技能和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资源。
八、教学资源1. 动物唱歌的视频素材。
2. 绘画工具和材料。
3. 优秀作品展示板。
九、教学时间1. 课时:1课时2. 日期:根据教学进度安排十、教学效果评价1. 学生能了解动物唱歌的模样,并运用绘画元素表现动物唱歌时的动态和表情。
湘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美术第12课《动物唱歌的模样》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动物唱歌的模样,培养观察动物、发现美的能力;2.习惯采用颜色、线条等表现形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3.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培养他们初步的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了解动物唱歌的模样;2)能够正确选用颜色和线条表达观察到的形象。
2.教学难点:从动物的形态特点、动作、表情、声音等方面出发,感受形象的美。
三、教学准备1.教通常的黑板、粉笔2.准备彩色粉笔、水彩笔、毛笔、麦克笔、颜料盘、水杯、纸、彩色纸、书籍、图片、动物模型等教具。
四、教学过程1.复习由过去的教材和作业入手,复习前几课的知识点。
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观察和总结,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综合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
2.导入新课1)教师向学生展示动物唱歌的相关图片,通过听写方式让学生对动物唱歌进行初步的认识。
2)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自主观察、加深认识;3)教师对动物唱歌的特点进行介绍,引导学生发现结构、形体、动作、表情及地方特色等。
3.实践学习1)教师提供适当的画纸、线条、颜料,引导孩子绘制自己对动物唱歌的模样。
2)引导学生把观察到的动作、表情、声音等通过彩色、线性等形式表达出来。
教师可以根据孩子画画的特点,提出合理建议。
4.制作美术品1)利用彩纸、糖果纸等手工材料,制作有关动物唱歌的相关手工作品。
教师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引导他们自由发挥,创意制作成“动物唱歌”相关的摆件、花束、画册等。
2)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材料,制作一个具有个人特色的或小组合作的“动物唱歌”形象。
5.展示、评价、交流;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学生通过展示自己的作品,了解他人的作品,增进了解和接触,从中激发良好的情感交往和多元文化的认识。
五、教学评价通过对学生课堂表现及作品的评估,确定学生学习情况和学情,总评学生获得美术相关知识和技能。
六、教学拓展整理形成文献资料,形成美术作品集,促进美术文化交流。
湘版美术一年级下册修订课目
《动物唱歌时的模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仔细观察,抓住动物的特征,对动物唱歌的表情、姿态进行描绘。
技能目标:,观察动物唱歌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培养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告诉同学们,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培养同学们对小动物的爱护之情,人与动物应和睦相处。
【重点难点】:
重点:抓住动物唱歌的表情、动态的表现
难点:动物唱歌的动态描绘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展示板、画纸
学生:油画棒
【教学程序】:
一、视频导入:
师:今天动物齐聚一堂要开一场别开生面的演唱会呢!有几只小动物已经迫不及待的唱起来了呢!你们想不想看啊!在看之前,老师提一个要求,仔细观察里面都来了哪些动物,它们长的什么模样?(播放视频)
师:哈哈,他们唱歌的模样真是可爱极了,对不对!那你觉得谁的模样最可爱呢?(两个同学回答)
师:小动物们唱起歌儿的模样真是一个比一个有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画一画这有趣的小动物唱歌的模样。
导入课题
二、观察发现动物的特征:
师:老师这还请来了一些的表演嘉宾呢!想知道都有谁吗?快看!谁来说说这些动物都有哪些主要特征。
(课件展示3~4张清晰的动物照片引导孩子观察其动物的特点)
三、启发了解神态的表现方法:
师:我想画出他们在唱歌,要怎么画呢?
小结:唱歌是优美的是快乐的是激动的,嘴巴,眼睛就最能表现出唱歌时的情绪了。
那头部除了眼睛、嘴巴,还有哪些地方唱歌的时候有变化呢?
生:(眉毛、耳朵竖起来了等等。
)
四、体验感受动态的重要性:
五、师:欣赏了这么多动物,下面我们来放松下眼睛,听一听歌曲,小朋友们起立,可以一起来唱唱,跳跳(引导感受活泼的音乐,有趣的音乐)
还要请一位小歌手到台上来试着唱唱这些歌。
师:你们觉得唱歌好不好玩呀?
师:那你发现他唱歌的时候除了面部神态很有趣以外,还有什么表达了他唱歌时的快乐和激动。
生:(手、脚、脖子、等——动作)
师:是的,他的身体会情不自禁的跟着他的歌唱一起动起来呢!不光小朋友唱歌时会手舞足蹈,小动物们也是一样(课件滚到小动物们唱歌时的样子,要配上有趣的音乐)
小结:小动物们唱歌时夸张的动作,让他们唱歌时的样子更加有趣可爱了。
五、知识点回顾,作品欣赏
师:老师要看看你们是不是个个都聪明,考考你们,小动物唱歌时嘴巴会怎样啊?眼睛会怎样啊?动作会怎样啊?
生:(嘴巴会张开、张大;
眼睛会眯着、睁开、弯弯的;
动作:手、脚……)
师:这里有张小朋友的画,我有办法把这张画变的更好看你信不信?
(看见展示一张没有背景的小动物唱歌,然后再出示加了背景后的。
)
哈哈,其实很简单画好动物唱歌以后再加上一个美丽的背景就能更美丽了。
你知道了吗?
师:原来这么简单就能画出来,很多小朋友都画得很好呢,你看(课间展示优秀作业,老师引导观察神态,动作,背景)
师:这些小朋友画的真好,还有一位小朋友觉得自己画得不够好希望你们来帮帮他,他哪画的不好,怎么改改呢?(课间展示1~2张问题作业,指出太小,没的动作或神态,背景不漂亮,颜色不好看等问题)
师:我们小朋友一定会画得很好的。
你想画什么动物唱歌的模样呢?有没有人画演唱组合的呢?(启发说不同动物,3人回答)
六、作业布置:
师:展开想象,画一画动物唱歌的可爱模样。
注意画出唱歌的神态和动作。
七、展示评价,课堂小结。
请小朋友自己说一说画中动物唱歌的故事。
八、课后拓展。
PPT展示小动物改善人类生活环境的图片。
小朋友们,我们的动物演唱会描绘的非常好有趣,个个都是厉害的小画家,你们可真有想象力!看到这么多可爱的小动物们,是不是感觉特别开心,动物给我们生活中不仅带来了很多乐趣,还帮助我们改善生活环境,小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人与动物应和睦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