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PPT教学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27 MB
- 文档页数:20
必修1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一、西周建立: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建立二、西周的政治制度1、等级森严的分封制⑴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⑵对象:王族、功臣、古代帝王后代⑶诸侯义务:受封的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命令政治:镇守疆土、朝觐述职军事:随从作战经济:交纳贡赋⑷诸侯权利:在封地内可以再分封,享有很大的独立性政治:设置官员军事:建立武装经济:征派赋役⑸影响:积极:A、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
B、扩大了统治区域。
C、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消极:受封诸侯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
为后来诸侯割据混战埋下隐患。
2、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⑴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1、来历:初并天下后,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
因此把三皇五帝的名称合为“皇帝”,定作自己的尊号。
2、机构设置:全国分若干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郡下设县。
3、特点:①形成中央对地方垂直管理的形式②郡县长官一律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三、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中央集权的发展——地方管理制度演变(一)汉朝:郡国并行制1、带来问题:诸侯势力膨胀(王国问题),威胁中央集权(二)元朝:行省制度的实行1、原因:为加强对空前辽阔疆域的统治2、设置:地方设行中书省(行省),下辖路、府、州、县1、汉朝:察举制(选官标准:品行),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2、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选官标准:门第),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人仕途3、隋唐至清末:科举制(选官标准:考试成绩)隋炀帝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评价:⑴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它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⑵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⑶这一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四、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②演变过程中的两大矛盾: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③演变过程中的两大趋势: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专题二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开始沦为半·半社会近代列第二次鸦片战争—半·半化程度加深强对中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半·半化程度大大加深黄海海战国侵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完全沦为半·半社会台湾军民反割台斗争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日军暴行全民族抗战一、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时间:1856年~1860年2、侵华暴行:火烧圆明园3、影响:使中国丧失大量领土和主权,出现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