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溉水利用系数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1
灌溉水利用系数的计算方法灌溉水利用系数在水土平衡和渠道设计流量分析中使用。
一、用模式分析法计算渠道灌的灌溉水利用系数1计算公式(1)灌溉水利用系数:η=ηη式中:η——渠系水利用系数,可用各级渠道水利用系数连乘求得。
η——田间水利用系数。
(2)渠道水利用系数在无实测资料时按下式计算:η=1-土渠:=净衬砌渠:=式中:——渠道单位长度水量损失率(%.km)L——渠道长度(km)K——土壤透水性系数,可从表3.1.9-1查得m——土壤透水性指数,可从表3.1.9-1查得——衬砌渠道渗水修正系数,可从表3.1.9-3查得2 参数选择(1)设计净流量:1)干渠:Q净=q s A干=0.368 2.46=0.972m3/s2)支渠:Q净=支=m3/s3)斗渠:Q净=n Q农净=20.091=0.182 m3/s4)农渠:Q净= 农==0.091 m3/s(2)渠道长度:1)干渠:1条,长12.6km砼板防渗结构,灌溉面积2.64万亩。
标准条田规格:长宽=700250=262.5亩拆合标准条田100块2)支渠:4条,总长7.6km,平均长1.9km,平均灌溉面积0.66万亩,拆和标准条田25块3)斗渠:14条,总长21km,平均长1.5km,平均灌溉面积0.1886亩,拆和标准条田7块4)农渠:100条,总长0.65km,平均长度0.65km(3)m、k、的选择查表3.1.9-1沙壤土:K=3.4,m=0.5查表3.1.9-3干渠砼板衬砌:=0.15-0.05,取=0.10支渠浆砌石衬砌:=0.20-0.10取=0.153.渠道水利用系数计算利用渠道净流量、渠道长度及选择的参数计算各渠道水利用系数,考虑到蒸发损失,管理损失及衬砌渠道在使用期防渗性能降低等因素,并结合现场调查,对计算值作适当调整作为采用值。
渠道水利用系数4.田间水利用系数渠田间水利用系数为0.905.灌溉水利用系数干渠至田间:η干田=0.9090.9430.8620.9080.9=0.604支渠至田间:η支田=0.9430.8620.9080.9=0.664斗渠至田间:η斗田=0.8620.9080.90.9=0.704农渠至田间:η农田=0.9080.9=0.81二、各种水源的灌溉水利用系数及拆算系数以渠道水利用系数为依据,各种水流按照进入田间的途径,分别计算灌溉水利用系数及拆算平衡断面的拆算系数。
灌溉水利用系数的计算方法灌溉水利用系数在水土平衡和渠道设计流量分析中使用一、用模式分析法计算渠道灌的灌溉水利用系数 1计算公式 (1) 灌溉水利用系数:n =n n式中:n ――渠系水利用系数,可用各级渠道水利用系数连 乘求得。
n ――田间水利用系数。
(2) 渠道水利用系数在无实测资料时按下式计算:式中:(T ——渠道单位长度水量损失率(%.km )L —渠道长度(kmK ――土壤透水性系数,可从表 3.1.9-1查得 m――土壤透水性指数,可从表 3.1.9-1查得£ ――衬砌渠道渗水修正系数,可从表 3.1.9-3查 得2参数选择(1) 设计净流量:1 )干渠:Q 净二q s A 干=0.368 2.46=0.972m 3/s 2) 支渠:Q 净二—= ------------- m/s3) 斗渠:Q 净二n Q 农净=2 0.091=0.182 m 3/s4) --------------------------- 农渠: Q 净二 = =0.091 m 3/s(2) 渠道长度:1 )干渠:1条,长12.6km 砼板防渗结构,灌溉面积2.64万亩。
标准条田规格:长 宽=700 250=262.5亩拆合标准条田100块2 )支渠:4条,总长7.6km ,平均长1.9km ,平均灌溉面积0.66 万亩,拆和标准条田25块3 )斗渠:14条,总长21km 平均长1.5km ,平均灌溉面积0.1886 亩,拆和标准条田7块4 )农渠:100条,总长0.65km ,平均长度0.65km (3) m k 、£的选择查表 3.1.9-1 沙壤土: K=3.4, m=0.5查表3.1.9-3 干渠砼板衬砌:£ =0.15-0.05,取£=0.10土渠:(T --净衬砌渠:C =£(T支渠浆砌石衬砌:£=0.20-0.10 取£ =0.153. 渠道水利用系数计算利用渠道净流量、渠道长度及选择的参数计算各渠道水利用系数,考虑到蒸发损失,管理损失及衬砌渠道在使用期防渗性能降低等因素, 并结合现场调查,对计算值作适当调整作为采用值。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农田灌溉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有效的灌溉水利用是保障农作物生长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关键。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是评价农田灌溉水利用效率的重要方法,本文将从测算方法、影响因素和应用价值等方面展开详细阐述。
一、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测算方法灌溉水利用系数是指实际灌溉水量与作物需水量的比值,它能够反映农田灌溉水的利用效率。
测算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常用方法包括水文法、渗透法和水平衡法等。
水文法是指通过地下水位和地下水补给量的测定,统计分析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从而得出农田灌溉水的利用系数。
这种方法适用于地下水丰富且水位变化明显的地区。
渗透法是指通过测定土壤的渗透性和作物的蒸腾蒸发量来计算农田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系数。
具体操作是根据土壤的渗透性和作物的耗水量,推断灌溉水的渗漏和蒸发量,从而得出水的有效利用系数。
以上三种方法各有其适用的场景,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最为合适的测算方法。
二、影响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因素农田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系数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土地条件、气候条件、作物种类和灌溉方式等。
土地条件是影响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重要因素,不同的土地类型对水分的滞留和渗透能力不同,因此其有效利用系数也会有所差异。
气候条件是影响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气温、相对湿度、风速和日照时间等气候要素都会对农田水分蒸发和作物需水量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农田灌溉水的利用效率。
作物种类是影响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的作物对水分的需求量不同,一些节水作物对水的利用效率较高,而一些耗水作物则相对较低。
灌溉方式对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也有着明显的影响。
传统的地面灌溉和滴灌、喷灌等现代化灌溉方式,在水分利用效率上有着明显的差异。
选择合适的灌溉方式对于提高农田灌溉水的利用效率至关重要。
以上因素共同作用,决定了农田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系数,因此在具体的测算和分析过程中需要对这些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
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是指作物利用灌溉水的水分占灌溉水总量的比例,通常用水分平衡法或土壤水分及作物生长监测法进行测算。
水分平衡法是通过测量灌溉前后土壤水分含量以及作物生长期间的降
雨量和蒸发量等因素,计算作物利用灌溉水的量。
具体步骤如下:
1.测定作物整个生长期间的灌溉量(包括滴灌、喷灌、渗灌等灌溉方式)和降雨量。
2.在灌溉前、灌溉后和生长季节末,分别取土样测定土壤水分含量。
3.计算通过作物生长获取的水分量,包括土壤水分含量的变化以及作
物的降雨量和蒸发量等因素。
4.通过对比灌溉量和作物利用的水分量,计算有效利用系数。
土壤水分及作物生长监测法是通过定期测量作物根区土壤水分含量、
作物生长状况、光合效率等指标,综合评估作物利用灌溉水的情况。
该方
法需要基于实时监测数据,精度更高,但需要较高的技术要求和成本支持。
灌溉水利用系数的计算方法灌溉水利用系数在水土平衡和渠道设计流量分析中使用。
一、用模式分析法计算渠道灌的灌溉水利用系数1计算公式(1)灌溉水利用系数:η=ηη式中:η——渠系水利用系数,可用各级渠道水利用系数连乘求得。
η——田间水利用系数。
(2)渠道水利用系数在无实测资料时按下式计算:η=1-土渠:=净衬砌渠:=式中:——渠道单位长度水量损失率(%.km)L——渠道长度(km)K——土壤透水性系数,可从表3.1.9-1查得m——土壤透水性指数,可从表3.1.9-1查得——衬砌渠道渗水修正系数,可从表3.1.9-3查得2 参数选择(1)设计净流量:1)干渠:Q净=q s A干=0.368 2.46=0.972m3/s2)支渠:Q净=支=m3/s3)斗渠:Q净=n Q农净=20.091=0.182 m3/s4)农渠:Q净= 农==0.091 m3/s(2)渠道长度:1)干渠:1条,长12.6km砼板防渗结构,灌溉面积2.64万亩。
标准条田规格:长宽=700250=262.5亩拆合标准条田100块2)支渠:4条,总长7.6km,平均长1.9km,平均灌溉面积0.66万亩,拆和标准条田25块3)斗渠:14条,总长21km,平均长1.5km,平均灌溉面积0.1886亩,拆和标准条田7块4)农渠:100条,总长0.65km,平均长度0.65km(3)m、k、的选择查表3.1.9-1沙壤土:K=3.4,m=0.5查表3.1.9-3干渠砼板衬砌:=0.15-0.05,取=0.10支渠浆砌石衬砌:=0.20-0.10取=0.153.渠道水利用系数计算利用渠道净流量、渠道长度及选择的参数计算各渠道水利用系数,考虑到蒸发损失,管理损失及衬砌渠道在使用期防渗性能降低等因素,并结合现场调查,对计算值作适当调整作为采用值。
渠道水利用系数4.田间水利用系数渠田间水利用系数为0.905.灌溉水利用系数干渠至田间:η干田=0.9090.9430.8620.9080.9=0.604支渠至田间:η支田=0.9430.8620.9080.9=0.664斗渠至田间:η斗田=0.8620.9080.90.9=0.704农渠至田间:η农田=0.9080.9=0.81二、各种水源的灌溉水利用系数及拆算系数以渠道水利用系数为依据,各种水流按照进入田间的途径,分别计算灌溉水利用系数及拆算平衡断面的拆算系数。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一、背景介绍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而灌溉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有效利用水资源是农田灌溉的关键,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测算分析对于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方法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是指实际利用于作物生长的灌溉水量与灌溉总水量的比值。
其计算方法为: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 实际利用水量 / 灌溉总水量实际利用水量是指作物需要的水分量,通过作物的灌溉需要量来确定;灌溉总水量是指实际灌溉水量的总和,包括雨水和灌溉水。
对于不同作物种类和不同地区的农田,其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也会有所差异。
三、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影响因素1. 土壤类型:不同的土壤类型对于水分的渗透和保存能力不同,从而影响农田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系数。
2. 灌溉方式:不同的灌溉方式对于灌溉水的利用效率也有所影响,喷灌和滴灌相对于传统的农田灌溉方式更加节水高效。
3. 大气环境:气温、风速、湿度等气象条件也会对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产生影响。
4. 作物类型:不同的作物需水量差异较大,其对农田灌溉水的利用效率也有所差异。
四、测算分析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测算分析主要从实际利用水量和灌溉总水量两个方面入手,通过对农田灌溉的现场观测和数据统计来进行分析。
1. 灌溉水的实际利用量可以通过灌溉水量计算仪器来进行测算和记录。
2. 灌溉总水量可以通过降雨观测和灌溉水量记录统计来进行测算和记录。
3. 通过对实际利用水量和灌溉总水量的测算和统计,可以得出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4. 针对不同地区、不同作物和不同灌溉方式,可以进行多次测算和分析,得出不同条件下的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五、提高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途径1.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喷灌、滴灌等新型节水灌溉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农田灌溉水的利用效率。
2. 合理调整灌溉方案:根据作物需水量和气象条件等因素,合理调整灌溉水量和灌溉频次,以减少浪费。
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分析指南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是衡量灌溉效率的一个指标,用来评估灌溉系统对于耕作农田的用水效果。
本文将从灌溉用水的定义、有效利用系数的计算方法、影响有效利用系数的因素以及提高有效利用系数的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指导。
一、灌溉用水的定义灌溉用水是指农作物生长所需的水分,通过灌溉系统供给到田地中的水。
有效利用灌溉用水不仅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还可以节约水资源,减少农业对水环境的污染,发展可持续的农业生产。
二、有效利用系数的计算方法有效利用系数(CUE)是灌溉用水的利用效率指标,计算公式为:CUE=实际灌溉量/理论灌溉量。
其中,实际灌溉量指的是灌溉系统向农田供给的水量,理论灌溉量指的是农作物所需的水分量。
通过计算有效利用系数,可以评估灌溉系统的效率和农作物对水分的利用情况。
三、影响有效利用系数的因素1.灌溉系统设计:灌溉系统的设计合理与否对于有效利用系数有着重要的影响。
包括灌溉设备的选用、灌溉方式的合理性、灌溉周期的安排等方面。
2.土壤水分管理:合理的土壤水分管理是提高有效利用系数的关键因素。
包括确定合适的灌溉量、控制灌溉时机、灌溉水分的适度保持等。
3.农作物品种选择:不同农作物对水分的需求不同,选择适应当地环境条件、水分利用效率高的品种可以提高有效利用系数。
4.水肥一体化管理:合理的配合灌溉和施肥,通过控制施肥量和施肥时机,可以提高养分利用效率,进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5.水质管理:水质的控制对于提高有效利用系数也很重要,特别是要控制灌溉水中的盐分、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含量,防止对土壤和农作物造成损害。
四、提高有效利用系数的方法1.灌溉技术改进:采用滴灌、微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减少水分的流失。
2.土壤改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保水性,减少水分的蒸发和渗漏。
3.精确施肥:通过科学的施肥技术,保证养分的供应与作物需求的匹配,减少养分的损失,提高作物的养分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专业知识】灌溉中渠道输水损失和水利用系数【学员问题】灌溉中渠道输水损失和水的利用系数?【解答】1)渠道输水损失渠道的输水损失,包括渗水损失,漏水损失和水面蒸发三部分。
其中渠道渗水损失约占渠道输水总损失量的80%,水面蒸发损失只占百分之几,常忽略不计。
因此,把渗水损失近似地作为渠道在输水过程中的总损失水量。
其数值对己建渠道最好通过实测确定,在规划设计阶段,常采用经验公式或经验系数来估算渠道损失水量。
2)水的利用系数水的利用系数是衡量灌区在输水,配水,灌水过程中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程度,也是表示灌区工程质量,管理水平和灌水技术水平的指标。
通常用下述四个利用系数来表示:(1)渠道水利用系数η渠渠道水利用系数是指某一条渠道在沿途无分水的情况下,渠道末端放出的净流量Q 净与进入渠道首端的毛流量Q毛的比值,即η渠=Q净/Q毛。
它是衡量该渠道的输水损失,工程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指标。
根据上海渠道基本为砼衬砌或暗渠,η渠的一般范围是:η干渠=0.92~0.97η支渠=0.90~0.96η斗渠=0.85~O.95(2)渠系水利用系数η系渠系水利用系数表示灌区整个渠道系统对水的利用程度,为各条末级固定渠道(农渠)放出的净流量与从渠首引入的毛流量的比值。
其数值等于各级渠道水利用系数的乘积:斗渠系水利用系数η斗系=η斗η农支渠系水利用系数η支系=η支η斗η农干渠系水利用系数η干系=η干η支η斗η农(3)田间水利用系数η田田间水利用系数指灌到田间的有效水量(旱田包括叶面蒸腾和棵间蒸发,水稻田还包括渗漏量,但不包括田间流失)与农渠放入田间的水量的比值。
田间水利用系数
1、渠道的组成
完整的输配水灌溉渠道包括干渠、支渠、斗渠、农渠和毛渠。
渠系水是农渠及以上输配水量
田间水是农渠以下(毛渠、输水垄沟、畦田、格田及小型量水设备)输配水量
2、渠道水利用系数
某渠道的出口流量(净流量)与入口流量(毛流量)的比值,称为渠道水利用系数。
也就是说,渠道水利用系数反映的是单一的某级渠道的输水损失,公式表示如下:
η渠道=Q净/Q毛
3、渠系水利用系数
渠系水利用系数反映了从渠道到农渠的各级输配水渠道的输水损失,表示了整个渠系的水的利用率,其值等于同时工作的各级渠道的渠道水利用系数的乘积,公式表示如下:
η渠系=η干渠×η支渠×η斗系×η农系
4、田间水利用系数
田间有效利用的水量(计划湿润层内实际灌入的水量,即净灌溉水量)与从渠系末端进入田间水量的比值。
田间水利用系数是衡量田间工程质量和灌水技术水平的指标。
农田的水分主要消耗:植株蒸腾、棵间蒸发、深层渗漏、地表径流和组成植株体的一部分。
田间水利用系数的大小主要受深层渗漏和地表径流的影响,降低深层渗漏损失和控制地表径流能显著提高田间水利用系数。
深层渗漏和地表径流的大小又和灌溉系统(灌溉方法、灌溉系统设计、施工、安装)、管理系统(灌溉计划设计、灌溉系统的维修与保护)、土壤特性(入渗特性、空间变异性)、气象条件、作物种类、间距和密度、地形(沟畦规格、地面坡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5、灌溉水利用系数
全灌区的灌溉水利用系数(η灌溉水)为田间所需的净水量与渠首引入水量之比,或等于渠系水利用系数与田间水利用系数的乘积。
公式表示如下:
η灌溉水=Q田间净/Q渠首引=η渠系水×η田间水。
灌溉水利用系数的计算方法灌溉水利用系数在水土平衡和渠道设计流量分析中使用。
一、用模式分析法计算渠道灌的灌溉水利用系数1计算公式(1)灌溉水利用系数:η=ηs ×ηf式中:ηs——渠系水利用系数,可用各级渠道水利用系数连乘求得。
ηf——田间水利用系数。
(2)渠道水利用系数在无实测资料时按下式计算:η=1-σL土渠:σ=kQ净m衬砌渠:σ0=ε0×σ式中: σ——渠道单位长度水量损失率(%.km)L——渠道长度(km)K——土壤透水性系数,可从表3.1.9-1查得m——土壤透水性指数,可从表3.1.9-1查得ε0——衬砌渠道渗水修正系数,可从表3.1.9-3查得2 参数选择(1)设计净流量:1)干渠:Q净=q s×A干=0.368×2.46=0.972m3/s2)支渠:Q 净=m ̅A ̅支86400t =50×660086400×7=0.546 m 3/s3)斗渠:Q 净=n ×Q 农净=2×0.091=0.182 m 3/s4)农渠:Q 净=m max ×A ̅农86400t =60×262.586400×2.0=0.091 m 3/s(2)渠道长度:1)干渠:1条,长12.6km 砼板防渗结构,灌溉面积2.64万亩。
标准条田规格:长×宽=700×250=262.5亩拆合标准条田100块2)支渠:4条,总长7.6km ,平均长1.9km ,平均灌溉面积0.66万亩,拆和标准条田25块3)斗渠:14条,总长21km ,平均长1.5km ,平均灌溉面积0.1886亩,拆和标准条田7块4)农渠:100条,总长0.65km ,平均长度0.65km(3)m 、k 、ε0的选择查表3.1.9-1沙壤土:K=3.4,m=0.5查表3.1.9-3干渠砼板衬砌:ε0=0.15-0.05,取ε0=0.10支渠浆砌石衬砌:ε0 =0.20-0.10取ε0=0.153.渠道水利用系数计算利用渠道净流量、渠道长度及选择的参数计算各渠道水利用系数,考虑到蒸发损失,管理损失及衬砌渠道在使用期防渗性能降低等因素,并结合现场调查,对计算值作适当调整作为采用值。
灌溉水利用系数( water efficiency of irrigation )
一、定义灌溉水利用系数是指在一次灌水期间被农作物利用的净水量与水源渠首处总引进水量的比值。
它是衡量灌区从水源引水到田间作用吸收利用水的过程中水利用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集中反映灌溉工程质量、灌溉技术水平和灌溉用水管理的一项综合指标,是评价农业水资源利用、指导节水灌溉和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健康发展的重要参考。
二、影响因素灌区灌溉用水除一部分被农作物吸收利用外,其余部分在输水、配水和灌水过程中损失掉。
主要有:1. 渗水损失,包括各级输水渠道通过渠底、边坡土壤空隙渗漏的水量,以及田间深层渗漏的水量;2.漏水损失,含由于地质条件、生物作用或施工不良而导致裂缝所漏出灌区的水量;3.蒸发损失。
三者分别占总输水损失的81%、17%、2%。
三、利用现状据有关部门统计分析,我国目前灌区平均水利用系数仅为0.45,节水仍有较大空间。
另外,灌溉水利用系数的测定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四、测定方法1、首尾测定法首尾测定法指不必测定灌溉水、配水和灌水过程中的损失,而直接测定灌区渠首引进的水量和最终储存到作物计划湿润层的水量(即净灌水定额),从而求得灌溉水利用系数。
这样,可绕开测定渠系水利用系数这个难点,减少了许多测定工作量。
首尾测定法,是建立在灌区进行灌溉试验的基础上,因此,也可称灌溉试验法或净灌水定额法。
该方法克服了传统测定方法工作量大等缺点,适用于各种布置形式的渠系,但只是单纯为了确定灌区的灌溉水利用系数,不能分别反映渠系输水损失和田间水利用的情况。
如在任何一级渠道上防渗,降低渠道透水性,提高渠道水利用系数,都会收到同样的效果。
2、典型渠段测量法典型渠段测量法,首先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渠道及测流断面,测流段应基本具有稳定规则的断面;其次选择测量方法,测定时尽量采用流速仪表、量水建筑物测流,采用其他方法时,要用流速仪来率定。
3、综合测定方法综合测定法就是将首尾测定法、典型渠道测量法及对灌溉水利用系数的修正等综合考虑的一种方法,它克服了传统测量方法中工作量大,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才能完成的缺点,又弥补了只测量典型渠段而引起较大误差的不足。
五、中央文件提到的灌溉水利用系数的目标
1、2010年,我国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5左右;(十一五规划纲要)
2、2015年我国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3,累计增加0.03;(十二五规划纲要)
3、到2020年,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
4、到2030年,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以上。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