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卫生保健服务体系
- 格式:pptx
- 大小:418.17 KB
- 文档页数:39
皖南医学院自命题科目护理综合(308)考试大纲Ⅰ.考试性质皖南医学院硕士研究生护理综合(308)科目考试是为学校面向全国招收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护理学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学校择优选拔,确保护理学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护理综合(308)科目考试范围为护理学专业学科的新编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和外科护理学。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护理学学科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新编护理学基础约20%内科护理学约40%外科护理学约40%四、试卷题型结构1、选择题A型题每小题1分,共100分2、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20分3、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40分4、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5、病例题每题20分,共80分Ⅳ.考查内容一、新编护理学基础第一章绪论1.南丁格尔对护理学专业的贡献;护理学的基本概念、任务和目标。
2.国际和我国护理事业发展的重要事件;护理实践标准与指南。
3.护理学的发展史及各个发展阶段的护理特点;护理学的范畴。
第二章健康与疾病1.健康:健康的概念、健康的模式、影响健康的因素、健康状况的评价指标。
2.疾病:疾病的概念、现代疾病观的特点、健康与疾病的关系、疾病谱的变化、疾病行为、疾病对患者和家庭的影响。
3.健康促进与疾病预防:健康促进、疾病预防、护士在健康保健中的作用。
4.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目的、健康教育的标准、健康教育的程序。
第三章我国的卫生保健服务体系1.我国医院的类型、分级及组织结构;门诊、急诊和病区护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护理学专业《护理学基础》普通专升本考试大纲Ⅰ考试的性质本大纲适用于护理学专业专升本入学考试。
Ⅱ考试内容及要求一、考试基本要求护理学是一门以多学科理论为基础,研究维护、促进、恢复人类身心健康的护理理论、知识、技术及其发展规律的应用科学。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与主干核心课程之一。
本课程主要介绍了护理学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注重护理学基本理论与护理实践的结合,是学生学习各门临床课程和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基础。
本大纲主要考核护理学的发展史、护理学的基本概念、我国的卫生保健服务体系、护理实践中的伦理和法律法规、护理学的理论基础和相关理论、整体护理与护理程序、护理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护理技术操作相关知识点。
注重考生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程度及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
二、考核知识点及要求本大纲的考核要求分为“了解”、“理解”、“熟悉”三个层次,具体含义是:了解:能解释有关的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达。
理解:在了解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理解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熟悉: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护理基本概念、理论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第一章绪论【考核知识点及要求】1.理解护理学的概念2.熟悉南丁格尔对护理学的主要贡献ⅡⅡ3.熟悉护理学各个历史阶段和特点4.了解护理学的形成和发展5.了解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6.理解护理学中人、环境、健康、护理的概念7.熟悉护理学的范畴范畴第二章健康与疾病【考核知识点及要求】1.理解健康和安适的概念2.熟悉影响健康的因素3.理解疾病的概念界定4.熟悉疾病对患者和家庭的影响5.熟悉疾病预防的概念及疾病三级预防6.熟悉预防保健的水平7.理解健康促进原则和健康促进策略第三章我国的卫生保健服务体系【考核知识点及要求】1.了解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的组织结构2.熟悉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的组织功能3.了解医院的分类和分级4.理解医院的功能和组织架构第四章护士与患者【考核知识点及要求】1.了解患者角色及其权利和义务2.了解护士的角色和功能3.理解护患关系的特征和建立过程4.了解护士职业发展的基本要素及基本步骤5.理解护患关系的概念、特征与基本内容6.理解护患关系的基本模式7.熟悉护患关系的建立过程8.简述护患关系的基本内容与基本模式。
我国的卫生保健服务体系我国的卫生保健服务体系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全面、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本文将从卫生保健服务的基本情况、改革与发展以及面临的挑战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对我国卫生保健服务体系的发展有更全面的了解。
我国的卫生保健服务体系包括了医疗卫生、公共卫生和社区卫生等多个层面。
医疗卫生是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的基础,我国建立了涵盖城乡居民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包括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县级综合医院、市级医院以及大型综合医院等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
公共卫生以防控传染病和慢性病为主要目标,通过提供疫情监测、预防接种、健康教育等服务,保护人民健康。
社区卫生则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社区服务中心为主要载体,提供健康检查、家庭医生签约等服务,方便群众就近就医。
近年来,我国的卫生保健服务体系改革不断深化,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
一方面,我国加大了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支持力度,提高了其诊疗能力和服务水平。
另一方面,我国积极推进医疗资源的分配优化,将更多的医疗资源投入到基层,使群众能够更方便地就近享受医疗服务。
此外,我国还积极推动医联体、多点执业等机制的建立,实现了医疗卫生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
然而,我国的卫生保健服务体系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医疗资源分配存在不平衡的问题。
由于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导致了一些地方医疗资源过剩,而另一些地方则医疗资源匮乏。
其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有待提高。
虽然我国加大了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力度,但在设备、技术和人才等方面仍存在差距,限制了其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的能力。
最后,公共卫生服务仍然处于建设阶段。
虽然我国在公共卫生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方面仍面临一定的挑战。
为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我国的卫生保健服务体系,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要进一步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支持,提高其服务能力和水平。
其次,要加强对医疗卫生资源的科学规划和合理分配。
第一章绪论:护理工作包括哪些范畴?第二章健康和疾病王先生,45岁,私企业主。
3个月前出现咳嗽但无痰,自认为身体好未就医,自行购买镇咳药服用后,咳嗽持续月2周后好转。
1个月前,王先生因感冒后再次出现咳嗽,且伴有轻微左侧胸痛,在家人的督促下到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肺癌,但王先生和家人都认为这是不可能,一定是医院误诊。
因此,2周前主动到上级医院就诊,诊断与当地医院相同,并于1周前收入院治疗。
此时,王先生情绪低落,几乎放弃了他原来的所有责任和义务,并变得很依赖他人。
(1)3个月前,王先生的疾病行为处于疾病过程的哪一阶段?(2)王先生“入院治疗”这一行为属于哪一阶段预防保健的措施?第三章我国卫生保健服务体系李大爷,65岁,因突然出现心前区疼痛、心慌、大汗淋漓、呼吸急促等症状,被家人送医院救治。
请问:(1)家人应首先送李大爷到医院哪个部门接受诊治?(2)医院首先为李大爷提供的护理服务是什么?第四章节护士与患者护士在护理患者的过程中,如何做到尊重患者的权利并指导其履行义务?第五章护理实践中的伦理和法律法规李先生,56岁,因“冠心病、心肌梗死”入院治疗,入院后第3天午餐后,发现护士发的口服药物和昨日不同。
(1)患者应如何处理该情境?(2)经核实,发现该情境是由于护士少摆了2粒药片所致,护士长应如何处理该情境?第六章护理学的理论基础患者李某,女,23岁,因病化疗后脱发,请问患者此时哪项需要尤其突出,护士该如何满足?患者张某,37岁,货车司机,因车祸导致高位截瘫。
患者情绪非常低落,甚至想安乐死,以免拖累家人。
假如你是他的责任护士,请:(1)运用应激与适应理论分析患者目前的应激源,属于哪一类应激源?(2)患者有哪些应激反应?(3)运用奥瑞姆的自护理论分析患者需要什么样的护理系统?(4)请运用罗伊的适应模式分析如何帮助患者适应应激?(5)和该患者沟通要注意什么?第七章评判性思维和护理决策护士王某在执行医嘱:7床王亮 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 静脉滴注 St 时突然想到:他要输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我记得他血糖挺高,他不该输糖水,前两天他好像一直用的是等渗盐水,我该不会记错了吧?我还是去看看病历…挺高的…医生会不会有别的考虑?我该怎么办?…不管怎么样,我得去问问。
第一章公共卫生导论四、公共卫生法律制度主要内容 1、规范公共卫生和预防保健方面 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制度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制度 职业病防治制度 公共场所与学校卫生管理制度 妇女儿童健康权益和公民生殖健康权益保障制度3、规范医疗机构和人员+医疗救治行为方面4、规范传统医学保护5、规范卫生公益事业公共卫生相关法律法规:卫生相关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重要的公共卫生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三章 我国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卫生服务体系:按世界卫生组织(WHO)2000年的定义,卫生服务体系指的是所有以促进、恢复和维护健康为基本目标的组织。
一、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主要指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管理机构、医疗救治机构和公共卫生研究机构等。
我国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总目标:•建立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完善农村初级卫生保健体系•城市基本医疗服务体系•环境卫生体系·财政经费保障体系健康管理:健康监测、健康风险评估、健康干预、健康管理评价健康管理与疾病管理关系:管理对象、管理重点、管理模式、关键技术公共卫生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四项体系:公共卫生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八项机制:医疗管理机制运行机制投入机制价格形成机制监管机制科技和人才保障信息系统法律制度二、医疗服务体系:三级医院、二级医院、一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科医院三、医疗保障体系:公费医疗、医疗保险、职工大病统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中国卫生体制虽然存在很多管理上的问题,但总体上说,是用最少的费用举办着全球最大的卫生事业。
医改新目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The New Rural Co-operative Medical Care System, NRCMCS)、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医疗救助(低保家庭成员、五保户)、三年内参保率均提高到90%以上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是以没有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城镇未成年人和没有工作的居民为主要参保对象的医疗保险制度。
护理学基础第一章绪论1、1888年美籍约翰逊Johnson E女士在我国开办第一所护士学校的地点是(1.00分)√D、福州2、中世纪护理的形式主要是(1.00分)√E、社会化和组织化3、下列哪位于1836年在恺撒斯威斯城建立医院和女执事训练所(1.00分)√A、德国牧师弗里德尔4、南丁格尔首创护理专业的时间是(1.00分)√D、19世纪中叶5、南丁格尔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护士学校的时间是(1.00分)√C、1860年6、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士兵们称颂南丁格尔为(1.00分)√E、提灯女神7、南丁格尔一生写了大量的日记、书信、报告和论著,其中作为当时教科书的是(1.00分)√B、医院札记8、“责任制护理”产生于现代护理学发展的哪一阶段(1.00分)√D、以患者为中心的阶段9、远古时期担任护理工作的人员主要是(1.00分)√A、母亲10、中医理论“三分治,七分养”中的七分养指的就是(1.00分)√C、护理11、护理的目标是在尊重人的需要和权利的基础上提高(1.00分)√A、人的生命质量12、下列哪位将“nurse”首译为护士(1.00分)√B、仲茂芳13、我国首次举行护士执业考试时间为(1.00分)√D、1994年14、1909年,成立“中华护士会”的地点是(1.00分)√E、江西牯岭15、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下列哪项概念(1.00分)√D、健康16、中国加入国际护士会是在(1.00分)√D、1922年17、1950年,第一届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将护理教育列为(1.00分)√B、中专教育18、南丁格尔奖章是哪一年设立的(1.00分)√C、1888年19、关于护理学,下列哪项说法不妥(1.00分)√D、护理学依赖于其他科学20、在“以患者为中心的阶段”提出了(1.00分)√B、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第二章健康与疾病1、目前对人类威胁最大的疾病主要是脑血管病、心血管病和恶性肿瘤,构成这些疾病的最重要因素是(1.00分)√D、心理和社会2、古代的健康观、疾病观受下列哪一种思想的影响较大(1.00分)√E、朴素哲学思想3、血液、黏液、黄胆汁和黑胆汁应归于(1.00分)√B、四液体学说4、患者申某,女性,33岁。
护理学基础重点知识每章总结护理学,这门充满温暖与关怀的学科,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患者康复的道路。
那护理学基础的重点知识,可是个大宝库,咱们一章一章来瞧瞧。
先来说第一章,关于护理学的发展和基本概念。
这就好比是盖房子的地基,稳固得很呐!你想想,要是连护理学的来龙去脉都不清楚,怎么能为患者提供贴心服务呢?护理学的起源,那可是有不少故事,从古代的简单照料到现代的科学护理,这一路走来,不就像一个孩子慢慢长大变得成熟稳重吗?第二章,健康与疾病。
健康不就是我们都向往的那个“大宝贝”嘛,谁不想健健康康的?而疾病呢,就是来捣乱的“小怪兽”。
咱们得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相互关系,才能更好地打跑“小怪兽”,守护健康这个“大宝贝”。
第三章,卫生保健服务体系。
这就像是一个大网络,把各种医疗资源都连在一起。
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有其他的医疗机构,它们各自发挥着作用,共同为大家的健康保驾护航。
这不就像一个团队,各司其职,共同完成一个大目标?第四章,护理程序。
这可是护理工作的“导航仪”,没有它,护理工作可能就会像没头的苍蝇乱撞。
从评估患者的情况,到制定护理计划,再到实施和评价,每一步都得精心策划,就像做菜一样,少了哪道工序,这道菜都不完美。
第五章,护理伦理和法律。
这就像是护理工作中的“红绿灯”,告诉我们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遵守伦理道德和法律法规,才能让我们的护理之路走得稳稳当当,不然一不小心就可能“闯红灯”,惹出大麻烦。
第六章,护理专业中的人际关系和沟通交流。
这可太重要啦!和患者、家属还有同事的良好关系,就像春风一样温暖人心。
有效的沟通,那就是打开心门的钥匙,要是沟通不好,那不就像拿着钥匙找错了门,干着急嘛!第七章,护理理论和模式。
这就像是一个个智慧的锦囊,给我们提供了不同的护理思路和方法。
不同的理论和模式,就像不同口味的美食,我们得根据患者的需求,挑选最合适的那一款。
第八章,护理教育和科研。
这可是让护理不断进步的“发动机”,通过教育培养更多优秀的护理人才,通过科研探索更好的护理方法。
卫生保健服务质量评价体系设计一、绪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卫生保健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成为了一项重要的社会问题。
因此,本文将从卫生保健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的设计入手,探讨如何建立一个全面的、科学的、合理的卫生保健服务质量评价体系。
二、卫生保健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的概述卫生保健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是指一个系统、完整的用于评价卫生保健服务质量的工具和指标体系。
其目的是通过客观、科学的评价来提高卫生保健服务质量,以满足人民对于健康生活的需求。
三、卫生保健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的构成卫生保健服务质量评价体系主要由以下四个方面构成:1.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是指一套用于管理卫生保健服务质量的程序和标准,包括质量手册、质量程序、质量记录和质量检查工具等。
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能够更好地规范卫生保健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
2.服务标准服务标准是指对于卫生保健服务所要求达到的具体要求和标准。
服务标准不仅包括技术要求,还包括服务态度、环境、设备和管理等方面的规定。
3.服务评价指标体系服务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价卫生保健服务质量的核心内容,包括医疗技术指标、医疗安全指标、服务态度指标、环境设备指标和医疗服务管理指标等。
4.服务质量评价机制服务质量评价机制是指对卫生保健服务质量进行评价和监控的具体方法和手段。
包括医疗机构自我评价、专家评价、患者评价和业务监督等。
四、卫生保健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的设计1.确定评价目标首先,需要确定评价的目标和评价层次。
卫生保健服务质量评价的目标应该紧密贴合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评价层次应该看医疗服务的不同方面和环节。
2.制定评价指标在确定评价目标和层次后,需要制定评价指标,这是评价体系的核心。
以医疗服务质量为例,其中包括医护人员操作规范、服务态度、医疗设备管理以及诊疗流程等各方面指标,需要综合考虑,量化为维度和指标。
3.制定评价标准针对每个评价指标,需要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需要具有客观性和科学性,以保证卫生保健服务质量评价的公正和准确性。
关于卫生保健制度的教案第一章:卫生保健制度概述1.1 卫生保健制度的定义1.2 卫生保健制度的重要性1.3 卫生保健制度的发展历程1.4 我国卫生保健制度的现状与挑战第二章:卫生保健制度的基本构成2.1 卫生保健制度的主体构成2.2 卫生保健制度的目标与原则2.3 卫生保健制度的内容与要素2.4 卫生保健制度的实施与监管第三章:卫生保健制度的核心内容3.1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3.2 医疗服务体系3.3 医疗保障体系3.4 健康促进与疾病预防控制第四章:我国卫生保健制度的主要政策与法规4.1 我国卫生保健政策的发展历程4.2 我国现行的主要卫生保健法规4.3 卫生保健政策与法规的实施与监管4.4 卫生保健政策与法规的挑战与改革方向第五章:卫生保健制度的国际经验与启示5.1 发达国家卫生保健制度的特点与启示5.2 发展中国家卫生保健制度的特点与启示5.3 国际卫生保健合作的现状与前景5.4 我国卫生保健制度改革的借鉴与创新第六章:卫生保健制度的实施与评价6.1 卫生保健制度实施的基本原则6.2 卫生保健制度实施的主要策略6.3 卫生保健制度评价的方法与指标6.4 我国卫生保健制度实施与评价的案例分析第七章:卫生保健制度的改革与发展趋势7.1 我国卫生保健制度改革的历程与成效7.2 当前我国卫生保健制度改革面临的挑战7.3 卫生保健制度改革的未来发展趋势7.4 卫生保健制度改革的路径与策略选择第八章:特殊人群的卫生保健制度8.1 儿童卫生保健制度8.2 老年人卫生保健制度8.3 妇女卫生保健制度8.4 残疾人群体卫生保健制度第九章:卫生保健制度的伦理与法律问题9.1 卫生保健制度伦理问题的主要内容9.2 卫生保健制度法律问题的主要类型9.3 卫生保健制度伦理与法律问题的解决途径9.4 我国卫生保健制度伦理与法律问题的案例分析第十章:卫生保健制度的教育与宣传10.1 卫生保健制度教育的目标与内容10.2 卫生保健制度宣传的策略与方法10.3 公众卫生保健意识与素养的提升10.4 我国卫生保健制度教育与宣传的案例分析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教案全面阐述了卫生保健制度的相关概念、构成要素、核心内容、政策法规、实施与评价、改革与发展趋势、特殊人群的卫生保健制度、伦理与法律问题以及教育与宣传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