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课 盛唐气象
- 格式:ppt
- 大小:10.63 MB
- 文档页数:28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3课《盛唐气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盛唐气象》是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课。
教材主要围绕唐朝的繁荣时期展开,介绍了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内容。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文字,生动地展示了盛唐时期的气象。
本课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新鲜的,需要通过深入的教学设计,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本课学习之前,已经对唐朝有了初步的了解,对唐朝的一些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有所耳闻。
但是,对于盛唐时期的具体内容,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把握盛唐气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盛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主要内容,了解盛唐时期的基本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学生能够培养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盛唐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盛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主要内容。
2.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盛唐时期的繁荣背后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图表、音乐、视频等多种方式,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盛唐气象。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查找相关资料,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探究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图表、音乐、视频等素材。
2.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拓展讲解。
3.准备课堂练习题,以便进行巩固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盛唐时期的图片和音乐,引导学生进入盛唐气象的学习情境。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盛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对盛唐气象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查找相关资料,了解盛唐时期的具体情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盛唐气象》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盛唐气象》是七年级历史下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唐朝盛世的气象。
内容包括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的发展。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唐朝的繁荣景象,认识唐朝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对中国古代史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唐朝的繁荣和发展还缺乏系统的认识。
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有一定的兴趣,但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历史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的发展,认识唐朝的繁荣景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唐朝历史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的发展。
2.难点:唐朝繁荣景象的原因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媒体资源,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2.课件: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的课件。
3.媒体资源:图片、音频、视频等。
4.学生活动材料:分组讨论的题目和任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唐朝的图片和音频资料,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激发学生对唐朝历史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的发展。
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唐朝繁荣景象的原因和意义。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4.巩固(5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总结唐朝繁荣的原因和意义。
第3课《盛唐气象》教学设计一、课标分析2022新课标要求如下:从制度、经济、文学艺术、民族交往、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认识唐王朝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二、内容分析唐朝前期,统治者励精图治,政局相对稳定,为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农业生产迅速发展,手工业、商业繁荣、使唐朝社会经济呈现高度繁荣景象。
同时唐朝时期,汉族与周边少数民族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各民族之间友好关系进一步加强,我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进一步发展。
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影响与交融,以及唐朝对外交流的广泛,是唐朝社会风气开放、兼容并包,社会生活异彩纷呈。
经济的繁荣、社会风气的开放以及民族交往、交融的加强,体现了盛世唐朝的繁华景象,也造就了文化的兴盛。
三、教学目标唯物史观、史料实证:阅读教材和相关史料,了解唐朝经济、文化繁荣和开放的社会风气,并初步分析其繁盛的原因。
历史解释:通过学习唐朝多彩的文学艺术,准确说出各代表任务的作品特点。
时空观念:展示唐朝地图,了解唐朝边疆巩固与各族交往的情况。
家国情怀:掌握唐蕃和亲及唐朝民族交往、交融的基本史事,领悟对当下增强民族团结的启示。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经济的繁荣;民族的交往与繁荣;开放的社会风气。
难点:民族的交往与繁荣。
五、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讲授法、问题教学法、史料分析法。
教学手段:历史图片、历史地图、文字材料、多媒体、新教材等。
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设计意图】:以上节课的唐朝皇帝关系图为导入,建立历史联系,落实时空观念。
(二)讲授新课1.经济的繁荣(1)教师活动将本子目的学习,分为“农业”“手工业”“商业”来分类描述。
(2)学生活动使学生清楚的理解唐朝经济繁荣的具体表现。
(3)教师活动材料一:浙江沿海的明州和温州是年产各类船只600余艘的造船中心;吉州也曾创下过年产1300多艘船的历史记录。
材料二:《旧唐书.职官志》记载:“凡天下出铜铁州府,听人私采,官收其税”。
部编七年级下册历史第3课《盛唐气象》知识点一、经济的繁荣1、农业方面:①兴修大型水利工程。
②农耕技术提高: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
③蔬菜有许多新品种。
④茶叶生产的发展: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
饮茶之风开始在唐朝盛兴。
⑤生产工具的改进:出现新的农业工具──曲辕犁;创制新灌溉工具──筒车。
2、手工业方面:①丝织业:花色品种多,技术高超。
②陶瓷业:越窑青瓷(“类玉”“类冰”)、邢窑白瓷(“类雪”“类银”)、唐三彩(世界工艺的珍品)。
3、商业繁荣:⑴著名的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
⑵长安城:①建筑宏伟;②市坊分开(坊是居民区,市为繁荣的商业区)③街道规划整齐;④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二、民族交往与交融(一)西南──吐蕃(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1、吐蕃人是今天藏族的祖先。
2、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3、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4、8世纪初,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
至此,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
(二)北方──回纥的勃兴1、回纥是今天维吾尔族的祖先。
2、8世纪中期,唐玄宗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
后来,回纥改名为“回鹘”。
3、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各族的“天可汗”。
思考:唐朝采取了哪些方式,使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发展?①设置机构:唐太宗和武则天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理西域(今新疆地区)②和亲政策: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③册封制度:唐玄宗册封回纥、靺鞨和南诏的首领④军事进攻:唐太宗打败东突厥三、开放的社会风气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社会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四、多彩的文学艺术★★★★(一)科技方面类别朝代设计者成就建筑隋朝李春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雕版印刷术唐朝《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的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二)文学方面(诗歌)代表人生活时代表著作诗歌特点人称物期李白盛唐时期《早发白帝城》《蜀道难》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诗仙”杜甫由盛转衰“三吏”、“三别”气魄雄浑,沉郁悲怆,语言精练“诗圣”白居易唐朝中期《秦中吟》《新乐府》直白如话,通俗易懂(三)书法、绘画和石窟艺术类别代表人物著作特点成就书法颜真卿《颜氏家庙碑》雄浑敦厚是继王羲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书法家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方折峻丽,笔力险劲楷书四大家之一绘画阎立本《步辇图》《历代帝王像》笔力刚健,形神兼备擅长人物故事画吴道子《送子天王图》风格奔放,立体感强开后世写意画先河,被称为“画圣”石窟艺术甘肃西部的莫高窟,是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思考:隋唐时期为什么会出现辉煌的文化?①经济繁荣为文化的发展奠定基础②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为文化的发展创造条件③各民族间和对外交流的频繁,有利于文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