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行星的运动》)
- 格式:ppt
- 大小:2.72 MB
- 文档页数:32
2010-2011年度下学期 鸡西市第四中学 高一物理必修二 编辑:咸福加 审核: 号码:11第六章 万有引力与航天第一节 行星的运动【学习目标】1、说出地心说和日心说的基本内容。
2、知道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3、知道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且这个比值与行星的质量无关,但与太阳的质量有关。
自主学习一、人类认识天体运动的历史1、“地心说”的内容及代表人物:2、“日心说”的内容及代表人物:二、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的内容开普勒第一定律: 。
开普勒第二定律: 。
开普勒第三定律: 。
即:k T a 23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多数行星运动的轨道能够按圆来处理。
合作探究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率开普勒第一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 ,太阳处在 上. 1:这一定律说明了行星运动轨迹的形状,不同的行星绕大阳运行时椭圆轨道相同吗?开普勒第二定律: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2:如图7.1-2所示,行星沿着椭圆轨道运行,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行星在远日点的速率与在近日点的速率谁大?开普勒第三定律:所有行星的椭圆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的平方的比值都相等.(如图7.1—l)(投影九大行星轨道图或见教材图)3:由于行星的椭圆轨道都跟圆近似,在中学阶段研究中按圆处理,开普勒三定律适用于圆轨道时,应该怎样表述呢?4:这一定律发现了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与公转周期之间的定量关系,比值k是一个与行星无关的常量,你能猜想出它可能跟谁有关吗能力提升例1关于行星的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行星轨道的半长轴越长,自转周期就越长B.行星轨道的半长轴越长,公转周期就越长C.水星轨道的半长轴最短,公转周期就最长D.冥王星离太阳“最远”,公转周期就最长例2已知木星绕太阳公转的周期是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的12倍。
则木星绕太阳公转轨道的半长轴为地球公转轨道半长轴的倍。
《⾏星的运动》参考教案6.1 ⾏星的运动⼀、知识⽬标1.了解“地⼼说”和“⽇⼼说”两种不同的观点及发展过程.2.知道开普勒对⾏星运动的描述.⼆、教学重点1.“⽇⼼说”的建⽴过程.2.⾏星运动的规律.三、教学难点1.学⽣对天体运动缺乏感性认识.2.开普勒如何确定⾏星运动规律的.四、教学⽅法1.“⽇⼼说”的建⽴的教学——采⽤对⽐、反证及讲授法.2.⾏星运动规律的建⽴——采⽤挂图、放录像资料或⽤CAI课件模拟⾏星的运动情况.五、教学步骤导⼊新课我们与⽆数⽣灵⽣活在地球上,⽩天我们沐浴着太阳的光辉.夜晚,仰望苍穹,繁星闪烁,美丽的⽉亮把我们带⼊了⽆限的遐想之中,这浩瀚⽆垠的宇宙中有着⽆数的⼤⼩不⼀、形态各异的天体,它们的神秘始终让我们渴望了解,并不断地去探索.⽽伟⼤的天⽂学家、物理学家已为我们的探索开了头,让我们对宇宙来⼀个初步的了解.⾸先,我们来了解⾏星的运动情况.板书:⾏星的运动.新课教学(⼀)⽤投影⽚出⽰本节课的学习⽬标1.了解“地⼼说”和“⽇⼼说”两种不同的观点及发展过程.2.知道开普勒对⾏星运动的描述.(⼆)学习⽬标完成过程1.“地⼼说”和“⽇⼼说”的发展过程在浩瀚的宇宙中,存在着⽆数⼤⼩不⼀、形态各异的星球,⽽这些天体是如何运动的呢?在古代,⼈类最初通过直接的感性认识,建⽴了“地⼼说”的观点,认为地球是静⽌不动的,⽽太阳和⽉亮绕地球⽽转动.因为“地⼼说”⽐较符合⼈们的⽇常经验,太阳总是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好像太阳绕地球转动.正好,“地⼼说”的观点也符合宗教神学关于地球是宇宙中⼼的说法,所以“地⼼说”统治了⼈们很长时间.但是随着⼈们对天体运动的不断研究,发现“地⼼说”所描述的天体的运动不仅复杂⽽且问题很多.如果把地球从天体运动的中⼼位置移到⼀个普通的、绕太阳运动的⾏星的位置,换⼀个⾓度来考虑天体的运动,许多问题都可以解决,⾏星运动的描述也变得简单了.随着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们希望借助星星的位置为船队导航,因⽽对⾏星的运动观测越来越精确.再加上第⾕等科学家经过长期观测及记录的⼤量的观测数据,⽤托勒密的“地⼼说”模型很难得出完美的解答.当时,哥伦布和麦哲伦的探险航⾏已经使不少⼈相信地球并不是⼀个平台,⽽是⼀个球体,哥⽩尼就开始推测是不是地球每天围绕⾃⼰的轴线旋转⼀周呢?他假设地球并不是宇宙的中⼼,它与其他⾏星都是围绕着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这就是“⽇⼼说”的模型.⽤“⽇⼼说”能较好地和观测的数据相符合,但它的思想⼏乎在⼀个世纪中被忽略,很晚才被⼈们接受.原因有:(1)“⽇⼼说”只是⼀个假设.利⽤这个“假设”,⾏星运动的计算⽐“地⼼说”容易得多.但著作中有很不精确的数据.根据这些数据得出的结果不能很好地跟⾏星位置的观测结果相符合.(2)当时的欧洲的统治者还是教会,把哥⽩尼的学说称为“异端学说”,因为它不符合教会的利益.致使这个正确的观点被推迟⼀个世纪才被⼈们所接受.德国的物理学家开普勒继承和总结了他的导师第⾕的全部观测资料及观测数据,也是以⾏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模型来思考和计算的,但结果总是与第⾕的观测数据有8′的⾓度误差.当时公认的第⾕的观测误差不超过2′.开普勒想,很可能不是匀速圆周运动.在这个⼤胆思路下,开普勒⼜经过四年多的刻苦计算,先后否定了19种设想,最后终于计算出⾏星是绕太阳运动的,并且运动轨迹为椭圆,证明了哥⽩尼的“⽇⼼说”是正确的.并总结为⾏星运动三定律.同学们,前⼈的这种对问题的⼀丝不苟、孜孜以求的精神值得⼤家学习.我们对待学习更应该是脚踏实地,认认真真,不放过⼀点疑问,要有热爱科学、探索真理的热情及坚强的品质,来实现你的⼈⽣价值.2.开普勒⾏星运动规律(1)出⽰⾏星运动的挂图边看边介绍,让学⽣对⾏星运动有⼀个简单的感性认识.(2)放有关⾏星运动的录像录像的效果很好,很直观,让同学能看到三维的⽴体画⾯,让同学们的感性认识⼜提⾼⼀步.(3)开普勒⾏星运动的规律开普勒关于⾏星运动的描述可表述为三定律.我们主要介绍开普勒第⼀定律和第三定律.(4)所有的⾏星围绕太阳运⾏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所有椭圆的⼀个焦点上.这就是开普勒第⼀定律.⾏星运动的轨道不是正圆,⾏星与太阳的距离⼀直在变.有时远离太阳,有时靠近太阳.它的速度的⼤⼩、⽅向时刻在改变.⽰意图如下:板书:开普勒第⼀定律:所有⾏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所有椭圆的⼀个焦点上.(5)所有⾏星的轨道半长轴的三次⽅跟公转周期的⼆次⽅的⽐值都相等.这是开普勒第三定律.每个⾏星的椭圆轨道只有⼀个,但是它们运动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与公转周期的平⽅的⽐值是相等的.我们⽤R表⽰椭圆的半长轴,T代表公转周期,表达式可为:显然K是⼀个与⾏星本⾝⽆关的量,同学们想⼀想,K有可能与什么有关呢?同学们开始讨论、猜想.都围绕太阳运转,只与中⼼体有关的⼀个值了.板书:开普勒第三定律:所有⾏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与公转周期的三次⽅的⽐值都是相同的.表达式:(R表⽰椭圆的半长轴,T表⽰公转周期)(6)同学们知道现在我们已经发现太阳周围有⼏颗⾏星了吗?分别是什么?学⽣回答:⾦、⽊、⽔、⽕、⼟、地球、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评价:(回答的很好),那同学们知道哪颗⾏星离太阳最近?同学回答:⽔星.⽼师提问:⽔星绕太阳运转的周期多⼤?⼀般学⽣不知道.⽼师告诉学⽣:⽔星绕太阳⼀周需88天.⽼师提问:我们⽣活的地球呢?同学们踊跃回答:约365天.3.补充说明(1)开普勒第三定律对所有⾏星都适合.(2)对于同⼀颗⾏星的卫星,也符合这个运动规律.⽐如绕地球运⾏的⽉球与⼈造卫星,就符合这⼀定律(K′与⾏星绕太阳的K值不同,中⼼体变,K值改变)六、⼩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和知道了:1.“地⼼说”和“⽇⼼说”两种不同的观点及发展过程.2.⾏星运动的轨迹及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K是与⾏星⽆关的量).3.⾏星绕太阳的椭圆的半长轴R3与周期T2的⽐值为K,还知道对⼀个⾏星的不同卫星,它们也符合这个运⾏规律,即(K与K′是不同的).七、板书设计⾏星的运动1.“地⼼说”与“⽇⼼说”的发展过程.2.。
6.1 行星的运动[学习目标]1、 知道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的建立过程2、 掌握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的内容,并能写出第三定律的表达式。
能够运用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公式解决有关行星运动问题3、 理解人们对行星运动的认识过程是漫长复杂的,真理是来之不易的。
【学习过程】学点一、地心说和日心说请阅读教材第一段及第33页《人类对行星运动规律的认识》1.地心说:认为 是宇宙的中心,而且是静止不动的,太阳、月亮以及其他行星都绕 运动。
后经人们观察是错误的。
2.日心说:认为 是宇宙的中心,而且是静止不动的,地球和其他行星都绕 运动。
实际上,太阳并非宇宙中心。
3.两种学说的局限性都把天体的运动看的很神圣,认为天体的运动必然是最完美,最和谐的 运动,而和丹麦天文学家 的观测数据不符。
思:“日心说”打败了“地心说”,是否说明日心说比地心说完善?学点二、开普勒行星运动规律一、探究开普勒第一定律(轨道定律)表一:各年四节气具体日期统计表 年份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2008 3月20日 6月21日 9月22日 12月22日 2009 3月20日 6月21日 9月23日 12月22日 20103月21日6月21日9月23日12月22日通过分析数据,可以得到以下结论:春天:92天 夏天:94天 秋天:84天 冬天:90天 说明:四季的时间是不相等的 进而说明: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并不是完美的匀速圆周运动 开普勒第一定律所有 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 ,太阳处在 的一个 上。
探究椭圆轨道特征将一条绳的两端固定在两个定点(图钉)上,以铅笔拉紧绳子所画出的图形即为椭圆。
这两个定点称为此椭圆的两个焦点。
从椭圆上任一点至两焦点的距离之和为一定值,既 常数。
=+21PF PF aON OM ==bOS OR ==O 点为对称中心点, 称为半长轴; 称为半短轴例1.关于太阳系中各行星的轨道,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 B.有的行星绕太阳运动时的轨道是圆C.不同行星绕太阳运动的椭圆轨道的半长轴是不同的D.不同的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各不相同例2.关于天体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天体的运动与地面上物体的运动遵循不同的规律 B.天体的运动是最完美、和谐的匀速圆周运动C.太阳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所以太阳绕地球运动D.太阳系中所有行星都绕太阳运动二、探究开普勒第二定律(面积定律)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 内扫过的 。
6.1《行星的运动》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人类对行星运动规律的认识历程。
2.知道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极其科学价值,了解开普勒定律中的k值的大小只与中心天体有关。
3.了解人类认识事物本质的曲折过程,体会科学家实事就是、尊重客观事实、不迷信权威、敢于坚持真理和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重点:人类对行星运动规律的认识历程以及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难点:对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的理解和应用学习过程一、古代对行星运动规律的认识阅读教材P32第一段、P33科学足迹,回答下列问题:1.古代人们对天体运动存在哪些看法?2.什么是“地心说”?什么是“日心说”?3.那种学说通知地位时间长?为什么?4.两种学说争论的结果是什么?“日心说”为什么能战胜“地心说”?5.“日心说”的观点是否正确?下列关于天体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天体的运动与地面上的运动所遵循的规律是不同的B.天体的运动时最完美、最和谐的匀速圆周运动C.太阳东升西落,所以太阳绕地球运动D.太阳系的所有行星都围绕太阳运动一、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阅读教材P32段二段——P33最上边,回答下列问题:1.古人认为天体做什么运动?2.开普勒认为行星做什么运动?他是怎样得出这一结论的?问题1 如图所示,行星沿着椭圆轨道运行,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行星在A 、C 点运动速率的大小比较?由此得出,同一行星在绕太阳做椭圆轨道、变速运动时:离太阳越近,行星运动速率越 。
离太阳越远,行星运动速率越 。
近日点速率 ;远日点速率 。
问2 开普勒第三定律发现了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与公转周期之间的定量关系k =T 23α,比值k 是一个与行星无关的常量,你能猜想出它可能跟谁有关吗?说明:开普勘定律不仅适用于行星绕大阳运动,也适用于卫星绕着地球转,K 是一个与行星质量无关的常量,但不是恒量,在不同的星系中,K 值不相同。
K 与中心天体有关。
关于开普勒第三定律中的公式r 3/ T 2=k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k 值对所有的天体都相同B.该公式适用于围绕太阳运动的所有行星C. 该公式也适用于围绕地球运动的所有卫星D.以上说法都不对课堂小结学习检测1.十六世纪,哥白尼根据天文观测的大量资料,经过40多年的天文观测和潜心研究,提出“日心说”的如下四个基本论点,这四个论点目前看存在缺陷的是( )A .宇宙的中心是太阳,所有行星都在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B .地球是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行星,月球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它绕地球运动的同时还跟地球一起绕太阳运动C .天穹不转动,因为地球每天自西向东自转一周,造成天体每天东升西落的现象D .与日地距离相比,其他恒星离地球十分遥远,比日地间的距离大的多2.下列关于开普勒对于行星运动规律的认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圆B 、所有行星的公转周期与行星的轨道的半径成正比C 、行星轨道的半长轴越长,自转周期就越大D 、海王星离太阳“最远”,绕太阳运动的公转周期最长3.理论和实践证明,开普勒定律不仅适用于太阳系中的天体运动,而且对一切天体(包括卫星绕行星的运动)都适用。
6.1行星的运动【自主学习】一、你了解的关于《万有引力与航天》的内容有哪些呢?请在下面写出关键字。
二、现在请打开课本,阅读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的所有内容,把你了解的新内容的关键字写出来。
三、现在让我们把目光放到第一节《行星的运动》,并尝试合上课本,独自完成以下内容:(一)把人类对行星运动规律的认识当成故事列出提纲,并讲给你的小伙伴听。
(二)完成以下问题1.地心说: 是宇宙的中心,而且是静止不动的,太阳、月亮以及其他行星都绕运动。
2.日心说:是宇宙的中心,而且是静止不动的,地球和其他行星都绕运动。
3.两种学说的局限性都把天体的运动看的很神圣,认为天体的运动必然是最完美,最和谐的运动,而和丹麦天文学家的观测数据不符。
思:“日心说”打败了“地心说”,是否说明日心说比地心说完善?4.开普勒第一定律所有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太阳处在的一个上。
5.开普勒第二定律(面积定律)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内扫过的。
6.开普勒第三定律:所有行星的轨道半长轴的跟它的公转周期的的比值都相等。
用α表示半长轴,T表示周期,第三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k=【课堂探究】1.探究开普勒第一定律 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 的一个焦点上。
椭圆轨道特征 将一条绳的两端固定在两个定点(图钉)上,以铅笔拉紧绳子所画出的图形即为椭圆。
这两个定点称为此椭圆的两个焦点。
从椭圆上任一点至两焦点的距离之和为一定值,O 点为对称中心点, 称为半长轴; 称为半短轴。
2.探究开普勒第二定律(面积定律)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同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
思考:1、试比较近日点和远日点地球的速度大小?2、试求出近日点和远日点地球的速度大小的比值?3,探究开普勒第三定律(面积定律) 所有行星的轨道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动手计算后,你得到了什么?经计算可知:所有行星的半长轴的三次方与周期的平方的比值都相等,月球、卫星的比值也相等.说明:K 值与环绕天体无关,与中心天体有关引申:在中学阶段,我们将椭圆轨道按照圆形轨道处理向心力----【随堂练习】1. 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1473—1543),根据天文观测的大量资料,经过40多年的天文观测和潜心研究,提出“日心体系”宇宙图景,即“日心说”的如下基本论点,现在看来这四个论点存在缺陷的是 ( )A 宇宙的中心是太阳,所有行星都在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B 地球是绕太阳旋转的普通行星,月球是绕地球旋转的卫星,它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同时还跟地球一起绕太阳运动C 天穹不转动,因为地球每天自西向东自转一周,造成天体每天东升西落的现象D 与日地距离相比,恒星离地球都十分遥远,比日地间的距离大得多2.根据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的行星运动三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所有行星都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太阳处在圆心上B 所有行星都绕太阳做椭圆轨道运动,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C 离太阳较远的行星,围绕太阳转一周的时间长D 地球绕太阳运动的速率是不变的3.关于开普勒行星运动的公式k RT =3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k 是一个与行星无关的常数 B. 不同星球的行星,k 值可能不同C. T 表示行星运动的自转周期D. T 表示行星运动的公转周期4. 关于行星的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行星轨道的半长轴越长,自转周期就越大B .行星轨道的半长轴越长,公转周期就越大C .水星的半长轴最短,公转周期最大D .冥王星离太阳“最远”,绕太阳运动的公转周期最大5.由于多数行星的运动轨迹接近圆,开谱勒行星运动规律在中学阶段可以近似处理,其中包括:A 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B 太阳处于圆周的中心C k TR =23中的R 即为圆周的半径 D 所有行星的周期都和地球公转的周期相同 6.某行星绕太阳运行的椭圆轨道如图所示,F1和F2是椭圆轨道的两个焦点,行星在A 点的速率比在B 点的大,则太阳是位于 ( ).A .F2B .AC .F1D .B7.有两颗行星环绕某恒星转动,它们的运动周期之比为27∶1,则它们的轨道半径之比为( ). A .1∶27B .9∶1C .27∶1D .1∶98.在宇宙发展演化的理论中,有一种学说叫“宇宙膨胀说”,就是天体的距离在不断增大,根据这一理论,在很久很久以前,太阳系中地球的公转情况与现在相比( ).A.公转半径较大 B.公转周期较小 C.公转周期较大 D.公转角速度较大9.在宇宙发展演化的理论中,有一种学说叫“宇宙膨胀说”,就是天体的距离在不断增大,根据这一理论,在很久很久以前,太阳系中地球的公转情况与现在相比( ).A.公转半径较大B.公转周期较小 C.公转周期较大 D.公转角速度较大10.两颗行星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它们绕太阳运转轨道的半长轴分别为R1和R2,如果m1=2m2 , R1=4R2。
第六章 万有引力与航天6.1 《行星的运动》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地心说和日心说的基本内容。
2.知道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迹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3.学习开普勒三大定律,能用三大定律解决问题。
4.了解人类对行星的认识过程是漫长且复杂的,真理来之不易。
【重点难点】开普勒三大定律且应用【课前预习】1、“地心说”的观点:。
代表人物是。
2、“日心说”的观点:。
代表人物是。
3、开普勒第一定律:。
4、开普勒第二定律:。
5、开普勒第三定律:。
公式是。
6、公式k Ta 23中的比例系数k 与有关。
[堂中互动][问题探究1]古代对行星运动规律的认识[教师点拨]对天体的运动,历史上有过“地心说”和“日心说”两种对立的认识。
发生过激烈的斗争。
1、地心说由于地球的自转,我们在地球上看到天上的星星,感觉上都是绕地球运动,太阳与月亮也一样,这样人们就很容易得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阳、月亮及所有的星星都是绕地球转动的。
这就是地心说。
其代表人物是古希腊的托勒密.“地心说’符合人们的直接经验,同时也符合势力强大的 神学关于地球是宇宙中心的认识,故地心说一度占据了统治地位.2、日心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1473-1543)提出“日心说”(《天体运行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都绕太阳运动。
为宣传和捍卫这个学说,意大利学者布鲁诺被 裁判所活活烧死。
“哥白尼拦住了太阳,推动了地球。
”实际上,太阳也不是宇宙的中心,也并非静止,它在以2.46亿年的周期绕银河系中心运动。
…… 例1.16世纪,哥白尼经过40多年的天文观测和潜心研究,提出“日心说”的如下四个基本论点,这四个基本论点目前看不存在缺陷的是( )A.宇宙的中心是太阳,所有的行星都在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B.地球是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行星,月球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它绕地球运动的同时还跟地球一起绕太阳运动C.天体不转动,因为地球每天自西向东转一周,造成天体每天东升西落的现象D.与日地距离相比,恒星离地球都十分遥远,比日地间的距离大得多【解析】选D ,所有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所有椭圆的一个焦点上;,所有行星实际并不是在做匀速圆周运动,整个宇宙是在不停运动的.所以目前只有D中的观点不存在缺陷.【拓展】关于天体的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天体的运动毫无规律,无法研究B.天体的运动是最完美的、和谐的匀速圆周运动C.太阳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所以太阳绕地球运动D.太阳系中所有行星都围绕太阳运动【解析】选D.天体运动是有规律的,不是做匀速圆周运动,且轨迹是椭圆,而日心说认为太阳系中的所有行星都绕太阳转动.A、B、C均错误,D正确.[问题探究2]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教师点拨]1、第谷的观测和记录第谷编制的一部恒星表相当准确,至今仍然有使用价值。
6.1 行星的运动(同步测试)张成进江苏徐州睢宁魏集中学1、关于地球和太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地球是围绕太阳运转的B.地球是围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的C.由于地心说符合人们的日常经验,所以地心说是正确的D.太阳总是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所以太阳围绕地球运转2、关于公式kTR23中的常量k,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k值是一个与行星或卫星无关的常量B.k值是一个与星球(中心天体)无关的常量C.k值是一个与星球(中心天体)有关的常量D.对于所有星球(中心天体)的行星或卫星,k值都相等3、把太阳系各行星的运动近似看作匀速圆周运动,比较各行星周期,则离太阳越远的行星()A.周期越小 B.周期越大 C.周期都一样 D.无法确定4、宇宙飞船围绕太阳在近似圆周的轨道运动,若其轨道半径是地球轨道半径的9 倍,则飞船绕太阳运行的周期是()A.3年B.9年C.27年D.81年5、已知金星绕太阳公转的周期小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它们绕太阳的公转均可看作匀速圆周运动,则可判定()A.金星的质量大于地球的质量B.金星的半径大于地球的半径C.金星运动的速度小于地球运动的速度D.金星到太阳的距离小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6、某一人造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其轨道半径为月球绕地球轨道半径的13,则此卫星运行的周期大约是:( )A .1-4天之间B .4-8天之间C .8-16天之间D .16-20天之间7、一年四季, 季节更替. 地球的公转带来了二十四节气的变化. 一年里从立秋到立冬的时间里, 地球绕太阳运转的速度___________, 在立春到立夏的时间里, 地球公转的速度__________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8、一颗近地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运行的周期为84分钟,假如月球绕地球运行的周期为30天,则月球运行的轨道半径是地球半径的_________倍。
9、天文学者观测到哈雷慧星的周期是75年,离太阳最近的距离是8.9×1010m ,但它离太阳最远的距离不能测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