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华师一附中高三复习备考(3)PPT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1.87 MB
- 文档页数:31
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2章第1节减数分裂1.精原细胞、卵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2.雄性动物的减数分裂发生在睾丸(精巢)中,雌性动物的减数分裂发生在卵巢中。
3.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无细胞周期。
4.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5.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发生交叉互换,如图:6.精原细胞和初级精母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
次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
7.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数量变化曲线:8.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两种曲线图:图中bc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复制(染色体复制);de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9.体细胞与生殖细胞:10.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细胞图像比较:11.已知某高等动物的体细胞中含有2n条染色体。
初级精母细胞中含有______条染色体;处于前期和中期的次级精母细胞含有______条染色体;处于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含有______条染色体、______个DNA分子、______个染色体组。
该生物的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时含有______条染色体、______个DNA分子、______个染色体组。
第2章第2节有性生殖12.受精:精子进入卵细胞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它开始于精子与卵细胞的相互识别,结束于两者细胞核的融合。
13.受精卵中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受精卵中的细胞质遗传物质主要来自母方。
14.就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具有重要意义。
第3章第1节基因的分离定律15.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发现者是孟德尔。
16.孟德尔选择豌豆为实验材料的原因是:①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而且是闭花受粉,避免了外来花粉的干扰,所以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②豌豆植株的相对性状易于区分。
17.孟德尔在探索遗传规律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
18.用豌豆做杂交实验时,为防止自花传粉,应对母本去雄,授以父本的花粉。
湖北省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高三物理滚动复习命题人:张菡1、在〝用DIS 研讨小车减速度与所受合外力的关系〞实验中时,甲、乙两组区分用如图1(a)、(b)所示的实验装置停止实验,重物经过细线跨过滑轮拉相反质量小车,位移传感器(B )随小车一同沿水平轨道运动,位移传感器(A )固定在轨道一端.甲组实验中把重物的重力作为拉力F ,乙组直接用力传感器测得拉力F ,改动重物的重力重复实验屡次,记载多组数据,并画出a -F 图象.图1(1)甲组实验把重物的重力作为拉力F 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2中契合甲组同窗作出的实验图象的是________;契合乙组同窗作出的实验图象的是________.图2答案 (1)小车的质量远大于重物的质量 (2)② ①解析 (1)位移传感器(B )属于发射器.(2)在该实验中实践是:mg =(M +m )a ,要满足mg =Ma ,应该使重物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即小车的质量远大于重物的质量.(3)在质量不变的条件下,减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由实验原理:mg =Ma得a =mg M而实践上a ′=mg M +m,即随着重物的质量增大,不再满足重物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所以图中契合甲组同窗作出的实验图象的是②.乙组直接用力传感器测得拉力F ,随着重物的质量增大,拉力F 测量是准确的,a -F 关系为一倾斜的直线,契合乙组同窗作出的实验图象的是①.2、为验证〝拉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某同窗到实验室找到以下器材:长木板(一端带定滑轮)、电磁打点计时器、质量为200 g 的小车、质量区分为10 g 、30 g 和50 g 的钩码、细线、先生电源(有〝直流〞和〝交流〞挡).该同窗停止以下操作:A.组装实验装置,如图3(a)所示B.将质量为200 g 的小车拉到打点计时器左近,并按住小车C.选用50 g 的钩码挂在拉线的挂钩P 上D.释放小车,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打出一条纸带E.在屡次重复实验失掉的纸带中选出一条点迹明晰的纸带,如图(b)所示F.停止数据采集与处置图3请你完成以下效果:(1)停止实验时,先生电源应选择用________挡(选填〝直流〞或〝交流〞).(2)该同窗将纸带上打出的第一个点标为〝0”,且以为打〝0”时小车的速度为零,其后依次标出计数点1、2、3、4、5、6(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各计数点间的时间距离为0.1 s ,如图(b)所示.该同窗测量出计数点0到计数点3、4、5的距离,并标在图(b)上.那么在打计数点4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 ;假设将钩码的重力在数值受骗作小车所受的拉力,那么在打计数点0到4的进程中,拉力对小车做的功为________ J ,小车的动能增量为________ J.(取重力减速度g =9.8m/s 2,结果均保管两位有效数字)(3)由(2)中数据发现,该同窗并没有可以失掉〝拉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增量〞的结论,且对其他的点(如2、3、5点)停止计算的结果与〝4”计数点相似.你以为发生这种实验结果的主要缘由有(写出两条即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1)打点计时器是一种计时仪器,运用交流电源;(2)依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中间时辰的速度等于该进程中的平均速度,相邻的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距离为T =0.1 s ,得:v 4=x 352T =0.185-0.0690.2m/s =0.58 m/s , 在打计数点0到4的进程中,拉力对小车做的功为:W =mgx 04=0.05×9.8×0.12 J≈0.059 J ;小车的动能增量为:ΔE k =12Mv 24=12×0.2×0.582 J≈0.034 J ; (2)该实验发生误差的主要缘由一是钩码重力大小并不等于绳子拉力的大小,设绳子上拉力为F ,对小车依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 =Ma ①对钩码有:mg -F =ma ②F =M m +Mmg , 由此可知当M ≫m 时,钩码的重力等于绳子的拉力,显然该实验中没有满足这个条件;另外该实验要停止平衡摩擦力操作,否那么也会形成较大误差.答案 (1)交流(2)0.58 5.9×10-2 3.4×10-2(3)①小车质量不满足远大于钩码质量;②没有平衡摩擦力;③没思索钩码动能的添加.3、探求力对原来运动的物体做的功与物体取得的速度的关系,实验装置如图4所示.实验进程中有平衡摩擦力的步骤,并且设法让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以整数倍增大,即区分为W 0、2W 0、3W 0、4W 0….图4(1)实验中首先经过调整木板倾斜水平平衡摩擦力,目的是________(填写字母代号).A.为了释放小车后小车能做匀减速运动B.为了增大橡皮筋对小车的弹力C.为了使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等于合外力对小车做的功D.为了使小车取得较大的动能(2)图5是在正确操作状况下打出的一条纸带,从中截取了测量物体最大速度所用的一局部,相邻两点打点时间距离为0.02 s,那么小车取得的最大速度v m=________m/s(保管3位有效数字).图5(3)几名同窗在实验中区分失掉了假定干组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W与小车取得的最大速度v m的数据,并应用数据绘出了以下给出的四个图象,你以为其中正确的选项是________.答案(1)C(2)1.22(3)D解析(1)实验目的是探求合外力做功与物体速度的关系,平衡摩擦力后,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等于合外力对小车做的功.(2)由图可知,小车先做减速度变化的减速运动,后做匀速运动.当小车做匀速运动时,小车取得的速度最大,即v m=2.44×10-20.02m/s=1.22 m/s.(3)由W∝v2m,知D正确.4、为了〝探求减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现提供如图6所示的实验装置:图6(1)以下实验操作正确的选项是()A.将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使小车在砝码及砝码盘的牵引下恰恰做匀速运动B.调理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木板平行C.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D.实验中小车的减速度越大越好(2)在实验中,失掉一条如图7所示的纸带,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距离为T=0.1 s,且间距x1、x2、x3、x4、x5、x6已量出区分为3.09 cm、3.43 cm、3.77 cm、4.10 cm、4.44 cm、4.77 cm,那么小车的减速度a=________ m/s2(结果保管两位有效数字).图7(3)有一组同窗坚持小车及车中的砝码质量一定,探求减速度a与所受外力F的关系,他们在轨道水平及倾斜两种状况下区分做了实验,失掉了两条a—F图线,如图8所示.图线________是在轨道倾斜状况下失掉的(填〝①〞或〝②〞);小车及车中砝码的总质量m=________ kg.图8答案(1)BC(2)0.34(3)①0.5解析(1)将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在不挂钩码的状况下使小车恰恰做匀速运动,以使小车的重力沿斜面分力和摩擦力抵消,那么小车的合力就是细线的拉力,应选项A错误;细线的拉力为小车的合力,所以细线与木板平行,那么应调理定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木板平行,故B正确;实验时,应使小车接近打点计时器由运动释放,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应选项C正确;实验时,为了减小实验的误差,小车的减速度适当大一些,故D 错误.(2)依据作差法得:a =x 6+x 5+x 4-x 3-x 2-x 19T 2≈0.34 m/s 2. (3)由图象可知,当F =0时,a ≠0,也就是说当细线上没有拉力时小车就有减速度,该同窗实验操作中平衡摩擦力过大,即倾角过大,平衡摩擦力时木板的右端垫得过高,所以图线①是在轨道右侧抬高成为斜面状况下失掉的,依据F =ma 得a -F 图象的斜率k =1m,由a -F 图象得图象斜率k =2,所以m =0.5 kg.5、如图9甲所示为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简图,空中以下为较坚实的泥土.实验时把一质量为m的铁块举到离空中高为H 的中央,让其自在下落,落入泥土中.铁块下面贴有力传感器(质量疏忽不计),可测得泥土中恣意深度h 处铁块遭到的阻力F f ,图乙为计算机依据所测数据绘制的拟合图象(横轴表示深度h ,单位cm ,纵轴表示阻力F f ,单位N).图9剖析图象数据,可得出铁块遭到的阻力F f 与深度h 的关系为________(选填〝F f =kh 2”、〝F f =kh 3”或〝F f =kh 4”).某次实验中,铁块下落深度为h 1时中止运动,尝试写出铁块从下落到落地前验证其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方程________(比例系数k 为)答案 F f =kh 3 mgH =14kh 41-mgh 1(不能移项,移项物理意义不明晰) 解析 由题图乙知,当h =2 cm 时,F f =8 N ,当h =2.5 cm 时,F f ≈15.6 N ,可知铁块遭到阻力F f 与深度h 的关系为F f =kh 3,对进入泥土的进程运用动能定理得:mgh 1-W f =0-12mv 2, F f -h 图线围成的面积表示克制摩擦力做功,运用数学微积分得:W f =14kh 41, 可知落地的动能为:E k =12mv 2=14kh 41-mgh 1, 依据机械能守恒有:mgH =12mv 2, 即mgH =14kh 41-mgh 1. 6、用如图10所示装置做〝验证动能定理〞的实验.实验中,小车碰到制动挡板时,钩码尚未抵达空中.图10(1)为了保证细绳的拉力等于小车所受的合外力,以下操作必要的是_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A.在未挂钩码时,将木板的右端垫高以平衡摩擦力B.在悬挂钩码后,将木板的右端垫高以平衡摩擦力C.调理木板左端定滑轮的高度,使牵引小车的细绳与木板平行D.所加钩码的质量尽量大一些(2)如图11是某次实验中打出纸带的一局部.O 、A 、B 、C 为4个相邻的计数点,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打出的点没有画出,所用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 Hz.经过测量,可知打点计时器打B 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______ m/s.图11(3)甲同窗经过仔细、规范地操作,失掉一条点迹明晰的纸带.他把小车末尾运动时打下的点记为O ,再依次在纸带上取等时间距离的1、2、3、4、5、6等多个计数点,可取得各计数点到O 的距离s及打下各计数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v .如图11是依据这些实验数据绘出的v 2-s 图象.此次实验中钩码的总质量为0.015 kg ,小车中砝码的总质量为0.100 kg ,取重力减速度g = 9.8 m/s 2,那么由图象可知小车的质量为________kg(结果保管两位有效数字).图11(4)在钩码总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的状况下,乙同窗以为小车所受拉力大小等于钩码所受重力大小.但经屡次实验他发现拉力做的功总是要比小车动能变化量小一些,形成这一状况的缘由能够是___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A.滑轮的轴处有摩擦B.小车释放时离打点计时器太近C.长木板的右端垫起的高渡过高D.钩码做匀减速运动,钩码重力大于细绳拉力答案 (1)AC (2)0.36 (3)0.18 (4)C解析 (1)为保证细绳的拉力等于小车所受的合外力,需求平衡摩擦力,平衡时应不挂钩码,同时需保证细绳与木板平行,应选 A 、C.(2)v B =AC 2T =(10.06-2.86)×10-22×0.1m/s =0.36 m/s. (3)设钩码的总质量为m ,小车的质量为M ,砝码的总质量为m 0,对钩码mg -F T =ma 对小车和砝码F T =(m 0+M )a ,可推出a =mg m +m 0+M ,再代入运动学公式v 2=2as 得v 2=2mg m +m 0+M s ,由此可知图象斜率为2mg m +m 0+M,由图象可知图象斜率k =1(留意横轴单位),代入可得小车质量M ≈0.18 kg.(4)假定拉力做功小于小车动能增量,说明有其他力做功,能够是平衡摩擦力过度,故C 正确.7、现要验证〝当合外力一定时,物体运动的减速度与其质量成正比〞这一物理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