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气生物滤池工艺
- 格式:doc
- 大小:43.50 KB
- 文档页数:4
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及设计要点摘要:曝气生物滤池工艺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具有处理效果好,占地少等特点。
本文论述了曝气生物滤池原理,查阅相关资料及工程实例,总结c池、n池及dn池设计要点。
关键词曝气生物滤池(baf)滤速负荷反硝化中图分类号: 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曝气生物滤池工艺1.1曝气生物滤池原理曝气生物滤池(biological aerated filter)简称baf,是由滴滤池发展而来,属于生物膜法范畴,最初用作三级处理,后发展成直接用于二级处理。
曝气生物滤池反应器为周期运行,从开始过滤到反冲洗完毕为一个完整的周期。
具体过程如下:经预处理的污水从滤池底部进入滤料层,滤料层下部设有供氧的曝气系统进行曝气,气水为同向流。
在滤池中,有机物被微生物氧化分解,nh3-n被氧化成no3-n;另外,由于在堆积的滤料层内和微生物膜的内部存在厌氧/缺氧环境,在硝化的同时实现部分反硝化,从滤池上部的出水可直接排出系统。
随着过滤的进行,由于滤料表面新产生的生物量越来越多,截留的ss不断增加,在开始阶段滤池水头损失增加缓慢,当固体物质积累达到一定程度,使水头损失达到极限水头损失或导致ss发生穿透,此时就必须对滤池进行反冲洗,以除去滤床内过量的微生物膜及ss,恢复其处理能力。
曝气生物滤池的反冲洗采用气水联合反冲,反冲洗水为经处理后的达标水,反冲洗空气来自于滤板下部的反冲洗气管。
反冲洗时关闭进水和工艺空气,先单独气冲,然后气水联合冲洗,最后进行水漂洗。
反冲洗时滤料层有轻微膨胀,在气水对滤料的流体冲刷和滤料间相互摩擦下,老化的生物膜与被截留的ss与滤料分离,冲洗下来的生物膜及ss随反冲洗排水排出滤池,反冲洗排水回流至预处理系统。
1.2曝气生物滤池特点1.2.1具有较高的生物浓度和较高的有机负荷曝气生物滤池采用粗糙多孔的球状滤料,为微生物提供了较佳的生长环境,易于挂膜及稳定运行,可在滤料表面和滤料间保持较多的生物量,单位体积内微生物量远远大于活性污泥法中的微生物量(可达10~15g/l),高浓度的微生物量使得baf的容积负荷增大,进而减少了池容积和占地面积,使基建费用大大降低。
曝气生物滤池(Biological Aerated Filter)简称BAF,是80年代末在欧美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生物膜法污水处理工艺。
该工艺具有去除SS、COD、BOD、硝化、脱氮、除磷、去除AOX(有害物质)的作用,其特点是集生物氧化和截留悬浮固体与一体,节省了后续沉淀池(二沉池),其容积负荷、水力负荷大,水力停留时间短,所需基建投资少,出水水质好:运行能耗低,运行费用省。
一、基本原理BAF生物曝气滤池,主要由颗粒生物填料床、曝气系统、反冲洗系统三部分组成。
颗粒状生物滤料(陶粒),表面粗糙,比表面积大,并渗入活性酶在滤料上附着生长高浓度的专性微生物膜,这些专性微生物以污水中的有机物作为氮源、碳源及能量来源而生长繁殖,通过其新陈代谢降解水中的污染物。
污水自上而下进入生物曝气滤池,空气从填料床下端进入,在滤料空隙间曲折上升,与污水及滤料上附着的生物膜充分接触,在好氧条件下发生气、液、固三相反应。
由于生物膜附着在滤料上,不受泥龄限制,因而种类丰富,对于污染物的降解十分有利。
污染物被吸附、拦截在滤料表面,作为降解菌的营养基质,加速降解菌形成生物膜,生物膜又进一步“俘获”基质,将其同化、代谢、降解。
在碳氧化/硝化合并处理时,靠近滤池进水口的滤层段内有机污染浓度高,异养菌群占绝对优势,大部分BOD在此得以降解,浓度逐渐降低。
粒状滤料及5生物膜除了吸附拦截等作用外,兼起过滤的作用。
随着处理过程的进行,存滤料空隙间蓄积了大量的活性污泥。
这些悬浮状活性污泥在滤料缝隙间形成了污泥滤层,在氧化降解污水中有机物的同时,还起到了很好的吸附过滤作用,从而能使有机物及悬浮物均能得到比较彻底的清除。
在滤池运行过程中,随着生物膜的新陈代谢,脱落的生物膜及滤料上截留的杂质不断增加,滤料中水头损失增大,水位上升,到一定时期,需对滤料进行反冲洗。
BAF生物曝气滤池以其储存在加氯消毒池中清澈的出水作为反冲用水,不另设反冲水池,反冲洗废水通过排水管回流到一级处理设施。
曝气生物滤池工艺流程详解曝气生物滤池工艺是一种常见的污水处理技术,通过生物降解污染物,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以下是曝气生物滤池的详细工艺流程。
1.进水预处理首先,生活污水或工业污水进入曝气生物滤池之前,需要经过一系列的进水预处理。
这包括机械格栅、沉砂池等设备,用于去除大颗粒物质、沙砾等杂质,以减轻后续生物处理的负担。
2.曝气生物滤池2.1曝气池进入曝气生物滤池的水体首先进入曝气池。
曝气池内设置有曝气装置,通常为潜水式曝气机或曝气罐。
曝气机通过送入空气,增加水体中氧气含量,为后续的生物降解提供氧气。
2.2生物滤池曝气池后是生物滤池,其中填充了大量的生物滤料,如活性炭、陶粒等。
这些滤料提供了大量的表面积,利于微生物的附着和繁殖。
微生物在滤料表面形成生物膜,通过降解有机物,将其转化为较为稳定的物质。
2.3溶解氧供给曝气池中的曝气机不仅通过气泡提供氧气,还通过搅拌作用将氧气充分溶解于水中,以提高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促使微生物的代谢过程。
3.沉淀池经过曝气生物滤池的处理,水体中的悬浮物、胶体物质和部分生物污染物已经被微生物降解和吸附。
接下来,处理过的水体进入沉淀池,通过沉淀作用,进一步沉淀悬浮物质,使水体澄清。
4.出水处理沉淀后的水体进入出水处理单元,通常采用二次沉淀、过滤等工艺,以确保出水的透明度和水质达到环保标准。
5.污泥处理在曝气生物滤池的生物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活性污泥需要定期处理。
通常采用浓缩、脱水、消化等方法处理,以减少废污泥的体积,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6.控制系统整个曝气生物滤池系统需要配备先进的监控和控制系统,实时监测水质参数,自动调整曝气、搅拌等设备的运行状态,保证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
曝气生物滤池工艺流程通过曝气、生物降解、沉淀等多个环节的协同作用,有效地去除水体中的有机物、氨氮等污染物,使废水得到处理后可以安全排放或进行再利用。
曝气生物滤池污水处理工艺与设计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污水处理成为了一项关乎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
而曝气生物滤池污水处理工艺由于其高效、低能耗、成本较低等特点,成为了一种常见且广泛应用的污水处理工艺。
曝气生物滤池污水处理工艺是依靠生物膜反应器和曝气系统相结合的处理方式。
结合生物学和化学原理,通过微生物在生物膜上的生长和代谢作用,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质、氮、磷等污染物转化为可分解的物质,进而达到去除水体污染的目的。
曝气生物滤池污水处理工艺的设计主要包括滤池结构设计、曝气系统设计和污泥处理等方面。
首先,滤池结构设计是曝气生物滤池污水处理工艺设计的重要环节之一。
滤池结构通常由多层过滤介质构成,常用的过滤介质有鹅卵石、河砂等。
滤池结构设计需要考虑滤池的尺寸、深度、倾斜度等参数,以确保污水在滤池中有足够的停留时间,使微生物有足够的接触时间进行降解和生长。
其次,曝气系统设计是曝气生物滤池污水处理工艺设计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曝气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曝气设备的选择、数量和布置等因素。
一般采用曝气管道和曝气装置,通过向滤池中注入空气或氧气来提供微生物生长所需的氧气,促进污染物的降解。
最后,污泥处理是曝气生物滤池污水处理工艺设计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污泥是在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有机物质和微生物的混合物,在滤池中需要进行定期的清理和处理。
一般通过泥水分离装置将污泥分离出水体,然后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和利用。
曝气生物滤池污水处理工艺的优点在于其处理效果稳定、运行成本低、操作简单等特点。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比如,滤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滞后现象,导致处理效果下降;同时,气泡大小和分布均匀性也会影响曝气效果。
因此,在工艺设计和运行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参数调整和设备优化。
总之,曝气生物滤池污水处理工艺在城市污水处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合理的工艺设计和设备运行,可以高效地降解和去除污水中的有害物质,保护水环境并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曝气生物滤池简称BAF,是80年代末在欧美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生物膜法污水处理工艺,于90年代初得到较大发展,最大规模达几十万吨每天,并发展为可以脱氮除磷。
1简介曝气生物滤池Biolog icalAerate d Filter原理示意图该工艺具有去除SS、COD、BOD、硝化、脱氮、除磷、去除AOX(有害物质)的作用。
曝气生物滤池是集生物氧化和截留悬浮固体一体的新工艺。
2①一次性投资比传统方法低1/4;②占用面积为常规工艺的1/10~1/5,运行费低1/5;③进水要求悬浮物50~60mg/L,最好与一级强化处理相结合,如采用水解酸化池;④填料多为页岩陶粒,直径5mm,层高1.5~2m;⑤水往下、气往上的逆向流可不设二沉池。
曝气生物滤池与普通活性污泥法相比,具有有机负荷高、占地面积小(是普通活性污泥法的1/3)、投资少(节约30%)、不会产生污泥膨胀、氧传输效率高、出水水质好等优点,但它对进水S S要求较严(一般要求SS≤100mg/L,最好SS≤60mg/L),因此对进水需要进行预处理。
同时,它的反冲洗水量、水头损失都较大。
曝气生物滤池作为集生物氧化和截留悬浮固体于一体,节省了后续沉淀池(二沉池),具有容积负荷、水力负荷大,水力停留时间短,所需基建投资少,出水水质好:运行能耗低,运行费用少的特点。
3BIOSTY R工艺BIOSTY R是法国O TV公司的注册水处理工艺技术,由于采用新型轻质悬浮填料--BIOSTY RENE(主要成分是聚苯乙烯,且比重小于1g/cm3)而得名。
下面以去除B OD、SS并具有硝化脱氮功能的反应器为例说明其工艺结构与基本原理。
BIOSTY R工艺是一种上流生物滤池,是一种运行可靠、自动化程度高、出水水质好、抗冲击能力强和节约能耗的新一代污水处理革新工艺,工艺成熟高效。
曝气生物滤池工艺介绍工艺发展史现代曝气生物滤池是在生物接触氧化工艺的基础上引入饮用水处理中过滤的思想而产生的一种好氧废水处理工艺,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现于欧洲,其突出特点是在一级强化处理的基础上将生物氧化与过滤结合在一起,滤池后部不设沉淀池,通过反冲洗再生实现滤池的周期运行。
由于其良好的性能,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在经历了80年代中后期的较大发展后,到90年代初已基本成熟。
在废水的二级、三级处理中,曝气生物滤池(biological aerated filter,以下简称BAF)体现出处理负荷高、出水水质好,占地面积省等特点。
基本原理基本原理曝气生物滤池的关键是使用一种新型颗粒滤料-------球形多孔生物滤料,在其表面生长有生物膜,污水由下而上流进滤料,池底则提供曝气使得废水中的有机物得到好氧稳定。
由于使用了球形多孔生物滤料,其与常规活性污泥法和接触氧化法相比,具有生物过滤,生物吸附和生物氧化三合一体。
由于滤料的比表面较大。
因此滤料层具有良好的过滤和生物吸附作用,可省去二沉池。
各种污染物首先被过滤和吸附,进而被微生物利用,一个曝气生物滤池可同时起到普遍型曝气池,二沉和砂滤池的作用,进而废水最终得以净化。
曝气生物滤池容积负荷大,可达5-6KGBOD5/M3.d,为常规二级生物处理的6--12倍。
该实用新型曝气技术供氧来克服现有生物滤池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同时采用气水平行向上流态,采用强制鼓风曝气使得气,水气极好均匀,防止了气泡在滤料中的凝结。
氧的利用率高,能耗低,使得BODM5负荷可高达5-6KG/M3*D,进水COD浓度允许达到1000-1500MG/L,而不产生滤池厌氧现象。
滤池反冲洗系统可以通过人工或自动化利用适宜的气、水量来对滤料进行清洗。
使滤池上部多余的增厚微生物膜和载留在滤层中的已脱落的微生物膜和固体物质被冲洗出滤池外,使得滤池得到通畅,不堵塞以保证污水处理时滤层中水、气正常流通。
曝气滤池容积负荷6KGBOD5/M3.d,其SS和BOD5出水保持在10mg/L以下,符合国家规定的一级排放标准。
曝气生物滤池工艺流程图
曝气生物滤池是一种常用的废水处理工艺,可去除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和氮、磷等无机污染物,使废水转化为可回用的水资源。
下面将为您介绍一下曝气生物滤池的工艺流程。
曝气生物滤池主要包括进水系统、曝气系统、生物滤池和排放系统。
进水系统:废水首先通过进水系统进入曝气生物滤池。
进水通常经过预处理,包括物理处理(如格栅过滤、沉砂池等)和化学处理(如中和、混凝等),以去除废水中的大颗粒物质和沉淀物。
曝气系统:曝气系统主要通过将空气引入滤池中,以供给微生物进行呼吸和生物降解反应。
曝气系统通常包括气泵、曝气管和曝气器。
气泵负责将空气抽入曝气管中,曝气管将空气输送到曝气器,曝气器将空气均匀地释放到滤池中。
生物滤池:曝气生物滤池是整个处理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
废水在滤池中通过一层特殊的滤料(通常为石英砂、活性炭等)进行滤污处理。
滤料表面附着着生物膜,生物膜内的微生物通过吸附、降解等反应,将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无机物。
同时,滤料中的微生物还能吸附和除去废水中的氮、磷等无机污染物。
排放系统:经过生物滤池处理后的废水称为出水,出水通常需要进一步进行处理后才能达到排放或回用标准。
排放系统负责
将处理后的废水进行沉淀、过滤等后,使得出水达到国家相关标准要求。
总的来说,曝气生物滤池工艺流程为废水进水系统-曝气系统-生物滤池-排放系统,通过不同的处理步骤,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和无机污染物降解转化为无害物质,实现废水的净化和资源化利用。
工艺方法——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工艺简介曝气生物滤池简称BAF,是80年代末在欧美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生物膜法污水处理工艺。
曝气生物滤池是一种膜法生物处理工艺,微生物附着在载体表面,污水在流经载体表面时,通过有机营养物质的吸附、氧向生物膜内部的扩散以及生物膜中所发生的生物氧化等作用,对污染物质进行氧化分解,使污水得以净化。
一、基本原理在滤池中装填一定量粒径较小的颗粒状滤料,滤料表面附着生长生物膜,滤池内部曝气。
污水流经时,污染物、溶解氧及其它物质首先经过液相扩散到生物膜表面及内部,利用滤料上高浓度生物膜的强氧化降解能力对污水进行快速净化,此为生物氧化降解过程;同时,因污水流经时,滤料呈压实状态,利用滤料粒径较小的特点及生物膜的生物絮凝作用,截留污水中的大量悬浮物,且保证脱落的生物膜不会随水漂出,此为截留作用;运行一定时间后,因水头损失的增加,需对滤池进行反冲洗,以释放截留的悬浮物并更新生物膜,此为反冲洗过程。
二、工艺特点该工艺具有去除SS、COD、BOD、硝化、脱氮、除磷、去除AOX (有害物质)的作用。
曝气生物滤池集生物氧化和截留悬浮固体一体,与普通活性污泥法相比,具有有机负荷高、占地面积小(是普通活性污泥法的1/3)、投资少(节约30%)、不会产生污泥膨胀、氧传输效率高、出水水质好,运行能耗低,运行费用少等优点,但它对进水SS要求较严(一般要求SS≤100mg/L,最好SS≤60mg/L),因此对进水需要进行预处理。
同时,它的反冲洗水量、水头损失都较大。
三、滤池结构曝气生物滤池的构造与污水三级处理的滤池基本相同,只是滤料不同,一般采用单一均粒滤料。
曝气生物滤池主要由滤池池体、滤料、承托层、布水系统、布气系统、反冲洗系统、出水系统、管道和自控系统等八个部分组成。
(1)滤池池体其作用是容纳被处理水量和围挡滤料,并承托滤料和曝气装置的重量,形状有圆形、正方形和矩形三种,结构形式有钢制设备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等。
新型污水处理工艺曝气的生物滤池摘要:新型污水处理工艺曝气的生物滤池是一种利用微生物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无机物质的污水处理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该工艺的工作原理、应用情况以及优缺点,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1. 引言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污水处理问题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
传统的污水处理方法往往需要大量的投资和能源消耗,而且处理效果不稳定。
因此,开发一种高效、低成本的污水处理工艺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之一。
新型污水处理工艺曝气的生物滤池就是其中的一种。
2. 工作原理新型污水处理工艺曝气的生物滤池主要依靠微生物的作用来降解有机物质。
生物滤池中装填有一定颗粒度的填料,如河沙、陶粒等。
当废水从底部进入生物滤池时,废水中的有机物质与填料表面的生物膜上的微生物发生生物化学反应,被转化为无机物质。
同时,在曝气的作用下,水中的氧气浓度增加,提供了微生物呼吸和代谢所需的氧气。
3. 应用情况新型污水处理工艺曝气的生物滤池已经在世界各地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某个城市的污水处理厂,使用该工艺对大量的废水进行处理,达到了国家排放标准。
在农村地区,也可以通过该工艺对农田灌溉用水进行处理,防止污水排放对环境造成污染。
4. 优缺点新型污水处理工艺曝气的生物滤池相比传统的污水处理工艺有以下优点:(1)工艺简单,投资成本低。
生物滤池不需要复杂的设备和控制系统,只需要一台曝气设备即可。
(2)处理效果稳定。
微生物在生物滤池中形成了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对废水的处理效果相对稳定。
(3)节能环保。
生物滤池不需要外部能源供应,只需要少量的曝气设备即可。
然而,新型污水处理工艺曝气的生物滤池也存在一些缺点:(1)对水质要求较高。
只有废水中的有机物质浓度较高时,才能保证生物滤池的正常运行。
(2)处理效率有限。
由于生物滤池中的微生物数量是有限的,处理大量废水时,可能无法达到较高的处理效率。
5. 发展方向新型污水处理工艺曝气的生物滤池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发展。
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应用存在问题分析1:填料相关问题在曝气生物滤池中起处理作用的微生物主要是生长在填料上设计负荷必须都是以填料为基础进行计算的,确切的说该是落实到单位比表面积上的负荷,所以比表面积不同,所承受的负荷也是不相同的,而通常的设计是按填体积来计算的,这种计算方式科学性值得推敲。
在工程应用过程中填料出现问题有:①填料粒径不均匀,破碎的填料或小填料比较多。
这种填料应用存在问题有:造成反冲洗困难,填料有效空间过小,填料层外孔隙被占用,影响生物膜的正常生长,也造成污水在填料中的实际停留接时间缩短,从而影响处理效果。
②填料堆积容重问题。
填料堆积容重过大固然不好,但笔者发现有关工程也存在容重过轻现象,分析原因有:填料加工过程不同,有些填料是用天然页岩等材料制成的,所以过轻;烧制填料烧制所用成孔剂用量过多,温度控制不当也会造成填料堆积容重过轻。
这类填料应控制填料堆积容重,使其不因反冲洗而流失,控制其破碎磨损率及筒压强度使其不易破碎磨损。
处理办法有:针对烧制填料应控制烧结温度和成孔剂的添加量,以保证产品质量,使用单位应加强对每批次产品的到货质量控制。
作为辅助控制,应在反冲洗排水渠前端设置栅形弃流挡板,以防止填料流失。
通常曝气生物滤池设计填料装填高度都达3以上,有的工程填料装填高度甚至达到4m以上,滤池的流态又以上向流居多,装填高度过高加大了滤池反冲洗的难度。
而据有关文献报道,碳化滤池对有机物的截留和降解最主要集中在填料层下部2以下的空间,而曝气生物滤池又以碳化滤池(以去除BOD为主要处理目的,通常用于一级生物滤池)截污最多,反冲洗最为困难,所以碳化滤池的填料装填高度不宜设置的过高。
2:负荷设计过程中存在问题缺乏经验的设计人员往往盲目的参照有关资料设计水力负荷和填料容积负荷,但进水浓度不同,水力负荷也不同,当污水处理厂进水中含有一定的工业废水成分时,负荷取值也不同,因为有机物的结构不同,其降解时间和降解速率也是不同的,所以应结合废水性质、浓度及排放标准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
曝气生物滤池的原理及工艺曝气生物滤池的原理及工艺一、引言曝气生物滤池是一种常用的污水处理设备,广泛应用于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曝气生物滤池的原理和工艺,探讨其在污水处理中的作用和优势。
二、曝气生物滤池的原理曝气生物滤池的原理是利用生物膜法进行有机物的降解和污染物的去除。
在滤池中通过供气装置将空气或氧气注入滤料层,进而形成曝气环境,在供氧的作用下,污水中的有机物被微生物附着在滤料表面,通过生物代谢作用进行分解和去除。
曝气生物滤池的关键是滤料层。
滤料层可采用砂、石子、陶粒等材料,其主要作用是提供大面积的附着面积,方便生物膜的附着生长。
滤料材料的选择要考虑其比表面积、孔隙率和透水性等因素。
三、曝气生物滤池的工艺1. 排水和加水系统:曝气生物滤池中的排水系统一般设置于底部,以便排除滤料中的污水及其降解产物。
加水系统可通过喷头或滴水器等方式进行,保持滤料层的湿润状态。
2. 氧气供应系统:氧气供应系统是曝气生物滤池的关键组成部分。
一般通过鼓风机或增压泵将气体输送到滤池底部的曝气装置中。
为了提高氧气的溶解度,可在气体输送系统中加入气液混合器。
3. 曝气装置:曝气装置是供氧系统的核心部分,通过喷射、曲流、分散等方式将气体均匀分布到滤料层中。
常用的曝气装置有喷射曝气装置、曲流曝气装置以及多层细孔管等。
4. 曝气搅拌系统:曝气搅拌系统可用于增加滤料与生物膜的接触面积,促进生物膜的附着和分解作用。
一般采用机械搅拌或表面曝气等方式进行,注意不要破坏滤料层的结构。
四、曝气生物滤池的优势1. 处理效果好:曝气生物滤池能够有效地去除有机物质,减少废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物质。
并具有较好的余氯消除、氨氮去除和升水能力。
2. 设备投资低:曝气生物滤池不需要昂贵的设备和较大的土地面积,可利用现有的池塘或槽体进行改造,节约了工程投资。
3. 运行成本低:曝气生物滤池的运行成本较低,主要包括能耗和维护费用。
由于其工艺简单,操作容易,降低了维修和保养的成本。
曝气生物滤池典型工艺流程
《曝气生物滤池典型工艺流程》
曝气生物滤池是一种常用的废水处理工艺,通过生物活性滤料和曝气设备的作用,能够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氨氮等污染物。
下面是曝气生物滤池的典型工艺流程。
首先,废水通过预处理工艺去除大颗粒杂质和沉淀物,以减轻后续处理设备的负荷。
之后,经过净化后的废水被泵送至曝气生物滤池。
在曝气生物滤池内,废水首先接触到填料层,这些填料是由高效的生物载体组成的。
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氨氮等污染物被细菌附着在填料表面进行生物降解,从而实现废水的净化。
同时,曝气设备将空气通过气体分配系统导入滤池底部,通过气泡搅拌和氧气传递,提供氧气供细菌降解污染物的能量来源,从而进一步提高废水中有机物的降解效率。
经过生物滤池的处理,废水被分离成处理水和污泥两部分。
处理水经过二次沉淀和消毒等后续工艺处理,最终符合排放标准。
而污泥则需要进行处理或者资源化利用。
总的来说,曝气生物滤池通过生物降解和氧气传递,能够高效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氨氮等污染物,是一种较为成熟和常用的废水处理工艺流程。
曝气生物滤池工艺流程
《曝气生物滤池工艺流程》
曝气生物滤池是一种常见的水处理工艺,用于将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氨氮去除,以达到排放标准。
下面是曝气生物滤池的工艺流程。
1. 水源进入初沉池:废水首先进入初沉池,通过自然沉降去除部分悬浮物和泥沙。
2. 进入曝气生物滤池:经过初沉处理的水流进入曝气生物滤池,水中的有机物和氨氮会与生物膜上的微生物发生生物降解反应。
3. 曝气:在滤池中设置曝气设备,通过对水体进行曝气,增加溶氧量,提高微生物的活性和降解效率。
4. 生物降解:微生物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氨氮,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和氮气。
5. 澄清处理:经过生物降解后的水流进入澄清池,通过再次沉降和过滤,去除微生物和残留的悬浮物,使水质得到进一步提升。
6. 出水排放:经过澄清处理后的水流达到排放标准,可以安全地排放到水体中或者再利用。
通过上述流程,曝气生物滤池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和
氨氮,提高水质,达到环保排放标准。
这种工艺简单有效,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厂和工业废水处理中。
曝气生物滤池工艺
曝气生物滤池(biological aerated filter)与普通活性污泥法相比,具有有机负荷高、占地面积小(是普通活性污泥法的1/3 )、投资少(节约30%)、不会产生污泥膨胀、氧传输效率高、出水水质好等优点[1~3],但它对进水SS要求较严(一般要求SS≤100 mg/L,最好SS≤60mg/L),因此对进水需要进行预处理。
同时,它的反冲洗水量、水头损失都较大。
曝气生物滤池(Biological Aerated Filter)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最先在欧美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污水生物处理技术。
曝气生物滤池是由滴滤池发展而来,属于生物膜法范畴,最初用作三级处理,后发展成直接用于二级处理,自90年代初在欧洲建成第一座采用该工艺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后,该工艺已在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广为流行,目前世界上已有3500多座大大小小的污水处理厂应用了这种技术。
该工艺综合了过滤、吸附和生物代谢等多种净化作用,使其具有体积小、占地面积省、处理效率高、出水水质好、流程简单、操作管理方便并可省去二沉池等优点。
曝气生物滤池(Biological Aerated Filter, 简称BAF)技术是在充分吸取国外曝气生物滤池(BAF)优点的基础上而发展起来的,它的最大特点是使用一种新型的球形陶粒填料,在其表面及开口内腔空间生长有微生物膜,污水由下向上流经滤料层时,微生物膜吸收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作为其自身新陈代谢的营养物质,并在滤料层下部提供曝气供氧的条件下,气、水同为上向流态,使废水中的有机物得到好氧降解,并进行硝化脱氮。
它定期利用处理后的出水对滤池进行反冲洗,排除滤料表面增殖的老化微生物膜,以保证微生物膜的活性。
曝气生物滤池处理污水的原理是反应器内滤料上所附生物膜中微生物氧化分解作用,滤料及微生物膜的吸附阻留作用和沿着水流方向形成的食物链分级捕食作用以及微生物膜内部微环境的反硝化作用。
根据曝气生物滤池中的水流流向,其可分为上向流和下向流曝气生物滤池,由于上向流曝气生物滤池接近于理想滤池,所以在实际工程中应用较多。
曝气生物滤池反应器为周期运行,从开始过滤到反冲洗完毕为一个完整的周期。
具体过程如下:
经预处理的污水从滤池底部进入滤料层,滤料层下部设有供氧的曝气系统进行曝气,气水为同向流。
在滤池中,有机物被微生物氧化分解,NH3-N被氧化成NO3-N;另外,由于在堆积的滤料层内和微生物膜的内部存在厌氧/缺氧环境,在硝化的同时实现部分反硝化,从滤池上部的出水可直接排出系统。
随着过滤的进行,由于滤料表面新产生的生物量越来越多,截留的SS不断增加,在开始阶段滤池水头损失增加缓慢,当固体物质积累达到一定程度,使水头损失达到极限水头损失或导致SS发生穿透,此时就必须对滤池进行反冲洗,以除去滤床内过量的微生物膜及SS,恢复其处理能力。
曝气生物滤池的反冲洗采用气水联合反冲,反冲洗水为经处理后的达标水,反冲洗空气来自于滤板下部的反冲洗气管。
反冲洗时关闭进水和工艺空气,先单独气冲,然后气水联合冲洗,最后进行水漂洗。
反冲洗时滤料层有轻微膨胀,在气水对滤料的流体冲刷和滤料间相互摩擦下,老化的生物膜与被截留的SS与滤料分离,冲洗下来的生物膜及SS随反冲洗排水排出滤池,反冲洗排水回流至预处理系统。
曝气生物滤池作为一种膜法污水处理新工艺,与传统活性污泥法和接触氧化法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具有较高的生物浓度和较高的有机负荷
曝气生物滤池采用的为粗糙多孔的球状滤料,为微生物提供了较佳的生长环境,易于挂膜及稳定运行,可在滤料表面和滤料间保持较多的生物量,单位体积内微生物量远远大于活性污泥法中的微生物量(可达10~15g/l),高浓度的微生物量使得BAF的容积负荷增大,进而减少了池容积和占地面积,使基建费用大大降低。
2)工艺简单、出水水质好
由于滤料的机械截留作用以及滤料表面的微生物和代谢中产生的粘性物质形成的吸附作用,使得出水的SS很低,一般不超过10mg/l,因此可省去二沉池,进而降低基建费用。
因进行周期性的反冲洗,生物膜得以有效更新,表现为生物膜较薄,活性较高。
有时即使生物处理发生故障,在短期内其物理作用机理仍可保证高质量的出水。
BAF的处理出水不但可以满足排放标准,同时可用于回用。
3)抗冲击负荷能力强
由于整个滤池中分布着较高浓度的微生物,其对有机负荷、水力负荷的变化不象传统活性污泥那么敏感,同时无污泥膨胀问题。
4)氧的传输效率高
曝气生物滤池中氧的利用率可达20%~30%,曝气量明显低于一般生物处理。
其主要原因是:①因滤料粒径小,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不断被切割成小气泡,加大了气液接触面积,提高了氧的利用率;②气泡在上升过程中,由于滤料的阻挡和分割作用,使气泡必须经过滤料的缝隙,延长了其停留时间,同样有利于氧的传质;③理论研究表明,BAF中氧气可直接渗入生物膜,因而加快了氧气的传输速度,减少了供氧量。
5)易挂膜、启动快
BAF调试时间短,一般只需7~12天,而且不需接种污泥,采用自然挂膜驯化。
由于微生物生长在粗糙多孔的滤料表面,微生物不易流失,使其运行管理
简单。
BAF在短时间内不使用的情况下可关闭运行,一旦通水并曝气,可在很短时间内恢复正常运行,这一特点说明曝气生物滤池非常适合一些水量变化大的地区的污水处理。
6)菌群结构合理
传统活性污泥法中,微生物分布相对均匀,而在BAF中从上到下形成了不同的优势菌种,因此使得除碳、硝化/反硝化能在一个池子中发生。
7)自动化程度高
由于相关工业技术的发展,一些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如液位传感器、在线溶氧测定仪、定时器、变频器及微电脑等产品的出现,使得曝气生物滤池系统运行管理自动化得以顺利实现。
曝气生物滤池系统可以对进水水质、水量以及污水中溶解氧浓度进行在线检测,并通过PLC控制系统方便地调整曝气时间的长短,控制风机的供氧量,做到优化运行,PLC系统对滤池进行自动反冲洗。
8)脱氮效果好
通过不同功能的滤池组合或同一滤池中的不同功能区分布,使滤池在除碳的同时可进行硝化和反硝化。
其原理是通过对两组滤池或同一座滤池内分别人为地造成好氧、兼氧的生物环境,不仅能去除一般有机物和悬浮固体,而且具有较好脱氮功能。
为了实现硝化、反硝化,必须在各段滤池中连续测定溶解氧数值,并加以控制调节。
在C/N池和N池中的曝气阶段需要不断调节溶解氧水平,使溶解氧达到较高水平(约2~3mgO2/l),而在DN池中使溶解氧达到较低水平(约0.2~0.5mgO2/l)。
根据本工程的的进水和排水水质要求,只要求进行氨氮的硝化,不需进行反硝化脱氮,所以只需建设C/N池和N池。
9)构筑物模块化,有利于今后的扩建。
曝气生物滤池单元为模块化结构,可较好满足城市污水处理厂分期建设的要求。
上向流式曝气生物滤池结构:
4.2.1 BAF工艺技术分析
曝气生物滤池简称BAF(biological aerated filter),是一种高负荷淹没式固定膜三相反应器,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首先在法国使用成功。
随后在欧洲、美洲、日本等地得到了广泛应用。
曝气生物滤池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曝气生物滤池的主要特点是采用粒径较小的粒状材料作为滤料,滤料浸没在水中,利用鼓风机曝气供氧。
滤料层起两方面作用,一是作为微生物的载体,与一般的生物滤池相比,由于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污水与生物膜实际接触的时间长,可使生化反应进行得更彻底,二是可作为过滤介质,截留进水中的悬浮固体和新形成的生物固体,从而省去其他生物处理法中的二次沉淀池,取得优质出水;
→在生曝气物滤池中可以生长许多不同性质的菌群。
在距进水端较近的滤层中,污水中的有机物含量较高,各种异养菌占优势,主要是去除BOD;在距出水口较近的滤料层中,污水中的有机物含量已经很低,自养型的硝化菌将占优势,可进行氨氮的硝化反应。
硝化菌存在于生物膜内侧,在滤料上有很强的附着力,一旦形成,不易完全脱落,故曝气生物滤池具有很强的硝化去除氨氮的能力。
→采用气水平行上流,使得气水进行极好的均分,防止了气泡在滤料层中凝结和气堵现象,且滤料层对气泡的切割作用使气泡在滤料层中的停留时间延长,使氧的利用率高,能耗低;
→上向流形成了对工艺有好处的半柱推条件,即使采用高过滤速度和负荷,仍能保证BAF工艺的持久稳定性和有效性。
→采用气水平行上向流,使空间过滤能被更好的运用,空气能将固体物质带入滤床深处,在滤池中能保持高负荷均匀的固体物质,从而延长了反冲洗周期,减少了清洗时水、气用量。
BAF具有生化处理和过滤的双重功能,可以同步去除污水的有机物、氮磷和悬浮物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