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刘玄德三顾茅庐主要内容]三顾茅庐课文主要内容.doc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8
三顾茅庐主要概括《三顾茅庐主要概括》嘿,同学们,今天咱们来讲讲三顾茅庐这个老有名的故事。
这事儿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那时候天下大乱,就像一锅粥似的,到处都在打仗,各路英雄豪杰都想在这乱世之中闯出一番大事业。
有个叫刘备的人,他可是个胸怀大志的家伙,心里一直想着要恢复汉室的荣光。
他身边呢,有关羽和张飞这两个好兄弟,那都是一等一的好汉,就像两个超级保镖似的。
刘备知道,要想干大事,光靠武力可不行,还得有个特别聪明的人来给他出谋划策。
这个时候,就有消息说有个叫诸葛亮的人,那可是个奇才,就像神仙似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而且还特别会治理国家,打仗的计谋也是一套一套的。
刘备一听,这可不得了啊,就像饿狼看见了肉骨头,眼睛都放光了。
他就想着,一定要把这个诸葛亮拉到自己的队伍里来。
于是呢,刘备就带着关羽和张飞,第一次去拜访诸葛亮。
他们走了好长好长的路,那路可难走了,就像走在麻花上似的,弯弯曲曲的。
好不容易到了诸葛亮住的地方,那是个小茅屋,周围都是青山绿水的,风景倒是挺好。
刘备小心翼翼地敲门,就像怕惊扰了什么似的。
结果呢,一个小童出来了,说先生出门去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
刘备一听,心里那个失落啊,就像一盆冷水浇灭了他心中的小火苗。
不过他想,这诸葛亮可能是真有本事,忙得很呢,那就下次再来吧。
过了一段时间,刘备又带着他的两个兄弟去了。
这次他们满怀希望,就像买彩票的人觉得自己肯定能中奖似的。
可是呢,到了那儿,小童又说先生出去云游了,还没回来。
张飞这个急性子可就忍不住了,他气得像只炸了毛的公鸡,说:“这个诸葛亮也太摆架子了吧,大哥你这么诚心诚意地来,他还老是不在。
”刘备呢,虽然心里也有点失望,但他还是很有耐心地说:“三弟,不要这样说,人家是有大本事的人,肯定有很多事要忙。
”然后他们就又回去了。
又过了些日子,刘备下定决心,第三次去拜访诸葛亮。
这一次啊,关羽和张飞心里都有点不情愿,张飞还嘟囔着:“大哥,这次他要是还不在,咱们可不能再来了。
三顾茅庐的主要内容三顾茅庐的主要内容(精选10篇)三顾茅庐的主要内容篇1三顾茅庐的主要讲的就是刘备经过徐庶的暗示,告诉他在一个地方有个军事人才,但他从来没有出来参加过战争,整天过着悠然自得的生活。
徐庶说如果大王能够得到这个人才,便能够帮忙大王统一天下。
由此能够看出这个人是有多厉害,哪个大王听了不会动心。
于是刘备第二天便出去前去诸葛亮的家中,不巧的是,诸葛亮恰好出去游山玩水了,刘备问他的童子先生什么时候会回来,童子说他也不明白,先生回家没有固定的时间,这次刘备只好遗憾的回去了。
过了几日他又和手下带着礼物前往诸葛亮的茅草屋,这次依旧没有见到诸葛亮,诸葛亮正好被朋友约出去了,刘备甚是遗憾,他留下了一封信便走了。
新年很快到了,在过完新年后,刘备又准备出去前去诸葛亮家了,这次但是冒着风雪前往,可见诸葛亮对他是多么的重要,不惜一切。
这次最后功夫不负有心人,诸葛亮最后在家中了,然而此时诸葛亮正在睡觉,他只好等着了,不久,诸葛亮醒来了,和刘备进行了一番交谈后,同意跟随刘备前去指导军事策略。
三顾茅庐的主要内容篇2在寒假中,我读过一些书,但我最喜欢的是《三国演义》。
记得刚开始寒假时,我买了一本《三国演义》,它像胶水一样深深地把我吸引了。
我贪婪地读了一遍又一遍。
看着看着,我被“三顾茅庐”的画面吸引住了。
因徐庶帮刘备打了胜仗,曹操的谋士设法将徐庶骗走。
临行前,徐庶向刘备推荐了诸葛孔明。
于是,刘畚打点行李,便与关羽和张飞一齐来到了隆中卧龙岗。
第一次,孔明的小童回答:孔明出去了,不知何时才回来。
听完,刘畚觉得惆怅不已。
几天后,刘畚又去拜访时,却只见到了孔明弟弟诸葛均,刘畚无奈,只得怏怏不快离去。
转眼过了新年,刘备打算再次拜访孔明。
此时张飞、关羽劝刘备不要再去浪费时间了,而刘备却训斥了二人。
到了孔明的茅庐,刘备得知孔明虽在,可正在午睡。
当孔明醒来,发现三人便急忙召进屋。
刘备拜请孔明出山相助,孔明不肯,刘备情急流泪,说:“天下大乱,百姓苦难深重啊!”孔明被刘备的诚恳打动了,答应了刘备的邀请。
三顾茅庐初中课文原文却说玄德访孔明两次不遇,欲再往访之。
关公曰:“兄长两次亲往拜谒,其礼太过矣。
想诸葛亮有虚名而无实学,故避而不敢见。
兄何惑于斯人之甚也!”玄德曰:“不然,昔齐桓公欲见东郭野人,五反而方得一面。
况吾欲见大贤耶?”张飞曰:“哥哥差矣。
量此村夫,何足为大贤;今番不须哥哥去;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玄德叱曰:“汝岂不闻周文王谒姜子牙之事乎?文王且如此敬贤,汝何太无礼!今番汝休去,我自与云长去。
”飞曰:“既两位哥哥都去,小弟如何落后!”玄德曰:“汝若同往,不可失礼。
”飞应诺。
于是三人乘马引从者往隆中。
离草庐半里之外,玄德便下马步行,正遇诸葛均。
玄德忙施礼,问曰:“令兄在庄否?”均曰:“昨暮方归。
将军今日可与相见。
”言罢,飘然自去。
玄德曰:“今番侥幸得见先生矣!”张飞曰:“此人无礼!便引我等到庄也不妨,何故竟自去了!”玄德曰:“彼各有事,岂可相强。
”三人来到庄前叩门,童子开门出问。
玄德曰:“有劳仙童转报:刘备专来拜见先生。
”童子曰:“今日先生虽在家,但今在草堂上昼寝未醒。
”玄德曰:“既如此,且休通报。
”分付关、张二人,只在门首等着。
玄德徐步而入,见先生仰卧于草堂几席之上。
玄德拱立阶下。
半晌,先生未醒。
关、张在外立久,不见动静,入见玄德犹然侍立。
张飞大怒,谓云长曰:“这先生如何傲慢!见我哥哥侍立阶下,他竟高卧,推睡不起!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云长再三劝住。
玄德仍命二人出门外等候。
望堂上时,见先生翻身将起,——忽又朝里壁睡着。
童子欲报。
玄德曰:“且勿惊动。
”又立了一个时辰,孔明才醒,口吟诗曰: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
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孔明吟罢,翻身问童子曰:“有俗客来否?”童子曰:“刘皇叔在此,立候多时。
”孔明乃起身曰:“何不早报!尚容更衣。
”遂转入后堂。
又半晌,方整衣冠出迎。
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玄德下拜曰:“汉室末胄、涿郡愚夫,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
三顾茅庐原文翻译三顾茅庐又名三顾草庐,典出《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东汉末年,汉朝宗亲左将军刘备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他们的谈话内容即《草庐对》(三分天下的战略决策)。
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三顾茅庐原文翻译,一起来看一下吧。
三顾茅庐原文:却说玄德正安排礼物,欲往隆中谒诸葛亮,忽人报:“门外有一先生,峨冠博带,道貌非常,特来相探。
”玄德曰:“此莫非即孔明否?”遂整衣出迎。
视之,乃司马徽也。
玄德大喜,请入后堂高坐,拜问曰:“备自别仙颜,因军务倥偬,有失拜访。
今得光降,大慰仰慕之私。
”徽曰:“闻徐元直在此,特来一会。
”玄德曰:“近因曹操囚其母,似母遣人驰书,唤回许昌去矣。
”徽曰:“此中曹操之计矣!吾素闻徐母最贤,虽为操所囚,必不肯驰书召其子;此书必诈也。
元直不去,其母尚存;今若去,母必死矣!”玄德惊问其故,徽曰:“徐母高义,必羞见其子也。
”玄德曰:“元直临行,荐南阳诸葛亮,其人若何?”徽笑曰:“元直欲去,自去便了,何又惹他出来呕心血也?”玄德曰:“先生何出此言?”徽曰:“孔明与博陵崔州平、颍川石广元、汝南孟公威与徐元直四人为密友。
此四人务于精纯,惟孔明独观其大略。
尝抱膝长吟,而指四人曰:“公等仕进可至刺史、郡守。
众问孔明之志若何,孔明但笑而不答。
每常自比管仲、乐毅,其才不可量也。
”玄德曰:“何颍川之多贤乎!”徽曰:“昔有殷馗善观天文,尝谓群星聚于颍分,其地必多贤士。
”时云长在侧曰:“某闻管仲、乐毅乃春秋、战国名人,功盖寰宇;孔明自比此二人,毋乃太过?”徽笑曰:“以吾观之,不当比此二人;我欲另以二人出之。
”云长问:“那二人?”徽曰:“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也。
”众皆愕然。
徽下阶相辞欲行,玄德留之不住。
徽出门仰天大笑曰:“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言罢,飘然而去。
玄德叹曰:“真隐居贤士也!”次日,玄德同关、张并从人等来隆中。
遥望山畔数人,荷锄耕于田间,而作歌曰:“苍天如圆盖,陆地似棋局;世人黑白分,往来争荣辱:荣者自安安,辱者定碌碌。
三顾茅庐原文翻译三顾茅庐又名三顾草庐,典出《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东汉末年,汉朝宗亲左将军刘备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他们的谈话内容即《草庐对》(三分天下的战略决策)。
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三顾茅庐原文翻译,一起来看一下吧。
三顾茅庐原文:却说玄德正安排礼物,欲往隆中谒诸葛亮,忽人报:“门外有一先生,峨冠博带,道貌非常,特来相探。
”玄德曰:“此莫非即孔明否?”遂整衣出迎。
视之,乃司马徽也。
玄德大喜,请入后堂高坐,拜问曰:“备自别仙颜,因军务倥偬,有失拜访。
今得光降,大慰仰慕之私。
”徽曰:“闻徐元直在此,特来一会。
”玄德曰:“近因曹操囚其母,似母遣人驰书,唤回许昌去矣。
”徽曰:“此中曹操之计矣!吾素闻徐母最贤,虽为操所囚,必不肯驰书召其子;此书必诈也。
元直不去,其母尚存;今若去,母必死矣!”玄德惊问其故,徽曰:“徐母高义,必羞见其子也。
”玄德曰:“元直临行,荐南阳诸葛亮,其人若何?”徽笑曰:“元直欲去,自去便了,何又惹他出来呕心血也?”玄德曰:“先生何出此言?”徽曰:“孔明与博陵崔州平、颍川石广元、汝南孟公威与徐元直四人为密友。
此四人务于精纯,惟孔明独观其大略。
尝抱膝长吟,而指四人曰:“公等仕进可至刺史、郡守。
众问孔明之志若何,孔明但笑而不答。
每常自比管仲、乐毅,其才不可量也。
”玄德曰:“何颍川之多贤乎!”徽曰:“昔有殷馗善观天文,尝谓群星聚于颍分,其地必多贤士。
”时云长在侧曰:“某闻管仲、乐毅乃春秋、战国名人,功盖寰宇;孔明自比此二人,毋乃太过?”徽笑曰:“以吾观之,不当比此二人;我欲另以二人出之。
”云长问:“那二人?”徽曰:“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也。
”众皆愕然。
徽下阶相辞欲行,玄德留之不住。
徽出门仰天大笑曰:“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言罢,飘然而去。
玄德叹曰:“真隐居贤士也!”次日,玄德同关、张并从人等来隆中。
遥望山畔数人,荷锄耕于田间,而作歌曰:“苍天如圆盖,陆地似棋局;世人黑白分,往来争荣辱:荣者自安安,辱者定碌碌。
24课三顾茅庐文章内容概括一、诸葛亮背景介绍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
他智慧、忠诚和才华横溢,为蜀汉兴复汉室的大业发出的呼声和宣言,以及他在政治、军事、文化等各方面的成就和贡献,使他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杰出的政治家之一。
二、刘备寻求诸葛亮帮助刘备在得知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后,三次亲自前往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
前两次未能如愿,但刘备并未气馁,反而更加坚定自己的决心。
他第三次前往茅庐时,终于见到了诸葛亮,并向他请教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三、三顾茅庐过程刘备在第三次前往茅庐时,经过一番曲折和磨难,终于见到了诸葛亮。
诸葛亮向刘备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对”战略,为刘备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刘备听后非常满意,邀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
诸葛亮最终答应了刘备的请求,成为蜀汉的重要谋士。
四、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诸葛亮出山后,积极为刘备出谋划策,帮助他稳定局势,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在赤壁之战中,诸葛亮与周瑜一起制定了火攻计策,最终击败了曹操大军。
随后,刘备称帝建立蜀汉,诸葛亮被封为丞相,成为蜀汉政治的核心人物。
五、诸葛亮在蜀汉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诸葛亮在蜀汉政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他通过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和军事行动,使蜀汉逐渐崛起。
他提出“隆中对”战略,为蜀汉未来的发展制定了明确的计划。
他还善于运用智谋和计策,使蜀汉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保持稳定和发展。
同时,诸葛亮还注重发展经济和文化事业,为蜀汉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总之,《三顾茅庐》是一篇讲述刘备三次亲自前往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了解到诸葛亮的才华和智慧以及他在蜀汉政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同时,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只有真诚和坚定的决心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支持。
刘玄德三顾茅庐的主要内容1、刘玄德投奔茅庐:刘玄德在下江陵后,流落荆襄,走投无路、无处可去,便投奔了茅山。
他一下山就一直走了三十馀里地,眼前出现了一座茅庐,屋瓦斜斜接壤,旁边攒着几棵白杨,后边有几头母牛在拉犁,显得宁静而温馨。
刘玄德被这宁静的景象所吸引,便进了茅庐。
2、科举考试的情况:刘玄德进入茅庐后,又看到这里有六七人正在做四书五经的科举考试,其中五人已经及格,刚答完试题,还在复习,另一个人还在做题,显得正忙碌。
此时此刻,刘玄德气定神闲,决定在这里考试,改头换面,改变自己的命运。
3、袁绍的遗言:袁绍曾亲自给刘玄德做过遗言:“武艺根苗扎根,朝廷守法能荡寇。
试试六艺,应当参加科举,升任司马,得此身本,承法圈中,报国家耳,终成大功;是以至不废塞,去入彼宋,勿恋黄泉,朝廷咸亨!”4、刘玄德考及第:刘玄德在茅庐考及第以后,考出象牙令,随即给准备送给袁绍,可袁绍消息及时传到了董卓,董卓便下令兵进洛阳,夺取了权力,导致刘玄德无法回到洛阳。
后来,刘玄德只得投靠献帝袁熙,入为中郎将,受任总军。
5、献帝给予新名:献帝给刘玄德赐了新名“涿郡太守刘备”,并配以象牙令进行任命,朝号高帝,应选三公、六卿、九品官,奏建威,此后刘备正式从一个出身平民家庭的武将,成为了涿郡太守。
6、茅山道士出马:茅山道士伏皇后把什么放到了刘备的羽翼之中,可以启动他的大业,而这就是伏皇后的一句利口:“吾当为君多立功勋,立汉建功,不负汉室!”7、刘玄德为人民奔走:刘玄德从茅山得到了机缘,离开茅庐,奔走江湖,为苍生尽心尽力。
他一路走来,募兵铲除奸臣贼将,把握住机会,协助献帝孙皓讨伐董卓,赢得不少军队,加上袁绍、孙坚等人的助力,最终他收拢三分之二的荆襄军力,统一了荆襄,为中国统一做出了重大贡献。
三国演义三顾茅庐主要内容
《三国演义》中的“三顾茅庐”是指刘备三次拜访草庐隐士诸葛亮的故事。
故事内容如下:刘备为了寻找有智慧的人才,得知草庐隐士诸葛亮有高超智慧,便命关羽、张飞二人前往草庐请求诸葛亮加入自己的势力。
但是诸葛亮以隐居为由,三次拒绝了刘备的请求。
于是,关羽和张飞商量后,于第三次访问中亲自到草庐之外守候,挂起赤帜,示意能与刘备会合,诸葛亮这才答应见刘备。
在会面中,诸葛亮接受了刘备的邀请,成为了他的重要谋士。
这个故事所传达的意义是,诸葛亮和刘备的缘分自始至终坚如磐石,首先表现为刘备对诸葛亮的钦佩和敬仰,以及诸葛亮对自己的超凡智慧和谋略的自信与信心。
其次,则展现了诸葛亮为国家的利益不顾个人的追求和功名,以守分为原则,保持坚定的人生道路。
同时,也传达了一个招才纳贤的思想,即通过正确的方式和手段寻找能人,为国家的繁荣和富强做出贡献。
三顾茅庐课文主要内容《三顾茅庐》课文原文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但都没有见着。
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可是他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都不同意。
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
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得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张飞答应不再无礼,兄弟三人才一起上路。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
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
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
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
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等了半晌工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
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
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
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做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
刘备高兴地对关羽、张飞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三顾茅庐》的主要内容刘备在一个特殊的,也是重要的历史时刻,得知了有诸葛亮这样的高人,便去拜访;但诸葛亮一是清高,再也是为考验一下对方,自己的将来的老板--刘备,是不是一个值的他永远效劳的人;所以,刘备来了两次都没有见到他,(有人说是巧合,便很可能是诸葛亮故意为之,他们都是聪明人嘛)在第三次到时,诸葛亮在睡觉,刘备就在门外等了三个小时,很是诚心。
二人见面后,诸葛亮也施也大礼,毕竟刘备已经折腾了三次了。
二人见面后,一拍即合,相见恨晚。
讨论了当时的时局与志向计划。
后来诸葛亮就跟本刘备出山,做他的军师。
《三顾茅庐》教案一、教材分析:二、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三顾茅庐原文翻译三顾茅庐原文翻译三顾茅庐又名三顾草庐,典出《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东汉末年,汉朝宗亲左将军刘备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他们的谈话内容即《草庐对》(三分天下的战略决策)。
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三顾茅庐原文翻译,一起来看一下吧。
三顾茅庐原文:却说玄德正安排礼物,欲往隆中谒诸葛亮,忽人报:“门外有一先生,峨冠博带,道貌非常,特来相探。
”玄德曰:“此莫非即孔明否?”遂整衣出迎。
视之,乃司马徽也。
玄德大喜,请入后堂高坐,拜问曰:“备自别仙颜,因军务倥偬,有失拜访。
今得光降,大慰仰慕之私。
”徽曰:“闻徐元直在此,特来一会。
”玄德曰:“近因曹操囚其母,似母遣人驰书,唤回许昌去矣。
”徽曰:“此中曹操之计矣!吾素闻徐母最贤,虽为操所囚,必不肯驰书召其子;此书必诈也。
元直不去,其母尚存;今若去,母必死矣!”玄德惊问其故,徽曰:“徐母高义,必羞见其子也。
”玄德曰:“元直临行,荐南阳诸葛亮,其人若何?”徽笑曰:“元直欲去,自去便了,何又惹他出来呕心血也?”玄德曰:“先生何出此言?”徽曰:“孔明与博陵崔州平、颍川石广元、汝南孟公威与徐元直四人为密友。
此四人务于精纯,惟孔明独观其大略。
尝抱膝长吟,而指四人曰:“公等仕进可至刺史、郡守。
众问孔明之志若何,孔明但笑而不答。
每常自比管仲、乐毅,其才不可量也。
”玄德曰:“何颍川之多贤乎!”徽曰:“昔有殷馗善观天文,尝谓群星聚于颍分,其地必多贤士。
”时云长在侧曰:“某闻管仲、乐毅乃春秋、战国名人,功盖寰宇;孔明自比此二人,毋乃太过?”徽笑曰:“以吾观之,不当比此二人;我欲另以二人出之。
”云长问:“那二人?”徽曰:“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也。
”众皆愕然。
徽下阶相辞欲行,玄德留之不住。
徽出门仰天大笑曰:“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言罢,飘然而去。
玄德叹曰:“真隐居贤士也!”次日,玄德同关、张并从人等来隆中。
遥望山畔数人,荷锄耕于田间,而作歌曰:“苍天如圆盖,陆地似棋局;世人黑白分,往来争荣辱:荣者自安安,辱者定碌碌。
三顾茅庐的主要内容
“三顾茅庐”是中国古代名篇,作者是元代文学家明朝张择端。
传说,张择端年轻时为了练习书法,自己在茅草屋内练习书法,因而产生了这样一个成语“三顾茅庐”。
它的主要内容是讲述了张择端在茅屋里学习书法的经历,处处把书法意境运用到文字、文章中,以此来教育后代朋友学习书法的重要性。
“三顾茅庐”的全文由三段构成,第一段从张择端的学习情况和他决定在茅庐里写字入手,叙述了他对书法的执着和热忱。
第二段说明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废寝忘食,不辞劳苦,只专心于学习书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第三段描述了从茅庐中出来以后,他对后人说他奋斗历程及其心得,激励他们也要坚持不懈,以追求自身的理想为荣。
张择端在茅庐的九个月里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在了学习书法上,在他的经历里,每一个书法意境都被精心地描述出来,可以说是一种文字的艺术。
他的书法是心境的表达,而不是字节的写法。
张择端在茅庐写字的经历,体现出来的是梦想归来、收获成功的艰辛历程,以及克服一切困难,不懈奋斗,勇往直前的精神和情怀,给了我们后人极大的鼓舞。
“三顾茅庐”是一篇令人叹服的文章,表达出张择端的执着和不懈努力,也展示了他的书法的精湛技艺。
这篇文章,让我们明白了:只要我们勇敢地走出去,把梦想落地,就能实现一个不平凡的人生。
只要有志,无论有多苦多困,都要“一心一德”,坚持不懈地去追求
自己的梦想,最终才能获得成功。
三顾茅庐故事情节复述【一、刘备访求卧龙】刘备,字玄德,中山靖王之后,汉末群雄之一。
他立志拯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建立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
然而,刘备深知自己的才能有限,急需一位贤能之士辅佐。
听闻南阳人诸葛亮的才华横溢,人称“卧龙”,刘备决定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
【二、诸葛亮初见刘备】第一次来到诸葛亮草庐,刘备只见到了诸葛亮的妻子黄承儿和弟弟诸葛均在。
刘备并未灰心,第二次再次来访,这次仍然未能见到诸葛亮。
当刘备第三次来到草庐时,诸葛亮终于在家。
诸葛亮见刘备三次登山拜访,诚意十足,于是答应与刘备见面。
【三、诸葛亮献计献策】诸葛亮与刘备见面后,经过一番交谈,刘备深感诸葛亮确实是卧龙在世。
诸葛亮为刘备献上了“隆中对”的卧龙计策,提出先取荆州、益州,再攻关中的策略。
刘备听后大为赞赏,表示愿意采纳诸葛亮的建议,共同成就霸业。
【四、刘备采纳诸葛亮建议】刘备采纳诸葛亮的建议,先攻取荆州,再占领益州。
在诸葛亮的辅佐下,刘备势力不断壮大。
此时,曹操已统一北方,刘备、孙权、曹操三国鼎立之势逐渐形成。
刘备在诸葛亮的建议下,积极备战,为征伐中原做好准备。
【五、诸葛亮辅佐刘备成就霸业】刘备在诸葛亮的辅佐下,历经艰险,终于在赤壁之战中与孙权联军大败曹操,取得了荆州。
随后,刘备又占领益州,巩固了政权。
在此基础上,刘备进一步征伐汉中,建立了蜀汉王朝。
此时,刘备已初步实现了诸葛亮的卧龙计策,三国鼎立格局正式形成。
综上所述,三顾茅庐的故事展现了刘备求贤若渴的品质和诸葛亮卓越的才华。
在诸葛亮的辅佐下,刘备逐步实现了统一大业的梦想。
三顾茅庐主要内容20字
三顾茅庐是指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最终成功请他出山辅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成功需要坚持不懈,不怕困难。
刘备三次登门拜访诸葛亮,表现了他对诸葛亮的敬重和诚意。
第一次,诸葛亮不在家,刘备留下书信,表示诚挚的邀请。
第二次,诸葛亮推说照顾母亲,未能前往。
第三次,刘备亲自上门,并表示
自己的诚意和决心,最终打动了诸葛亮,成功请他出山。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成功需要坚持不懈。
刘备三次登门拜访,
展现了他的诚意和决心,最终打动了诸葛亮。
在人生道路上,我们
也要像刘备一样,坚持不懈,勇往直前,才能取得成功。
三顾茅庐的故事也告诉我们,不怕困难。
刘备三次登门拜访,
即使遇到了诸葛亮的拒绝,他依然坚持不懈,最终取得了成功。
在
面对困难时,我们也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勇敢面对,才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总之,三顾茅庐的故事告诉我们,成功需要坚持不懈,不怕困
难。
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
希望我们都能像刘备一样,勇往直前,不断努力,迎接成功的到来。
三顾茅庐的课文讲解一、背景知识。
1. 出处。
2. 时代背景。
- 东汉末年,汉室衰微,朝政腐败,宦官与外戚争权,导致天下大乱。
各地豪强并起,纷纷割据一方,形成了众多的军事集团。
在这种形势下,许多有识之士都渴望能有明主出现,结束战乱,恢复汉室的安定与繁荣。
刘备就是其中一位胸怀大志、欲兴复汉室的英雄人物。
二、课文内容分析。
1. 人物形象。
- 刘备。
- 求贤若渴: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山相助,不惜三次亲自前往隆中拜访。
第一次去的时候,刘备就表明自己对诸葛亮的敬重,“离草庐半里之外,玄德便下马步行”,这种行为体现了他对贤才的尊重。
第二次前往时,虽值隆冬季节,天气严寒,但刘备仍不畏艰难前往,可见他求贤之心的急切。
第三次前往,刘备斋戒三日,沐浴更衣,态度极为虔诚。
- 礼贤下士:刘备对待诸葛亮的态度非常谦逊。
在见到诸葛亮之前,他对童子都是彬彬有礼,称诸葛亮为“先生”。
见到诸葛亮后,刘备更是恭敬地行大礼,“玄德下拜曰:‘汉室末胄、涿郡愚夫,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
昨两次晋谒,不得一见,已书贱名于文几,未审得入览否?’”他不以自己皇叔的身份自居,而是以低微的姿态恳请诸葛亮出山相助。
- 诸葛亮。
- 才能出众:课文通过徐庶的推荐侧面烘托出诸葛亮的才能。
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卧龙”这一称号暗示诸葛亮有非凡的才能,如同潜伏着等待时机腾飞的蛟龙。
而且从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和渴望得到他的辅佐,也能看出诸葛亮必定是有经天纬地之才的人。
- 淡泊名利:诸葛亮在刘备前两次拜访时都不在家,并非故意躲避,而是他原本过着隐居的生活,“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他不追求功名利禄,只希望在乱世中保全自己,但同时也心怀天下,等待着明主的到来。
2. 故事情节。
- 一顾茅庐:刘备带着关羽、张飞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
到了诸葛亮的住处,只见“松篁交翠,溪流潺潺”,环境清幽。
诸葛亮出门闲游去了,刘备只能失望而回。
三顾茅庐的主要内容简短三顾茅庐是历史上有名的礼贤下士的故事。
讲的是汉末时期刘备三次去草庐拜访诸葛亮,他的真诚终于感动诸葛亮出山辅佐。
1、三顾茅庐诸葛亮青年时代躬耕于隆中,并苦读经书,熟悉历朝兴衰的历史,潜心钻研兵法。
他常以春秋战国时的管仲、乐毅自比,是难得的一位将才、谋士,自称“卧龙”。
善于网罗人才的刘备闻知,高兴地说:“我需要这样的人才!”并表示哪怕山高路远,行走不便,也非亲自去请他不可。
深冬的一天,刘备带着关羽、张飞,到隆中邀请诸葛亮。
谁知诸葛亮恰好不在家,刘备只好扫兴而归。
刘备回到新野,不断派人到隆中打听诸葛亮何时在家。
当打听到诸葛亮外出已经回到家时,刘备当即决定二请诸葛。
这时,张飞不以为然地说:“一个平民百姓,派个武士把他叫来就得了,犯不着让你一再去请。
”刘备说:“诸葛亮是当代大贤,怎么能随便派个人去叫他呢?你还是痛痛快快地跟我去吧。
”刘备说服了张飞,叫上关羽,三人骑马直奔隆中而去。
这一天,北风呼啸,大雪纷飞,冷得实在教人难忍。
张飞对着刘备大嚷:“我等何苦找此罪受!不如等天晴再说。
”刘备却说:“贤弟,咱们冒此大风雪,不怕山高路远,去请诸葛,不正表明了我们的一片诚意吗?”三人继续往前赶路。
不料,这一次刘备又未见到诸葛亮,只好写了一封信托诸葛亮的弟弟转交,说明来意,并表示择日再访。
第二年春天,刘备更衣备马,决定第三次去拜访诸葛亮。
张飞、关羽竭力劝阻。
关羽说:“我们两次相请,都未见到他,想必他徒有虚名,不敢前来相见。
”张飞更是带着轻蔑的口吻说:“我们已仁至义尽,这次只需我一人前往,他如若不来,我就将他绑来见你。
”刘备连忙说道:“不得无礼,没有诚意哪能请到贤人呢?”刘备三人飞马直奔隆中,来到诸葛亮的草庐前。
此时诸葛亮正在午睡。
刘备唯恐打扰诸葛亮,不顾路途疲劳,屏声敛气地站在门外静候,直到诸葛亮醒来才敢求见。
刘备见了诸葛亮,说道:“久慕先生大名,三次拜访,今日如愿,实是平生之大幸!”诸葛亮说:“蒙将军不弃,三顾茅庐,真叫我过意不去。
三顾茅庐的主要内容三顾茅庐的主要内容(一)官渡大战后,曹操打败了刘备。
刘备只得投靠刘表。
曹操为得到刘备的谋士徐庶,就慌称徐庶的母亲病了,让徐庶立刻去许都。
徐庶临走时告诉刘急忙东汉末年,爆发了黄巾起义,天下大乱。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坐拥朝廷。
孙权凭借长江天险.拥兵东吴。
当时刘备驻军新野,在谋士徐庶的帮助下几次打败曹军。
后来徐庶因为曹操囚禁他的母亲,为了母亲的安危,他含泪辞别刘备,前去曹营。
徐庶临行前向刘备推荐诸葛亮.他说诸葛亮就是“卧龙”先生,有经天纬地之才,治国安邦之能,得到诸葛亮的辅佐,刘备就能安定天下。
刘备求贤若渴,赶紧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前去隆中卧龙岗请诸葛亮出山。
不巧.诸葛亮刚好出游去了。
书童也不知道诸葛亮去了哪里,什么时候回来。
刘备一行只好打道回府。
过了几天.刘备听说诸葛亮回来了,马上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雪来到诸葛亮家。
刘备看见一个青年正在读书,急忙过去行礼,可是那青年不是诸葛亮,而是他的弟弟诸葛均。
他告诉刘备,哥哥被朋友邀请走了。
刘备非常失望,只好留下一封信让他转交给诸葛亮。
刘备信中说渴望得到诸葛.将刘备遇见了诸葛亮的弟弟诸葛均,诸葛均告知刘备诸葛亮又与一帮贤士好友去山中赏梅了,要一两个月才回来,刘备只好又怏怏而回,不过他留下了一封信告诉诸葛亮自己十分地敬仰他。
第三次来时,诸葛亮恰好就在屋中睡午觉,刘备不愿打扰诸葛亮,就在屋外等候。
诸葛亮醒后,将刘备迎进屋中,提出了有名的“隆中对”,出山辅佐刘备成就大业。
后来诸葛亮火烧博望坡、水淹万军、巧夺三城、火烧赤壁、收服千将、七擒孟获、七伐北魅、火烧上方谷、收姜维……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国演义中的三顾茅庐主要内容
《三国演义》中的三顾茅庐,是指诸葛亮三次前往草庐相见刘备的故事。
故事起源于汉末大将军何进之死后,刘备带着部下逃亡,遇到了当时已经崇拜孔子思想的诸葛亮。
诸葛亮向刘备表示了自己想要为国家尽力的愿望,但刘备当时并未接受他。
后来,刘备在草庐中遇到了诸葛亮。
诸葛亮向刘备提出自己的治国方案,刘备感慨不已,但还是没能接受他。
第二次,刘备又来到草庐,诸葛亮再次向他提出自己的计划,但刘备还是没有答应。
第三次,刘备又来到草庐。
这一次,诸葛亮做了一件非常大胆的事情:他率领几个人在草庐前放起了火烧草堆,用这种方式向刘备展示了自己的决心。
刘备被诸葛亮的行动所感动,终于答应了他为自己效力。
在之后的战争中,诸葛亮成为了刘备的军师,他们一同建立了蜀汉王朝。
这个故事表现了诸葛亮的聪明和决心,也展现了助人为乐、大公无私的精神。
- 1 -。
三顾茅庐的故事简述50字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三国时豫州长社人,为著名谋土)和司马徽(三国时豫洲阳翟人,也是著名谋士)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现今湖北襄阳县)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来帮助他替国家做事。
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
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看大风雪第二次去请。
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
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
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
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
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地捆来。
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
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
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敦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
【主持词大全】
三顾茅庐的》不知道大家是否读过。
关于“三顾茅庐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每个读过它的人都会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和概括,今天就跟大家再分享下三顾茅庐课文主要内容,不足的地方欢迎批评指正!
《三顾茅庐》课文原文
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但都没有见着。
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可是他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都不同意。
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
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得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张飞答应不再无礼,兄弟三人才一起上路。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
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
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
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
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等了半晌工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
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
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
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做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
刘备高兴地对关羽、张飞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三顾茅庐》的主要内容
刘备在一个特殊的,也是重要的历史时刻,得知了有诸葛亮这样的高人,便去拜访;但诸葛亮一是清高,再也是为考验一下对方,自己的将来的老板--刘备,是不是一个值的他永远效劳的人;所以,刘备来了两次都没有见到他,(有人说是巧合,便很可能是诸葛亮故意为之,他们都是聪明人嘛)在第三次到时,诸葛亮在睡觉,刘备就在门外等了三个小时,很是诚心。
二人见面后,诸葛亮也施也大礼,毕竟刘备已经折腾了三次了。
二人见面后,一拍即合,相见恨晚。
讨论了当时的时局与志向计划。
后来诸葛亮就跟本刘备出山,做他的军师。
《三顾茅庐》教案
一、教材分析
《三顾茅庐》选自我国古典长篇小说名著《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改写的。
课文记叙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
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
课文写刘备三顾茅庐,一次比一次详细,尤其是第三次拜访,突出刘备虚心求教礼贤下士的精神。
课文用张飞的莽撞、无礼,反衬刘备求贤若渴的态度。
二、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4、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三、教学重难点
1、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2、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四、教学时间三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
《三国演义》、群雄纷争。
2、板书课题。
示范“茅”、“庐”两字写法;学生练习写“茅”、“庐”两字,写在课题旁边。
3、解题。
理解“顾”、“茅庐”意思。
二、初读课文
1、范读。
(或听录音)
提问谁“三顾茅庐”,刘备三顾茅庐干什么?“三顾茅庐”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
2、自渎课文。
①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新词;
②读熟读通顺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③思考通过读课文,你了解到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
3、检查自渎情况。
①检查字音掌握情况
A.生字卡片;
诸葛亮
辅助
捆来
尊重
卧龙
疏疏朗朗
潺潺
吩咐
恭恭敬敬
半晌
时辰
策略
茅塞顿开
同塌讨论
B.重点字音
疏
潺
晌
辰
诸
尊
吩
塞
策
C.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②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
要求不破词破句,不添字漏字,不复读,不唱读。
边读边评议。
③感知文章主要结构略写前俩次,详写第三次。
④讨论通过读课文,你了解到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
板书
刘备尊重人才
诸葛亮雄才大略
三、作业
1、描红
2、抄写生字新词
3、给下列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吩(feng fen)
辅(fu fu)晌(xiang shang )
辰(cheng chen )
诸(zhu zu )
卧(wo wu )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抽读生字卡片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
思考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刘备为什么还要去拜访诸葛亮?
(2)填空
刘备()前往隆中()诸葛亮,()地()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大业,但都没有见着。
(3)讨论填空,理解重点词语两次、拜访、诚心诚意、邀请,体会刘备求才的急切心情和虔诚态度。
(4)指导朗读,体会。
2、学习第2——4自然段,
过渡刘备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第三次来到隆中诸葛亮的茅庐,终于见到了诸葛亮先生,请到了一位智谋过人的军事,留下一段佳话。
下面,我们来学习第2——4自然段。
(1)小组学习。
读课文,思考
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划出刘备有关动作、语言、神态等词语、句子,读一读,想一想。
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诸葛亮雄才大略?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想一想。
(2)讨论问题一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
要点
①第二自然段。
重点指导分角色读张飞、刘备的话,讨论,指导朗读,细细感悟品味刘备对人才的敬重、虔诚;
②第三自然段。
精读赏析“下马步行、轻轻敲门、轻轻走、恭恭敬敬、等了半晌、又等了一个时辰、快步走进”等重点词语的细节描写;讨论,指导朗读,感悟刘备对人才的敬重、虔诚。
③第四自然段。
同塌睡觉、同桌吃饭等。
(3)重点句理解。
3、讨论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①理解句子刘备听了茅塞顿开,象拨开了云雾见到了青天。
比喻句教学,什么比做什么?体会比喻句的精妙。
②理解句子我得到到诸葛先生,就象鱼儿得到水一样啊!比喻句教学,什么比做什么?体会比喻句的精妙。
三、作业
1、近义词
2、组词
3、抄写比喻句。
第三课时
一、总结、写作特点
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出人物的特点的,指名读有关的语句。
二、指导复述课文。
1、理清课文脉络。
两次拜访没见到
上路前
第三次拜访的经过
见面前
见面后
刘备、诸葛亮的鱼水情
2、看板书学生自由练说。
3、指名复述。
三、指导用“来到……只见……”说话。
1、指名读“他们来到隆中……秀丽宜人”。
2、分析写了那些景物,按什么顺序写的?描写这些景物有什么作用?
3、指导用“来到……只见……”说话。
如我们来到烈士陵园,只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自由练说,同桌说,指名说。
四、教学生字新词
1、生字字形教学;
2、指导书写茅
尊
恭
卧
五、练习
1、形近字组词;
2、用“来到……只见……”说话;
3、比喻句辨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