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长安中学九年级化学《金属活动性顺序》复习学案人教新课标版
- 格式:pdf
- 大小:340.60 KB
- 文档页数:4
教案设计与反思(人教版)第八单元金属活动性顺序(复习课教案)陕西省汉中市镇巴县赤南初级中学钟晓珍金属活动性顺序是历年来中考命题的热点,题目的难易不同,题型各异。
因此对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正确理解和灵活运用十分重要。
本节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进行复习。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巩固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学会利用金属与酸以及金属化合物(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推断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
2.过程与方法A.学会通过实验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方法。
B.学习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对比分析,对信息归纳处理,获取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发展求知欲和探究激情。
B.通过对实验的探究、分析,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C.使学生在实验探究、讨论中学会与别人交流、合作,增强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分析1.内容分析本课题侧重复习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此前,学生已经研究了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对其中表现出的金属活泼程度的不同有所了解。
本节安排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能使学生掌握金属化学性质的共性,又能通过反应上的区别加深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
重点要求学生对反应能否进行、反应进行的剧烈程度等情况进行观察、比较,对置换反应特点和规律进行总结、应用。
这样学生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建构更加完整,对置换反应的理解、掌握和运用也更容易。
2.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教学难点: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知识有意义的建构三、教学对象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事物的认识正处于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时期,实验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最好方法。
因此,可以用“实验探究──讨论”的教学模式,完成对金属活动性的认识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学中会”。
四、教学过程1、掌握一个规律金属活动性顺序揭示的一个规律是: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金属的位置越靠后,它的活动性就越弱。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导学案一、导入在我们的平时生活中,金属是非常常见的物质,比如铁、铜、铝等,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但是你知道吗?金属之间其实也有着一定的活动性差别。
今天我们就来进修一下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二、目标1. 了解金属的活动性观点。
2. 掌握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3. 能够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预计金属之间的化学反应。
三、知识点讲解1. 金属的活动性:金属的活动性是指金属在化学反应中失去电子的倾向性。
活动性越大的金属,在化学反应中越容易失去电子,因此更容易发生反应。
2.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金属的活动性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常见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钾、钠、钙、镁、铝、锌、铁、铜、银、铂、金。
在这个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活动性更强,排在后面的金属活动性较弱。
四、示例分析1. 钠和铜的反应: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我们可以知道钠的活动性比铜强,因此钠可以取代铜的位置,发生化学反应。
反应方程式为:2Na + CuSO4 → Cu + Na2SO4。
2. 铁和硫酸的反应: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铁的活动性比硫酸中的氢原子强,因此铁可以取代硫酸中的氢原子,发生化学反应。
反应方程式为:Fe + H2SO4 → FeSO4 + H2。
五、练习题1. 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预计以下反应是否会发生:铝 + 铁(II)氯化物。
2. 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预计以下反应是否会发生:镁 + 铜(II)硫酸。
六、总结通过进修,我们了解了金属的活动性观点和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掌握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以帮助我们预计金属之间的化学反应,进一步加深对金属化学的理解。
七、拓展1. 了解金属的还原性和氧化性。
2. 钻研金属的腐蚀机理及预防方法。
通过本次进修,置信大家对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希望大家能够在平时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加深对化学的认识。
九年级化学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专题复习藤县第五中学化学科:邓爱玲一、复习目标1、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
2、能够设计实验验证和对比金属的活动性3、能够运用金属活动性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难点:相关题型分析三、教学流程的快慢。
-1 反应条件(1)排在氢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酸中的氢(2)酸指盐酸和稀硫酸,不能用浓流酸,硝酸(3)生成的盐必须是可溶。
例1:下列金属跟酸能反应而放出氢气的是: (A )A 、Fe和H2SO4 B、Ag和稀HClC、Zn和HNO3D、Al和浓H2SO4,可由金属和稀硫酸直接反应制取的化合物是:( D )A、CuSO4B、Ag2SO4C、Fe2(SO4)3D、MgSO4\<思考、回答、归纳总结练习2:等质量的A,B,C三种金属分别与质量相同,质量分数也相同的稀硫酸充分反应放出氢气的情况如下图所示:判断1 活动性最强的金属是()2 活动性最弱的金属是 ( )*4.硫酸(二)判断金属与金属盐溶液能否发生置换反应反应条件:1.单质金属要排在盐中金属元素前面2.反应物之一盐必须是可溶性,即是溶液。
3.( K Ca Na) 除外:例2: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B )A.Cu+2AgCl=2Ag+CuCl2B.Zn+2AgNO3=2Ag+Zn(NO3)2C.2Na+CuSO4=Cu+Na2SO4D.2Fe+3CuCl2=2FeCl3+3Cu@在实验中一同学向含AgNO3、 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则滤出的固体中一定有( A )A. AgB. Cu Ag FeC. FeD. Ag和Cu学习方法--找界点,分段讨论$分组讨论,归纳方法能力训练:2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两个考点:1、比较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方法;2、以金属为主线的工业流程图。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应用》复习学案学校班级姓名一、复习内容:本课学习内容是九年级化学下册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应用;1. 重点回顾记忆: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Cu Hg Au Pt Au金属活动性由强渐弱2. 金属活动性顺序理解及应用是复习的重难点。
四、复习课时:1课时五、复习方法:问题情景──方法、规律探究──得出结论──练习巩固──联系实际六、复习过程:*应用一练习:(金属能否与酸发生反应)1.分别将“真、假元宝”放入稀盐酸中,会出现()现象:A.真元宝表面有气泡产生B.假元宝表面有气泡产生C.表面都有气泡产生D.表面都没有气泡2.下列物质可以由相应的金属和酸发生置换反应而制得的是(多选)()A.Fe2(SO4)3B.CuCl2C.MgCl2D.Al2(SO4)3*应用二练习:(金属能否与金属化合物的溶液发生反应)1.分别将“真、假元宝”放入AgNO3中,会出现()现象:A. 真元宝变为银元宝B. 都变为银元宝C. 假元宝变为银元宝D. 都不变为银元宝2.(2013·天津)已知金属锰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铝和锌之间。
下列化学反应不能发生的是( )A.Mn+2HCl==MnCl2+H2↑ B.Mg+MnSO4==MgSO4+MnC.Fe+MnSO4==FeSO4+Mn D.Mn+CuSO4==MnSO4+Cu*应用三练习:(比较金属活动性的强弱)1.X、Y、Z三种金属,只有Z能与稀硫酸反应,当把Y放入X的盐溶液时,Y表面有X析出,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A. X>Y>ZB. Z>X>YC. Y>Z>XD. Z>Y>X2.A、B、C三种金属,根据下列反应式中的关系:① A+B(NO3)2= A (NO3)2+ B ② C+ B(NO3)2= C(NO3)2+ B③A+ H2SO4(稀硫酸)= ASO4+ H2↑④C+H2SO4(稀硫酸) 不反应试推断三种金属的活动顺序为 ( ) A.A>B>C B. A>C>B C.B>C>A D.C>A>B1*应用四练习:(确定金属与金属化合物的混合溶液的反应情况)1.将一定量的铁粉放入硫酸铜和硫酸锌混合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烧杯中仍有少量固体。
《金属活动性顺序专题复习》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判断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
⑵能判断金属跟酸能否发生置换反应及其反应的快慢。
⑶能判断金属跟盐溶液能否发生置换反应。
⑷能设计实验比较不同金属的活动性。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对金属活动性的探究、判断与应用,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对学习过程的反思能力。
⑵通过学生假设,并用自己设计的试验方案进行验证,使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方法获取信息,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加工信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⑴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发现,善于合作交流的能力。
⑵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和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
教学难点: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金属活动性顺序专题复习
一.金属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二.探究置换反应能否发生: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应用二三点
三.验证两种金属活动性顺序
(1)相互置换法
(2)加酸(至少有一种为氢前金属)
四.探究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
(1)两盐夹一金或两金夹一盐;
(2)若其中有两种金属位于氢前,还可加入稀盐酸或稀硫酸。
【同步教育信息】人教九下金属化学活动性顺序(2)复习学案一. 本周教学内容:金属化学活动性顺序(2);化合、分解与中和反应[达成目标](1)能设计活动方案探究金属化学活动性顺序。
(2)通过活动研究金属腐蚀的条件,了解常用金属的防腐措施。
(3)掌握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特点、概念。
(4)了解中和反应的特点、概念。
(5)能用符号、图示等方法表示化合、分解、置换、中和反应的特点。
(6)了解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
(7)了解溶液的酸碱性,知道常见溶液的酸碱性。
(8)会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性。
(9)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的影响。
(10)学习对比、归纳等科学方法。
二. 重点、难点:1. 重点:(1)对比、归纳等科学方法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应用。
(2)化合、分解、置换、中和反应的概念和特点。
(3)溶液pH的测定。
2. 难点:(1)科学方法的培养。
(2)相关方程式的书写。
三. 重点知识:1. 金属生锈的条件及防止腐蚀金属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腐蚀,铁与氧气和水反应后生成红褐色铁锈[Fe2O3·xH2O],铜与氧气、二氧化碳和水共同作用形成绿色的有毒的铜锈[Cu2(OH)2CO3]。
金属生锈后,导电性、强度等机械物理性能下降并造成环境污染。
防止金属腐蚀主要有二类方法:一种是隔离法,如在金属制品表面镀不易生锈的金属、涂漆、上油等;另一种是改变金属内部结构,如在炼钢时加入铬、镍等元素,制成不锈钢。
铁生锈条件活动方案的设计。
根据生活经验可知,铁生锈与空气(氧气)和水有关,那么铁究竟是在怎样的条件下生锈呢?从(1 从(2 从(3 2. 化学反应的基本分类为: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中和)。
(1)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了一种物质,这样的反应叫化合反应。
用符号表示为:A B C +=化合反应通常放出能量,如放热、发光等现象。
化合反应中,反应物可以是单质,也可以是化合物,各元素的化合价反应前后可能变化,也可能不变。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8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金属活动性顺序学案(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九年级化学下册第8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金属活动性顺序学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九年级化学下册第8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金属活动性顺序学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2课时金属活动性顺序【学习目标】1.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某些化合物溶液的置换反应,能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
2.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学习重点】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学习难点】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答有关的化学问题。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1.熟练书写镁、铁与氧气、盐酸、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设问:金属能与某些化合物溶液发生反应吗?2.出示学习目标,由学生对学习目标进行解读。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错误!阅读教科书P11,学生完成“探究”实验,填写下表.思考教科书P12讨论:(1)上述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特点是什么?它们属于哪种反应类型?点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种类相同,即都是单质和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
(2)通过上述实验,你能得出铝、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吗?点拨:铝、铜、银活动性顺序:铝>铜>银(3)通过以上学习探究,你获得了哪些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方法?点拨:根据金属与氧气、酸之间能否发生化学反应及反应剧烈程度进行比较.错误!1.分析镁、锌、铁分别跟稀盐酸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其反应类型。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判断与应用》复习课学案学习目标:1、根据几种不同金属跟酸溶液、盐溶液反应的现象,推断金属活动性顺序,考查对金属活动性的理解。
2、根据不同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关系,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以及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
3、通过设计实验方案或进行实验评价,探究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考查对金属与盐溶液反应规律的理解与应用、金属置换盐溶液中金属离子的先后顺序与金属量的关系。
4、体会到化学就在身边,走进化学,乐趣无穷。
重点:金属跟酸溶液、盐溶液反应规律探究、判断与应用难点:金属与盐溶液反应规律的理解与应用学法指导:通过典型习题的合作学习,得出规律,提升能力【走进生活】:【我是小小化学家】黄金饰品中的假货常常鱼目混珠,社会上有些不法分子时常以黄铜冒充黄金进行诈骗活动。
(因为黄铜-铜锌合金单纯从颜色、外形上看,与黄金极为相似,所以很难区分)。
聪明的同学们,你能用学过的化学知识帮助消费者辨别真伪吗?【知识回顾】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K Ca Na ()()()()Sn Pb (H) ()Hg () Pt Au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逐渐减弱【信息冲浪一】:【请你思考】下图是镁、锌、铁、铜与盐酸反应的卡通图,由此你会得到哪些信息?思考一:下列物质可以由金属与酸通过置换反应制得的是( )①FeCl 3 ②CuCl 2 ③AlCl 3 ④FeSO 4【知识梳理一】金属与酸发生置换反应的条件是:金属 + 酸盐 + 氢气【信息冲浪二】:由下面两幅图片你会得到哪些信息?铁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 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思考二: 下列反应能进行的写出化学方程式,不能反应的说明理由。
⑴Fe+CuSO4⑵Cu+ZnSO4⑶Fe+AgCl【知识梳理二】金属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条件是:金属 + 盐 新金属 + 新盐【规律探寻】一、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判断 1、等质量的3种不同金属分别和足量相同的稀硫酸反应,都生成相同价态情况如右图所示。
(1)3种金属的活动顺序由强到弱的是( )(2)3种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小规律:】(1)反应用的时间越短,金属的活动性越(2)等质量金属与足量的酸反应,取决于金属化合价/相对原子质量的比值大小,比值越大,产生氢气质量越;若金属的化合价相同,相对原子质量与产生氢气质量成比,即相对原子质量越小,产生氢气质量越.二、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1、设计实验证明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江苏省无锡市长安中学九年级化学《金属化学性质(二)》学案(无答案)人教新课标版一、提前自学1、常见金属在溶液中的活动性顺序:2、⑴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⑴金属的位置越,它的活动性越;⑵位于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⑶位于的金属能把位于的金属从它们里置换出来。
二、课堂反馈1、将质量相等的A、B、C三种金属,同时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且足量的稀盐酸中,反应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已知:A、B、C在生成物中均为+2价) ( )A.放出H2的质量是C>B>A B.反应速率最大的是AC.相对原子质量是C>B>A D.金属活动性顺序是A>B>C2、某样品6.5g与足量稀硫酸完全反应后产生氢气0.195g。
则其所含杂质可能是()A、FeB、MgC、AlD、Cu3、一定量铜粉和镁粉的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完全反应,过滤,所得固体不溶物在加热条件下与足量氧气充分反应后,所得产物的质量是原混合物质量的一半,则原混合物中铜粉和镁粉的质量比为下列的( )A. 1 :1B. 4 :3C. 2 :3D. 3 :24、已知X、Y、Z三种金属能发生下列反应:()X + H2SO4 == XSO4 + H2↑ Y + Z(NO3)2 == Y(NO3)2 + ZZ + X(NO3)2 == Z(NO3)2 + X 则X、Y、Z三种金属与氢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A.X>H>Y>Z B.Y>Z>X>H C.Z>Y>X>H D.X>H>Z>Y5、判断下列置换反应是否正确?A. Cu+2HCl=CuCl2+H2↑B. Fe+H2SO4(浓)=FeSO4+H2 ↑C. 2Fe+6 HCl = 2FeCl3+3H2 ↑D. Cu+2AgCl=2Ag+CuCl2三、课后作业1、在托盘天平的两盘上各放一只质量相同的烧杯,分别注入100g7.3%的稀盐酸,天平平衡,向左盘烧杯中投入一定质量的碳酸钙粉末,向右盘烧杯中投入一定量的镁粉,均恰好完全反应,天平指针发生偏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