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时态数据库
- 格式:pptx
- 大小:78.69 KB
- 文档页数:9
引言概述:中文数据库是在处理和存储中文数据时使用的专用数据库系统。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中文数据库系统,以帮助读者了解其中的优势和使用场景。
正文内容:1.数据库系统1.1关系型数据库系统1.1.1Oracle数据库1.1.2MySQL数据库1.1.3SQLServer数据库1.2非关系型数据库系统1.2.1MongoDB1.2.2Redis1.2.3Cassandra1.3中文数据库系统的优势1.3.1中文字符处理能力1.3.2中文语义搜索支持1.3.3分词和索引优化2.中文全文检索2.1查询语法2.2分词技术2.2.1正向最大匹配2.2.2逆向最大匹配2.2.3双向最大匹配2.3查询优化2.3.1索引优化2.3.2查询性能优化2.4数据分布和负载均衡3.中文数据挖掘3.1挖掘方法3.1.1分类3.1.2聚类3.1.3关联规则3.2特征选择3.2.1信息增益3.2.2卡方检验3.2.3互信息3.3模型选择3.3.1决策树3.3.2支持向量机3.3.3朴素贝叶斯3.4数据预处理3.4.1去噪3.4.2缺失值处理3.4.3标准化4.中文数据库安全性4.1身份验证4.1.1角色分配4.1.2强密码策略4.1.3双因素认证4.2数据加密4.2.1数据传输加密4.2.2数据存储加密4.2.3数据控制保护4.3数据备份和恢复4.3.1定期备份4.3.2增量备份4.3.3容灾方案5.中文数据库的应用场景5.1文本分析5.1.1舆情分析5.1.2文本分类5.1.3实体识别5.2机器翻译5.2.1神经机器翻译5.2.2统计机器翻译5.2.3规则机器翻译5.3搜索引擎5.3.1关键词搜索5.3.2相似度搜索5.3.3排名算法总结:本文介绍了常用的中文数据库系统及其优势,包括关系型数据库和非关系型数据库,以及中文全文检索、中文数据挖掘、中文数据库安全性和中文数据库的应用场景。
在日益增长的中文数据需求下,选择适合的中文数据库系统和相应的技术将对数据处理和应用产生重大影响。
时态数据传统数据库例如关系数据库描述数据进入数据库时所反映现实世界当前状态。
当这种状态发生改变时需要通过合适的更新(插入、删除和修改)再反映到数据库当中,这种更新通常发生后,原先的状态就“自然”消失。
对于许多应用系统来说,只保存当前状态是不够的。
例如银行系统、人事系统和医疗系统等等,它们都需要着力维护相关的历史数据信息。
需要显式表示和管理与时间相关的数据就是时态信息。
时态数据的形式特征是其由不显含时间的数据和相应的时间标签组成,而本质是需要将数据本身与特定的时间例如数据的生命周期等紧密结合,时间的处理和数据的管理相融相合,是数据与其相关时间的整合体,因此,常规数据库就不能有效进行时态数据的管理。
当然也可以在常规数据库框架内通过应用程序来管理时态数据,但相应应用程序会相当复杂,也容易出错,同时也加重时态数据用户的负担。
时间标签时态数据中数据由于其采用数据模型的不同而不同,例如采用关系模型、对象模型和XML模型的时态数据分别称为时态关系、时态对象和时态XML数据。
但无论那种时态数据,其中的时间标签都会根据情形选用下述的时间表示形式。
▪时间点(instant):连续模型中的时间就是在时间轴上实数点;离散模型中的时间点就是时间轴上的一个原子时间间隔,此时,时间点和时间粒度相关。
例如当时间粒度为“天”时,2011年3月1日是时间点;而当时间粒度是“秒”时,上述时间点就由系统自动换算为2005年3月1日0时0分0秒。
▪时间期间(period):给定两个时间点t1和t2(t1≤t2),以t1为始点和以t2为终点的时间期间[t1 , t2]定义为集合{t| t是时间点并且t1≤t≤ t2}。
时间点可以看作始点和终点重和的时间区间,此时的时间区间可以理解为延续时间为0的一段时间。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需要考虑时间区间兼容时间点的表示和时间区间的比较谓词,一般采用始点封闭,终点开放的“左闭右开”形式。
▪时间区间(interval):时间区间是指持续的一段时间,其基本特征是表示该段时间的长度。
数据库设计开题报告1.设计(或研究)的依据与意义1基本概念时态数据库中的一些基本概念主要涉及时态信息模型、时间粒度、有效时间和事务时间等。
1.1时态信息模型随时间变化的信息称为时态信息(TemporalInformation)。
在自然界中,时间是每时每刻都存在、连续发生且一去不复的,它在时间轴上是连续存在的。
1.2时间粒度由于计算机的数字化特点,不可能将时间存贮为一个连续的实体,而必须用离散形式来表示。
时间粒度是对离散化程序的度量,当以固定时间粒度对实体状态采样时,粒度越小表示越精确,但同时所占用的内存就越大。
1.3有效时间和事务时间有效时间和事务时间是时态建模中最重要的两个概念。
有效时间(ValidTime)是指一个对像(事件)在现实世界中发生并保持的那段时间,或者该对象在现实世界中为真的时间。
由定义可知,有效时间表示了事物的有效性,即事物在现实世界中存在或发生的时间。
2时态数据库分类按时态信息的表示的方式,可以将数据库分为4个类型:快照数据库(SnapshotDatabase)、回滚数据库(RollbackDatabase)、历史数据库(HistoricalDatabase),双时态数据库(TemporalDatabase)。
2.1快照数据库快照数据库(SnapshotDatabase)顾名思义就是指在特定时刻的瞬间快照来建立模型,考虑现实世界。
快照数据库只反应了某一瞬间的情况。
所有的传统数据库都属于这一类。
之所以把这类数据库归结为时态数据库,主要是因为它支持用户自定义时间。
用户自定义时间是指用户根据自己的需求或理解定义的时间。
2.2回滚数据库回滚数据库(RollbackDatabase)只支持事务时间。
它保存过去的每一次事务操作的历史,即状态演变之前的状态。
2.3历史数据库历史数据库只支持有效时间。
在历史数据库当中,每一个关系记录了一个“历史”状态,它建模了现实世界中事物在有效时间点或现实世界状态的变化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