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统计和数据
- 格式:ppt
- 大小:341.51 KB
- 文档页数:25
统计学基础复习提纲复习内容:第一章:统计数据;第二章;数据搜集;第四章:数据分布特征的测度;第五章:抽样与参数估计;第六章:假设检验;第七章:相关与回归分析;第八章:时间序列分析和预测:第九章:指数。
重点内容:第一章统计和数据(1)统计的概念和应用(2)统计数据类型:分类数据、顺序数据、数值型数据;观测数据和实验数据;截面和时间序列数据。
(3)统计中的基本概念:总体与样本;参数与统计量;变量。
第二章数据搜集(1)数据来源:直接来源和间接来源(2)调查设计:调查方案设计和调查问卷设计(3)统计数据质量第四章数据分布特征的测度(1)集中趋势的测度:平均数;中位数和分位数;众数(2)离散程度的度量:极差和四分位差;平均差;方程和标准差;离散系数(3)偏态与峰态度量:偏态系数;峰态系数第五、六章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1)参数估计的基本原理:点估计与区间估计(2)总体均值的区间估计和总体比率的区间估计(3)样本容量的确定(4)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原假设与备择假设;两类错误与显著性水平;检验统计量与拒绝域。
(5)总体均值的检验:大样本检验方法;小样本检验方法。
第七章相关与回归分析(1)变量间关系度量:相关关系的描述和测度;散点图与离散系数。
(2)一元线性回归: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参数的最小二乘估计;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显著性检验。
(3)利用回归房产进行估计和预测第八章时间序列分析与预测(1)时间序列的分解和描述:图形描述;增长率分析(2)预测方法的选择和估计(3)平稳序列的预测: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4)趋势序列的预测:线性趋势预测;非线性趋势预测平均数:x 二2 4 10 11| 14 151096 9.610(2-9.6)2(4-9.6)2 川(15-9.6)2n -110-12、一家公司在招收职员时,首先要进行两项能力测试。
在A 测试中,其平均分数是100分, 标准差是15分;在B 项测试中,其平均数是 400分,标准分数是50分。
第一章概述重点第一节统计的含义和特点1、统计概念:统计是人们正确运用统计理论和方法采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和由数据得出结论的实际操作过程,是人们从数据上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认识活动和结果。
2、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大量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3、社会经济统计的特点:数量性、总体性、具体性、社会性4、统计工作过程:统计设计阶段、统计调查阶段、统计整理阶段、统计分析阶段、统计数据提供与管理阶段5、统计职能:信息、咨询、监督6、统计研究的具体方法: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统计推断法第二节统计中常用的基本概念1、统计总体及总体单位的概念:统计总体是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所要研究的对象的全体,它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体所构成的整体。
构成总体的个体则称为总体单位。
2、统计总体的特点: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3、统计标志概念及分类: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属性或特征的名称。
按其性质不同可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
品质标志的具体表现用文字表示;数量标志的具体表现用数值来表示。
4、统计指标概念、六要素及种类:统计指标是各种说明总体综合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数字资料。
六要素:时间限制、空间限制、指标名称、计量单位、计算方法、指标数值。
种类:数量指标(又分为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质量指标5、标志与指标的区别与联系:区别:(1)标志是表明总体单位特征的;指标是表明总体特征的(2)标志可以用数量表示为数量标志,也可以用文字表示为品质标志;指标都是用数量表示联系:(1)统计指标的基础是总体单位及其标志值,总体单位及数量标志值的汇总与综合(2)由于统计研究目的和任务不同,确定的总体和总体单位不同,标志与指标也不同6、变异的概念及种类:变异是标志的具体表现在总体个单位间的差异。
种类:品质变异和数量变异7、变量的概念及种类:变量是可变的数量标志和所有的统计指标。
种类:按变量值是否连续分为离散变量(只能用整数表示)和连续变量(可用小数表示);按性质不同可以分为确定性变量和随机变量。
第一章期末复习总结与习题数据与统计学第一章期末复习总结与习题数据与统计学第一章数据和统计1.1.1统计数据它是统计实践过程中获得的各种数字数据和其他相关实际数据的总称。
它是统计工作的目标和成果。
(1)变量和变量值说明现象的某一数量特征的概念也被称为变量,变量的具体取值是变量值,统计数据就是统计变量的具体表现。
例如,固定资产是一个变量,每个企业固定资产的具体价值就是变量值。
为了区别,在本书中,凡是变量均用大写的英文字母表示,而变量值则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
连续变量是指变量的值在数轴上是连续的,不能逐个枚举,也就是说,可以在一个区间内取任何实数。
例如,气象上的温度、湿度,零件的尺寸等。
离散变量是指变量的值,它们是整数值,可以逐个列出。
比如企业的数量,员工的数量等等。
确定性变量是受确定性因素影响的变量,即影响变量值变化的因素是明确的,是可解释和可控制的。
随机变量是受许多小的不确定因素(也称为随机因素)影响的变量。
变量的值不能预先确定。
社会经济现象既有确定性变量也有随机变量。
统计学所研究的主要是随机变量。
(二)数据的计量尺度统计数据是整体单位符号或统计指标的具体定量表达。
根据对研究对象计量的不同精确程度,人们将计量尺度由低到高、由粗略到精确分为四个层次:定类尺度、定序尺度、定距尺度和定比尺度。
1.1.2统计学统计学是一门关于如何收集、组织、显示和分析统计数据的方法学科学。
其目的是探索数据的内在定量规律。
1.1.3统计数据的规律性客观事物本身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对立统一,必然性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偶然性反映事物表现形式上的差异。
而统计数据是事物必然性与偶然性共同作用的结果,偶然性是对同一事物的多次观察得到的统计数据有差异,而必然性则隐含在统计数据本身。
统计学提供了探索数据内在规律的一套方法,利用统计方法是可以探索出其内在的数量规律性的。
1.4.1直接获取的数据直接统计调查:为获取统计数据而专门组织的调查。
如普查、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查、抽样调查、统计报表。
第一章数据与统计学一、单项选择题1、指出下面的数据哪一个属于分类数据()A、年龄B、工资C、汽车产量D、购买商品的支付方式(现金、信用卡、支票)2、指出下面的数据哪一个属于顺序数据()A、年龄B、工资C、汽车产量D、员工对企业某项制度改革措施的态度(赞成、中立、反对)3、某研究部门准备在全市200万个家庭中抽取2000个家庭,据此推断该城市所有职工家庭的年人均收入,这项研究的统计量是()A、2000个家庭B、200万个家庭C、2000个家庭的人均收入D、200万个家庭的人均收入4、一家研究机构从IT从业者中随机抽取500人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其中60%的人回答他们的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50%的回答他们的消费支付方式是使用信用卡。
这里的“月收入”是()A、分类变量B、顺序变量C、数值型变量D、离散变量5、一项调查表明,在所抽取的1000个消费者中,他们每月在网上购物的平均消费是200元,他们选择在网上购物的主要原因是“价格便宜”。
这里的参数是()A、1000个消费者B、所有在网上购物的消费者C、所有在网上购物的消费者的平均消费额D、1000个消费者的平均消费额6、一名统计学专业的学生为了完成其统计作业,在《统计年鉴》中找到的2006年城镇家庭的人均收入数据属于()A、分类数据B、顺序数据C、截面数据D、时间序列数据7、一家公司的人力资源部主管需要研究公司雇员的饮食习惯,改善公司餐厅的现状。
他注意到,雇员要么从家里带饭,要么在公司餐厅就餐,要么在外面的餐馆就餐。
他收集数据的方法属于()A、访问调查B、邮寄调查C、个别深度访问D、观察调查8、从含有N个元素的总体中抽取n个元素作为样本,使得总体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有相同的机会(概率)被抽中,这样的抽样方式称为()A、简单随机抽样B、分层抽样C、系统抽样D、整群抽样9、为了调查某校学生的购书费用支出,从全校抽取4个班级的学生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法是()A、简单随机抽样B、分层抽样C、系统抽样D、整群抽样10、为了调查某校学生的购书费用支出,将全校学生的名单按拼音顺序排列后,每隔50名学生抽取一名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式是()A、简单随机抽样B、分层抽样C、系统抽样D、整群抽样11、在一项调查中,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A、无区别,是一致的B、有区别,是不一致的C、无区别,是人为确定的D、有区别,但有时是一致的12、对家用电器的平均寿命进行调查,应该采用()A、普查B、重点调查C、典型调查D、抽样调查。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统计学原理第一章基础第一节统计的定义统计是从数据中获取信息的一种方法。
第二节主要统计概念一、总体总体就是统计工作者研究对象的全体。
对总体的描述性测度称为参数,如均值,最大值、最小值等。
二、样本样本就是从总体中抽取的若干数据的集合。
对样本的描述性测度量是统计量。
三、统计推断统计推断是运用样本数据对总体进行估计、预测和决策的过程。
可靠性测度共有两种:置信水平和显著性水平。
三个例子:企业多元化战略:多元化企业和非多元化企业的绩效差异。
普通学生和学生干部:就业和收入差异。
男生和女生:成绩差异。
第三节:数据的类型一、定距数据定距数据是实数:如身高、距离、收入等二、定性数据定性数据的取值是类别:如男性、女性。
三、定序数据定序数据也表现为定性的,但是取值是有顺序的。
例如,不好、一般、好、很好、优秀。
定性数据和定序数据的区别在于后者的取值是有顺序的。
第四节数据的描述方法一、图表描述方法计算机命令1.将数据输入或导入列中。
2.选择数据列。
3.单击图表向导(Chart Wizard)、线图(Line)和完成(Finish)。
4.如果想做某些改变,则鼠标右键单击图表,选择图表选项。
二、数字描述方法1.中心位置的测度(1)算术平均数求和:SUM平均值:average(2)中位数:中位数是通过把观测值按顺序排列而计算得到的。
处于中间位置的观测值即为中位数。
中值:median,如果数据有n个,若n为单数,取值为中间的数值;若n为偶数,取值为中间两个数的均值。
众数:mode 。
注意:在不只有一个众数的情况下,Exce 只显示最小的,不显示是否有其它众数。
最大值:max ;最小值:min ;平方根:sqrt数据分析:分析工具库是Excel 所附的一组统计函数,它可以通过菜单栏找到。
单击工具,找到“数据分析”;如果“数据分析”不存在,点击“加载宏”,然后选择分析工具库。
找一台安装有数据分析的电脑,进入excel 安装目录(一般是C:\Program Files\Microsoft Office)进入OFFICE10文件夹拷贝Library 文件夹到你的电脑同名文件夹里,然后执行前面的加载宏步骤就可以了。
第一章:数据与统计学思考与练习:思考题:1.什么是统计学?怎样理解统计学与统计数据的关系?答:统计学是一门收集、整理、显示和分析统计数据的科学。
统计学与统计数据存在密切关系,统计学阐述的统计方法来源于对统计数据的研究,目的也在于对统计数据的研究,离开了统计数据,统计方法以致于统计学就失去了其存在意义。
2.试举出日常生活或工作中统计数据及其规律性的例子。
3.简要说明统计数据的来源答:统计数据来源于两个方面:直接的数据:源于直接组织的调查、观察和科学实验,在社会经济管理领域,主要通过统计调查方式来获得,如普查和抽样调查。
间接的数据:从报纸、图书杂志、统计年鉴、网络等渠道获得。
4.获取直接统计数据的渠道主要有哪些?5.简要说明抽样误差和非抽样误差答:统计调查误差可分为非抽样误差和抽样误差。
非抽样误差是由于调查过程中各环节工作失误造成的,从理论上看,这类误差是可以避免的。
抽样误差是利用样本推断总体时所产生的误差,它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控制的。
6.一家大型油漆零售商收到了客户关于油漆罐分量不足的许多抱怨。
因此,他们开始检查供货商的集装箱,有问题的将其退回。
最近的一个集装箱装的是2 440加仑的油漆罐。
这家零售商抽查了50罐油漆,每一罐的质量精确到4位小数。
装满的油漆罐应为4.536 kg。
要求:(1)描述总体;(2)描述研究变量;(3)描述样本;(4)描述推断。
答:(1)总体:最近的一个集装箱内的全部油漆;(2)研究变量:装满的油漆罐的质量;(3)样本:最近的一个集装箱内的50罐油漆;(4)推断:50罐油漆的质量应为4.536×50=226.8 kg。
7.“可乐战”是描述市场上“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激烈竞争的一个流行术语。
这场战役因影视明星、运动员的参与以及消费者对品尝试验优先权的抱怨而颇具特色。
假定作为百事可乐营销战役的一部分,选择了1000名消费者进行匿名性质的品尝试验(即在品尝试验中,两个品牌不做外观标记),请每一名被测试者说出A品牌或B品牌中哪个口味更好。
统计方法与数据分析第一章统计方法的基础知识统计学是一门应用数学,主要研究随机现象的测量、分析、解释和预测。
统计方法是统计学的一部分,它是为了使统计学更加实用而产生的。
统计方法主要通过收集、处理和分析数据,从而得出结论,用来描述和解释实际现象。
1.1数据的分类数据分为两类:定量数据和定性数据。
定量数据基于数字和数量,它是一个可量化的度量,例如温度,高度和质量。
定性数据则基于描述和特征,无法量化,例如人们对一些事物的看法和情感。
1.2样本和总体样本是研究者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用来代表整个总体。
在数据收集和分析中,要确保样本的代表性和可靠性,以便推广到整个总体。
1.3测量测量是指通过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来获取信息。
测量的目的是为了准确地描述、解释和预测现象。
常见的测量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实验研究和观察等。
第二章描述性统计方法描述性统计方法是指用来描述和总结数据的方法,通常用于数据的描述和分析。
2.1数据的中心趋势数据的中心趋势是用来描述数据最常见值的方法。
主要包括平均值、中位数和众数。
平均值是通过将所有数据加起来然后除以数据点的个数而计算出来的。
中位数是数据点按照大小排列后的中间值。
众数是数据集中出现最频繁的值。
2.2数据的离散度数据的离散度描述的是数据在平均值周围的散布程度。
常见的离散度测量方法包括标准差、方差和范围等。
2.3数据的分布数据的分布是指一组数据值出现的频率和概率。
常见的数据分布包括正态分布、偏态分布和离散分布等。
第三章探索性数据分析探索性数据分析是一种探索性统计学方法,它用于在数据分析之前对数据进行初步分析和检查。
3.1直方图直方图是一种在直方图中绘制数据的图形。
它使用连续的条形来表示数据的分布情况。
3.2散点图散点图是一种显示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图形。
散点图可以显示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和任何离群值。
3.3箱线图箱线图也称为盒须图,用于显示数据分布的五个数字概括:最小值、第一四分位数、中位数、第三四分位数和最大值。
2014中级统计师考试-统计方法知识考试重点归纳第一章统计和数据●统计是用来处理数据的,是关于数据的一门学问。
1、统计学:是用以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和由数据得出结论的一组概念、原则和方法。
2、统计分析数据的方法分为:(1)描述统计(2)推断统计3、描述统计:是研究数据搜集、处理和描述的统计学方法。
4、推断统计:是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的统计学方法。
5、推断统计包括:(1)参数估计(2)假设检验6、定性变量的特点:只反映现象的属性特点,不能说明具体量的大小和差异。
●定性变量包括分类变量和顺序变量。
●只反映现象分类特征的变量称分类变量。
分类变量没有数值特征,所以不能对其数据进行数学运算。
●如果类别具有一定的顺序,这样的变量称为顺序变量。
顺序变量不仅能用来区分客观现象的不同类别,而且还可以表明现象之间的大小、高低、优劣关系。
7、定量变量的特点:可以用数值表示其观察结果,而且这些数值具有明确的数值含义,不仅能分类而且能测量出来具体大小和差异。
●数值型数据(定量数据)作为统计研究的主要资料,其特征在于它们都是以数值的形式出现的,有些数值型数据只可以计算数据之间的绝对差,而有些数值型数据不仅可以计算数据之间的绝对差,还可以计算数据之间的相对差。
其计量精度远远高于定性数据。
在统计学研究中,数值型数据有着最广泛的用途。
8、数据按获取的方法不同分为:(1)观测数据(2)实验数据9、观测数据:是对客观现象进行实地观测所取得的数据,在数据取得的过程中一般没有人为的控制和条件约束。
10、实验数据:一般是在科学实验环境下取得的数据。
11、统计数据资料的来源:(1)通过直接的调查或实验获得的原始数据,这是统计数据的直接来源;(2)别人调查的间接数据,并将这些数据进行加工和汇总后公布的数据,这是数据的间接来源。
12、数据的直接来源:(1)统计调查(2)实验法●通过统计调查得到的数据,一般称为观测数据。
●运用实验法时,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产生应当是随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