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我的辞典 ppt(沪教版)PPT优质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3.20 MB
- 文档页数:5
2021年七年级语文上册《你是我的辞典》教案沪教版教学目标:1、学习用日常小事来展示人物精神世界的写法。
2、通过圈画、品味人物描写的词句,把握人物形象。
3、学习主人公乐观积极、开朗自信的性格。
教学重点:通过圈画、品味人物描写的词句,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体会课题的深刻含义,理解课文的主旨。
课时安排:1课时布置预习:熟读课文,给生字词注音、解释。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曾经有这么一句话,伤帝给你关上一扇门的时候,他一定给你打开了一扇窗。
的确,在人生的旅途中,人总会遇到艰难困苦,那么,面对生活的挫折,面对逆境,我们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你是我的辞典》,也许主人公本杰明一家会告诉我们那扇窗在哪里?(板书课题)二、速读课文,了解内容(本文写了哪几件事?)三、默写词语(检查阅读效果)装潢洋溢嵌弥补艰难困苦不耐烦鄙视烟消云散学而不厌融化戳渴望怔怔地兴高采烈肩负抑制激励四、明确文章内容1、本文写了“我”与父亲的哪几件事?明确:第7—21节:“我”给父亲打电话时,意外地听到别人喊他哑巴,我非常愤怒。
(父亲学语言的原因)第22—27节:“我”教父亲学语言,父亲教会了我提问的艺术。
(互相学习)第28—32节:我发奋努力,父亲改变主意不让我上大学,后又支持。
(一场风波)2、除此以外,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第1—6节:介绍了父亲的特点:聋哑人,性格开朗乐观。
第33—42节:我勤奋努力,成为学院里最优秀的学生。
(学习的收获)五、再读课文,读懂课题:再读课文,思考:题目“你是我的辞典”中的“我”“你”各指代谁?请从文中找出依据。
明确:①女儿是父亲的辞典:第20节“露丝,你就是我的老师,我的活字典”②父亲是女儿的辞典:第26节“他教会了我提问的艺术”。
第42节“是父亲激励着我克服了学习上的种种困难;是他教会了我如何观察、思考问题;是他那无声的言语,教我学会了真正的、活生生的、强有力的语言。
”六、品味课文,把握形象:父女两人是彼此的辞典,那么,这部辞典里都写了些什么?(通过圈画、品味人物描写的重要词句,把握人物形象)可从下面两个小问题入手:①女儿是父亲的辞典,那么女儿教会了父亲什么?明确:女儿教会了父亲说话。
你是我的辞典(沪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了解本文双线结构。
2、在朗读的过程中,圈划、品味文中人物的神态、语言等描写,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3、过学习课文,结合学生个体学习生活体验,学习主人公乐观积极、开朗自信的性格。
设计意图:本单元的主题是“面对逆境”,这篇散文描写了一个困苦家庭中家庭成员之间相濡以沫的故事,很好地又一次诠释了单元主题。
文中的父亲的宽容的胸襟,坦然承受困难的精神是值得初一的学去体会、品味的。
根据七年级第一学期的学生特点及本篇课文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把朗读、圈划作为重要的学习手段,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并最终实现对文章主旨的把握。
教学重点:在默读、朗读中圈划人物描写,以父亲为主线,概括父亲的品质,把握作者情绪的脉络,进而理解文章主旨。
设计意图:概括是初中阶段学生非常重要的一个能力。
在概括的基础上更容易理清课文的双线结构。
从而让学生体味作者构思的巧妙。
教学重点在于主旨的把握,引导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朗读方式,辅以圈划、旁批等方法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把握作者的情绪脉络,从而为进一步深入地把握主旨作铺垫。
教学难点:课文双线结构的把握及词句的品味。
设计意图:课文一条是明线:父亲以我为师,学习语言;一条是暗线:我以父亲为师,学习“真正的、活生生的、强有力的语言。
这样的双线结构的文章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因此把它作为一个学习的难点。
可以从“笑”字入手,把握作者情绪的脉络,学生可能难以想到,也需教师点拨指导。
可从题目入手,解决此难点。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老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导入课题1、问题导入:人生总会面临困境,此时我们该怎样面对?2、板书课题:提问:“你是我的辞典”,“辞典”有什么含义?“你”指代谁?“我”指代谁?以问题导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想法畅所欲言,激发课堂兴趣。
理解题目的含义从主题导入,为学生能顺利地把握主旨起了铺垫的作用。
你是我的辞典露丝·辛德拉斯基只要父亲一回到家里,家里就立刻充满了欢笑。
他高大英俊,浓密卷曲的黑发下是一双黑亮的、时时刻刻洋溢着笑意的大眼睛。
他在一家室内装潢厂工作,他的指甲缝里常常嵌着填沙发用的棉绒。
父亲名叫本杰明,然而没有人这么称呼他。
在家里我叫他本爸爸,周围的人叫他本尼。
因为父母都失聪,我是在两个不同的世界里长大的——家里的无声世界和外面的有声世界,所以我非常熟悉“寂静”的手势语言。
妈妈生来就聋,父亲两岁时得了脑膜炎,当他快到上学年龄时,他的听觉完全消失了。
他本来是个很聪明的孩子,但他的智慧被病魔锁住了。
孩子们已开始学习语言了,他却与声音隔绝开来,听不见,自然也说不出。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其他器官变得越来越敏锐了,但这并不能弥补小时候没有学过语言的缺陷。
他不能读书。
对他来说,那一行行、一段段的文字实在是太难了,学习书面语言比张嘴学说话要困难几倍。
尽管如此,爸爸却从不悲观,他总是把困难转变成幽默。
“我们应该笑对生活。
”他常说,“这样,艰难困苦也会变得轻松愉快。
”不过,我真正开始理解爸爸,却是通过一天晚上的一件事情....。
那天晚上,妈妈给我一枚硬币,让我去给还在厂里上班的爸爸打个电话。
我来到电话亭接通了电话。
“我想给辛德拉斯基先生带个口信。
”我对接电话的人说。
“我不认识什么辛德拉斯基先生。
”那人不耐烦地回答。
“他的名字叫本杰明,他是我爸爸。
”“听着,小丫头,我忙得很,没工夫跟你闹着玩。
”“他是聋子。
”我解释道。
“噢,你是说那个哑巴呀,你怎么不早说呢?”我记不清他接下来说了些什么,“哑巴”这两个字占据了我的整个心灵。
尽管我早就听人说过聋子必定是哑巴,但我的父母只是聋,他们并不哑,他们会说话呀!第二天,我问父亲:“你为什么允许厂里的人喊你哑巴?”他耸耸肩说:“这样他们更容易记得我。
”我简直被激怒了。
“你不是哑巴,你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
告诉他们,你的名字叫本杰明。
”他淡淡地笑了笑:“我知道我不是哑巴,这就足够了。
沪教版七上《你是我的辞典》(公开课课堂实录)(沪教版七年级必修课堂实录)共3篇沪教版七上《你是我的辞典》(公开课课堂实录)(沪教版七年级必修课堂实录)1沪教版七上《你是我的辞典》(公开课课堂实录)【背景介绍】《你是我的辞典》是沪教版七年级必修的一篇课文,它启示了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不仅可以运用词典,更可以运用身边人的言行举止或者社会现象,去探究语言及文化。
教学实践证明,这篇文章深入浅出,易于理解,是一个很不错的教材。
【实录】时间:2020年10月20日地点:晨光中学二楼221教室主讲:李老师主题:身边的辞典——《你是我的辞典》李老师开场白:下节课我们将学习《你是我的辞典》这篇课文,这一次我们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百科全书、语文课本,我们要深入生活,从身边的人和事中寻找语言、文化和人际交往的奥秘,开放我们的视野,帮助大家运用所学,提升交际能力。
首先,李老师安排了学生们小组互动讨论,让学生们分享他们的“辞典”,这些“辞典”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语言、知识、文化、人际互动等,都可以成为他们的辞典。
最后,她让每个小组选出代表,分享他们找到的“辞典”。
小组讨论完毕,李老师开始上课。
第一部分:阅读与理解李老师要求学生先自己向课本中寻找答案,然后在课堂上口述。
1、请学生读一遍课文,然后提出问题,大家一起讨论如何理解这种关系。
2、课文中出现了“老式拖拉机”、“玉米花”等词汇,接下来请大家说说,这些词汇在哪些语境和情境下使用。
3、请大家谈一谈文中“辞典”的意义,为什么要有辞典?全面、权威、科学性。
4、请大家思考一下,作者为什么要用老式拖拉机来比喻这个辞典?5、请大家思考一下,作者在辞典中发现的人类情感包括:尊重、感恩、宽容、共情等等。
6、请大家思考一下,作者在文章中告诉我们哪些事情?第二部分:拓展知识1、李老师引导学生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网络资讯以及其他渠道,查找相关资料来扩展我们的知识。
2、李老师分享了一些语言、文化、人际交往等方面的知识,包括网上流行语、约定俗成的礼仪、跨文化交际等等。
你是我的辞典
一、学习目标:
1.具体了解并概括文中父女如何面对逆境共过难关的故事。
2.通过剖析题目的含义,把握行文两条线索,并从人物语言、神态等描写中体会主人公一家的精神风貌。
二、学习准备:
课前预习课文,对浅显的故事,在文中空处或深究质疑,或心有所动写出点滴感悟。
三、学习过程:
(一)导入:
1.课前播放带有手语表演的MV《感恩的心》,营造氛围。
2.由三对三篮球赛夺冠的过程中所遇的不顺、坎坷说起,引入课题。
(二)整体阅读:
文中哪些人物遇到了哪些逆境?
要求学生交流,从文中找出感悟的依据。
(三)再读课文:
父女俩如何面对逆境?
要求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领悟作者情感。
(四)深究课文:
1.“你”、“我”指谁?“辞典”里写了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段语句体会。
2.要求学生概括题目含义。
3.明确课文两条线索并行发展的写法,领悟课文丰富的思想和情感。
(五)读写拓展:
文中哪些段落写得精彩,你喜欢并可以仿写?
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感悟,结合身边生活场景和自己感受,仿写一则片断。